CN210707317U - 一种雨刷接头及雨刷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雨刷接头及雨刷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07317U
CN210707317U CN201921446332.7U CN201921446332U CN210707317U CN 210707317 U CN210707317 U CN 210707317U CN 201921446332 U CN201921446332 U CN 201921446332U CN 210707317 U CN210707317 U CN 2107073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per
joint
clamping
cantilever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4633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书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Fuke Car Accesso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Fuke Car Accesso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Fuke Car Accesso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Fuke Car Accesso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4633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073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07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073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雨刷接头,包括一操作部件和接头本体,操作部件具有一连接部和两悬臂,所述连接部与接头本体的顶壁一体连接,悬臂与接头本体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悬臂可向内弹性形变,且该悬臂底部具有一卡止部;接头本体的两侧壁分别具有两第一卡持部、两抵挡部、两滑槽和两第二卡持部;所述侧壁至少在位于第一卡持部及第二卡持部竖直向上的区域C、D内不可横向向内弹性形变;雨刷臂的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分别倒扣于所述第一卡持部、第二卡持部上,且第一卡勾卡持于卡止部和抵挡部之间;一种雨刷器,包括雨刮刷体和雨刷接头,雨刮刷体包括连接底座,雨刷接头可沿雨刮刷体长度方向可摆动地设置在连接底座上。本实用新型的雨刷臂与雨刷接头之间不易相互脱离。

Description

一种雨刷接头及雨刷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刷接头及适配该雨刷接头的雨刷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PCT专利申请国际公布号WO2018/162056A1,国际公布日2018年9月 13日揭示了一种雨刷臂6′,该雨刷臂6′具有两侧边10′,两侧边10′的底部分别具有两个向内折弯的第一卡勾11′和第二卡勾12′;同时其揭示了一种用于适配该雨刷臂6′的风挡刮雨器装置1′,其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细长的刮水片2′,其可以与待擦拭的挡风玻璃邻接放置,该刮水片2′包括至少一个纵向槽3′,在纵向槽3′中设置有弹性支撑部件4′,该风挡刮水器装置1′包括用于摆动臂6′的连接装置5′,其中所述摆动臂6′可绕一端附近的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连接装置5′,该连接装置5′上还具有一个雨刷接头7′,该连接装置5′和所述雨刷接头7′具有相互配合的枢轴装置,用于将所述雨刷接头7′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连接装置5′,所述雨刷接头7′可以在擦拭位置之间枢转,所述雨刷接头7′被锁定在所述摆动臂6′上,其中至少一个横向向内设置在所述摆动臂6′上的第一卡勾11′卡在所述雨刷接头7′的侧壁13′后面,以及处于维修状态,雨刷接头7′两侧壁13′允许横向向内弯曲,以便使雨刷接头7′的侧壁13′从所述摆动臂6′的第一卡勾11′进行释放。然而为了让摆动臂6′的延伸第一卡勾11′能卡进所述雨刷接头7′的侧壁13′,所述侧壁13′至少在与该延伸第一卡勾11 ′配合的区域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通过摆动臂6′的第一卡勾11′与雨刷接头7′的侧壁13′之间的过盈配合,强行驱使侧壁13′横向向内弯曲,直至第一卡勾11′下沉至侧壁13′的底部完成与雨刷接头7′卡扣配合;在雨刷接头7′两侧壁13′的底部前端还设有挡块14′,摆动臂6′的第一卡勾11′前端与挡块14′相互抵靠,后端抵靠于侧壁13′底部的抵挡部131′,从而限制摆动臂6′无法相对于雨刷接头7′前后窜动。
采用上述方案,雨刷接头7′的侧壁13′在位于与摆动臂6′的第一卡勾11′及第二卡勾 12′相互配合的区域A、B具有弹性,一旦摆动臂6′与雨刷接头7′安装到位时,由于摆动臂6′的第一卡勾11′及第二卡勾12′在生产制造加工时,其上述卡勾用于与雨刷接头7′的侧壁13′的底部配合端面131′并非是一个水平端面(如图2-1),可能第一卡勾11′或第二卡勾12′的配合端面与侧壁13′底部端面131′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α(如图2-2),一旦夹角α过大时,导致摆动臂6′在带动风挡刮雨器装置1′进行刮刷过程中,摆动臂6′的第一卡勾11 ′或第二卡勾12′将产生相对于雨刷接头7′向上的分力,由于用于锚固第一卡勾11′或第二卡勾12′的雨刷接头7′两侧壁13′的区域A和区域B具有弹性,因此在刮刷过程中,摆动臂6′的第一卡勾11或第二卡勾12′极易从侧壁13′的区域A、B中脱离出(见图1和图2-3),从而不能带动刮水片2′擦拭的挡风玻璃,影响行车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不易与其适配的雨刷臂相互脱离的雨刷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适配该雨刷接头的雨刷器。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雨刷接头,其用于保证雨刷臂和雨刮刷体的连接底座连接;所述雨刷臂的两侧壁底部分别具有两个向内折弯的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该雨刷接头包括一操作部件和接头本体,所述操作部件具有一连接部和两悬臂,所述连接部连接于两悬臂的顶部,两所述悬臂分别与接头本体的两侧壁相对设置;所述连接部与接头本体的顶壁一体连接,所述悬臂与接头本体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悬臂在外力作用下可向内弹性形变,且该悬臂底部具有一卡止部;
所述接头本体的两侧壁由前至后分别具有两第一卡持部、两抵挡部、两滑槽和两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设于卡止部和抵挡部之间;所述侧壁至少在位于第一卡持部及第二卡持部竖直向上的区域C、D内不可横向向内弹性形变;当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分别沿着悬臂、滑槽滑下并向后移动,并分别倒扣于所述第一卡持部、第二卡持部上,且所述第一卡勾卡持于所述卡止部和抵挡部之间;当处于解锁状态时,向内按压悬臂,所述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分别向前滑动至悬臂的卡止部外壁和滑槽处。
基于上述设计,悬臂独立于接头本体,悬臂能弹性形变,而接头本体不可弹性形变,使雨刷臂的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可以很牢固地倒扣在雨刷接头的第一卡持部及第二卡持部上,不易脱离。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雨刷接头,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接头本体的两侧壁底部分别向外突出,形成两突部,所述突部紧邻于第二卡持部的后方设置;所述第二卡勾的后端抵靠于所述突部上,对第二卡勾进行限位,从而进一步限制雨刷臂无法相对于雨刷接头前后窜动。
所述悬臂的前端还向外凸设有两按压件,当向内按压按压件时,所述悬臂随按压件向内压缩设置;按压件的设置,能够更方便地操作,使悬臂向内压缩形变,让雨刷臂从接头本体解锁出来。
所述按压件位于悬臂底部的前端,且该按压件的前端内侧还借由一个支撑件进行固定,所述支撑件由斜边和位于斜边前端两侧的两竖直边组成,且所述斜边及竖直边均与相邻一侧的悬臂之间形成间距,即悬臂与所述斜边及竖直边之间具有一缺口,使悬臂基本上处于只有顶部固定的悬空状态,左右两侧都是独立的,更容易随按压件向内压缩移动,不被周围的附着物所牵制;按压件一端与竖直边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悬臂底部的前端相连接,当对按压件施予一作用力,按压件会一直以水平方向向内移动,不会发生偏倚歪斜现象。
所述悬臂的厚度<接头本体的侧壁的厚度,便于悬臂产生弹性变形。
所述悬臂包括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加宽,且两所述第一斜面顶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两第一卡勾的自由端面之间的距离,以方便两第一卡勾滑入第一斜面;两所述卡止部在未受外力横向向内弹性变形时,两卡止部至少在接头本体的宽度方向对第一卡勾形成阻挡,防止第一卡勾相对接头本体向前滑移。
所述第一斜面与卡止部之间设有第二斜面。第二斜面起到过渡作用,第一卡勾滑入第二斜面时起引导弹性变形作用,方便第一卡勾滑入卡止部的底端。所述滑槽的底端在靠近第二卡持部的一侧设有一倒角,方便第二卡勾向后移动。
所述抵挡部为设置在侧壁底部并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凸条。为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雨刷器,包括雨刮刷体,所述雨刮刷体至少由雨刷胶条固定机构、胶条和连接底座构成,胶条固设在雨刷胶条固定机构的下方,连接底座设置在雨刷胶条固定机构的中部上方,所述连接底座的两侧边至少具有枢轴配合部,它还包括上述雨刷接头,所述雨刷接头的两侧壁具有枢轴连接部,借由雨刷接头两侧壁的枢轴连接部与连接底座上的枢轴配合部之间的枢轴连接,使雨刷接头可沿雨刮刷体长度方向可摆动地设置在连接底座上。
基于上述设计,雨刷臂在带动雨刷器进行刮刷过程中,雨刷臂与雨刷接头之间不易相互脱离,质量可靠,使用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风挡刮雨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现有技术中摆动臂与雨刷接头的配合图示例之一;
图2-2为现有技术中摆动臂与雨刷接头的配合图示例之二;
图2-3为现有技术中摆动臂与雨刷接头的配合图示例之三;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雨刷接头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雨刷接头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雨刷臂与雨刷接头的配合图示例之一;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雨刷臂与雨刷接头的配合图示例之二;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雨刷臂与雨刷接头的配合图示例之三;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雨刷器的分解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雨刷器的整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摆动臂6′的第一卡勾11′或第二卡勾12′极易从雨刷接头7′的侧壁 13′脱离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悬臂22和接头本体1彼此分离,悬臂22为可弹性形变,而接头本体1的侧壁10至少在与雨刷臂200的第一卡勾202和第二卡勾201相配合的区域C、D内不可横向向内弹性形变的技术方案,很好地解决了雨刷臂200会从雨刷接头100的侧壁10脱离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雨刷臂200在带动雨刷器M进行刮刷过程中,雨刷臂200的第一卡勾202和第二卡勾201可以很牢固地倒扣在雨刷接头100的第一卡持部13及第二卡持部12上。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5,一种雨刷接头100,其用于保证雨刷臂200和雨刮刷体300(见图8)的连接底座303连接;所述雨刷臂200的两侧壁底部分别具有一个向内折弯的第一卡勾202 和第二卡勾201。
请再参阅图3-4和图6,所述雨刷接头100包括一操作部件2和一接头本体1;所述操作部件2具有一连接部21和两悬臂22,所述连接部21连接于两悬臂22的顶部,两所述悬臂22分别与接头本体1的两侧壁10相对设置;所述连接部21与接头本体1的顶壁20一体连接,所述悬臂22与接头本体1的侧壁10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悬臂22在外力作用下可向内弹性形变,且该悬臂22底部具有一卡止部222;悬臂22与接头本体1的侧壁10之间间隙的设置,使悬臂22能独立于接头本体1,在本实施例中,悬臂22只在顶部设有一个固定点,且悬臂22的厚度较薄,因此确保悬臂22能实现弹性变形;同时通过增加本体侧壁 10的厚度亦或在本体侧壁10上增设若干加强筋,确保本体侧壁10在位于与雨刷臂200的第一卡勾202和第二卡勾201相配合的区域C、D内不可弹性形变,本实施例为了加工制造方便,整个本体侧壁10均不可弹性变形,使雨刷臂200的第一卡勾202和第二卡勾201 不易脱离出接头本体1。
请再参阅图3-6,所述接头本体1由两侧壁10和顶壁20合围形成一横截面呈U型的接头本体1,所述两侧壁10至少具有一枢轴连接部X,借由该枢轴连接部X使雨刷接头100 可沿雨刮刷体300长度方向可摆动地设置在连接底座303上;所述接头本体1的两侧壁10 由前至后分别具有两第一卡持部13、两抵挡部15、两滑槽11和两第二卡持部12;所述第一卡持部13、抵挡部15及第二卡持部12均位于侧壁10的底部,所述第一卡持部13设于卡止部222和抵挡部15之间;所述抵挡部15为设置在侧壁10底部并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凸条,凸条的设计,不但能对第一卡勾202进行限位,也能增强接头本体1的侧壁10的强度。所述滑槽11纵向地设置在接头本体1侧壁10的后部,所述第二卡持部12位于滑槽 11的后方设置;所述滑槽11的底端在靠近第二卡持部12的一侧设有一倒角16,方便第二卡勾201向后移动。
请再参阅图3-7,所述接头本体1的侧壁10至少在位于第一卡持部13及第二卡持部12 竖直向上的区域C、D内不可横向向内弹性形变,从而可使雨刷臂200的第一卡勾202和第二卡勾201不易脱离出区域C、D;当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第一卡勾202和第二卡勾 201分别沿着悬臂22、滑槽11滑下并向后移动,并分别倒扣于所述第一卡持部13、第二卡持部12上,且所述第一卡勾202卡持于所述卡止部222和抵挡部15之间,限制雨刷臂200 无法相对于雨刷接头100前后窜动;当处于解锁状态时,向内按压悬臂22,所述第一卡勾 202和第二卡勾201分别向前滑动至悬臂22的卡止部222外壁和滑槽11处,此时悬臂22 的卡止部222与第一卡勾202相互错位,从而使雨刷臂200滑动至卡止部222外壁(见图7),只需向上提拉雨刷臂200即可完成与雨刷接头100的分离。
请再参阅图3和图6,所述接头本体1的两侧壁10底部分别向外突出,形成两突部14,所述突部14紧邻于第二卡持部12的后方设置;所述第二卡勾201的后端抵靠于所述突部14上,对第二卡勾201进行限位,从而进一步限制雨刷臂200无法相对于雨刷接头100前后窜动。
请再参阅图3和图6,所述悬臂22的前端还向外凸设有两按压件23,当向内按压按压件23时,所述悬臂22随按压件23向内压缩设置;按压件23的设置,能够更方便地操作,使悬臂22向内压缩形变,让雨刷臂200从接头本体1解锁出来。所述按压件23位于悬臂 22底部的前端,且该按压件23的前端内侧还借由一个支撑件24进行固定,所述支撑件由斜边24a和位于斜边前端两侧的两竖直边24b组成,且所述斜边24a及竖直边24b均与相邻一侧的悬臂22之间形成间距,即悬臂22与所述斜边24a及竖直边24b之间具有一缺口 25,使悬臂22基本上处于只有顶部固定的悬空状态,左右两侧都是独立的,更容易随按压件23向内压缩移动,不被周围的附着物所牵制;按压件23一端与竖直边24b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悬臂22底部的前端相连接,当对按压件23施予一作用力,按压件23会一直保持水平方向向内移动,不会发生偏倚歪斜现象。
请再参阅图3和图6-7,所述悬臂22包括第一斜面221a;所述第一斜面221a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加宽,且两所述第一斜面221a顶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两第一卡勾202的自由端面之间的距离,以方便两第一卡勾202滑入两第一斜面221a;两所述卡止部222在未受外力横向向内弹性变形时,两卡止部222至少在接头本体1的宽度方向对第一卡勾202形成阻挡,防止第一卡勾202相对接头本体1向前滑移。所述第一斜面221a与卡止部222之间设有第二斜面221b。第二斜面221b起到过渡作用,第一卡勾202滑入第二斜面221b时起引导弹性变形作用,方便第一卡勾202滑入卡止部222的底端。所述卡止部222的作用在于,第一卡勾202滑入所述卡止部222时,所述卡止部222弹性内弯,第一卡勾202向后移动到位后,卡止部222复位限制第一卡勾202脱离,解锁时,所述卡止部222向内压缩形变,不再卡住第一卡勾202,使第一卡勾202能向前滑动至所述卡止部222的外壁,如此只需向上提拉雨刷臂200即可与雨刷接头100分离。
实施例2
请再参阅图6和图8-9,一种雨刷器M,包括雨刮刷体300,所述雨刮刷体300至少由雨刷胶条固定机构301、胶条302和连接底座303构成,胶条302固设在雨刷胶条固定机构301的下方,连接底座303设置在雨刷胶条固定机构301的中部上方,所述连接底座303的两侧边至少具有枢轴配合部Y,它还包括实施例1的雨刷接头100,所述雨刷接头100的两侧壁10具有枢轴连接部X,借由雨刷接头100两侧壁10的枢轴连接部X与连接底座303 上的枢轴配合部Y之间的枢轴连接,使雨刷接头100可沿雨刮刷体300长度方向可摆动地设置在连接底座303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雨刷接头(100),其用于保证雨刷臂(200)和雨刮刷体(300)的连接底座(303)连接;所述雨刷臂(200)的两侧壁底部分别具有两个向内折弯的第一卡勾(202)和第二卡勾(201);其特征在于:该雨刷接头(100)包括一操作部件(2)和接头本体(1),所述操作部件(2)具有一连接部(21)和两悬臂(22),所述连接部(21)连接于两悬臂(22)的顶部,两所述悬臂(22)分别与接头本体(1)的两侧壁(10)相对设置;所述连接部(21)与接头本体(1)的顶壁(20)一体连接,所述悬臂(22)与接头本体(1)的侧壁(10)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悬臂(22)在外力作用下可向内弹性形变,且该悬臂(22)底部具有一卡止部(222);
所述接头本体(1)的两侧壁(10)由前至后分别具有两第一卡持部(13)、两抵挡部(15)、两滑槽(11)和两第二卡持部(12);所述第一卡持部(13)设于卡止部(222)和抵挡部(15)之间;所述侧壁(10)至少在位于第一卡持部(13)及第二卡持部(12)竖直向上的区域C、D内不可横向向内弹性形变;当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第一卡勾(202)和第二卡勾(201)分别沿着悬臂(22)、滑槽(11)滑下并向后移动,并分别倒扣于所述第一卡持部(13)、第二卡持部(12)上,且所述第一卡勾(202)卡持于所述卡止部(222)和抵挡部(15)之间,限制雨刷臂(200)无法相对于雨刷接头(100)前后窜动;当处于解锁状态时,向内按压悬臂(22),所述第一卡勾(202)和第二卡勾(201)分别向前滑动至悬臂(22)的卡止部(222)外壁和滑槽(11)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刷接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本体(1)的两侧壁(10)底部分别向外突出,形成两突部(14),所述突部(14)紧邻于第二卡持部(12)的后方设置;所述第二卡勾(201)的后端抵靠于所述突部(14)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刷接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22)的前端还向外凸设有两按压件(23),当向内按压按压件(23)时,所述悬臂(22)随按压件(23)向内压缩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雨刷接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23)位于悬臂(22)底部的前端,且该按压件(23)的前端内侧还借由一个支撑件(24)进行固定,所述支撑件由斜边(24a)和位于斜边前端两侧的两竖直边(24b)组成,且所述斜边(24a)及竖直边(24b)均与相邻一侧的悬臂(22)之间形成间距。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刷接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22)包括第一斜面(221a);所述第一斜面(221a)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加宽,且两所述第一斜面(221a)顶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两第一卡勾(202)的自由端面之间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雨刷接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221a)与卡止部(222)之间设有第二斜面(221b)。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刷接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22)的厚度<接头本体(1)的侧壁(10)的厚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刷接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1)的底端在靠近第二卡持部(12)的一侧设有一倒角(16)。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刷接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部(15)为设置在侧壁(10)底部并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凸条。
10.一种雨刷器(M),包括雨刮刷体(300),所述雨刮刷体(300)至少由雨刷胶条固定机构(301)、胶条(302)和连接底座(303)构成,胶条(302)固设在雨刷胶条固定机构(301)的下方,连接底座(303)设置在雨刷胶条固定机构(301)的中部上方,所述连接底座(303)的两侧边至少具有枢轴配合部(Y),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雨刷接头(100),所述雨刷接头(100)的两侧壁(10)具有枢轴连接部(X),借由雨刷接头(100)两侧壁(10)的枢轴连接部(X)与连接底座(303)上的枢轴配合部(Y)之间的枢轴连接,使雨刷接头(100)可沿雨刮刷体(300)长度方向可摆动地设置在连接底座(303)上。
CN201921446332.7U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雨刷接头及雨刷器 Active CN2107073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46332.7U CN210707317U (zh)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雨刷接头及雨刷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46332.7U CN210707317U (zh)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雨刷接头及雨刷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07317U true CN210707317U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60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46332.7U Active CN210707317U (zh)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雨刷接头及雨刷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073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5570A (zh) * 2021-01-22 2021-12-21 厦门富可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及雨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5570A (zh) * 2021-01-22 2021-12-21 厦门富可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及雨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55501B2 (en) Locking device between a wiper blade and a windscreen wiper blade holder
US8615841B2 (en) Connecting unit for hook wiper arm and flat wiper blade with the same
US5168597A (en) Connector for fastening a windshield wiper blade to a windshield wiper arm
US10166951B2 (en) Windshield wiper connector
CA2847568C (en) Wiper blade
CN109693645B (zh) 用于机动车风挡擦拭器的适配器和包括该适配器的擦拭器
CN109693646B (zh) 用于机动车风挡擦拭器的适配器和包括该适配器的擦拭器
US9511745B2 (en) Wiper blade device
CA1124462A (en) Arm to blade connector
CN210707317U (zh) 一种雨刷接头及雨刷器
KR20160013897A (ko) 윈드스크린 와이퍼 장치용 연결 장치
CA1075414A (en) Wiper assembly locking lever for plastic link
CN107444348B (zh) 适配器,包括这样的适配器和风挡擦拭器臂的组件
US4195382A (en) Removable plastic connector
KR950014783B1 (ko) 윈드스크린와이퍼의 피봇죠인트
CN110422141A (zh) 一种雨刷接头及雨刷器
CN114026000B (zh) 挡风玻璃刮擦器刮片连接器
US3919735A (en) Means for engagement between the ends
EP3747709B1 (en) Windshield wiper blade connector
EP3747710B1 (en) Windshield wiper blade connector
CN212500269U (zh) 一种雨刷连接组件及其雨刷
US9032586B2 (en) Wiper blade
EP2006173A1 (en) Windscreen wiper device
EP1541434A1 (en) Windscreen wiper device
JP2006117116A (ja) ワイパブレー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