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98441U - 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及外科手术用具 - Google Patents

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及外科手术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98441U
CN210698441U CN201920810254.8U CN201920810254U CN210698441U CN 210698441 U CN210698441 U CN 210698441U CN 201920810254 U CN201920810254 U CN 201920810254U CN 210698441 U CN210698441 U CN 2106984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oon
airbag
main
cuff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1025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玲
梁建军
曹铭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 Yat Sen Memorial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un Yat Sen Memorial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 Yat Sen Memorial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un Yat Sen Memorial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081025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984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984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984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及外科手术用具,涉及外科手术器械的技术领域,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包括导管主体、主气囊和备用气囊;主气囊和备用气囊分别套设于导管主体上,且主气囊和备用气囊间隔设置;备用气囊临近导管主体的出气口设置,主气囊位于备用气囊远离导管主体的出气口的一侧;主气囊和备用气囊充气后,主气囊的体积大于备用气囊的体积,解决了现有的双气囊气管导管的两个气囊均位于同一位置,两个套囊易同时被尖锐物体刺破,以及长期使用时即使两个气囊交替使用仍对气管局部粘膜组织造成较严重压迫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降低手术风险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及外科手术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及外科手术用具。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口腔颌面外科技术的高速发展,口腔颌面部手术呈逐年增多趋势。为了给手术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手术环境,大多数口内手术需要使用经鼻气管插管。
现有的经鼻气管插管在通过鼻腔时,常常出现导管套囊被鼻腔锐利骨质划破的情况。而且经常插管完毕给套囊充气时方才发现这一情况,气囊一旦破裂就必须更换新的气管导管,有的病人由于组织结构较硬,常常更换数个,这时患者没有自主呼吸,接连换管常造成医生忙乱,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此外,涉及舌根、扁桃体等口咽部手术时,偶有手术缝针刺破导管套囊的情况。
此时面对无菌手术野以及口腔解剖结构改变,再次插管成功率较低,增加患者术中缺氧的风险,有的患者甚至因为全麻术中通气无法进行而行紧急气管切开。
另外,较大型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常规需要行气管切开,以保证气道通畅。这时手术医生常使用带水注射器刺入气管以确定气管位置,这时极易刺破气管导管套囊。此时患者没有自主呼吸,而且手术已使口腔内解剖结构改变,短时间内难以更换新的气管导管,手术医生如不能迅速放入气管套管,患者生命安全将无法保障。
此外,现有的双气囊气管导管的两个气囊均位于同一位置,长期使用时即使两个气囊交替使用,仍容易使气管局部粘膜组织受压缺血。
鉴于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从而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双气囊气管导管的两个气囊均位于同一位置,易因外力因素同时破裂,以及即使两个气囊交替使用仍容易使气管局部粘膜组织受压缺血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包括导管主体、主气囊和备用气囊;
所述主气囊和备用气囊分别套设于所述导管主体上,且所述主气囊和备用气囊间隔设置;
所述备用气囊临近所述导管主体的出气口设置,所述主气囊位于所述备用气囊远离所述导管主体的出气口的一侧;
所述主气囊和所述备用气囊充气后,所述主气囊的体积大于所述备用气囊的体积。
进一步的,所述主气囊通过主气囊注气管与主气囊供气装置连接;
所述备用气囊通过备用气囊注气管与备用气囊供气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气囊供气装置和备用气囊供气装置均采用注射器。
进一步的,所述主气囊和备用气囊未充气时,所述备用气囊的内径小于所述主气囊的内径,所述备用气囊的外径小于所述主气囊的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主气囊和备用气囊充气后,所述主气囊和所述备用气囊充气后,所述备用气囊的内径小于所述主气囊的内径,所述备用气囊的外径小于或者等于所述主气囊的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备用气囊充气后,所述备用气囊内径为6.5mm;所述主气囊充气后,所述主气囊内径为7mm。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主体采用硅胶材质制成,所述主气囊和备用气囊采用医用PVP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主体的进气口设置有用于连接麻醉装置的连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主气囊和备用气囊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导管主体的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科手术用具,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双气囊气管导管的两个气囊均位于同一位置,即使两个气囊交替使用,仍容易使气管局部粘膜组织受压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科手术用具,包括上述的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及外科手术用具主要存在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包括导管主体、主气囊和备用气囊;所述主气囊和备用气囊分别套设于所述导管主体上,且所述主气囊和备用气囊间隔设置;所述备用气囊临近所述导管主体的出气口设置,所述主气囊位于所述备用气囊远离所述导管主体的出气口的一侧;所述主气囊和所述备用气囊充气后,所述主气囊的体积大于所述备用气囊的体积。
使用时,主气囊和备用气囊处于放气状态,将导管主体的进口端插入患者的呼吸道内部,将主气囊和备用气囊分别充气(主气囊和备用气囊充气后均能够密封呼吸道),充气后,主气囊抵住呼吸道,使得导管主体的进口端通入呼吸道内的氧气不至泄漏,同时使导管主体不至滑落,若主气囊破裂,则采用备用气囊进行密封,或者二者替换充气进行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在经鼻气管插管过程中或手术过程中主气囊破损、气道严重漏气、患者不能实现正常机械通气时,可立即启用备用气囊,从而减少患者二次气管插管、减少患者术中无法气管插管而行紧急气管切开的风险。备用气囊因所在气管导管处内外径较主气囊处小、以及离口咽部手术区位置较远,即使主气囊受到外力因素破裂,备用气囊由于体积、外径小,不容易因外力因素造成破裂,从而大大降低了在经过鼻腔及手术过程中与主气囊同时破裂的风险。此外,在手术过程中行气管切开时,如果不慎刺破主气囊或备用气囊,而又尚未成功放置气管套管时,可暂时使用完好的备用气囊或主气囊充气保证患者正常机械通气,保证患者安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科手术用具,包括上述的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因此该外科手术用具有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的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的主气囊、主气囊注气管以及主气囊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的主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的备用气囊、备用气囊注气管以及备用气囊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的备用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导管主体;200-主气囊;210-主气囊注气管;220-主气囊供气装置;300-备用气囊;310-备用气囊注气管;320-备用气囊供气装置;400-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包括导管主体 100、主气囊200和备用气囊300;主气囊200和备用气囊300分别套设于导管主体100上,且主气囊200和备用气囊300间隔设置;备用气囊300临近导管主体100的出气口设置,主气囊200位于备用气囊300远离导管主体100的出气口的一侧;主气囊200和备用气囊 300充气后,主气囊200的体积大于备用气囊300的体积。
使用时,主气囊200和备用气囊300处于放气状态,将导管主体 100的进口端插入患者的呼吸道内部,将主气囊200和备用气囊300 分别充气(主气囊200和备用气囊300充气后均能够密封呼吸道),充气后,主气囊200抵住呼吸道,使得导管主体100的进口端通入呼吸道内的麻醉剂和氧气不至泄漏,同时使导管主体100不至滑落,若主气囊200破裂,则采用备用气囊300进行密封,或者二者替换充气进行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主要存在以下优势: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的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在经鼻气管插管过程中或手术过程中主气囊200破损、气道严重漏气、患者不能实现正常机械通气时,可立即启用备用气囊300,从而减少患者二次气管插管、减少患者术中无法气管插管而行紧急气管切开的风险。备用气囊300因所在气管导管处内径较主气囊200处小、以及离口咽部手术区位置较远,大大降低了在经过鼻腔及手术过程中与主气囊200同时破裂的风险。
具体的,下面针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的其他结构做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3-6所示,主气囊200通过主气囊注气管210与主气囊供气装置220连接;备用气囊300通过备用气囊注气管310与备用气囊供气装置320连接。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主气囊供气装置220和备用气囊供气装置320均采用注射器。
使用时,在手术开始之前,将导管主体100放置到人体呼吸道内部后,需要充气时,通过注射器向主气囊200和备用气囊300注入适量的空气(不同型号的气囊所需空气量不同,提前根据型号在注射器内存放适量的空气,并进行注射充气),使得主气囊200和备用气囊 300膨胀,抵住呼吸道,用于固定导管主体100并防止漏气,在手术完成后,需要将导管主体100取出时,需要放气,则通过注射器从主气囊200和备用气囊300内将空气抽出,主气囊200和备用气囊300 萎缩,并将导管主体100顺利取出。
需要指出的是,对主气囊200和备用气囊300充气的空气量在 3-5ml之间。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主气囊200和备用气囊300未充气前,备用气囊300的内径小于主气囊200的内径,备用气囊300的外径小于主气囊200的外径。
需要指出的是,备用气囊300因所在气管导管处内径较主气囊 200处小,因此在进入呼吸道时,能够减少备用气囊300碰触锐利组织结构的几率,从而大大降低了在经过鼻腔及手术过程中与主气囊 200同时破裂的风险。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主气囊200和备用气囊300未充气时,备用气囊300的内径比主气囊200的内径小0.5mm,备用气囊300的外径比主气囊200的外径小0.7mm。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主气囊200和备用气囊300充气后,备用气囊300的内径比主气囊200的内径小,备用气囊300的外径小于或者等于主气囊200的外径(未充气时备用气囊300内外径都比主气囊200小,充气后备用气囊300的外径可以根据充气量的多少进行调节,最大可以等于主气囊200的外径)。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以7.0型号(ID)导管为例,备用气囊 300充气后,备用气囊300内径为6.5mm;主气囊200充气后,主气囊200内径为7mm。
需要指出的是,主气囊200和备用气囊300的内径和外径均根据人体的生理结构进行设置,可以设置为多种型号,再根据不同人体生理结构进行选择使用,在此就不列举。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导管主体100采用硅胶材质制成,主气囊200和备用气囊300采用医用PVP材质制成。
一方面,由于导管主体100要伸入人体的呼吸道内部,因此需要其具有柔软度,容易弯曲,而且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因此采用硅胶制成,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和弯曲度。具体的,采用有机硅胶中的挤出硅胶制品,这种类型的硅胶通常是通过挤出机器挤压硅胶成型的,一般挤出硅胶形状是长条的,管状的可随意裁剪,主要在医疗器械领域中广泛使用。
另一方面,主气囊200和备用气囊300也需要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内部,撑大后需要抵住呼吸道并且不能过于坚硬,损伤呼吸道黏膜,具有一定的膨胀度,因此采用医用PVP制成。具体的,本实施例采用 PVPK30(医药级),该种类型的医用PVP是药用合成新辅料之一,可用作包衣成膜剂,充气膨胀后,呈薄膜状,抵住呼吸道内壁的黏膜,并不会对粘膜造成过大的压力,韧性较强,不易破裂。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请继续参照图2所示,导管主体100 的进气口设置有用于连接麻醉装置的连接头400。
具体的,该连接头400包括环形连接套和环形连接片,环形连接套和环形连接片同轴设置且内径相同,并且二者一体成型,使用时,环形连接片可拆卸连接于导管主体100的进气口,环形连接套套设于麻醉机上。该连接头400是可以随时取下来并进行更换的。
具体的,麻醉装置采用麻醉机,麻醉机是通过机械回路将麻醉药送入患者的肺泡,形成麻醉药气体分压,弥散到血液后,对中枢神经系统直接发生抑制作用,从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效果。通过呼吸道送入麻醉剂和氧气,使得患者达到全身麻醉并顺利呼吸的效果,并通过两个气囊防止麻醉剂和氧气泄漏。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主气囊200和备用气囊300均固定连接于导管主体100的外壁上。
需要指出的是,主气囊200和备用气囊300与导管主体100固定连接,其目的在于防止导管主体100在进入呼吸道内部时,主气囊 200和备用气囊300因为受到呼吸道内壁的摩擦而与导管主体100的外壁产生相对滑动,滑落至呼吸道内部,造成呼吸不畅,甚至发生危险。
具体的,主气囊200和备用气囊300均通过粘接等方式与导管主体100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操作方法:
导管主体100插管成功后,通过主气囊注气管210使主气囊200 充气,如无主气囊200破裂等意外情况发生,直接通过连接头400 连接上通道口与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直至手术结束(患者无法自主呼吸,导管主体100需插入呼吸道内部),如发现主气囊200破裂,则立即通过备用气囊注气管310使备用气囊300充气,继续手术。如手术时间较长,也可主气囊200和备用气囊300交替使用,以较少气囊对同一部位气管粘膜的持续压迫。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外科手术用具,包括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外科手术用具主要存在以下优势:
由于本实施例包括上述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因此具有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该外科手术用具还包括其他结构,但均已作为现有技术公开过,在此就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主体(100)、主气囊(200)和备用气囊(300);
所述主气囊(200)和所述备用气囊(300)分别套设于所述导管主体(100)上,且所述主气囊(200)和所述备用气囊(300)间隔设置;
所述备用气囊(300)临近所述导管主体(100)的出气口设置,所述主气囊(200)位于所述备用气囊(300)远离所述导管主体(100)的出气口的一侧;
所述主气囊(200)和所述备用气囊(300)充气后,所述主气囊(200)的体积大于所述备用气囊(300)的体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囊(200)通过主气囊注气管(210)与主气囊供气装置(220)连接;所述备用气囊(300)通过备用气囊注气管(310)与备用气囊供气装置(32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囊供气装置(220)和所述备用气囊供气装置(320)均采用注射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囊(200)和备用气囊(300)未充气时,所述备用气囊(300)的内径小于所述主气囊(200)的内径,所述备用气囊(300)的外径小于所述主气囊(200)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囊(200)和所述备用气囊(300)充气后,所述备用气囊(300)的内径小于所述主气囊(200)的内径,所述备用气囊(300)的外径小于或者等于所述主气囊(200)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气囊(300)充气后,所述备用气囊(300)内径为6.5mm;所述主气囊(200)充气后,所述主气囊(200)内径为7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主体(100)采用硅胶材质制成,所述主气囊(200)和所述备用气囊(300)采用医用PVP材质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主体(100)的进气口设置有用于连接麻醉装置的连接头(40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囊(200)和备用气囊(300)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导管主体(100)的外壁上。
10.一种外科手术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
CN201920810254.8U 2019-05-30 2019-05-30 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及外科手术用具 Active CN2106984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10254.8U CN210698441U (zh) 2019-05-30 2019-05-30 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及外科手术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10254.8U CN210698441U (zh) 2019-05-30 2019-05-30 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及外科手术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98441U true CN210698441U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40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10254.8U Active CN210698441U (zh) 2019-05-30 2019-05-30 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及外科手术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984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92943B2 (en) Intubating ventilatory face mask
US6609521B1 (en) Endotracheal tube
US6394093B1 (en) Nasopharyngeal airway with inflatable cuff
JP2779992B2 (ja) 救急蘇生用食道内エアウェイ
AU2019201921B2 (en) Intubating Airway Device
GB2086229A (en) Emergency resuscitation apparatus
US20040000314A1 (en) Airway assembly
JP3503730B2 (ja) 救急蘇生用食道内エアウェイ
CN210698441U (zh) 双套囊经鼻气管插管及外科手术用具
CN111601631A (zh) 气道扩张装置及展开和收回的相关方法
CN111437483B (zh) 能方便实施单双肺通气的单腔单囊气管导管
JP2015073678A (ja) 気管挿管チューブ
CN219963674U (zh) 一种可视气管插管
CN111330139A (zh) 双囊单腔气管导管
JP2000237314A (ja) 気管内チューブ
CN220588717U (zh) 一种双气囊鼻咽通气导管
US20210322700A1 (en) Tube changer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N212438779U (zh) 一种经皮气管穿刺装置
CN212789400U (zh) 双囊单腔气管导管
CN212067392U (zh) 一种内径可调节的气管导管
CN214970647U (zh) 一种用于气管肿瘤手术麻醉的气管导管
CN215938652U (zh) 一种无痛内镜辅助供氧装置
CN214550584U (zh) 一种插管组件
EP4289460A1 (en) Tracheal tube with sealing cuff compartments
JPH11267222A (ja) 救急蘇生用気道確保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