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97475U -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97475U
CN210697475U CN201920836751.5U CN201920836751U CN210697475U CN 210697475 U CN210697475 U CN 210697475U CN 201920836751 U CN201920836751 U CN 201920836751U CN 210697475 U CN210697475 U CN 2106974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clone
motor
air
cyclone cylinder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367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Fletcher Intelligen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Fletcher Intelligen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Fletcher Intelligen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Fletcher Intelligen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3675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974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974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974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包括抽吸发生器、旋风分离装置、机体支架、进气管和地刷头,所述抽吸发生器包括马达装置;所述马达装置包括转子和风叶,所述转子是由钕铁硼制成的钕铁硼磁铁,能够保证马达拥有强大的输出功率,使得马达的转速达到10万转/分钟以上,所述风叶外圆周直径为35mm‑40mm,与现有的吸尘器的风叶相比,风叶尺寸更大,能够使得吸尘器的真空吸力更大;旋风分离装置包括旋风筒,旋风筒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一节从所述旋风筒的内壁的顶部自上向下延伸至所述旋风筒的底部的螺旋风道,利用螺旋风道的结构使得空气沿螺旋风道运动,螺旋风产生离心力,灰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沉积在旋风筒的下方。

Description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背景技术
手持式真空吸尘器由于它的轻重量和固有的可携带性且没有电源线而十分受用户欢迎,这样使得手持式真空吸尘器对于清洁大的区域或者小的清洁区域都特别地方便。已知的手持式真空吸尘器装备有旋风分离装置,旋风分离装置用于分离携带有脏物的空气中的脏物。吸尘器通常包括布置在吸尘器头或地板工具中的朝向下方的脏空气入口,马达装置提供真空吸力,使得脏空气通过该入口被吸入到分离设备中。目前市场上手持吸尘器领域10万转/分钟以上的马达装置仍然处于空白。
此外,现有的旋风分离装置包括有一级分离和二级分离,一级分离主要用于分离大件脏物,二级分离主要用于分离灰尘等细小的脏物,但是现有的手持式吸尘器旋风分离装置的二级分离在分离灰尘等细小脏物时,细小的灰尘无法分离干净,仍然有许多灰尘从旋风分离装置的空气出口排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吸尘器,马达转速能够达到10 万转/分钟以上,并且真空吸力大,能够将空气中的大件脏物和灰尘等细小脏物完全分离。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包括抽吸发生器、旋风分离装置、机体支架、进气管和地刷头,所述抽吸发生器包括马达装置、抽吸发生器壳及降音罩;
所述马达装置设置在所述抽吸发生器壳内,所述抽吸发起器壳远离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一端设置有降音罩;
所述马达装置包括转子和风叶,所述转子是由钕铁硼制成的钕铁硼磁铁,所述风叶外圆周直径为35mm-40mm;
所述旋风分离装置包括旋风筒,所述旋风筒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一节从所述旋风筒的内壁的顶部自上向下延伸至所述旋风筒的底部的螺旋风道。
其中,所述旋风筒的内壁设置有六节从所述旋风筒的内壁的顶部自上向下延伸至所述旋风筒的底部的螺旋风道。
其中,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侧面设置有进气口。
其中,所述手持式吸尘器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侧面,所述连接部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进气管。
其中,所述机体支架包括把手、纵筋、按键开关和电池盒;
所述电池盒包括上盒和下盒,所述下盒的底部设置有电池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包括抽吸发生器、旋风分离装置、机体支架、进气管和地刷头,所述抽吸发生器包括马达装置、抽吸发生器壳及降音罩;所述马达装置设置在所述抽吸发生器壳内,所述抽吸发起器壳远离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一端设置有降音罩;所述马达装置包括转子和风叶,所述转子是由钕铁硼制成的钕铁硼磁铁,能够保证马达拥有强大的输出功率,使得马达的转速达到10万转/分钟以上,所述风叶外圆周直径为35mm-40mm,与现有的吸尘器的风叶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叶尺寸更大,能够使得吸尘器的真空吸力更大;所述旋风分离装置包括旋风筒,所述旋风筒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一节从所述旋风筒的内壁的顶部自上向下延伸至所述旋风筒的底部的螺旋风道,利用螺旋风道的结构使得空气沿螺旋风道运动,螺旋风产生离心力,灰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沉积在旋风筒的下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手持吸尘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手持吸尘器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手持吸尘器的马达装置的截面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手持吸尘器的马达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手持吸尘器的旋风分离装置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手持吸尘器的旋风分离装置的爆炸图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手持吸尘器的旋风分离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抽吸发生器;2、旋风分离装置;3、机体支架;4、进气管;5、地刷头;6、连接部;7、马达装置;11、抽吸发生器壳;12、降音罩;21、进气口;210、第一卡扣;211、第二卡扣;22、盒体;230、转轴;23、前盖;231、前盖密封圈;24、后盖;240、出气口嘴;241、硅胶密封层;242、出气口;25、旋风筒;250、螺旋风道;251、旋风筒密封圈;26、滤网支架;260、过滤网;261、滤网支架密封圈;262、滤网支架开口;27、锥形风道;28、喇叭形密封圈;280、二级脏物收集腔;29、一级脏物收集腔;301、上盒、302、下盒;303、电池盖;304、按键开关;305、把手;306、纵筋;71、马达风道;72、马达风道头;720、马达风道头密封圈;73、风叶支架;730、风叶;731、风叶支架密封圈;74、第二马达支架;740、第二马达支架密封圈;75、第一马达支架;750、定子;750A、U形上绕线支架;750B、马达硅钢片;750C、U形下绕线支架; 751、连接片;752、主轴;753、转子;754、第一轴承;755、第二轴承;756、霍尔磁铁;76、PCBA组件;760、PCBA;761、PCBA支架;762、PCBA支架密封圈;763、PCBA防震垫圈;764、霍尔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包括抽吸发生器1、旋风分离装置2、机体支架3、进气管4和地刷头5,所述抽吸发生器1 包括马达装置7、抽吸发生器壳11及降音罩12;
具体地,所述抽吸发生器1设置在机体支架3的上方,所述机体支架3通过螺丝与所述抽吸发生器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抽吸发生器1的一端通过螺丝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2固定连接。
所述旋风分离装置2的侧面设置有进气口21,所述手持式吸尘器还包括连接部6,所述连接部6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装置2的侧面,所述连接部6连通所述进气口21和所述进气管4。
具体地,所述旋风分离装置2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卡扣210和第二卡扣211,所述第一卡扣210设置在所述进气口21的上方,所述第二卡扣211设置在所述进气口21的下方,所述连接部6上设置有扣位(图未示),所述连接部6通过所述扣位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2卡扣连接。所述连接部6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机体支架3上,所述连接部6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气管4,所述进气管4通过所述连接部6与所述进气口21连通。所述进气管4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6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管4的另一端与所述地刷头5固定连接。所述旋风分离装置2的进气口21设置在侧面,能够使得所述旋风分离装置2的内部空间更大,能够容纳更多的脏物。
所述机体支架3包括把手305、纵筋306、按键开关304和电池盒;
所述电池盒包括上盒301和下盒302,所述下盒302的底部设置有电池盖 303,电池可拆卸更换。
具体地,所述把手305上还设置有按键开关304,当按下按键开关304后,所述抽吸发生器1启动,脏空气从所述地刷头5吸入,经进气管4,然后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2的进气口21进入旋风分离装置2,旋风分离装置2将脏空气中的脏物分离,然后干净的空气流入抽吸发生器1,从抽吸发生器1排出。
所述马达装置7设置在所述抽吸发生器壳11内,所述抽吸发起器壳远离所述旋风分离装置2的一端设置有降音罩12;
具体地所述马达装置7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抽吸发生器壳11内,所述抽吸发生器壳11远离所述旋风分离装置2的一端设置有降音罩12,所述降音罩12 呈镂空结构,干净的空气从所述镂空结构排出。
参见图3和图4,马达装置7包括马达组件和扩展组件;
所属马达组件包括转子753、定子750和主轴752;所述扩展组件包括第一马达支架75、第二马达支架74、风叶730和风叶支架73、PCBA组件76、第一轴承754和第二轴承755;
所述定子750包括四个U形上绕线支架750A、四个U形下绕线支架750C 和四个马达硅钢片750B,所述U形上绕线支架750A的U形口与所述U形下绕线支架750C的U形口相对设置将所述马达硅钢片750B固定在所述U形上绕线支架750A和U形下绕线支架750C之间,所述U形上绕线支架750A、U形下绕线支架750C和马达硅钢片750B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马达支架75内;
具体地,第一马达支架75呈锥形的镂空结构,线圈绕在所述四个U形上绕线支架750A和四个U形下绕线支架750C上,所述四个U形上绕线支架750A、四个U形下绕线支架750C和四个马达硅钢片750B围成一周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马达支架75内。
所述主轴752穿过所述定子750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轴承754、转子 753、第二轴承755和霍尔磁铁756,所述转子753设置在所述主轴752中间被所述定子750包围,所述第二轴承755固定在第一马达支架75的下部,所述霍尔磁铁756固定在所述主轴752的下端;
具体地,所述霍尔磁铁756用于接收霍尔开关764发送的信号,从而控制马达的转速,所述霍尔磁铁756接收霍尔开关764的信号从而控制马达转速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过多描述。
所述转子753是由钕铁硼制成的钕铁硼磁铁,能够保证马达拥有强大的输出功率,使得马达的转速能够达到10万转/分钟以上;
所述第一马达支架75的上方设置有风叶支架73,所述主轴752的顶端穿过所述风叶支架73的中部设置有风叶730,所述第一轴承754固定设置在所述风叶支架73的中下部;
所述风叶730外圆周直径为35mm-40mm;
具体地,所述风叶支架73的中部设置有中空结构,当马达组件的主轴752 转动时,带动风叶730转动,提供真空吸力,所述风叶730外圆周直径为 35mm-40mm能够提供强大的真空吸力,其中所述风叶730外圆周为37mm真空吸力最佳。
所述第一马达支架75的下部还设置有连接片751,所述连接片751与所述 PCBA组件76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定子750的线圈的两级能够接到PCBA组件 76上,通过PCBA组件76能够控制马达的转速;
所述PCBA组件76上设置有扣件(图未示),所述第二马达支架74内设置有扣位(图未示),所述第二马达支架74与所述PCBA组件76卡扣连接,所述第二马达支架74从上到下将所述第一马达支架75和PCBA组件76罩住,固定在所述第二马达支架74内,所述第二马达支架74的侧面设置有中空结构,使得空气能够自由流通。
所述第一轴承754和第二轴承755的外圆周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减震圈(图未示)和第二轴承减震圈(图未示),所述第一轴承减震圈和第二轴承减震圈能够防止第一轴承754和第二轴承755打滑,且具备减震作用,使得所述主轴752 在转动时更加稳定。
所述PCBA组件76包括PCBA760、PCBA支架761、PCBA支架密封圈762、 PCBA防震垫圈763和霍尔开关764;
所述PCBA支架761上设置有扣件,所述PCBA支架761的圆周外侧设置有环形凹槽(图未示),所述PCBA支架密封圈762嵌入所述环形凹槽,所述PCBA 支架761的下方设置有PCBA760,所述PCBA支架761与所述PCBA760之间设置有环形PCBA防震垫圈763,所述霍尔开关764设置在所述PCBA760上。
具体地,所述PCBA组件76通过PCBA支架761上设置的扣件与第二马达支架74卡扣连接;所述PCBA支架密封圈762能够将PCBA组件76与第二马达支架74的空隙密封,防止漏风;所述PCBA防震垫圈763具备防震和稳定的作用;所述PCBA760上还设置有霍尔支架(图未示),所述霍尔开关764通过所述霍尔支架固定在所述PCBA760上。
所述马达装置7还包括马达风道71和马达风道头72;
所述第二马达支架74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马达分道头72上;
所述马达风道71从上到下将所述风叶支架73和第二马达支架74罩住,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马达风道头72上。
具体地,所述马达风道71的顶部设置有若干叶轮(图未示),所述叶轮之间呈中空结构;所述马达风道头72底部设置有若干叶轮(图未示),所述叶轮之间呈中空结构,空气在马达真空吸力的作用下,从马达风道头72底部的叶轮之间的中空结构流入,从马达风道71顶部的叶轮之间的中空结构流出。
为了防止风叶支架73与马达风道71抵接处漏风,所述风叶支架73的上部的圆周外侧设有环形凹槽(图未示),所述环形凹槽嵌有风叶支架密封圈731,所述风叶支架密封圈731与所述马达风道71上部的内壁抵接。
为了防止第二马达支架74的底部漏风,所述第二马达支架74与所述马达风道头72之间设置有第二马达支架密封圈740。
为了防止马达风道头72漏风,所述马达风道71与所述马达风道头72之间设置有马达风道头密封圈72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马达装置包括马达组件和扩展组件;所属马达组件包括转子、定子和主轴;所述扩展组件包括第一马达支架、第二马达支、风叶、风叶支架、PCBA组件、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转子是由钕铁硼制成的钕铁硼磁铁,能够保证马达拥有强大的输出功率,使得马达的转速达到10万转/分钟以上,所述风叶外圆周直径为35mm-40mm mm,与现有的吸尘器的风叶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叶尺寸更大,能够使得吸尘器的真空吸力更大,清洁效果更佳。
参见图5至图7,旋风分离装置2,包括盒体22、前盖23、后盖24、一级分离组件和二级分离组件,所述二级分离组件包括旋风筒25,所述旋风筒25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一节从所述旋风筒25的内壁的顶部自上向下延伸至所述旋风筒 25的底部的螺旋风道250。
具体地,所述旋风筒25呈喇叭形,所述旋风筒25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旋风筒25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一节螺旋风道250,所述螺旋风道250可以为一节、二节、三节、四节、五节、六节、七节、八节、九节等。所述螺旋风道 250从旋风筒25内壁的顶部自上向下延伸至所述旋风筒25的底部,保证了经一级分离组件分离了大件脏物的空气在进入旋风筒25后沿所述螺旋风道250运动,当空气流出旋风筒25时,螺旋风道250形成螺旋风,产生离心力,使得空气中的灰尘等细小脏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与空气分离。所述螺旋风道250可以是自上向下的平行的螺旋风道250,也可以是自上向下的呈锥形的螺旋风道 250。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旋风筒25的内壁设置有六节从所述旋风筒25的内壁的顶部自上向下延伸至所述旋风筒25的底部的螺旋风道 250,所述螺旋风道250的节间距离相等。
具体地,六节螺旋风道250能够使得空气中的灰尘等细小脏物在离心力作用下与空气分离的更加彻底,等节间距的螺旋风道250,能够使得空气均匀的进入螺旋风道250,均匀的流出,避免空气在不同的螺旋风道250流出时,相互影响,又将灰尘等细小脏物带入到已分离灰尘等细小脏物的干净空气中。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22的侧面设置有进气口21,所述前盖23设置在所述盒体22的底部,所述前盖23与所述盒体22转动连接,所述后盖24设置在所述盒体22的顶部,所述后盖24与所述盒体22固定连接,所述后盖24设置有出气口242,沿所述出气口242向所述盒体22方向延伸设置有出气口嘴240。
具体地,携带有脏物的空气从所述进气口21进入旋风分离装置2。所述前盖23的边缘的一侧设置有转轴230,所述前盖23通过所述转轴230与所述盒体 22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转轴230相对所述前盖23的另一侧与所述盒体22通过弹性卡扣(图未示)连接,当按下弹性卡扣后,所述前盖23能够被打开,此时能够将脏物倾倒出去。所述前盖23与所述盒体22之间设置有前盖密封圈 231,防止漏风和在关闭状态下脏物漏出。所述后盖24呈喇叭形,所述出气口嘴240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旋风筒25流出的干净空气从所述出气口嘴240的底部流入所述出气口嘴240,然后干净空气从所述出气口嘴240的顶部的出气口 242流出旋风分离装置2。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分离组件包括滤网支架26和过滤网260,所述过滤网 260固定在所述滤网支架26的侧面与所述进气口21在同一水平线。
具体地,所述滤网支架26的上面、下面和侧面均为镂空结构,所述过滤网260固定在滤网支架26的侧面,携带脏物的空气通过滤网260的过滤,将大件脏物与空气分离,所述过滤网260与所述进气口21在同一水平线,空气进入旋风分离装置2后,马上通过过滤网260,提高了分离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滤网支架26的顶部与所述后盖24固定连接,所述后盖24 的出气口嘴240穿入所述滤网支架26内,所述旋风筒25的底部与所述滤网支架 26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旋风筒25穿入所述滤网支架26内,所述旋风筒25设置在滤网支架26与所述出气口嘴240之间,所述出气口嘴240的底部高于所述螺旋风道250的底部,所述出气口嘴240的外壁与所述螺旋风道250抵接。
具体地,所述滤网支架26的顶部与所述后盖24之间设置有滤网支架密封圈 261,将所述滤网支架26与所述后盖24之间的空隙密封,防止漏风,所述滤网支架26通过螺丝与所述后盖24固定连接。所述旋风筒25的底部通过螺丝与所述滤网支架26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出气口嘴240穿入所述滤网支架26内和旋风筒25内,所述旋风筒25穿入所述滤网支架26,所述旋风筒25设置在所述滤网支架26与出气口嘴240之间,所述旋风筒25与所述滤网支架26之间形成一空腔,所述空腔的底部密封,顶部设有滤网支架开口262,所述滤网支架开口 262与旋风筒25的顶部连通,空气经过滤网260过滤后,进入所述空腔,从所述滤网支架开口262流出,再从所述旋风筒25的顶部流入所述旋风筒25。所述出气口嘴240的底部高于所述螺旋风道250的底部,螺旋风道250使得灰尘等细小脏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与空气分离,干净的空气从所述出气口嘴240的底部流入所述出气口嘴240,灰尘等细小脏物继续沿所述螺旋风道250运动,沉积在所述旋风筒25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口嘴240的外壁设有硅胶密封层241。
具体地,所述出气口嘴240的外壁与所述螺旋风道250抵接,所述硅胶密封层241能够将螺旋风道250与出气口嘴240的外壁抵接的缝隙密封,防止漏风和灰尘等细小脏物溢出。
进一步的,所述旋风筒25的下方固定设置有锥形风道27。
具体地,为了防止漏风,所述旋风筒25与所述锥形风道27之间设置有旋风筒密封圈251,所述锥形风道27通过螺丝与所述旋风筒25固定连接,所述锥形风道27的内部呈中空的锥形结构,有助于形成更强的旋风,使得离心力更大,灰尘等细小脏物分离的更彻底。
进一步的,所述锥形风道27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喇叭形密封圈28,所述喇叭形密封圈28的底部与所述前盖23抵接,所述喇叭形密封圈28内的空间形成二级脏物收集腔280,所述喇叭形密封圈28与盒体22支架的空间形成一级脏物收集腔29,所述一级脏物收集腔29与所述进气口21连通。
具体地,空气从进气口21进入旋风分离装置2,经过滤网260过滤后,由于所述一级脏物收集腔29空间较大,压力较小,大件脏物会落入所述一级脏物收集腔29内。灰尘等细小脏物在螺旋风离心力的作用下与空气分离沉积在二级脏物收集腔280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风分离装置,所述旋风分离装置包括盒体、前盖、后盖、一级分离组件和二级分离组件,所述盒体的侧面设置有进气口,脏空气从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经一级分离组件的过滤网的过滤,大件脏物落到一级脏物收集腔内,经过滤网过滤后,携带有灰尘等细小脏物的空气进入二级分离组件的旋风筒,空气沿所述旋风筒的螺旋风道螺旋运动,螺旋运动产生离心力,空气中的灰尘等细小脏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沉积在二级脏物收集腔内,干净的空气从后盖的出气口排出,当旋风分离装置分离脏物完成后,按下弹性扣款,前盖被打开,即可将脏物倒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利用螺旋风道的结构使得空气沿螺旋风道运动,螺旋风产生离心力,灰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沉积在二级脏物收集腔内,而干净的空气从出气口排出,实现脏物与空气的完全分离。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包括抽吸发生器、旋风分离装置、机体支架、进气管和地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发生器包括马达装置、抽吸发生器壳及降音罩;
所述马达装置设置在所述抽吸发生器壳内,所述抽吸发起器壳远离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一端设置有降音罩;
所述马达装置包括转子和风叶,所述转子是由钕铁硼制成的钕铁硼磁铁,所述风叶外圆周直径为35mm-40mm;
所述旋风分离装置包括旋风筒,所述旋风筒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一节从所述旋风筒的内壁的顶部自上向下延伸至所述旋风筒的底部的螺旋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筒的内壁设置有六节从所述旋风筒的内壁的顶部自上向下延伸至所述旋风筒的底部的螺旋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侧面设置有进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式吸尘器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侧面,所述连接部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进气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支架包括把手、纵筋、按键开关和电池盒;
所述电池盒包括上盒和下盒,所述下盒的底部设置有电池盖。
CN201920836751.5U 2019-06-03 2019-06-03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Active CN2106974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36751.5U CN210697475U (zh) 2019-06-03 2019-06-03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36751.5U CN210697475U (zh) 2019-06-03 2019-06-03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97475U true CN210697475U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62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36751.5U Active CN210697475U (zh) 2019-06-03 2019-06-03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974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120616A (en) Vacuum cleaner-blower assembly with sound absorbing arrangement
JP6291218B2 (ja) 電気掃除機
CN210053306U (zh) 吸尘器马达装置和吸尘器
CN210697475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214510997U (zh)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和吸尘器
CN112616708B (zh) 一种多用途宠物洗脚器
CN205493713U (zh) 吸尘器用积尘盒
CN211820107U (zh) 一种消音组件、风机主机以及吸尘装置
CN112773247A (zh)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和吸尘器
CN211582909U (zh) 一种带气流灰尘分离的吸尘器结构
CN107212809B (zh) 垃圾桶式吸尘器
CN217118287U (zh) 一种多风力轴流式吸尘器
CN215348686U (zh) 吸尘器尘杯安装结构及具有该安装结构的吸尘器
CN205215130U (zh) 一种吸尘器电机降噪装置
CN115067830B (zh) 一种吸尘器水清洁装置
CN220089351U (zh) 一种桌面吸尘装置
CN219895611U (zh) 清洁设备
CN212494334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环保型除尘设备
CN211093741U (zh) 一种高效吸尘装置
CN214511003U (zh)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和吸尘器
CN211187032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215305445U (zh) 一种随手吸尘器
CN203412824U (zh) 抽风装置
CN217852726U (zh) 吸尘器增加旋转风力的旋风结构
CN220876654U (zh) 一种尘杯结构及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