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94346U - 振膜及采用该振膜的受话器 - Google Patents

振膜及采用该振膜的受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94346U
CN210694346U CN201921502531.5U CN201921502531U CN210694346U CN 210694346 U CN210694346 U CN 210694346U CN 201921502531 U CN201921502531 U CN 201921502531U CN 210694346 U CN210694346 U CN 2106943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ed
vibrating
diaphragm
plate
vib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0253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剑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ansefeng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ansefe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ansefeng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ansefe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0253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943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943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94346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01361 priority patent/WO2021047274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振膜及采用该振膜的受话器,所述振膜包括:固定框,具有贯穿所述固定框厚度方向的内腔体;簧片,其铰链端与所述固定框连接,其振动端悬空于所述固定框中;振板,其与所述簧片的振动端固定连接,所述振板悬空于所述固定框中,且所述振板与所述固定框之间形成有预定间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振膜可以在保证高的鼓动空气效率的同时改善高频响应,从而有利于提升受话器整体的品相性能。

Description

振膜及采用该振膜的受话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声转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振膜设计及采用该振膜的直驱式平衡电枢受话器。
【背景技术】
受话器也叫听筒,是一种在无声音泄漏条件下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的电声器件,广泛用于移动电话、固定电话及助听器等通信终端设备中,实现音频的输出。
请参考图1所示,其为现有直驱式平衡电枢受话器的振膜100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2所示,其为图1所示振膜的爆炸示意图。图1和图2所示的振膜由三个部件组成,分别是固定框110、振板120和膜130,其中,振板120作为震动部件同时具有导磁和鼓动空气的功能。为了让振板120鼓动空气的效率更高需要把振板120面积最大化,但振板120面积增大带来质量的增加造成高频响应变差,无法同时兼顾鼓动空气的效率和高频响应,对受话器的性能带来了很大的限制。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膜及采用该振膜的直驱式平衡电枢受话器,所述振膜可以在保证高的鼓动空气效率的同时改善高频响应,从而有利于提升受话器整体的品相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振膜,其包括:固定框,其具有贯穿所述固定框厚度方向的内腔体;簧片,其铰链端与所述固定框连接,其振动端悬空于所述固定框中;振板,其与所述簧片的振动端固定连接,所述振板悬空于所述固定框中,且所述振板与所述固定框之间形成有预定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簧片用于导磁并在设置的电磁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产生驱动力;所述振板用于在所述簧片产生的驱动力的推动下,在与所述振板的垂直方向做往复振动;所述振板的面积大于所述簧片的振动端的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振板采用低密度、高强度、轻量化的非导磁材料制作;和/ 或所述簧片采用高导磁材料制作。
进一步的,所述非导磁材料包括铝合金、钛合金、碳纤维或高强度塑料。
进一步的,所述振板基于其采用的轻量化的非导磁材料,使其面积最大化;所述簧片的尺寸需要能满足导磁功能并和振板的组合体能满足强度、劲度、质量及模态的要求。
进一步的,在所述振板的振动端的磁铁覆盖区域开设有第一窗口,所述第一窗口贯穿所述振板厚度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窗口的大小设置,以确保所述振板的强度为准;所述第一窗口的面积要大于等于所述磁铁覆盖区域的面积,以确保振板振动过程中不和磁铁干涉。
进一步的,所述振板贴附于所述簧片的振动端的一侧表面上,所述簧片的振动端覆盖所述振板的第一窗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窗口的宽度与所述簧片的振动端的宽度匹配,所述簧片的振动端的与所述振板的第一窗口对应的区域嵌入所述振板的第一窗口中;所述簧片的振动端的非与所述振板的第一窗口对应的区域与所述振板重叠。
进一步的,组装后,所述振板的振动端的上表面与所述簧片的上表面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振板为阶梯形振板,其包括上阶横板、下阶横板和竖向梯面,所述上阶横板经所述竖向梯面过渡至所述下阶横板,所述第一窗口位于所述下阶横板且紧邻所述竖向梯面。
进一步的,所述振膜还包括膜,所述膜贴附于所述固定框和振板的一侧表面上,并至少密封所述振板与固定框之间形成的所述预定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簧片和固定框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定位的凸起和凹槽,所述簧片上的凸起设置在铰链端,在所述簧片的铰链端通过焊接或粘结剂的方式与固定框结合。
进一步的,所述簧片的铰链端设置有打薄区域,所述打薄区域的厚度小于除打薄区域外的铰链端其它区域的厚度;所述打薄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簧片的振动端的宽度;所述打薄区域的横截面积大于等于簧片的振动端的横截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受话器,其包括:外壳,其具有空心内腔;振膜,其设置于所述空心内腔中,将所述空心内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中,所述固定框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电磁驱动机构,其设置于所述空心内腔中,其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磁铁和至少一个线圈,所述磁铁用于产生固定磁场,所述线圈通电后产生所述交变磁场。所述振膜包括:固定框,其具有贯穿所述固定框厚度方向的内腔体;簧片,其铰链端与所述固定框连接,其振动端悬空于所述固定框中;振板,其与所述簧片的振动端固定连接,所述振板悬空于所述固定框中,且所述振板与所述固定框之间形成有预定间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振膜中的震动部件拆分成用于导磁的簧片和用于鼓动空气的振板,其中,振板可以采用轻质化材料制作并把面积最大化,簧片的尺寸只要能满足导磁功能并和振板的组合体能满足强度、劲度及模态的要求。这样,本实用新型既能保持鼓动空气的高效率又能减轻重量提升高频响应,从而有利于提升受话器整体的品相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现有直驱式平衡电枢受话器的振膜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振膜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受话器的振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振膜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固定框、簧片和振板组装在一起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二个实施例中的受话器的振膜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振膜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其为图7中的固定框、簧片和振板组装在一起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三个实施例中的受话器的振膜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振膜的爆炸示意图;
图11为采用本实用新型振膜设计的直驱式平衡电枢受话器在一个实施例中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除非特别说明,本文中的连接、相连、相接的表示电性连接的词均表示直接或间接电性相连。
请参考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受话器的振膜20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4所示,其为图3所示振膜的爆炸示意图。图3和图4 所示的受话器的振膜包括固定框210、簧片220、振板230和膜240。采用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振膜在制作过程中通常先把固定框210、簧片220和振板230组装在一起,然后再组装膜240和成型跑道。请参考图5所示,其为图4中的固定框210、簧片220和振板230组装在一起后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固定框210起固定作用,其采用不导磁材质制作,其可以是不导磁的金属,也可以是塑料、碳纤维或陶瓷等非金属材料。在图3-5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框210具有贯穿所述固定框210厚度方向的内腔体212。
所述簧片220由导磁材料制作,其用于导磁并在设置的电磁驱动机构的(未图示)驱动下产生驱动力。所述簧片220可以采用高导磁材料制作。在图3-5 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簧片220的铰链端222与所述固定框210的内侧连接,其振动端224悬空于所述固定框210的内腔体212中。在图3-5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簧片220除了与所述固定框210相连的铰链端(或铰链区域)222外,其它部分为振动端(或振动区域)224。
所述振板230用于在所述簧片220产生的驱动力的推动下,在与所述振板 230的垂直方向做往复振动,从而带动膜240鼓动空气发声。在图3-5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振板230固定于所述簧片220的振动端224,且所述振板230悬空于所述固定框210的内腔体212中,其中,所述振板230的面积大于所述簧片 220的振动端224的面积;所述振板230的外侧表面与所述固定框210的内侧表面之间保留有预定间隙250用于成型跑道。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板230可以采用低密度、高强度、轻量化的非导磁材料制作,可以是铝合金、钛合金、碳纤维或高强度塑料等非金属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板230可以通过焊接或粘结剂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簧片220的振动端224。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减轻重量并提供足够的运动空间,在所述振板230的振动端的磁铁覆盖区域开设有第一窗口232,所述第一窗口232贯穿所述振板230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窗口232可以避免所述振板 230在发生大的位移时和所述磁铁产生干涉。所述磁铁覆盖区域为与设置的电磁驱动机构中的磁铁(未图示)在所述振板230上对应的区域(或所述磁铁在所述振板230上的投影)。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窗口232尽量设置的小,以确保所述振板230 的强度,最小大小以比所述磁铁大为准,确保所述振板230在振动过程中不和磁铁干涉。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窗口232的大小设置,以确保所述振板230的强度为准;所述第一窗口232的面积要大于等于所述磁铁覆盖区域的面积,以确保振板230在振动过程中不和磁铁干涉。
在图3-5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振板230贴附于所述簧片220的振动端 224的一侧表面上;所述第一窗口232位于所述振板230远离所述铰链端222的一端(即所述振板230的振动端),且所述簧片220的振动端224覆盖所述振板230的第一窗口232。
在所述固定框210、簧片220和振板230组装在一起后,所述膜240贴附于所述固定框210和振板230的一侧表面上,并至少密封所述振板230与固定框 210之间形成的所述预定间隙25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膜240可以采用高弹性拉伸材料制作,如PU(Polyurethane,简称聚氨酯)膜。在图3和图4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膜240在对应于所述预定间隙250位置处设置有朝向所述预定间隙250的凸起242,由于该凸起242的设置,当振板230带动所述膜240 振动时,所述膜240可以更容易随所述振板230一起振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簧片220和固定框210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定位的凸起和凹槽。在图3-5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簧片220上的凸起226设置在铰链端222,固定框210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凸起226相匹配的凹槽212,在所述簧片220的铰链端222通过焊接或粘结剂的方式与固定框210结合(或连接)。在所述簧片220和固定框210进行装配时,所述凸起226和凹槽214设计可以起到自定位的作用,从而能简化装配工艺并提高装配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振板230采用轻质化材料制作并把面积最大化,并且簧片220的尺寸只要能满足导磁功能并和振板230的组合体能满足强度、劲度、质量及模态的要求,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振膜设计在保证高的鼓动空气效率的同时改善了高频响应,有利于提升整体的品相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前述设计的变形和改进,为了获得更好的顺性,在相同的驱动力下获得更大的输出,可以在簧片220的铰链端222的一定区域做打薄设计,具体请参见图6-8所示的实施例。
请参考图6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二个实施例中的受话器的振膜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7所示,其为图6所示的振膜的爆炸示意图,请参考图8 所示,其为其为图7中的固定框310、簧片320和振板330组装在一起后的结构示意图。在6-8所示的实施例中,受话器的振膜包括固定框310、簧片320、振板330和膜340;所述固定框310具有贯穿所述固定框310厚度方向的内腔体 312;所述簧片320包括铰链端322和振动端324;所述振板330上开设有第一窗口332;所述振板330的外侧表面与所述固定框310的内侧表面之间保留有预定间隙350用于成型跑道;所述膜340在对应于所述预定间隙350位置处设置有朝向所述预定间隙350的凸起342。图6-8所示的实施例与图3-5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各部件的材质、形状和相对位置关系基本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图6-8所示的实施例与图3-5所示的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图6-8所示的实施例在所述簧片320的铰链端322的预定区域增加了打薄设计以形成打薄区域3222,且为了保证导磁的截面积不受影响,打薄区域3222的宽度进行适当的加宽,即保持打薄区域3222的横截面积不小于簧片320的振动端324的横截面积。也就是说,所述打薄区域3222的厚度小于除打薄区域3222外的铰链端322 其它区域的厚度,所述打薄区域3222的宽度大于所述簧片220的振动端324的宽度,即打薄区域3222的横截面积大于等于簧片320的振动端324的横截面积,从而使带打薄区域3222的簧片320可以确保减低系统劲度的情况下,保证导磁的瓶颈不发生在打薄区域。此外,膜340的形状针对该打薄设计进行了适应性调整。
请参考图9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三个实施例中的受话器的振膜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0所示,其为图9所示的振膜的爆炸示意图。图9-10所示的实施例与图6-8所示的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所述振板430的振动端的磁铁覆盖区域开设有第一窗口432,所述第一窗口432的宽度与所述簧片420的振动端424的宽度匹配,所述振板430采用弯折设计,组装后,簧片420的振动端424的与所述第一窗口432对应的区域嵌入所述振板430的第一窗口432中;簧片420的振动端424的非与所述第一窗口432对应的区域与所述振板430重叠。这样的设计振板430在振动端与簧片420的上表面是齐平的,即在振板430 的振动端的磁铁覆盖区域不会因为振板430与簧片420的组合带来厚度的增加,从而在与更大面积的磁铁配合中可以获得更大的运动空间。此外,膜440的形状针对所述振板430的弯折设计进行了适应性调整。
在图9-10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振板430为阶梯形振板,其包括上阶横板434、下阶横板436和竖向梯面438,所述上阶横板434经所述竖向梯面438 过渡至所述下阶横板436,所述第一窗口432位于所述下阶横板436且紧邻所述竖向梯面438。组装后,所述下阶横板436的上表面与所述簧片420的上表面齐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受话器,具体如图11 所示,其为采用本实用新型振膜设计的直驱式平衡电枢受话器的剖面示意图,图11所示的受话器包括:外壳510,其具有空心内腔(未标识);如附图9-10 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的振膜520,所述振膜520设置于所述外壳510的空心内腔中,将所述空心内腔分隔为第一腔体512和第二腔体514,其中,所述振膜520 中的固定框522固定于所述外壳510的内壁上;电磁驱动机构(未标识),其设置于所述空心内腔中,其包括至少一个磁铁(530)和至少一个线圈(540),所述磁铁530用于产生固定磁场,所述线圈通电后产生所述交变磁场。图11所示受话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故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振膜中的震动部件拆分成用于导磁的簧片210、 310、410和用于鼓动空气的振板230、330、430,其中,振板230、330、430 采用轻质化材料制作并把面积最大化,簧片210、310、410的尺寸只要能满足导磁功能并和振板的组合体能满足强度、劲度、质量及模态的要求,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中的受话器具有以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簧片和固定框的自定位设计能简化装配工艺并提高装配精度。
(2).轻量化和面积最大化的振板设计在保证高的鼓动空气效率的同时改善了高频响应,有利于提升整体的品相性能。
(3).在所述簧片320的铰链端322的预定区域增加了打薄设计,从而获得更好的顺性,有利于获得更大的输出和更高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相连”、“连”、“接”等表示电性连接的词语,如无特别说明,则表示直接或间接的电性连接。
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改动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前述具体实施方式。

Claims (15)

1.一种振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固定框,其具有贯穿所述固定框厚度方向的内腔体;
簧片,其铰链端与所述固定框连接,其振动端悬空于所述固定框中;
振板,其与所述簧片的振动端固定连接,所述振板悬空于所述固定框中,且所述振板与所述固定框之间形成有预定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簧片用于导磁并在设置的电磁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产生驱动力;
所述振板用于在所述簧片产生的驱动力的推动下,在与所述振板的垂直方向做往复振动;
所述振板的面积大于所述簧片的振动端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板采用低密度、高强度、轻量化的非导磁材料制作;和/或
所述簧片采用高导磁材料制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导磁材料包括铝合金、钛合金、碳纤维或高强度塑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板基于其采用的轻量化的非导磁材料,使其面积最大化;
所述簧片的尺寸需要能满足导磁功能并和振板的组合体能满足强度、劲度、质量及模态的要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振板的振动端的磁铁覆盖区域开设有第一窗口,
所述第一窗口贯穿所述振板厚度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窗口的大小设置,以确保所述振板的强度为准;
所述第一窗口的面积要大于等于所述磁铁覆盖区域的面积,以确保振板振动过程中不和磁铁干涉。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板贴附于所述簧片的振动端的一侧表面上,
所述簧片的振动端覆盖所述振板的第一窗口。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窗口的宽度与所述簧片的振动端的宽度匹配,
所述簧片的振动端与所述振板的第一窗口对应的区域嵌入所述振板的第一窗口中;
所述簧片的振动端非与所述振板的第一窗口对应的区域与所述振板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
组装后,所述振板的振动端的上表面与所述簧片的上表面齐平。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板为阶梯形振板,其包括上阶横板、下阶横板和竖向梯面,所述上阶横板经所述竖向梯面过渡至所述下阶横板,所述第一窗口位于所述下阶横板且紧邻所述竖向梯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膜,
所述膜贴附于所述固定框和振板的一侧表面上,并至少密封所述振板与固定框之间形成的所述预定间隙。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簧片和固定框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定位的凸起和凹槽,
所述簧片上的凸起设置在铰链端,在所述簧片的铰链端通过焊接或粘结剂的方式与固定框结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簧片的铰链端设置有打薄区域,
所述打薄区域的厚度小于除打薄区域外的铰链端其它区域的厚度;
所述打薄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簧片的振动端的宽度;
所述打薄区域的横截面积大于等于簧片的振动端的横截面积。
15.一种受话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外壳,其具有空心内腔;
如权利要求1-14所述的振膜,其设置于所述空心内腔中,将所述空心内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中,所述固定框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
电磁驱动机构,其设置于所述空心内腔中,其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磁铁和至少一个线圈,所述磁铁用于产生固定磁场,所述线圈通电后产生所述交变磁场。
CN201921502531.5U 2019-09-10 2019-09-10 振膜及采用该振膜的受话器 Active CN2106943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02531.5U CN210694346U (zh) 2019-09-10 2019-09-10 振膜及采用该振膜的受话器
PCT/CN2020/101361 WO2021047274A1 (zh) 2019-09-10 2020-07-23 振膜及采用该振膜的受话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02531.5U CN210694346U (zh) 2019-09-10 2019-09-10 振膜及采用该振膜的受话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94346U true CN210694346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85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02531.5U Active CN210694346U (zh) 2019-09-10 2019-09-10 振膜及采用该振膜的受话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94346U (zh)
WO (1) WO202104727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47274A1 (zh) * 2019-09-10 2021-03-18 苏州三色峰电子有限公司 振膜及采用该振膜的受话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83004A1 (en) * 2014-12-18 2016-06-23 Knowles Electronics, Llc Reed for a receiver and method of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6100447U (zh) * 2016-10-09 2017-04-12 苏州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摔动铁受话器
CN106331964A (zh) * 2016-10-09 2017-01-11 苏州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摔动铁受话器
CN107197410A (zh) * 2017-03-31 2017-09-22 苏州逸巛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受话器及其装配工艺
CN107105371A (zh) * 2017-03-31 2017-08-29 苏州逸巛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受话器的振膜机构及其制备工艺
CN206775724U (zh) * 2017-03-31 2017-12-19 苏州逸巛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受话器的振膜机构
CN210694346U (zh) * 2019-09-10 2020-06-05 苏州三色峰电子有限公司 振膜及采用该振膜的受话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47274A1 (zh) * 2019-09-10 2021-03-18 苏州三色峰电子有限公司 振膜及采用该振膜的受话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47274A1 (zh) 2021-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44323B2 (en) Vibration sound-producing apparatus
US10129655B2 (en) Vibration sound-producing apparatus
CN214901293U (zh)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0840043U (zh) 振动发声装置以及电子产品
CN108810761A (zh) 扬声器及便携终端
WO2016192315A1 (zh) 振动发声装置
CN109618261A (zh) 一种薄型受话器
CN210694346U (zh) 振膜及采用该振膜的受话器
CN106792301B (zh) 一种受话器
EP2432250A1 (en) Multifunctional micro speaker
CN204697286U (zh) 振动发声装置
CN105657621A (zh) 一种扬声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5516869B (zh) 电声换能器
US20180249253A1 (en) Receiver
CN208638584U (zh) 扬声器模组
CN112565991A (zh) 振膜及采用该振膜的受话器
CN209345399U (zh) 一种受话器
US20230148010A1 (en) Speak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9982222B (zh) 一种微型受话器
KR101154253B1 (ko) 입체형 트랙타입 보이스코일판을 갖는 평판형 스피커
CN210694351U (zh) 振膜及采用该振膜的受话器
CN210694295U (zh) 振膜及采用该振膜的受话器
CN208015996U (zh) 受话器及电子设备
CN209497588U (zh) 一种受话器
US20190246212A1 (en) Speak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