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87326U - 管路及包括该管路的液压系统 - Google Patents

管路及包括该管路的液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87326U
CN210687326U CN201921803103.6U CN201921803103U CN210687326U CN 210687326 U CN210687326 U CN 210687326U CN 201921803103 U CN201921803103 U CN 201921803103U CN 210687326 U CN210687326 U CN 2106873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pipeline
arch
groove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0310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可歆
拜亮
王�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f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0310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873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873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873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路及包括该管路的液压系统,该管路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管和第二管,第一管和第二管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在管路的径向上向外凸出的至少一个拱形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路能够补偿安装期间发生的位移,减少或避免泄漏问题的发生。

Description

管路及包括该管路的液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备位错位移补偿功能的管路及包括该管路的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液压系统中液压元件之间最常见的连接方式就是硬管总成连接,但是当硬管总成和被连接管接头存在加工或装配误差时、由于特殊工况产生相对位移时,硬管总成的安装就会出现困难,需要大力调整硬管总成管接头位置和角度才能勉强安装,但是这种情况就会产生管接头应力、管路开裂等导致泄漏的隐患。因此需要一种可以补偿因错位、热胀冷缩、振动等带来的机械位移的连接管路,以解决液压硬管连接的泄漏风险问题。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补偿因错位、热胀冷缩、振动等带来的机械位移的管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解决液压硬管连接的泄漏风险问题的管路及包括该管路的液压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补偿因错位、热胀冷缩、振动等带来的机械位移的管路及包括该管路的液压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管路,该管路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管和第二管,第一管和第二管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在管路的径向上向外凸出的至少一个第一拱形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管和第二管中的每个在彼此相对的端部可具有一个第一拱形部,第一拱形部的末端形成有彼此配合的连接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管路还可包括过渡管,过渡管连接在第一管和第二管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过渡管的两个端部可分别具有管路的径向上向外凸出的第二拱形部,第二拱形部的末端可形成有分别连接至第一管的第一拱形部和第二管的第一拱形部的连接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过渡管还可包括位于两个端部的第二拱形部之间的首尾相接的多个中间的第二拱形部,多个第二拱形部彼此之间通过连接结构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连接结构可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以凹凸结合方式组装相邻的两个第一拱形部、两个第二拱形部或者第一拱形部和第二拱形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分别为凸起和凹槽,凸起和凹槽分别形成在第一拱形部和第二拱形部中彼此面对的两个的末端,其中,凸起和凹槽沿管路的圆周方向呈连续环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凸起可从第一拱形部和第二拱形部中彼此面对的两个中的一个的末端向外延伸并凸出,凹槽可从第一拱形部和第二拱形部中彼此面对的两个中的另一个的末端向内凹入并且与凸起相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凸起的沿所述管路的径向截取的横截面可呈矩形,凸起的中央可形成有凹部,凹部从凸起的末端向内凹入,凹部的宽度沿着其深度方向逐渐减小;凹槽的沿所述管路的径向截取的横截面可呈燕尾形,凹槽上可形成有与凹部对应的凸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凹部和凸部可沿着管路的圆周方向呈连续环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液压系统,该液压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管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管路的两端可通过管接头连接至待连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路能够补偿因装配误差、热胀冷缩、振动等带来的机械错位位移,解决液压硬管连接的泄漏风险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路具有密封效果好、安装方便、适用性广的特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路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容易等特点,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以上和其它特点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管路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的第一管的具有第一拱形部的部分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是示出图1中的第二管的具有第一拱形部的部分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是示出图1中的过渡管中的第二拱形部的放大视图;
图5是图2中示出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图3中示出的B部分的放大图;
图7至图9分别是示出利用拱形部执行连接锁固的过程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第一管;2:第二管;3:过渡管;4:第一拱形部;4’:第二拱形部;5:凸起;6:凹槽;7:凹部;8:凸部;9,10:管接头;11、12:待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全面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可放大组件的形状、尺寸等。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补偿因装配误差、热胀冷缩、振动等带来的机械错位位移,解决液压硬管连接的泄漏风险问题的管路及包括该管路的液压系统。
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管路,该管路可包括彼此装配到一起的至少两个管。
作为示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管路包括第一管1和第二管2。第一管1和第二管2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拱形部4,第一拱形部4在管路的径向上向外凸出。换言之,在第一管1和第二管2中的相应管中,第一拱形部4的直径大于其余部分的直径。在纵截面中,拱形部4的外轮廓呈拱形,因而能够发生挠曲变形。也就是说,在相应管的预定段,管壁在管路的径向上向外凸出且围绕圆周方向形成第一拱形部4。借此,在因错位、热胀冷缩、振动等导致发生机械位移时,第一拱形部4能够提供弹性补偿,来补偿上述机械位移。因而,通过具有第一拱形部4的第一管1和第二管2的组装,能够大幅降低甚至消除管接头9和10所受的应力,避免诸如液压油液等的液体从管接头9和10处泄漏;此外,通过具有第一拱形部4的第一管1和第二管2的组装,可以避免管路折弯处的开裂可能性。
在设计期间,可根据待连接件11和12之间的距离来合理设计各个管的长度和各个管中的第一拱形部4的具体数量。
参照图2和图3,第一管1和第二管2的彼此相对的端部通过连接结构(将在下文中描述)装配到一起,第一管1的另一端部和第二管2的另一端部(即,管路的两端)分别通过管接头9和10连接至待连接件11和12。即,第一管1和第二管2的彼此相对的端部设置有彼此配合的连接结构(稍后将详细描述),第一管1和第二管2的另一端部可以是普通的通用管路接管端。
具体地,第一管1和第二管2中的每个可在彼此相对的端部具有一个第一拱形部4。为了便于加工并降低安装难度,可以仅仅在第一管1和第二管2中的每个的彼此相对的端部设计一个第一拱形部4,并且第一拱形部4的末端可形成有彼此配合的连接结构。
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管路还可包括过渡管3,过渡管3连接在第一管1和第二管2之间。设置过渡管3的优点在于,能够更加方便地调节管路的长度,且增强管路的补偿上述机械位移的能力。
过渡管3的两个端部分别通过连接结构连接至第一管1和第二管2的彼此相对的端部,第一管1的另一端部和第二管2的另一端部分别通过管接头9和10连接至待连接件11和12。过渡管3也可称为中间管,过渡管3的两端均设置有与其他管相互装配到一起的连接结构。具体地,过渡管3的两个端部分别具有管路的径向上向外凸出的第二拱形部4’,过渡管3的第二拱形部4’的末端形成有分别连接至第一管1的第一拱形部4和第二管2的第一拱形部4的连接结构。在这里,过渡管3的第二拱形部4’的形状可与第一管1和第二管2的第一拱形部4的形状大致相似,例如,第二拱形部4’和第一拱形部4的形状可以彼此相同。过渡管3的第二拱形部4’的尺寸可以与第一管1和第二管2的第一拱形部4的尺寸相同,但它们的尺寸也可以不同,只要其能够通过连接结构实现彼此连接即可。在设计及安装期间,可以按需选配过渡管3。过渡管3不仅可更灵活地调节管路的长度,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补偿因错位、热胀冷缩、振动等带来的机械位移的能力。
在轴向上,过渡管3的第二拱形部4’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沿着过渡管3的长度方向,可按照预定间隔或者零间隔地形成多个第二拱形部4’。作为示例,过渡管3还可包括位于两个端部的第二拱形部4’之间的首尾相接的多个中间的第二拱形部4’,多个第二拱形部4’彼此之间通过连接结构连接。也就是说,过渡管3可以通过组装多个第二拱形部4’而形成。在设计期间,可根据待连接件11和12之间的距离来合理选取过渡管3中第二拱形部4’的具体数量。
在设计上述第一拱形部4和第二拱形部4’的时候,可以综合考虑管的壁厚、第一拱形部4和第二拱形部4’的半径等影响其弹性补偿性能的参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连接结构可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以凹凸结合方式组装相邻的两个第一拱形部4、相邻的两个第二拱形部4’或者相邻的第一拱形部4和第二拱形部4’,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相配合而将两个管或过渡管3的两个第二拱形部4’装配到一起。第一管1和第二管2可以为弯管,过渡管3可以为直管或者弯管,从而能够在狭小空间内实现安装,节省安装空间。例如,第一管1和第二管2可以分别为90度弯管。
参照图5和图6,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分别实现为凸起5和凹槽6,凸起5和凹槽6分别形成在第一拱形部4和第二拱形部4’中彼此面对的两个的末端,从而实现各个管的组装与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凸起5和凹槽6沿所述管路的圆周方向呈连续环状,从而能够在管路的圆周方向上实现二者的彼此配合,以便于相邻两个管或两个段的组装。
作为示例,凸起5从第一拱形部4和第二拱形部4’中彼此面对的两个中的一个的末端向外延伸并凸出,凹槽6从两个中的另一个的末端向内凹入并且与凸起5相对应。在这里,为了进一步方便安装,可使得第一拱形部4和第二拱形部4’中彼此面对的两个中的另一个的末端设置为弯折状,并在弯折的末端上形成向内凹入的凹槽6,以使得凹槽6的开口方向与凸起5的凸出方向相对应,以方便凸起5安装到凹槽6中,从而进一步降低管路的安装难度。
凸起5的沿管路的径向截取的横截面呈矩形,凹槽6的沿管路的径向截取的横截面呈燕尾形。为了便于定位和密封,凸起5的中央形成有凹部7,凹部7从凸起5的末端向内凹入,凹部7的宽度沿着其深度方向逐渐减小。凹槽6上形成有与凹部7对应的凸部8,即,凸部8的宽度沿着其凸出方向逐渐减小,以与凹部7相对应。作为示例,凹部7可实现为横截面呈锐角且向内凹入的涨口,凸部8可实现为横截面呈锐角且向外凸出的涨刃,以与涨口对应并容纳在涨口中,如此涨刃能够方便地撑开涨口,可使得装配操作变得更加容易。凸部8与凹部7配合而将凸起5容纳并锁固于凹槽6内,从而实现相邻的两个拱形部的对接与锁固。
作为示例,参照图5和图6,凹部7和凸部8可设计为沿着管路的圆周方向呈连续环状,一方面可以在预装期间起到定位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组装过程中,容纳于凹部7中的凸部8可以逐渐地撑开凹部7,从而可使得凸起5与凹槽6紧密接触,从而可实现密封。如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管路可以实现管路的密封,省去普通管路中的诸如密封层、密封膜等的密封,使得管路的结构更加简单。
下面将参照图7至图9来详细描述执行连接锁固的过程。
参照图7,首先执行预装操作。在预装期间,可采用预装工装来预装两个管。具体地,可将预装工装施加在一个管的具有凸起5的那一段的内侧,以使凸起5扩张,并且将对应的预装工装施加到另一个管的具有凹槽6的对应段的外侧,以使凹槽6收缩,如此便于一个管的凸起5对准另一个管的凹槽6,以使得凸起5部分地容纳于凹槽6中,从而实现初步对接。
接着,参照图8,执行涨压操作。具体地,在涨压期间,可采用涨压工装来将两个管涨压,具体地,将涨压工装施加在一个管的具有凸起5的那一段的外侧,以使凸起5收缩,并且将对应的涨压工装施加到另一个管的具有凹槽6的对应段的内侧,以使凹槽6扩张,以使得凸起5的凹部7和凹槽6的凸部8部分地对接。
接着,继续涨压,直到将两个管涨紧到过盈紧固状态(参照9),从而实现锁固和密封的技术效果。
上述管路中的第一管1、第二管2和过渡管3均利用诸如铜镍合金等的硬管管件材质形成,并且连接结构一体地形成在相应的管的拱形部的末端,因此,整个管路均可采用诸如铜镍合金等的硬管管件材质一体成型。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路可适用于诸如液压系统的液压管路,可利用诸如铜镍合金等的硬管管件材质形成,可使得管路的结构简单、降低管路的生产成本和制造周期,也可以延长管路的使用寿命、降低运维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压系统,该液压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管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路能够补偿因装配误差、热胀冷缩、振动等带来的机械错位位移,大幅降低管接头的安装应力,从而有效减少和避免液压硬管连接的泄漏风险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路具有密封效果好、安装方便、适用性广的特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路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容易等特点,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安装效率。
虽然已经参照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具体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形式和细节的各种改变。

Claims (12)

1.一种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管(1)和第二管(2),所述第一管(1)和所述第二管(2)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在所述管路的径向上向外凸出的至少一个第一拱形部(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1)和所述第二管(2)中的每个在彼此相对的端部具有一个第一拱形部(4),所述第一拱形部(4)的末端形成有彼此配合的连接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还包括过渡管(3),所述过渡管(3)连接在所述第一管(1)和所述第二管(2)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管(3)的两个端部分别具有所述管路的径向上向外凸出的第二拱形部(4’),所述第二拱形部(4’)的末端形成有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管(1)的第一拱形部(4)和所述第二管(2)的第一拱形部(4)的连接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管(3)还包括位于所述两个端部的第二拱形部(4’)之间的首尾相接的多个中间的第二拱形部(4’),所述多个第二拱形部(4’)彼此之间通过连接结构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凹凸结合方式组装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拱形部(4)、两个所述第二拱形部(4’)或者所述第一拱形部(4)和所述第二拱形部(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为凸起(5)和凹槽(6),所述凸起(5)和所述凹槽(6)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拱形部(4)和所述第二拱形部(4’)中彼此面对的两个的末端,
其中,所述凸起(5)和所述凹槽(6)沿所述管路的圆周方向呈连续环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5)从所述第一拱形部(4)和所述第二拱形部(4’)中彼此面对的两个中的一个的末端向外延伸并凸出,所述凹槽(6)从所述第一拱形部(4)和所述第二拱形部(4’)中彼此面对的所述两个中的另一个的末端向内凹入并且与所述凸起(5)相对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5)的沿所述管路的径向截取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凸起(5)的中央形成有凹部(7),所述凹部(7)从所述凸起(5)的末端向内凹入,所述凹部(7)的宽度沿着其深度方向逐渐减小;
所述凹槽(6)的沿所述管路的径向截取的横截面呈燕尾形,所述凹槽(6)上形成有与所述凹部(7)对应的凸部(8)。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7)和所述凸部(8)沿着所述管路的圆周方向呈连续环状。
11.一种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管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的两端分别通过管接头(9、10)连接至待连接件(11、12)。
CN201921803103.6U 2019-10-24 2019-10-24 管路及包括该管路的液压系统 Active CN2106873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03103.6U CN210687326U (zh) 2019-10-24 2019-10-24 管路及包括该管路的液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03103.6U CN210687326U (zh) 2019-10-24 2019-10-24 管路及包括该管路的液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87326U true CN210687326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900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03103.6U Active CN210687326U (zh) 2019-10-24 2019-10-24 管路及包括该管路的液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873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62907B (zh) 具有成角度地定向的键表面的联接件
EP2282096B1 (en) Coupling having angularly oriented shoulder surfaces
EP1481184B1 (en) Pipe coupler
US7775561B2 (en) Exhaust pipe joint with insert
SU1489586A3 (ru)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ая муфта для труб
RU2247889C2 (ru) Переходник, предназначенный для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с гофрированной трубой
US20100072710A1 (en) Gas Turbine Seal
US2739828A (en) Pipe connector with flexible material joint
CN210687326U (zh) 管路及包括该管路的液压系统
EA006572B1 (ru) Система вытяжных труб или трубопроводов из готовых металлических трубчатых модулей
US5421624A (en) Flange joint assembly
JP3797534B2 (ja) 管体の連結構造
JP5507321B2 (ja) ハウジング形管継手
WO2011042732A1 (en) Pipe connector assembly
RU2228484C2 (ru) Соединение труб с внутренним антикоррозионным покрытием
JPH0212391Y2 (zh)
CN217482288U (zh) 一种膨胀节及发动机
EP4127536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AU2003287774B8 (en) Internally collared pipe joining system
KR200344017Y1 (ko) 슬립조인트
US20230147384A1 (en) Housing type pipe joint
JP7461643B2 (ja) 管継手構造、及び管継手の接続方法
CN116817065A (zh) 一种承高压的多方向位移及偏差补偿装置
KR200314311Y1 (ko) 누수방지대
KR200302165Y1 (ko) 파이프 연결조립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830026 No. 107, Shanghai Road, Urumq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Jin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830026 No. 107, Shanghai Road, Urumq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