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70031U - 一种用于扭矩测量设备的模数转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扭矩测量设备的模数转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70031U
CN210670031U CN201922330243.2U CN201922330243U CN210670031U CN 210670031 U CN210670031 U CN 210670031U CN 201922330243 U CN201922330243 U CN 201922330243U CN 210670031 U CN210670031 U CN 2106700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voltage
pin
resistor
analo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3024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小波
桂凌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ailian Chang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ilian Chang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ilian Chang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ilian Chang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3024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700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700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7003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nalogue/Digital Conver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扭矩测量设备的模数转换装置,包括:第一电压输入端,与模数转换器的第一电压输入管脚、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一端、接应变传感器接口的反馈信号正极、以及模数转换器的正参考输入管脚相连;第二电压输入端,与模数转换器的第二电压输入管脚、第四电容以及第五电容一端相连;接应变传感器接口的供电正极管脚,与第六电容、第一电阻、第七电容一端、以及模数转换器的负参考输入管脚、桥接低电压转换到地管脚相连;接应变传感器接口的反馈信号负极管脚,与第二电阻一端相连;第十电容,另一端与第三电阻一端相连;第三电阻,另一端与接应变传感器接口的电源负极管脚相连;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提高扭矩测量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扭矩测量设备的模数转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扭矩测量设备的模数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新款车型层出不穷,汽车台架及道路测试越来越重要。现代发动机需要提高转速来改善机械性能,提高效率,而扭矩是电动机、发动机性能的重要指标,因此需要高精度、高可靠的扭矩测量。
现有的扭矩测量方法,主要有电阻应变片式的传递测量法。扭矩会使待测产品产生一定的应变,而且这种应变与扭矩的大小存在着比例关系,因此可以通过会发生扭转变形的电阻应变片来检测相应扭矩的大小。当待测产品受到扭矩作用时,最大应变产生在与轴线成45°角的方向上,因此,在此方向上粘贴电阻应变片能够检测到传动轴所受扭矩的大小。
已知的方法中,主要通过滑环和电刷把把测量电桥的输出电压信号引出。滑环一般用铜制成,电刷分为碳刷和金属刷。由于测量电桥输出的电压信号非常微弱,为了保证输出信号的准确,要求滑环与电刷之间的接触电阻非常稳定。而在实际应用中,滑环与电刷之间的接触电阻不可靠,这将引起信号波动,从而造成扭矩测量结果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扭矩测量设备的模数转换装置,以提高扭矩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扭矩测量设备的模数转换装置,包括:
第一电压输入端,与模数转换器AD7190的第一电压输入管脚、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一端、接应变传感器接口的反馈信号正极管脚、以及所述模数转换器的正参考输入管脚相连;
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另一端均接地;
第二电压输入端,与所述模数转换器的第二电压输入管脚、第四电容以及第五电容一端相连;所述第四电容、第五电容,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接应变传感器接口的供电正极管脚,与第六电容、第一电阻、第七电容一端、以及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负参考输入管脚、桥接低电压转换到地管脚相连;
所述第六电容、第一电阻,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七电容,另一端与第八电容一端、以及所述模数转换器的正参考输入管脚相连;所述第八电容,另一端接地;
所述接应变传感器接口的反馈信号负极管脚,与第二电阻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与第九电容、第十电容一端、以及所述模数转换器的第一模拟输入管脚相连;
所述第九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电容,另一端与第三电阻、第十一电容一端、以及所述模数转换器的第二模拟输入管脚相连;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与所述接应变传感器接口的电源负极管脚相连;所述第十一电容,另一端接地;
所述接应变传感器接口,用于将应变片产生的电压差发送给所述模数转换器。
可选的,还包括:
第一电压转换装置、第二电压转换装置、以及第三电压转换装置;
所述第一电压转换装置的第一电压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装置的第三电压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三电压转换装置的第四电压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压转换装置的第二电压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压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电压转换装置的第三电压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压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一电压转换装置的第三电压输入端电压为35V,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端电压为5.1V,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端电压为5V,所述第三电压输出端电压为3.3V。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压转换装置,包括:
所述第三电压输入端,与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四电阻一端、以及转换器的电压输入管脚相连;
所述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四电阻,另一端与第五电阻一端、以及所述转换器的使能管脚相连;所述转换器的模式/同步管脚接地;所述第五电阻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端与所述转换器的电压输出管脚、第六电阻、第十四电容、第十五电容一端相连;
所述第十四电容、第十五电容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六电阻另一端与所述转换器的反馈管脚、以及第七电阻一端相连;所述第七电阻另一端接地;
所述转换器的地面管脚和导热垫管脚接地。
可选的,所述第十二电容为10微法;所述第十三电容为100纳法;所述第十四电容为22微法;所述第十五电容为100纳法;
所述第四电阻为220千欧;所述第五电阻为143千欧;所述第六电阻为33千欧;所述第七电阻为8.06千欧。
可选的,所述第二电压转换装置,包括:
所述第三电压输入端,与第十六电容、第十七电容、第八电阻一端、以及稳压器的第一电压输入管脚、第二电压输入管脚、以及软启动控制管脚相连;
所述第十六电容、第十七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八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稳压器的使能管脚相连;
所述稳压器的降噪管脚,与第十八电容一端相连;所述第十八电容,另一端接地;
所述稳压器的第一输出管脚和第二输出管脚,与第九电阻、第十九电容、第二十电容、第二十一电容、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一端相连;
所述第九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九电容另一端、所述稳压器的反馈管脚、第十二电阻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二电阻、所述第二十电容、第二十一电容,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十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稳压器的电源良好指示器管脚相连;所述第十一电阻,另一端与第二十二电容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十二电容,另一端接地;
所述稳压器的地面管脚接地。
可选的,所述第十六电容为10微法;所述第十七电容为100纳法;所述第十八电容为100纳法;所述第十九电容为10纳法;所述第二十电容为10微法;所述第二十一电容为100纳法;所述第二十二电容为100纳法;
所述第八电阻为100千欧;所述第九电阻为10.5千欧;所述第十电阻为20千欧;所述第十一电阻为1-2欧;所述第十二电阻为2千欧。
可选的,所述第三电压转换装置,包括:
所述第四电压输入端,与第二十三电容、第二十四电容、第十三电阻一端、以及开关稳压器的电压输入管脚相连;
所述第二十三电容、第二十四电容,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十三电阻,另一端与所述开关稳压器的使能管脚相连;
所述开关稳压器的电压选择管脚与第十四电阻一端相连;所述第十四电阻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端与电感、第二十五电容、第二十六电容一端、以及所述开关稳压器的检测管脚相连;所述电感另一端与所述开关稳压器的开关管脚相连;所述第二十五电容、第二十六电容,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开关稳压器的地面管脚接地。
可选的,所述第二十三电容为4.7微法;所述第二十四电容为100纳法;所述第二十五电容为10微法;所述第二十六电容为100纳法;
所述第十三电阻为100千欧;所述第十四电阻为249千欧;
所述电感为470纳亨利。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容为4.7微法;所述第二电容为100纳法;所述第三电容为100纳法;所述第四电容为4.7微法;所述第五电容为100纳法;所述第六电容为10纳法;所述第七电容为1微法;所述第八电容为10纳法;所述第九电容为10纳法;所述第十电容为1微法;所述第十一电容为10纳法。
可选的,所述第二电阻为100欧;所述第三电阻为100欧。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扭矩测量设备的模数转换装置,可以包括:第一电压输入端,与模数转换器AD7190的第一电压输入管脚、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一端、接应变传感器接口的反馈信号正极管脚、以及所述模数转换器的正参考输入管脚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另一端均接地;第二电压输入端,与所述模数转换器的第二电压输入管脚、第四电容以及第五电容一端相连;所述第四电容、第五电容,另一端均接地;所述接应变传感器接口的供电正极管脚,与第六电容、第一电阻、第七电容一端、以及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负参考输入管脚、桥接低电压转换到地管脚相连;所述第六电容、第一电阻,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七电容,另一端与第八电容一端、以及所述模数转换器的正参考输入管脚相连;所述第八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接应变传感器接口的反馈信号负极管脚,与第二电阻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与第九电容、第十电容一端、以及所述模数转换器的第一模拟输入管脚相连;所述第九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电容,另一端与第三电阻、第十一电容一端、以及所述模数转换器的第二模拟输入管脚相连;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与所述接应变传感器接口的电源负极管脚相连;所述第十一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接应变传感器接口,用于将应变片产生的电压差发送给所述模数转换器,因此能够通过接应变传感器接口,直接将应变片产生的电压信号引出,该引出电压信号的过程不会引起任何信号波动,从而可以提高扭矩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并且,模数转换器AD7190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通过该模数转换器将应变片产生的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出,能够进一步提高最终得到的扭矩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创新点包括:
1、通过接应变传感器接口,直接将应变片产生的电压信号引出,该引出电压信号的过程不会引起任何信号波动,从而可以提高扭矩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并且,模数转换器AD7190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通过该模数转换器将应变片产生的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出,能够进一步提高最终得到的扭矩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通过电压转换装置能够转换得到适合模数转换装置工作的电压值,保证模数转换装置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扭矩测量设备的模数转换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压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电压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电压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及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的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扭矩测量设备的模数转换装置,能够提高扭矩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避免通过滑环和电刷引出应变片电压信号时引起的信号波动,可以采用非机械的方式引出应变片的电压信号。具体的,可以通过一接应变传感器接口,将应变片的电压信号引出,从而可以避免信号波动,提高扭矩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扭矩测量设备的模数转换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用于扭矩测量设备的模数转换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电压输入端,与模数转换器AD7190的管脚20,即第一电压输入管脚、第一电容C26、第二电容C27、第三电容C23一端、接应变传感器接口P2的管脚3,即反馈信号正极管脚、以及模数转换器的管脚15,即REFIN1(+)(Reference Input,正参考输入)管脚相连;
第一电容C26、第二电容C27、第三电容C23,另一端均接地;
第二电压输入端,与模数转换器的管脚21,即第二电压输入管脚、第四电容C28以及第五电容C29一端相连;第四电容C28、第五电容C29,另一端均接地;
接应变传感器接口P2的管脚4,即供电正极管脚,与第六电容C33、第一电阻R17、第七电容C32一端、以及模数转换器的管脚16,即REFIN1(-)(Reference Input,负参考输入)管脚、管脚17,即BPDSW(Bridge Power-Down Switch to AGND,桥接低电压转换到地)管脚相连;
第六电容C33、第一电阻R17,另一端均接地;第七电容C32,另一端与第八电容C25一端、以及模数转换器的管脚15,即REFIN1(+)(Reference Input,正参考输入)管脚相连;第八电容C25,另一端接地;
接应变传感器接口P2的管脚2,即反馈信号负极管脚,与第二电阻R15一端相连;第二电阻R15,另一端与第九电容C24、第十电容C30一端、以及模数转换器的管脚13,即AIN3(Analog Input,模拟输入)管脚相连;
第九电容C24,另一端接地;第十电容C30,另一端与第三电阻R16、第十一电容C31一端、以及模数转换器的管脚14,即AIN4管脚相连;第三电阻R16,另一端与接应变传感器接口P2的管脚1,即电源负极管脚相连;第十一电容C31,另一端接地;
接应变传感器接口P2,用于将应变片产生的电压差发送给模数转换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应变片形变产生的电压差可以通过P2发送给模数转换器AD7190,模数转换器AD7190也可以称为放大器,放大器将信号放大后再发送给单片机。单片机通过SPI发送命令到放大器的G1、G0口来控制其放大倍数。
AD7190是一款低噪声、可完整模拟前端的放大器,适用于高端精密测量应用。AD7190还具有零延迟功能,它输出数据的速率范围为4.7Hz-4.8kHz。该芯片可在零下40度到105度的范围内工作。
当管脚AIN3与管脚AIN4一起使用时,管脚AIN3可以配置为全差分输入对的正输入,管脚AIN4可以配置为全差分输入对的负输入。
上述第一电容C26为4.7微法;第二电容C27为100纳法;第三电容C23为100纳法;第四电容C28为4.7微法;第五电容C29为100纳法;第六电容C33为10纳法;第七电容C32为1微法;第八电容C25为10纳法;第九电容C24为10纳法;第十电容C30为1微法;第十一电容C31为10纳法。
上述第二电阻R15为100欧;第三电阻R16为100欧。
各电容的作用均为滤除杂波,第二电阻R15、第三电阻R16的作用是滤共模杂波,保证模数转换结果的准确性,进而提高扭矩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扭矩测量设备的模数转换装置,可以包括:第一电压输入端,与模数转换器AD7190的第一电压输入管脚、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一端、接应变传感器接口的反馈信号正极管脚、以及所述模数转换器的正参考输入管脚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另一端均接地;第二电压输入端,与所述模数转换器的第二电压输入管脚、第四电容以及第五电容一端相连;所述第四电容、第五电容,另一端均接地;所述接应变传感器接口的供电正极管脚,与第六电容、第一电阻、第七电容一端、以及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负参考输入管脚、桥接低电压转换到地管脚相连;所述第六电容、第一电阻,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七电容,另一端与第八电容一端、以及所述模数转换器的正参考输入管脚相连;所述第八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接应变传感器接口的反馈信号负极管脚,与第二电阻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与第九电容、第十电容一端、以及所述模数转换器的第一模拟输入管脚相连;所述第九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电容,另一端与第三电阻、第十一电容一端、以及所述模数转换器的第二模拟输入管脚相连;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与所述接应变传感器接口的电源负极管脚相连;所述第十一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接应变传感器接口,用于将应变片产生的电压差发送给所述模数转换器,因此能够通过接应变传感器接口,直接将应变片产生的电压信号引出,该引出电压信号的过程不会引起任何信号波动,从而可以提高扭矩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并且,模数转换器AD7190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通过该模数转换器将应变片产生的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出,能够进一步提高最终得到的扭矩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模数转换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电压转换装置、第二电压转换装置、以及第三电压转换装置。
其中,第一电压转换装置的第一电压输出端与第二电压转换装置的第三电压输入端、以及第三电压转换装置的第四电压输入端相连,第二电压转换装置的第二电压输出端与第一电压输入端相连,第三电压转换装置的第三电压输出端与第二电压输入端相连。第一电压转换装置的第三电压输入端电压为35V,第一电压输出端电压为5.1V,第二电压输出端电压为5V,第三电压输出端电压为3.3V。
也就是说,可以依次将第一电压转换装置和第二电压转换装置相连,以通过第一电压转换装置和第二电压转换装置得到满足模数转换装置第一电压输入端的电压值;将第一电压转换装置和第三电压转换装置相连,以通过第一电压转换装置和第三电压转换装置得到满足模数转换装置第二电压输入端的电压值。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电压转换装置,包括:
第三电压输入端,与第十二电容C39、第十三电容C40、第四电阻R29一端、以及转换器的管脚3,即VIN(Voltage Input,电压输入)管脚相连;
第十二电容C39、第十三电容C40另一端均接地;第四电阻R29,另一端与第五电阻R2一端、以及转换器的管脚4,即EN(enable,使能)管脚相连;转换器的管脚2,即MODE/SYNC(模式/同步)管脚接地;第五电阻R2另一端接地;
第一电压输出端与转换器的管脚6,即VOUT(Voltage Output,电压输出)管脚、第六电阻R30、第十四电容C41、第十五电容C42一端相连;
第十四电容C41、第十五电容C42另一端均接地;第六电阻R30另一端与转换器的管脚7,即FB(Feedback,反馈)管脚、以及第七电阻R31一端相连;第七电阻R31另一端接地;
转换器的管脚1,即GND(Ground,地面)管脚,和管脚11,即PAD(Thermal Pad,导热垫)管脚接地。
上述转换器可以为LMZM23601SILR。35V电压通过非隔离式DC/DC转换器LMZM23601SILR转换为5.1V的电压。该芯片LMZM23601SILR具备1.4V至36V宽工作输入电压,输出电压2.5V到15V可调节。
其中,上述第十二电容C39为10微法;第十三电容C40为100纳法;第十四电容C41为22微法;第十五电容C42为100纳法。
第十二电容C39、第十三电容C40、第十四电容C41、第十五电容C42的作用是滤波,得到更准确稳定的电压。电容越小,滤高频能力越强,电容越大,滤低频能力越强。其中第十二电容C39和第十四电容C41还具有储能的作用。
第四电阻R29为220千欧;第五电阻R2为143千欧;第六电阻R30为33千欧;第七电阻R31为8.06千欧。
FB管脚电压为1V,因此可以用第六电阻R30、第七电阻R31两个电阻来配比输出5.1V的电压。LMZM23601SILR芯片的使能电压为1.8V,加入外置分压器是为了设置稳压器开始电压转换的输入电压。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二电压转换装置,包括:
第三电压输入端,与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八电阻R9一端、以及稳压器的管脚10,即VIN(Input,电压输入)管脚、管脚9,即VIN管脚、以及管脚6,即SS_CTRL(软启动控制)管脚相连;
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另一端接地;第八电阻R9,另一端与稳压器的管脚7,即EN(enable,使能)管脚相连;
稳压器的管脚8,即NR/SS(降噪)管脚,与第十八电容C18一端相连;第十八电容C18,另一端接地;
稳压器的管脚1和管脚2,即OUT(输出)管脚,与第九电阻R11、第十九电容C19、第二十电容C20、第二十一电容C21、第十电阻R12、第十一电阻R13一端相连;
第九电阻R11,另一端与第十九电容C19另一端、稳压器的管脚3,即FB(Feed Back,反馈)管脚、第十二电阻R10一端相连;第十二电阻R10、第二十电容C20、第二十一电容C21,另一端均接地;第十电阻R12,另一端与稳压器的管脚5,即PG(power-good,电源良好指示器)管脚相连;第十一电阻R13,另一端与第二十二电容C22一端、以及第二电压输出端相连;第二十二电容C22,另一端接地;
稳压器的管脚4,即GND(Ground,地面)管脚接地。
FB管脚,用于设置器件的输出电压。PG管脚,用于LDO输出电压的漏极开路。SS_CTRL管脚,将此管脚连接到GND或IN,以更改NR/SS电容充电电流。NR/SS管脚,将此管脚连接到外部电容,以降低内部带隙基准产生的噪声。外部电容将输出噪声降低到非常低的水平,并设置输出斜率以限制浪涌电流。
上述稳压器可以为TPS7A9001DSKR。TPS7A9001DSKR芯片是一款低噪声(4.7μVRMS)、低压差(LDO)稳压器,能够提供500mA电流,最大压差仅为100mV至5V和200mV至5.7V。它的输出可通过0.8V至5.7V的外部电阻进行调节。它的输入电压范围支持低至1.4V和高达6.5V的工作电压。它还具有1%的输出电压精度(超线,负载和温度)和软启动功能。它非常适合供电敏感的模拟低压器件。
上述第十六电容C16为10微法;第十七电容C17为100纳法;第十八电容C18为100纳法;第十九电容C19为10纳法;第二十电容C20为10微法;第二十一电容C21为100纳法;第二十二电容C22为100纳法。
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二十电容C20、第二十二电容C22的作用是滤波,得到更准确稳定的电压。电容越小,滤高频能力越强,电容越大,滤低频能力越强。第十六电容C16、第二十电容C20还具有储能的作用。第十九电容C19的功能是削尖波。
上述第八电阻R9为100千欧;第九电阻R11为10.5千欧;第十电阻R12为20千欧;第十一电阻R13为1-2欧;第十二电阻R10为2千欧。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三电压转换装置,包括:
第四电压输入端,与第二十三电容C35、第二十四电容C36、第十三电阻R029一端、以及开关稳压器的管脚3,即VIN(Voltage Input,电压输入)管脚相连;
第二十三电容C35、第二十四电容C36,另一端均接地;第十三电阻R029,另一端与开关稳压器的管脚6,即EN(enable,使能)管脚相连;
开关稳压器的管脚5,即VSEL/MODE管脚与第十四电阻R32一端相连;第十四电阻R32另一端接地;
第二电压输出端与电感L1、第二十五电容C37、第二十六电容C38一端、以及所述开关稳压器的管脚2,即VOS(检测)管脚相连;电感L1另一端与开关稳压器的管脚4,即SW(switch,开关)管脚相连;第二十五电容C37、第二十六电容C38,另一端均接地;
开关稳压器的管脚1,即GND(Ground,地面)管脚接地。
上述开关稳压器可以为TPS62802YKAR。5.1V电压通过开关稳压器TPS62802YKAR转换为3.3V电压给模数转换器供电。VOS管脚为内部反馈分压器网络和调节环路的输出电压检测管脚。
第二十三电容C35为4.7微法;第二十四电容C36为100纳法;第二十五电容C37为10微法;第二十六电容C38为100纳法。第十三电阻R029为100千欧;第十四电阻R32为249千欧。电感L1为470纳亨利。
第十三电阻R029的作用是限流,保证芯片不被烧坏。电感L1的作用是储能。
第二十三电容C35、第二十四电容C36、第二十五电容C37、第二十六电容C38的作用均为滤波,得到更准确稳定的电压。电容越小,滤高频能力越强;电容越大,滤低频能力越强。其中第二十三电容C35、第二十五电容C37还具有储能的作用。
通过电压转换装置能够转换得到适合无线数据发送装置工作的电压值,保证无线数据发送装置正常工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扭矩测量设备的模数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压输入端,与模数转换器AD7190的第一电压输入管脚、第一电容(C26)、第二电容(C27)、第三电容(C23)一端、接应变传感器接口(P2)的反馈信号正极管脚、以及所述模数转换器的正参考输入管脚相连;
所述第一电容(C26)、第二电容(C27)、第三电容(C23),另一端均接地;
第二电压输入端,与所述模数转换器的第二电压输入管脚、第四电容(C28)以及第五电容(C29)一端相连;所述第四电容(C28)、第五电容(C29),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接应变传感器接口(P2)的供电正极管脚,与第六电容(C33)、第一电阻(R17)、第七电容(C32)一端、以及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负参考输入管脚、桥接低电压转换到地管脚相连;
所述第六电容(C33)、第一电阻(R17),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七电容(C32),另一端与第八电容(C25)一端、以及所述模数转换器的正参考输入管脚相连;所述第八电容(C25),另一端接地;
所述接应变传感器接口(P2)的反馈信号负极管脚,与第二电阻(R15)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R15),另一端与第九电容(C24)、第十电容(C30)一端、以及所述模数转换器的第一模拟输入管脚相连;
所述第九电容(C24),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电容(C30),另一端与第三电阻(R16)、第十一电容(C31)一端、以及所述模数转换器的第二模拟输入管脚相连;所述第三电阻(R16),另一端与所述接应变传感器接口(P2)的电源负极管脚相连;所述第十一电容(C31),另一端接地;
所述接应变传感器接口(P2),用于将应变片产生的电压差发送给所述模数转换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数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电压转换装置、第二电压转换装置、以及第三电压转换装置;
所述第一电压转换装置的第一电压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装置的第三电压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三电压转换装置的第四电压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压转换装置的第二电压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压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电压转换装置的第三电压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压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一电压转换装置的第三电压输入端电压为35V,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端电压为5.1V,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端电压为5V,所述第三电压输出端电压为3.3V。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数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装置,包括:
所述第三电压输入端,与第十二电容(C39)、第十三电容(C40)、第四电阻(R29)一端、以及转换器的电压输入管脚相连;
所述第十二电容(C39)、第十三电容(C40)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四电阻(R29),另一端与第五电阻(R2)一端、以及所述转换器的使能管脚相连;所述转换器的模式/同步管脚接地;所述第五电阻(R2)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端与所述转换器的电压输出管脚、第六电阻(R30)、第十四电容(C41)、第十五电容(C42)一端相连;
所述第十四电容(C41)、第十五电容(C42)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六电阻(R30)另一端与所述转换器的反馈管脚、以及第七电阻(R31)一端相连;所述第七电阻(R31)另一端接地;
所述转换器的地面管脚和导热垫管脚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数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十二电容(C39)为10微法;所述第十三电容(C40)为100纳法;所述第十四电容(C41)为22微法;所述第十五电容(C42)为100纳法;
所述第四电阻(R29)为220千欧;所述第五电阻(R2)为143千欧;所述第六电阻(R30)为33千欧;所述第七电阻(R31)为8.06千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数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装置,包括:
所述第三电压输入端,与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八电阻(R9)一端、以及稳压器的第一电压输入管脚、第二电压输入管脚、以及软启动控制管脚相连;
所述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八电阻(R9),另一端与所述稳压器的使能管脚相连;
所述稳压器的降噪管脚,与第十八电容(C18)一端相连;所述第十八电容(C18),另一端接地;
所述稳压器的第一输出管脚和第二输出管脚,与第九电阻(R11)、第十九电容(C19)、第二十电容(C20)、第二十一电容(C21)、第十电阻(R12)、第十一电阻(R13)一端相连;
所述第九电阻(R11),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九电容(C19)另一端、所述稳压器的反馈管脚、第十二电阻(R10)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二电阻(R10)、所述第二十电容(C20)、第二十一电容(C21),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十电阻(R12),另一端与所述稳压器的电源良好指示器管脚相连;所述第十一电阻(R13),另一端与第二十二电容(C22)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十二电容(C22),另一端接地;
所述稳压器的地面管脚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数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十六电容(C16)为10微法;所述第十七电容(C17)为100纳法;所述第十八电容(C18)为100纳法;所述第十九电容(C19)为10纳法;所述第二十电容(C20)为10微法;所述第二十一电容(C21)为100纳法;所述第二十二电容(C22)为100纳法;
所述第八电阻(R9)为100千欧;所述第九电阻(R11)为10.5千欧;所述第十电阻(R12)为20千欧;所述第十一电阻(R13)为1-2欧;所述第十二电阻(R10)为2千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数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压转换装置,包括:
所述第四电压输入端,与第二十三电容(C35)、第二十四电容(C36)、第十三电阻(R029)一端、以及开关稳压器的电压输入管脚相连;
所述第二十三电容(C35)、第二十四电容(C36),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十三电阻(R029),另一端与所述开关稳压器的使能管脚相连;
所述开关稳压器的电压选择管脚与第十四电阻(R32)一端相连;所述第十四电阻(R32)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端与电感(L1)、第二十五电容(C37)、第二十六电容(C38)一端、以及所述开关稳压器的检测管脚相连;所述电感(L1)另一端与所述开关稳压器的开关管脚相连;所述第二十五电容(C37)、第二十六电容(C38),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开关稳压器的地面管脚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数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十三电容(C35)为4.7微法;所述第二十四电容(C36)为100纳法;所述第二十五电容(C37)为10微法;所述第二十六电容(C38)为100纳法;
所述第十三电阻(R029)为100千欧;所述第十四电阻(R32)为249千欧;
所述电感(L1)为470纳亨利。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模数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容(C26)为4.7微法;所述第二电容(C27)为100纳法;所述第三电容(C23)为100纳法;所述第四电容(C28)为4.7微法;所述第五电容(C29)为100纳法;所述第六电容(C33)为10纳法;所述第七电容(C32)为1微法;所述第八电容(C25)为10纳法;所述第九电容(C24)为10纳法;所述第十电容(C30)为1微法;所述第十一电容(C31)为10纳法。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模数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阻(R15)为100欧;所述第三电阻(R16)为100欧。
CN201922330243.2U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用于扭矩测量设备的模数转换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6700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30243.2U CN210670031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用于扭矩测量设备的模数转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30243.2U CN210670031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用于扭矩测量设备的模数转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70031U true CN210670031U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22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30243.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670031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用于扭矩测量设备的模数转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700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80936A (zh) * 2019-12-23 2020-03-13 北京百联长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扭矩测量设备的模数转换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80936A (zh) * 2019-12-23 2020-03-13 北京百联长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扭矩测量设备的模数转换装置
CN110880936B (zh) * 2019-12-23 2024-05-17 北京百联长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扭矩测量设备的模数转换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70030U (zh) 一种模数转换装置
CN211602245U (zh) 一种扭矩测量设备
CN211602244U (zh) 一种扭矩测定设备
CN110932728B (zh) 一种模数转换装置
CN210670031U (zh) 一种用于扭矩测量设备的模数转换装置
CN110873618A (zh) 一种扭矩测量设备
CN111965413B (zh) 电流测量方法
CN110880936B (zh) 一种用于扭矩测量设备的模数转换装置
CN210514568U (zh) 一种用于ups蓄电池检测系统中的正弦激励源
CN207816478U (zh) 测温电路
CN110879113A (zh) 一种扭矩测定设备
CN210667157U (zh) 一种无线数据接收装置
CN110880305B (zh) 一种数据显示装置
CN110855292B (zh) 一种数模转换装置
CN209784435U (zh) 一种电流采集电路及电流检测电路
CN220894407U (zh) 一种分流器电流检测电路
CN211405612U (zh) 一种用于扭矩测量设备的无线供电装置
CN207231660U (zh) 测温电路
CN110244133A (zh) 一种单脉冲宽度测量电路及测量方法
CN101395790B (zh) 供dc-dc转换器使用的具有精确电平的改进的窗口比较器
CN211981478U (zh) 一种保护点可调的短路保护电路
CN210572495U (zh) 自测量电路
CN218997960U (zh) 一种高精度的电流调速控制电路及电机控制器、电机
CN211347137U (zh) 三线制热电阻的温度测量电路
CN110161394A (zh) 一种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的绝缘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1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