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68758U - 插座 - Google Patents
插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668758U CN210668758U CN201921963697.7U CN201921963697U CN210668758U CN 210668758 U CN210668758 U CN 210668758U CN 201921963697 U CN201921963697 U CN 201921963697U CN 210668758 U CN210668758 U CN 2106687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plate
- plate
- conductive plate
- conductive
- so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插座,属于电子技术领域。该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接线端子、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接线端子、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固定于插座本体上,第一侧板位于插座的一端,第二侧板位于插座的另一端,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相对,接线端子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第一导电板覆盖在第一侧板上,第二导电板覆盖在第二侧板上,且第一导电板与第二导电板相对。将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相对,设置在插座的两端,不会影响插座在与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因此能够保证导电板的接触面积足够,避免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提高了电接触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座。
背景技术
板对板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常用的一种接插件,其作用是实现电子设备的主板与各模组之间的互连,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通信网络、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等领域。
相关技术中,如图1和图2所示,板对板连接器包括插座和插头,插座包括插座本体101、接线端子102、第一导电板103和第二导电板104,接线端子 102、第一导电板103和第二导电板104固定于插座本体101上,且接线端子102 位于第一导电板103和第二导电板104之间,与第一导电板103和第二导电板 104的方向一致。当插头插入到插座中时,第一导电板103和第二导电板104分别与插头上相应的导电板接触,从而实现插座和插头的连接。
但是,第一导电板103和第二导电板104会占用插座的一部分长度,为了保证插座的长度足够小,第一导电板103和第二导电板104的面积较小,很容易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电接触性能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插座,解决了插座上设置的接触凸点的接触面积小,导致电接触性能差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插座,所述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接线端子、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所述接线端子用于与插头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板和所述第二导电板用于提供电源;
所述接线端子、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固定于所述插座本体上,所述第一侧板位于所述插座的一端,所述第二侧板位于所述插座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
所述接线端子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
所述第一导电板覆盖在所述第一侧板上;
所述第二导电板覆盖在所述第二侧板上,且所述第一导电板与所述第二导电板相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板和所述第二导电板上分别设置有接触凸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插座还包括第三导电板、第四导电板、第五导电板和第六导电板;
所述第三导电板和所述第一导电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导电板连接,且所述第三导电板与所述第四导电板相对;
所述第五导电板和所述第二导电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六导电板连接,且所述第五导电板与所述第六导电板相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导电板、所述第四导电板、所述第五导电板和所述第六导电板上分别设置有接触凸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导电板、所述第四导电板、所述第五导电板和所述第六导电板平行;
所述第一导电板和所述第二导电板平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板和所述第二导电板位于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三导电板、所述第四导电板、所述第五导电板和所述第六导电板位于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所述插座本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插座本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插座还包括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插座本体包括插座基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插座基板的四个边缘;
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侧板连接;
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侧板连接;
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相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插座还包括第三导电板、第四导电板、第五导电板和第六导电板;
所述第三导电板覆盖在所述第三侧板上;
所述第四导电板覆盖在所述第四侧板上;
所述第五导电板覆盖在所述第三侧板上;
所述第六导电板覆盖在所述第四侧板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插座基板上设置有岛部;
所述岛部与所述第三侧板之间形成用于固定接线端子的收容槽;
所述岛部与所述第四侧板之间形成用于固定接线端子的收容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侧板上设置有等间距排列的多个凹槽,所述岛部与所述第三侧板之间的连接区域设置有等间距排列的多个收容槽;
每个凹槽与对应的收容槽连通构成弯折形通槽,每个弯折形通槽中固定有一个接线端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侧板上设置有等间距排列的多个凹槽,所述岛部与所述第四侧板之间的连接区域设置有等间距排列的多个收容槽;
每个凹槽与对应的收容槽连通,构成弯折形通槽,每个弯折形通槽中固定有一个接线端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的第一连接区域、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二连接区域、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的第三连接区域、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的第四连接区域均设置有保护支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区域设置有第一保护支架,所述第一保护支架的一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一侧板上,另一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三侧板上;
所述第二连接区域设置有第二保护支架,所述第二保护支架的一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三侧板上,另一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二侧板上;
所述第三连接区域设置有第三保护支架,所述第三保护支架的一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二侧板上,另一部分覆盖在所述第四侧板上;
所述第四连接区域设置有第四保护支架,所述第四保护支架的一部分覆盖在所述第四侧板上,另一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一侧板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上的每个导电板均设置有卡槽,所述每个导电板对应的侧板上设置有卡点,所述卡点与所述卡槽进行卡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板和所述第二导电板平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板和所述第二导电板位于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所述插座本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插座本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插座本体、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为塑胶材质,所述接线端子、所述第一导电板和所述第二导电板为金属材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插座,该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接线端子、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接线端子、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固定于插座本体上,第一侧板位于插座的一端,第二侧板位于插座的另一端,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相对,接线端子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第一导电板覆盖在第一侧板上,第二导电板覆盖在第二侧板上,且第一导电板与第二导电板相对。将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相对,设置在插座的两端,不会影响插座在与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因此能够保证导电板的接触面积足够,避免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提高了电接触性能。
并且,该插座还包括第三导电板、第四导电板、第五导电板和第六导电板,第三导电板和第一导电板的一端连接,第一导电板的另一端和第四导电板连接,且第三导电板与第四导电板相对,第五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的一端连接,第二导电板的另一端和第六导电板连接,且第五导电板与第六导电板相对。通过增加导电板的数量,增大了接触面积,可以保证插座与插头的有效接触,避免了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进一步提高了电接触性能。
并且,通过在导电板上设置接触凸点,通过接触凸点与插头上相应的接触凹点接触,能够保证插座与插头的有效接触,避免了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进一步提高了电接触性能。而且,多个接触凸点并联,能够减小电阻,满足更大的通电电流和通电电压。
并且,通过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之间的连接区域设置保护支架,因此插头与插座对插时,插座上的侧板和插头不会直接接触出现碰擦,从而避免侧板和插头因出现相互刮擦而破损,起到保护侧板的作用,有利于延长插座的使用寿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示出的一种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示出的一种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一侧板的剖面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一侧板的剖面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一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插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插座包括:插座本体301、接线端子302、第一侧板303、第二侧板304、第三侧板305、第四侧板306、第一导电板313、第二导电板314、第三导电板323、第四导电板333、第五导电板324、第六导电板334、接线端子302、第一侧板303和第二侧板304固定于插座本体301上,第一侧板303位于插座的一端,第二侧板304位于插座的另一端。
在插座中,插座本体301、第一侧板303、第二侧板304、第三侧板305、第四侧板306起绝缘和固定的作用,接线端子302用于与插头电性连接,起传输信号的作用,第一导电板313与第二导电板314用于提供电源,起导通电流的作用。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插座本体301、第一侧板303和第二侧板304为塑胶材质,该接线端子302、第一导电板313和第二导电板314为金属材质。其中,该插座本体301可以为长方形结构,或者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的结构。
接线端子302位于第一侧板303和第二侧板304之间,第一侧板303和第二侧板304相对。
第三导电板323和第一导电板313连接,第一导电板313与第四导电板333 连接,且第三导电板323与第四导电板333相对,因此,第一导电板313、第三导电板323和第四导电板333相互连通,由第一导电板313、第三导电板323 和第四导电板333构成的第一侧板303呈现弯折形结构。
第五导电板324和第二导电板314连接,第二导电板314与第六导电板334 连接,且第五导电板324与第六导电板334相对,因此,第二导电板、314第五导电板324和第六导电板334相互连通,由第二导电板314、第五导电板324 和第六导电板334构成的第二侧板304呈现弯折形结构。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一导电板313、第二导电板314、第三导电板323、第四导电板333、第五导电板324和第六导电板334上分别设置有接触凸点307,可将接触凸点307嵌入到对应的插头设置的接触凹点中,两者相互卡合,通过接触凸点307与接触凹点接触,使插座与插头之间实现电性连接。例如,图4 为第一侧板303的剖面图,图5为第一侧板303的另一种剖面图,参见图4和图5,第一导电板313、第三导电板323和第四导电板333分别设置有接触凸点307。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座,该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接线端子、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接线端子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还包括第一导电板、第二导电板、第三导电板、第四导电板、第五导电板、第六导电板,第三导电板和第一导电板的一端连接,第一导电板的另一端和第四导电板连接,第五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的一端连接,第二导电板的另一端和第六导电板连接。通过增加导电板的数量,增大了接触面积,可以保证插座与插头的有效接触,避免了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
并且,通过在导电板上设置接触凸点,通过接触凸点与插头上相应的接触凹点接触,能够保证插座与插头的有效接触,避免了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进一步提高了电接触性能。而且,多个接触凸点并联,能够减小电阻,满足更大的通电电流和通电电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插座本体301包括插座基板311,第一侧板303、第二侧板304、第三侧板305和第四侧板306分别设置于插座基板311的四个边缘。
第一侧板303与第二侧板304相对,第三侧板305与第四侧板306相对。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侧板303与第二侧板304长度相同且平行,第三侧板 305与第四侧板306长度相同且平行,第一侧板303与第三侧板305相互垂直,第一侧板303和第二侧板304的长度大于第三侧板305和第四侧板306的长度。
第一导电板313覆盖在第一侧板303上,第二导电板314覆盖在第二侧板 304,第三导电板323覆盖在第三侧板305上,第四导电板333覆盖在第四侧板306上,第五导电板324覆盖在第三侧板305上,第六导电板334覆盖在第四侧板306上。
第三导电板323、第四导电板333、第五导电板324和第六导电板334平行。例如,如图3所示,第三侧板305与第四侧板306长度相同且平行,第三导电板323和第五导电板324覆盖在第三侧板305上,且第三导电板323靠近第一侧板303,第五导电板324靠近第二侧板304;第四导电板333和第六导电板 334覆盖在第四侧板306上,且第四导电板333靠近第一侧板303,第六导电板334靠近第二侧板304。
第一导电板313和第二导电板314平行。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侧板303 与第二侧板304长度相同且平行,第一导电板313固定于第一侧板303上,第二导电板314固定于第二侧板304上。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导电板323、第四导电板333、第五导电板324和第五六导电板334位于第一方向上,第一导电板313和第二导电板314 位于第二方向上,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例如,结合上述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3所示,第三侧板305和第四侧板306位于第一方向上,第一侧板303和第二侧板304位于第二方向上,且第一侧板303与第三侧板305相互垂直。第三导电板323和第五导电板324覆盖在第三侧板305上,也就是位于第一方向上;第四导电板333和第五六导电板334覆盖在第四侧板306上,也就是位于第一方向上;第一导电板313覆盖在第一侧板303上,也就是位于第二方向上;第二导电板314覆盖在第二侧板 304上,也就是位于第二方向上。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三侧板305和第四侧板306上覆盖的导电板设置有卡槽,每个导电板对应的侧板上设置有卡点,卡点与卡槽进行卡合。
每个导电板设置有卡槽,每个导电板对应的侧板上设置有卡点,侧板可以插入到导电板的卡槽中,通过卡点与卡槽进行卡合,由此将导电板固定于侧板上。
其中,导电板的顶部区域为弧形,为插头提供了平滑表面,方便将插头插入到插座上。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侧板303、第二侧板304、第三侧板305 和第四侧板306,分别设置于插座基板311的四个边缘。插座基板311上设置有岛部321,岛部321与第三侧板305之间形成用于固定接线端子302的收容槽,岛部321与第四侧板306之间形成用于固定接线端子302的收容槽,插座基板311上的每个收容槽中均可固定接线端子302,当插头插入到插座时,与这些接线端子302连接。
如图3所示,该岛部321可以为长方体结构,该岛部321与第一侧板303、第二侧板304、第三侧板305、第四侧板306之间均存在间隙,在该间隙中可以设置收容槽。插头可嵌入岛部321与侧板之间的间隙中,与接线端子302、第三侧板305和第四侧板306接触。
其中,第一侧板303、第二侧板304、第三侧板305、第四侧板306、岛部321和插座基板311一体成型。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插座包括多个接线端子302,第三侧板305上设置有等间距排列的多个凹槽,岛部321与第三侧板305之间的连接区域设置有等间距排列的多个收容槽,每个凹槽与对应的收容槽连通,构成弯折形通槽,弯折形通槽中固定有一个接线端子302。
例如,如图3所示,岛部321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等间距排列的多个凹槽,第一侧面的凹槽、第四侧板306上的凹槽和岛部321与第四侧板306之间的收容槽一一对应,连通构成弯折形通槽,每个弯折形通槽中固定有一个接线端子 302。
插座包括多个接线端子302,第四侧板306上设置有等间距排列的多个凹槽,岛部321与第四侧板306之间的连接区域设置有等间距排列的多个收容槽,每个凹槽与对应的收容槽连通,构成弯折形通槽,弯折形通槽中固定有一个接线端子302。
例如,如图3所示,岛部321的第二侧面设置有等间距排列的多个凹槽,岛部321的第二侧面的凹槽、第四侧板306上的凹槽和岛部321与第四侧板306 之间的收容槽一一对应,连通构成弯折形通槽,弯折形通槽中固定有一个接线端子302。
也就是,在插座中,岛部321的第一侧面与第三侧板305之间设置有一排接线端子302,岛部321的第二侧面与第四侧板306之间也设置有一排接线端子 302。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侧板303与第二侧板304为相同的结构,插座关于第一侧板303与第二侧板304之间的中心轴对称。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插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插座包括:插座本体601、接线端子602、第一侧板603、第二侧板604、第一导电板613和第二导电板614,接线端子602、第一侧板603和第二侧板604 固定于插座本体上。
在插座中,插座本体601、第一侧板603、第二侧板604起绝缘和固定的作用,接线端子602用于与插头电性连接,起传输信号的作用,第一导电板613 和第二导电板614用于提供电源,起导通电流的作用。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插座本体601、第一侧板603、第二侧板604为塑胶材质,该接线端子602、第一导电板613和第二导电板614为金属材质。其中,该插座本体601可以为长方形结构,或者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的结构。
接线端子602位于第一侧板603和第二侧板604之间,第一侧板603和第二侧板604相对。
第一导电板613覆盖在第一侧板603上,第二导电板614覆盖在第二侧板 604上,且第一导电板613与第二导电板614相对。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一导电板613和第二导电板614上分别设置有接触凸点605,可将接触凸点605嵌入对应的板对板连接器的插头上设置的接触凹点中,两者相互卡合,通过接触凸点605与接触凹点接触,使插座与插头之间构成电性连接。例如,图7为第一侧板603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导电板613 上设置有接触凸点605。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插座,该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接线端子、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接线端子、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固定于插座本体上,第一侧板位于插座的一端,第二侧板位于插座的另一端,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相对,接线端子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第一导电板覆盖在第一侧板上,第二导电板覆盖在第二侧板上,且第一导电板与第二导电板相对。将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相对,设置在插座的两端,不会影响插座在与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因此能够保证导电板的接触面积足够,避免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提高了电接触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插座包括还包括第三侧板606和第四侧板607,插座本体601包括插座基板611,第三侧板606、第一侧板603、第四侧板607 和第二侧板604分别设置于插座基板611的四个边缘。
第三侧板606与第四侧板607相对,第一侧板603与第二侧板604相对。本公开实施例中侧板之间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侧板之间的结构类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第一导电板613覆盖在第一侧板603上,第二导电板614覆盖在第二侧板604上。
第一导电板613和第二导电板614平行。例如,如图6所示,第一侧板603 与第二侧板604长度相同且平行,第一导电板613覆盖在第一侧板603上,第二导电板614覆盖在第二侧板604上。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导电板613和第二导电板614位于第一方向上,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插座本体601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插座本体601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
例如,结合上述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6所示,第三侧板606和第四侧板607位于第二方向上,第一侧板603和第二侧板604位于第一方向上,第一侧板603和第二侧板604的长度小于第三侧板606和第四侧板607的长度,且第三侧板606与第一侧板603相互垂直。第一导电板613覆盖在第一侧板603 上,也就是位于第一方向上;第二导电板614覆盖在第二侧板604上,也就是位于第一方向上。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一侧板603和第二侧板604上覆盖的导电板均设置有卡槽,每个导电板对应的侧板上设置有卡点,卡点与卡槽进行卡合。
每个导电板设置有卡槽,每个导电板对应的侧板上设置有卡点,侧板可以插入到导电板的卡槽中,通过卡点与卡槽进行卡合,由此将导电板固定于侧板上。
其中,导电板的顶部区域为弧形,为插头提供了平滑表面,方便将插头插入到插座上。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插座包括第三侧板606、第一侧板603、第四侧板607和第二侧板604,且分别设置于插座基板611的四个边缘。插座基板 611上设置有岛部621,岛部621与第三侧板606之间形成用于固定接线端子 602的收容槽,岛部621与第四侧板607之间形成用于固定接线端子602的收容槽,插座基板611上的每个收容槽中均可固定接线端子602,当插头插入到插座时,与这些接线端子602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插座包括多个接线端子602,第三侧板606上设置有等间距排列的多个凹槽,岛部621与第三侧板606之间的连接区域设置有等间距排列的多个收容槽,每个凹槽与对应的收容槽连通,构成弯折形通槽,弯折形通槽中固定有一个接线端子602。
插座包括多个接线端子602,第四侧板607上设置有等间距排列的多个凹槽,岛部621与第四侧板607之间的连接区域设置有等间距排列的多个收容槽,每个凹槽与对应的收容槽连通,构成弯折形通槽,弯折形通槽中固定有一个接线端子602。
其中,本公开实施例中侧板、岛部621、收容槽之间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侧板、岛部321、收容槽之间的结构类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侧板603与第三侧板606的第一连接区域、第三侧板606与第二侧板604的第二连接区域、第二侧板604与第四侧板 607的第三连接区域、第一侧板603与第四侧板607的第四连接区域均设置有保护支架。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保护支架包括第一保护支架618、第二保护支架628、第三保护支架638以及第四保护支架648。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连接区域设置有第一保护支架618,第一保护支架 618的一部分覆盖在第一侧板上,另一部分覆盖在第三侧板上;第二连接区域设置有第二保护支架628,第二保护支架628的一部分覆盖在第三侧板上,另一部分覆盖在第二侧板上;第三连接区域设置有第三保护支架638,第三保护支架638的一部分覆盖在第二侧板上,另一部分覆盖在第四侧板上;第四连接区域设置有第四保护支架648,第四保护支架648的一部分覆盖在第四侧板上,另一部分覆盖在第一侧板上。
第一保护支架618、第二保护支架628、第三保护支架638以及第四保护支架648为弯折形结构,分布于插座的四个角上。
通过设置保护支架,在插头与插座进行对插时,插座上的侧板和插头不会直接接触出现碰擦,从而避免侧板和插头因出现相互刮擦而破损,起到保护侧板的作用,有利于延长插座的使用寿命。
保护支架为金属材质,可以与侧板上覆盖的导电板连接,在保护导电板的同时,还可以与导电板传输电流。或者保护支架还可以为其他材质。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侧板603与第二侧板604为相同的结构,插座关于第一侧板603与第二侧板604之间的中心轴对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端。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7)
1.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接线端子、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所述接线端子用于与插头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板和所述第二导电板用于提供电源;
所述接线端子、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固定于所述插座本体上,所述第一侧板位于所述插座的一端,所述第二侧板位于所述插座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
所述接线端子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
所述第一导电板覆盖在所述第一侧板上;
所述第二导电板覆盖在所述第二侧板上,且所述第一导电板与所述第二导电板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板和所述第二导电板上分别设置有接触凸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还包括第三导电板、第四导电板、第五导电板和第六导电板;
所述第三导电板和所述第一导电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导电板连接,且所述第三导电板与所述第四导电板相对;
所述第五导电板和所述第二导电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六导电板连接,且所述第五导电板与所述第六导电板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电板、所述第四导电板、所述第五导电板和所述第六导电板上分别设置有接触凸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电板、所述第四导电板、所述第五导电板和所述第六导电板平行;
所述第一导电板和所述第二导电板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板和所述第二导电板位于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三导电板、所述第四导电板、所述第五导电板和所述第六导电板位于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所述插座本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插座本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还包括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插座本体包括插座基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插座基板的四个边缘;
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侧板连接;
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侧板连接;
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还包括第三导电板、第四导电板、第五导电板和第六导电板;
所述第三导电板覆盖在所述第三侧板上;
所述第四导电板覆盖在所述第四侧板上;
所述第五导电板覆盖在所述第三侧板上;
所述第六导电板覆盖在所述第四侧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基板上设置有岛部;
所述岛部与所述第三侧板之间形成用于固定接线端子的收容槽;
所述岛部与所述第四侧板之间形成用于固定接线端子的收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板上设置有等间距排列的多个凹槽,所述岛部与所述第三侧板之间的连接区域设置有等间距排列的多个收容槽;
每个凹槽与对应的收容槽连通构成弯折形通槽,每个弯折形通槽中固定有一个接线端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侧板上设置有等间距排列的多个凹槽,所述岛部与所述第四侧板之间的连接区域设置有等间距排列的多个收容槽;
每个凹槽与对应的收容槽连通,构成弯折形通槽,每个弯折形通槽中固定有一个接线端子。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的第一连接区域、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二连接区域、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的第三连接区域、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的第四连接区域均设置有保护支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区域设置有第一保护支架,所述第一保护支架的一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一侧板上,另一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三侧板上;
所述第二连接区域设置有第二保护支架,所述第二保护支架的一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三侧板上,另一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二侧板上;
所述第三连接区域设置有第三保护支架,所述第三保护支架的一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二侧板上,另一部分覆盖在所述第四侧板上;
所述第四连接区域设置有第四保护支架,所述第四保护支架的一部分覆盖在所述第四侧板上,另一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一侧板上。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上的每个导电板均设置有卡槽,所述每个导电板对应的侧板上设置有卡点,所述卡点与所述卡槽进行卡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板和所述第二导电板平行。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板和所述第二导电板位于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所述插座本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插座本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体、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为塑胶材质,所述接线端子、所述第一导电板和所述第二导电板为金属材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963697.7U CN210668758U (zh) | 2019-11-13 | 2019-11-13 | 插座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963697.7U CN210668758U (zh) | 2019-11-13 | 2019-11-13 | 插座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668758U true CN210668758U (zh) | 2020-06-02 |
Family
ID=70814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963697.7U Active CN210668758U (zh) | 2019-11-13 | 2019-11-13 | 插座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668758U (zh) |
-
2019
- 2019-11-13 CN CN201921963697.7U patent/CN21066875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99575B (zh) | 电连接器 | |
US8133070B2 (en) | SATA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y thereof | |
US9401558B1 (en) | Power connector | |
CN101499574B (zh) | 电连接器 | |
JPH0636382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ー | |
US4029377A (en) | Push-on bus bar | |
CN210866667U (zh) |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
KR20120022624A (ko) | 전기 커넥터 및 회로 보드 어셈블리 | |
GB2347025A (en) | Wiring unit with angled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tacts | |
US6645002B1 (en) | IDC connector assembly | |
CN210668758U (zh) | 插座 | |
JP2587316B2 (ja) | 同軸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多極電気コネクタ | |
TWI545844B (zh) | 電源連接器及系統 | |
CN111769394A (zh) | 一种Type-c插座及其制造工艺 | |
CN207559188U (zh) | 高频连接器 | |
CN216563642U (zh) | Usb连接器以及电子设备 | |
CN21145600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5882239U (zh) |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与连接器组件 | |
CN211480333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16413329U (zh) | 多极连接器 | |
CN206211160U (zh) | 插头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
CN110911902A (zh) | 电连接器 | |
CN218182519U (zh) | 端子台总线结构及其总线模组 | |
CN212783870U (zh) |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 |
CN211238712U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