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62376U - 多功能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62376U
CN210662376U CN201921013933.9U CN201921013933U CN210662376U CN 210662376 U CN210662376 U CN 210662376U CN 201921013933 U CN201921013933 U CN 201921013933U CN 210662376 U CN210662376 U CN 2106623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portable
charging
lighting device
portable ligh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1393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倩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lei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Zhongshan Aolei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01393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623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623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623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照明装置,其包括便携式照明灯和充电灯座;便携式照明灯与充电灯座接合时,充电灯座能够为便携式照明灯充电,便携式照明灯与充电灯座分离时能够独立进行照明;便携式照明灯和/或充电灯座上设有感应件,便携式照明灯与充电灯座接合时,感应件工作,当感应件的感测值满足预设值时,便携式照明灯发光。便携式照明灯能够独立作为手电筒使用,在闲置时能够放置在充电灯座上进行充电,并能够通过感应件控制其开闭,可以作为感应灯或其他类型的灯具使用,具有便携性好、功能多样、方便使用的特性。

Description

多功能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手电筒作为一种可随身携带的照明用具,在黑暗的条件下使用,当手电筒闲置时,用户将其放在抽屉或者随意摆放,在室内基本上处于没有作用的状态。因而,现有的手电筒存在如下缺陷:
1.普通手电筒在不使用时,没有地方放置,用户要再次使用的时候,不容易找到,或者找到以后手电筒处于没电或低电量的状态。
2.有些手电筒具有感应灯功能,在手电筒产品主体上面另外加上感应灯,整个产品非常笨重,不方便使用,且手电照明亮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照明装置,其便携式照明灯能够独立作为手电筒使用,在闲置时能够放置在充电灯座上进行充电,并能够通过感应件控制其开闭,可以作为感应灯或其他类型的灯具进行使用,具有便携性好、功能多样、方便使用的优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多功能照明装置,包括便携式照明灯和充电灯座;
所述便携式照明灯与所述充电灯座接合时,所述充电灯座能够为所述便携式照明灯充电,所述便携式照明灯与所述充电灯座分离时能够独立进行照明;
所述便携式照明灯和/或所述充电灯座上设有感应件,所述便携式照明灯与所述充电灯座接合时,所述感应件工作,当所述感应件的感测值满足预设值时,所述便携式照明灯发光。
作为所述的多功能照明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充电灯座包括灯罩,所述便携式照明灯与所述充电灯座接合时,其发出的光通过所述灯罩透出。
作为所述的多功能照明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灯罩为柔光罩,用于将所述便携式照明灯的照明光转换为柔光。
作为所述的多功能照明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充电灯座还包括灯筒,所述灯罩可开合的盖设于所述灯筒上,所述灯筒具有用于容置所述便携式照明灯的容置腔。
作为所述的多功能照明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便携式照明灯上设有感应件,所述灯筒上设有镂空槽,所述便携式照明灯置于所述容置腔中时,所述感应件自所述镂空槽中露出。
作为所述的多功能照明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充电灯座与所述便携式照明灯之间设有充电触点和信号触点,所述充电灯座通过所述充电触点为所述便携式照明灯供电,所述充电灯座与所述便携式照明灯之间通过所述信号触点进行信号传输。
作为所述的多功能照明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便携式照明灯上设有放电接口。
作为所述的多功能照明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便携式照明灯上设有充电接口。
作为所述的多功能照明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感应件包括红外感应开关、微波感应开关和声控感应开关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所述的多功能照明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便携式照明灯为手电筒。
作为所述的多功能照明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多功能照明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用于安装固定,所述充电灯座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支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照明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便携式照明灯与充电灯座分离而独立使用时,多功能照明装置此时处于可移动式使用模式,具有手电筒功能。便携式照明灯与充电灯座接合时,可以通过合理地设置感应件的感应条件,从而使得多功能照明装置在非移动式使用模式下具有不同的功能,如照明灯、感应灯等。同时充电灯座能够在便携式照明灯与其接合时即为其充电,由此保证便携式照明灯具有充足的电量,保证便携式照明灯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照明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照明装置的将灯罩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照明装置的将便携式照明灯自灯筒中取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照明装置的充电灯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照明装置的便携式照明灯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照明装置的便携式照明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照明装置的充电灯座与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照明装置的便携式照明灯的控制器(MCU)的硬件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多功能照明装置;
110-便携式照明灯;111-手动开关;112-挂绳孔;113-充电触点;114- 信号触点;115-充电接口;116-放电接口;
120-充电灯座;121-灯罩;122-灯筒;122a-容置腔;122b-镂空槽;
130-感应件;
14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照明装置100,其具有多种使用模式,能够保证多功能照明装置100始终具有充足的电量,且无闲置状态,在处于非移动式使用模式下,其通常具有相对确定的位置,便于查找定位。
请一并参阅图2~3,多功能照明装置100包括便携式照明灯110和充电灯座120。便携式照明灯110与充电灯座120接合时,充电灯座120能够为便携式照明灯110充电,便携式照明灯110与充电灯座120分离时能够独立进行照明。便携式照明灯110、充电灯座120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感应件 130,即感应件130可以设于便携式照明灯110上,也可以设于充电灯座120 上,还可以同时设于便携式照明灯110和充电灯座120上。便携式照明灯 110与充电灯座120接合时,感应件130工作,当感应件130的感测值满足预设值时,便携式照明灯110发光。
上述,便携式照明灯110的结构形式可以为手电筒、手提灯等,其具有较好的携带性,能够在黑暗或光线不足的地方进行使用。便携式照明灯 110与充电灯座120分离而独立使用时,多功能照明装置100此时处于可移动式使用模式,具有手电筒功能。
便携式照明灯110与充电灯座120接合时,可以通过合理地设置感应件130的感应条件,从而使得多功能照明装置100在非移动式使用模式下具有不同的功能,如照明灯、感应灯等。
如将感应件130的感测值设置为亮度值,感应件130为亮度传感器,当感应件130所感测的亮度值低于预设值时,便携式照明灯110亮起。此时可以将多功能照明装置100作为一种照明灯,在夜间提供照明。
感应件130还可以为用于检测充电灯座120的供电电压的电压检测电路,充电灯座120通常连接市电,通过检测充电灯座120的供电有无,从而检测市电的供电是否正常。若感应件130感测到充电灯座120的供电电压低于预设值时,便携式照明灯110亮起。
感应件130还可以为用于检测便携式照明灯110与充电灯座120是否接合的传感器,如感应件130为设于充电灯座120上的压力传感器,当便携式照明灯110与充电灯座120接合时,压力传感器感测到便携式照明灯 110的压力信号,便携式照明灯110亮起。便携式照明灯110与充电灯座120 接合时即亮起,此时多功能照明装置100作为一种照明灯。
感应件130还可以为用于检测人存在的传感器,当检测到有人时,便携式照明灯110亮起,此时多功能照明装置100作为一种感应灯,在有人的环境下亮起,即能够提供指示、照明,还能够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上述,感应件130设于便携式照明灯110上时,当感应件130的感测值满足预设值时即控制便携式照明灯110亮起,感应件130可以为设于便携式照明灯110的供电电路上的感应开关,感应开关与便携式照明灯110 的手动开关111并联。感应件130设于充电灯座120上时,当感应件130 的感测值满足预设值时即通过信号端口将控制信号反馈至便携式照明灯110上,照明灯的供电电路上设有自动开关,该反馈信号用于控制该自动开关的开闭,自动开关与便携式照明灯110的手动开关111并联。
上述,感应件130的工作由便携式照明灯110是否与充电灯座120接合来控制。当感应件130设于便携式照明灯110上时,感应件130的工作电压可以由充电灯座120提供,从而当便携式照明灯110与充电灯座120 接合时,在为便携式照明灯110充电时,还为感应件130供电,使得感应件130上电工作。当然感应件130的工作还可以通过设置其他的用于检测便携式照明灯110时候与充电灯座120是否接合的传感器来控制,如压力传感器,电压检测电路等。
上述,便携式照明灯110中设有蓄电池(图中未示出),该蓄电池为可充电电池,能够独立为便携式照明灯110供电,且能够充电蓄电。充电灯座120中设有变压电路,其能够将市电转换成蓄电池的供电电压,如将220V转换成36V/24V/12V/5V等电压。便携式照明灯110在于充电灯座120 接合时,充电灯座120为便携式照明灯110的蓄电池充电,由此保证便携式照明灯110始终具有充足的电量。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充电灯座120包括灯罩121和灯筒122,灯罩121可开合地设置在灯筒122上,灯筒122具有用于容置便携式照明灯 110的容置腔122a,当便携式照明灯110置于容置腔122a中,灯罩121盖合在灯筒122上时,便携式照明灯110所发出的光自灯罩121上露出。由此,灯罩121能够将便携式照明灯110所发出的光进行转换以发出适宜的灯光状态,以满足感应模式下多功能照明装置100的发光需求,通过合理地设置能够进行光亮度、光强、光颜色等,能够省去对便携式照明灯110 本身发光调节的需求,省去便携式照明灯110多种灯珠的设置或多种发光模式的设置,通过外部的灯罩121多便携式照明灯110的发光模式进行调节。
示例性地,便携式照明灯110呈圆柱状,其发光面位于端面上。灯筒 122呈方筒状,当然还可以为圆筒或其他的具有多边形甚至异形截面的筒。容置腔122a呈圆孔状,与便携式照明灯110相匹配,使得便携式照明灯 110放置于其中时能够具有较为稳定的位置而不随意晃动。灯罩121呈壳状,其外形截面与灯筒122的外形截面一致,为方形,由此使得灯罩121盖合在灯筒122上时,充电灯座120的外观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示例性地,灯罩121为柔光罩,用于将便携式照明灯110的照明光转换为柔光。柔光罩可采用耐高温、半透明塑料制成,将便携式照明灯110 的直射光线转化为柔和的漫射光,消除便携式照明灯110所产生光斑。
示例性地,灯罩121与灯筒122之间的可开合设置可以为通过连接销轴/合页形成的可转动连接,从而实现灯罩121能够在灯筒122上翻盖或是旋转,使得便携式照明灯110的取放更加方便。灯罩121与灯筒122之间的可开合设置也可以为灯罩121与灯筒122分体设置,灯罩121直接通过紧密配合或卡合的方式盖设于灯筒122上。
本实施例中,便携式照明灯110上设有感应件130,灯筒122上设有镂空槽122b,便携式照明灯110置于容置腔122a中时,感应件130自镂空槽 122b中露出,以使得感应件130能够更好的感应多功能照明装置100所处的外部环境。
请一并参阅图5~6,示例性地,便携式照明灯110上的感应件130相对于便携式照明灯110凸起,灯筒122上的镂空槽122b呈条形,其在便携式照明灯110向容置腔122a中穿插时,为便携式照明灯110上的感应件130 进行避让,并能够使得感应件130自灯筒122上露出。凸起的感应件130 一方面能够更好的感应外部环境,减少灯筒122对感应件130的影响,另一方面能够作为便携式照明灯110自灯筒122中取出的扣手,便于施力,能够更方便地将便携式照明灯110取出。
便携式照明灯110上还设有手动开关111,该手动开关111与感应件130 的中心线位于圆柱形的便携式照明灯110的同一母线上,二者在轴向上对齐。从而能够自镂空槽122b中露出,使得容置腔122a为规则的圆孔,能够与便携式照明灯110形成良好的配合。
便携式照明灯110上设有挂绳孔112,用于穿入挂绳,以使得便携式照明灯110在手持状态下具有较好的防丢失、放跌落的特性。该挂绳孔112 与手动开关111、感应件130在便携式照明灯110的轴向上对其,从而在挂有挂绳时,挂绳能够自镂空槽122b中伸出,避免对便携式照明灯110在容置腔122a中的穿插形成阻碍,同时能够通过挂绳更方便地将便携式照明灯 110取出。
本结构的充电灯座120的结构相对封闭,具有一定的防尘、防水效果,其能够对置于其中的便携式照明灯110形成良好的保护。便携式照明灯110 的发光除了可以设计成具有小夜灯亮度的手电,还可以设计成高流明值手电。
充电灯座120与便携式照明灯110之间设有充电触点113和信号触点 114,即充电灯座120与便携式照明灯110之间各自设有充电触点113和信号触点114。示例性地,充电触点113和信号触点114设置在便携式照明灯 110的底面,与便携式照明灯110的发光面相对。当便携式照明灯110插入至灯筒122的容置腔122a中时,充电灯座120与便携式照明灯110之间的充电触点113和信号触点114通过接触形成电性连接。且由于充电触点113 和信号触点114设于便携式照明灯110的底面上,受到便携式照明灯110 自重而与充电灯座120上的触点形成紧密的电性连接。
充电灯座120通过充电触点113为便携式照明灯110供电,充电灯座 120与便携式照明灯110之间通过信号触点114进行信号传输。充电触点113 包括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信号触点114能够将充电灯座120与便携式照明灯110之间的信号进行传输,充电灯座120能够通过信号触点114对便携式照明灯110进行控制,如信号触点114用于传输便携式照明灯110与充电灯座120接合的信号以控制感应件130工作,也可以用于将充电灯座120 的控制信号传递至便携式照明灯110,控制便携式照明灯110的开闭。
本实施例中,信号触点114用于判断充电灯座120与便携式照明灯110 之间的接合情况,当充电灯座120与便携式照明灯110的信号触点114接合时,便携式照明灯110为感应件130上电,感应件130开始工作,通过感应件130的反馈信号控制便携式照明灯110的开闭。
感应件130包括红外感应开关、微波感应开关和声控感应开关中的至少一种,即可以为一种或多种感应开关的组合,主要用于检测多功能照明装置100的外部环境中是否有人,当有人时提供照明,且灯亮一端时间后,自动熄灭,可以采用常见的延时控制。
红外感应开关是以红外感应技术为基础的一种自动控制开关,通过感应外界人体散发的红外热量实现其自动控制功能,能够快速开启灯具。微波感应开关,主要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智能检测周围电磁环境,自动调整工作状态,内置集成滤波线路,可有效抑制高次谐波和其他杂波的干扰﹑灵敏度高﹑可靠性强﹑安全方便﹑智能节能。微波感应开关可穿透部分非金属物感应,特别适用于隐藏安装在灯具内部;所以应用较为广泛,再加上微功耗﹑感应灵敏﹑应用范围广,可以搭配各类灯具使用。声控感应开关为较为常见的感控开关,应用于多种节能灯的场合。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充电灯座120上设置用于检测光亮的传感器,以进一步限定感应件130的工作条件,也就是进一步地限定便携式照明灯110 置于充电灯座120上时开启的条件。通过在充电灯座120上设置亮度传感器,当亮度传感器所感测的亮度低于预设值,即光线较暗时,才通过信号触点114向感应件130发出工作信号,使得便携式照明灯110在光线较暗时才能够通过感应件130控制亮起,提升节能效果。
便携式照明灯110上设有充电接口115,该充电接口115可以为Micro USB接口、Type-C接口或Lightning接口,由此使得便携式照明灯110除了可以在充电灯座120上进行充电,还可以通过其自身的充电接口115进行充电。充电接口115设于便携式照明灯110的底面上,与充电触点113和信号触点114处于同一面上。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在充电灯座120上设置与充电接口115相匹配的充电接头以替代充电触点113。
便携式照明灯110上设有放电接口116,该放电接口116可以为USB 接口,由此使得便携式照明灯110还具有放电的功能,为其他的设备供电,且具有优异的兼容性,作为一种移动电源,进一步增强本多功能照明装置100的多功能性。放电接口116设于便携式照明灯110的底面上,与充电触点113、信号触点114和充电接口115处于同一面上。
充电灯座120上设有用于接入市电的接口,其同样可以为Micro USB 接口、Type-C接口或Lightning接口,通过接入市电从而为置于其上的便携式照明灯110供电。
如图7所示,多功能照明装置100还包括支架140,支架140用于安装在墙体上,充电灯座120可拆卸地连接在支架140上。支架140上设有通孔或螺纹孔,通过水泥钉/螺钉固定在墙体上,为多功能照明装置100提供固定的安放位置。
支架140与充电灯座120,本实施例为与灯筒122之间形成在竖直方向上的可滑动连接,并形在灯筒122相对支架140滑动到一定的位置时停止滑动。示例性地,支架140上形成T型滑台,充电灯座120上对应地形成T 型滑槽,二者之间仅具有滑槽延伸方向上的自由度,支架140的T型滑台的底部还形成有止挡板,用于限制充电灯座120继续向下滑动,从而使得充电灯座120固定在支架140上且相对支架140可拆卸。
上述,便携式照明灯110上设有控制器(MCU),其用于接收各种反馈信号,并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便携式照明灯110与其上的照明灯(可以为LED灯)、感应件130、手动开关111、充电触点113、信号触点114、充电接口115和放电接口116电性连接。控制器通过接收感应件130、信号触点114的反馈信号,从而控制照明灯的工作。
示例性地,图8示出了控制器的硬件图,其引脚3、4之间设有电压检测电路,用于检测便携式照明灯110的蓄电池的电压。引脚7用于连接充电接口115。引脚8用于连接用于检测光线亮度的传感器,以使得当便携式照明灯110置于充电灯座120上时,感应件130能够在光线亮度较暗的情况下工作。引脚9、18用于连接放电接口116。引脚14用于连接感应件130。引脚15、17用于连接照明灯的驱动电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多功能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便携式照明灯和充电灯座;
所述便携式照明灯与所述充电灯座接合时,所述充电灯座能够为所述便携式照明灯充电,所述便携式照明灯与所述充电灯座分离时能够独立进行照明;
所述便携式照明灯和/或所述充电灯座上设有感应件,所述便携式照明灯与所述充电灯座接合时,所述感应件工作,当所述感应件的感测值满足预设值时,所述便携式照明灯发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灯座包括灯罩,所述便携式照明灯与所述充电灯座接合时,其发出的光通过所述灯罩透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为柔光罩,用于将所述便携式照明灯的照明光转换为柔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灯座还包括灯筒,所述灯罩可开合的盖设于所述灯筒上,所述灯筒具有用于容置所述便携式照明灯的容置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照明灯上设有感应件,所述灯筒上设有镂空槽,所述便携式照明灯置于所述容置腔中时,所述感应件自所述镂空槽中露出。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灯座与所述便携式照明灯之间设有充电触点和信号触点,所述充电灯座通过所述充电触点为所述便携式照明灯供电,所述充电灯座与所述便携式照明灯之间通过所述信号触点进行信号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照明灯上设有放电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照明灯上设有充电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件包括红外感应开关、微波感应开关和声控感应开关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照明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用于安装固定,所述充电灯座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支架上。
CN201921013933.9U 2019-07-02 2019-07-02 多功能照明装置 Active CN2106623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13933.9U CN210662376U (zh) 2019-07-02 2019-07-02 多功能照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13933.9U CN210662376U (zh) 2019-07-02 2019-07-02 多功能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62376U true CN210662376U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38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13933.9U Active CN210662376U (zh) 2019-07-02 2019-07-02 多功能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6237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17895A (zh) * 2022-02-21 2022-05-20 深圳市中孚能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照明灯及充电器
US11729889B2 (en) 2021-01-18 2023-08-15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Lighting apparatus having ultra-low mod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29889B2 (en) 2021-01-18 2023-08-15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Lighting apparatus having ultra-low mode
CN114517895A (zh) * 2022-02-21 2022-05-20 深圳市中孚能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照明灯及充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7211026B2 (en) Battery powered lighting appliance
TWI434004B (zh) Multi-purpose lighting device
US10443792B2 (en) Battery-operated LED lightbulb and method for operation thereof
CN210662376U (zh) 多功能照明装置
KR102394283B1 (ko) 주광색led 및 전구색led 통합형 조명등 장치
US8950887B2 (en) LED light strip with detachable LED flashlights assembly
CN214249392U (zh) 一种反射光照明的感应灯及用于纸巾盒的反射光照明感应灯
CN105135323A (zh) 一种多功能led感应灯
CN201757292U (zh) 多用途led灯具
CN210688040U (zh) 太阳能照明装置
CN208919847U (zh) 一种阅读灯
CN219797116U (zh) 一种马桶灯
JP2013004509A (ja) Led灯具
CN206592857U (zh) 灯具及发光设备
CN217559613U (zh) 多方向照明角度可调的led应急灯
CN215675100U (zh) 感应器及感应灯
CN212657598U (zh) 一种便携式智能人体感应小夜灯
CN220135312U (zh) 一种长条人体感应灯
KR102543432B1 (ko) 사용성이 향상된 직 간접 led 랜턴
GB2401262A (en) Night light having detachable lamp unit
KR101483399B1 (ko) 정전비상용 및 휴대 겸용 조명등
CN211118830U (zh) 一种应急灯
CN215061463U (zh) 一种自动调光的智能台灯
CN217406775U (zh) 一种多功能新型智能夜灯
CN217004262U (zh) 一种太阳能多功能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 Cuiheng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No. 21 Beichen Road, Cuiheng New District,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400, 604

Patentee after: Aolei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27, Unit 1, Building 2, Qian'an Garden, No. 18 Cuicheng Road, Cuiheng New District, Nanlang Street,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400

Patentee before: Zhongshan Aole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Room 527, Unit 1, Building 2, Qian'an Garden, No. 18 Cuicheng Road, Cuiheng New District, Nanlang Street,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400

Patentee after: Zhongshan Aole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0, 5th floor, Building A2, Fuhai Information Port, Qiaotou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Olight E-Commerce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