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60495U - 油箱组件和具有其的空压机组 - Google Patents

油箱组件和具有其的空压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60495U
CN210660495U CN201921268197.1U CN201921268197U CN210660495U CN 210660495 U CN210660495 U CN 210660495U CN 201921268197 U CN201921268197 U CN 201921268197U CN 210660495 U CN210660495 U CN 210660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tank
tank
oil
liquid level
fuel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6819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黎斌
汤莉群
刘正瑞
臧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tlas Copco Wuxi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tlas Copco Wux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tlas Copco Wuxi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Atlas Copco Wux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6819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604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60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604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箱组件和具有其的空压机组,油箱组件包括第一油箱、第二油箱、连通管路和液位监测装置,第二油箱位于第一油箱的外部,且第二油箱的容积小于第一油箱的容积,连通管路包括进口管和出口管,第二油箱通过进口管和出口管与第一油箱构成连通器连通,进口管低于出口管设置且用于从第一油箱向第二油箱引油,液位监测装置设于第二油箱且监测第二油箱的液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箱组件,便于作业人员获取第一油箱的液位,保证人身安全。

Description

油箱组件和具有其的空压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箱组件和具有其的空压机组。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压机组在标准设计(STD设计)时,空压机组的主油箱上安装了油量指示装置,作业人员需要进入空压机组的外壳箱体内观察主油箱内的油量,使得作业过程繁琐,且对于具有氮气泄漏风险的防爆空压机组,进入外壳箱体内观察主油箱油量时,存在缺氧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油箱组件,所述油箱组件便于作业人员获取第一油箱的液位,保证人身安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油箱组件的空压机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油箱组件,包括:第一油箱;第二油箱,所述第二油箱位于所述第一油箱的外部,且所述第二油箱的容积小于所述第一油箱的容积;连通管路,所述连通管路包括进口管和出口管,所述第二油箱通过所述进口管和所述出口管与所述第一油箱构成连通器连通,所述进口管低于所述出口管设置且用于从所述第一油箱向所述第二油箱引油;液位监测装置,所述液位监测装置设于所述第二油箱且监测所述第二油箱的液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箱机组,作业人员可以通过液位监测装置方便、实时获取第一油箱的液位,方便了作业人员的操作、管理,保证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液位监测装置为液位变送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油箱通过支撑结构安装于所述第一油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结构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油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油箱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支撑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油箱的下部设有排油管路,所述进口管通过所述排油管路与所述第一油箱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油箱的下部具有排油口,所述排油管路为三通管且具有第一管口、第二管口和第三管口,所述第一管口接通至所述排油口,所述第二管口接通至所述进口管,所述第三管口设有排油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口管和所述出口管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软管段和硬管段,所述软管段和所述硬管段通过接头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油箱上具有齿轮安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空压机组,包括:外壳箱体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的油箱组件,所述第一油箱设在所述外壳箱体内,所述第二油箱和所述液位监测装置设在所述外壳箱体外或外壳箱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压机组,通过采用上述的油箱组件,提升了空压机组的使用安全性,便于操作、管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液位监测装置与所述空压机组的控制器电连接以使所述空压机组具有报警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油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油箱组件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圈示的D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油箱组件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油箱组件100、
第一油箱1、第一空腔10、
排油管路11、排油口12、排油阀13、齿轮安装部14、安装部15、
三通管110、第一管口110a、第二管口110b、第三管口110c、连接件111、
第二油箱2、第二空腔20、
连通管路3、进口管31、出口管32、
软管段311、硬管段312、接头313、
液位监测装置4、液位变送器41、
支撑结构5、第一支撑板51、第二支撑板52、连接板53、
第一连接孔510、弯折部511、第二连接孔520、
第一连接结构6、第一螺纹连接件61、
第二连接结构7、第二螺纹连接件7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箱组件100。
如图1所示,油箱组件100包括第一油箱1和第二油箱2,第一油箱1内可以限定出第一空腔10,第一空腔10内可以储存一定量的油;第二油箱2位于第一油箱1的外部,第二油箱2内可以限定出第二空腔20,第二空腔20内也可以储存一定量的油,且第二油箱2的容积小于第一油箱1的容积,则第二空腔20的体积小于第一空腔10的体积。
油箱组件100还包括连通管路3,连通管路3包括进口管31和出口管32,第二油箱 2通过进口管31和出口管32与第一油箱1构成连通器连通,则进口管31的一端与第一空腔10连通、进口管31的另一端与第二空腔20连通,出口管32的一端与第一空腔10 连通、出口管32的另一端与第二空腔20连通,进口管31低于出口管32设置,且进口管31用于从第一油箱1向第二油箱2引油,即在竖直方向(例如,图1和图2中的CC’方向)上、进口管31位于出口管32的下方。
由于第二油箱2与第一油箱1构成连通器,则在第一油箱1和/或第二油箱2内注入一种液体例如油,在油不流动时,第一油箱1的液面和第二油箱2的液面可以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即如果第一油箱1内的油减少,第二油箱2内的油可以通过进口管31 流入第一油箱1内,如果第一油箱1内的油增多,第一油箱1内的油可以通过进口管31 流入第二油箱2内,则可以通过获取第二油箱2的液位以及时获取第一油箱1的液位。
可以理解的是,进口管31的上述一端可以连通在第一油箱1的底部,进口管31的上述另一端可以连通在第二油箱2的底部,使得第一油箱1的底部与第二油箱2的底部连通,保证通过第二油箱2获取第一油箱1内液位的准确性、稳定性,避免第一油箱1 内液位过低例如第一油箱1内液位低于进口管31时、无法通过第二油箱2的液位获取第一油箱1的液位。
当然,进口管31的上述一端还可以连通在第一油箱1的其他位置、而非连通在第一油箱1的底部,例如进口管31的上述一端可以连通在第一油箱1的中部与底部之间的位置;进口管31的上述另一端还可以连通在第二油箱2的其他位置,而不限于第二油箱2的底部。
此外,出口管32的位置不作具体限制,只需保证出口管32位于第一油箱1内液位的上方即可,使得第一油箱1内的压强与第二油箱2内的压强相等,即第一油箱1内液面上的压强与第二油箱2内液面上的压强相等,保证第一油箱1和第二油箱2形成连通器连通。例如,出口管32的上述一端可以连通在第一油箱1的上部,出口管32的上述另一端可以连通在第二油箱2的上部。
需要说明的是,“上部”可以理解为中部以上的部分,例如“第一油箱1的上部”可以理解为位于第一油箱1的中部以上的部分。
如图1所示,油箱组件100还包括液位监测装置4,液位监测装置4设于第二油箱2,且液位监测装置4监测第二油箱2的液位,从而可以通过液位监测装置4方便、实时获取第一油箱1的液位;当油箱组件100应用于空压机组时,第一油箱1设在外壳箱体内,作业人员可以根据液位监测装置4获取的液位信息直接得到第一油箱1的液位,便于作业人员无需进入外壳箱体内观察第一油箱1的液位,而且对于存在泄漏风险例如氮气泄漏的空压机组,避免作业人员进入外壳箱体内导致缺氧,保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升了空压机组的使用安全性。
而且,由于液位监测装置4的安装要求、第一油箱1的结构设计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第一油箱1上无法安装液位监测装置4,从而通过将液位监测装置4设于第二油箱2上,方便了液位监测装置4的安装,同时便于作业人员获取第一油箱1的油量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液位监测装置4可以将油位信息转换成电子信号,作业人员可以通过液位监测装置4间接获取油位信息,或者液位监测装置4可以直接显示油位信息,例如管式油位计,作业人员可以通过查看液位监测装置4直接获取油位信息;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箱组件100,通过设置第二油箱2、并在第二油箱2上设置液位监测装置2以监测第二油箱2的液位,使得第二油箱2与第一油箱1之间构成连通器连通,从而作业人员可以通过液位监测装置4方便、实时获取第一油箱1的液位,方便了作业人员的操作、管理,保证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液位监测装置4为液位变送器41,使得液位监测装置 4安装简单、使用方便、便于维护,互换能力强,具有较广的测量范围,而且液位监测装置4还可以配远传变送器、报警开关等,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例如,当油箱组件100应用于空压机组时,液位变送器41可以与空压机组的控制器(例如电器箱或接线箱)电连接,则液位变送器41将监测到的第二油箱2的液位信息转换为模拟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可以对第二油箱2的液位信息与预设液位进行对比;如果控制器接收到的第二油箱2的液位低于预设液位,表明第一油箱1的液位也低于预设液位,此时控制器可以发出警报,例如可以通过显示灯、或声音等信号提醒作业人员,使得油箱组件100的液位监测更加智能,便于作业人员的操作、管理。
其中,控制器可以与空压机组的显示装置相连,则控制器可以将油位信息传送至显示装置上显示,显示装置位于空压机组的外壳箱体的外侧,作业人员可以直接在外壳箱体外通过显示装置的显示内容直接获取第一油箱1的油位信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油箱2通过支撑结构5安装于第一油箱1。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油箱2与第一油箱1可以间隔布置,支撑结构5可以连接在第一油箱1和第二油箱2之间,从而第一油箱1上可以无需另设安装第二油箱2的结构、且第二油箱2上也可以无需另设安装结构,便于简化第一油箱1和第二油箱2的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油箱2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直接或间接安装于第一油箱1,例如第二油箱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结构安装于第一油箱1。
可选地,在图2和图4的示例中,支撑结构5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油箱1,此时支撑结构5和第一油箱1为两个互相独立的部件,采用装配的手段连接在一起,便于进一步简化第一油箱1的结构,同时简化了支撑结构5的结构,从而方便了第一油箱1、支撑结构5的加工,同时使得油箱组件100具有良好的拆装灵活性,便于后期维护。
例如,在图2和图4的示例中,第一油箱1上具有一个或多个安装部15,安装部15可以位于第一油箱1的宽度方向(例如图1中的BB’方向)的一侧,且安装部15可以由第一油箱1的部分外表面凸出形成,以增强第一油箱1的结构强度;当安装部15为多个时,多个安装部15可以间隔设置。安装部15上形成有安装孔,支撑结构5上形成有第一连接孔 510,第一连接结构6依次穿过对应的第一连接孔510和安装孔,以将支撑结构5和第一油箱1相连。其中,第一连接结构6可以为第一螺纹连接件61,例如螺栓等。当然,第一油箱1与支撑结构5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不限于此。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结构5还可以与第一油箱1形成为一体件,此时支撑结构5与第一油箱1可以形成为一个整体件不可拆分,例如支撑结构5与第一油箱1可以一体成型、或焊接相连等,保证了支撑结构5与第一油箱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以保证油箱组件100的使用可靠性;此时,支撑结构5可以与第二油箱2可拆卸地相连。
可选地,在图2和图4的示例中,第二油箱2可拆卸地安装于支撑结构5,此时支撑结构5和第二油箱2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部件,采用装配的手段连接在一起,便于进一步简化第二油箱2的结构,同时简化了支撑结构5的结构,从而方便了第二油箱2、支撑结构5的加工,同时使得油箱组件100具有良好的拆装灵活性,便于后期维护。
例如,在图2和图4的示例中,第二油箱5与支撑结构5可以通过第二连接结构7可拆卸相连,第二连接结构7包括第二螺纹连接件71和与第二螺纹连接件71螺纹配合的固定件;第二螺纹连接件71可以设在第二油箱2上,支撑结构5上形成有第二连接孔520,第二螺纹连接件71穿过对应的第二连接孔520、并将固定件螺纹配合至第二螺纹连接件71上,以将支撑结构5和第二油箱2相连。其中,第二螺纹连接件71可以为螺栓,固定件可以为螺母。当然,第二油箱2与支撑结构5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不限于此。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结构5还可以与第二油箱2形成为一体件,此时支撑结构5与第二油箱2可以形成为一个整体件不可拆分,例如支撑结构5与第二油箱2可以一体成型、或焊接相连等,保证了支撑结构5与第二油箱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以保证油箱组件100的使用可靠性;此时,支撑结构5可以与第一油箱1可拆卸地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第一油箱1的下部设有排油管路11,第一油箱1内的油可以通过排油管路11排出,以便于油箱组件100的检修,进口管31 通过排油管路11与第一油箱1连通,从而可以避免在第一油箱1上单独开设与进口管31连通的开口,减少了第一油箱1上的开口数量,提升了第一油箱1的结构强度,简化了第一油箱1的加工工序,提升加工效率。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油箱1的下部具有排油口12,排油口12与第一空腔10连通,排油管路11为三通管110且排油管路11具有第一管口110a、第二管口110b和第三管口110c,第一管口110a接通至排油口12,第二管口110b接通至进口管31,第三管口110c 设有排油阀13以实现第三管口110c的开关。由此,排油管路11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实现。
例如,如图3所示,排油管路11可以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第三端部,第一管口110a形成在第一端部上,第二管口110b形成在第二端部上,第三管口110c形成在第三端部上,第一端部和第三端部分别设有一个连接件111,第一端部通过一个连接件 111与第一油箱1相连,且第一管口110a通过该连接件111与排油口12连通,第三端部通过一个连接件111与排油阀13相连,通过调节排油阀13可以打开或关闭第三管口110c;当排油阀13打开第三管口110c时,第一油箱1内的油可以通过排油口12流至排油管路11内、并通过第三管口110c排出,以便于油箱组件100的检修,当排油阀13 关闭第三管口110c时,第一油箱1内的油无法通过第三管口110c排出,避免油箱部件 100漏油。
可选地,排油口12可以形成在第一油箱1的底部,以便于第一油箱1内的油全部排出,避免第一油箱1内油的残留。其中,排油阀13可以为手动排油阀13,连接件111可以为六角双头外丝,但不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进口管31和出口管32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软管段 311和硬管段312,也就是说,进口管31和出口管32中、仅进口管31包括软管段311和硬管段312,或者进口管31和出口管32中、仅出口管32包括软管段311和硬管段312,或者进口管31和出口管32分别包括软管段311和硬管段312。由此,进口管31和出口管3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适应油箱组件100的组装误差,使得油箱组件100组装方便、灵活。
其中,软管段311和硬管段312通过接头313相连,以便于保证软管段311和硬管段312 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和密封性,同时由于接头313结构多样,便于实现进口管31和/或出口管 32的延伸方向的改变,以便于布置进口管31、出口管32。可选地,软管段311可以为不锈钢编织软管,保证软管段311使用可靠,但不限于此。
当然,进口管31和出口管32中的至少一个还可以包括软管段311、且不包括硬管段312,软管段311的两端可以分别通过接头313与第一油箱1、第二油箱2相连,同样可以使得进口管31和出口管32中的至少一个适应油箱组件100的组装误差,提升油箱组件100的组装效率。
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进口管31包括一段软管段311和两段硬管段312,两段硬管段 312可以分别为第一硬管段和第二硬管段,第一硬管段和第二硬管段分别连接在软管段311 的两端,第一硬管段可以与第一油箱1相连以与第一空腔10连通,第二硬管段可以与第二油箱2相连以与第二空腔20连通,软管段311的两端分别通过接头313与第一硬管段、第二硬管段相连。出口管32可以包括一段软管段311,该软管段311的两端分别通过接头313 与第一油箱1、第二油箱2相连。其中,出口管32的延伸长度可以小于进口管31的延伸长度,则出口管32的长度较小,可以仅设置一段软管段311以连通第一油箱1和第二油箱2,减少油箱组件100的部件数量,提升组装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接头313”可以理解为管接头;进口管31的软管段311和硬管段312的数量、出口管32的软管段311和硬管段31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油箱1上具有齿轮安装部14,齿轮安装部14可以位于第一油箱1的上部,且齿轮安装部14可以用于安装齿轮、或齿轮传动机构等,则第一油箱1可以用作齿轮箱,使得油箱和齿轮箱可以二合一,简化了油箱组件100的结构,第一空腔10内的油可以对安装于齿轮安装部14的部件进行润滑、冷却;然而,由于油箱和齿轮箱二合一,进一步使得第一油箱1上没有安装液位监测装置4的位置,从而本申请中将液位监测装置4设于第二油箱2上,便于油箱组件100的设计。
其中,第一油箱1的外壁上可以设有多个加强筋,多个加强筋可以沿齿轮安装部14的周向间隔布置,以提升齿轮安装部14的使用可靠性。第一油箱1可以为铸造件,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压机组,包括:外壳箱体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的油箱组件100,第一油箱1设在外壳箱体内,第二油箱2和液位监测装置4设在外壳箱体外或外壳箱体内,便于作业人员无需进入外壳箱体内观察第一油箱1的液位,可以直接在外壳箱体外获取第一油箱1的油位信息。
例如,空压机组可以包括压缩机、冷却器,冷却器内可以限定出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压缩机和冷却器之间可以形成油路循环;压缩机可以连通在出液通道的下游,即油自出液通道流出后可以流向压缩机,由于流向压缩机的油经过冷却器的冷却,油可以对压缩机进行冷却、润滑等,以供压缩机正常运转,保证压缩机的使用可靠性,压缩机内流出的高温油可以流向进液通道,高温油在冷却器内被冷却为低温油后再次流向压缩机。其中,压缩机可以为螺杆压缩机例如ZR无油螺杆空压机。
空压机组还可以包括中冷器,中冷器可以与压缩机的出气口相连,以降低增压后的高温空气温度,最终高压空气可以通过空压机组的压缩空气出口排出;空压机组还可以包括后冷器,此时空压机组可以为二级增压,中冷器和后冷器可以形成二级冷却,中冷器可以用于一级增压和二级增压之间的冷却,后冷器可以用于二级增压之后的冷却,最终高压空气经后冷器冷却后可以通过空压机组的压缩空气出口排出。其中,中冷器、后冷器和压缩机可以采用水冷或空冷等。
可以理解的是,空压机组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设置,而不限于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压机组,通过采用上述的油箱组件100,提升了空压机组的使用安全性,便于操作、管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液位监测装置4与空压机组的控制器电连接以使空压机组具有报警功能。例如,液位变送器41可以将监测到的第二油箱2的液位信息转换为模拟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可以对第二油箱2的液位信息与预设液位进行对比;如果控制器接收到的第二油箱2的液位低于预设液位,表明第一油箱1的液位也低于预设液位,此时控制器可以发出警报,例如可以通过显示灯、或声音等信号提醒作业人员,使得油箱组件100 的液位监测更加智能,便于作业人员的操作、管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压机组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下面参考图1-图4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箱组件 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如图1-图3所示,油箱组件100包括第一油箱1、第二油箱2、连通管路3和液位监测装置4,第二油箱2位于第一油箱1的外部,且第二油箱2的容积小于第一油箱1 的容积,使得第一油箱1可以形成为油箱组件100的主油箱;连通管路3包括进口管31 和出口管32,第二油箱2通过进口管31和出口管32与第一油箱1构成连通器连通,进口管31的一端连通在第一油箱1的底部、进口管31的另一端连通在第二油箱2的底部,进口管31低于出口管32设置,即出口管32位于进口管31的上方(例如,出口管32位于进口管31的正上方、或者出口管32位于进口管31的斜上方)。
具体地,进口管31包括一段软管段311和两段硬管段312,软管段311连接在上述两段硬管段312之间,且软管段311通过接头313与硬管段312相连,两段硬管段312分别与第一油箱1、第二油箱2相连;出口管32包括一段软管段311,该软管段311的两端分别通过接头313与第一油箱1、第二油箱2相连。
液位监测装置4设于第二油箱2,且液位监测装置4监测第二油箱2的液位,从而作业人员可以通过液位监测装置4方便、实时获取第一油箱1的液位信息;液位监测装置4为液位变送器41,液位变送器41可以与空压机组的控制器相连,液位变送器41可以将油位信息转换为模拟信号传送给控制器,使得空压机组具有液位报警功能;而控制器可以与空压机组的显示装置例如显示屏幕相连,则控制器可以将油位信息传送至显示装置上显示,显示装置位于空压机组的外壳箱体的外侧,作业人员可以直接在外壳箱体外通过显示装置的显示内容直接获取第一油箱1的油位信息。
如图4所示,第二油箱2通过支撑结构5安装于第一油箱1,第二油箱2可拆卸地安装于支撑结构5,支撑结构5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油箱1,以便于油箱组件100的维护。第一油箱1的底部具有排油口12,排油口12处设有排油管路11,排油管路11为三通管110且排油管路11具有第一管口110a、第二管口110b和第三管口110c,第一管口110a接通至排油口12,第二管口110b接通至进口管31,第三管口110c设有排油阀13以实现第三管口110c的开关。
其中,在第一油箱1的长度方向上(例如,图1中的AA’方向),排油口12位于第一油箱1的一侧,支撑结构5安装于第一油箱1的另一侧,以避免进口管31与支撑结构5发生干涉。支撑结构5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支撑板51和第二支撑板52,第一支撑板51可以平行于第一油箱1的侧壁布置,第二支撑板52连接在第一支撑板51的远离排油口12的一端,第一支撑板51与第一油箱1可拆卸地相连,第二支撑板52与第二油箱2可拆卸地相连;第一支撑板51的上端具有弯折部511弯折部511可以由第一支撑板51的上边缘朝向远离第一油箱1的方向延伸形成,以提升支撑结构5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支撑结构5还可以包括连接板53,连接板53可以大致形成为三角形,连接板53对应三角形的一边与第一支撑板51相连,连接板53对应三角形的另一边与第二支撑板52相连,进一步提升了支撑结构5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箱组件100,结构简单、使用可靠,保留了标准设计的所有功能,且便于作业人员获取第一油箱1的液位信息,从而方便了作业人员操作、管理。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油箱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油箱;
第二油箱,所述第二油箱位于所述第一油箱的外部,且所述第二油箱的容积小于所述第一油箱的容积;
连通管路,所述连通管路包括进口管和出口管,所述第二油箱通过所述进口管和所述出口管与所述第一油箱构成连通器连通,所述进口管低于所述出口管设置且用于从所述第一油箱向所述第二油箱引油;
液位监测装置,所述液位监测装置设于所述第二油箱且监测所述第二油箱的液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监测装置为液位变送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箱通过支撑结构安装于所述第一油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油箱。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箱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支撑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箱的下部设有排油管路,所述进口管通过所述排油管路与所述第一油箱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箱的下部具有排油口,所述排油管路为三通管且具有第一管口、第二管口和第三管口,所述第一管口接通至所述排油口,所述第二管口接通至所述进口管,所述第三管口设有排油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管和所述出口管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软管段和硬管段,所述软管段和所述硬管段通过接头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油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箱上具有齿轮安装部。
10.一种空压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箱体和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油箱组件,所述第一油箱设在所述外壳箱体内,所述第二油箱和所述液位监测装置设在所述外壳箱体外或所述外壳箱体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压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监测装置与所述空压机组的控制器电连接以使所述空压机组具有报警功能。
CN201921268197.1U 2019-08-06 2019-08-06 油箱组件和具有其的空压机组 Active CN2106604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68197.1U CN210660495U (zh) 2019-08-06 2019-08-06 油箱组件和具有其的空压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68197.1U CN210660495U (zh) 2019-08-06 2019-08-06 油箱组件和具有其的空压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60495U true CN210660495U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21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68197.1U Active CN210660495U (zh) 2019-08-06 2019-08-06 油箱组件和具有其的空压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604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35143B (zh) 一种管道防冻排水器及其使用方法
RU117299U1 (ru) Узел управления дренчерный с пневмоприводом
CN210660495U (zh) 油箱组件和具有其的空压机组
CN209892764U (zh) 阀门装置
CN215896637U (zh) 电池注液监控报警系统及电池注液设备
CN211503311U (zh) 一种半导体设备用的恒温循环装置
CN209253450U (zh) 一种线槽安装式高压气体插座
CN209511362U (zh) 氟化铝生产反应炉端面密封设备
CN216746345U (zh) 一种浮标式液位检测装置
CN201697401U (zh) 过热度传感装置
CN216524179U (zh) 一种工业nb智能无阀水表
CN215726208U (zh) 一种氧气瓶内氧气余量监测提示装置
CN220727913U (zh) 阀箱及船用氢气系统
CN220379021U (zh) 一种户用智能防漏水阀
CN216092025U (zh) 一种细水雾末端试水装置
CN219015560U (zh) 一种钓鱼箱排水口密封性监测装置
CN220853648U (zh) 一种检测模块以及流体输送装置
CN210570870U (zh) 一种高温型椭圆齿轮流量计
CN213576138U (zh) 转接组件和气相沉积设备
CN220416581U (zh) 一种气罐阀门转接管线
CN219244874U (zh) 一种水管末端试水压力表
CN214713251U (zh) 一种老年人内分泌护理装置
CN218443988U (zh) 一种用于流量计具有警示提醒的流量管理器
CN220397291U (zh) 喷淋装置
CN211180108U (zh) 一种安全高效的综合继电测试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Libin

Inventor after: Tang Liqun

Inventor after: Liu Zhengrui

Inventor after: Zang Nan

Inventor before: Zhang Libin

Inventor before: Tang Liqun

Inventor before: Liu Zhengrui

Inventor before: Zang 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