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41343U - 玉米智能化电子模块控制排种、排肥系统 - Google Patents

玉米智能化电子模块控制排种、排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41343U
CN210641343U CN201920658742.1U CN201920658742U CN210641343U CN 210641343 U CN210641343 U CN 210641343U CN 201920658742 U CN201920658742 U CN 201920658742U CN 210641343 U CN210641343 U CN 2106413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tilizer
plows
seed
corn
see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5874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庆雪
李骥
吕钢
李林
樊子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Gengbao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Gengbao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Gengbao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Gengbao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5874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413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413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413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wing (AREA)
  • Fertiliz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玉米智能化电子模块控制排种、排肥系统,加装了智能化控制排种、肥系统,改传统玉米播种机链条或传动轴传动、人工控制排种、肥为智能化操作。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前端下部设置有至少三个肥料犁,相邻的两个肥料犁之间的间隔距离为65‑75cm,相邻的两个肥料犁之间可通过高度为40‑70cm,所述肥料犁后部设置有下肥料口,所述机架中部下端设置有至少三个种子犁,所述至少三个种子犁与至少三个肥料犁相对应,所述种子犁后面设置有播种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播种机牵引设备,适用用于小麦播幅45‑50厘米、幅距20‑25厘米,形成小麦、玉米上下茬高度融合,65‑75厘米玉米、小麦一带创新高产种植模式。

Description

玉米智能化电子模块控制排种、排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播种设备,尤其是一种玉米智能化电子模块控制排种、排肥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长江以北,黄、淮、海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区域包括8省2市(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北部、湖北省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中南部、北京市、天津市)以上种植区域常年种植小麦、玉米4亿亩左右,常年传统上茬小麦窄行条播下茬玉米在小麦收获后带茬窄行种植的方式,十几年来小麦、玉米亩产量徘徊不前,机械化程度国家统计数据50—60%。耕、种、收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但田间管理上机械作业滞后,如:施肥、浇水、打药延续着传统人工操作,是种粮层面的一大难题,田间管理机械作业“管”还是空白。
影响我国小麦、玉米产量提高和全程机械化实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中国国情农业科研体制专业化,如:科研分工专业化,研究小麦育种和高产栽培一个专业体系,研究玉米育种和栽培另一个专业体系。目前没有一个真正小麦、玉米上下两茬衔接融合统一的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由于科研体制国情原因造成了小麦、玉米高产栽培上下茬技术不协调,始终延续着传统种植方式发展。目前从科研上没有大的突破。
2.影响农业实现全程机械化的第二个原因,家庭联产承包制,地块碎小化而分散,再加上传统种植方式很难实现全程机械化。
3.小麦、玉米种植方式不配套,特别是下茬玉米传统种植,收获小麦带茬播种玉米生产环境差,苗期虫害容易滋生难防治。导致缺苗断垄影响玉米产量。
4.小麦、玉米中后期机械化防治病虫害受到制约,现有自走式喷药机利用率不足50%,因传统小麦、玉米种植方式成为机械化作业中硬阻,全程机械化作业最后一公里没打通。
5.小麦、玉米上下茬栽培技术不融合,施肥、农药投入大,肥料利用率低,持续污染。
6.由于传统种植模式,小麦、玉米田间浇水自走式喷水机后期作业受阻,利用率不足50%,很难实现机械化浇水。仍然是人工浇地,成本高浪费水资源。
7.农技,农机,农资脱节互不适应,是种粮层面田间作业人工次数多、投入大、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种粮效益低。
综上所述:不改变传统种植方式、难以实现机械化、不实现机械化、难以实现规模化、不实现规模化、难以实现现代化。
针对上述不足,现提出一种颠覆传统小麦、玉米种植方式,该种植模式对传统小麦、玉米种植方式进行了六大变革:
①传统小麦窄行条播形式,两密一稀(4+8寸)三密一稀,15厘米等行距种植改为宽幅条播、小麦播幅45厘米、幅距20-25厘米形成小麦、玉米上下茬高度融合,70厘米玉米、小麦一带创新高产种植模式。
②传统玉米种植行距40-50-60厘米种植,改为70厘米大行距,扩大行距、改善玉米生长后期田间小气候、缩株增密,提高产量。
③改传统小麦、玉米种植方式为统筹布局,种小麦时预留玉米播种行、下茬玉米种植预留的20-25幅距空地上,形成了无茬播种,减少苗期病虫害和缺苗断垄,玉米生长环境友好。
④改小麦、玉米人工除治病虫草害、为机械统防统治,小麦宽幅匀播预留 20-25厘米幅距为自走式喷药机铺垫行走路线,解决田间统防统治机械治虫作业中硬阻。打通了全程机械化除治病虫草害最后一公里。
⑤改小麦、玉米传统人工浇水为小麦宽幅匀播,种麦时预留20-25厘米幅距,为自走式喷水机铺垫行走路线,提高机械浇水、机械利用率50%以上,实现了田间浇水机械化。
⑥解决了玉米早熟高产及玉米联合收割机不能脱粒的难题。目前我国夏玉米品种早熟高产脱水快产量高的品种基因育种方便没有大的突破一般夏玉米品种生育期100天以上,收货时脱水慢,玉米联合收割机只能收穗不能脱粒。
改变传统小麦、玉米种植方式:小麦宽幅45厘米匀播幅距20-25厘米夏玉米种植利用麦垄套播高架机麦收前10天左右,提前机械套播玉米使夏茬玉米增加积温和光照指数,使玉米早熟及高产一般比传统收获后播种种植方式亩增产 13%以上,而且玉米成熟度高、品质好,收获时水分降低到25%以下,解决玉米联合收割机收获脱粒一次完成的难题,增加了产量降低了劳动强度,省工省钱、增效。
创新点:①改小麦、玉米传统种植方式,实现全程机械化填补了我国农业机械田间作业、耕、种、管、收的“管”字空白。使农机作业达100%。②改小麦、玉米传统种植方式同时解决我国没有高产早熟玉米品种及玉米联合收因玉米品种晚熟水分大不能脱粒的空白。
只改变传统种植方式,充分挖掘现有土地和自然光、气、温条件,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小麦、玉米生产持续增长,小麦、玉米70厘米一代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比传统小麦、玉米种植方式亩增产小麦14.4%,玉米亩增产13.1%,改传统浇水为机械自动化浇水,去掉大小垄口、畦梗及附属用地节省土地10%-13%,亩增产粮食200斤以上,
该技术模式是以高产生理学、高产栽培技术、植物保护学、农业机械学统筹研究,实现了节种、节水、节工、节肥、节药,节本增效明显。种植方式创新,挖掘光能潜力,实现良田、良机、良种、良资、良防、良法、良制集成,做到高产增效。统筹组合优质农资,产生互补,耦合作用,叠加效应明显。只改变传统小麦、玉米传统种植方式,不增加任何投入,使我国小麦玉米持续增长。
传统小麦窄行条播形式为两密一稀(4+8寸)三密一稀,15厘米等行距种植,而传统玉米种植行距40-50-60厘米种植。现提出一种宽幅条播、小麦播幅 45厘米、幅距20-25厘米形成小麦、玉米上下茬高度融合,70厘米玉米、小麦一带创新高产种植模式。改为70厘米大行距,扩大行距、改善玉米生长后期田间小气候、缩株增密,提高产量。
改传统小麦、玉米种植方式为统筹布局,种小麦时预留玉米播种行、下茬玉米种植预留的20-25幅距空地上,形成了无茬播种,减少苗期病虫害和缺苗断垄,玉米生长环境友好。改小麦、玉米人工除治病虫草害、为机械统防统治,小麦宽幅匀播预留20-25厘米幅距为自走式喷药机铺垫行走路线,解决田间统防统治机械治虫作业中硬阻。打通了全程机械化除治病虫草害最后一公里。
针对上述种植方式,现有玉米种植设备方式不配套,严重影响播种的种植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且适用于该播种技术的玉米智能化电子模块控制排种、排肥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玉米智能化电子模块控制排种、排肥系统,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前端设置有上支架与下支架用于与牵引设备连接,所述机架前端下部设置有至少三个肥料犁,相邻的两个肥料犁之间的间隔距离为65-75cm,相邻的两个肥料犁之间可通过高度为40-70cm,所述肥料犁后部设置有下肥料口,所述下肥料口连接下肥料管,所述下肥料管上端连接肥料拨料器的出料口,所述肥料拨料器连接拨料电机,所述肥料拨料器的进料口连接肥料斗,所述肥料斗下部设置有下肥料口,所述下肥料口连接肥料拨料器的进料口;
所述机架中部下端设置有至少三个种子犁,所述至少三个种子犁与至少三个肥料犁相对应,相邻的两个种子犁之间的间隔距离为65-75cm,相邻的两个种子犁之间可通过高度为40-70cm,所述种子犁后面设置有播种器,所述播种器的出料口位于种子犁后面,所述播种器连接播种器电机,所述播种器的进料口通过下料管连接料斗;
所述机架后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连接减震机构,所述滚轮至少设置有三个以与前部的种子犁相对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优先,所述拨料电机与播种器电机分别连接控制器,以控制下肥料与播种的出料速度。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玉米智能化电子模块控制排种、排肥系统,种子犁之间的玉米65-75厘米大行距,扩大行距、改善玉米生长后期田间小气候、缩株增密,提高产量;同时,可通过高度为40-70cm可使收割后的小麦通过,便于玉米下种。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播种机牵引设备,适用用于小麦播幅45-50厘米、幅距20-25厘米,形成小麦、玉米上下茬高度融合,65-75厘米玉米、小麦一带创新高产种植模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玉米智能化电子模块控制排种、排肥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机架;1.1、上支架;1.2、下支架;2、料斗;2.1、下料口; 3、下料管;4、控制器;5、肥料斗;5.1、下肥料口;6、拨料器;7、拨料器电机;8、下肥料管;9、肥料犁;10、种子犁;11、播种器;12、播种电机; 13、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一种玉米智能化电子模块控制排种、排肥系统,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前端设置有上支架与下支架用于与牵引设备连接,所述机架前端下部设置有至少三个肥料犁,相邻的两个肥料犁之间的间隔距离为65-75cm,相邻的两个肥料犁之间可通过高度为40-70cm,便于收割后的小麦通过,便于下种,所述肥料犁后部设置有下肥料口,所述下肥料口连接下肥料管,所述下肥料管上端连接肥料拨料器的出料口,所述肥料拨料器连接拨料电机,所述肥料拨料器的进料口连接肥料斗,所述肥料斗下部设置有下肥料口,所述下肥料口连接肥料拨料器的进料口;
所述机架中部下端设置有至少三个种子犁,所述至少三个种子犁与至少三个肥料犁相对应,相邻的两个种子犁之间的间隔距离为65-75cm,相邻的两个种子犁之间可通过高度为40-70cm,便于收割后的小麦通过,便于下种,所述种子犁后面设置有播种器,所述播种器的出料口位于种子犁后面,所述播种器连接播种器电机,所述播种器的进料口通过下料管连接料斗;
所述机架后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连接减震机构,所述滚轮至少设置有三个以与前部的种子犁相对应,相对应的种子犁与肥料犁不在同一轴线上,具有间隔距离。
所述拨料电机与播种器电机分别连接控制器,以控制下肥料与播种的出料速度。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玉米智能化电子模块控制排种、排肥系统,种子犁之间的玉米65-75厘米大行距,扩大行距、改善玉米生长后期田间小气候、缩株增密,提高产量;同时,可通过高度为40-70cm可使收割后的小麦通过,便于玉米下种。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播种机牵引设备,适用用于小麦播幅45-50厘米、幅距20-25厘米,形成小麦、玉米上下茬高度融合,65-75厘米玉米、小麦一带创新高产种植模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

1.一种玉米智能化电子模块控制排种、排肥系统,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前端设置有上支架与下支架用于与牵引设备连接,所述机架前端下部设置有至少三个肥料犁,相邻的两个肥料犁之间的间隔距离为65-75cm,相邻的两个肥料犁之间可通过高度为40-70cm,所述肥料犁后部设置有下肥料口,所述下肥料口连接下肥料管,所述下肥料管上端连接肥料拨料器的出料口,所述肥料拨料器连接拨料电机,所述肥料拨料器的进料口连接肥料斗,所述肥料斗下部设置有下肥料口,所述下肥料口连接肥料拨料器的进料口;
所述机架中部下端设置有至少三个种子犁,所述至少三个种子犁与至少三个肥料犁相对应,相邻的两个种子犁之间的间隔距离为65-75cm,相邻的两个种子犁之间可通过高度为40-70cm,所述种子犁后面设置有播种器,所述播种器的出料口位于种子犁后面,所述播种器连接播种器电机,所述播种器的进料口通过下料管连接料斗;
所述机架后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连接减震机构,所述滚轮至少设置有三个以与前部的种子犁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智能化电子模块控制排种、排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料电机与播种器电机分别连接控制器,以控制下肥料与播种的出料速度。
CN201920658742.1U 2019-05-09 2019-05-09 玉米智能化电子模块控制排种、排肥系统 Active CN2106413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58742.1U CN210641343U (zh) 2019-05-09 2019-05-09 玉米智能化电子模块控制排种、排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58742.1U CN210641343U (zh) 2019-05-09 2019-05-09 玉米智能化电子模块控制排种、排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41343U true CN210641343U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08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58742.1U Active CN210641343U (zh) 2019-05-09 2019-05-09 玉米智能化电子模块控制排种、排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413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7998B (zh) 一种膜下滴灌棉花的栽培方法
CN103477849B (zh) 一种稻麦两熟区秸秆全量还田与稻麦播栽立苗方法
CN100421541C (zh) 甘蔗宽行双芽横栽全膜覆盖栽培法
CN204442978U (zh) 一种用于棉花播种的联合作业机
CN103947435B (zh) 一种紫皮大蒜与玉米防病虫害间作套种方法
CN105248115A (zh) 一种玉米的高产种植方法
CN102037832A (zh) 一种玉米的栽培技术
CN110547165A (zh) 一种基于水肥一体化的鲜食型甘薯栽培方法
CN104429478A (zh) 高产木薯的栽培技术
CN104303807A (zh)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
CN103262731A (zh) 一种山药的种植方法
CN211959973U (zh) 小麦智能化宽幅匀播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精播机
CN101889517A (zh) 南京地区夏大豆垄作种植方法
CN104737768A (zh) 一种芋头的高效栽培方法
CN108718980A (zh) 一种油棉连作栽培方法
CN113575327A (zh) 一种适于丘陵地区水旱轮作周年轻简高效的栽培方法
CN103814711B (zh) 玉米排列移栽栽培方法
CN113439559A (zh) 一种以甘蔗组培苗直接生产原料蔗的方法
CN109588239A (zh) 一种多次水稻再生稻繁种方法
CN110915343B (zh) 一种用于秸秆全量还田的玉米秸秆浅压覆盖带旋耕作方法
CN104798561A (zh) 一种鸡毛菜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栽培方法
CN103703973B (zh) 一种盾叶薯蓣的培育方法
CN112602547B (zh) 玉米免耕留茬补水播种方法
CN210352123U (zh) 玉米智能化麦垄套播机
CN112470849A (zh) 一种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的甘蔗双芽段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