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41266U - 一种合墒器安装调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合墒器安装调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41266U
CN210641266U CN201921720827.4U CN201921720827U CN210641266U CN 210641266 U CN210641266 U CN 210641266U CN 201921720827 U CN201921720827 U CN 201921720827U CN 210641266 U CN210641266 U CN 2106412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rod
adjusting
rod
soil moisture
adjustment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2082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永谦
石长海
孙天宁
陈浩
陈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Huizhong Automobile Drive Shaf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Huizhong Automobile Drive Shaf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Huizhong Automobile Drive Shaf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Huizhong Automobile Drive Shaf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2082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412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412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412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合墒器安装调整结构,属于农田耕作机械技术领域,用于铧式犁的机架和后置式的合墒器之间,包括高度调整结构、拉杆组件和传动组件,机架后梁上的合墒器支座一连接高度调整结构的上部,高度调整结构的下部连接合墒器前侧面的合墒器支座二;拉杆组件包括长度可调的第一调节拉杆和第二调节拉杆,第一调节拉杆的两端连接在机架上的两个调节杆支撑架上,第二调节拉杆连接在后方的调节杆支撑架和顶架之间,顶架设置在合墒器的顶面上;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轴,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机架前梁上的传动器转接器另一端连接合墒器的变速箱。本实用新型合墒器安装调整结构,用于在铧式犁安装后置式合墒器,便于调整合墒器的高低和角度。

Description

一种合墒器安装调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田耕作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合墒器安装调整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旋耕整地方式需要多次作业才能将地表秸秆进行较好的掩埋,同时普通旋耕刀对玉米根茬的破碎效果较差,整地作业繁琐费时费力。使用旋耕机耕整农田土地,这样生产效率低,耕深受到机械限制,作业深度一般在15厘米左右,以下部分容易造成土壤板结。目前华北一年两熟地区多用旋耕机进行耕整地作业,一般旋耕两次才能达到播前作业要求。存在拖拉机对土壤碾压次数多,消耗功率大,作业次数多等缺点。由于华北一年两熟地区耕前地表覆盖大量玉米秸秆和未处理根茬,旋耕机耕作后大量秸秆与土壤混合,秸秆没有被土壤很好覆盖,影响小麦出苗质量和产量。
拖拉机用铧式犁是一种耕地的农具,为全悬挂式铧式犁,由在一根横梁端部的厚重的刃构成,通常系在一组牵引它的拖拉机上,用来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能够深耕深翻田地15~35厘米,具有打破犁底层、恢复土壤耕层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覆盖秸秆、消灭部分杂草、减少病虫害、平整地表等作用。使用铧式犁翻耕田地时,往往需要使用合墒器对翻耕后的田地进行平整以便于播种。现有技术中的合墒器安装结构往往不能灵活的进行高低、角度的调整。
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合墒器安装调整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合墒器安装调整结构,用于在铧式犁安装后置式合墒器,便于调整合墒器的高低和角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合墒器安装调整结构,用于铧式犁的机架和后置式的合墒器之间,包括高度调整结构、拉杆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机架后梁上的合墒器支座一连接所述高度调整结构的上部,所述高度调整结构的下部连接所述合墒器前侧面的合墒器支座二;所述拉杆组件包括长度可调的第一调节拉杆和第二调节拉杆,所述第一调节拉杆的两端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的两个调节杆支撑架上,所述第二调节拉杆连接在后方的所述调节杆支撑架和顶架之间,所述顶架设置在所述合墒器的顶面上;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机架前梁上的传动器转接器另一端连接所述合墒器的变速箱。
进一步的,所述高度调整结构包括手轮、上套筒、下螺纹套和螺杆,所述上套筒通过两侧的上套筒销轴铰接在所述合墒器支座一的销轴孔内,所述下螺纹套通过两侧的螺纹套销轴铰接在所述合墒器支座二的销轴孔内;所述螺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手轮,所述螺杆穿过所述上套筒后螺纹连接所述下螺纹套。
进一步的,所述螺杆的顶部设置有方颈部,所述方颈部的顶部设置有细螺杆,所述手轮的方孔套接在所述方颈部上,所述细螺杆螺纹连接有锁母,所述锁母锁紧所述手轮在所述螺杆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手轮的底面和所述上套筒的顶面之间设置有推力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节拉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调节拉杆,所述第三调节拉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后方的所述调节杆支撑架和所述机架后梁上的斜铰支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拉杆、第二调节拉杆和第三调节拉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左旋和右旋螺杆并螺纹连接连接头,所述连接头通过销轴铰接所述调节杆支撑架、顶架或者斜铰支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拉杆、第二调节拉杆和第三调节拉杆的中间杆体上均设置有扳手孔并配合拉杆扳手进行旋转调整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合墒器安装调整结构,通过高度调整结构、拉杆组件和传动组件的设置,传动组件向合墒器输出合墒作业的动力;高度调整结构和拉杆组件牵引和定位合墒器,调整高度调整结构在合墒器支座一和合墒器支座二之间的长度,能够调整合墒器的机体高度和左右的水平度,同时,调整第一调节拉杆和第二调节拉杆的长度,能够调整合墒器的机体的摆动角度;通过在合墒器前侧面的两个调整高度调整结构和合墒器顶面的顶架三点连接定位合墒器。
此外,通过螺杆结构连接的上套筒和下螺纹套,便于通过旋转所述手轮带动下螺纹套靠近或者远离上套筒,进而调整二者之间的距离;通过所述手轮的中间方孔套接在螺杆的顶部方颈部上,便于传递扭矩,而且通过所述锁母便于拆卸,进行保养维护工作;通过推力轴承的设置,便于在所述手轮带动螺杆旋转时,减少相对于上套筒转动的摩擦阻力,节省人力,提高调整效率。通过两个第三调节拉杆的设置,有利于稳定调节杆支撑架和第二调节拉杆,确保设备工作工程中,合墒器受到左右的冲击时,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通过调节拉杆两端均设置有左旋和右旋螺杆并螺纹连接连接头,能够对中间杆体进行旋转以调整长度;通过所述扳手孔的设置和拉杆扳手的配备,便于根据设备的实际工况,快速便捷的调整调节拉杆的长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合墒器安装调整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合墒器安装调整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合墒器安装调整结构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调整轮部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101、合墒器支座一;102、调节杆支撑架;103、传动轴转接器;2、合墒器;201、合墒器支座二;202、顶架;203、变速箱;3、调整轮;301、上套筒;301a、上套筒销轴;302、下螺纹套;302a、螺纹套销轴;303、螺杆;4、第一调节拉杆;5、第二调节拉杆;6、第三调节拉杆;7、传动轴;8、拉杆扳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合墒器安装调整结构,用于在铧式犁安装后置式合墒器,便于调整合墒器的高低和角度。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考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合墒器安装调整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合墒器安装调整结构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合墒器安装调整结构的右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调整轮部位结构示意图。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一种合墒器安装调整结构,用于铧式犁的机架1和后置式的合墒器2之间,包括高度调整结构3、拉杆组件和传动组件,机架1后梁上的两个合墒器支座一101分别连接一个高度调整结构3的上部,高度调整结构3的下部连接合墒器2前侧面的合墒器支座二201,高度调整结构3能够调整合墒器支座一101和合墒器支座二201之间的距离;拉杆组件包括长度可调的第一调节拉杆4和第二调节拉杆5,第一调节拉杆4的两端铰接连接在机架1上的两个调节杆支撑架102上,第二调节拉杆5铰接连接在后方的调节杆支撑架102和顶架202之间,顶架202为框架结构且设置在合墒器2的顶面中间位置;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轴7,传动轴7的一端连接机架1前梁上的传动器转接器103另一端连接合墒器2的变速箱203,传动轴7将拖拉机传动轴输出的扭矩和转速传递给变速箱203,变速箱203驱动合墒器2的工作元件旋转进行合墒作业。
通过高度调整结构3、拉杆组件和传动组件的设置,传动组件向合墒器2输出合墒作业的动力;高度调整结构3和拉杆组件牵引和定位合墒器2,调整高度调整结构3在合墒器支座一101和合墒器支座二201之间的长度,能够调整合墒器2的机体高度和左右的水平度,同时,调整第一调节拉杆4和第二调节拉杆5的长度,能够调整合墒器2的机体的摆动角度;通过在合墒器2前侧面的两个调整高度调整结构3和合墒器2顶面的顶架202三点连接定位合墒器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高度调整结构3包括手轮、上套筒301、下螺纹套302和螺杆303,上套筒301通过两侧的上套筒销轴301a铰接在合墒器支座一101的销轴孔内,下螺纹套302通过两侧的螺纹套销轴302a铰接在合墒器支座二201的销轴孔内;螺杆303的顶部焊装或者螺纹固定连接所述手轮,螺杆303穿过上套筒301中间的过孔后螺纹连接下螺纹套302。
具体而言,螺杆303的顶部设置有方颈部,方颈部的顶部设置有细螺杆,所述手轮的中间方孔套接在方颈部上,细螺杆螺纹连接有锁母,所述锁母锁紧手轮在螺杆303的顶部。
具体而言,手轮的底面和上套筒301的顶面之间设置有推力轴承。
通过螺杆结构连接的上套筒301和下螺纹套302,便于通过旋转所述手轮带动下螺纹套302靠近或者远离上套筒301,进而调整二者之间的距离;通过所述手轮的中间方孔套接在螺杆303的顶部方颈部上,便于传递扭矩,而且通过所述锁母便于拆卸,进行保养维护工作;通过推力轴承的设置,便于在所述手轮带动螺杆303旋转时,减少相对于上套筒301转动的摩擦阻力,节省人力,提高调整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第二调节拉杆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调节拉杆6,第三调节拉杆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后方的调节杆支撑架102和机架1后梁上的斜铰支座上。
具体而言,第一调节拉杆4、第二调节拉杆5和第三调节拉杆6的两端均设置有左旋和右旋螺杆并螺纹连接连接头,所述连接头通过销轴铰接调节杆支撑架102、顶架202或者斜铰支座上的相应销轴孔。
具体而言,第一调节拉杆4、第二调节拉杆5和第三调节拉杆6的中间杆体上均设置有扳手孔并配合拉杆扳手8进行旋转调整长度,拉杆扳手8的中部设置有插头和圆弧凹口,所述圆弧凹口与各个调节拉杆的外径相适应,旋转时,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扳手孔中。
通过两个第三调节拉杆6的设置,有利于稳定调节杆支撑架102和第二调节拉杆5,确保设备工作工程中,合墒器2受到左右的冲击时,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通过调节拉杆两端均设置有左旋和右旋螺杆并螺纹连接连接头,能够对中间杆体进行旋转以调整长度;通过所述扳手孔的设置和拉杆扳手8的配备,便于根据设备的实际工况,快速便捷的调整调节拉杆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合墒器安装调整结构,通过高度调整结构3、拉杆组件和传动组件的设置,传动组件向合墒器2输出合墒作业的动力;高度调整结构3和拉杆组件牵引和定位合墒器2,调整高度调整结构3在合墒器支座一101和合墒器支座二201之间的长度,能够调整合墒器2的机体高度和左右的水平度,同时,调整第一调节拉杆4和第二调节拉杆5的长度,能够调整合墒器2的机体的摆动角度;通过在合墒器2前侧面的两个调整高度调整结构3和合墒器2顶面的顶架202三点连接定位合墒器2。此外,通过螺杆结构连接的上套筒301和下螺纹套302,便于通过旋转所述手轮带动下螺纹套302靠近或者远离上套筒301,进而调整二者之间的距离;通过所述手轮的中间方孔套接在螺杆303的顶部方颈部上,便于传递扭矩,而且通过所述锁母便于拆卸,进行保养维护工作;通过推力轴承的设置,便于在所述手轮带动螺杆303旋转时,减少相对于上套筒301转动的摩擦阻力,节省人力,提高调整效率。通过两个第三调节拉杆6的设置,有利于稳定调节杆支撑架102和第二调节拉杆5,确保设备工作工程中,合墒器2受到左右的冲击时,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通过调节拉杆两端均设置有左旋和右旋螺杆并螺纹连接连接头,能够对中间杆体进行旋转以调整长度;通过所述扳手孔的设置和拉杆扳手8的配备,便于根据设备的实际工况,快速便捷的调整调节拉杆的长度。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合墒器安装调整结构,用于铧式犁的机架(1)和后置式的合墒器(2)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度调整结构(3)、拉杆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机架(1)后梁上的合墒器支座一(101)连接所述高度调整结构(3)的上部,所述高度调整结构(3)的下部连接所述合墒器(2)前侧面的合墒器支座二(201);所述拉杆组件包括长度可调的第一调节拉杆(4)和第二调节拉杆(5),所述第一调节拉杆(4)的两端连接在所述机架(1)上的两个调节杆支撑架(102)上,所述第二调节拉杆(5)连接在后方的所述调节杆支撑架(102)和顶架(202)之间,所述顶架(202)设置在所述合墒器(2)的顶面上;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轴(7),所述传动轴(7)的一端连接所述机架(1)前梁上的传动器转接器(103)另一端连接所述合墒器(2)的变速箱(2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墒器安装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整结构(3)包括手轮、上套筒(301)、下螺纹套(302)和螺杆(303),所述上套筒(301)通过两侧的上套筒销轴(301a)铰接在所述合墒器支座一(101)的销轴孔内,所述下螺纹套(302)通过两侧的螺纹套销轴(302a)铰接在所述合墒器支座二(201)的销轴孔内;所述螺杆(30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手轮,所述螺杆(303)穿过所述上套筒(301)后螺纹连接所述下螺纹套(3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墒器安装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303)的顶部设置有方颈部,所述方颈部的顶部设置有细螺杆,所述手轮的方孔套接在所述方颈部上,所述细螺杆螺纹连接有锁母,所述锁母锁紧所述手轮在所述螺杆(303)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墒器安装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轮的底面和所述上套筒(301)的顶面之间设置有推力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墒器安装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拉杆(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调节拉杆(6),所述第三调节拉杆(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后方的所述调节杆支撑架(102)和所述机架(1)后梁上的斜铰支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合墒器安装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拉杆(4)、第二调节拉杆(5)和第三调节拉杆(6)的两端均设置有左旋和右旋螺杆并螺纹连接连接头,所述连接头通过销轴铰接所述调节杆支撑架(102)、顶架(202)或者斜铰支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合墒器安装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拉杆(4)、第二调节拉杆(5)和第三调节拉杆(6)的中间杆体上均设置有扳手孔并配合拉杆扳手(8)进行旋转调整长度。
CN201921720827.4U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合墒器安装调整结构 Active CN2106412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20827.4U CN210641266U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合墒器安装调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20827.4U CN210641266U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合墒器安装调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41266U true CN210641266U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07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20827.4U Active CN210641266U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合墒器安装调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412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87258Y (zh) 一种振动深松机
CN112655293B (zh) 一种油菜铲锹式联合耕整机
CN110557985A (zh) 一种联合耕整一体机
CN211019912U (zh) 一种深耕组合犁
CN109964628A (zh) 秸秆收获粉碎集沟深埋犁地装置
CN213044092U (zh) 新型多层深翻铧式犁机组机具
CN210641266U (zh) 一种合墒器安装调整结构
CN209057459U (zh) 一种免耕播种机用多排犁装置
CN209643294U (zh) 一种分组立式耕耙犁
CN208972002U (zh) 梳型旋甩秸秆翻埋机
CN218125341U (zh) 单垄复合型山地秸秆还田机
CN202617628U (zh) 深松灭茬驱动耙
CN107548587B (zh) 一种小阻力仿生深松铲装置
CN109275370A (zh) 一种免耕播种机用多排犁装置
CN213907369U (zh) 一种旋松一体耕作机具
CN208549165U (zh) 一种双轴可控施肥深度旋耕一体机
CN102960090A (zh) 旋耕犁
WO2017031684A1 (zh) 一种旋耕机
CN207305307U (zh) 一种农田土壤深耕装置
CN207460757U (zh) 一种可调深犁翻旋耕复式作业机
CN211019899U (zh) 一种联合耕整一体机
CN216218588U (zh) 一种深松浅翻机具
CN2207688Y (zh) 一种农用双排四铧犁
CN205454448U (zh) 一种前犁后旋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
CN205408447U (zh) 一种条带深松清垄秸秆混拌联合作业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