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40350U - 一种新型环形谐振腔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环形谐振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40350U
CN210640350U CN201921339158.6U CN201921339158U CN210640350U CN 210640350 U CN210640350 U CN 210640350U CN 201921339158 U CN201921339158 U CN 201921339158U CN 210640350 U CN210640350 U CN 2106403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el
cylinder
cavity
coaxial line
resonant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Ceas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3915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景志强
陈后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ong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ong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ong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ong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3915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403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403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40350U/zh
Ceas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理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型环形谐振腔,包括腔体,所述腔体为谐振腔,所述谐振腔为环形结构设计,且谐振腔包括:外筒、中筒和内筒,所述外筒内部套接有内筒,内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中筒。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设置环形谐振腔能高效地将高频电能辐射作用于人体的关键,是其采用开口同轴线电容电极的结构设计及其保障能量传输线上阻抗匹配的精巧制作,各圆筒之间用聚四氟乙烯材料支撑隔离,形成开口电容的两极。在外筒的适当位置用射频同轴线内导体将高频功率接入,约束电场,减少对其他设备的干扰,电场集中,提高了设备工作效率,且圆形结构简单,零部件加工工艺成熟。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环形谐振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理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环形谐振腔。
背景技术
整个人体是一个生物电场系统,人们通过研究发现,利用适当的电磁波作用于人体,可以达到治疗疾病和健身的目的,对人体时有益的。其中应用电磁波波长为10m~1m,频率为30MHz~300MHz的超高频交流电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和保健的方法称为超短波疗法。超短波的频率很高,不宜采用电感法治疗,多采用电容电极法治疗。电容电极超短波疗法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路产生高频电磁波(如:射频频率为40.68MHz),经滤波、放大、耦合检波后再经电容电极辐射输出能量作用于人体。
目前超短波疗法还存在以下问题:超短波疗法的能量利用率低,且对周围的电子设备电磁干扰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环形谐振腔,解决了超短波疗法能量利用率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环形谐振腔,包括腔体,所述腔体为谐振腔,所述谐振腔为环形结构设计,且谐振腔包括:外筒、中筒和内筒,所述外筒内部套接有内筒,内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中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筒与内筒通过若干个螺钉固定连接,且中筒的高度小于外筒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筒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同轴线内导体,所述腔体的上下两端安装有固定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腔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同轴线外导体并延伸至中筒,且同轴线外导体和同轴线内导体连接形成一个回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筒、外筒和中筒与同轴线外导体和同轴功率输入线形成闭合回路,且内筒内部可放入一定介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谐振腔由三个半径、长度都不同的金属圆筒套装组成,外筒最长,中筒次之,内筒最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筒、中筒和内筒之间用聚四氟乙烯材料支撑隔离,形成开口电容的两极,在外筒的适当位置用同轴线将高频功率接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环形谐振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新型环形谐振腔,通过设置环形谐振腔能高效地将高频电能辐射作用于人体的关键,是其采用开口同轴线电容电极的结构设计及其保障能量传输线上阻抗匹配的精巧制作,各圆筒之间用聚四氟乙烯材料支撑隔离,形成开口电容的两极。在外筒的适当位置用射频同轴线内导体将高频功率接入,约束电场,减少对其他设备的干扰,电场集中,提高了设备工作效率,且圆形结构简单,零部件加工工艺成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筒与中筒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筒与中筒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筒结构示意图。
图中:1、腔体;2、谐振腔;3、外筒;4、中筒;41、螺钉;5、内筒;6、同轴线内导体;7、同轴线外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环形谐振腔,包括腔体1,其特征在于:腔体1为谐振腔2,谐振腔2为环形结构设计,谐振腔2包括:外筒3、中筒4和内筒5,外筒3内部套接有内筒5,内筒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中筒4。
本实施方案中,谐振腔2由三个半径、长度都不同的金属圆筒套装组成,最外面的外筒3最长,中筒4次之,内筒5最短。
具体的,中筒4与内筒5通过若干个螺钉4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各圆筒之间用聚四氟乙烯材料支撑隔离,利用螺钉41进行固定。
具体的,外筒3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同轴线外导体7,腔体1的上下两端安装有固定环。
本实施例中,谐振腔2采用开口同轴线电容电极各圆筒之间形成开口电容的两极,在外筒3的适当位置用同轴线将高频功率接入。
具体的,外筒3的内侧面与同轴线的外导体7连接,同轴线内导体6并延伸至中筒4,且同轴线外导体7和同轴线内导体6形成一个回路。
本实施例中,同轴线外导体7、开口同轴线电容电极和介质构成等效电路,当容抗1/ω·C等于感抗ω·L时,线路发生谐振,ω为圆频率,ω=2·π·f,f为频率,VG为电压源,C为馈电点看到的负载的电容经开口同轴线电容电极,R为馈电点看到的负载的电阻经开口同轴线电容电极,L为馈电点看到的同轴线外导体7的电感。
ω·L=1/ω·C
Figure BDA0002170653330000041
Figure BDA0002170653330000042
为谐振频率
谐振频率为工作频率时,达到工作状态。
具体的,内筒5、外筒3和中筒4与同轴线外导体7和同轴线内导体6形成闭合回路,内筒5内部可放入一定介质。
本实施例中,人体部分置身于谐振腔2中,这样大部分电场作用于人体,大大提高了电磁辐射能量的利用率,并且由于该设计的电磁场束于圆筒的腔体内,对圆筒外面的电子设备产生的干扰很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同轴线外导体7外筒3通电,同轴线内导体6与中筒4通电,使得电荷存入环形谐振腔2电容电极中,由于内筒5和中筒4之间存在电位差,使得电荷在谐振腔2电容电极中移动形成电场,当同轴线送入射频能量通过环形谐振腔2电容电极中时,配合外筒3、中筒4和内筒5构成环形谐振腔2,进行能量辐射输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新型环形谐振腔,包括腔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1)为谐振腔(2),所述谐振腔(2)为环形结构设计,且谐振腔(2)包括:外筒(3)、中筒(4)和内筒(5),所述外筒(3)内部套接有内筒(5),内筒(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中筒(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环形谐振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筒(4)与内筒(5)通过若干个螺钉(41)固定连接,且中筒(4)的高度小于外筒(3)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环形谐振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3)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同轴线内导体(6),所述腔体(1)的上下两端安装有固定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环形谐振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同轴线外导体(7),同轴线外导体(7)与外筒(3)内侧面连接,所述腔体(1)外侧固定连接有同轴线内导体(6)并延伸至中筒(4),且同轴线外导体(7)和同轴线内导体(6)连接形成一个回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环形谐振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5)、外筒(3)和中筒(4)与同轴线外导体(7)和同轴线内导体(6)形成闭合回路,且内筒(5)内部可放入一定介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环形谐振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腔(2)由三个半径、长度都不同的金属圆筒套装组成,外筒(3)最长,中筒(4)次之,内筒(5)最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环形谐振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3)、中筒(4)和内筒(5)之间用聚四氟乙烯材料支撑隔离,形成开口电容的两极,在外筒(3)的适当位置用同轴线将高频功率接入。
CN201921339158.6U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新型环形谐振腔 Ceased CN2106403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39158.6U CN210640350U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新型环形谐振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39158.6U CN210640350U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新型环形谐振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40350U true CN210640350U (zh) 2020-05-29

Family

ID=70801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39158.6U Ceased CN210640350U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新型环形谐振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403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4860A (zh) * 2019-08-19 2019-12-03 南京从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环形谐振腔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4860A (zh) * 2019-08-19 2019-12-03 南京从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环形谐振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97215B2 (ja) 無線電力送信装置及びそのマルチバンド共振電力送信方法
EP3001551B1 (en)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device
JP5908474B2 (ja) 共振電力伝送装置及びその電力変換制御方法
CN210640350U (zh) 一种新型环形谐振腔
CN104979914B (zh) 一种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09243943A (zh) 局部非均匀磁场工作的速调型相对论返波管
CN103762725A (zh) 一种分数阶阻抗匹配网络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04993613A (zh) 一种利用单电容实现电场共振的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CN103944284A (zh) 磁谐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实现方法
CN211301761U (zh) 一种谐振腔装置
CN107611617A (zh) 一种基于基片集成波导的电调谐整流天线
CN210640475U (zh) 一种微型半环形谐振腔
CN210640351U (zh) 一种双半环形谐振腔的两点馈电结构
CN113241860A (zh) 可植入设备及其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CN110613895A (zh) 一种谐振腔装置
CN211301762U (zh) 一种新型射频发射源
CN210640349U (zh) 一种新型半环形谐振腔
CN207782492U (zh) 一种具有阻抗匹配功能的无线输电线圈
CN201369677Y (zh) 一种用于大气压下等离子体放电的改进式射频电源
CN215025243U (zh) 一种用于全身保健的环形谐振腔装置
CN110534860A (zh) 一种新型环形谐振腔
CN203871928U (zh) 一种分数阶阻抗匹配网络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08390473B (zh) 一种高鲁棒性无线移动电源装置
CN111092497B (zh) 磁感应无线电能传输线圈及磁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Hu et al. Wireless powering of biomedical implants by comformal strongly coupled magnetic resonat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IW01 Ful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IW01 Ful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230406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56039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