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38154U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柜式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638154U CN210638154U CN201921379525.5U CN201921379525U CN210638154U CN 210638154 U CN210638154 U CN 210638154U CN 201921379525 U CN201921379525 U CN 201921379525U CN 210638154 U CN210638154 U CN 2106381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outlet
- indoor unit
- annular surface
- cabin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54 steril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054 cataly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UHOVQNZJYSORNB-UHFFFAOYSA-N Benze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C=C1 UHOVQNZJYSORN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YXFVVABEGXRONW-UHFFFAOYSA-N Toluene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1 YXFVVABEGXRON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555 catalytic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5240 Disease Resistanc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CTQNGGLPUBDAKN-UHFFFAOYSA-N O-Xylene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1C CTQNGGLPUBDA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69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95 chemical reaction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199 lung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0 me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WSFSSNUMVMOOMR-NJFSPNSNSA-N methanone Chemical compound O=[14CH2] WSFSSNUMVMOOMR-NJFSPNSN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2 noncorro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252 nontoxic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00 nontox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81 potential ener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67 tasteless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096 x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柜式空调室内机的蒸发器的换热效果不佳,从而导致空调的制冷制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体,机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加湿装置,机体内设置有送风风机、蒸发器和接水盘,接水盘设置于蒸发器的下方,蒸发器包括盘管,盘管包括从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多个扇形结构,多个扇形结构沿周向分布在同一平面内。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冷媒能够沿着盘管由蒸发器的中心向四周辐射流动,以使流经蒸发器的气流能够与蒸发器进行充分的接触,从而能够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果,进而能够提高空调的制冷制热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广泛服务于千家万户,用户对空调使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柜式空调器为例,通常在同等条件下,柜式空调器的性能取决于换热效果,而换热效果与换热面积有直接关系,换热面积越大,通常换热效果也越高。
通常蒸发器的结构和设置方式直接决定着换热面积的大小和换热效果的高低。现有柜式空调器中,蒸发器通常斜置在空调外壳内或贴设在进风口处,但是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气流与蒸发器的接触并不均匀,从而导致换热效果并不理想,进而影响空调的制冷制热效果。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柜式空调室内机的蒸发器的换热效果不佳,从而导致空调的制冷制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加湿装置,所述机体内设置有送风风机、蒸发器和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所述蒸发器包括盘管,所述盘管包括从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多个扇形结构,所述多个扇形结构沿周向分布在同一平面内。
在上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盘管包括多个支管,所述多个支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并联连接,每个支管内的扇形结构在内侧端彼此串联,每个支管内的扇形结构的外侧端形成为圆弧形或多边形结构。
在上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蒸发器沿竖直方向包括多层所述盘管,多层所述盘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并联连接,相邻两层盘管中一层盘管的上游段和下游段分别与另一层盘管的下游段和上游段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
在上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接水盘包括圆形盘和环形盘,所述圆形盘与所述环形盘沿竖直方向上下排列,且二者之间通过引流管连通。
在上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机体包括柱状外壳和设置于所述柱状外壳顶部的环形出风结构,所述送风风机、所述蒸发器和所述接水盘均设置于所述柱状外壳内,所述环形出风结构上形成有所述第一出风口。
在上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环形出风结构包括内环面和外环面,所述外环面套设于所述内环面外侧并与所述内环面围设形成出风腔,所述外环面的前端与所述内环面的前端形成有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外环面的后端与所述内环面的后端之间封闭连接,所述外环面的底端还设置有通风孔,所述出风腔通过所述通风孔与所述柱状外壳连通。
在上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环面上还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配置有第一挡片机构,所述第二出风口配置有第二挡片机构,所述第一挡片机构设置成动作时能够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挡片机构设置成动作时能够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
在上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湿装置包括水箱和设置于所述水箱内的雾化器,所述水箱固定连接于所述内环面的底部。
在上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底座,所述机体与所述底座旋转连接。
在上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机体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间隙,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机体的底部。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柜式空调室内机的机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加湿装置,机体内设置有送风风机、蒸发器和接水盘,接水盘设置于蒸发器的下方,蒸发器包括盘管,盘管包括从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多个扇形结构,多个扇形结构沿周向分布在同一平面内。通过将蒸发器的盘管设置为多个从中心向四周辐射的扇形结构,多个扇形结构沿周向分布在同一平面内,使得冷媒能够沿着盘管由蒸发器的中心向四周辐射流动,以使流经蒸发器的气流能够与蒸发器进行充分的接触,避免了现有蒸发器呈S型排列时换热效果一端好一端差的问题,从而使得蒸发器的换热效果更好,进而使得空调制冷制热效果也更好。并且,在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加湿装置,加湿装置排出的水蒸气能够借助第一出风口的送风作用,与气流均匀混合并被送至室内各个角落,以提高室内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蒸发器的盘管包括多个支管,多个支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并联连接。即盘管包括多个支路,冷媒在每个支管内能够独立地流动,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果,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空调的制冷制热效果。
进一步地,蒸发器沿竖直方向包括多层盘管,多层盘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并联连接,相邻两层盘管中一层盘管的上游段和下游段分别与另一层盘管的下游段和上游段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通过设置多层盘管能够提高蒸发器的换热面积,从而能够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果,并且,多层盘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并联连接,即每层盘管都是一个支路,冷媒在每层盘管内独立地流动,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果,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空调的制冷制热效果。此外,通过使相邻两层盘管中一层盘管的上游段和下游段分别与另一层盘管的下游段和上游段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使得蒸发器的相邻两层盘管内的冷媒能够平衡换热量,从而使得气流流经蒸发器时,换热更加均匀,舒适性更佳,具体而言,随着冷媒在盘管内流动,冷媒的能量会逐渐减少,以制冷为例,盘管的上游段内的冷媒温度比较低,即冷媒能量高,随着冷媒在盘管内流动,与流经蒸发器的气流进行能量交换,冷媒的能量会逐渐减少,所以盘管的下游段内的冷媒温度比较高,通过使上层盘管的上游段与下层盘管的下游段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上层盘管的下游段与下层盘管的上游段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使得相邻两层盘管内的冷媒能够进行能量互补,从而使得气流流经蒸发器时,换热更加均匀,舒适性更佳。
进一步地,接水盘采用圆形盘和环形盘上下排列的分体式设计,巧妙地解决了蒸发器水平布置时下方无法布置接水盘的问题,在不影响进风的前提下实现冷凝水的收集。
进一步地,通过在柱状外壳的顶部设置环形出风结构,环形出风结构上设置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并且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各配置有挡片机构,使得柜式空调室内机拥有全新的出风口结构以及两种出风形式(喷射模式和扩散模式),出风量更大,送风区域广,射程远,用户可基于需要灵活选择出风模式,颠覆了传统柜机产品迭代的封闭思想,推动空调的发展变革。
进一步地,通过将机体与底座旋转连接,使得柜式空调室内机在安装时能够自由旋转,方便找到最佳的安装角度,减小安装难度,提高柜式空调室内机的适用性。
进一步地,通过在机体与底座之间形成间隙,并将进风口设置在机体的底部,使得进风口的面积更大,进风量更大,有利于提高换热效果和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器的第一层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器的第二层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出风结构的第一种出风方式的剖视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出风结构的第二种出风方式的剖视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接水盘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接水盘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4C为本实用新型的接水盘的圆形盘的俯视图;
图4D为本实用新型的接水盘的环形盘的俯视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的杀菌净化模块的主视剖视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杀菌净化模块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种新风模式的工作原理图;
图8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二种新风模式的工作原理图;
图8C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三种新风模式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面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竖直”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基于背景技术指出的现有柜式空调室内机的蒸发器的换热效果不佳,从而导致空调的制冷制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旨在使流经蒸发器的气流与蒸发器能够进行充分的接触,以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果,从而能够提空调的制冷制热效果。
实施例1
下面参照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实施例进行详细地阐述。
首先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该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体1,机体1上设置有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23,第一出风口123处设置有加湿装置2,机体1内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杀菌净化模块7、接水盘5、蒸发器4和送风风机3,接水盘5设置在蒸发器4的下方,杀菌净化模块7设置在进风口111处,蒸发器4包括盘管,盘管包括从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多个扇形结构,多个扇形结构沿周向分布在同一平面内(参见图2B或图2C)。
当柜式空调室内机运行时,在送风风机3的作用下,气流从进风口111进入机体1内,流经蒸发器4并与蒸发器4进行换热,然后从第一出风口123排出,由于蒸发器4的盘管包括从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多个扇形结构,多个扇形结构沿周向分布在同一平面内,使得冷媒能够沿着盘管由蒸发器4的中心向四周辐射流动,以使流经蒸发器4的气流能够与蒸发器4进行充分的接触,避免了现有蒸发器呈S型排列时换热效果一端好一端差的问题,从而使得蒸发器4的换热效果,进而使得空调的制冷制热效果也更好。
优选地,盘管包括多个支管,多个支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并联连接,每个支管内的扇形结构在内侧端彼此串联,每个支管内的扇形结构的外侧端形成为圆弧形或多边形结构。即每个扇形结构的外侧端可以形成为圆弧形结构(图2B中所示的正是圆弧形结构),也可以形成为多边形结构(图2C中所示的正是多边形结构),这种对扇形结构的外侧端的具体形状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其中,盘管可以包括二个支管、三个支管或者四个支管等等,这种对支管的具体数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器4沿竖直方向包括多层盘管,多层盘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并联连接,相邻两层盘管中一层盘管的上游段和下游段分别与另一层盘管的下游段和上游段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通过设置多层盘管能够提高蒸发器4的换热面积,从而能够提高蒸发器4的换热效果,并且,多层盘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并联连接,使得冷媒在每层盘管内都能够独立地流动,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蒸发器4的换热效果。此外,随着冷媒在盘管内流动,冷媒的能量会逐渐减少,以制冷为例,盘管的上游段内的冷媒温度比较低,即冷媒能量高,随着冷媒在盘管内流动,与流经蒸发器4的气流进行能量交换,冷媒的能量会逐渐减少,所以盘管的下游段内的冷媒温度比较高,通过使上层盘管的上游段与下层盘管的下游段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上层盘管的下游段与下层盘管的上游段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使得蒸发器4的相邻两层盘管内的冷媒能够平衡换热量,从而使得气流流经蒸发器4时,换热更加均匀,舒适性更佳。其中,蒸发器4沿竖直方向可以包括两层盘管、三层盘管或者四层盘管等,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下面以蒸发器4沿竖直方向包括两层盘管且每层盘管包括两个支管为例来进行具体地阐述。
如图2A、图2B和图2C所示,其中,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器的第一层盘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C为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器的第二层盘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箭头表示冷媒的流动方向,蒸发器4沿竖直方向包括第一层盘管41和第二层盘管42,第一层盘管41位于第二层盘管42的下方,第一层盘管41包括第一支管411和第二支管412,第一支管411的进口4111和第二支管412的进口4121并联连接,第一支管411的出口4112和第二支管412的出口4122并联连接,第二层盘管42包括第三支管421和第四支管422,第三支管421的进口4211和第四支管422的进口4221并联连接,第三支管421的出口4212和第四支管422的出口4222并联连接,第一支管411内的扇形结构在内侧端彼此串联,第二支管412内的扇形结构在内侧端彼此串联,第三支管421内的扇形结构在内侧端彼此串联,第四支管422内的扇形结构在内侧端彼此串联,冷媒进入蒸发器4后共分为四路,分别进入第一支管411、第二支管412、第三支管421和第四支管422,第一支管411内的冷媒和第二支管412内的冷媒均逆时针流动,第三支管421内的冷媒和第四支管422内的冷媒均顺时针流动,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支管411的上游段与第三支管421的下游段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第一支管411的下游段与第三支管421的上游段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第二支管412的上游段与第四支管422的下游段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第二支管412的下游段与第四支管422的上游段在竖直方向上向对应,通过第一层盘管41内的冷媒和第二层盘管42内的冷媒进行能量互补,使得气流流经蒸发器时,换热更加均匀,即使得左前区域的气流、右前区域内的气流、左后区域内的气流和右后区域内的气流在流经蒸发器时,吸收的能量大致相同,相应地,这四个区域内的气流的温度更加接近,舒适性更佳。
继续参照图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体1和底座6,机体1与底座6旋转连接。其中,机体1与底座6可以通过普通轴承自由转动的连接,或者,可以通过旋转阻尼轴承等带有阻尼的旋转连接件连接,等等,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连接好后,机体1与底座6之间形成间隙,进风口111设置在机体1的底部,并且底座6靠近机体1的一侧还设置有导向斜面。机体1包括柱状外壳11和设置于柱状外壳11顶部的环形出风结构12,接水盘5、蒸发器4和送风风机3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在柱状外壳11内,第一出风口123形成于环形出风结构12上。其中,送风风机3优选采用数字涡轮电机3(或称数码电机或数码马达),该电机是一种具有转速高、可产生强劲吸力等特点的电机,其最高转速接近每分钟11万转,是普通风机电机转速的4至5倍。
通过将机体1与底座6旋转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在安装时能够自由旋转,方便找到最佳的安装角度,减小安装难度,提高柜式空调室内机的适用性。通过在机体1与底座6之间形成间隙,并将进风口111设置在机体1的底部,使得进风口111的面积更大,进风量更大,有利于室内空气的大范围循环,以及换热效果和换热效率的提高。底座6设置有导向斜面,能够对进风进行初始导向,提高进风的平顺性。通过采用数字涡轮电机3作为送风风机3,使得空调的风力强劲,送风量大,满足用户快速制冷制热的需求。
下面参照图1、图3A和图3B,对环形出风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其中,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出风结构的第一种出风方式的剖视图;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出风结构的第二种出风方式的剖视图。
如图1、图3A和图3B所示,环形出风结构12包括内环面121和外环面122,外环面122套设在内环面121的外侧并且与内环面121围设形成出风腔,外环面122的前端(即图3A中的右端)与内环面121的前端(同样为图3A中的右端)形成有第一出风口123,外环面122的侧面开设有第二出风口124,外环面122的后端与内环面121的后端封闭连接。第一出风口123处配置有第一档片机构125,第一档片机构125能够选择性地将第一出风口123打开或封闭,类似地,第二出风口124处配置有第二挡片机构126,第二挡片机构126能够选择性地将第二出风口124打开或封闭。外环面122的底端还设置有通风孔(图中未示出),环形出风结构12固定连接至柱状外壳11后,出风腔与柱状外壳11通过通风孔连通。加湿装置2包括水箱21和设置于水箱21内的雾化器22,如超声波雾化器或空气压缩式雾化器等,水箱21固定连接在内环面121的底部,雾化器22能够将水箱21内的液体雾化为水雾。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虽然本实施方式的附图中并未具体示出,但是第一档片机构125和第二挡片机构126的实现形式多种多样,只要该设置方式能够有效实现第一出风口123和第二出风口124的开闭控制即可。例如,第一档片机构125和/或第二挡片机构126可以采用直线电机控制环形挡圈的形式实现,通过直线电机驱动环形挡圈在出风腔内前后移动,来实现第一出风口123和/或第二出风口124的开闭控制;或者直线电机也可以替换为转动电机与齿轮齿条、链条等组合的形式。再如,第一档片机构125和/或第二挡片机构126可以通过电磁吸附的方式实现对第二出风口124的开闭控制,即将挡圈以金属材料制作,并在出风腔内设置电磁线圈,挡圈与内环面121或外环面122之间设置弹性件,在通电时电磁线圈产生磁力将挡圈吸合,弹性件储存弹性势能,从而打开第一出风口123或第二出风口124;当电磁线圈断电时,挡圈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将第一出风口123或第二出风口124封闭。再如,也可以将第一档片机构125和第二挡片机构126中的一个省略,仅通过控制上述一个挡片机构运动实现第一出风口123和第二出风口124中任意一个的选择性开启。
优选地,在内环面121和/或外环面122上还设置有导风结构,该导风结构设置成能够使出风口处的出风宽度逐渐减小。如,导风结构采用如图3A或3B中所示的两弧形板,两弧形板的设置使得第一出风口123和第二出风口124的出口宽度逐渐收窄,从而在气流经过出风口处时,会产生文丘里效应而加快流速,实现喷射的效果。在喷射的同时,环形出风口附近产生负压,该负压能够吸引环形出风口附近的空气一同流动,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有效提高送风量。当然,导风结构还可以为其他任何设置方式,只要该设置方式能够使得第一出风口123和/或第二出风口124的出风宽度逐渐收窄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在柱状外壳11的顶部设置环形出风结构12,环形出风结构12上设置第一出风口123和第二出风口124,并且第一出风口123和第二出风口124各配置有挡片机构,使得空调室内机拥有全新的出风口结构以及两种出风形式,喷射模式和扩散模式,用户可基于需要灵活选择出风模式。喷射模式能够实现喷射出风效果,射程远,出风量更大;扩散模式由第二出风口124向两侧送风,送风区域广,可在室内形成环抱气流,加强室内空气的循环流通。此外,环形出风结构12的设置,使得空调室内机的结构新颖,颠覆了传统柜机产品迭代的封闭思想,推动空调的发展变革。通过将水箱21固定连接在内环面121的底部,使得雾化器22雾化后的水雾能够直接与出风口排出的空气流混合被送至室内各个角落,保证加湿效果,以提高室内的舒适性。
下面参照图4A、图4B、图4C和图4D,对本实用新型的接水盘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其中,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接水盘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接水盘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图4C为本实用新型的接水盘的圆形盘的俯视图;图4D为本实用新型的接水盘的环形盘的俯视图。
如图4A、图4B、图4C和图4D所示,接水盘5包括圆形盘51和环形盘52,二者沿竖直方向上下排布且二者之间通过引流管53连通。具体地,在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圆形盘51可如图4A所示出的方式设置于环形盘52的上方,并且圆形盘51的外缘与环形盘52的内缘在竖直方向存在一定的重合度。当然,圆形盘51也可如图4B所示出的方式设置在环形盘52的下方,并且圆形盘51的外缘与环形盘52的内缘在竖直方向上存在一定的重合度。
接水盘5采用圆形盘51和环形盘52上下排列的分体式设计,巧妙地解决了本实用新型中蒸发器4水平布置时下方无法布置接水盘5的问题,在不影响进风的前提下实现冷凝水的收集。当然,上述接水盘5的具体形式并非是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分体式设计的基础上,任何形式的改进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接下来参照图5A和图5B,对本实用新型的杀菌净化模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其中,图5A为本实用新型的杀菌净化模块的主视剖视图;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杀菌净化模块的俯视图。
如图5A和图5B所示,杀菌净化模块7呈饼状,其包括HEPA过滤层71、冷触媒过滤层72、负离子杀菌灯73和离子变换器74,冷触媒过滤层72位于饼状的顶部,HEPA过滤层71位于饼状的底部,离子变换器74位于饼状的中心,负离子杀菌灯73设置有多个且环形且围绕于离子变换器74的侧面。
其中,HEPA过滤层71包括三层(初级过滤层、荷电层、静电集尘层),其对直径为0.3微米以下的微粒去除效率可达到99.97%以上。
冷触媒过滤层72能在常温条件下起催化反应,在常温常压下使多种有害有味气体分解成无害无味物质,由单纯的物理吸附转变为化学吸附,边吸附边分解,祛除甲醛、苯、二甲苯、甲苯、TVOC等有害气体,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反应过程中,冷触媒本身并不直接参与反应,反应后冷触媒不变化不丢失,长期发挥作用。冷触媒本身无毒、无腐蚀性、不燃烧,反应生成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不产生二次污染,大大延长了吸附材料的使用寿命。
离子变换器74能够在通电的状态下产生大量负离子,研究表明,空气中含有适量的负离子不仅能高效地除尘、灭菌、净化空气,同时还能够激活空气中的氧分子而形成携氧负离子,活跃空气分子,改善人体肺部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使人精神焕发、充满活力等等。
负离子杀菌射灯环形围绕在离子变换器74的侧面,其能够对经过杀菌净化模块7的空气进行照射杀菌,并且由于其采用环绕离子变换器74的排布方式,因此其能起到照射范围广、杀菌无死角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实施方式是结合杀菌净化模块7包括HEPA过滤层71、冷触媒过滤层72、负离子杀菌灯73和离子变换器74进行说明的,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针对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重新组合后的杀菌净化模块7安装在柜式空调室内机中,该组合并未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后再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工作原理进行简要描画。
如图1所示,当柜式空调室内机工作时,数字涡轮电机3旋转将室内空气从柱状外壳11底部的进风口111吸入柱状外壳11,空气经杀菌净化模块7被高效杀菌净化后顺利流过分体设置的接水盘5,并与蒸发器4进行均匀热交换后,被数字涡轮电机3送入出风腔。进入出风腔的空气从第一出风口123或第二出风口124加速喷射至室内,喷射的过程中,空气与雾化器22雾化后的水雾相混合。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实施方式中是结合机体1上设置有加湿装置2、机体1内设置有杀菌净化模块7、接水盘5、蒸发器4和送风风机3进行描述的,但上述特征中并非全部为必须,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能够保证柜式空调室内机能够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可对上述设置方式进行适当地删减,以组合出新的实施方式。例如,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删减掉加湿装置2和杀菌净化模块7中的一个或全部,从而组合出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实施例2
下面参照图6至图8C,对本实用新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第二种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首先参照图6和图7,对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进行阐述。其中,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和图7所示,在实施例1中描述的任一设置形式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柜式空调室内机还设置有新风模块8,新风模块8设置于机体1的下方并与机体1连接,新风模块8上设置有吸风口811和排风口812,吸风口811通过管路与室外连通,排风口812与机体1的进风口111连通。
通过在柜式空调室内机上设置新风模块8,使得柜式空调室内机在运行时还能够引入室外新风,保证室内空气的氧含量,解决室内空气混浊、质量差等诸多问题。并且在引入室外新风后还能够对新风进行换热处理,降低室内温度的波动性,提高用户体验。
参照图6,在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新风模块8设置于机体1与底座6之间,新风模块8分别与机体1和底座6旋转连接,如新风模块8分别与机体1和底座6之间通过普通轴承自由转动的连接,或通过旋转阻尼轴承等带有阻尼的旋转连接件连接。连接好后,机体1与新风模块8之间形成间隙,排风口812设置于新风模块8的顶部,进风口111设置于机体1的底部。
通过在机体1与新风模块8之间形成间隙,并将进风口111设置在机体1的底部,使得进风口111的面积更大,进风量更大,有利于提高换热效果和换热效率。通过将排风口812设置在新风模块8的顶部,使得排风口812排出的新风能够直接进入机体1内进行换热,降低室内温度的波动性,提高用户体验。通过将新风模块8分别与机体1和底座6旋转连接,使得空调在安装时机体1和新风模块8均能够自由旋转,方便找到最佳的安装角度,减小安装难度,提高空调的适用性。
参照图6和图7,在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新风模块8包括柱状壳体81和设置于柱状壳体81内的新风风扇82和变速驱动机构83,变速驱动机构83与新风风扇82连接,以便驱动新风风扇82变速转动。具体地,变速驱动机构83包括驱动电机831、电动拨叉833和多个齿比不同的齿轮组832,多个齿轮组832的主动轮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831的输出轴,多个齿轮组832的从动轮固定连接于新风风扇82的转轴,电动拨叉833架设于其中一个主动轮处,从而通过调整拨叉的伸出长度来实现不同齿轮组832的啮合。
通过在新风模块8中设置变速驱动机构83对新风风扇82的转速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还能够调节新风的进风量,再结合送风风机3的不同风速,能够实现多种送风模式,极大提升空调器的实用性。
当然,不同齿轮组832之间的切换方式除采用电动拨叉833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方式进行替换,只要该方式能够顺利切换齿轮组832即可。例如,还可以采用两电动推杆分别从两个方向推动主动齿轮移动的方式实现不同齿轮组832的啮合。进一步地,新风风扇82的转速调节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如通过采用可调转速的伺服电机通过齿轮组832带动新风风扇82转动的方式实现等。
下面参照图8A至图8C,对三种不同的新风模式进行介绍。其中,图8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种新风模式的工作原理图;图8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二种新风模式的工作原理图;图8C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三种新风模式的工作原理图。
如图8A所示,在第一种新风模式中,送风风机3正常运转,新风风扇82以低于送风风机3的转速运转,此时进入机体1的空气为两部分,一部分来自新风模块8,另一部分来自室内空气,此种送风方式能够兼顾室内空气的流通与新风的引入。
如图8B所示,在第二种新风模式中,送风风机3正常运转,新风风扇82以大致等于送风风机3的转速运转,此时进入机体1内的气流全部为室外新风,此种送风方式能够在引入新风的同时对新风进行热交换处理,降低室内温度的波动。
如图8C所示,在第三种新风模式中,送风风机3正常运转,新风风扇82以高于送风风机3的转速运转,此时室外新风一部分进入机体1内参与热交换,另一部分从机体1与新风模块8之间的间隙送入室内,此种送风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兼顾新风的引入和室内温度的稳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加湿装置,所述机体内设置有送风风机、蒸发器和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所述蒸发器包括盘管,所述盘管包括从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多个扇形结构,所述多个扇形结构沿周向分布在同一平面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包括多个支管,所述多个支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并联连接,每个支管内的扇形结构在内侧端彼此串联,每个支管内的扇形结构的外侧端形成为圆弧形或多边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沿竖直方向包括多层所述盘管,多层所述盘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并联连接,相邻两层盘管中一层盘管的上游段和下游段分别与另一层盘管的下游段和上游段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包括圆形盘和环形盘,所述圆形盘与所述环形盘沿竖直方向上下排列,且二者之间通过引流管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柱状外壳和设置于所述柱状外壳顶部的环形出风结构,所述送风风机、所述蒸发器和所述接水盘均设置于所述柱状外壳内,所述环形出风结构上形成有所述第一出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出风结构包括内环面和外环面,所述外环面套设于所述内环面外侧并与所述内环面围设形成出风腔,所述外环面的前端与所述内环面的前端形成有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外环面的后端与所述内环面的后端之间封闭连接,
所述外环面的底端还设置有通风孔,所述出风腔通过所述通风孔与所述柱状外壳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面上还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配置有第一挡片机构,所述第二出风口配置有第二挡片机构,所述第一挡片机构设置成动作时能够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挡片机构设置成动作时能够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包括水箱和设置于所述水箱内的雾化器,所述水箱固定连接于所述内环面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底座,所述机体与所述底座旋转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间隙,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机体的底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79525.5U CN210638154U (zh) | 2019-08-22 | 2019-08-22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79525.5U CN210638154U (zh) | 2019-08-22 | 2019-08-22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638154U true CN210638154U (zh) | 2020-05-29 |
Family
ID=70794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379525.5U Active CN210638154U (zh) | 2019-08-22 | 2019-08-22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63815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86813A (zh) * | 2019-08-22 | 2019-11-22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2019
- 2019-08-22 CN CN201921379525.5U patent/CN21063815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86813A (zh) * | 2019-08-22 | 2019-11-22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86822B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0638154U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0638148U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0638155U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0638149U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0638145U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0638144U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0638143U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0638137U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0638139U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0638140U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0638152U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0891918U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0638138U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0638126U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0638132U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0638135U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0638151U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0486823B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0891917U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0638141U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0638131U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0638150U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0486817B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0638157U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