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38151U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柜式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38151U
CN210638151U CN201921375210.3U CN201921375210U CN210638151U CN 210638151 U CN210638151 U CN 210638151U CN 201921375210 U CN201921375210 U CN 201921375210U CN 210638151 U CN210638151 U CN 2106381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
air outlet
indoor unit
cabi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7521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光朋
史为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7521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381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381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381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柜式空调室内机的蒸发器存在的换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体,机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机体内设置有送风风机、蒸发器、接水盘和杀菌净化模块,接水盘设置于蒸发器的下方,杀菌净化模块设置于进风口处;新风模块,新风模块设置于机体下方并与机体连接,新风模块上设置有吸风口和排风口,吸风口通过管路与室外连通,排风口与进风口连通;其中,蒸发器包括多层换热组件和设置于每层换热组件上的翅片,任两层换热组件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通过上述设置方式,在空气流过蒸发器时,换热更加均匀,换热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柜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广泛服务于千家万户,用户对空调使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柜式空调器为例,通常在同等条件下,柜式空调器的性能取决于换热效率,而换热效率与换热面积有直接关系,换热面积越大,通常换热效率也越高。
通常蒸发器的结构和设置方式直接决定着换热面积的大小和换热效率的高低。现有柜式空调器中,蒸发器通常斜置在空调外壳内或贴设在进风口处,其盘管从一端至另一端呈S型排列,但是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气流与蒸发器的接触换热并不均匀,从而导致换热效果并不理想。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柜式空调室内机的蒸发器存在的换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该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体,机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机体内设置有送风风机、蒸发器、接水盘和杀菌净化模块,接水盘设置于蒸发器的下方,杀菌净化模块设置于进风口处;新风模块,新风模块设置于机体下方并与机体连接,新风模块上设置有吸风口和排风口,吸风口通过管路与室外连通,排风口与进风口连通;其中,蒸发器包括多层换热组件和设置于每层换热组件上的翅片,任两层换热组件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
在上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每层换热组件包括连接构件和多个换热管,每个换热管的第一端与一第一连接管连接,每个换热管的第二端均与连接构件连接,翅片设置在换热管上。
在上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接水盘包括圆形盘和环形盘,圆形盘与环形盘沿竖直方向上下排列,且二者之间通过引流管连通。
在上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机体包括柱状外壳和设置于柱状外壳顶部的环形出风结构,送风风机与蒸发器设置于柱状外壳内,环形出风结构形成有第一出风口。
在上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环形出风结构包括内环面和外环面,外环面套设于内环面外侧并与内环面围设形成出风腔,外环面的前端与内环面的前端形成有第一出风口,外环面的后端与内环面的后端之间封闭连接,外环面的底端还设置有通风孔,出风腔通过通风孔与柱状外壳连通。
在上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外环面上还设置有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配置有第一挡片机构,第二出风口配置有第二挡片机构,第一挡片机构设置成动作时能够封闭或打开第一出风口,第二挡片机构设置成动作时能够封闭或打开第二出风口。
在上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杀菌净化模块呈饼状,其包括HEPA过滤层、冷触媒过滤层、负离子杀菌灯和离子变换器,冷触媒过滤层位于饼状的顶部,HEPA过滤层位于饼状的底部,离子变换器位于饼状的中心,负离子杀菌灯呈环形且围绕于离子变换器的侧面。
在上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新风模块包括柱状壳体和设置于柱状壳体内的新风风扇和变速驱动机构,变速驱动机构与新风风扇连接,以便驱动新风风扇转动。
在上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变速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多个齿比不同的齿轮组,多个齿轮组的主动轮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多个齿轮组的从动轮固定连接于新风风扇的转轴。
在上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底座,新风模块分别与机体和底座旋转连接;并且/或者机体与新风模块之间形成间隙,排风口设置于新风模块的顶部,进风口设置于机体的底部。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包括机体,机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机体内设置有送风风机、蒸发器、接水盘和杀菌净化模块,接水盘设置于蒸发器的下方,杀菌净化模块设置于进风口处;新风模块,新风模块设置于机体下方并与机体连接,新风模块上设置有吸风口和排风口,吸风口通过管路与室外连通,排风口与进风口连通;其中,蒸发器包括多层换热组件和设置于每层换热组件上的翅片,任两层换热组件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蒸发器呈S型排列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器设置了多层换热组件,且任两层换热组件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使得蒸发器在设置于柜式空调室内机中时,冷媒在多层换热组件之间流动,从而在空气流过蒸发器时,换热更加均匀,换热效果更好,避免了现有蒸发器呈S型排列时换热效果一端好一端差的问题;而且多层换热组件增大了蒸发器的换热面积,使得流经蒸发器的空气能够充分地与蒸发器进行换热,提高了蒸发器的换热效率。通过设置新风模块,使得柜式空调室内机在运行时还能够引入室外新风,保证室内空气的氧含量,解决室内空气混浊、质量差等诸多问题。并且在引入室外新风后还能够对新风进行换热处理,降低室内温度的波动性,提高用户体验。通过在进风口除设置杀菌净化模块,使得室内机在运行时还能够有效对室内空气进行循环杀菌净化,提高室内空气的清洁度,减少空气中的浮游颗粒。
进一步地,每层换热组件包括连接构件和多个换热管,每个换热管的第一端和一个第一连接管连接,每个换热管的第二端与连接构件连接,如果冷媒从连接构件流向多个换热管,能够将流入连接构件内的冷媒分流至多个换热管内,使得冷媒在蒸发器内分布的更加均匀,使得流经蒸发器的空气能够充分地与蒸发器进行换热,进一步提高了蒸发器的换热效果;如果冷媒从多个换热管流向连接构件,能够将多个换热管内的冷媒汇总至连接构件内,避免了冷媒的流失,避免了柜式空调的制冷或制热能力的损失,进而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接水盘采用圆形盘和环形盘上下排列的分体式设计,巧妙地解决了蒸发器水平布置时下方无法布置接水盘的问题,在不影响进风的前提下实现冷凝水的收集。
进一步地,通过在柱状外壳的顶部设置环形出风结构,环形出风结构上设置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并且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各配置有挡片机构,使得空调器拥有全新的出风口结构以及两种出风形式(喷射模式和扩散模式),出风量更大,送风区域广,射程远,用户可基于需要灵活选择出风模式,颠覆了传统柜机产品迭代的封闭思想,推动空调的发展变革。
进一步地,通过在新风模块中设置变速驱动机构对新风风扇的转速进行调节,本申请还能够调节新风的进风量,再结合送风风机的不通风速,能够实现多种送风模式,极大提升空调器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通过将机体与底座旋转连接,使得空调在安装时能够自由旋转,方便找到最佳的安装角度,减小安装难度,提高空调的适用性。
进一步地,通过在机体与底座之间形成间隙,并将进风口设置在机体的底部,使得进风口的面积更大,进风量更大,有利于提高换热效果和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附图中: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器的正视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器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工作原理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出风结构的第一种出风方式的剖视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出风结构的第二种出风方式的剖视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的接水盘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接水盘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的杀菌净化模块的主视剖视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的杀菌净化模块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模块的结构图;
图9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种新风模式的工作原理图;
图9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二种新风模式的工作原理图;
图9C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三种新风模式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蒸发器;11、第一层换热组件;111、连接构件;1111、分液头;1112、第二连接管;11121、横向管段;11122、竖向管段;112、换热管;12、第二层换热组件;13、翅片;14、第一连接管;2、机体; 21、柱状外壳;211、进风口;22、环形出风结构;221、内环面;222、外环面;223、第一出风口;224、第二出风口;225、第一挡片机构;226、第二挡片机构;3、加湿装置;31、水箱;32、雾化器;4、杀菌净化模块;41、HEPA过滤层;42、冷触媒过滤层;43、负离子杀菌灯;44、离子变换器;5、接水盘;51、圆形盘;52、环形盘;53、引流管;6、送风风机;7、新风模块;71、柱状壳体;711、吸风口;712、排风口;72、新风风扇;73、变速驱动机构;731、驱动电机;732、齿轮组;733、电动拨叉;8、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本实施方式是结合柜式空调进行介绍的,但是这并非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条件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其他应用场景。例如,挂式空调、车载空调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竖直”、“周向”、“水平”、“内”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首先参照图1A至图1C,对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器进行描述。其中,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器的正视图;图1C为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器的俯视图。
如图1A所示,蒸发器1包括第一层换热组件11、第二层换热组件12和设置于每层换热组件上的翅片13,第一层换热组件11位于第二层换热组件12的上方,第一层换热组件11通过第一连接管14与第二层换热组件12连接。如图2所示,冷媒先流入第二层换热组件12内,流入第二层换热组件12内的冷媒通过第一连接管14流入第一层换热组件11内,冷媒从第一层换热组件11内流出。当然,冷媒也可以先流入第一层换热组件11内,再从第二层换热组件12内流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调整和设置冷媒流经第一层换热组件11和第二层换热组件12的顺序,这个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
通过设置多层换热组件,且任两层换热组件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使得蒸发器在设置于柜式空调室内机中时,冷媒在多层换热组件之间流动,从而在空气流过蒸发器时,换热更加均匀,换热效果更好,避免了现有蒸发器呈S型排列时换热效果一端好一端差的问题;而且多层换热组件增大了蒸发器的换热面积,使得流经蒸发器的空气能够充分地与蒸发器进行换热,提高了蒸发器的换热效率。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蒸发器1仅包括两层换热组件,但这并不是限定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其层数,无论换热组件的层数调整为多少,将所有的换热组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可以是等间距设置,也可以是非等间距设置,且任两层换热组件通过第一连接管14连接。
如图1B和图1C所示,第一层换热组件11和第二层换热组件12均包括连接构件111和多个换热管112,翅片13设置在换热管112 上,用于对换热管112进行散热;每个换热管112的第一端与一第一连接管14连接,每个换热管112的第二端均与连接构件111连接,使得蒸发器1形成了笼型结构,该笼型结构使得冷媒先流入第二层换热组件12 的连接构件111内,流入第二层换热组件12的连接构件111内的冷媒被分流至第二层换热组件12的多个换热管112内,并通过与第二层换热组件12的每个换热管112连接的第一连接管14流入第一层换热组件11的多个换热管112内,再汇流至第一层换热组件11的连接构件111内,在此过程中,冷媒在蒸发器1内以“先分流后汇总”的方式流动,在分流的过程中,使得冷媒在蒸发器1内均匀分布,使得流经蒸发器1的空气能够均匀地、充分地与蒸发器1进行换热,进一步提高了蒸发器1的换热效果,在汇总的过程中,避免了冷媒的流失,避免了柜式空调的制冷或制热能力的损失,进而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当然,多个换热管112和第一连接管14的连接方式不限于上述列举的方式,也可以将多个换热管112的第一端均与同一个第一连接管14连接,或者将部分换热管112的第一端均与一个第一连接管14 连接,将另一部分换热管112的第一端均与另一个第一连接管14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灵活地调整和设置多个换热管112和第一连接管14 的连接方式。
为了更均匀地将冷媒分流,如图1B所示,连接构件111包括彼此连接的分液头1111和第二连接管1112,换热管112的第二端与分液头1111连接,在分流的过程中,冷媒先通过第二连接管1112流入分液头1111内,再通过分液头1111均匀地将冷媒分流至每个换热管112 内,使得冷媒在蒸发器1内分布的更加均匀;在汇总的过程中,冷媒先流入分液头1111内,将每个换热管112内的冷媒汇总,汇总后的冷媒通过第二连接管1112流出。当然,连接构件111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列举的结构,连接构件111也可以只包括第二连接管111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灵活地调整和设置连接构件111的结构。
优选地,当换热组件为第一层换热组件11时,由于第一层换热组件11位于第二层换热组件12的上方且冷媒从第一层换热组件11 内流出,为了便于冷媒从第一层换热组件11内流出,第二连接管1112 和分液头1111的底部连接,使得冷媒能够顺利地从第一层换热组件11 的分液头1111内流出;当换热组件为第二层换热组件12时,由于第二层换热组件12位于第一层换热组件11的下方且冷媒流入第二层换热组件12内,为了便于冷媒流入第二层换热组件12内,第二连接管1112和分液头1111的顶部连接,使得冷媒能够顺利地流入第二层换热组件12 内。
进一步地,分液头1111和第二连接管1112可以以螺纹连接、焊接连接等方式连接;分液头1111和第二连接管1112也可以一体形成,采用一体形成的结构,便于模具的加工和制作。
优选地,如图1B所示,第二连接管1112包括横向管段11121 和竖向管段11122,横向管段11121的第一端通过竖向管段11122和分液头 1111连接。
为了使冷媒流畅地从横向管段11121流入竖向管段11122内,或者从竖向管段11122流入横向管段11121内,横向管段11121的第一端和竖向管段11122的第一端通过圆弧倒角连接,竖向管段11122的第二端和分液头1111连接,通过圆弧倒角的设计,较小了冷媒在横向管段11121和竖向管段11122之间流动的阻力,使得冷媒能够流畅地从横向管段11121 流入竖向管段11122内,或者从竖向管段11122流入横向管段11121内。
优选地,横向管段11121和竖向管段11122一体成型,采用一体形成的结构,便于模具的加工和制作。
优选地,如图1C所示,多个换热管112绕分液头1111的周向均匀设置,使得冷媒在蒸发器1内分布的更加均匀,使得流经蒸发器1的空气能够充分地与蒸发器1进行换热,当然,多个换热管112也可以绕分液头1111的周向非均匀设置,例如,将大部分换热管112设置在蒸发器1 靠近室内机的机体2的进风口211端,将少部分换热管112设置在蒸发器1 远离室内机的机体2的进风口211端。
进一步地,换热管112的数量可以是十个、二十个,三十个或任意个。
优选地,分液头1111为球形结构,球形结构在任意角度的弧度都相同,只要所有的换热管112与球形结构的连接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所有的换热管112绕球形结构的周向均匀设置,就能够确保冷媒被均匀地分流至每个换热管112内,进一步使得冷媒在蒸发器1内均匀分布。当然,分液头1111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列举的结构,也可以是方形结构、三角形结构、椭圆形结构等。
优选地,如图1C所示,翅片13大致为正方形且设置有多个,每个翅片13都以垂直于所有换热管112轴向的方式设置在所有换热管112的外壁上,所有的翅片13沿换热管1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可以是等间距设置,也可以是非等间距设置。当然,翅片13也可以采用沿每个换热管112长度方向螺旋盘绕于每个换热管112外壁的设置方式,无论翅片13采取何种方式与换热管112连接,只要该连接方式有利于换热管112的散热即可。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翅片13的形状也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形状,翅片13还可以是扇形、圆形、多边形等形状,无论采取何种形状,只要能够有利于换热管112的散热即可。
实施例2
下面参照图2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第一种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首先参照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该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体2,机体2上设置有进风口211和第一出风口223(可参照图4A),第一出风口223处设置有加湿装置3,机体2内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杀菌净化模块4、接水盘5、蒸发器 1和送风风机6,接水盘5设置在蒸发器1的下方,杀菌净化模块4设置在进风口211处。其中,蒸发器1为实施例1中所述的蒸发器1,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不作详述。
通过在柜式空调室内机的机体2内设置上述蒸发器1,使得柜式空调器在运行时,冷媒沿螺旋的方向流动,从而在空气流流过蒸发器1 时,换热更加均匀,换热效果更好,避免了现有蒸发器1呈S型排列时换热效果一端好一端差的问题。通过在第一出风口223处设置加湿装置3,还使得加湿装置3排出的水蒸气能够借助第一出风口223的送风作用,与空气流均匀混合并被送至室内各个角落。
优选地,如图2所示,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底座8和机体2,机体2与底座8旋转连接,如通过普通轴承自由转动的连接,或通过旋转阻尼轴承等带有阻尼的旋转连接件连接。连接好后机体2与底座8之间形成间隙,进风口211设置在机体2的底部,并且底座8靠近机体2的一侧还设置有导向斜面。机体2包括柱状外壳21和设置于柱状外壳21 顶部的环形出风结构22,接水盘5、蒸发器1和送风风机6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在柱状外壳21内,第一出风口223形成于环形出风结构22。其中,送风风机6采用数字涡轮电机(或称数码电机或数码马达),该电机是一种具有转速高、可产生强劲吸力等特点的电机,其最高转速接近每分钟11万转,是普通风机电机转速的4-5倍。
通过将机体2与底座8旋转连接,使得空调在安装时能够自由旋转,方便找到最佳的安装角度,减小安装难度,提高空调的适用性。通过在机体2与底座8之间形成间隙,并将进风口211设置在机体2的底部,使得进风口211的面积更大,进风量更大,有利于室内空气的大范围循环,以及换热效果和换热效率的提高。底座8设置有导向斜面,能够对进风进行初始导向,提高进风的平顺性。通过采用数字涡轮电机作为送风风机6,使得空调器的风力强劲,送风量大,满足用户快速制冷制热的需求。
下面参照图2、图4A和图4B,对环形出风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出风结构的第一种出风方式的剖视图;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出风结构的第二种出风方式的剖视图。
如图2、图4A和图4B所示,环形出风结构22包括内环面 221和外环面222,外环面222套设在内环面221的外侧并且与内环面221 围设形成出风腔,外环面222的前端(即图4A中的右端)与内环面221 的前端(同样为图4A中的右端)形成有第一出风口223,外环面222的侧面开设有第二出风口224,外环面222的后端与内环面221的后端封闭连接。第一出风口223处配置有第一挡片机构225,第一挡片机构225能够选择性地将第一出风口223打开或封闭。类似地,第二出风口224处配置有第二挡片机构226,第二挡片机构226能够选择性地将第二出风口 224打开或封闭。外环面222的底端还设置有通风孔(图中未示出),环形出风结构22固定连接至柱状外壳21后,出风腔与柱状外壳21通过通风孔连通。加湿装置3包括水箱31和设置于水箱31内的雾化器32,如超声波雾化器或空气压缩式雾化器等,水箱31固定连接在内环面221的底部,雾化器32能够将水箱31内的液体雾化为水雾。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虽然本实施方式的附图中并未具体示出,但是第一挡片机构225和第二挡片机构226的实现形式多种多样,只要该设置方式能够有效实现第一出风口223和第二出风口224 的开闭控制即可。例如,第一挡片机构225和/或第二挡片机构226可以采用直线电机控制环形挡圈的形式实现,通过直线电机驱动环形挡圈在出风腔内前后移动,来实现第一出风口223和/或第二出风口224的开闭控制;或者直线电机也可以替换为转动电机与齿轮齿条、链条等组合的形式。再如,第一挡片机构225和/或第二挡片机构226可以通过电磁吸附的方式实现对第二出风口224的开闭控制,即将挡圈以金属材料制作,并在出风腔内设置电磁线圈,挡圈与内环面221或外环面222之间设置弹性件,在通电时电磁线圈产生磁力将挡圈吸合,弹性件储存弹性势能,从而打开第一出风口223或第二出风口224;当电磁线圈断电时,挡圈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将第一出风口223或第二出风口224封闭。再如,也可以将第一挡片机构225和第二挡片机构226中的一个省略,仅通过控制上述一个挡片机构运动实现第一出风口223和第二出风口224中任意一个的选择性开启。
特别地,在内环面221和/或外环面222上还设置有导风结构,该导风结构设置成能够使出风口处的出风宽度逐渐减小。如,导风结构采用如图4A或4B中所示的两弧形板,两弧形板的设置使得第一出风口223和第二出风口224的出口宽度逐渐收窄,从而在气流经过出风口处时,会产生文丘里效应而加快流速,实现喷射的效果。在喷射的同时,环形出风口附近产生负压,该负压能够吸引环形出风口附近的空气一同流动,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有效提高送风量。当然,导风结构还可以为其他任何设置方式,只要该设置方式能够使得第一出风口223和/ 或第二出风口224的出风宽度逐渐收窄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在柱状外壳21的顶部设置环形出风结构22,环形出风结构22上设置第一出风口223和第二出风口224,并且第一出风口223 和第二出风口224各配置有挡片机构,使得空调器拥有全新的出风口结构以及两种出风形式,喷射模式和扩散模式,用户可基于需要灵活选择出风模式。喷射模式能够实现喷射出风效果,射程远,出风量更大;扩散模式由第二出风口224向两侧送风,送风区域广,可在室内形成环抱气流,加强室内空气的循环流通。此外,环形出风口的设置,使得空调器的结构新颖,颠覆了传统柜机产品迭代的封闭思想,推动空调的发展变革。通过将水箱31固定连接在内环面221的底部,使得雾化器32雾化后的水雾能够直接与出风口排出的空气流混合被送至室内各个角落,保证加湿效果。
下面参照图5A和图5B,对本实用新型的接水盘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5A为本实用新型的接水盘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接水盘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如图5A和图5B所示,接水盘5包括圆形盘51和环形盘52,二者沿竖直方向上下排布且二者之间通过引流管53连通。具体地,在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圆形盘51可如图4A所示出的方式设置于环形盘 52的上方,并且圆形盘51的外缘与环形盘52的内缘在竖直方向存在一定的重合度。当然,圆形盘51也可如图4B所示出的方式设置在环形盘52的下方,并且圆形盘51的外缘与环形盘52的内缘在竖直方向上存在一定的重合度。
接水盘5采用圆形盘51和环形盘52上下排列的分体式设计,巧妙地解决了本实用新型中蒸发器1水平布置时下方无法布置接水盘5 的问题,在不影响进风的前提下实现冷凝水的收集。当然,上述接水盘5 的具体形式并非是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分体式设计的基础上,任何形式的改进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接下来参照图6A和图6B,对本实用新型的杀菌净化模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其中,图6A为本实用新型的杀菌净化模块的主视剖视图;图6B为本实用新型的杀菌净化模块的俯视图。
如图6A和图6B所示,杀菌净化模块4呈饼状,其包括HEPA 过滤层41、冷触媒过滤层42、负离子杀菌灯43和离子变换器44,冷触媒过滤层42位于饼状的顶部,HEPA过滤层41位于饼状的底部,离子变换器44位于饼状的中心,负离子杀菌灯43设置有多个且环形且围绕于离子变换器44的侧面。
其中,HEPA过滤层41包括三层(初级过滤层、荷电层、静电集尘层),其对直径为0.3微米以下的微粒去除效率可达到99.97%以上。
冷触媒过滤层42能在常温条件下起催化反应,在常温常压下使多种有害有味气体分解成无害无味物质,由单纯的物理吸附转变为化学吸附,边吸附边分解,祛除甲醛、苯、二甲苯、甲苯、TVOC等有害气体,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反应过程中,冷触媒本身并不直接参与反应,反应后冷触媒不变化不丢失,长期发挥作用。冷触媒本身无毒、无腐蚀性、不燃烧,反应生成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不产生二次污染,大大延长了吸附材料的使用寿命。
离子变换器44能够在通电的状态下产生大量负离子,研究表明,空气中含有适量的负离子不仅能高效地除尘、灭菌、净化空气,同时还能够激活空气中的氧分子而形成携氧负离子,活跃空气分子,改善人体肺部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使人精神焕发、充满活力等等。
负离子杀菌射灯环形围绕在离子变换器44的侧面,其能够对经过杀菌净化模块4的空气进行照射杀菌,并且由于其采用环绕离子变换器44的排布方式,因此其能起到照射范围广、杀菌无死角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实施方式是结合杀菌净化模块4包括HEPA过滤层41、冷触媒过滤层42、负离子杀菌灯43和离子变换器 44进行说明的,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针对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重新组合后的杀菌净化模块4安装在柜式空调室内机中,该组合并未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后参照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工作原理进行简要描画。其中,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工作原理图。
如图3所示,当柜式空调室内机工作时,数字涡轮电机旋转将室内空气从柱状外壳21底部的进风口211吸入柱状外壳21,空气经杀菌净化模块4被高效杀菌净化后顺利流过分体设置的接水盘5,并与双层螺旋设置的蒸发器1进行均匀热交换后,被数字涡轮电机送入送风腔。进入送风腔的空气从第一出风口223或第二出风口224加速喷射至室内,喷射的过程中,空气与雾化器32雾化后的水雾相混合。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实施方式中是结合机体2上设置有加湿装置3、机体2内设置有杀菌净化模块4、接水盘5、蒸发器1和送风风机6进行描述的,但上述特征中并非全部为必须,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能够保证柜式空调室内机能够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可对上述设置方式进行适当地删减,以组合出新的实施方式。例如,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删减掉加湿装置3和杀菌净化模块4中的一个或全部,从而组合出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实施例3
下面参照图7至图9C,对本申请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第二种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首先参照图7和图8,对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进行阐述。其中,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模块的结构图。
如图7和图8所示,在实施例2中描述的任一设置形式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柜式空调室内机还设置有新风模块7,新风模块 7设置于机体2的下方并与机体2连接,新风模块7上设置有吸风口711 和排风口712,吸风口711通过管路与室外连通,排风口712与机体2的进风口211连通。
通过在柜式空调室内机上设置新风模块7,使得柜式空调室内机在运行时还能够引入室外新风,保证室内空气的氧含量,解决室内空气混浊、质量差等诸多问题。并且在引入室外新风后还能够对新风进行换热处理,降低室内温度的波动性,提高用户体验。
优选地,如图7所示,新风模块7设置于机体2与底座8之间,新风模块7分别与机体2和底座8旋转连接,如新风模块7分别与机体2和底座8之间通过普通轴承自由转动的连接,或通过旋转阻尼轴承等带有阻尼的旋转连接件连接。连接好后,机体2与新风模块7之间形成间隙,排风口712设置于新风模块7的顶部,进风口211设置于机体2的底部。
通过在机体2与新风模块7之间形成间隙,并将进风口211 设置在机体2的底部,使得进风口211的面积更大,进风量更大,有利于提高换热效果和换热效率。通过将排风口712设置在新风模块7的顶部,使得排风口712排出的新风能够直接进入机体2内进行换热,降低室内温度的波动性,提高用户体验。通过将新风模块7分别与机体2和底座8旋转连接,使得空调在安装时机体2和新风模块7均能够自由旋转,方便找到最佳的安装角度,减小安装难度,提高空调的适用性。
优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新风模块7包括柱状壳体71和设置于柱状壳体71内的新风风扇72和变速驱动机构73,变速驱动机构73与新风风扇72连接,以便驱动新风风扇72变速转动。具体地,变速驱动机构73包括驱动电机731、电动拨叉733和多个齿比不同的齿轮组732,多个齿轮组732的主动轮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731的输出轴,多个齿轮组732的从动轮固定连接于新风风扇72的转轴,电动拨叉733架设于其中一个主动轮处,从而通过调整拨叉的伸出长度来实现不同齿轮组732的啮合。
通过在新风模块7中设置变速驱动机构73对新风风扇72的转速进行调节,本申请还能够调节新风的进风量,再结合送风风机6的不通风速,能够实现多种送风模式,极大提升空调器的实用性。
当然,不同齿轮组732之间的切换方式除采用电动拨叉733 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方式进行替换,只要该方式能够顺利切换齿轮组732即可。例如,还可以采用两电动推杆分别从两个方向推动主动齿轮移动的方式实现不同齿轮组732的啮合。进一步地,新风风扇72的转速调节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如通过采用可调转速的伺服电机通过齿轮组732带动新风风扇72转动的方式实现等。
下面参照图9A至图9C,对三种不同的新风模式进行介绍。其中,图9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种新风模式的工作原理图;图9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二种新风模式的工作原理图;图9C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三种新风模式的工作原理图。
如图9A所示,在第一种新风模式中,送风风机6正常运转,新风风机以低于送风风机6的转速运转,此时进入机体2的空气为两部分,一部分来自新风模块7,另一部分来自室内空气,此种送风方式能够兼顾室内空气的流通与新风的引入。
如图9B所示,在第二种新风模式中,送风风机6正常运转,新风风机以大致等于送风风机6的转速运转,此时进入机体2内的气流全部为室外新风,此种送风方式能够在引入新风的同时对新风进行热交换处理,降低室内温度的波动。
如图9C所示,在第三种新风模式中,送风风机6正常运转,新风风机以高于送风风机6的转速运转,此时室外新风一部分进入机体2 内参与热交换,另一部分从机体2与新风模块7之间的间隙送入室内,此种送风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兼顾新风的引入和室内温度的稳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机体内设置有送风风机、蒸发器、接水盘和杀菌净化模块,所述接水盘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所述杀菌净化模块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处;
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置于所述机体下方并与所述机体连接,所述新风模块上设置有吸风口和排风口,所述吸风口通过管路与室外连通,所述排风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其中,所述蒸发器包括多层换热组件和设置于每层所述换热组件上的翅片,任两层所述换热组件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连接构件和多个换热管,每个所述换热管的第一端与一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每个所述换热管的第二端均与所述连接构件连接,所述翅片设置在所述换热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包括圆形盘和环形盘,所述圆形盘与所述环形盘沿竖直方向上下排列,且二者之间通过引流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柱状外壳和设置于所述柱状外壳顶部的环形出风结构,所述送风风机与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柱状外壳内,所述环形出风结构形成有所述第一出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出风结构包括内环面和外环面,所述外环面套设于所述内环面外侧并与所述内环面围设形成出风腔,所述外环面的前端与所述内环面的前端形成有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外环面的后端与所述内环面的后端之间封闭连接,
所述外环面的底端还设置有通风孔,所述出风腔通过所述通风孔与所述柱状外壳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面上还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配置有第一挡片机构,所述第二出风口配置有第二挡片机构,所述第一挡片机构设置成动作时能够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挡片机构设置成动作时能够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净化模块呈饼状,其包括HEPA过滤层、冷触媒过滤层、负离子杀菌灯和离子变换器,所述冷触媒过滤层位于所述饼状的顶部,所述HEPA过滤层位于所述饼状的底部,所述离子变换器位于所述饼状的中心,所述负离子杀菌灯呈环形且围绕于所述离子变换器的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柱状壳体和设置于所述柱状壳体内的新风风扇和变速驱动机构,所述变速驱动机构与所述新风风扇连接,以便驱动所述新风风扇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多个齿比不同的齿轮组,所述多个齿轮组的主动轮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所述多个齿轮组的从动轮固定连接于所述新风风扇的转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底座,所述新风模块分别与所述机体和所述底座旋转连接;并且/或者
所述机体与所述新风模块之间形成间隙,所述排风口设置于所述新风模块的顶部,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机体的底部。
CN201921375210.3U 2019-08-22 2019-08-22 柜式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06381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75210.3U CN210638151U (zh) 2019-08-22 2019-08-22 柜式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75210.3U CN210638151U (zh) 2019-08-22 2019-08-22 柜式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38151U true CN210638151U (zh) 2020-05-29

Family

ID=70794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75210.3U Active CN210638151U (zh) 2019-08-22 2019-08-22 柜式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381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86819A (zh) * 2019-08-22 2019-11-2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柜式空调室内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86819A (zh) * 2019-08-22 2019-11-2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柜式空调室内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86822B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51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891918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52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891917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43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35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32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44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38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39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26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45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31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41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49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40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10486823B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55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37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48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54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10500660B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10486821B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58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