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28655U - 充电器及电器 - Google Patents

充电器及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28655U
CN210628655U CN201922062012.8U CN201922062012U CN210628655U CN 210628655 U CN210628655 U CN 210628655U CN 201922062012 U CN201922062012 U CN 201922062012U CN 210628655 U CN210628655 U CN 210628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onductive
control part
control portion
r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6201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国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ongjia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lin Yu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lin Yu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lin Yu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6201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28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28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286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器及电器,充电器包括壳体、卷线结构、控制结构、导电结构、插头及电源线。壳体设有腔体及与腔体连通的第一避位孔及第二避位孔。卷线结构包括线轮。控制结构包括第一控制部及第二控制部,第一控制部或第二控制部与线轮连接并同步转动,第一控制部包括第一止转件,第二控制部包括第二止转件,第一控制部位于锁定位置时,第一止转件与第二止转件配合,限制线轮转动。导电结构包括导电部及接电部,接电部在第一控制部位于锁定位置时与导电部连接。插头与导电部连接,穿设于第一避位孔,用于与电源插座连接。电源线绕设于线轮,电源线的一端与接电部连接,另一端穿出第二避位孔,用于与用电装置连接。

Description

充电器及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器及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器已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电器一般包括用电装置及电源线,电源线用于将电源电流传输至用电装置,以使用电装置能够正常工作或对用电装置进行充电。然而,现有电器的电源线一般比较长,较长的电源线长期暴露在外面,容易造成电源线缠绕混乱,并且容易损伤电源线,给用户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电器及电器,旨在解决现有电器的电源线过长而给用户带来不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充电器,包括壳体、卷线结构、控制结构、导电结构、插头及电源线,所述壳体设有腔体,且所述壳体还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第一避位孔及第二避位孔,所述卷线结构位于所述腔体内,并包括线轮,所述控制结构位于所述腔体内,并包括第一控制部及第二控制部,且所述第一控制部或所述第二控制部与所述线轮连接并同步转动,所述第一控制部包括第一止转件,所述第二控制部包括第二止转件,且所述第一控制部能够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一控制部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一止转件与所述第二止转件配合,以限制所述线轮转动,所述导电结构位于所述腔体内,包括导电部及接电部,所述导电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接电部与所述第一控制部连接,且所述接电部在所述第一控制部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与所述导电部连接,所述插头与所述导电部连接,并穿设于所述第一避位孔,且用于与电源插座连接,所述电源线绕设于所述线轮,所述电源线的一端与所述接电部连接,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二避位孔,并用于与用电装置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止转件与所述第二止转件中的一个包括凸点,另一个设有与所述凸点相配合的凹槽,所述第一控制部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凸点位于所述凹槽内,并限制所述第一控制部与所述第二控制部相对转动。
可选地,所述导电部包括导电片,且所述导电片为环形结构,并与所述线轮同轴设置,所述接电部包括端子,所述导电部与所述接电部通过所述导电片及所述端子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部与所述线轮连接并同步转动,且所述锁定位置至所述解锁位置的方向与所述线轮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二控制部与所述壳体连接。
可选地,所述控制结构还包括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线轮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部抵接,所述压缩弹簧在所述第一控制部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处于弹性形变状态,且所述压缩弹簧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控制部复位至所述锁定位置。
可选地,所述导电部与所述第二控制部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控制结构还包括按键,所述壳体还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按键孔,所述按键位于所述按键孔内,并与所述第一控制部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按键包括凸缘,所述凸缘位于所述腔体内,且在所述线轮的径向,所述按键孔的投影位于所述凸缘内部。
可选地,所述卷线结构还包括发条弹簧,所述线轮设有安装孔,所述发条弹簧位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发条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线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器,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器。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充电时,将第一控制部移动至解锁位置,第一止转件与第二止转件分离,使得第一控制部与第二控制部能够相对转动。此时,拉动电源线,电源线带动线轮以及与线轮连接的第一控制部或第二控制部同步转动,以将电源线由第二避位孔拉出。电源线全部拉出以后,将第一控制部移回至锁定位置,第一止转件与第二止转件配合限制第一控制部与第二控制部相对转动,使得电源线拉出的长度保持不变。而且,此时接电部与导电部连接,插头与电源线电连接,从而电源插座上的电力能够传输至用电装置。充电后,将第一控制部移动至解锁位置,并将电源线重新绕设在线轮上,然后将第一控制部移回至锁定位置。
通过设置线轮,充电时将电源线拉出,充电后将电源线绕设在线轮上,能够避免因电源线过长造成电源线缠绕混乱或损伤电源线。而且,拉动电源线时导电部与接电部断开连接,防止导电部与接电部摩擦,造成充电器损坏。另外,对用电装置进行供电时,第一止转件与第二止转件配合限制第一控制部与第二控制部相对转动,以保证供电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充电器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充电器拆除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结构的爆炸图;
图6为图3中卷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卷线结构拆除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控制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控制结构的爆炸图;
图10为图8中第一控制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3中导电结构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壳体;101、第一壳体;1011、安装轴;10111、卡槽;102、第二壳体;11、腔体;12、第一避位孔;13、第二避位孔;14、按键孔;15、第二导向槽;
20、卷线结构;21、线轮;211、安装孔;212、过线孔;22、发条弹簧;23、盖板;231、立柱;232、第一导向件;
30、控制结构;31、第一控制部;311、第一止转件;3111、凸点;312、弹簧孔;313、第一导向槽;32、第二控制部;321、第二止转件;3211、凹槽;33、压缩弹簧;34、按键;341、凸缘;342、第二导向件;35、轴承;
40、导电结构;41、导电部;411、导电片;42、接电部;421、端子;
50、插头;
60、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器的充电器,以对电器进行供电。如图1及图3所示,该充电器包括壳体10、卷线结构20、控制结构30、导电结构40、插头50及电源线60。如图1及图2所示,壳体10设有腔体11,且壳体10还设有与腔体11连通的第一避位孔12及第二避位孔13。如图2及图6所示,卷线结构20位于腔体11内,并包括线轮21。如图2及图9所示,控制结构30位于腔体11内,并包括第一控制部31及第二控制部32,且第一控制部31或第二控制部32与线轮21连接并同步转动,第一控制部31包括第一止转件311,第二控制部32包括第二止转件321,且第一控制部31能够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运动,第一控制部31位于锁定位置时,第一止转件311与第二止转件321配合,以限制线轮21转动。如图2及图5所示,导电结构40位于腔体11内,包括导电部41及接电部42,导电部41与壳体10连接,接电部42与第一控制部31连接,且接电部42在第一控制部31位于锁定位置时与导电部41连接。如图1及图2所示,插头50与导电部41连接,并穿设于第一避位孔12,且用于与电源插座连接。如图1及图2所示,电源线60绕设于线轮21,电源线60的一端与接电部42连接,另一端穿出第二避位孔13,并用于与用电装置连接。
充电时,将第一控制部31移动至解锁位置,第一止转件311与第二止转件321分离,使得第一控制部31与第二控制部32能够相对转动。此时,拉动电源线60,电源线60带动线轮21以及与线轮21连接的第一控制部31或第二控制部32同步转动,以将电源线60由第二避位孔13拉出。电源线60全部拉出以后,将第一控制部31移回至锁定位置,第一止转件311与第二止转件321配合限制第一控制部31与第二控制部32相对转动,使得电源线60拉出的长度保持不变。而且,此时接电部42与导电部41连接,插头50与电源线60电连接,从而电源插座上的电力能够传输至用电装置。充电后,将第一控制部31移动至解锁位置,并将电源线60重新绕设在线轮21上,然后将第一控制部31移回至锁定位置。
通过设置线轮21,充电时将电源线60拉出,充电后将电源线60绕设在线轮21上,能够避免因电源线60过长造成电源线60缠绕混乱或损伤电源线60。而且,拉动电源线60时导电部41与接电部42断开连接,防止导电部41与接电部42摩擦,造成充电器损坏。另外,对用电装置进行供电时,第一止转件311与第二止转件321配合限制第一控制部31与第二控制部32相对转动,以保证供电效果。
如图1及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第一壳体101及第二壳体102,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连接并围成腔体11。装配充电器时,先将卷线结构20、控制结构30及导电结构40分别放入至腔体11内,安装插头50及电源线60,然后将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连接,便于充电器装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及图5所示,第一壳体101包括安装轴1011,安装轴1011位于腔体11内,并与腔体11的内壁抵接,线轮21套设于安装轴1011,并能够绕安装轴1011的轴线转动,第一控制部31与线轮21连接并同步转动,且锁定位置至解锁位置的方向与线轮21的轴线平行,第二控制部32为板状结构,且通过柱体与第一壳体101和导电部41连接。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部32与导电部41可拆卸连接,便于加工与装配。充电时,将第一控制部31移动至解锁位置,第一止转件311与第二止转件321分离,使得第一控制部31与第二控制部32能够相对转动。此时,拉动电源线60,电源线60带动线轮21以及第一控制部31绕安装轴1011的轴线同步转动,以将电源线60由第二避位孔13拉出。充电后,将第一控制部31移动至解锁位置,并将电源线60重新绕设在线轮21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第二控制部32与线轮21连接并同步转动,且锁定位置至解锁位置的方向与线轮21的轴线平行,第一控制部31与壳体1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控制结构30还包括按键34,壳体10还设有与腔体11连通的按键孔14,按键34位于按键孔14内,并与第一控制部31转动连接。充电时,按下按键34,使第一控制部31移动至解锁位置,以将电源线60由第二避位孔13拉出。充电后,按下按键34,使第一控制部31移动至解锁位置,并将电源线60重新绕设在线轮21上。通过设置按键34,便于控制第一控制部31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运动,操作简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移动第一控制部31,使第一控制部31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运动。而且,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按键34与壳体10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及图9所示,一并参考图3及图6,控制结构30还包括压缩弹簧33,卷线结构20还包括盖板23,盖板23与线轮21固定连接,压缩弹簧33的一端与盖板23抵接,另一端与第一控制部31抵接,压缩弹簧33在第一控制部31位于解锁位置时处于弹性形变状态,且压缩弹簧33能够驱动第一控制部31复位至锁定位置。充电时,按下按键34,使第一控制部31移动至解锁位置,以将电源线60由第二避位孔13拉出,压缩弹簧33被压缩,产生弹性势能,然后松开按键34,压缩弹簧33恢复原状,并驱动第一控制部31复位至锁定位置。通过设置压缩弹簧33,操作时只需松开按键34,压缩弹簧33恢复原状并能够驱动第一控制部31复位至原位,易于操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用手直接抓取按键34,将第一控制部31移回至锁定位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图8及图10所示,盖板23包括立柱231,第一控制部31设有弹簧孔312,压缩弹簧33套设于立柱231,并位于弹簧孔312内,且压缩弹簧33与弹簧孔312的内壁抵接。通过设置立柱231及弹簧孔312,能够避免压缩弹簧33因受力弯曲而移位,并且压缩弹簧33恢复原状时更平稳,保证第一控制部31能够由解锁位置平稳复位至锁定位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立柱231,只设置弹簧孔312,压缩弹簧33位于弹簧孔312内,且压缩弹簧33的一端与盖板23抵接,另一端与弹簧孔312的内壁抵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图9及图10所示,压缩弹簧33、立柱231及弹簧孔312均设有三个,三个压缩弹簧33环绕安装轴1011的轴线均匀分布,且压缩弹簧33、立柱231及弹簧孔312一一对应设置。松开按键34时,三个压缩弹簧33均恢复原状,并同时驱动第一控制部31复位至锁定位置,能够进一步保证第一控制部31由解锁位置平稳复位至锁定位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压缩弹簧33、立柱231及弹簧孔312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压缩弹簧33环绕安装轴1011的轴线均匀分布,且压缩弹簧33、立柱231及弹簧孔312一一对应设置。
值得一提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及图10所示,盖板23还包括第一导向件232,第一控制部31设有与第一导向件232相配合的第一导向槽313,且第一导向槽313沿锁定位置至解锁位置的方向延伸。充电时,按下按键34,使第一控制部31移动至解锁位置,然后松开按键34,压缩弹簧33恢复原状,并驱动第一控制部31复位至锁定位置。通过第一导向件232与第一导向槽313相配合,能够在第一控制部31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运动时,对第一控制部31进行导向,使第一控制部31沿直线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运动。而且,通过第一导向件232与第一导向槽313相配合,拉动电源线60时,电源线60能够带动线轮21以及第一控制部31同步转动,以将电源线60由第二避位孔13拉出,防止线轮21与第一控制部31发生相对转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第一控制部31包括第一导向件232,盖板23设有与第一导向件232相配合的第一导向槽313。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9所示,按键34包括第二导向件342,壳体10设有与第二导向件342相配合的第二导向槽15,且第二导向槽15沿锁定位置至解锁位置的方向延伸。通过第二导向件342与第二导向槽15相配合,能够在第一控制部31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运动时,对按键34进行导向,使按键34沿直线运动,防止按键34与第一控制部31同步转动。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结构30还包括轴承35,且按键34通过轴承35与第一控制部31连接。通过设置轴承35,防止拉动电源线60时,按键34与第一控制部31摩擦造成按键34的磨损。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壳体10包括第二导向件342,按键34设有与第二导向件342相配合的第二导向槽15。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9所示,按键34包括凸缘341,凸缘341位于腔体11内,且在线轮21的径向,按键孔14的投影位于凸缘341内部。通过设置凸缘341,能够有效避免压缩弹簧33恢复原状时,按键34在压缩弹簧33的作用下由按键孔14弹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止转件311与第二止转件321中的一个包括凸点3111,另一个设有与凸点3111相配合的凹槽3211,第一控制部31位于锁定位置时,凸点3111位于凹槽3211内,并限制第一控制部31转动。充电时,按下按键34,使第一控制部31移动至解锁位置,以将电源线60由第二避位孔13拉出,然后松开按键34,压缩弹簧33驱动第一控制部31复位至锁定位置,此时第一止转件311与第二止转件321配合限制第一控制部31转动,以对用电装置进行供电。通过设置第一止转件311及第二止转件321,在对用电装置进行供电时,能够防止电源线60转动,影响供电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第一止转件311与第二止转件321均为磁吸件,第一控制部31位于锁定位置时,第一止转件311与第二止转件321相吸,并限制第一控制部31转动。
值得一提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及图11所示,导电部41包括导电片411,导电片411为环形结构,并与线轮21同轴设置,接电部42包括端子421,导电部41与接电部42通过导电片411及端子421电连接。充电时,先使第一控制部31移动至解锁位置,以将电源线60由第二避位孔13拉出,此时端子421与导电片411断开,然后压缩弹簧33驱动第一控制部31复位至锁定位置,此时导电部41与接电部42通过导电片411及端子421电连接,以对用电装置进行供电。导电片411为环形结构,能够保证拉动电源线60时,端子421转动到任意位置均能够在第一控制部31位于锁定位置时与导电片41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及图7所示,卷线结构20还包括发条弹簧22,线轮21设有安装孔211,发条弹簧22位于安装孔211内,且发条弹簧22的一端与线轮21连接,另一端与壳体10连接,盖板23与线轮21连接,并盖设于安装孔211。充电时,按下按键34,使第一控制部31移动至解锁位置,拉动电源线60,电源线60带动线轮21及第一控制部31同步转动,以将电源线60由第二避位孔13拉出,发条弹簧22被压缩,产生弹性势能。充电后,按下按键34,使第一控制部31移动至解锁位置,发条弹簧22恢复原状,并带动线轮21与第一控制部31同步转动,以将电源线60重新绕设在线轮21上。通过设置发条弹簧22,充电后,发条弹簧22恢复原状并能够驱动电源线60自动绕设在线轮21上,易于收卷电源线60。而且,通过设置盖板23,便于安装发条弹簧22,同时也便于将第一控制部31与线轮21连接。另外,将电源线60由第二避位孔13拉出一部分时,松开按键34,由于第一止转件311与第二止转件321配合限制第一控制部31转动,防止电源线60在发条弹簧22的作用下绕设在线轮21。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线轮21还设有过线孔212,电源线60穿过过线孔212绕设在线轮21上,有效防止电源线60与线轮21相脱离。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壳体101设置线轮孔,充电后,按下按键34,使第一控制部31移动至解锁位置,手动转动线轮21,并带动第一控制部31同步转动,以将电源线60重新绕设在线轮21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7所示,安装轴1011设有卡槽10111,且发条弹簧22的一端与线轮21连接,另一端位于卡槽10111内。通过设置卡槽10111,能够对发条弹簧22进行固定,避免发条弹簧22在安装孔211内转动,影响发条弹簧22驱动电源线60绕设在线轮21上。而且,将发条弹簧22的另一端卡在卡槽10111内,便于发条弹簧22与壳体10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发条弹簧22的一端与线轮21连接,另一端与壳体10直接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有腔体,且所述壳体还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第一避位孔及第二避位孔;
卷线结构,位于所述腔体内,并包括线轮;
控制结构,位于所述腔体内,并包括第一控制部及第二控制部,且所述第一控制部或所述第二控制部与所述线轮连接并同步转动,所述第一控制部包括第一止转件,所述第二控制部包括第二止转件,且所述第一控制部能够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一控制部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一止转件与所述第二止转件配合,以限制所述线轮转动;
导电结构,位于所述腔体内,包括导电部及接电部,所述导电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接电部与所述第一控制部连接,且所述接电部在所述第一控制部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与所述导电部连接;
插头,与所述导电部连接,并穿设于所述第一避位孔,且用于与电源插座连接;及
电源线,绕设于所述线轮,所述电源线的一端与所述接电部连接,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二避位孔,并用于与用电装置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转件与所述第二止转件中的一个包括凸点,另一个设有与所述凸点相配合的凹槽,所述第一控制部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凸点位于所述凹槽内,并限制所述第一控制部与所述第二控制部相对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包括导电片,且所述导电片为环形结构,并与所述线轮同轴设置,所述接电部包括端子,所述导电部与所述接电部通过所述导电片及所述端子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部与所述线轮连接并同步转动,且所述锁定位置至所述解锁位置的方向与所述线轮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二控制部与所述壳体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结构还包括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线轮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部抵接,所述压缩弹簧在所述第一控制部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处于弹性形变状态,且所述压缩弹簧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控制部复位至所述锁定位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与所述第二控制部可拆卸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结构还包括按键,所述壳体还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按键孔,所述按键位于所述按键孔内,并与所述第一控制部转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包括凸缘,所述凸缘位于所述腔体内,且在所述线轮的径向,所述按键孔的投影位于所述凸缘内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线结构还包括发条弹簧,所述线轮设有安装孔,所述发条弹簧位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发条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线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
10.一种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器。
CN201922062012.8U 2019-11-26 2019-11-26 充电器及电器 Active CN210628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62012.8U CN210628655U (zh) 2019-11-26 2019-11-26 充电器及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62012.8U CN210628655U (zh) 2019-11-26 2019-11-26 充电器及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28655U true CN210628655U (zh) 2020-05-26

Family

ID=70752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62012.8U Active CN210628655U (zh) 2019-11-26 2019-11-26 充电器及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286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00150A (en) Electrical outlet type extension cord reel with auxiliary outlet
US5236371A (en) Wall-mounted electrical power supply
US2979576A (en) Cord reel f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CN210628655U (zh) 充电器及电器
CN111384616A (zh) 一种可切换的插线板
CN217535033U (zh) 一种数据线收纳盒及充电器
CN217159303U (zh) 自动卷线充电器
JPH09139266A (ja) 移動コンセント
CN212751237U (zh) 一种入墙式伸缩电源插座
CN217808058U (zh) 自动收线装置和清洁设备
KR200420672Y1 (ko) 휴대용 전선릴
CN110176793B (zh) 自动收线充电器
CN109088284B (zh) 壁面插座
CN113904164A (zh) 一种软件升级服务器用具有防掉落功能的usb接口装置
KR200294024Y1 (ko) 코드 릴 전기콘센트
CN214754534U (zh) 电源适配器
CN217837969U (zh) 卷线限位结构及卷线器
CN109474866A (zh) 一种分体式蓝牙耳机套件
KR200343339Y1 (ko) 착탈형 콘센트
CN104638733A (zh) 自动绕线电源充电器和笔记本电脑
CN218334587U (zh) 卷线器
CN219979997U (zh) 一种数显伸缩线
CN218335371U (zh) 一种具有收纳线功能的无线充电器
CN216413961U (zh) 一种具有收纳功能的便携式usb充电器
CN214298750U (zh) 一种卷线器及其应用的置物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06

Address after: 518129 room 105, second floor, building 7, longbi Industrial Zone, No. 27, Dafa Road, dafapu community, Banti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ongji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floor 2, longbi industrial city, longbi Industrial Zone, Banti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Yilin Yun Electronic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