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16253U - 一种线束插头卡接工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束插头卡接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16253U
CN210616253U CN201920979416.0U CN201920979416U CN210616253U CN 210616253 U CN210616253 U CN 210616253U CN 201920979416 U CN201920979416 U CN 201920979416U CN 210616253 U CN210616253 U CN 2106162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 body
clamp
connecting rod
harness plug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7941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菁
王庆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7941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162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162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162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工具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线束插头卡接工具,包括铰接的第一钳体及第二钳体,第一钳体端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末端连接有第一夹体,第二钳体端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末端连接有第二夹体,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之间形成有与线束插头配合的第一夹持部。本实用新型通过操作第一钳体、第二钳体带动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动作使得第一夹持部与线束插头配合以完成线束插头的卡接;通过在第一钳体与第一夹体之间、第二钳体与第二夹体之间分别设置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使得第一夹持部可伸入操作布置位置隐蔽、卡接空间狭小的线束插头,从而有效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负荷、提高生产效率及保障装配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线束插头卡接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工具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线束插头卡接工具。
背景技术
在汽车总装车间生产过程中,需对大量的线束插头进行卡接固定,大部分线束插头需卡接至车身钣金安装孔。目前,大部分整车线束插头卡接工程依靠操作人员手工作业,但是对于部分布置位置隐蔽、卡接空间狭小的插头卡接,人手无法伸入因而无法操作,亦或需要牺牲作业人员的劳动负荷方能进行此处的插头卡接,作业人员的劳动负荷高,卡接固定困难,且难以保证卡接的有效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线束插头卡接工具,有效解决因空间小、布置紧凑带来的人手无法伸入操作或牺牲作业人员劳动负荷才能进行插头卡接的问题,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负荷,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同时保障了装配品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线束插头卡接工具,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钳体及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端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末端连接有第一夹体,所述第二钳体端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末端连接有第二夹体,所述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之间形成有与线束插头配合的第一夹持部。
本实用新型的线束插头卡接工具,通过操作第一钳体、第二钳体带动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动作使得第一夹持部与线束插头配合以完成线束插头的卡接工程;通过在第一钳体与第一夹体之间、第二钳体与第二夹体之间分别设置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使得第一夹持部可伸入操作布置位置隐蔽、卡接空间狭小的线束插头,从而有效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负荷、提高生产效率及保障装配品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均相对第一钳体、第二钳体所在第一平面倾斜设置。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倾斜设置便于在外部操作时将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伸入至隐蔽的布置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相对所述第一平面倾斜的角度α为30°~75°。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相对第一平面向前向下延伸,便于操作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时使得第一夹持部与位置隐蔽的线束插头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体及第二夹体均为“[”型钢性结构且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相对设置。汽车总装用线束插头常为方形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持部对线束插头的结构进行仿形,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持部的形状可根据线束插头的形状做相应的仿形设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夹体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夹体的中部。这样设置使得在操作第一钳体、第二钳体施加的外力可以较为均匀地通过第一夹体、第二夹体传递至线束插头,从而保障装配的品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相对第一夹体、第二夹体所在平面的角度β为15°~60°。
进一步地,角度α与角度β之和为90°。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的走向和长度可根据线束插头的实际连接位置的工况而做调整,以使得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不与周边干涉,且顺利地实现工装将插头送入安装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钳体、第二钳体交叉铰接,且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之间设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钳体、第二钳体连接。操作人员操作第一钳体、第二钳体使得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同时夹紧,在操作人员松手时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依靠弹簧自动松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钳体、第二钳体上均套设有防滑胶。防滑胶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握持,既能够提高握持的舒适感,也能够增大人手与钳体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操作动作更为稳定和便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钳体、第二钳体的端部均设有表面平整的平面结构,且第一钳体、第二钳体之间形成有第二夹持部。在端部设置平面结构,必要时可在转角处设置圆弧结构过渡,以防止操作时钳体对线束插头周边的零件造成损伤;第二夹持部可用于夹持手电筒等辅助工具,便于夹持操作的进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持部可伸入操作布置位置隐蔽、卡接空间狭小的线束插头,从而有效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负荷、提高生产效率及保障装配品质;
本实用新型在操作人员松手时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依靠弹簧自动松开,操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可设置平面结构和圆弧结构防止操作时钳体对线束插头周边的零件造成损伤;可设置第二夹持部用于夹持辅助工具,便于夹持操作的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束插头卡接工具的结构示意图I;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束插头卡接工具的结构示意图II;
附图中:1-第一钳体;2-第二钳体;3-第一连接杆;4-第一夹体;5-第二连接杆;6-第二夹体;7-第一夹持部;8-弹簧;9-防滑胶;10-第二夹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束插头卡接工具的实施例,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钳体1及第二钳体2,第一钳体1端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第一连接杆3的末端连接有第一夹体4,第二钳体2端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5的末端连接有第二夹体6,第一夹体4与第二夹体6之间形成有与线束插头配合的第一夹持部7。
本实施例在实施时,通过操作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2带动第一夹体4和第二夹体6动作使得第一夹持部7与线束插头配合以完成线束插头的卡接工程;通过在第一钳体1与第一夹体4之间、第二钳体2与第二夹体6之间分别设置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5使得第一夹持部7可伸入操作布置位置隐蔽、卡接空间狭小的线束插头。
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5均相对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2所在第一平面倾斜设置。具体地,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5相对第一平面倾斜的角度α为30°~75°。如此,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5相对第一平面向前向下延伸,便于操作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时使得第一夹持部7与位置隐蔽的线束插头配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5相对第一平面倾斜的角度和方向可根据线束插头实际连接位置的工况决定,既使得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5不与周边件干扰,可顺利地实现将工装插头送入安装位置并进行卡接操作。
如图1所示,由于汽车总装用的线束插头常常采用方形结构,本实施例的第一夹持部7的形状根据线束插头的形状进行仿形设计,第一夹体4和第二夹体6均为“[”型钢性结构且第一夹体4与第二夹体6相对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夹体4和第二夹体6的形状不限于“[”型钢性结构,可根据实际的线束插头的形状而做出相应的仿形设计。为了将操作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2施加的外力较为均匀地通过第一夹体4、第二夹体6传递至线束插头保障装配的品质,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杆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夹体4的中部,第二连接杆5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夹体6的中部。其中,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5相对第一夹体4、第二夹体6所在平面的角度β为15°~60°,本实施例的角度α可根据实际工况在30°~75°范围内进行调整,角度β可根据实际工况在15°~60°的范围内进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保持角度α、角度β的角度之和为90°,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2交叉铰接,且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之间设有弹簧8,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2连接。操作人员操作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2使得第一夹体4和第二夹体6同时夹紧,完成线束插头的送入和线束插头的夹紧操作,操作人员松手时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依靠弹簧8的弹力松开。为了提高握持的舒适感、增大人手与钳体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操作动作更为稳定和便捷,本实施例在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2上套设防滑胶9;为了避免操作时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2对周边零部件造成损伤,本实施例在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2的端部设置有表面平整的平面结构,必要时可在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2的转角处设置圆弧结构过渡;为了在夹持操作的同时可以夹持手电筒等辅助工具,本实施例可在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2之间设置第二夹持部10。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线束插头卡接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钳体(1)及第二钳体(2),所述第一钳体(1)端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第一连接杆(3)的末端连接有第一夹体(4),所述第二钳体(2)端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5)的末端连接有第二夹体(6),所述第一夹体(4)与第二夹体(6)之间形成有与线束插头配合的第一夹持部(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插头卡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5)均相对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2)所在第一平面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插头卡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5)相对所述第一平面倾斜的角度α为30°~7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插头卡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体(4)及第二夹体(6)均为“[”型钢性结构且第一夹体(4)与第二夹体(6)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插头卡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夹体(4)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接杆(5)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夹体(6)的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插头卡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5)相对第一夹体(4)、第二夹体(6)所在平面的角度β为15°~6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束插头卡接工具,其特征在于,角度α与角度β之和为9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线束插头卡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2)交叉铰接,且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之间设有弹簧(8),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束插头卡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2)上均套设有防滑胶(9)。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束插头卡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2)的端部均设有表面平整的平面结构,且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2)之间形成有第二夹持部(10)。
CN201920979416.0U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线束插头卡接工具 Active CN2106162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79416.0U CN210616253U (zh)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线束插头卡接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79416.0U CN210616253U (zh)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线束插头卡接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16253U true CN210616253U (zh) 2020-05-26

Family

ID=70766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79416.0U Active CN210616253U (zh)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线束插头卡接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162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131827A1 (en) A crimping tool
CN108406817B (zh) 一种转向节抓取搬运机器人双手爪装置
KR20030078787A (ko) 플라이어
CN210616253U (zh) 一种线束插头卡接工具
EP3338954B1 (en) Press device
CN204194652U (zh) 一种弯线钳
CN107650076A (zh) 一种弹簧挡圈安装工具
CN211842058U (zh) 一种机器人转座夹持工具
CN210008000U (zh) 一种便于装配的柔性线路板
CN205588170U (zh) 一种鸟嘴钳
CN208728886U (zh) 一种安全性能优良的电焊钳
KR101453738B1 (ko) 다목적 공구
CN212919207U (zh) 卡箍安装钳
CN207807488U (zh) 一种弯直二用省力钳
US8296936B2 (en) Phone cable crimping tool
CN209903202U (zh) 杆式老虎钳
CN211992542U (zh) 一种燕尾钳
CN204585078U (zh) 水管钳构造
CN202716167U (zh) 手动橡胶护套扩口钳
CN216794203U (zh) 配线夹具
CN108057944A (zh) 一种新型焊钳
CN217020017U (zh) 一种多功能钢丝钳
CN220007840U (zh) 一种机器人夹爪
CN210282068U (zh) 扳手
CN220331062U (zh) 一种多功能钳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633, Jinshan Avenue East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Pany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633, Jinshan Avenue East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Panyu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Automobile Passenger Ca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