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11384U - 一种应急救援浮力背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急救援浮力背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11384U
CN210611384U CN201921403746.1U CN201921403746U CN210611384U CN 210611384 U CN210611384 U CN 210611384U CN 201921403746 U CN201921403746 U CN 201921403746U CN 210611384 U CN210611384 U CN 2106113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oyancy
inclusion
bag
contract
bui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0374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军管
李叔龙
陈冬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zhijiao Xiamen Leather Produc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zhijiao Xiamen Leather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zhijiao Xiamen Leather Produc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zhijiao Xiamen Leather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0374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113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113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113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rtable Outdoor Equipment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急救援浮力背包,包括包体和背带,所述包体包括背面、侧面、包盖,所述包盖与所述背面相对设置,所述侧面连接所述背面和所述包盖以形成所述包体,所述包盖边沿可翻转地缝合在所述侧面边沿上,所述包盖未缝合的边沿与所述侧面边沿设置有防水拉链用于将所述包体闭合,所述包体为夹层结构,所述夹层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防水层、支撑层、内垫层,所述包体通过所述支撑层将所述包体撑起以增加浮力背包的排水体积,所述包体内还设置有浮力板,所述浮力板与所述包体可拆卸地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浮力包自身的排水体积为人体提供浮力,不需要设置额外的浮力装置,同时也能保护包体内的物品,防止包内的物品被水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应急救援浮力背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援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急救援浮力背包。
背景技术
浮力背包是指可以在水面上提供浮力的背包,背上这种背包,在出现落水的情况下,这种背包就可充当救生装置,可产生浮力承载人的重力,以将人体浮在水面上,应急救援过程中浮力背包的应用将有效减少人员伤亡。
专利号为CN201621234387.8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超强浮力结构的安全背包,包括有包体、左腰带、右腰带、左肩带以及右肩带;该左腰带和右腰带分别与包体之背面底端的左右两侧连接,左腰带和右腰带内均包裹有第二气泡棉而形成浮力点;该左肩带的一端和右肩带的一端分别与包体之背面顶部的左右两侧连接,左肩带的另一端和右肩带的另一端分别左腰带和右腰带连接。通过在包体内包裹有第一气泡棉而形成有支撑点,在左腰带和右腰带内均包裹有第二气泡棉而形成浮力点,并在左肩带和右肩带内均包裹有第三气泡棉而形成平衡点,采用气泡棉浮力强,浮力强,当遭遇落水情况时候,因浮力点的恰当设计,会让人脸部保持正面朝上,从而远离溺水的可能,产品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上述实用新型的背包通过第一气泡棉形成支撑点,通过第二气泡棉、第三气泡棉形成浮力点,再通过第一气泡棉、第二气泡棉、第三气泡棉形成平衡点,以达到背包在水中的整体平衡,但是该实用新型的背包在使用时仅依赖第一气泡棉、第二气泡棉产生的浮力,如果需要承载人体在水中的重量,就需加大第一气泡棉、第二气泡棉的体积,这无疑会增加背包的体积,占用背包内部空间,同时也会增加生产成本。
鉴于此,本申请发明人发明了一种应急救援浮力背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急救援浮力背包,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应急救援浮力背包,包括包体和背带,所述包体包括背面、侧面、包盖,所述背带设置在所述背面上,所述包盖与所述背面相对设置,所述侧面连接所述背面和所述包盖以形成所述包体,所述包盖边沿可翻转地缝合在所述侧面边沿上,所述包盖未缝合的边沿与所述侧面边沿设置有防水拉链用于将所述包体闭合,所述包体为夹层结构,所述夹层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防水层、支撑层、内垫层,所述包体通过所述支撑层将所述包体撑起以增加浮力背包的排水体积,所述包体内还设置有浮力板,所述浮力板与所述包体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水拉链包括链牙和拉头,所述链牙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包盖未缝合的边沿和所述侧边边沿上,所述拉头设置在所述链牙上并将所述链牙闭合以使所述包体内部密封防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层为EPE珍珠棉,所述支撑层、所述浮力板均为PVC发泡板,所述背面、所述侧面的所述支撑层将所述包体撑起并形成容纳物品的容纳腔,所述包盖在闭合时,所述包盖的所述支撑层将所述容纳腔闭合并为所述包体提供竖向支撑的作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包体未容纳物品或者容纳物品时,所述容纳腔的大小固定不变。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背面的所述内垫层与所述浮力板上均对应设置有魔术贴,所述浮力板通过魔术贴与所述背面的所述内垫层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浮力板的尺寸与所述背面的内垫层尺寸大小相同,所述浮力板也为所述包体提供竖向支撑的作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容纳物品的第一容纳包、第二容纳包,所述第一容纳包一侧面设置有魔术贴,所述第一容纳包通过魔术贴与所述浮力板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左侧袋和右侧袋,所述包体顶部设置有手提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左侧袋包括左袋面和左固定带,所述左袋面与所述侧面缝合形成顶部开口的袋腔,所述左固定带一端固定在所述左袋面上方的所述侧面上,其另一端与所述左袋面上均对应设置有魔术贴,所述左固定带通过魔术贴将所述左袋面的袋腔闭合。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右侧袋包括右袋面和两个右固定带,所述右袋面与所述侧面缝合形成顶部开口的袋腔,两个所述右固定带一端固定在所述右袋面上方的所述侧面上,其另一端与所述右袋面上均对称设置有魔术贴,两个所述右固定带通过魔术贴将所述右袋面的袋腔闭合。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背面上设置有多个弹性垫。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背带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背面上的两个肩带和设置在所述背面底部的两个底腰带,两个所述肩带上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带,两个所述肩带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带可拆卸地连接,两个所述底腰带上均设置有第二连接带,两个所述底腰带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带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肩带和两个所述底腰带内均设置有夹层,所述夹层为弹力层,所述第一连接带和所述第二连接带上均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一连接带和所述第二连接带通过所述卡口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包盖的所述防水层上设置有外袋,所述包盖的所述内垫层上设置有内袋,所述内袋开口通过拉链闭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包体外层为防水层,包盖通过防水拉链将包体闭合,且包体通过支撑层将包体撑起,使包体始终处于最大体积状态,当人背上浮力包并在水中时,根据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通过浮力包自身的排水体积为人体提供浮力,不需要设置额外的浮力装置,同时防水层和防水拉链的设置也能保护容纳腔内的物品,防止包内的物品被水污染。
本实用新型包体的支撑层以及浮力板均为PVC发泡板,浮力板和包盖的支撑层均可为包体提供竖向支撑的作用,当包体因意外情况,如包体破裂,防水拉链损坏等情况,浮力板还可以继续为浮力包提供浮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包盖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取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爆炸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包体和包盖的夹层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包体10,
背面11、弹性垫111;
侧面12、
左侧袋121、左袋面1211、左固定带1212,
右侧袋122、右袋面1221、右固定带1222,
手提部123;
包盖13、外袋131、内袋132;
夹层结构14、防水层141、支撑层142、内垫层143;
浮力板15;
第一容纳包16、第二容纳包17;
背带20,
肩带21、第一连接带211,
底腰带22、第二连接带221;
卡扣23;
防水拉链30,链牙31,拉头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参照图1到图7所示,一种应急救援浮力背包,包括包体10和背带20,所述包体包括背面11、侧面12、包盖13,所述背带设置在所述背面上,所述包盖与所述背面相对设置,所述侧面连接所述背面和所述包盖以形成所述包体,所述包盖边沿可翻转地缝合在所述侧面边沿上,所述包盖未缝合的边沿与所述侧面边沿设置有防水拉链30用于将所述包体闭合,所述包体为夹层结构14,所述夹层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防水层141、支撑层142、内垫层143,所述包体通过所述支撑层将所述包体撑起以增加浮力背包的排水体积,所述包体内还设置有浮力板15,所述浮力板与所述包体可拆卸地连接。
其中,包体外层为防水层,包盖通过防水拉链将包体闭合,且包体通过支撑层将包体撑起,使包体始终处于最大体积状态,当人背上浮力包并在水中时,根据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通过浮力包自身的排水体积为人体提供浮力,不需要设置额外的浮力装置,同时防水层和防水拉链的设置也能保护容纳腔内的物品,防止包内的物品被水污染。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所述防水拉链包括链牙31和拉头32,所述链牙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包盖未缝合的边沿和所述侧边边沿上,所述拉头设置在所述链牙上并将所述链牙闭合以使所述包体内部密封防水。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所述防水层为EPE珍珠棉,所述支撑层、所述浮力板均为PVC发泡板,所述背面、所述侧面的所述支撑层将所述包体撑起并形成容纳物品的容纳腔,所述包盖在闭合时,所述包盖的所述支撑层将所述容纳腔闭合并为所述包体提供竖向支撑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包体未容纳物品或者容纳物品时,所述容纳腔的大小固定不变。
其中,支撑层使所述包体始终处于最大体积状态,在背包内未装物品时,使背包的排水体积始终恒定,且包盖的支撑层也进一步为包体提供竖向支撑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5和图6所示,所述背面的所述内垫层与所述浮力板上均对应设置有魔术贴,所述浮力板通过魔术贴与所述背面的所述内垫层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浮力板的尺寸与所述背面的内垫层尺寸大小相同,所述浮力板也为所述包体提供竖向支撑的作用。
其中,当浮力包需要更大空间时,可将浮力板取出,以方便放更多物品,当包体因意外情况,如包体破裂,防水拉链损坏等情况,浮力板可以继续为浮力包提供浮力,防止突发情况的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所述包体内设置有容纳物品的第一容纳包16、第二容纳包17,所述第一容纳包一侧面设置有魔术贴,所述第一容纳包通过魔术贴与所述浮力板可拆卸地连接。
其中,第一容纳包通过魔术贴固定在浮力板上,当第一容纳包内装有易碎或易损换等物品时,可以增加第一容纳包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所述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左侧袋121和右侧袋122,所述包体顶部设置有手提部123。
其中,左侧袋、右侧袋可以放更多经常用到的物品,如水杯、雨伞、手电筒等。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所述左侧袋包括左袋面1211和左固定带1212,所述左袋面与侧面缝合形成顶部开口的袋腔,所述左固定带一端固定在所述左袋面上方的所述侧面上,其另一端与所述左袋面上均对应设置有魔术贴,所述左固定带通过魔术贴将所述左袋面的袋腔闭合。
所述右侧袋包括右袋面1221和两个右固定带1222,所述右袋面与侧面缝合形成顶部开口的袋腔,两个所述右固定带一端固定在所述右袋面上方的所述侧面上,其另一端与所述右袋面上均对称设置有魔术贴,两个所述右固定带通过魔术贴将所述右袋面的袋腔闭合。
其中,左侧袋、右侧袋均可通过魔术贴将袋面的袋腔开口闭合,在左侧袋、右侧袋放入物品时,可以增加左侧袋、右侧袋的稳定性,同时使用魔术贴也方便取用。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所述背面上设置有多个弹性垫111。
其中,背面设置弹性垫可以使人在背包时提供缓冲作用,背包时舒适性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所述背带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背面上的两个肩带21和设置在背面底部的两个底腰带22,两个所述肩带上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带211,两个所述肩带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带可拆卸地连接,两个所述底腰带上均设置有第二连接带221,两个所述底腰带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带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带和所述第二连接带上均设置有卡扣23,所述第一连接带和所述第二连接带通过所述卡口可拆卸地连接。
其中,在人体背上背包时,可通过第一连接带将两个肩带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二连接带将两个底腰带固定在一起,防止背包从肩上滑落,提高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两个所述肩带和两个所述底腰带内均设置有夹层,所述夹层为弹力层(未在图中示出)。
其中,弹力层(未在图中示出)不仅可以为人体提供缓冲作用,同时提高了背包时的舒适性。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包盖的防水层上设置有外袋131,所述包盖的内垫层上设置有内袋132,所述内袋开口通过拉链闭合。
其中,外袋和内袋进一步增加包体容纳物品的空间,所装物品更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应急救援浮力背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包体和背带,所述包体包括背面、侧面、包盖,所述背带设置在所述背面上,所述包盖与所述背面相对设置,所述侧面连接所述背面和所述包盖以形成所述包体,所述包盖边沿可翻转地缝合在所述侧面边沿上,所述包盖未缝合的边沿与所述侧面边沿设置有防水拉链用于将所述包体闭合,所述包体为夹层结构,所述夹层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防水层、支撑层、内垫层,所述包体通过所述支撑层将所述包体撑起以增加浮力背包的排水体积,所述包体内还设置有浮力板,所述浮力板与所述包体可拆卸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救援浮力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拉链包括链牙和拉头,所述链牙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包盖未缝合的边沿和所述侧边边沿上,所述拉头设置在所述链牙上并将所述链牙闭合以使所述包体内部密封防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救援浮力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为EPE珍珠棉,所述支撑层、所述浮力板均为PVC发泡板,所述背面、所述侧面的所述支撑层将所述包体撑起并形成容纳物品的容纳腔,所述包盖在闭合时,所述包盖的所述支撑层将所述容纳腔闭合并为所述包体提供竖向支撑的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急救援浮力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体未容纳物品或者容纳物品时,所述容纳腔的大小固定不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救援浮力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的所述内垫层与所述浮力板上均对应设置有魔术贴,所述浮力板通过魔术贴与所述背面的所述内垫层可拆卸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急救援浮力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板的尺寸与所述背面的内垫层尺寸大小相同,所述浮力板也为所述包体提供竖向支撑的作用。
CN201921403746.1U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应急救援浮力背包 Active CN2106113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03746.1U CN210611384U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应急救援浮力背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03746.1U CN210611384U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应急救援浮力背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11384U true CN210611384U (zh) 2020-05-26

Family

ID=70759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03746.1U Active CN210611384U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应急救援浮力背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113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23279B1 (en) Flotation-hydration system
US20080314947A1 (en) Emergency backpack
JPS6116193A (ja) 一体形カスタム水中ダイビング組立体
US4089447A (en) Back pack device
JP5798104B2 (ja) ライフセーブ機能を具えたバッグ
CN210611384U (zh) 一种应急救援浮力背包
US8790147B2 (en) Personal floatation device sleeve
CN213096701U (zh) 一种学生充气救生书包
CN211186214U (zh) 一种安全浮力背包
CN212149908U (zh) 一种保温袋
CN211969704U (zh) 一种救生用充气救生背包
CN211431451U (zh) 一种新型防溺水背包
JP2004041392A (ja) ライフジャケット兼用リュックサック
US20240065488A1 (en) Weighted device for buoyancy prevention and a method for use thereof
CN218588468U (zh) 一种多功能背包
CN209846392U (zh) 一种具有气垫减震和防水功能的双肩背包
KR101459634B1 (ko) 인명구조용 배낭
CN213074844U (zh) 一种新型登山包
CN213308060U (zh) 一种方便调节的户外背包
JP3237032U (ja) 防災型リュックサック
CN213851478U (zh) 一种便携式心肌梗死急救包
JP7243995B1 (ja) 防災型リュックサック
CN220898172U (zh) 一种具有防溺水的背包
CN212880883U (zh) 一种背包式充气背漂
CN218056452U (zh) 一种具有可拆卸化妆品专区的包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