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08884U - 一种发电模块及无线控制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电模块及无线控制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08884U
CN210608884U CN201921540468.4U CN201921540468U CN210608884U CN 210608884 U CN210608884 U CN 210608884U CN 201921540468 U CN201921540468 U CN 201921540468U CN 210608884 U CN210608884 U CN 210608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oke
magnetic steel
power generation
generation module
driv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4046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赡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4046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08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08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08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开关领域,提供了一种发电模块及无线控制开关,发电模块包括底座;转动设置于底座上的驱动件;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设于驱动件并与底座间隔设置或复位弹簧设于底座上并与驱动件间隔设置;线圈;以及磁路组件,磁路组件包括磁钢、第一轭铁及第二轭铁,第一轭铁和第二轭铁穿过线圈,驱动件可带动磁钢在第一轭铁和第二轭铁之间运动,且磁钢可与第一轭铁或第二轭铁相吸附。本实用新型的发电模块通过将复位弹簧设于驱动件并与底座间隔设置或者将复位弹簧设于底座上并与驱动件间隔设置,驱动件在按压初始状态时不受复位弹簧的弹力,可减小驱动件按压所需的操作力,提升了用户体验,大大降低了无效操作力,发电模块的能量转换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发电模块及无线控制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电模块及无线控制开关。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家居的快速发展,为了节省开关布线繁琐步骤,市面上出现了无线控制开关(如门铃开关、开关门控制开关)用来控制被控设备。利用无线控制开关的按钮按压时驱动其内部的发电模块产生电能,发电模块产生的电能给信号处理装置供电,信号处理装置发射无线信号给被控设备,使被控设备执行相应动作。无线控制开关的发电模块通常设置同时穿过线圈的两个轭铁,并在两个轭铁的一端设置磁钢。按压无线控制开关的按钮时,按钮带动发电模块的驱动件运动,驱动件带动磁钢运动并压缩复位弹簧,从而改变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进而使线圈感应发电;松开按钮后,驱动件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复位并带动按钮复位。
现有技术中,由于无线控制开关的发电模块的驱动件对复位弹簧有预压力,即驱动件未按下时,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在按压驱动件的初始状态时,驱动件除了需要克服磁钢与衔铁之间的吸附力外,还需要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复位弹簧的弹力与磁钢的吸附力同时阻碍驱动件的运动,导致驱动件按压所需操作力较大,影响用户使用体验,且需要较大的操作力才能使发电模块生成所需电量,能量转换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电模块,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无线控制开关的自发电模块存在驱动件按压所需操作力大,影响用户使用体验,且能量转换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发电模块,包括;
底座;
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驱动件;
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于所述驱动件并与所述底座间隔设置,或所述复位弹簧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驱动件间隔设置;所述驱动件按压时运动预设距离后压缩所述复位弹簧,且所述驱动件可在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下复位;
设于所述底座上的线圈;以及
磁路组件,所述磁路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驱动件的磁钢、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轭铁及第二轭铁,所述第一轭铁和所述第二轭铁穿过所述线圈,所述驱动件可带动所述磁钢在所述第一轭铁和所述第二轭铁之间运动,且所述磁钢可与所述第一轭铁或所述第二轭铁相吸附。
优选的,所述磁钢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轭铁和所述第二轭铁之间,所述驱动件可带动所述磁钢与所述第一轭铁或所述第二轭铁直接搭接或间接搭接。
优选的,所述磁钢的一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轭铁和所述第二轭铁之间,所述磁钢的端部可与所述第一轭铁或所述第二轭铁直接搭接或间接搭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轭铁和所述第二轭铁均包括穿过所述线圈的第一导磁部以及由所述第一导磁部弯折延伸的第二导磁部,所述磁钢的端部设置于两所述第二导磁部之间,所述磁钢可在两所述第二导磁部之间运动并与一所述第二导磁部直接搭接或间接搭接。
优选的,所述磁钢设置在两所述第二导磁部之间的长度为0.5~1mm。
优选的,所述磁钢与两所述第一导磁部间隔设置,且所述磁钢与两所述第一导磁部的间隙为0.1~0.2mm。
优选的,所述磁路组件还包括分别吸附固定于所述磁钢相对两侧的第一衔铁以及第二衔铁,所述磁钢通过所述第一衔铁与所述第一轭铁吸附,且所述磁钢通过所述第二衔铁与所述第二轭铁吸附。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通过所述磁钢吸附固定于所述驱动件上并与所述底座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一定位柱,所述复位弹簧部分套设于所述定位柱。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无线控制开关,包括固定架、按钮以及上述的发电模块,所述发电模块固定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按钮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架上,且所述按钮与所述驱动件驱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电模块通过将复位弹簧设于驱动件并与底座间隔设置,或者将复位弹簧设于底座上并与驱动件间隔设置,即通过减小复位弹簧的自由状态下的长度,使驱动件在按压初始状态时不受复位弹簧的弹力,驱动件按压初始状态只需克服磁钢与第一轭铁的吸附力,有效减小了驱动件按压时起始的操作力;且磁钢与第一轭铁之间的吸附力随着两者之间的间隙增加快速下降,当驱动件带动磁钢越过第一轭铁和第二轭铁之间的中间点后,此时磁钢与第二轭铁的吸附力大于磁钢与第一轭铁的吸附力,磁钢与第二轭铁的吸附力作为驱动件运动的驱动力,进一步减小驱动件的操作力,使得驱动件运动到终点的操作力远小于按压初始状态时的操作力,从而有效减小了驱动件整个按压过程中所需操作力,提升了用户体验,大大地降低了无效操作力,使用更小的操作力即可使发电模块生成所需电量,发电模块的能量转换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发电模块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发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发电模块工作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发电模块去除模块盖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发电模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无线控制开关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电模块通过将复位弹簧设于驱动件并与底座间隔设置,或者将复位弹簧设于底座上并与驱动件间隔设置,即通过减小复位弹簧的自由状态下的长度,使得驱动件在按压初始状态时不受复位弹簧的弹力,从而可有效减小驱动件按压所需的操作力,提升了用户体验,使用更小的操作力即可使发电模块生成所需电量,大大降低了无效操作力,发电模块的能量转换效率高。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电模块10包括;底座1;转动设置于底座1上的驱动件2;复位弹簧3,复位弹簧3设于驱动件2并与底座1间隔设置;驱动件2按压时运动预设距离后压缩复位弹簧3,且驱动件2可在复位弹簧3的作用力下复位;设于底座1上的线圈4;以及磁路组件,磁路组件包括固定于驱动件2的磁钢51、固定于底座1上的第一轭铁52及第二轭铁53,第一轭铁52和第二轭铁53穿过线圈4,驱动件2可带动磁钢51在第一轭铁52和第二轭铁53之间运动,且磁钢51可与第一轭铁52或第二轭铁53相吸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复位弹簧3设于驱动件2上并与底座1间隔设置。其中,复位弹簧3固定在驱动件2上并可与驱动件2同步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复位弹簧3通过磁钢51吸附固定于驱动件2上。充分利用磁钢51与复位弹簧3相吸附的特性,将复位弹簧3固定于驱动件2上,实现一件多用的功能,且便于复位弹簧3的安装。除此之外,复位弹簧3也可以通过其它固定方式固定于驱动件2上,如胶粘方式。
本实施例中,在驱动件2未按下时,复位弹簧3与底座1间隔设置,复位弹簧3与底座1之间设有一间距L0,使得驱动件2在未按压时不受复位弹簧3的弹力。
驱动件2在按压时,驱动件2在按压初始状态时,驱动件2不受复位弹簧3的弹力,驱动件2只需克服磁钢51与第一轭铁52的吸附力,有效减小了驱动件2起始的操作力,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当驱动件2运动预设距离后开始压缩复位弹簧3,该预设距离为图3中复位弹簧3与底座1之间的间距L0,其中,间距L0的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驱动件2运动长度为L0的空行程后,驱动件2带动复位弹簧3与底座1接触,此时驱动件2开始压缩复位弹簧3,直到驱动件2按压到位。当松手后,在复位弹簧3的作用力下,复位弹簧3驱动该驱动件2反向运动以复位,且磁钢51与第一轭铁52吸附,使得驱动件2带动复位弹簧3与底座1脱离,使复位弹簧3与底座1重新保持间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电模块10通过将复位弹簧3设于驱动件2并与底座1间隔设置,即通过减小复位弹簧3的自由状态下的长度,使得驱动件2在按压初始状态时不受复位弹簧3的弹力。驱动件2在压缩复位弹簧3的过程中,复位弹簧3的弹力与压缩行程符合胡克定律,由于驱动件2开始压缩复位弹簧3时压力很小,复位弹簧3基本不阻碍驱动件2运动,驱动件2只需克服磁钢51与第一轭铁52的吸附力,有效减小了驱动件2起始的操作力,且磁钢51与第一轭铁52之间的吸附力随着两者之间的间隙增加快速下降,使得磁钢51与第一轭铁52之间的吸附力对驱动件2的阻碍作用快速减小。
当驱动件2带动磁钢51越过第一轭铁52和第二轭铁53之间的中间点后,驱动件2受复位弹簧3的弹力,此时磁钢51与第二轭铁53的吸附力大于磁钢51与第一轭铁52的吸附力,磁钢51与第二轭铁53的吸附力作为驱动件2运动的驱动力,进一步减小驱动件2的操作力,使得驱动件2运动到终点的操作力远小于按压初始状态时的操作力,驱动件2的起始操作力为全程最大,从而有效减小了驱动件2整个按压过程中所需操作力,提升了用户体验,大大地降低了无效操作力,使用更小的操作力即可使发电模块生成所需电量,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使发电模块能量转换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磁钢51的靠近第一轭铁52的一端为N极,磁钢51的靠近第二轭铁53的一端为S极。驱动件2在复位弹簧3的作用力下复位时,复位弹簧3恢复到自由长度时,驱动件2利用磁钢51与第一轭铁52相吸附,使驱动件2通过磁钢51与第一轭铁52吸附,确保驱动件2复位到位,同时使驱动件2对复位弹簧3无预压力,使复位弹簧3与底座1之间重新保持间隔,便于驱动件2的下一次按压操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保证驱动件2的复位可靠,通过调整复位弹簧3自由状态间隙及复位弹簧3的弹簧刚度以保证驱动件2在复位弹簧3作用下复位到初始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复位弹簧3的弹簧圈数为2~3.5圈,确保复位弹簧3的复位力可驱动该驱动件2复位到位。通过减少复位弹簧3的弹簧圈数以增加弹簧刚度,可以保证驱动件2按压到终点时的操作力远小于起始操作力,起始操作力为全程最大,由于驱动件2在按压初始状态时不受复位弹簧3的弹力,因此复位弹簧3的弹力的增加不影响驱动件2的初始操作力,又能保证驱动件2复位的复位力,使驱动件2可靠复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复位弹簧3的长度为3.5~6mm。有效地减小了复位弹簧3的自由长度,确保驱动件2有足够的空行程,减小驱动件2初始时的操作力,节省了空间,并且降低了弹簧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底座1的底部设有一定位柱11,复位弹簧3部分套设于定位柱11。通过设置定位柱11,定位柱11在对复位弹簧3起到定位作用,同时防止复位弹簧3在驱动件2压缩时向一侧弯曲变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驱动件2设有一安装腔,复位弹簧3至少部分容置于安装腔内。驱动件2通过安装腔与复位弹簧3进行配合,减小了复位弹簧3的占用空间,同时安装腔对复位弹簧3起到限位作用,进一步防止复位弹簧3向一侧弯曲变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磁钢51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轭铁52和第二轭铁53之间,驱动件2可带动磁钢51与第一轭铁52或第二轭铁53直接搭接或间接搭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磁钢51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轭铁52和第二轭铁53之间,驱动件2带动磁钢51在第一轭铁52和第二轭铁53之间运动时,磁钢51可与第一轭铁52或第二轭铁53直接搭接或间接搭接。由于磁钢51与第一轭铁52或第二轭铁53相搭接形成磁回路,磁钢51的磁场呈直线式进出第一轭铁52或第二轭铁53,减小了磁钢51与第一轭铁52及第二轭铁53的磁阻,磁钢51的磁场较易进出第一轭铁52或第二轭铁53,减少了磁漏,从而增加了发电模块10的发电量,进一步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磁钢51的一端部设置于第一轭铁52和第二轭铁53之间,磁钢51的端部可与第一轭铁52或第二轭铁53直接搭接或间接搭接。由于磁场主要集中在磁钢51的端面,通过将磁钢51的一端部设置于第一轭铁52和第二轭铁53之间,便于磁钢51的磁场进出第一轭铁52和第二轭铁53。除此之外,也可以是磁钢51全部设置于第一轭铁52和第二轭铁53之间。
请参照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轭铁52和第二轭铁53均包括穿过线圈4的第一导磁部521以及由第一导磁部521弯折延伸的第二导磁部522,磁钢51的端部设置于两第二导磁部522之间,磁钢51可在两第二导磁部522之间运动并与一第二导磁部522直接搭接或间接搭接。其中,第一轭铁52和第二轭铁53结构相同,且均呈U型。
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处于未按下状态时,由于磁钢51与第一轭铁52的吸力作用,磁钢51的一端与第一轭铁52的第二导磁部522直接搭接或间接搭接,此时磁钢51的磁场从N极进入第一轭铁52的第二导磁部522,然后经第一轭铁52的第一导磁部521、第二轭铁53的第一导磁部521回到磁钢51的S极,此时通过线圈4内的磁力线从右至左。按下驱动件2时,驱动件2带动磁钢51向第二轭铁53方向运动,磁钢51与第一轭铁52分离,直到磁钢51的一端与第二轭铁53的第二导磁部522直接搭接或间接搭接,此时磁钢51的磁场从磁钢51的N极进入第一轭铁52的第一导磁部521,然后经第二轭铁53的第一导磁部521,再经第二轭铁53的第二导磁部522回到磁钢51的S极,此时通过线圈4内的磁力线从左至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发电模块10包括线圈骨架6,线圈4绕设于线圈骨架6上,第一轭铁52和第二轭铁53同时穿过线圈骨架6。
具体的,两第一导磁部521同时穿过线圈骨架6。其中,第二轭铁53扣合固定于底座1上,线圈骨架6起到固定线圈4的作用,使得第二轭铁53、线圈骨架6、线圈4以及第一轭铁52相互连接成一体并固定于底座1上,便于发电模块的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磁钢51设置在两第二导磁部522之间的长度L为0.5~1mm。通过将磁钢51设置在两第二导磁部之间的长度L设置为0.5~1mm,既保证磁钢51的磁场尽可能全部进出第一轭铁52或第二轭铁53,磁钢51与第一轭铁52和第二轭铁53之间漏磁小,且确保磁钢51与第一轭铁52或第二轭铁53稳定搭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磁钢51与两第一导磁部521间隔设置,磁钢51与两第一导磁部521的间隙H为0.1~0.2mm。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磁钢51向两第一导磁部521靠近或加长两第一导磁部521,使减小磁钢51的端部和两第一导磁部521之间的气隙,大大降低了磁钢51和两第一导磁部521之间的磁阻,使得磁钢51端面的磁场顺利通过两第一导磁部521的端面进入第一轭铁52和第二轭铁53,导磁效率高,减少了漏磁,进一步增加了发电模块10的发电量,进一步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磁路组件还包括分别吸附固定于磁钢51相对两侧的第一衔铁54以及第二衔铁55,磁钢51通过第一衔铁54与第一轭铁52吸附,且磁钢51通过第二衔铁55与第二轭铁53吸附。通过设置第一衔铁54以及第二衔铁55,利用第一衔铁54以及第二衔铁55进行导磁,可减小磁钢51的尺寸,降低了磁钢51的生产成本,且便于磁钢51的加工。
再次参照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发电模块10还包括与底座1扣合固定的模块盖7,便于封装发电模块内各组成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发电模块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3所示,当驱动件2未按下时,磁钢51通过第一衔铁54与第一轭铁52的第二导磁部522相吸附,磁钢51的磁力线依次经过第一衔铁54、第一轭铁52的第二导磁部522、第一轭铁52的第一导磁部521、第二轭铁53的第一导磁部521而形成磁回路,此种状态下,通过线圈4内的磁力线从右至左。
如图4所示,当驱动件2按下时,该驱动件2转动,此时,磁钢51、第一衔铁54以及第二衔铁55随驱动件2的转动而运动,直到驱动件2向下摆动至终点状态,驱动件2压缩复位弹簧3,磁钢51通过第二衔铁55与第二轭铁53的第二导磁部522搭接,磁钢51的磁力线依次经过第一衔铁54、第一轭铁52的第一导磁部521、第二轭铁53的第一导磁部521、第二轭铁53的第二导磁部522、第二衔铁55而形成磁回路,此种状态下,通过线圈4内的磁力线从左至右。由于驱动件2在未按压和按压时这二种状态穿过线圈4内磁场的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在线圈4中就可以产生感应电动势及感应电流;松开驱动件2后,驱动件2在复位弹簧3的恢复力作用下回到初始状态,且驱动件2通过磁钢51与第一轭铁52吸附,使复位弹簧3与底座1之间重新保持间隔,便于驱动件2的下一次按压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电模块通过将复位弹簧设于驱动件并与底座间隔设置,驱动件在按压初始状态时不受复位弹簧的弹力,驱动件按压初始状态只需克服磁钢与第一轭铁的吸附力,有效减小了驱动件起始的操作力,且磁钢与第一轭铁之间的吸附力随着两者之间的间隙增加快速下降,当驱动件带动磁钢越过第一轭铁和第二轭铁之间的中间点后,驱动件受复位弹簧的弹力,此时磁钢与第二轭铁的吸附力大于磁钢与第一轭铁的吸附力,磁钢与第二轭铁的吸附力作为驱动件运动的驱动力,进一步减小驱动件的操作力,使得驱动件运动到终点的操作力远小于按压初始状态时的操作力,有效减小了驱动件整个按压过程中所需操作力,提升了用户体验,大大地降低了无效操作力,使用更小的操作力即可使发电模块生成所需电量,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
实施例二
结合参照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电模块10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复位弹簧3设于底座1上并与驱动件2间隔设置。本实施例的发电模块10的发电原理与实施例一的发电模块10的发电原理相同。
本实施例中,复位弹簧3部分套设于定位柱11。其中,复位弹簧3的底端套设于定位柱11并固定于定位柱11上。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在驱动件2未按下时,复位弹簧3与驱动件2之间设有一间距L0,使得驱动件2在未按压时不受复位弹簧3的弹力;当驱动件2在按压初始状态时,由于驱动件2不受复位弹簧3的弹力,驱动件2只需克服磁钢51与第一轭铁52的吸附力,有效减小了驱动件2起始的操作力,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在驱动件2运动长度为L0的空行程后,驱动件2与复位弹簧3接触,此时驱动件2开始压缩复位弹簧3,直到驱动件2按压到位。当松手后,在复位弹簧3的作用力下,复位弹簧3驱动该驱动件2反向运动以复位,且磁钢51与第一轭铁52吸附,使得驱动件2与复位弹簧3脱离,使驱动件2与复位弹簧3重新保持间隔,便于下一次的按压操作。
本实施例中,由于驱动件2开始压缩复位弹簧3时压力很小,复位弹簧3基本不阻碍驱动件2运动,驱动件2只需克服磁钢51与第一轭铁52的吸附力,而磁钢51与第一轭铁52之间的吸附力随着两者之间的间隙增加快速下降,使得磁钢51与第一轭铁52之间的吸附力对驱动件2的阻碍作用快速减小;当驱动件2带动磁钢51越过第一轭铁52和第二轭铁53之间的中间点后,此时磁钢51与第二轭铁53的吸附力大于磁钢51与第一轭铁52的吸附力,磁钢51与第二轭铁53的吸附力作为驱动件2运动的驱动力,使得驱动件2终点的操作力远小于按压初始状态时的操作力,驱动件2的起始操作力为全程最大,从而有效减小了驱动件2整个按压过程中所需操作力,提升了用户体验,大大地降低了无效操作力,使用更小的操作力即可使发电模块生成所需电量,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使发电模块能量转换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电模块通过将复位弹簧设于底座上并与驱动件间隔设置,即通过减小复位弹簧的自由状态下的长度,使驱动件在按压初始状态时不受复位弹簧的弹力,驱动件按压初始状态只需克服磁钢与第一轭铁的吸附力,有效减小了驱动件起始的操作力;且磁钢与第一轭铁之间的吸附力随着两者之间的间隙增加快速下降,当驱动件带动磁钢越过第一轭铁和第二轭铁之间的中间点后,此时磁钢与第二轭铁的吸附力大于磁钢与第一轭铁的吸附力,磁钢与第二轭铁的吸附力作为驱动件运动的驱动力,进一步减小驱动件的操作力,使得驱动件运动到终点的操作力远小于按压初始状态时的操作力,从而有效减小了驱动件整个按压过程中所需操作力,提升了用户体验,大大地降低了无效操作力,使用更小的操作力即可使发电模块生成所需电量,能量转换效率高。
实施例三
结合参照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控制开关,包括固定架20、按钮30以及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发电模块10,发电模块10固定于固定架20上,按钮30转动连接于固定架10上,且按钮30与驱动件2驱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发电模块10的数量与按钮30的数量相对应,按钮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当按钮30的数量为一个时,即该无线控制开关为单控开关;当按钮30的数量为两个或者多个,即该无线控制开关为双控开关或者多控开关。其中图7中示出的无线控制开关为三控开关,其设置的按钮30的数量为三个,发电模块10的数量为三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按钮30与发电模块10的驱动件2相卡接。当按压按钮30时,按钮30驱动对应发电模块10的驱动件2转动,驱动件2转动并使线圈3感应发电,线圈3产生的电能给与线圈4电连接的信号处理装置(未图示)供电,信号处理装置发射无线信号给被控设备,使被控设备执行相应动作,如控制门铃、灯或其它负载工作。当松开按钮30后,驱动件2在复位弹簧3的恢复力作用下回到初始状态,从而带动按钮30复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控制开关的发电模块通过将复位弹簧设于驱动件并与底座间隔设置,或者将复位弹簧设于底座上并与驱动件间隔设置,驱动件在按压初始状态时不受复位弹簧的弹力,驱动件按压初始状态只需克服磁钢与第一轭铁的吸附力,有效减小了驱动件起始的操作力,且磁钢与第一轭铁之间的吸附力随着两者之间的间隙增加快速下降,当驱动件带动磁钢越过第一轭铁和第二轭铁之间的中间点后,驱动件受复位弹簧的弹力,此时磁钢与第二轭铁的吸附力大于磁钢与第一轭铁的吸附力,磁钢与第二轭铁的吸附力作为驱动件运动的驱动力,进一步减小驱动件的操作力,使得驱动件运动到终点的操作力远小于按压初始状态时的操作力,有效减小了驱动件整个按压过程中所需操作力,从而减小了按钮的按压力度,且按钮使用更小的操作力即可使发电模块生成所需电量,发电模块能量的转换效率高,从而提升了开关性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驱动件;
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于所述驱动件并与所述底座间隔设置,或所述复位弹簧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驱动件间隔设置;所述驱动件按压时运动预设距离后压缩所述复位弹簧,且所述驱动件可在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下复位;
设于所述底座上的线圈;以及
磁路组件,所述磁路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驱动件的磁钢、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轭铁及第二轭铁,所述第一轭铁和所述第二轭铁穿过所述线圈,所述驱动件可带动所述磁钢在所述第一轭铁和所述第二轭铁之间运动,且所述磁钢可与所述第一轭铁或所述第二轭铁相吸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轭铁和所述第二轭铁之间,所述驱动件可带动所述磁钢与所述第一轭铁或所述第二轭铁直接搭接或间接搭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的一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轭铁和所述第二轭铁之间,所述磁钢的端部可与所述第一轭铁或所述第二轭铁直接搭接或间接搭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轭铁和所述第二轭铁均包括穿过所述线圈的第一导磁部以及由所述第一导磁部弯折延伸的第二导磁部,所述磁钢的端部设置于两所述第二导磁部之间,所述磁钢可在两所述第二导磁部之间运动并与一所述第二导磁部直接搭接或间接搭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设置在两所述第二导磁部之间的长度为0.5~1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与两所述第一导磁部间隔设置,且所述磁钢与两所述第一导磁部的间隙为0.1~0.2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组件还包括分别吸附固定于所述磁钢相对两侧的第一衔铁以及第二衔铁,所述磁钢通过所述第一衔铁与所述第一轭铁吸附,且所述磁钢通过所述第二衔铁与所述第二轭铁吸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通过所述磁钢吸附固定于所述驱动件上并与所述底座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一定位柱,所述复位弹簧部分套设于所述定位柱。
10.一种无线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按钮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发电模块,所述发电模块固定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按钮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架上,且所述按钮与所述驱动件驱动连接。
CN201921540468.4U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发电模块及无线控制开关 Active CN210608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40468.4U CN210608884U (zh)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发电模块及无线控制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40468.4U CN210608884U (zh)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发电模块及无线控制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08884U true CN210608884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693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40468.4U Active CN210608884U (zh)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发电模块及无线控制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088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47413B (zh) 无源无线控制模组
US8258901B2 (en) Energy-saving electromagnetic switch device
WO2008019054A9 (en) Electromotive device
CN110690804B (zh) 一种自发电模块及无源无线开关
CN210608884U (zh) 一种发电模块及无线控制开关
CN105428155A (zh) 新型自断开关
CN109995216B (zh) 自发电装置及其应用
CN117373870A (zh) 继电器
CN213242410U (zh) 一种继电器
CN202513091U (zh) 一种电磁开关装置
CN220382014U (zh) 扁平化大电流继电器
CN207282416U (zh) 一种电磁线圈改良式继电器
CN214959232U (zh) 一种带楔形连接结构的拨动式自发电模块及无线开关
CN201213112Y (zh) 一种改良的电磁开关
CN210629322U (zh) 一种发电模块及无线控制开关
CN218299715U (zh) 继电器
CN211579846U (zh) 一种发电装置及自发电开关
CN210629324U (zh) 一种发电模块及无源无线开关
CN219247681U (zh) 一种超薄型低驱动面一体化电磁感应发电机
CN220172016U (zh) 永磁驱动模组及应用其的继电器
CN214956654U (zh) 一种耐跌落的磁保持继电器
CN214226826U (zh) 一种电磁开关装置
CN215265862U (zh) 一种增强吸合力的继电器
CN212434522U (zh) 一种新型自发电复位开关
CN2419679Y (zh) 小型大功率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