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06271U - 一种针灸练习用仿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针灸练习用仿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606271U CN210606271U CN201921186647.2U CN201921186647U CN210606271U CN 210606271 U CN210606271 U CN 210606271U CN 201921186647 U CN201921186647 U CN 201921186647U CN 210606271 U CN210606271 U CN 2106062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lica gel
- needle
- box body
- baffle
- fixed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胶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针灸练习用仿真器,本实用新型包括盒体和毫针,盒体内壁底部的中央平行开设有两个插槽,两个插槽内分别卡接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硅胶,第一隔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硅胶,第二隔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硅胶,盒体的顶部且靠近背面的位置设置有储针格,储针格顶部左侧的中央开设有针尖卡槽,储针格右侧内壁的中央开设有指槽,储针格的内壁且靠近右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本实用新型具备可以分阶段训练指力以及可以模拟真实进针手感等优点,解决了常规针灸练习装置功能结构单一,训练效果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胶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针灸练习用仿真器。
背景技术
针灸就是用不同的针具,艾条、艾绒来刺激人体的输血和经络,达到治病和防病的一种治疗方法,针灸是建立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通过输血和经络的特殊作用,激发经络的感应和传导,从而使人体的气血、阴阳、脏腑达到平衡。
在临床针刺治疗操作中,需要做到进针快、无痛,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往往需要操作者经过大量的练习,但是操作者无法直接在患者身上练习,否则会给患者带来大量的痛苦,因此针灸的入门练习往往采用纸垫练针和棉团练针,目前市面上也有大量的硅胶模具用于练针,但是这些模具往往结构单一,仅仅是一块硅胶,一方面对练习者提升指力没有明显的效果,另一方面无法模拟人体皮肤、脂肪、肌肉多层次的进针手感,对提升练习者针感的帮助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灸练习用仿真器,具备可以分阶段训练指力以及可以模拟真实进针手感等优点,解决了常规针灸练习装置功能结构单一,训练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针灸练习用仿真器,包括盒体和毫针,盒体内壁底部的中央平行开设有两个插槽,两个插槽内分别卡接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硅胶,第一隔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硅胶,第二隔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硅胶,盒体的顶部且靠近背面的位置设置有储针格,储针格顶部左侧的中央开设有针尖卡槽,储针格右侧内壁的中央开设有指槽,储针格的内壁且靠近右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毫针卡接于储针格内,毫针的针尖和针尾分别与针尖卡槽和限位环的内壁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针灸练习用仿真器,其中第一硅胶和第二硅胶为自润滑型混炼硅橡胶,第一硅胶的型号为TX-PB30,第二硅胶的型号为TX-PB60。
本实用新型的针灸练习用仿真器,其中第三硅胶由四层不同型号的硅胶固定连接组成,从上到下硅胶的型号依次为TX-PB30、TX-PB20、TX-PB50、TX-PB70。
本实用新型的针灸练习用仿真器,其中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正视面的形状为“T”形,盒体左右两侧内壁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第一硅胶的左侧与盒体左侧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二硅胶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贴合,所述第三硅胶的右侧与盒体右侧的内壁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针灸练习用仿真器,其中盒体的顶部且靠近正面的中央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盒体背面的顶部铰接有盒盖,盒盖底部与第二磁铁对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
本实用新型的针灸练习用仿真器,其中盒体顶部的正面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硅胶,配合密度和韧性更大的第二硅胶,起到逐步提升针灸的进针阻力的作用,达到让使用者分阶段训练指力,提升训练效果的作用,通过设置第三硅胶,起到模拟人体皮肤、脂肪、肌肉、骨骼的作用,达到训练练习者针感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盒盖,配合第一磁铁、第二磁铁以及凹槽,起到密封保存训练装置的作用,达到延长装置使用寿命的效果,通过设置储针格,配合针尖卡槽、限位环和指槽,起到存放毫针的作用,达到方便取用毫针的作用,同时可以固定毫针,防止毫针存放过程中发生碰撞而弯曲,通过设置限位块,配合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起到固定第一硅胶、第二硅胶、第三硅胶的作用,同时隔板和盒体卡接,方便拆卸和更换硅胶以及清洗该装置。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整体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毫针;2、盒体;3、插槽;4、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第一硅胶;7、第二硅胶;8、第三硅胶;9、储针格;91、针尖卡槽;92、指槽;93、限位环;10、限位块;11、盒盖;12、第一磁铁;13、第二磁铁;1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的针灸练习用仿真器,包括盒体2和毫针1,盒体2内壁底部的中央平行开设有两个插槽3,两个插槽3内分别卡接有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第一隔板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硅胶6,第一隔板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硅胶7,第二隔板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硅胶8,该结构的设计,起到将该装置区分成多个功能区的作用,能够更好的适应练习者的训练需求,盒体2的顶部且靠近背面的位置设置有储针格9,储针格9顶部左侧的中央开设有针尖卡槽91,储针格9右侧内壁的中央开设有指槽92,储针格9的内壁且靠近右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环93,毫针1卡接于储针格9内,毫针1的针尖和针尾分别与针尖卡槽91和限位环93的内壁相贴合,该结构的设计,能够起到固定毫针1的作用,防止毫针1因与盒体2碰撞而弯折。
第一硅胶6和第二硅胶7为自润滑型混炼硅橡胶,第一硅胶6的型号为TX-PB30,第二硅胶7的型号为TX-PB60,该结构的设计,通过设置不同硬度和韧性的硅胶,可以使得该装置能够适应练习者不同训练阶段的难度需求,从而提升练习者的训练效果。
第三硅胶8由四层不同型号的硅胶固定连接组成,从上到下硅胶的型号依次为TX-PB30、TX-PB20、TX-PB50、TX-PB70,该结构的设计,能够模拟人体皮肤、脂肪、肌肉这种多层次的进针手感,提高练习者的针感。
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正视面的形状为“T”形,盒体2左右两侧内壁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0,第一硅胶6的左侧与盒体2左侧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二硅胶7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贴合,所述第三硅胶8的右侧与盒体2右侧的内壁贴合,该结构的设计,可以起到固定第一硅胶6、第二硅胶7和第三硅胶8的作用,防止练习过程中模具晃动而影响练习效果。
盒体2的顶部且靠近正面的中央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13,盒体2背面的顶部铰接有盒盖11,盒盖11底部与第二磁铁13对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12,该结构的设计,可以使盒盖11稳定闭合的作用,防止装置闲置时内部零件遗失。
盒体2顶部的正面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凹槽14,该结构的设计,可以起到方便打开盒盖11的作用。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打开盒盖11,将手指插入指槽92,把毫针1从储针格9取出,然后练习者根据训练进度,选择第一硅胶6、第二硅胶7或者第三硅胶8进行针刺,从而对指力或者针感进行针对训练,练习者练习完毕后,将毫针1放回储针格9,将针尖与针尾分别开卡接入针尖卡槽91和限位环93,最后合上盒盖1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针灸练习用仿真器,包括盒体(2)和毫针(1),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2)内壁底部的中央平行开设有两个插槽(3),两个所述插槽(3)内分别卡接有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所述第一隔板(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硅胶(6),所述第一隔板(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硅胶(7),所述第二隔板(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硅胶(8),所述盒体(2)的顶部且靠近背面的位置设置有储针格(9),所述储针格(9)顶部左侧的中央开设有针尖卡槽(91),所述储针格(9)右侧内壁的中央开设有指槽(92),所述储针格(9)的内壁且靠近右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环(93),所述毫针(1)卡接于储针格(9)内,所述毫针(1)的针尖和针尾分别与针尖卡槽(91)和限位环(93)的内壁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练习用仿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硅胶(6)和第二硅胶(7)为自润滑型混炼硅橡胶,所述第一硅胶(6)的型号为TX-PB30,第二硅胶(7)的型号为TX-PB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练习用仿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硅胶(8)由四层不同型号的硅胶固定连接组成,从上到下硅胶的型号依次为TX-PB30、TX-PB20、TX-PB50、TX-PB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练习用仿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正视面的形状为“T”形,所述盒体(2)左右两侧内壁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0),所述第一硅胶(6)的左侧与盒体(2)左侧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二硅胶(7)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贴合,所述第三硅胶(8)的右侧与盒体(2)右侧的内壁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练习用仿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2)的顶部且靠近正面的中央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13),所述盒体(2)背面的顶部铰接有盒盖(11),所述盒盖(11)底部与第二磁铁(13)对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练习用仿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2)顶部的正面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凹槽(1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86647.2U CN210606271U (zh) | 2019-07-26 | 2019-07-26 | 一种针灸练习用仿真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86647.2U CN210606271U (zh) | 2019-07-26 | 2019-07-26 | 一种针灸练习用仿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606271U true CN210606271U (zh) | 2020-05-22 |
Family
ID=70694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186647.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606271U (zh) | 2019-07-26 | 2019-07-26 | 一种针灸练习用仿真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606271U (zh) |
-
2019
- 2019-07-26 CN CN201921186647.2U patent/CN21060627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167752B2 (en) | Electronic electrical and electro-magnetic health enhancement and stimulation device | |
CN210606271U (zh) | 一种针灸练习用仿真器 | |
CN204766434U (zh) | 一种单循环气血循环机 | |
Park et al. | Short-term reactions to acupuncture treatment and 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acupuncture: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patient reports in Korea | |
CN102813599B (zh) | 一种针灸针 | |
CN214068125U (zh) | 一种静脉输液训练装置 | |
CN201783098U (zh) | 激光中低频理疗头 | |
CN213781381U (zh) | 一种穿戴式人体输液模型 | |
CN214806764U (zh) | 基于网络技术的中医眼科理疗仪 | |
CN210606270U (zh) | 一种针灸练习模拟皮肤模块 | |
Zhang | World Century Compendium To Tcm-Volume 6: Introduction To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 |
Larson | The role of connective tissue as the physical medium for the conduction of healing energy in acupuncture and rolfing | |
CN218825893U (zh) | 一种眼部针刺练习包 | |
CN204447231U (zh) | 硬气功臂力测试数码显示器 | |
CN213691043U (zh) | 一种注射针头扎针练习器 | |
CN216817658U (zh) | 静脉穿刺模拟训练用教具 | |
CN2418545Y (zh) | 三维人体经穴模型 | |
CN201453644U (zh) | 中药耳穴熏疗枕 | |
CN212913861U (zh) | 多功能灸罐诊治仪 | |
CN204684442U (zh) | 一种中药理疗带 | |
Harrelson et al. | Yoga, Part 1: An Introduction. | |
CN202443679U (zh) | 一种基于蓝牙无线传输技术的中医脉象诊断练习系统 | |
KR100473649B1 (ko) | 복근강화기구 | |
Tarradelles | Auricular Acupuncture: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 |
CN2309594Y (zh) | 速成波浪脉诊对卡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7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