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02107U - 新风机 - Google Patents

新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02107U
CN210602107U CN201921684915.3U CN201921684915U CN210602107U CN 210602107 U CN210602107 U CN 210602107U CN 201921684915 U CN201921684915 U CN 201921684915U CN 210602107 U CN210602107 U CN 2106021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limiting
ventilation
exchange core
connec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8491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符美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8491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021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021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021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风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具有第一安装区和安装口;热交换芯,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内,所述热交换芯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通风侧部和第二通风侧部;第一限位组件,包括可移动设置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具有装配位和拆卸位,在所述装配位时,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通风侧部抵接,以限位所述第一通风侧部;在所述拆卸位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通风侧部分离;以及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限位所述第二通风侧部。如此,可通过移动第一限位件的方式来拆卸热交换芯的第一通风侧部和热交换芯,从而使得热交换芯的拆卸变得安全、方便、可靠。

Description

新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机。
背景技术
新风机是一种能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以调节室内空气质量的设置。
相关技术中,新风机还具有将室内的空气出室外的功能,并通过热交换器来利用室内空气的热量或冷量,以调节新风的温度,使得新风的温度更加适宜。
相关技术中,新风机的热交换芯拆装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新风机,旨在解决新风机的热交换芯拆装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风机,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具有第一安装区和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区设置的安装口;
热交换芯,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内,所述热交换芯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通风侧部和第二通风侧部;
第一限位组件,包括可移动设置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具有装配位和拆卸位,在所述装配位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通风侧部抵接,以限位所述第一通风侧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外壳之间;在所述拆卸位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通风侧部分离;以及
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限位所述第二通风侧部。
可选地,所述热交换芯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限位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可移动设置;
在所述装配位时,所述第一限位件对应多个所述热交换芯设置,以与多个所述热交换芯的所述第一通风侧部抵接;
在所述拆卸位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其中一所述热交换芯的所述第一通风侧部分离,并对应其余的所述热交换芯设置。
可选地,所述热交换芯设有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热交换芯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或者,
所述热交换芯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三个,所述第一限位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设有多个。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风侧部具有呈夹角设置的第一通风面和第二通风面,且所述第一通风面朝向所述安装口设置;在所述装配位或所述拆卸位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通风面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还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多个所述热交换芯的所述第二通风面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邻近所述热交换芯固定设置的第一安装部、及由所述第一安装部的邻近所述热交换芯的一侧向远离所述安装口的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多个所述热交换芯的所述第二通风面抵接;和/或,
所述外壳内还具有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二安装区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区的一侧,所述新风机还包括固定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区的第一风道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风道件;和/或,
所述第一限位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邻近所述热交换芯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及由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邻近所述热交换芯的一侧向靠近所述安装口的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在所述装配位或所述拆卸位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通风面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支撑件上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紧固件具有锁紧状态和松弛状态,在所述锁紧状态时,所述第一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支撑件,以使所述第一限位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通风面抵接;在所述松弛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可调;和/或,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具有侧向开口,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对应所述第三连接孔设有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设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二紧固件具有锁紧状态和松弛状态,在所述锁紧状态时,所述第二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支撑件,以使所述第一限位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通风面抵接;在所述松弛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孔的侧向开口向远离所述第二紧固件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可调。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还包括由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靠近所述安装口的一侧向远离所述第一通风面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部;和/或,
所述第一限位件还包括由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远离所述热交换芯的一侧向靠近所述安装口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部。
可选地,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通风侧部抵接,以限位所述第二通风侧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外壳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二通风侧部具有呈夹角设置的第三通风面和第四通风面,且所述第三通风面朝向所述安装口设置;
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三通风面抵接;和/或,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还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四通风面抵接。
可选地,所述外壳内还具有第三安装区,所述第三安装区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区的一侧;
所述新风机还包括固定设于所述第三安装区的第二风道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或所述第二限位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风道件。
本实用新型新风机,通过设置可移动设置的第一限位件来限位热交换芯的第一通风侧部,从而可通过移动第一限位件的方式来拆卸热交换芯的第一通风侧部和热交换芯,从而可避免将第一限位件卸下/取下,从而可使得操作者(如维修人员等)的双手均用于拆卸热交换芯,以使得热交换芯的拆卸变得安全、方便、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风机一实施例的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新风机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新风机的正投影视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2中新风机的一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2中新风机的另一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9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2中新风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2中第一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第一限位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第一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第一限位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2中第二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第二限位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2中热交换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新风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226197000000041
Figure BDA000222619700000005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风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中,该新风机用于将室外新风(即室外的空气)引入室内环境中,以向室内供入新鲜空气。可选地,该新风机还可以具有其它的功能。比如,该新风机还用于将室内的空气送出室外的功能,并通过热交换芯来利用室内空气的热量或冷量,以调节室外新风的温度,使得室外新风的温度更加适宜。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所述新风机100包括:
外壳10,所述外壳10内具有第一安装区a和对应第一安装区a设置的安装口11;
热交换芯20,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区a内,所述热交换芯2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通风侧部21和第二通风侧部22;
第一限位组件30,包括可移动设置的第一限位件31,所述第一限位件31具有装配位和拆卸位,在所述装配位时,所述第一限位件31与第一通风侧部21抵接,以限位所述第一通风侧部21于第一限位件31与外壳10之间;在所述拆卸位时,所述第一限位件31与第一通风侧部21分离;以及
第二限位组件40,所述第二限位组件40限位第二通风侧部22。
其中,第一限位组件30通常设于热交换芯20的第一通风侧部21所在侧,以便于限位第一通风侧部21;第二限位组件40通常设于热交换芯20的第二通风侧部22所在侧,以便于限位第二通风侧部22。可选地,在图5和6所示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通风侧部21为热交换芯20的上侧部,第一限位组件30设于热交换芯20的上侧;所述第二通风侧部22为热交换芯20的下侧部,第二限位组件40设于热交换芯20的下侧。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5和6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具体的,通过使第一限位件31可移动设置,从而可使第一限位件31的位置可调,从而可使得第一限位件31具有装配位和拆卸位。
具体的,当新风机100处于装配状态时,第一限位件31处于装配位,此时,第一限位件31与第一通风侧部21抵接,以是使第一通风侧部21限位于第一限位件31与外壳10之间。可选地,所述外壳10包括与安装口11相对设置的底壁12,所述第一通风侧部21限位于第一限位件31与底壁12之间。
当需要拆卸热交换芯20时,(从安装口11处)移动第一限位件31,并使第一限位件31移动至拆卸位,以使第一限位件31与第一通风侧部21分离,以使得第一通风侧部21处于无约束状态,从而可拆卸第一通风侧部21,然后拆卸第二通风侧部22,从而实现拆卸热交换芯20。
如此,通过移动第一限位件31的方式来拆卸热交换芯20,可避免将第一限位件31卸下/取下,从而可降低地热交换芯20的拆卸难度,特别是对处于高处或吊顶的新风机100来说(需要高处或吊顶作业),可避免操作者(如维修人员等)一手持第一限位件31,另一手拆卸热交换芯20的状况(易知,热交换芯20较重,一手拆卸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换而言之,当高处或吊顶作业时,可通过移动第一限位件31使第一限位件31移动至拆卸位的方式来拆卸热交换芯20,而不必将第一限位件31卸下/取下,从而可使得操作者(如维修人员等)的双手均用于拆卸热交换芯20,从而使得热交换芯20的拆卸变得安全、方便、可靠。
可以理解,当装配热交换芯20时,可先限位热交换芯20的第二通风侧部22,然后只需将第一限位件31从拆卸位移动到装配位即可对热交换芯20的第一通风侧部21限位,从而完成热交换芯20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新风机100,通过设置可移动设置的第一限位件31来限位热交换芯20的第一通风侧部21,从而可通过移动第一限位件31的方式来拆卸热交换芯20的第一通风侧部21和热交换芯20,从而可避免将第一限位件31卸下/取下,从而可使得操作者(如维修人员等)的双手均用于拆卸热交换芯20,以使得热交换芯20的拆卸变得安全、方便、可靠。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31的移动方向与热交换芯20的数量相关,而所述热交换芯2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即大于或等于两个),当热交换芯20的数量为一个时,可将第一限位件31在远离/靠近热交换芯20的方向上可移动设置,即当拆卸热交换芯20时,将第一限位件31向远离热交换芯20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一限位件31与第一通风侧部21分离,当安装热交换芯20时,将第一限位件31向靠近热交换芯20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一限位件31与第一通风侧部21抵接,以限位所述第一通风侧部21。当热交换芯20的数量为多个时,可将第一限位件31在多个热交换芯20的依次设置的方向上可移动设置,以可逐个拆卸热交换芯20,下文将以热交换芯20的数量为多个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进一步地,如图2、5、12和20所示,所述热交换芯20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限位件31在第一方向上可移动设置;其中,在图5和6所示的状态下,第一方向为向左的方向;在图20所示的状态下,第一方向为向下的方向。
如图5和6所示,在所述装配位时,所述第一限位件31对应多个热交换芯20设置,以与多个所述热交换芯20的第一通风侧部21抵接,以限位多个所述热交换芯20的第一通风侧部21。
在所述拆卸位时,所述第一限位件31与其中一热交换芯20的第一通风侧部21分离,并对应其余的热交换芯20设置。可选地,在所述拆卸位时,第一限位件31可与其余的热交换芯20抵接,以限位其余的热交换芯20。在图5和6所示的状态下,将第一限位件31向左移动,可从装配位移动到拆卸位。
可以理解,所述拆卸位可设置有一个,当对应该拆卸位的热交换芯20拆卸完成后,再将其他位置处的热交换芯20逐次移动/滑动至对应该拆卸位处拆卸。或者,所述拆卸位也可对应多个热交换芯20设置有多个,以分别逐次拆卸多个热交换芯20(即当拆卸热交换芯20时,可移动第一限位件31,以使第一限位件31与其中一热交换芯20的第一通风侧部21分离,以拆卸该热交换芯20;当该热交换芯20拆卸完成后,继续移动第一限位件31,以逐次拆卸剩余热交换芯20。可选地,可先拆卸最外侧设置的热交换芯20);或者,所述拆卸位可设置有多个,但拆卸位的数量少于热交换芯20的数量,以采用以上两种方式结合拆卸热交换芯2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芯20设有两个,所述拆卸位设有一个。
在图5和6所示的状态下,第一限位件31处于装配位,第一限位件31的两端分别对应两热交换芯20设置,以分别与该两热交换芯20的第一通风侧部21抵接,以限位该两个所述热交换芯20的第一通风侧部21。
当需要拆卸热交换芯20时,可向左移动第一限位件31,使第一限位件31移动至与处于左侧的热交换芯20对应的拆卸位,以使得第一限位件31与处于右侧的热交换芯20分离(即不抵接),以拆卸处于右侧的热交换芯20;当处于右侧的热交换芯20拆卸完成后,将处于左侧的热交换芯20向右移动/滑动,并移动至处于右侧的热交换芯20所在的位置(即移动至对应该拆卸位处),从而拆卸处于左侧的热交换芯20。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拆卸位设置有两个,此时,当需要拆卸热交换芯20时,可先向左移动第一限位件31,使第一限位件31移动至左侧的拆卸位,以使得第一限位件31与处于右侧的热交换芯20分离(即不抵接),以拆卸处于右侧的热交换芯20;当处于右侧的热交换芯20拆卸完成后,再向右移动第一限位件31,使第一限位件31移动至右侧的拆卸位,以使得第一限位件31与处于左侧的热交换芯20分离,以拆卸处于左侧的热交换芯20;当然,以上拆卸步骤也可调换。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3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热交换芯2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如此,可便于第一限位件31在拆卸位时避让需拆卸的热交换芯20,以有利于实现新风机100的小型化设计。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使第一限位件3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热交换芯2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此时,需要在热交换芯20靠近外壳10侧壁的一侧预留避让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所述热交换芯20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三个。在该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拆卸多个热交换芯20,可使所述第一限位件3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设有多个。具体的,每一所述第一限位件31均可至少限位相邻的两热交换芯20;可选地,每一所述第一限位件31均限位相邻的两热交换芯20。如此,可避免为第一限位件31额外预留避让空间。
下文将结合热交换芯20的具体结构,对第一限位组件30和第二限位组件40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并主要以两个热交换芯20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的,如图7-9、及19所示,所述第一通风侧部21通常具有呈夹角设置的第一通风面211和第二通风面212,且所述第一通风面211朝向安装口11设置;在所述装配位或所述拆卸位时,所述第一限位件31与对应的第一通风面211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热交换芯20设有两个,在装配位时,第一限位件31与两热交换芯20的两第一通风面211抵接,以使两热交换芯20的两所述第一通风侧部21限位于第一限位件31与外壳10的底壁12之间。在拆卸位时,第一限位件31可与处于左侧的热交换芯20的第一通风面211抵接(比如,当处于左侧的热交换芯20向外运动时,第一限位件31会与其第一通风面211抵接),使处于左侧的热交换芯20的第一通风侧部21限位于第一限位件31与外壳10的底壁12之间。
进一步地,如图7-10、及13-16所示,所述第一限位组件30还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一支撑件32,所述第一支撑件32与多个热交换芯20的第二通风面212抵接。如此,可进一步地增强热交换芯20的安装稳定性。
具体的,如图7-10、及13-16所示,所述第一支撑件32包括邻近热交换芯20固定设置的第一安装部321、及由所述第一安装部321的邻近热交换芯20的一侧向远离安装口11的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支撑部322,所述第一支撑部322与多个热交换芯20的第二通风面212抵接。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322的朝向第二通风面212的表面与第二通风面212抵接(即贴合),以增强热交换芯20的安装稳定性。
具体的,如图12所示,所述外壳10内还具有第二安装区b,所述第二安装区b设于第一安装区a的一侧,所述新风机100还包括固定设于第二安装区b的第一风道件50,所述第一支撑件32固定连接于第一风道件50。具体的,所述第一安装部321固定连接于第一风道件50。
可选地,所述第一风道件50为回风风道件或新风风道件;所述热交换芯20具有与第一风道件50连通的第一风道,以用于形成回风风道或新风风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件50为新风风道件,所述第一风道件50与热交换芯20的第一风道连通以形成新风风道,以用于引入室外空气。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支撑件32固定连接于第一风道件50,可便于简化新风机100的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32两端可(如通过螺纹连接等结构)连接于外壳10的两侧壁上。
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32也可通过增设支撑结构而固定安装在外壳10内。
进一步地,如图7-10、及13-16所示,所述第一限位件31可移动地设于第一支撑件32,如此,可简化第一限位组件30的结构。当然,所述第一限位件31也可可移动地设于第一风道件50或外壳10内其他支撑结构。
具体的,如图7-10、及13-16所示,所述第一限位件31包括邻近热交换芯20设置的第一连接部311、及由第一连接部311的邻近热交换芯20的一侧向靠近安装口11的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限位部312,所述第一连接部311可移动地设于第一支撑件32,在所述装配位或拆卸位时,所述第一限位部312与对应的第二通风面212抵接。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311的朝向第一通风面211的表面与第一通风面211抵接(即贴合),以增强热交换芯20的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311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孔3111,所述第一支撑件32上对应第一连接孔3111设有第二连接孔3211。具体的,所述第二连接孔3211设于第一安装部321。
所述第一限位组件30还包括第一紧固件(图未示)(例如螺栓/螺钉等),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第一连接孔3111与第二连接孔3211,所述第一紧固件具有锁紧状态和松弛状态,在所述锁紧状态时,所述第一紧固件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311与第一安装部321,以使所述第一限位部312与对应的第一通风面211抵接;在所述松弛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部31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可调。
具体的,通过使第一连接孔3111沿第一方向延伸,可使第一连接部311可沿第一方向移动,如此,可实现第一限位件31在第一方向上可移动设置(即位置可调)。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311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孔3112,所述第三连接孔3112具有侧向开口,所述第一安装部321上对应第三连接孔3112设有第四连接孔3212。
所述第一限位组件30还包括第二紧固件(图未示)(例如螺栓/螺钉等),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设第三连接孔3112与第四连接孔3212,所述第二紧固件具有锁紧状态和松弛状态,在所述锁紧状态时,所述第二紧固件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311与第一安装部321,以使所述第一限位部312与对应的第一通风面211抵接;在所述松弛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部311可通过第三连接孔3112的侧向开口向远离第二紧固件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311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可调。
具体的,通过使第三连接孔3112侧向开口,可使第一连接部311可通过第三连接孔3112的侧向开口向远离第二紧固件的方向运动,如此,可实现第一限位件31在第一方向上可移动设置(即位置可调)。
同时,通过以上两组不同的限位结构,可增强第一连接部311与第一安装部321之间的安装稳定性,从而可进一步增强热交换芯20的安装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第三连接孔3112的侧向开口为喇叭状,以便于使第二紧固件滑入第三连接孔3112内。
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限位结构(如卡扣结构等)在装配位时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311与第一安装部321,在此不必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15和16所示,为了增强第一限位件31的结构强度,以增强热交换芯20的安装稳定性,可使:所述第一限位件31还包括由所述第一限位部312的靠近安装口11的一侧向远离第一通风面211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部313;和/或,
所述第一限位件31还包括由所述第一连接部311的远离热交换芯20的一侧向靠近安装口11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部314。
可选地,如图13-16所示,所述第一限位件31为折弯板状。
可选地,如图13-16所示,所述第一支撑件32为折弯板状。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组件40的结构有很多,如可与第一限位组件30的结构相同或近似相同,等等,以下举例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如图7-9、11、及17、18所示,所述第二限位组件40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二限位件41,所述第二限位件41与(多个热交换芯20的)第二通风侧部22抵接,以限位所述第二通风侧部22于所述第二限位件41与所述外壳10之间。具体的,所述第二通风侧部22限位于第二限位件41与外壳10的底壁12之间。
具体的,如图7-9、11、及17、18所示,所述第二通风侧部22具有呈夹角设置的第三通风面221和第四通风面222,且第三通风面221朝向安装口11设置,所述第二限位件41与(多个热交换芯20的)第三通风面221抵接,以限位所述热交换芯20的第二通风侧部22于第二限位件41与外壳10的底壁12之间。
进一步地,如图7-9、11、及17、18所示,所述第二限位组件40还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二支撑件42,所述第二支撑件42与(多个热交换芯20的)第四通风面222抵接。如此,可进一步地增强热交换芯20的安装稳定性。
具体的,如图7-9、11、及17、18所示,所述第二支撑件42包括邻近热交换芯20固定设置的第二安装部421、及由所述第二安装部421的邻近热交换芯20的一侧向远离安装口11的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二支撑部422,所述第二支撑部422与多个热交换芯20的第四通风面222抵接。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部422的朝向第四通风面222的表面与第四通风面222抵接(即贴合),以增强热交换芯20的安装稳定性。
具体的,如图12所示,所述外壳10内还具有第三安装区c,所述第三安装区c设于第一安装区a的一侧,且所述第三安装区c和第二安装区b分别设于第一安装区a的相对的两侧。
所述新风机100还包括固定设于所述第三安装区c的第二风道件70,所述第二限位件41固定连接于第二风道件70。具体的,所述第二安装部421固定连接于第二风道件70。
可选地,所述第二风道件70为回风风道件或新风风道件;所述热交换芯20具有与第二风道件70连通的第二风道,以用于形成回风风道或新风风道。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第一风道件50与第二风道件70其中之一为回风风道件,另一则为新风风道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道件70为回风风道件,所述第二风道件70与热交换芯20的第二风道连通以形成回风风道,以用于将室内的空气送出室外,或者,以用于室内空气循环,从而可通过热交换芯20来利用室内空气的热量或冷量,以调节室外新风的温度,使得室外新风的温度更加适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二支撑件42固定连接于第二风道件70,可便于简化新风机100的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件42两端可(如通过螺纹连接等结构)连接于外壳10的两侧壁上。
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件42也可通过增设支撑结构而固定安装在外壳10内。
进一步地,如图7-9、11、及17、18所示,所述第二限位件41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件42,如此,可简化第二限位组件40的结构。当然,所述第二限位件41也可固定连接于第二风道件70或外壳10内其他支撑结构。
具体的,如图7-9、11、及17、18所示,所述第二限位件41包括邻近热交换芯20设置的第二连接部411、及由第二连接部411的邻近热交换芯20的一侧向靠近安装口11的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二限位部412,所述第二连接部411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件42的第二安装部421,以使第二限位部412与第三通风面221抵接。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411的朝向第三通风面221的表面与第三通风面221抵接(即贴合),以增强热交换芯20的安装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411可通过螺纹连接结构、卡扣结构或焊接结构等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部421。
可选地,如图17和18所示,所述第二限位件41为折弯板状。
可选地,如图17和18所示,所述第二支撑件42为折弯板状。
通常地,所述第一通风面211设有通风口(图未示)。
通常地,所述第二通风面212设有通风口(图未示)。
通常地,所述第三通风面221设有通风口(图未示)。
通常地,所述第四通风面222设有通风口(图未示)。
可选地,如图19所示,所述热交换芯20为六棱柱结构或大致为六棱柱结构。
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部322与第二通风面212之间通常设于缓冲垫(图未示),如海绵、橡胶等。
具体的,所述第二支撑部422与第四通风面222之间通常设于(图未示),如海绵、橡胶等。
具体的,所述第二限位部412与第三通风面221之间通常设于(图未示),如海绵、橡胶等。
具体的,如图12所示,所述新风机100还包括第一风机60和第二风机80,所述第一风机60设于第二安装区b,并与热交换芯20的第一风道或第二风道连通,以设于新风风道或回风风道;所述第二风机80设于第三安装区c,并与热交换芯20的第一风道或第二风道连通,以设于新风风道或回风风道;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第一风机60和第二风机80其中之一为回风风机,并与热交换芯20的第二风道连通,以驱动回风风道内的空气流动;另一则为新风风机,并与热交换芯20的第一风道连通,以驱动新风风道内的空气流动。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外壳10通常还包括封盖安装口11的盖板1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具有第一安装区和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区设置的安装口;
热交换芯,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内,所述热交换芯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通风侧部和第二通风侧部;
第一限位组件,包括可移动设置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具有装配位和拆卸位,在所述装配位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通风侧部抵接,以限位所述第一通风侧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外壳之间;在所述拆卸位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通风侧部分离;以及
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限位所述第二通风侧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芯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限位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可移动设置;
在所述装配位时,所述第一限位件对应多个所述热交换芯设置,以与多个所述热交换芯的所述第一通风侧部抵接;
在所述拆卸位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其中一所述热交换芯的所述第一通风侧部分离,并对应其余的所述热交换芯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芯设有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热交换芯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或者,
所述热交换芯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三个,所述第一限位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设有多个。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侧部具有呈夹角设置的第一通风面和第二通风面,且所述第一通风面朝向所述安装口设置;在所述装配位或所述拆卸位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通风面抵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还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多个所述热交换芯的所述第二通风面抵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邻近所述热交换芯固定设置的第一安装部、及由所述第一安装部的邻近所述热交换芯的一侧向远离所述安装口的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多个所述热交换芯的所述第二通风面抵接;和/或,
所述外壳内还具有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二安装区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区的一侧,所述新风机还包括固定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区的第一风道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风道件;和/或,
所述第一限位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邻近所述热交换芯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及由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邻近所述热交换芯的一侧向靠近所述安装口的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在所述装配位或所述拆卸位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通风面抵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支撑件上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紧固件具有锁紧状态和松弛状态,在所述锁紧状态时,所述第一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支撑件,以使所述第一限位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通风面抵接;在所述松弛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可调;和/或,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具有侧向开口,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对应所述第三连接孔设有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设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二紧固件具有锁紧状态和松弛状态,在所述锁紧状态时,所述第二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支撑件,以使所述第一限位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通风面抵接;在所述松弛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孔的侧向开口向远离所述第二紧固件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可调。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还包括由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靠近所述安装口的一侧向远离所述第一通风面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部;和/或,
所述第一限位件还包括由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远离所述热交换芯的一侧向靠近所述安装口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部。
10.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通风侧部抵接,以限位所述第二通风侧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外壳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侧部具有呈夹角设置的第三通风面和第四通风面,且所述第三通风面朝向所述安装口设置;
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三通风面抵接;和/或,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还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四通风面抵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还具有第三安装区,所述第三安装区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区的一侧;
所述新风机还包括固定设于所述第三安装区的第二风道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或所述第二限位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风道件。
CN201921684915.3U 2019-10-09 2019-10-09 新风机 Active CN2106021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84915.3U CN210602107U (zh) 2019-10-09 2019-10-09 新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84915.3U CN210602107U (zh) 2019-10-09 2019-10-09 新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02107U true CN210602107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687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84915.3U Active CN210602107U (zh) 2019-10-09 2019-10-09 新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021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23048B1 (en) Air conditioner having electrical equipment box cooling mechanism
CN106196305B (zh) 导风装置、空调柜机及其送风方法
CN109084368B (zh) 空调器
WO2018196412A1 (zh) 空调器
US10571151B2 (en) Duct type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nd disassembling the same
CN210602107U (zh) 新风机
JP2003106637A (ja) 空調用室内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空調用室内ユニット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KR20090044503A (ko) 공기조화기 실외기의 베이스어셈블리
CN115628476A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JP5108241B2 (ja) 風向ガイドユニット
CN211177103U (zh) 导风板装置、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JP6210690B2 (ja) 換気装置
JP2018091564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5472234B2 (ja) 熱交換型換気装置
JP5541168B2 (ja) 熱交換型交換装置
EP1804002A1 (en) Ceiling-embedded air conditioner
CN218442542U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8154504U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8209828U (zh) 空调器
CN218672602U (zh) 机壳组件及空调器
WO2024066598A1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8442543U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953462U (zh) 空调的装饰结构及空调器
CN218763691U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WO2023016063A1 (zh)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空调器及电控盒的装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