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99829U - 一种铰链及应用铰链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铰链及应用铰链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99829U
CN210599829U CN201921480473.0U CN201921480473U CN210599829U CN 210599829 U CN210599829 U CN 210599829U CN 201921480473 U CN201921480473 U CN 201921480473U CN 210599829 U CN210599829 U CN 2105998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rotating shaft
rotating
main
fix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804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经小燕
张秀金
郭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onglia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ongli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onglia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ongli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8047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998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998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998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铰链及应用铰链的设备。铰链,包括:第一安装件、第二安装件以及包括转轴的连接件,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分别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第一安装件,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主固定板和副固定板,主固定板与转轴的第一连接点固定连接,副固定板与转轴的第二连接点固定连接,使得主固定板、转轴以及副固定板形成为第一刚体结构;第一安装件,与转轴滑动连接。由于第一安装件分设为主固定板和副固定板,分别与转轴的两端位置固定连接,使得第一安装件与转轴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刚体结构,增强了转轴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而在第二安装件旋转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转轴出现偏摆或摇晃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铰链及应用铰链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铰链及应用铰链的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设备的类型和样式也越来越多,而大多数电子设备需要使用到铰链,铰链是用来连接两个固体并允许两者之间做相对转动的机械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游戏机、电子书、移动电话等电子设备中常设置铰链结构,以实现其相枢接的两部分可相对转动。
然而,目前很多铰链结构都存在转轴强度低和稳定性差的缺陷,导致在旋转过程中容易出现轴心偏摆、摇晃的现象,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铰链及应用铰链的设备,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转轴强度低和稳定性差的缺陷。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铰链,包括:第一安装件、第二安装件以及包括转轴的连接件,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分别与所述连接件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安装件与所述第二安装件可相对转动;
所述第一安装件,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主固定板和副固定板,所述主固定板与所述转轴的第一连接点固定连接,所述副固定板与所述转轴的第二连接点固定连接,使得所述主固定板、所述转轴以及所述副固定板形成为第一刚体结构;
所述第一安装件,与所述转轴滑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安装件,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主旋转板和副旋转板,所述主旋转板与所述转轴的第三连接点滑动连接,所述副旋转板与所述转轴的第四连接点滑动连接,使得所述主旋转板和所述副旋转板形成为第二刚体结构。
可选的,所述转轴上,各个连接点按照所述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三连接点、所述第二连接点以及所述第四连接点的顺序沿轴向依次间隔分布。
可选的,所述主固定板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孔固定套设于所述转轴的第一连接点;
所述副固定板包括与所述第一板体垂直设置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固定套设于所述转轴的第二连接点。
可选的,所述主旋转板包括第三板体,所述第三板体上设有第三轴孔,所述第三轴孔滑动套设于所述转轴的第三连接点;
所述副旋转板包括第四板体,所述第四板体上设有第四轴孔,所述第四轴孔滑动套设于转轴的第四连接点。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外的轮盘,
所述轮盘固定套设于所述转轴的第三连接点的相邻位置;所述轮盘的面向所述第三轴孔的表面形成有凸轮,所述第三轴孔的面向所述轮盘的外周面形成有凹轮;在所述第二安装件相对所述转轴进行转动过程中,所述凹轮与所述凸轮产生啮合或者脱出状态;
或者,所述轮盘固定套设于所述转轴的所述第四连接点的相邻位置;所述轮盘的面向所述第四轴孔的表面形成有凸轮,所述第四轴孔的面向所述轮盘的外周面形成有凹轮;在所述第二安装件相对所述转轴进行转动过程中,所述凹轮与所述凸轮产生啮合或者脱出状态;
所述凸轮包括间隔分布于所述轮盘表面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且所述第一凸起的中间位置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凸起的中间位置形成有第二凹槽。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外的限位件;
所述限位件,包括相匹配的活动盘和限位盘,所述活动盘与所述转轴滑动连接,所述限位盘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所述活动盘的外侧延伸形成有卡合部,所述主旋转板或者所述副旋转板上设有与所述卡合部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卡槽相卡合,使得所述主旋转板或者所述副旋转板在转动过程中带动活动盘进行同步转动,并在限位盘的配合作用下对转动角度进行限制。
可选的,所述主固定板与副固定板,以及所述主旋转板与副旋转板,均构成L型结构。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呈螺旋形盘绕于所述转轴外的扭簧;
所述扭簧,位于所述第四连接点的相邻位置,其扭臂的两端设有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主旋转板或者所述副旋转板卡接。
一种应用铰链的设备,包括门体和箱体;还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铰链;
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其中之一与所述门体固定连接、另一个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安装件分设为主固定板和副固定板,分别与转轴的两端位置固定连接,使得第一安装件与转轴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刚体结构,大大增强了转轴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而在第二安装件相对转轴进行旋转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转轴出现偏摆或摇晃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铰链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铰链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铰链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固定板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副固定板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旋转板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副旋转板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轮盘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限位件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铰链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铰链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号说明:
第一安装件100、第二安装件200、连接件300、主固定板110、副固定板120、主旋转板210、副旋转板220、第一板体111、第一轴孔112、第一铆钉孔113、第二板体121、第二轴孔122、第二铆钉孔123、第三板体211,第三轴孔212、第三铆钉孔213、凹轮214、第四板体221、第四轴孔222、第四铆钉孔223、转轴310、轮盘320、限位件330、弹性定位件340、压紧件350、扭簧360、凸轮321、活动盘331、限位盘332、第一凸起322、第二凸起323、第一凹槽324、第二凹槽32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的铰链立体图,以及图3所示的铰链爆炸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铰链包括:第一安装件100、第二安装件200和包括转轴310的连接件300;其中,第一安装件100和第二安装件200分别与连接件300连接,以实现第一安装件100与第二安装件200的相对转动。
第一安装件100,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主固定板110和副固定板120,主固定板110与转轴310的第一连接点固定连接,副固定板120与转轴310的第二连接点固定连接,使得主固定板110、转轴310以及副固定板120形成为第一刚体结构。
第二安装件200,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主旋转板210和副旋转板220,主旋转板210与转轴310的第三连接点滑动连接,副旋转板220与转轴310的第四连接点滑动连接,使得主旋转板210和副旋转板220形成为第二刚体结构。
转轴310上,各个连接点按照第一连接点、第三连接点、第二连接点以及第四连接点的顺序沿轴向依次间隔分布。
该铰链中,由于第一安装件100分设为主固定板110和副固定板120,分别与转轴310的两端位置固定连接,使得第一安装件100与转轴310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刚体结构,大大增强了转轴310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而在第二安装件200相对转轴310进行旋转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转轴310出现偏摆或摇晃的问题。
同时,由于第二安装件200也分设为主旋转板210和副旋转板220,分别与转轴310的两端位置滑动连接,可以提高转动过程的稳定度,从而进一步提升铰链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4所示的主固定板110立体图和图5所示的副固定板120立体图。
主固定板110包括第一板体111,第一板体111上设有第一轴孔112和第一铆钉孔113;第一轴孔112套设于转轴310的第一连接点位置,并进行铆接,从而实现主固定板110与转轴310的固定连接。
副固定板120包括与第一板体111垂直设置的第二板体121,第二板体121上设有第二轴孔122和第二铆钉孔123;第二轴孔122套设于转轴310的第二连接点位置,并进行铆接,从而实现副固定板120与转轴310的固定连接。
同时,主固定板110与副固定板120,通过第一铆钉孔113、第二铆钉孔123及铆钉实现铆接。
请参阅图6所示的主旋转板210立体图和图7所示的副旋转板220立体图。
主旋转板210包括与第二板体121平行的第三板体211,第三板体211上设有第三轴孔212和第三铆钉孔213;第三轴孔212套设于转轴310的第三连接点位置。
副旋转板220包括第四板体221,第四板体221上设有第四轴孔222和第四铆钉孔223;第四轴孔222套设于转轴310的第四连接点位置。
同时,主旋转板210与副旋转板220,通过第三铆钉孔213、第四铆钉孔223及铆钉实现铆接。
需要说明的是,主固定板110和副固定板120的具体形状和固定连接方式,以及主旋转板210与副旋转板220的具体形状和固定连接方式,不局限于图中所示,可以根据实际安装需求来调整,只要能够满足主固定板110、副固定板120与转轴310三者形成一刚体结构、主旋转板210与副旋转板220两者形成另一刚体结构的要求即可。另外,为便于安装对应的设备单元,主固定板110与副固定板120所组成的第一安装件100的整体结构,以及主旋转板210与副旋转板220组成的第二安装件200的整体结构,均可以设计为L型。
请参阅图8所示的连接件300立体图。
连接件300包括转轴310,以及套设于转轴310外的轮盘320、限位件330、弹性定位件340、压紧件350和扭簧360。
转轴310上,沿其轴向依次间隔设有第一连接点、第三连接点、第二连接点以及第四连接点,分别作为主固定板110、主旋转板210、副固定板120及副旋转板220与本转轴310的连接位置。
轮盘320,固定套设于转轴310外,位于第一连接点与第三连接点之间且紧邻第三连接点的位置,如图9所示,该轮盘320面向第三连接点的表面形成有凸轮321,该凸轮321包括间隔分布于轮盘320表面的第一凸起322和第二凸起323(可根据实际的使用角度需求来调整第一凸起322和第二凸起323的相对位置),且第一凸起322的中间位置形成有第一凹槽324,第二凸起323的中间位置形成有第二凹槽325。相应的,连接于第三连接点的主旋转板210上,第三轴孔212的面向凸轮321的外周面形成有凹轮214,与凸轮321相匹配。在主旋转板210转动时,凹轮214与凸轮321会产生啮合和脱出两种状态。通过本实施例的凸轮321与凹轮214的结构设计,可以在主旋转板210旋转至最大使用角度时实现自锁功能,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限位件330,实际可套设于转轴310外的任意位置,如图10所示,包括相匹配的活动盘331和限位盘332,活动盘331与转轴310滑动连接,限位盘332与转轴310固定连接。同时,活动盘331的外侧延伸形成有卡合部,主旋转板210上设有与卡合部相匹配的卡槽,卡合部卡入卡槽,使得主旋转板210在转动过程中可带动活动盘331进行同步转动,并在限位盘332的配合作用下对转动角度进行限制,从而实现开合角度的控制。
压紧件350,例如螺母,可通过螺纹连接在转轴310上限位件330与第二连接点之间的位置;而弹性定位件340套设在转轴310的第一连接点与压紧件350之间,用于提供压紧力。
扭簧360,呈螺旋形盘绕于转轴310外,且位于第四连接点的相邻位置,其扭臂的两端设有第一弯折部361和第二弯折部362,第一弯折部361与连接于第四连接点的副旋转板220卡接,第二弯折部362与固定装配于第一安装件100的设备单元卡接,以使得扭簧360在副旋转板220相对于第一安装件100旋转时能够产生弹性形变。通过扭簧结构设计,可实现自动弹开功能,无需在设备单元上增加弹簧结构,可有效节约设备的设计空间,降低成本。
本实施例的轮盘320和限位件330均用于与主旋转板210配合作用,而由于主旋转板210与副旋转板220固定连接为一整体,因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利用轮盘320和限位件330对副旋转板220进行配合,只需调整轮盘320和限位件330的安装位置即可。
请参阅图11所示的铰链闭合状态示意图,以及图12所示的铰链打开状态示意图。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铰链的设备,包括:门体、箱体以及上述铰链。可将设备的门体与第一安装件100通过螺丝等方式进行锁附固定,同时将门体与扭簧360的第二弯折部362卡接,将设备的箱体与第二安装件200通过螺丝等方式进行锁附固定。
在门体打开过程中,第一安装件100与第二安装件200产生相对转动,凹轮214与凸轮321逐渐脱出,在脱出过程中门体可被带动抬高,从而可避免门体打开时刮蹭箱体,保证了门体的顺利打开,且在打开至最大角度时实现自锁;在门体关闭过程中,第一安装件100与第二安装件200产生相对转动,凹轮214与凸轮321逐渐啮合,转动过程中门体被带动下沉,直至与箱体闭合。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铰链,包括:第一安装件(100)、第二安装件(200)以及包括转轴(310)的连接件(300),所述第一安装件(100)和所述第二安装件(200)分别与所述连接件(300)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安装件(100)与所述第二安装件(200)可相对转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件(100),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主固定板(110)和副固定板(120),所述主固定板(110)与所述转轴(310)的第一连接点固定连接,所述副固定板(120)与所述转轴(310)的第二连接点固定连接,使得所述主固定板(110)、所述转轴(310)以及所述副固定板(120)形成为第一刚体结构;
所述第一安装件(100),与所述转轴(310)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安装件(200),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主旋转板(210)和副旋转板(220),所述主旋转板(210)与所述转轴(310)的第三连接点滑动连接,所述副旋转板(220)与所述转轴(310)的第四连接点滑动连接,使得所述主旋转板(210)和所述副旋转板(220)形成为第二刚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310)上,各个连接点按照所述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三连接点、所述第二连接点以及所述第四连接点的顺序沿轴向依次间隔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固定板(110)包括第一板体(111),所述第一板体(111)上设有第一轴孔(112),所述第一轴孔(112)固定套设于所述转轴(310)的第一连接点;
所述副固定板(120)包括与所述第一板体(111)垂直设置的第二板体(121),所述第二板体(121)上设有第二轴孔(122),所述第二轴孔(122)固定套设于所述转轴(310)的第二连接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旋转板(210)包括第三板体(211),所述第三板体(211)上设有第三轴孔(212),所述第三轴孔(212)滑动套设于所述转轴(310)的第三连接点;
所述副旋转板(220)包括第四板体(221),所述第四板体(221)上设有第四轴孔(222),所述第四轴孔(222)滑动套设于所述转轴(310)的第四连接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300)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310)外的轮盘(320);
所述轮盘(320)固定套设于所述转轴(310)的第三连接点的相邻位置;所述轮盘(320)的面向所述第三轴孔(212)的表面形成有凸轮(321),所述第三轴孔(212)的面向所述轮盘(320)的外周面形成有凹轮(214);在所述第二安装件(200)相对所述转轴(310)进行转动过程中,所述凹轮(214)与所述凸轮(321)产生啮合或者脱出状态;
或者,所述轮盘(320)固定套设于所述转轴(310)的所述第四连接点的相邻位置;所述轮盘(320)的面向所述第四轴孔(222)的表面形成有凸轮(321),所述第四轴孔(222)的面向所述轮盘(320)的外周面形成有凹轮(214);在所述第二安装件(200)相对所述转轴(310)进行转动过程中,所述凹轮(214)与所述凸轮(321)产生啮合或者脱出状态;
所述凸轮(321)包括间隔分布于所述轮盘(320)表面的第一凸起(322)和第二凸起(323),且所述第一凸起(322)的中间位置形成有第一凹槽(324),所述第二凸起(323)的中间位置形成有第二凹槽(32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300),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310)外的限位件(330);
所述限位件(330),包括相匹配的活动盘(331)和限位盘(332),所述活动盘(331)与所述转轴(310)滑动连接,所述限位盘(332)与所述转轴(310)固定连接;
所述活动盘(331)的外侧延伸形成有卡合部,所述主旋转板(210)或者所述副旋转板(220)上设有与所述卡合部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卡槽相卡合,使得所述主旋转板(210)或者所述副旋转板(220)在转动过程中带动活动盘(331)进行同步转动,并在所述限位盘(332)的配合作用下对转动角度进行限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固定板(110)与副固定板(120),以及所述主旋转板(210)与副旋转板(220),均构成L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00),还包括呈螺旋形盘绕于所述转轴(310)外的扭簧(360);
所述扭簧(360),位于所述第四连接点的相邻位置,其扭臂的两端设有第一弯折部(361)和第二弯折部(362),所述第一弯折部(361)与所述主旋转板(210)或者所述副旋转板(220)卡接。
10.一种应用铰链的设备,包括门体和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铰链;
所述第一安装件(100)和所述第二安装件(200),其中之一与所述门体固定连接、另一个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
CN201921480473.0U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铰链及应用铰链的设备 Active CN2105998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80473.0U CN210599829U (zh)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铰链及应用铰链的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80473.0U CN210599829U (zh)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铰链及应用铰链的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99829U true CN210599829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714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80473.0U Active CN210599829U (zh)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铰链及应用铰链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998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27873B2 (en) Hinge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1937557B1 (ko) 2축 힌지 및 상기 2축 힌지를 이용한 단말기기
WO2019085891A1 (zh) 内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及内柔性屏移动终端
US2018023072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inge assembly thereof
US8931141B2 (en) Planetary type dual-shaft hinge
US8091180B2 (en) Hinge assembly
US2014033145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inge structure
WO2015012830A1 (en) Hinge assembly for a computing device
US11169578B2 (en) Pivot shaft structure moving around virtual axis
CN210122988U (zh) 内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及内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08928371A (zh) 一种太阳能控制器研发用移动装置
CN210599829U (zh) 一种铰链及应用铰链的设备
US20100154165A1 (en) Hing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he hinge
CN102573354B (zh) 滑动模组及具有该滑动模组的电子装置
CN212723785U (zh) 一种方便笔记本电脑开启的铰链
CN101472411A (zh) 翻盖型电子装置外壳
CN211648768U (zh) 一种用于铰接的联动结构
US8084689B2 (en) Hing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20162926A1 (en) Sliding module for electronic device
EP3995931A1 (en) Hinge assembly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01475155U (zh) 枢纽器
US20100289391A1 (en) Hing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7608450B (zh) 连接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9921946U (zh)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置物盒
CN109654110B (zh) 转轴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