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98026U - 一种带夹槽的角线及其装配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夹槽的角线及其装配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98026U
CN210598026U CN201920766405.4U CN201920766405U CN210598026U CN 210598026 U CN210598026 U CN 210598026U CN 201920766405 U CN201920766405 U CN 201920766405U CN 210598026 U CN210598026 U CN 2105980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decorative
decorative board
decorative plat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6640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再良
马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Youpon Integrated Wood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Youpon Integrated Wood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Youpon Integrated Wood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Youpon Integrated Wood Hom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6640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980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980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980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ing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夹槽的角线及其装配结构。现有装饰板会因切割受损而无法与角线固接,导致装配麻烦。本实用新型包括呈长条状的线条本体,所述线条本体包括呈F形,包括竖部、上置横部和中置横部,所述上置横部和中置横部围合形成夹槽,所述中置横部的底面中部设有竖向布置的卡置板,所述夹槽的开口朝向与卡置板的设置方向互为垂直。通过在角线上设置夹槽来夹持装饰板的连接端,防止装饰板因被切割加工而发生无法与角线固接的情况,既确保装饰板与角线牢固连接,确保装饰板连接稳定性,还无需在现场对装饰板进行二次加工,提升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带夹槽的角线及其装配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墙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集成墙面已被广泛地运用在室内装修中,具有安装维护方便的特点。现有的集成墙面包括装饰板以及连接在相邻装饰板间的线条,具体地,装饰板的边缘设有与线条匹配的连接结构,确保装饰板边缘能与线条对应侧匹配固接,进而确保相邻装饰板平整衔接。在铺设墙角时,互为垂直且相邻的装饰板间需要通过角线进行衔接。这种结构存在以下缺陷:为了方便加工生产装饰板,装饰板的宽度均为标准值,而施工现场的墙面尺寸为非标尺寸,在铺设集成墙面时,需要对位于墙面边缘的装饰板进行切割处理,经过切割处理的装饰板将不再具有与线条对应的连接结构,既导致装饰板无法与对应的角线进行固接定位,影响装饰板连接稳定性,容易发生脱落的情况,还会因现场加工连接结构而增加施工难度,费时费力,降低装配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夹槽的角线及其装配结构,通过在角线上设置夹槽来夹持固定装饰板连接端,确保装饰板被切割侧也能与角线固接,方便拐角处装饰板安装。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带夹槽的角线,包括呈长条状的线条本体,所述线条本体包括呈F形,包括竖部、上置横部和中置横部,所述上置横部和中置横部围合形成夹槽,所述中置横部的底面中部设有竖向布置的卡置板,所述夹槽的开口朝向与卡置板的设置方向互为垂直。通过在角线上设置夹槽来夹持装饰板的连接端,防止装饰板因被切割加工而发生无法与角线固接的情况,既确保装饰板与角线牢固连接,确保装饰板连接稳定性,还无需在现场对装饰板进行二次加工,提升装配效率。由于单侧墙面只需通过切割一侧的装饰板来满足铺设尺寸要求,所以,各角线只需设置供一侧装饰板插置的夹槽即可,另一侧的装饰板仍可以利用预先加工形成的连接结构与卡置板固接。
作为优选,所述上置横部和中置横部互为平行设置,以使所述夹槽的槽口宽度与槽腔宽度匹配。上置横部和下置横部分别与对应装饰板连接端的两侧匹配贴合,通过增加接触面积来提升夹持稳定性,防止装饰板发生脱离的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中置横部的长度小于上置横部。中置横部被隐藏在装饰板之间,上置横部需要通过增加与墙面间的贴合面积来提升连接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线条本体通过穿越竖部底端的紧固件固接在预设工位上,安装到位后,所述紧固件的水平向投影与所述卡置板的水平向投影互为错位设置。线条本体通过紧固件固接在墙面上,对装饰板起到稳定定位的作用。紧固件与卡置板的水平向投影错位设置,为紧固件预留安装操作空间,确保紧固件能沿直线路径穿越竖部。
作为优选,所述竖部底端朝向卡置板的侧壁上凹陷形成避让槽。避让槽起到隐藏紧固件尾端的作用,防止紧固件尾端因外露于竖部而发生影响对应装饰板安装的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竖部背向卡置板侧壁面为平面,所述上置横部的顶面为平面。竖部和上置横部分别与拐角两侧的墙面匹配贴合,进而确保装饰板被精确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竖部顶端与上置横部的对应端间通过圆角衔接。圆角能为拐角提供容错空间,当拐角处墙面因加工精确欠佳而形成非直角时,角线也能避让拐角并确保装饰板精确定位。
一种角线的装配结构,所述装配结构包括线条本体、第一装饰板以及第二装饰板,所述第一装饰板的连接端端面为平面,所述第一装饰板通过连接端水平向插置连接在所述夹槽中,所述第二装饰板的连接端端面设有凹槽,所述第二装饰板通过凹槽竖向套置在所述卡置板上,以使第一装饰板和第二装饰板以互为垂直的姿态固接在所述线条本体上。第一装饰板通过切割加工后形成的连接端插置在夹槽中,第二装饰板通过预先加工形成的凹槽套置卡接在对应的卡置板上,既确保第一装饰板和第二装饰板分别与对应的墙面贴合,还确保第一装饰板和第二装饰板与对应的响铃装饰板匹配拼合,又确保第一装饰板和第二装饰板互为垂直拼合,无需对第一装饰板的连接端进行二次加工。
作为优选,所述中置横部的长度与第二装饰板的厚度匹配。所述中置横部的外延端端面形成与所述第二装饰板外露面齐平设置的装饰面。安装到位后,中置横部的外延端端面形成装饰面,且外露于第一装饰板和第二装饰板间,中置横部既起到夹持第一装饰板的作用,还对第二装饰板起到限位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角线上设置夹槽来夹持装饰板的连接端,无论装饰板是否具有预先加工的连接结构均能被牢固夹持在夹槽内,既确保装饰板与角线牢固连接,确保装饰板连接稳定性,还无需在现场对装饰板进行二次加工,提升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装配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线条本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线条本体,2、竖部,3、上置横部,4、中置横部,5、夹槽,6、卡置板,7、避让槽,8、紧固件,9、圆角,10、第一装饰板,11、第二装饰板,12、凹槽,13、装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2所示的一种带夹槽的角线,由呈长条状的线条本体1,所述线条本体1包括呈F形,包括竖部2、上置横部3和中置横部4,所述上置横部3和中置横部4围合形成夹槽5,所述中置横部4的底面中部设有竖向布置的卡置板6,所述夹槽5的开口朝向与卡置板6的设置方向互为垂直。线条本体1通过夹槽5和卡置板6分别与来自相邻墙面的装饰板进行固接。
在使用时,所述装配结构包括线条本体1、第一装饰板10以及第二装饰板11, 所述第一装饰板10的连接端端面为平面,所述第一装饰板10通过连接端水平向插置连接在所述夹槽5中,所述第二装饰板11的连接端端面设有凹槽12,所述第二装饰板11通过凹槽12竖向套置在所述卡置板6上,以使第一装饰板10和第二装饰板11以互为垂直的姿态固接在所述线条本体1上。第一装饰板10为对应墙面的最后一块待安装板,需要通过切割来覆盖该墙面剩余的外露区域,预先加工形成的连接结构会被切割去除。通过夹槽5来夹持固定第一装饰板10,既能确保第一装饰板10与角线间的连接强度,还省去二次加工连接结构的工序,提升装配效率。第二装饰板11为对应墙面的第一块待安装板,第二装饰板11无论是否接受切割操作,均至少包含有一个带有预先加工形成连接结构的连接端,所以,角线可以通过卡置板6匹配固接第二装饰板11。
在安装时,首先,将线条本体1安装至预设工位上,上置横部3和竖部2分别与拐角两侧的墙面匹配贴合,线条本体1通过紧固件8固接在预设工位上;之后,将第一装饰板10的连接端沿夹槽5的开口朝向插置在夹槽5内,中置横部4通过自身形变对第一装饰板10的连接端施加夹持作用力;最后,将第二装饰板11沿垂直于第一装饰板10的方向安装在线条本体1上,以使第二装饰板11通过凹槽12套置在卡置板6上。
安装到位后,第一装饰板10和第二装饰板11互为垂直设置,且分别与对应墙面匹配贴合。第二装饰板11的连接端端面抵触在中置横部4,既有效缩小第二装饰板11与中置横部4间的缝隙,提升美观性,还能通过中置横部4对第一装饰板10的连接端起到紧密夹持的作用,有效限制中置横部4发生形变。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上置横部3和中置横部4互为平行设置,以使所述夹槽5的槽口宽度与槽腔宽度匹配。所述夹槽5的宽度与第一装饰板10的厚度匹配,以使第一装饰板10的连接端能以过盈配合方式卡置在夹槽5内。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中置横部4的长度小于上置横部3。所述中置横部4的长度与第二装饰板11的厚度匹配。所述中置横部4的外延端端面形成与所述第二装饰板11外露面齐平设置的装饰面13。中置横部4隐藏在第一装饰板10外露面周缘与第二装饰板11连接端端面间,既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来提升连接稳定性,还通过缩小外露面积来确保整体装饰的美观性。所述线条本体1呈长条状,且竖向贯通墙面拐角,确保第一装饰板10和第二装饰板11间的缝隙能被均匀填充。装饰面13上设有与第一装饰板或第二装饰板匹配的装饰纹路,确保整体装饰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条本体1通过穿越竖部2底端的紧固件8固接在预设工位上,安装到位后,所述紧固件8的水平向投影与所述卡置板6的水平向投影互为错位设置。竖部2用于固接紧固件8的底端与卡置板6错位设置,确保竖部2底端背向墙面侧具有满足紧固件8安装的操作空间。线条本体1呈长条状,可通过多个等距设置的紧固件8固接。所述竖部2底端朝向卡置板6的侧壁上凹陷形成避让槽7,为了方便挤塑加工,所述避让槽7为长条状,使得线条本体1各区段的截面匹配相同,有效提升加工效率。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竖部2背向卡置板6侧壁面为平面,所述上置横部3的顶面为平面,所述竖部2顶端与上置横部3的对应端间通过圆角9衔接。通过圆角9来避让拐角处不规整的凹凸面,此外,还可以通过开设倒角的方式实现避让拐角的目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中置横部、上置横部以及竖部中的“横”和“竖”均表示相对位置,会因线条本体的安装姿态以及预设工位的位置变化而发生相对变化,只要线条本体呈F形,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带夹槽的角线,包括呈长条状的线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条本体(1)包括呈F形,包括竖部(2)、上置横部(3)和中置横部(4),所述上置横部(3)和中置横部(4)围合形成夹槽(5),所述中置横部(4)的底面中部设有竖向布置的卡置板(6),所述夹槽(5)的开口朝向与卡置板(6)的设置方向互为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夹槽的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置横部(3)和中置横部(4)互为平行设置,以使所述夹槽(5)的槽口宽度与槽腔宽度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夹槽的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置横部(4)的长度小于上置横部(3)。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带夹槽的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条本体(1)通过穿越竖部(2)底端的紧固件(8)固接在预设工位上,安装到位后,所述紧固件(8)的水平向投影与所述卡置板(6)的水平向投影互为错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夹槽的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竖部(2)底端朝向卡置板(6)的侧壁上凹陷形成避让槽(7)。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夹槽的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竖部(2)背向卡置板(6)侧壁面为平面,所述上置横部(3)的顶面为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夹槽的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竖部(2)顶端与上置横部(3)的对应端间通过圆角(9)衔接。
8.一种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角线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结构包括线条本体(1)、第一装饰板(10)以及第二装饰板(11),所述第一装饰板(10)的连接端端面为平面,所述第一装饰板(10)通过连接端水平向插置连接在所述夹槽(5)中,所述第二装饰板(11)的连接端端面设有凹槽(12),所述第二装饰板(11)通过凹槽(12)竖向套置在所述卡置板(6)上,以使第一装饰板(10)和第二装饰板(11)以互为垂直的姿态固接在所述线条本体(1)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角线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置横部(4)的长度与第二装饰板(11)的厚度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角线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置横部(4)的外延端端面形成与所述第二装饰板(11)外露面齐平设置的装饰面(13)。
CN201920766405.4U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带夹槽的角线及其装配结构 Active CN2105980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66405.4U CN210598026U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带夹槽的角线及其装配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66405.4U CN210598026U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带夹槽的角线及其装配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98026U true CN210598026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690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66405.4U Active CN210598026U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带夹槽的角线及其装配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980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201113U (zh) 用于墙面快装材料安装的收边条
CN210598026U (zh) 一种带夹槽的角线及其装配结构
US4843771A (en) Wall trim member
CN215054826U (zh) 一种墙面装饰板拼接结构
CN216893275U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墙板拼接安装的金属构件
CN214995426U (zh) 一种墙饰面连接结构
CN112431511B (zh) 一种木塑吊装移门
CN210369525U (zh) 一种集成吊顶用连接件装配结构
CN212836389U (zh) 阴角件及阴角连接系统
CN210696715U (zh) 一种地脚线结构
CN210032499U (zh) 墙体阳角护角条
CN211661872U (zh) 用于插箱的装配工装
CN210940719U (zh) 一种防翘性好的覆膜结构
CN218149422U (zh) 一种墙板型材结构件
CN214885091U (zh) 一种大理石板挂件及干挂大理石结构
CN210767636U (zh) 一种高低错位式连接件的装配结构
CN217652112U (zh) L边龙骨连接件
CN219343849U (zh) 墙面装饰板的安装结构
CN213449275U (zh) 一种炭化木带公母槽平口墙板
CN214144268U (zh) 一种钢制复合板与地面连接结构
CN211548603U (zh) 用于踢脚线的端面组件及踢脚线
CN217959341U (zh) 一种立体边板材线条构件
CN216476026U (zh) 一种阴角的连接结构及建筑
CN211396471U (zh) 一种易于拼合施工的木制装饰线条
CN217753019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复合蜂窝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