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77271U - 一种配网自动化终端综合调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网自动化终端综合调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77271U
CN210577271U CN201921298387.8U CN201921298387U CN210577271U CN 210577271 U CN210577271 U CN 210577271U CN 201921298387 U CN201921298387 U CN 201921298387U CN 210577271 U CN210577271 U CN 2105772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machine body
plc controller
distribution network
debugg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983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秉湖
覃礼程
阮春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Xineng automation equipment Enginee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莫秉湖
覃礼程
阮春虎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莫秉湖, 覃礼程, 阮春虎 filed Critical 莫秉湖
Priority to CN2019212983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772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772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772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配网自动化终端综合调试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前表面中央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门板,所述门板前表面右侧中央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把手,所述机体右侧下端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腔固定连接有PLC控制器;通过设置的PLC控制器、温度感应器、控制面板与散热风扇,四者相配合,可以很好的通过温度感应器感应出来机体内腔的温度是否因工作时间过长内部温度过高,如若温度过高,且通过电线电性连接将信息传输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通过电线通讯连接控制于控制面板,控制面板通过电线通讯连接控制于散热风扇,散热风扇对机体内腔进行散热,提高了机体与机体内腔的零件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配网自动化终端综合调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网自动化终端综合调试装置。
背景技术
配电自动化是最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配电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配网自动化系统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融合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将配网的实时信息、离线信息、配电网的结构、地理信息进行集成,实现对配电网的监测与控制,整个系统由主站系统、子站、配电终端、通信网络组成,主站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人机联系和各种应用功能;子站处于中间层,协助主站工作,一般是通信汇集和实现区域监控功能;通信通道是主站、子站、终端之间实现信息传输的通信网络。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的配网自动化终端综合调试装置,在使用时不能很好的进行自动检测且散热,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现有的配网自动化终端综合调试装置,因工作时间长,机体内腔会贴覆、堆积粉尘,现有的不能很好的半自动清洁机体内腔的粉尘,降低了机体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配网自动化终端综合调试装置,具有散热与清洁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网自动化终端综合调试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前表面中央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门板,所述门板前表面右侧中央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把手,所述机体右侧下端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腔固定连接有PLC控制器,所述控制箱前表面中央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机体内腔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机体后表面下端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所述机体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缓冲箱,所述放置缓冲箱左侧固定连接有吸风泵,所述吸风泵右侧中央固定连接有吸风管道,所述吸风管道右侧固定连接有吸风缓冲管,所述吸风缓冲管内腔中央固定连接有粉尘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吸风管道底部贯穿放置缓冲箱固定连接于机体内腔顶部,所述吸风管道内壁贴覆有防尘透明层。
优选的,所述PLC控制器通过电线电性连接于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与PLC控制器功能相同。
优选的,所述放置缓冲箱为可拆卸结构,所述放置缓冲箱内腔贴覆有镀镍层。
优选的,所述门板前表面中央固定连接有可视玻璃,所述可视玻璃前表面贴覆有透明防尘层。
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通过电线通讯连接于PLC控制器、吸风泵与散热风扇,所述PLC控制器、吸风泵、散热风扇与控制面板功能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的PLC控制器、温度感应器、控制面板与散热风扇,四者相配合,可以很好的通过温度感应器感应出来机体内腔的温度是否因工作时间过长内部温度过高,如若温度过高,且通过电线电性连接将信息传输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通过电线通讯连接控制于控制面板,控制面板通过电线通讯连接控制于散热风扇,散热风扇对机体内腔进行散热,提高了机体与机体内腔的零件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设置的控制面板、吸风泵,两者相配合,可以很好的在机体内腔因工作时间过长时对机体内腔的粉尘进行吸附,提高了机体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机体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放置缓冲箱内腔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2、门板;3、把手;4、控制箱;6、控制面板;7、温度感应器;8、散热风扇;9、放置缓冲箱;10、吸风泵; 11、吸风管道;12、吸风缓冲管;14、可视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包括机体1,机体1前表面中央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门板2,门板2前表面右侧中央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把手3,机体1右侧下端固定连接有控制箱 4,控制箱4内腔固定连接有PLC控制器,控制箱4前表面中央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6,机体1内腔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有温度感应器7,机体1后表面下端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8,机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缓冲箱9,放置缓冲箱9左侧固定连接有吸风泵 10,吸风泵10右侧中央固定连接有吸风管道11,吸风管道11右侧固定连接有吸风缓冲管12,吸风缓冲管12内腔中央固定连接有粉尘过滤网。
本实施例中:PLC控制器的型号为三菱-FX2N-20MR。
本实施例中:吸风泵10的型号为HG-180。
本实施例中:温度感应器7的型号为JTY-GF-TX6190。
本实施例中:散热风扇8的型号为YDA-008机冻涡轮散热。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的PLC控制器、温度感应器7、控制面板6与散热风扇8,四者相配合,可以很好的通过温度感应器7 感应出来机体1内腔的温度是否因工作时间过长内部温度过高,如若温度过高,且通过电线电性连接将信息传输给PLC控制器,PLC 控制器通过电线通讯连接控制于控制面板6,控制面板6通过电线通讯连接控制于散热风扇8,散热风扇8对机体1内腔进行散热,提高了机体1与机体1内腔的零件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设置的控制面板6、吸风泵10,两者相配合,可以很好的在机体1内腔因工作时间过长时对机体1内腔的粉尘进行吸附,提高了机体1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降低了成本。
具体的,吸风管道11底部贯穿放置缓冲箱9固定连接于机体1 内腔顶部,吸风管道11内壁贴覆有防尘透明层;通过设置的防尘透明层,可以很好的防止吸风管道11在工作时间过长时产生损耗,提高了吸风管道11使用寿命。
具体的,PLC控制器通过电线电性连接于温度感应器7,温度感应器7与PLC控制器功能相同;温度感应器7感应机体1内腔的温度,如若温度过热,通过电线电性将信息传输给PLC控制器。
具体的,放置缓冲箱9为可拆卸结构,放置缓冲箱9内腔贴覆有镀镍层;通过设置的镀镍层,可以很好的防止放置缓冲箱9工作时间过长产生损耗,提高了放置缓冲箱9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门板2前表面中央固定连接有可视玻璃14,可视玻璃 14前表面贴覆有透明防尘层;通过设置的透明防尘层,可以很好的防止可视玻璃14工作时间过长粉尘贴覆到其上面,提高了可视玻璃 14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控制面板6通过电线通讯连接于PLC控制器、吸风泵 10与散热风扇8,PLC控制器、吸风泵10、散热风扇8与控制面板6功能相同;控制面板6可对该装置上的各个电气进行开与关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一种配网自动化终端综合调试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可视玻璃14对机体1 内腔进行查看,通过把手3可以对门板2通过铰链连接进行拉开,如若机体1内腔的温度过高,温度感应器7可以很好的感应出来,且通过电线电性连接将信息传输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通过电线通讯连接控制于控制面板6,控制面板6通过电线通讯连接控制于散热风扇8,散热风扇8对机体1内腔进行散热,如若机体1内腔长时间不清理,会造成粉尘贴覆堆积,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面板6,控制面板6通过电线通讯连接控制于吸风泵10,吸风泵10通过吸风管道11、吸风缓冲管12对机体1内腔贴覆堆积的粉尘进行吸附,粉尘通过吸风缓冲管12时,通过粉尘过滤网进行过滤,工作人员通过拆卸吸风缓冲管12进行清理吸附到的粉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配网自动化终端综合调试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前表面中央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门板(2),所述门板(2)前表面右侧中央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把手(3),所述机体(1)右侧下端固定连接有控制箱(4),所述控制箱(4)内腔固定连接有PLC控制器,所述控制箱(4)前表面中央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6),所述机体(1)内腔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有温度感应器(7),所述机体(1)后表面下端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8),所述机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缓冲箱(9),所述放置缓冲箱(9)左侧固定连接有吸风泵(10),所述吸风泵(10)右侧中央固定连接有吸风管道(11),所述吸风管道(11)右侧固定连接有吸风缓冲管(12),所述吸风缓冲管(12)内腔中央固定连接有粉尘过滤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网自动化终端综合调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管道(11)底部贯穿放置缓冲箱(9)固定连接于机体(1)内腔顶部,所述吸风管道(11)内壁贴覆有防尘透明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网自动化终端综合调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LC控制器通过电线电性连接于温度感应器(7),所述温度感应器(7)与PLC控制器功能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网自动化终端综合调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缓冲箱(9)为可拆卸结构,所述放置缓冲箱(9)内腔贴覆有镀镍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网自动化终端综合调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2)前表面中央固定连接有可视玻璃(14),所述可视玻璃(14)前表面贴覆有透明防尘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网自动化终端综合调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6)通过电线通讯连接于PLC控制器、吸风泵(10)与散热风扇(8),所述PLC控制器、吸风泵(10)、散热风扇(8)与控制面板(6)功能相同。
CN201921298387.8U 2019-08-12 2019-08-12 一种配网自动化终端综合调试装置 Active CN2105772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98387.8U CN210577271U (zh) 2019-08-12 2019-08-12 一种配网自动化终端综合调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98387.8U CN210577271U (zh) 2019-08-12 2019-08-12 一种配网自动化终端综合调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77271U true CN210577271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40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98387.8U Active CN210577271U (zh) 2019-08-12 2019-08-12 一种配网自动化终端综合调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772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77271U (zh) 一种配网自动化终端综合调试装置
CN210982553U (zh) 一种电力营销用电力采集器
CN114814349A (zh) 一种具有防尘散热功能的三相智能电能表
CN210577207U (zh) 一种电力运行信息监控装置
CN209860598U (zh) 一种具有通风防尘功能的有源滤波器
CN210663492U (zh) 一种用于容器连续化生产的散热组件
CN210157500U (zh) 物联网信息安全通讯装置
CN209016439U (zh) 一种紧凑型环网开关设备
CN109920233A (zh) 能效在线监测分析管理系统
CN220528167U (zh) 一种基于宽带电力载波的医疗用电设备物联网网关
CN209017219U (zh) 一种光伏发电用工业交换机
CN214592426U (zh) 一种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电网信息处理装置
CN217693991U (zh) 一种机房雷电电涌保护装置
CN208908522U (zh) 一种具有新型散热装置的机床电气控制箱
CN207854197U (zh) 一种无人值守移动基站
CN219458444U (zh) 一种具有散热和防尘功能的环网开关柜
CN215449451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线路线损实时监测装置
CN217982713U (zh) 一种纺织设备自动化管理用监控设备
CN214102101U (zh) 一种一体化智能环控机柜
CN217741550U (zh) 一种储能系统用储能变流器
CN217783686U (zh) 润滑油在线过滤检测装置
CN212180125U (zh) 一种开关柜触臂内置式测温装置
CN220732927U (zh) 一种电力通讯协议规约管理机
CN219495510U (zh) 一种基于多种无线通讯方式的户内测温装置
CN214707743U (zh) 一种支持多信号合成的数据网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25

Address after: 530000 floor 7, Xineng investment building, No. 1, Chuangxin East Road, high tech Zone, Nanning,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Guangxi Xineng automation equipment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30000 No. 3201, unit 1, building 9, Shengtian field, No. 27, Zhuangjin Avenue, Jiangnan District, Nanning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Mo Binghu

Patentee before: Qin Licheng

Patentee before: Ruan Chun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