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76781U - 端子插座、电路接插组件及计算机电源、计算机 - Google Patents

端子插座、电路接插组件及计算机电源、计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76781U
CN210576781U CN201921795722.5U CN201921795722U CN210576781U CN 210576781 U CN210576781 U CN 210576781U CN 201921795722 U CN201921795722 U CN 201921795722U CN 210576781 U CN210576781 U CN 2105767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unit
hole
side wall
plu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9572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剑英
黎惇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shengyuan Technology Co.,Ltd.
Shenzhen Xindianshi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unwei Electronic Co Ltd
Shenzhen Ruishe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unwei Electronic Co Ltd, Shenzhen Ruishe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unwe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9572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767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767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767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端子插座、电路接插组件及计算机电源、计算机,端子插座包括插座基体,所述插座基体上设置有多个插孔,多个插孔呈行列式排布或者排成一列;所述端子插座为一体成型件;多个所述插孔至少形成两个接口单元,任意一个所述接口单元中至少包括两个所述插孔,且至少一个所述插孔为公共孔,所述公共孔为至少两个所述接口单元共用的插孔。这种端子插座既可以适配插柱比较多的端子插头,又可以适配插柱比较少的端子插头,从而提高了端子插座的通用性,避免有的输出端口不足而有的输出端口富余的问题,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Description

端子插座、电路接插组件及计算机电源、计算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端子插座、电路接插组件及计算机电源、计算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很多电器部件常常设置有输出端口,以便与外部其他部件连接。例如电脑电源,其输出端口设置有多种,各种输出端口具有不同的插孔个数,以便与周边不同部件连接,如CPU、显示卡、硬盘、磁碟机等的连接,而不同部件需要的电压、电流不同,对应的输出端口的插孔的个数不一样,有的需要四孔的输出端口,有的需要八孔的输出端口。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配置的部件也会不同,而电脑电源在出厂时,各种输出端口的个数已经固定,因此,常常会造成某种输出端口不够用,另几种输出端口反而有富余,如四孔输出端口不够用,而八孔的输出端口又有富余,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现状,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插座、电路接插组件及计算机电源、计算机,以解决某种输出端口不够用另一种端口插座又有富余的问题,进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端子插座,包括插座基体,所述插座基体上设置有多个插孔,多个插孔呈行列式排布或者排成一列;所述端子插座为一体成型件;
多个所述插孔至少形成两个接口单元,任意一个所述接口单元中至少包括两个所述插孔,且至少一个所述插孔为公共孔,所述公共孔为至少两个所述接口单元共用的插孔。
优选地,至少存在两个所述接口单元沿排列方向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接口单元均具有公共孔和非公共孔;其中,所述排列方向为所述行列式的行所在的方向或者排成一列的排列方向,所述非公共孔为具有公共孔的两个所述接口单元中仅一个所述接口单元具有的插孔。
优选地,沿所述排列方向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接口单元分别为第一接口单元和第二接口单元,多个所述插孔还形成有第三接口单元,所述第三接口单元的所有插孔均为与所述第一接口单元的所述公共孔。
优选地,所述第三接口单元位于所述第一接口单元远离所述第二接口单元的一侧。
优选地,多个所述插孔还形成有第四接口单元,所述第四接口单元的所有插孔均为与所述第二接口单元的所述公共孔。
优选地,所述插孔设有十个,且排成两行五列,沿所述排列方向位于一侧且呈行列式排列的八个所述插孔形成第一接口单元,另一侧呈行列式排布的四个所述插孔形成第二接口单元。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口单元远离所述第二接口单元的一侧且呈行列式排列的六个所述插孔形成第三接口单元。
优选地,所述插座基体设置有第一防呆结构,所述第一防呆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插座基体的外侧壁的凸起结构;
和/或
所述插座基体还设置有第二防呆结构,同一接口单元中,至少两个所述插孔的孔型不同,以通过不同孔型的组合形成所述第二防呆结构。
优选地,各所述接口单元对应的所述插座基体的区域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凸起结构。
优选地,任一个所述接口单元形成的孔型组合在所述端子插座中都是唯一的。
优选地,所述插孔具有首尾顺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
所述孔型包括第一孔型、第二孔型、第三孔型,三者的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第四侧壁均直角连接;所述第一孔型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第四侧壁均通过弧形倒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二孔型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第四侧壁均通过倒斜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三孔型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第四侧壁均为直角连接;
所述孔型还包括第四孔型,所述第四孔型的第三侧壁与第二侧壁、第四侧壁均通过弧形倒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第四侧壁均直角连接。
优选地,所述插孔设有十个,且排成两行五列,
位于第一行的所述插孔的孔型依次为:第四孔型、第三孔型、第三孔型、第二孔型、第四孔型;位于第二行的所述插孔的孔型依次为:第一孔型、第二孔型、第二孔型、第三孔型、第一孔型;
或者,位于第一行的所述插孔的孔型依次为:第四孔型、第二孔型、第三孔型、第三孔型、第四孔型;位于第二行的所述插孔的孔型依次为:第一孔型、第三孔型、第二孔型、第二孔型、第一孔型。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路接插组件,包括端子插头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端子插座,所述端子插头至少与其中一个所述接口单元能够可拆卸插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端子插头包括插头基体和自所述插头基体向背离所述插头基体的方向延伸的插柱,所述插柱的个数和与其配合的所述接口单元的插孔的个数相等,且各所述插柱的外形轮廓与对应配合的所述插孔的内壁轮廓一致。
优选地,所述插座基体设置有第一防呆结构,所述第一防呆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插座基体的外侧壁的凸起结构;
所述插头基体的外侧壁设置有卡钩,所述卡钩与所述凸起结构卡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插孔设有十个,且排成两行五列,沿行所在的方向位于一侧且呈行列式排列的八个所述插孔形成第一接口单元,位于另一侧且呈行列式排布的四个所述插孔形成第二接口单元;所述第一接口单元远离所述第二接口单元的一侧且呈行列式排列的六个所述插孔形成第三接口单元;
所述端子插头包括第一插头、第二插头和第三插头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插头与所述第一接口单元插接;所述第二插头与所述第二接口单元插接,所述第三插头与所述第三接口单元插接。
优选地,所述端子插座的十个所述插孔形成第五接口单元;所述端子插头包括第五插头,所述第五插头与所述第五接口单元插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电源,包括壳体和多个输出端口,所述输出端口裸露出所述壳体;至少一个所述输出端口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端子插座。
优选地,
所述插座基体设置有第一防呆结构,所述第一防呆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插座基体的外侧壁的凸起结构;
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第一防呆结构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
优选地,至少有一个所述端子插座的所述插孔设有十个,且排成两行五列,第一行的五个所述插孔依次定义为第一至第五引脚,第二行的五个所述插孔依次定义为第六至第十引脚;第一至第四引脚和第六至第九引脚形成第一接口单元,第四、第五、第九、第十引脚形成第二接口单元;
所述第四引脚和第九引脚一者接12V电压,另一者接地;
所述第五引脚和第十引脚,一者接5V电压,另一者接3.3V电压;
所述第一至第三引脚和第四至第八引脚部分接12v电压,部分接地。
优选地,第一、第二、第五、第九引脚接地;所述第三、第四、第六、第七引脚接12V电压,所述第五引脚接5V电压,第十引脚接3.3V电压。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端子插座,包括插座基体,插座基体上的多个插孔能够形成多个接口单元,相邻的接口单元具有公用的公共孔,在使用时,用户根据自身的需要,可以插入与其中任意一个接口单元相适配的端子插头,即这种端子插座既可以适配插柱比较多的端子插头,又可以适配插柱比较少的端子插头,从而提高了端子插座的通用性,避免有的输出端口不足而有的输出端口富余的问题,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计算机电源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端子插座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端子插座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端子插座的又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端子插头中第一插头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端子插头中第二插头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端子插头中第五插头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端子插头中第六插头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计算机电源;101、壳体;1011、通孔;102、输出端口;
1、端子插座;11、插座基体;111、插孔;1111、第一侧壁;1112、第二侧壁;1113、第三侧壁;1114、第四侧壁;12、第一接口单元;13、第二接口单元;14、第三接口单元;15、第一防呆结构;16、第二防呆结构;161、第一孔型;162、第二孔型;163、第三孔型;164、第四孔型;17、穿线孔;
2、第一插头;21、插头基体;22、插柱;23、卡钩;
3、第二插头;
4、第五插头;
5、第六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包括计算机电源100,如图1-6所示,包括壳体101和多个输出端口102,各输出端口均裸露出壳体101,如在壳体101上开设裸露孔,输出端口102通过裸露孔裸露于壳体101外,或者输出端口102直接部分穿出裸露孔,以便与计算机配置的其他部件连接。其中,至少一个输出端口102为端子插座1,即多个输出端口102可以均为端子插座1;也可以仅部分为端子插座1,其余为现有技术中的电路板插座。
可以理解地,根据用户的需要,计算机可以配置CPU、显示卡、硬盘、磁碟机等,这些配件可以通过电路插接组件与计算机电源连接。电路接插组件包括端子插头(如第一插头2、第二插头3、第五插头4)和上述端子插座1,端子插座1可以安装于计算机电源100上,或者计算机电源100内的电路板上,但无论哪种方式,端子插座1均露出壳体101;端子插头可以连接于CPU、显示卡、硬盘、磁碟机等部件的信号线,在计算机组装时,端子插头与端子插座1插接即可实现信号连接。其中,端子插座1形成有多个接口单元,端子插头至少与其中一个接口单元能够可拆卸插接配合。
具体地,参考图2-图7,端子插座1可以为一体成型件,如通过一体注塑加工成型,包括插座基体11,插座基体11上设置有多个插孔111,插孔111可以为圆孔、方孔、多边形孔或者其他异形孔,多个插孔111呈行列式排布或者排成一列;多个插孔111至少形成两个接口单元(如图5中的第一接口单元12、第二接口单元13、第三接口单元14),任意一个接口单元中至少包括两个插孔111,且至少一个插孔111为公共孔,公共孔为至少两个接口单元共用的插孔,也就是说,同一个端子插座1可以形成多个接口单元,各接口单元至少具有公共孔,也可以具有非公共孔,即公共孔是多个接口单元共用的插孔111,可以是两个接口单元共用的插孔111,也可以是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接口单元共用的插孔111,非公共孔是只有一个接口单元使用的插孔111。如两个接口单元仅部分插孔111共用,该部分插孔111称为公共孔,这两个接口单元的其他插孔111则相对于这两个接口单元来说即为非公共孔;又如两个接口单元中,其中一个接口单元的插孔111均为其与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公共孔,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其他插孔111为非公共孔。
上述端子插座1,包括插座基体11,插座基体11上的多个插孔111能够形成多个接口单元,相邻的接口单元具有公用的公共孔,在使用时,用户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与端子插头相匹配的接口单元进行插接配合,显然,同一个端子插座1能够适配多种端子插头,甚至同一端子插座1可以同时与两个端子插头插接,即这种端子插座既可以适配插柱比较多的端子插头,又可以适配插柱比较少的端子插头,从而提高了端子插座的利用率和通用性,尤其在应用于计算机电源时,客户能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与其适配的接口单元,避免有的输出端口不足而有的输出端口富余的问题,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一种实施例中,在形成的多个接口单元中,至少存在两个接口单元沿排列方向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接口单元均具有公共孔和非公共孔;其中,排列方向为行列式的行所在的方向或者排成一列的排列方向,即在多个插孔111排成一列时,沿排列方向形成有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接口单元;在多个插孔111呈行列式排布时,沿行列式的行所在的方向形成有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接口单元。采用这种方式排列的接口单元,在与端子插头插接时,易于操作。
可以理解地,在多个插孔111呈行列式排布时,也可以沿列所在的方向形成有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接口单元;或者沿行所在的方向和沿列所在的方向均形成有多个接口单元;或者也可以这些插孔中,任意几个组合形成一个接口单元,如一个接口单元的插孔并不全部挨在一起,如图2-图5中的两行五列的插孔,可以沿行方向的第一列、第二列和第五列的插孔形成一个接口单元。同理,在多个插孔111排成一列时,也可以同一个接口单元的插孔不完全挨在一起。
另一实施例中,多个插孔111形成有至少三个接口单元,其中至少存在沿排列方向相邻设置的两个接口单元,分别为第一接口单元12和第二接口单元13,多个插孔111还形成有第三接口单元14,第三接口单元14的所有插孔111均为与第一接口单元12的公共孔,如图5所示,第一接口单元12全部覆盖第三接口单元14,第一接口单元12与第二接口单元13具有两个公共孔,在该实施例中,可以仅第一接口单元12、第二接口单元13和第三接口单元14中的一个插接有端子插头,也可以第二接口单元13和第三接口单元14同时插接有端子插头,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该端子插座1的利用率和通用性。
进一步地,多个插孔111还可以形成有第四接口单元(图中未示出),第四接口单元的所有插孔均为与第二接口单元13的公共孔,也就是说,可以仅第一接口单元12的部分插孔形成一个接口单元,也可以第一接口单元12和第二接口单元13各自均有部分插孔分别形成有一个接口单元,如此,能进一步提高该端子插座1的利用率和通用性。
优选地,第三接口单元14位于第一接口单元12远离第二接口单元13的一侧,如此设置,在有端子插头与第三接口单元14插接配合时,不会影响到第二接口单元13的使用,如上述提到的同时有一个端子插头与第二接口单元13插接配合,从而保证两个接口单元和两个端子插头连接的可靠性。同理,第四接口单元位于第二接口单元13远离第一接口单元12的一侧。
可以理解地,同一端子插座1在其形成第一接口单元12、第二接口单元13、第三接口单元14、第四接口单元中的任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甚至还同时形成其他接口单元的同时,也可以将其全部插孔111形成一个接口单元,如将图5中的全部插孔111形成第五接口单元,以进一步提高整个端子插座1的通用性,进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端子插座1的插孔111设有十个,且排成两行五列,如图2-图5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第一接口单元12的插孔111的个数为八个,第二接口单元13的插孔111的个数为四个,即沿排列方向位于一侧且呈行列式排列的八个插孔形成第一接口单元12,另一侧呈行列式排布的四个插孔形成第二接口单元13。为了描述方便,可以定义第一行的五个插孔依次为第一至第五引脚,第二行的五个插孔依次定义为第六至第十引脚;此时,第一至第四引脚和第六至第九引脚形成第一接口单元12,第四、第五、第九、第十引脚形成第二接口单元13。
当其应用于计算机电源时,考虑到用户常用的配件中,CPU与显示卡的电流比较大,且要求电压为12V,硬盘、磁碟机和其他设备通常电流比较小,要求电压为3.3V、5V或者12V,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设置第四引脚和第九引脚中,一者接12V电压,另一者接地;第五引脚和第十引脚,中一者接5V电压,另一者接3.3V电压;第一至第三引脚和第四至第八引脚中,部分接12v电压,部分接地。优选地,第一、第二、第五、第九引脚接地;第三、第四、第六、第七引脚接12V电压,第五引脚接5V电压,第十引脚接3.3V电压。
可选地,该端子插座1还形成上述第三接口单元14,设置第三接口单元14的插孔个数为六个,具体地,第一接口单元12远离第二接口单元13的一侧且呈行列式排列的六个插孔111形成第三接口单元14,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第七、第八引脚形成第三接口单元14。当然,这十个插孔111也可以形成上述第五接口单元。
又例如,端子插座1的插孔111设置有十八个,如图7所示,可以全部插孔111形成第六接口单元,也可以其中一部分插孔111形成其他接口单元,如其部分插孔111可以分别形成上述第一接口单元、第二接口单元、第三接口单元、第四接口单元以及第五接口单元。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同一个插孔111来说,可能在其中两个接口单元中是作为公共孔的,但是在另外的两个接口单元中是作为非公共孔的;同理,对于同一个插孔111来说,可能在其中两个接口单元中是非公共孔,但是在另两个接口单元中为公共孔。如在图5中,相对于第一接口单元12和第三接口单元14来说,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第七、第八引脚对应的插孔111是公共孔,第四、第九引脚对应的插孔111是非公共孔;而相对于第一接口单元12和第二接口单元13来说,第四、第九引脚对应的插孔111则为公共插孔,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第七、第八引脚对应的插孔为第一接口单元12的非公共孔,第五、第十引脚对应的插孔为第二接口单元13的非公共孔。
可以理解地,在与不同的接口单元插接时,端子插头也不一样,端子插头包括插头基体21和自插头基体21向背离插头基体21的方向延伸的插柱22,插柱22的个数和与其配合的接口单元的插孔111的个数相等。
在采用上述端子插座1与端子插头配合时,由于同一个端子插座1可以适配多种端子插头,这样,在不同的端子插头与其配合时,可能造成端子插头没有与希望的接口单元插接,如第一插头2与图1所示的端子插座1配合时,其正确插接应该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第八和第九引脚插接,然而,实际插接时,可能与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引脚插接,造成与第一插头2连接的部件无法正常启动,甚至可能烧毁。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端子插座1设置有第一防呆结构和第二防呆结构。
具体地,插座基体11设置有第一防呆结构15,第一防呆结构15包括设置于插座基体11的外侧壁的凸起结构,如图2、图5、图6所示。在端子插座1安装于计算机电源100时,壳体101上对应第一防呆结构15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1011。相应地,插头基体21的外侧壁设置有卡钩23,当插接端子插头时,卡钩23与凸起结构卡接配合,采用这种结构,当端子插头的插接位置发生错误时,可能造成其无法与端子插座1锁紧,进一步地,通过壳体101设置有通孔1011,只有当端子插头插入正确位置时,其卡钩23处才有对应的通孔1011,显然,这种结构使得端子插座1与端子插头既能够实现卡接锁紧,又能够避免端子插头插接位置发生错误,从而提高其他部件与计算机电源100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地,各接口单元对应的插座基体11的区域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结构,即每一个接口单元均对应有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个凸起结构,以更好地防止端子插头插接位置发生错误。当然,也可以两个接口单元共用一个凸起结构,如图5中的第一接口单元12和第三接口单元13共用一个凸起结构;如图6中,其各插孔111也可以形成有如图5所示的第一接口单元12、第二接口单元13和第三接口单元14、第五接口单元,但整个端子插座1仅设置有一个凸起结构。
第二防呆结构16是通过设置不同的孔型形成的,即同一接口单元中,至少两个插孔111的孔型不同,以通过不同孔型的组合形成第二防呆结构;相应地,与其对应的端子插头的插柱的外壁对应设置,也就是说,各插柱22的外形轮廓与对应配合的插孔111的内壁轮廓一致。参考图5-图11,如在端子插座1的插孔形成有第一接口单元12、第二接口单元13、第三接口单元14时,端子插头包括第一插头2(如图8所示)、第二插头3(如图9所示)和第三插头(图中未示出)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插头2与第一接口单元12插接,第一插头2的各插柱22的外壁轮廓和第一接口单元12的各插孔111的内壁轮廓一一对应仿形设置;第二插头3与第二接口单元13插接,第二插头3的各插柱22的外壁轮廓和第二接口单元13的各插孔111的内壁轮廓一一对应仿形设置;同理,第三插头与第三接口单元14插接,还可以设置与第五接口单元(如图6所示)配合的端子插头,记为第五插头4(如图10所示),与第六接口单元(如图7所示)配合的端子插头记为第六插头5(如图11所示)。如此能够尽可能防止端子插头的插接位置发生错误。
由于同一个端子插座1设置有多个插孔111,因此,可能在这些插孔111中会形成多个相同孔型组合的第二防呆结构,为了避免该现象的发生,优选地,任一个接口单元形成的孔型组合在端子插座1中都是唯一的,如在图5中,第一接口单元12形成的孔型组合在整个端子插座1中除了该位置,再没有这样的孔型组合存在,因此,能够更好地防止端子插头的误插。
下面以插孔111为方孔为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3、图5所示,插孔111具有首尾顺次连接的第一侧壁1111、第二侧壁1112、第三侧壁1113和第四侧壁1114,上述孔型包括第一孔型161、第二孔型162、第三孔型163,三者的第三侧壁1113与第二侧壁1112、第四侧壁1114均直角连接;第一孔型161的第一侧壁1111与第二侧壁1112、第四侧壁1114均通过弧形倒角过渡连接;第二孔型162的第一侧壁1111与第二侧壁1112、第四侧壁1114均通过倒斜角过渡连接;第三孔型163的第一侧壁1111与第二侧壁1112、第四侧壁1114均为直角连接。上述孔型还可以包括第四孔型164,第四孔型的第三侧壁1113与第二侧壁1112、第四侧壁1114均通过弧形倒角过渡连接;第一侧壁1111与第二侧壁1112、第四侧壁1114均直角连接。
在端子插座1的插孔111设有十个,且排成两行五列的实施例中,参考图3、图5所示,可以设置位于第一行的插孔111的孔型依次为:第四孔型164、第三孔型163、第三孔型163、第二孔型162、第四孔型164;位于第二行的插孔111的孔型依次为:第一孔型161、第二孔型162、第二孔型162、第三孔型163、第一孔型161。也可以位于第一行的插孔111的孔型依次为:第四孔型164、第二孔型162、第三孔型163、第三孔型163、第四孔型164;位于第二行的插孔111的孔型依次为:第一孔型161、第三孔型163、第二孔型162、第二孔型162、第一孔型161,如图6所示。在端子插座1的插孔111设有十八个,且排成两行九列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可以设置位于第一行的插孔111的孔型依次为:第四孔型161、第二孔型162、第三孔型163、第三孔型163、第二孔型162、第二孔型162、第三孔型163、第三孔型163、第四孔型164;设置位于第二行的插孔111的孔型依次为:第一孔型161、第三孔型163、第二孔型162、第二孔型162、第三孔型163、第三孔型163、第二孔型162、第二孔型162、第一孔型161。
当然,也可以设置有其他的孔型组合,或者多个插孔111分别设置为圆孔、方孔、多边形孔以及其他异形孔的组合,以形成第二防呆结构16,只要能够起到防呆的作用即可。当然,端子插座1也可以仅设置有第一防呆结构15或者第二防呆结构16。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端子插头的插柱22的外壁和与其对应配合的接口单元的插孔111的内壁也可以不完全一致,只要能够插入插孔111即可。
此外,不论是端子插头还是端子插座1,均设置有穿线孔17,参考图3,以便于各插孔111或者插柱22连接对应的信号线。
在输出端口为现有技术中的电路板插座时,对应的与其配合的插头可以为现有的电路板插头,也可以选择本实用新型中限定的端子插头,只要能够实现输出端口102与端子插头的插接配合即可。
可以理解地,计算机电源内设置有电路板,各端子插座1的各插孔111可以通过信号线或者其他连接方式与电路板连接;也可以直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于电路板上,然后再安装于壳体101。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端子插座,包括插座基体,所述插座基体上设置有多个插孔,多个插孔呈行列式排布或者排成一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插座为一体成型件;
多个所述插孔至少形成两个接口单元,任意一个所述接口单元中至少包括两个所述插孔,且至少一个所述插孔为公共孔,所述公共孔为至少两个所述接口单元共用的插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插座,其特征在于,至少存在两个所述接口单元沿排列方向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接口单元均具有公共孔和非公共孔;其中,所述排列方向为所述行列式的行所在的方向或者排成一列的排列方向,所述非公共孔为具有公共孔的两个所述接口单元中仅一个所述接口单元具有的插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插座,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排列方向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接口单元分别为第一接口单元和第二接口单元,多个所述插孔还形成有第三接口单元,所述第三接口单元的所有插孔均为与所述第一接口单元的所述公共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口单元位于所述第一接口单元远离所述第二接口单元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插座,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插孔还形成有第四接口单元,所述第四接口单元的所有插孔均为与所述第二接口单元的所述公共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设有十个,且排成两行五列,沿所述排列方向位于一侧且呈行列式排列的八个所述插孔形成第一接口单元,另一侧呈行列式排布的四个所述插孔形成第二接口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单元远离所述第二接口单元的一侧且呈行列式排列的六个所述插孔形成第三接口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端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基体设置有第一防呆结构,所述第一防呆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插座基体的外侧壁的凸起结构;
和/或
所述插座基体还设置有第二防呆结构,同一接口单元中,至少两个所述插孔的孔型不同,以通过不同孔型的组合形成所述第二防呆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子插座,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接口单元对应的所述插座基体的区域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凸起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子插座,其特征在于,任一个所述接口单元形成的孔型组合在所述端子插座中都是唯一的。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具有首尾顺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
所述孔型包括第一孔型、第二孔型、第三孔型,三者的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第四侧壁均直角连接;所述第一孔型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第四侧壁均通过弧形倒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二孔型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第四侧壁均通过倒斜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三孔型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第四侧壁均为直角连接;
所述孔型还包括第四孔型,所述第四孔型的第三侧壁与第二侧壁、第四侧壁均通过弧形倒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第四侧壁均直角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端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设有十个,且排成两行五列,
位于第一行的所述插孔的孔型依次为:第四孔型、第三孔型、第三孔型、第二孔型、第四孔型;位于第二行的所述插孔的孔型依次为:第一孔型、第二孔型、第二孔型、第三孔型、第一孔型;
或者,位于第一行的所述插孔的孔型依次为:第四孔型、第二孔型、第三孔型、第三孔型、第四孔型;位于第二行的所述插孔的孔型依次为:第一孔型、第三孔型、第二孔型、第二孔型、第一孔型。
13.一种电路接插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插头和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端子插座,所述端子插头至少与其中一个所述接口单元能够可拆卸插接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接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插头包括插头基体和自所述插头基体向背离所述插头基体的方向延伸的插柱,所述插柱的个数和与其配合的所述接口单元的插孔的个数相等,且各所述插柱的外形轮廓与对应配合的所述插孔的内壁轮廓一致;
和/或,所述插座基体设置有第一防呆结构,所述第一防呆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插座基体的外侧壁的凸起结构;
所述插头基体的外侧壁设置有卡钩,所述卡钩与所述凸起结构卡接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接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设有十个,且排成两行五列,沿行所在的方向位于一侧且呈行列式排列的八个所述插孔形成第一接口单元,位于另一侧且呈行列式排布的四个所述插孔形成第二接口单元;所述第一接口单元远离所述第二接口单元的一侧且呈行列式排列的六个所述插孔形成第三接口单元;
所述端子插头包括第一插头、第二插头和第三插头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插头与所述第一接口单元插接;所述第二插头与所述第二接口单元插接,所述第三插头与所述第三接口单元插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端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插座的十个所述插孔形成第五接口单元;所述端子插头包括第五插头,所述第五插头与所述第五接口单元插接。
17.一种计算机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多个输出端口,所述输出端口裸露出所述壳体;至少一个所述输出端口为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端子插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计算机电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座基体设置有第一防呆结构,所述第一防呆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插座基体的外侧壁的凸起结构;
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第一防呆结构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者18所述的计算机电源,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个所述端子插座的所述插孔设有十个,且排成两行五列,第一行的五个所述插孔依次定义为第一至第五引脚,第二行的五个所述插孔依次定义为第六至第十引脚;第一至第四引脚和第六至第九引脚形成第一接口单元,第四、第五、第九、第十引脚形成第二接口单元;
所述第四引脚和第九引脚一者接12V电压,另一者接地;
所述第五引脚和第十引脚,一者接5V电压,另一者接3.3V电压;
所述第一至第三引脚和第四至第八引脚部分接12v电压,部分接地。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计算机电源,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第五、第九引脚接地;所述第三、第四、第六、第七引脚接12V电压,所述第五引脚接5V电压,第十引脚接3.3V电压。
21.一种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20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电源。
CN201921795722.5U 2019-10-24 2019-10-24 端子插座、电路接插组件及计算机电源、计算机 Active CN2105767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95722.5U CN210576781U (zh) 2019-10-24 2019-10-24 端子插座、电路接插组件及计算机电源、计算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95722.5U CN210576781U (zh) 2019-10-24 2019-10-24 端子插座、电路接插组件及计算机电源、计算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76781U true CN210576781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60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95722.5U Active CN210576781U (zh) 2019-10-24 2019-10-24 端子插座、电路接插组件及计算机电源、计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767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06314A (zh) * 2020-06-17 2020-09-25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西北地质勘查院 一种陀螺测斜仪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06314A (zh) * 2020-06-17 2020-09-25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西北地质勘查院 一种陀螺测斜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31949B2 (en) Magnetic connector assembly
US7607930B1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fixing member
JP2839254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US6457993B1 (en) Modular jack with LED
US7094109B2 (en) Power supply coupling terminal
US2013028094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structure
US20110065315A1 (en) Stacked usb 3.0 connector having a length equal to that of stacked usb 2.0 connector
US11276970B1 (en) Combination outlet assembly and power distribution unit including the same
CN210576781U (zh) 端子插座、电路接插组件及计算机电源、计算机
CN218498497U (zh) 电连接器及其底座
US6994595B2 (en) Finger proof, keyed power connector and methods thereof
US5254018A (en) Connector
US7862372B2 (en) Power supply and connector assembly thereof
US7448915B2 (en) Power supply coupling terminal
US4913665A (en) Multi-pole plug connector with coding elements
CN111435775A (zh) 端子插座、电路接插组件及计算机电源、计算机
CN209766684U (zh) 一种矩形印制板电连接器
CN217903603U (zh) 一种插座连接器及拔插式连接器装置
US20100279520A1 (en) Storage card socket for bidirectional electrical connection
WO2021057685A1 (zh) 一种y型数据线及连接端头
EP2184813A1 (en) Plug and socket with assembly consideration
ES2227125T3 (es) Sistema de panel para jacks de comunicacion.
CN210156686U (zh) 一种拼接式插座
CN212542891U (zh) 用于静态转换开关的插拔式接插件及静态转换开关
CN201490372U (zh) 模块式的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05

Address after: 518116 Building 5, Huangjiang Industrial Park, 85 Tongxin Road, Baolo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ruishengyuan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Xindiansh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6 Building 5, Huangjiang Industrial Park, 85 Tongxin Road, Baolo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ruishengyuan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Junwei Electron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