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73102U - 一种超薄的背光模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薄的背光模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73102U
CN210573102U CN201921511034.1U CN201921511034U CN210573102U CN 210573102 U CN210573102 U CN 210573102U CN 201921511034 U CN201921511034 U CN 201921511034U CN 210573102 U CN210573102 U CN 210573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mp
ultra
upper s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1103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飞
魏先钊
陈雄
陈永增
梁兴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Yintaifeng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Yintaifeng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Yintaifeng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Yintaifeng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1103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73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73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731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薄的背光模组结构,包括光源模组、位于所述光源模组上侧的扩散板、位于所述扩散板上侧的增光片,所述光源模组包括灯板,所述灯板上设有若干呈阵列分布的灯槽,所述灯槽上固定有LED芯片,所述LED芯片上侧设有透镜,所述灯板上侧放置有反射板,所述反射板上设有若干对应于所述灯槽的反光杯,所述透镜位于所述反光杯上侧,所述透镜包括底座、以及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端的折射部,所述折射部外形为圆台状结构,所述折射部上端内侧设有锥形槽,所述底座底部设有缺口槽,所述缺口槽位于所述LED芯片正上方,所述缺口槽内还填充有量子点材料层。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结构,结构紧凑,厚度小,且出射光线发散性好,光线分布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超薄的背光模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薄的背光模组结构。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其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液晶显示器能正常显示影像。光源组件为背光模组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其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线,使显示器能正常显示影像,光源一般需要配合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增光片等使用。对于直下式导光结构,将光源放置在导光板下侧,然后将反射片放置在光源下侧,利用反射片将光线反射,然后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光,为了使出光面的光线更具发散性,将扩散片放置在导光板上侧,对于这种结构,厚度大,光源正对的位置光线集中,光线分布不均。另外,光源一般采用蓝光LED,蓝光LED的光线进入红绿量子点材料层,蓝光激发量子点而产生绿光和红光,共同叠加形成白光。通常情况下,需要在导光板下端面增加一层红绿量子点材料层,用以将蓝光转换成白光出射,无形中增加了背光模组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薄的背光模组结构,结构紧凑,厚度小,且出射光线发散性好,光线分布均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一种超薄的背光模组结构,包括光源模组、位于所述光源模组上侧的扩散板、位于所述扩散板上侧的增光片,所述光源模组包括灯板,所述灯板上设有若干呈阵列分布的灯槽,所述灯槽上固定有LED芯片,所述LED芯片上侧设有透镜,所述灯板上侧放置有反射板,所述反射板上设有若干对应于所述灯槽的反光杯,所述透镜位于所述反光杯上侧,所述透镜包括底座、以及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端的折射部,所述折射部外形为圆台状结构,所述折射部上端内侧设有锥形槽,所述底座底部设有缺口槽,所述缺口槽位于所述LED芯片正上方,所述缺口槽内还填充有量子点材料层。
具体的,所述LED芯片为蓝光LED芯片,所述量子点材料层为红绿量子点材料层。
具体的,所述反光杯内侧面为向上扩张式的弧型曲面,所述透镜固定在所述反光杯内侧底部。
具体的,所述灯板上端面涂覆有银层,所述灯板四个边缘均设有遮光挡板。
具体的,所述灯板下端面开设有若干避空散热槽,所述避空散热槽与所述灯槽错位设置。
具体的,所述灯板下端面还涂覆有散热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超薄的背光模组结构,在LED上方增加了一个透镜,在透镜下方增加了一个反光杯,光线先通过透镜折射,然后经过反光杯的大弧面反射,能够提高出射光线的发散性,从而使整体出光均匀,很好地避免了传统的光线集中在LED正上方产生的亮斑问题,且整体结构紧凑,应用于显示面板上有利于减少其厚度;
第二、将量子点材料层设置在透镜的底部,蓝光LED发出的蓝光激发量子点材料层内的红、绿量子点而产生绿光和红光,共同叠加形成白光,充分利用了透镜底部的空缺部位,无需将量子点材料层设置在导光板入光面上,降低了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符合当前电子产品轻薄化的发展趋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超薄的背光模组结构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超薄的背光模组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A面的剖面图。
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模组的光线模拟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灯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光源模组1、灯板11、灯槽111、遮光挡板112、避空散热槽113、LED芯片12、透镜13、底座131、量子点材料层1311、折射部132、锥形槽1321、反射板14、反光杯141、扩散板2、增光片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6所示:
一种超薄的背光模组结构,包括光源模组1、位于光源模组1上侧的扩散板2、位于扩散板2上侧的增光片3,光源模组1包括灯板11,灯板11上设有若干呈阵列分布的灯槽111,灯槽111上固定有LED芯片12,LED芯片12上侧设有透镜13,灯板11上侧放置有反射板14,反射板14上设有若干对应于灯槽111的反光杯141,透镜13位于反光杯141上侧,光线先通过透镜13折射,然后经过反光杯141的大弧面反射,能够提高出射光线的发散性,从而使整体出光均匀,很好地避免了传统的光线集中在LED芯片12正上方产生的亮斑问题,且整体结构紧凑,应用于显示面板上有利于减少其厚度。
本申请使用的透镜13包括底座131、以及连接在底座131上端的折射部132,折射部132外形为圆台状结构,折射部132上端内侧设有锥形槽1321,底座131底部设有缺口槽,缺口槽位于LED芯片12正上方,缺口槽内还填充有量子点材料层1311,LED芯片12为蓝光LED芯片,量子点材料层1311为红绿量子点材料层,量子点是一种纳米级别的半导体材料,通过对这种纳米半导体材料施加一定的电场或光压,它们便会发出特定频率的光,而发出的光的频率会随着这种半导体的尺寸的改变而变化,因而通过调节这种纳米半导体的尺寸就可以控制其发出的光的颜色,本申请使用红绿量子点材料层为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混合而成的材料,利用LED芯片12的发出的蓝光进入红绿量子点材料层,蓝光激发红色量子点、绿色量子点而产生绿光和红光,共同叠加形成白光而出光,无需将量子点材料层1311设置在导光板入光面上,降低了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符合当前电子产品轻薄化的发展趋势。
为了增大出射光线的反射角度,反光杯141内侧面为向上扩张式的弧型曲面,透镜13固定在反光杯141内侧底部。
为了使灯板11上端面具有光反射效果,灯板11上端面涂覆有银层,为了防止光从灯板11边缘漏出,灯板11四个边缘均设有遮光挡板112。
为了提高背光模组的散热性能,灯板11下端面开设有若干避空散热槽113,避空散热槽113与灯槽111错位设置。
为了进一步提高背光模组的散热性能,灯板11下端面还涂覆有散热涂层,利用散热涂层提高灯板11下端面的导热效率。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1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一种超薄的背光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模组(1)、位于所述光源模组(1)上侧的扩散板(2)、位于所述扩散板(2)上侧的增光片(3),所述光源模组(1)包括灯板(11),所述灯板(11)上设有若干呈阵列分布的灯槽(111),所述灯槽(111)上固定有LED芯片(12),所述LED芯片(12)上侧设有透镜(13),所述灯板(11)上侧放置有反射板(14),所述反射板(14)上设有若干对应于所述灯槽(111)的反光杯(141),所述透镜(13)位于所述反光杯(141)上侧,所述透镜(13)包括底座(131)、以及连接在所述底座(131)上端的折射部(132),所述折射部(132)外形为圆台状结构,所述折射部(132)上端内侧设有锥形槽(1321),所述底座(131)底部设有缺口槽,所述缺口槽位于所述LED芯片(12)正上方,所述缺口槽内还填充有量子点材料层(13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的背光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芯片(12)为蓝光LED芯片,所述量子点材料层(1311)为红绿量子点材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的背光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141)内侧面为向上扩张式的弧型曲面,所述透镜(13)固定在所述反光杯(141)内侧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的背光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11)上端面涂覆有银层,所述灯板(11)四个边缘均设有遮光挡板(1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的背光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11)下端面开设有若干避空散热槽(113),所述避空散热槽(113)与所述灯槽(111)错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的背光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11)下端面还涂覆有散热涂层。
CN201921511034.1U 2019-09-11 2019-09-11 一种超薄的背光模组结构 Active CN210573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11034.1U CN210573102U (zh) 2019-09-11 2019-09-11 一种超薄的背光模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11034.1U CN210573102U (zh) 2019-09-11 2019-09-11 一种超薄的背光模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73102U true CN210573102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58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11034.1U Active CN210573102U (zh) 2019-09-11 2019-09-11 一种超薄的背光模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731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19490B2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4541346B2 (ja) 面光源装置
KR102068511B1 (ko) 퀀텀 닷 백라이트 모듈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4790651B2 (ja)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その面光源装置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US2020014225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US20090244885A1 (en) Reflector frame, flat light source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reflector fr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flat light source device
JP2004206916A (ja) 面状光源
KR20130061796A (ko) 광학 어셈블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200813569A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light-emitting device
KR20110087579A (ko) Led 모듈과 이를 구비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JP2012099462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4846561B2 (ja) 導光部材および面光源装置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WO2022088590A1 (zh) 一种显示装置
JP6324683B2 (ja) 直下型光源装置
TW202014775A (zh) 光源模組及顯示裝置
JP5175956B2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US20070146573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11320574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207020426U (zh) 一种可缩短混光距离的背光模组
JP2007095624A (ja) バックライトシステム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9164638A (zh) 发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直下式背光源
CN210573102U (zh) 一种超薄的背光模组结构
CN111948854A (zh) 一种基于芯片级发光面的超薄直下式背光模组
JP2013247092A (ja) 発光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3026528A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