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68775U - 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及供暖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及供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68775U
CN210568775U CN201921536331.1U CN201921536331U CN210568775U CN 210568775 U CN210568775 U CN 210568775U CN 201921536331 U CN201921536331 U CN 201921536331U CN 210568775 U CN210568775 U CN 2105687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refrigerant pipe
water tank
refrigerant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3633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Qianhai Intelligent Energy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Qianhai Intelligent Energy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Qianhai Intelligent Energy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Qianhai Intelligent Energy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3633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687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687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687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及供暖系统,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包括屏蔽外壳和水箱,水箱的外壁上套设有电磁线圈,水箱内设置有金属导体和冷媒管,屏蔽外壳还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冷媒管入口和冷媒管出口,进水口、出水口与水箱连通,冷媒管入口、冷媒管出口与冷媒管连通。上述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与热泵配合使用,热泵的压缩机对冷媒做功,高温冷媒由冷媒管入口进入到水箱内的冷媒管中,加热水箱内的水,降温后的冷媒由冷媒管出口流回到热泵中。当热泵在极寒天气环境下低效运行或无法运行时,接通电磁线圈的电流,金属导体在交变磁场的环境下产生涡流效应,发热以加热水箱内的水,为用户提供满足供暖温度的热水,满足用户的供暖需求。

Description

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及供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及供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大力发展煤改电,清洁供暖来代替原来的燃煤和燃气锅炉供暖。目前清洁供暖有电加热供暖和热泵供暖。传统的电加热供暖能效比低,热泵供暖遇到极寒天气环境无法运行,或者频繁化霜,制热效果远远达不到用户供暖温度的要求。而传统的热泵加电辅热式的供暖虽然能够满足用户供暖需求,但是需要加一套电阻丝加热装置,使整个供暖系统变得复杂臃肿而且电阻丝易结垢老化能效衰减,水电不分离有漏电风险。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故障率也提高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及供暖系统,能够在极寒天气环境下满足用户的供暖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其包括有屏蔽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屏蔽外壳内部的水箱,所述水箱的外壁上套设有高频电磁线圈,所述水箱内设置有金属导体和冷媒管,所述屏蔽外壳还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冷媒管入口和冷媒管出口,所述进水口、出水口与所述水箱内部连通,所述冷媒管入口、冷媒管出口与所述冷媒管内部连通。
一种供暖系统,其包括有热泵和如以上所述的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所述热泵包括有外壳、设置于外壳上的冷媒入口和设置于外壳上的冷媒出口,所述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的冷媒管入口与所述热泵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的冷媒管出口与所述热泵的冷媒入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上述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与热泵配合使用,应用时,热泵的压缩机对冷媒做功,高温冷媒由冷媒管入口进入到设置于水箱内部的冷媒管中,与水箱内的水换热以加热水箱内的水,降温后的冷媒经过冷媒管出口流回到热泵中。当热泵在极寒天气环境下低效运行或无法运行时,接通高频电磁线圈的电流,金属导体在交变磁场的环境下产生涡流效应,发热以加热水箱内的水,为用户提供满足供暖温度的要求的热水,满足用户的供暖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的剖切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屏蔽中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包括有屏蔽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屏蔽外壳内部的水箱,所述水箱的外壁上套设有高频电磁线圈30,所述水箱内设置有金属导体50和冷媒管40,所述屏蔽外壳还设置有进水口24、出水口23、冷媒管入口41和冷媒管出口42,所述进水口24、出水口23与所述水箱内部连通,所述冷媒管入口41、冷媒管出口42与所述冷媒管内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与热泵配合使用,应用时,热泵的压缩机对冷媒做功,高温冷媒由冷媒管入口41进入到设置于水箱内部的冷媒管40中,与水箱内的水换热以加热水箱内的水,降温后的冷媒经过冷媒管出口42流回到热泵中。当热泵在极寒天气环境(如北方的冬季)下低效运行或无法运行时,接通高频电磁线圈30的电流,金属导体50在交变磁场的环境下产生涡流效应,发热以加热水箱内的水,为用户提供满足供暖温度的要求的热水。
优选地,所述水箱包括有一圆筒20和分别设置于所述圆筒20两端的第一端盖21、第二端盖22,所述第一端盖21和第二端盖22分别与所述屏蔽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圆筒20采用非金属制备,如可以采用橡胶、玻璃纤维等材料制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圆筒20优选为环氧树脂圆筒,环氧树脂圆筒不导电,接通套设于圆筒20外壁上的高频电磁线圈30后,环氧树脂圆筒不会产生涡流效应,即水箱自身不会发热,一方面可以避免水箱表面的热量散失而降低能效,另一方面无需于水箱表面进行高温隔离防护,安全可靠。
优选地,所述冷媒管40呈螺旋状并围设于所述金属导体50的外周。所述金属导体50为一不锈钢制备的中空圆管,所述中空圆管的侧壁上设置有贯通内外的通孔51,所述中空圆管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52。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媒管40设置为螺旋状,可以有效地增长冷媒的传输路径,使得冷媒管40与水箱内的水能够更好地换热,进而提高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所述金属导体50设置为一中空圆管,中空圆管的内壁与外壁均可以与水进行换热,提高了换热效率;此外,中空圆管的内壁设置内螺纹52,可以使得中空圆管中流动的水产生涡流,使金属导体50与水能够更好地进行换热。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导体50可以为一铁导体或430不锈铁导体。
优选地,所述屏蔽外壳包括有一屏蔽中框10和分别设置于所述屏蔽中框10两端的顶盖11、底盖12,所述屏蔽外壳还包括有一底座13,该底座13与所述底盖12固定连接。所述屏蔽中框10采用铝材制备,屏蔽中框10的侧面上设置有若干圆形通孔101。所述屏蔽中框10用以屏蔽高频电磁线圈30产生的交变磁场,屏蔽中框10的侧面上设置圆形通孔101,可以阻碍电流环路的形成,从而抑制屏蔽中框10上的涡流效应的产生,同时屏蔽中框10采用铝材制备,进一步抑制了屏蔽中框10上的涡流效应的产生。所述出水口23设置于所述顶盖11的侧面上,所述进水口24设置于所述底盖12的侧面上,水流从水箱下方进、上方出,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确保水箱里面装满水,可以避免水箱无水干烧。此外,在所述进水口24的前端设置有一水流开关,该水流开关用以检测所述进水口24内的水流量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控制系统,当所述进水口24内的水流量低于设定值时,控制系统控制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停止工作,可有效防止干烧。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屏蔽中框10的其中一个侧面纵向设置有一贯通该侧面的条形缺口102。所述屏蔽中框10与顶盖11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连接板60,所述第一绝缘连接板60包括有一第一框体61和一第一竖板62,所述第一框体61的一端与所述顶盖11固定连接,第一框体61的另一端与所述屏蔽中框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板61置入于所述条形缺口102的上部。所述屏蔽中框10与底盖12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连接板70,所述第二绝缘连接板70包括有一第二框体71和一第二竖板72,所述第二框体71的一端与所述底盖12固定连接,第二框体71的另一端与所述屏蔽中框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板72置入于所述条形缺口102的下部。在本实施例中,条形缺口102得设置使屏蔽中框10的侧面之间不能形成一个闭合的环路,从而抑制屏蔽中框10上的涡流效应的产生。第一绝缘连接板60和第二绝缘连接板70可以采用橡胶绝缘板或聚酯玻璃纤维绝缘板,第一绝缘连接板60和第二绝缘连接板70的设置,避免了屏蔽中框10、顶盖11和底盖12三者之间形成闭环,进一步抑制了屏蔽中框10上的涡流效应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供暖系统,其包括有热泵和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所述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采用图1至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这里不再赘述。所述热泵包括有外壳、设置于外壳上的冷媒入口和设置于外壳上的冷媒出口,所述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的冷媒管入口41与所述热泵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的冷媒管出口42与所述热泵的冷媒入口连通。
应用时,热泵的压缩机对冷媒做功,高温冷媒由冷媒管入口41进入到设置于水箱内部的冷媒管40中,与水箱内的水换热以加热水箱内的水,降温后的冷媒经过冷媒管出口42流回到热泵中。当热泵在极寒天气环境(如北方的冬季)下低效运行或无法运行时,接通高频电磁线圈30的电流,金属导体50在交变磁场的环境下产生涡流效应,发热以加热水箱内的水,为用户提供满足供暖温度的要求的热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施以各种等同的更改和改进,凡在权利要求范围内所做的等同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包括有屏蔽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屏蔽外壳内部的水箱,所述水箱的外壁上套设有高频电磁线圈,所述水箱内设置有金属导体和冷媒管,所述屏蔽外壳还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冷媒管入口和冷媒管出口,所述进水口、出水口与所述水箱内部连通,所述冷媒管入口、冷媒管出口与所述冷媒管内部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包括有一环氧树脂圆筒和分别设置于所述环氧树脂圆筒两端的第一端盖、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分别与所述屏蔽外壳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管呈螺旋状并围设于所述金属导体的外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体为一中空圆管,所述中空圆管的侧壁上设置有贯通内外的通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圆管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体为中空的不锈钢圆管或430不锈铁导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外壳包括有一屏蔽中框和分别设置于所述屏蔽中框两端的顶盖、底盖,所述屏蔽中框的侧面上设置有若干圆形通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中框的其中一个侧面纵向设置有一贯通该侧面的条形缺口,所述屏蔽中框与顶盖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连接板,所述第一绝缘连接板包括有一第一框体和一第一竖板,所述第一框体的一端与所述顶盖固定连接,第一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屏蔽中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板置入于所述条形缺口的上部;所述屏蔽中框与底盖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连接板,所述第二绝缘连接板包括有一第二框体和一第二竖板,所述第二框体的一端与所述底盖固定连接,第二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屏蔽中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板置入于所述条形缺口的下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外壳还包括有一底座,该底座与所述底盖固定连接。
10.一种供暖系统,包括有热泵,所述热泵包括有外壳、设置于外壳上的冷媒入口和设置于外壳上的冷媒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所述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的冷媒管入口与所述热泵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的冷媒管出口与所述热泵的冷媒入口连通。
CN201921536331.1U 2019-09-12 2019-09-12 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及供暖系统 Active CN2105687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36331.1U CN210568775U (zh) 2019-09-12 2019-09-12 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及供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36331.1U CN210568775U (zh) 2019-09-12 2019-09-12 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及供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68775U true CN210568775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58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36331.1U Active CN210568775U (zh) 2019-09-12 2019-09-12 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及供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687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4856A (zh) * 2019-09-12 2019-11-15 深圳市前海智慧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及供暖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4856A (zh) * 2019-09-12 2019-11-15 深圳市前海智慧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及供暖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87970A (zh) 一种铅锌冶炼冷却装置
CN102759141B (zh) 一种电磁感应采暖器
CN210568775U (zh) 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及供暖系统
CN204906199U (zh) 双循环油冷式一体化整流电源装置
CN212969350U (zh) 一种高效恒温驱动电机
CN201628361U (zh) 一种双面电磁感应式新型电热水器
CN101963371A (zh) 电磁加热取暖器
CN201297756Y (zh) 超频储水式电热水器
CN207661962U (zh) 电磁热水器
CN203083109U (zh) 电磁式双加热内胆即热式电热水器
CN202013010U (zh) 即热式电磁热水器
CN103712332B (zh) 水电独立的双核电磁感应速热式热水器
CN211022258U (zh)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及饮水机
CN209169764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智能型jp柜
CN207022239U (zh)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板
CN214891809U (zh) 电磁加热管
CN110530012A (zh) 一种直热式电磁能采暖热水炉
CN207006332U (zh) 一种高电压电磁感应固体蓄热式供暖装置
CN2487998Y (zh) 电磁加热式热水器
CN213362639U (zh) 一种采暖洗浴两用的电磁加热壁挂炉
CN205655468U (zh) 一种超导热管电热锅炉
CN211233355U (zh) 一种水电分离可替代电加热和热泵的热水器
CN203824044U (zh) 双核双模电磁感应热水器
CN213066216U (zh) 一种新型的电磁灶的外置隔离通风装置
CN110454856A (zh) 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及供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