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67753U - 侧入光式的面光源led灯 - Google Patents

侧入光式的面光源led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67753U
CN210567753U CN201921304973.9U CN201921304973U CN210567753U CN 210567753 U CN210567753 U CN 210567753U CN 201921304973 U CN201921304973 U CN 201921304973U CN 210567753 U CN210567753 U CN 2105677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optical assembly
lamp
back plat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0497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盛玉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Mige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CHENGTA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CHENGTA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CHENGTA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0497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677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677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677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入光式的面光源LED灯,包括灯框、灯条和预装模组;后者包括背板和光学组件,光学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扩散层、导光层和反射层,光学组件具有出光面、背面以及进光侧面,进光侧面位于出光面和背面之间,出光面为扩散层的外表面,背板位于光学组件的背面,通过连接件或背板边缘向光学组件延伸成的连接部将光学组件与背板固定在一起构成预装模组,预装模组安装于灯框使预装模组于其边缘处被固定于灯框且灯条位于光学组件的进光侧面处。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件或背板边缘向光学组件延伸成的连接部将光学组件与背板固定在一起构成预装模组,然后组装到装有灯条的灯框内,采用模组化的组装的方式,提高装配效率和装配精度。

Description

侧入光式的面光源LED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等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ED灯。
背景技术
LED平板灯都是利用LED灯珠发光通过导光层导光后再透光扩散板投射出光线,由于光线柔和又环保越来越受消费者喜爱和接受,市场巨大。
现有LED平板灯主要由灯条、导光板、扩散板、反射片、灯框等部分组成,由于采用传统的结构方式(即将扩散板、导光板、反射片、背板等依次叠放),使得在实际生产中产品受人工及零件间隙影响,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亮边、水纹、局部暗影等问题,使得组装难度增强且容易造成二次返修,造成人工成本的巨大浪费。而且组装难度大,效率相对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侧入光式的面光源LED灯,通过连接件或背板边缘向光学组件延伸成的连接部将光学组件与背板固定在一起构成预装模组,然后组装到装有灯条的灯框内,采用模组化的组装的方式,提高装配效率和装配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侧入光式的面光源LED灯,所述LED灯包括灯框、灯条和预装模组;
所述预装模组包括背板和光学组件,所述光学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扩散层、导光层和反射层,所述光学组件具有出光面、背面以及进光侧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背面相对,所述进光侧面位于所述出光面和所述背面之间,所述出光面为扩散层的外表面,所述背板位于所述光学组件的背面,通过连接件或背板边缘向光学组件延伸成的连接部将光学组件与背板固定在一起构成所述预装模组;
所述灯条安装于所述灯框的内侧,所述预装模组安装于所述灯框使预装模组于其边缘处被固定于灯框且灯条位于光学组件的进光侧面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接件是胶带,所述胶带沿背板的背面沿着光学组件的侧面并延伸至出光面将光学组件包裹住。
进一步地说,所述连接部是自背板的边缘沿着光学组件的侧面并延伸至出光面延伸形成的若干相互间隔的夹持臂。
进一步地说,所述光学组件还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置于所述反射层和所述背板之间。
进一步地说,所述进光侧面为所述光学组件的两相对的侧面,定义与所述进光侧面相对的侧面为非进光侧面,所述连接件或所述背板的连接部位于所述光学组件的非进光侧。
进一步地说,所述连接件或所述背板的连接部透明,所述连接件或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光学组件的侧面,所述侧面为光学组件的进光侧面和/或非进光侧面。
进一步地说,所述灯条贴装于所述灯框。
进一步地说,所述灯框为铝框、铁框或塑料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LED灯包括灯框、灯条和预装模组,通过连接件或背板边缘向光学组件延伸成的连接部将光学组件与背板固定在一起构成预装模组,然后组装到装有灯条的灯框内,相对于传统的组装方式(扩散板、导光板、反射片、背板等依次叠放),本实用新型采用模组化的组装的方式,只需预先组装好的预装模组组装于带有灯条的灯框即可,减少后期组装难度,提高光学组件的各部分之间的配合精度,提高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再者,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或背板的连接部可以仅设于光学组件的两相对的侧面,在达到预组装效果的情况下,降低预装模组的质量,最终降低LED 的质量;
再者,本实用新型的光学组件还可以包括缓冲层,由于在背板和反射层之间采用了缓冲层,不仅具有缓冲热胀冷缩时的变形功能,而且由于缓冲层材质较薄,有利于提升散热效果,使产品具有使用寿命长的优点,还能够在运输过程中具有缓冲减震的效果,可有效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损坏,方便运输。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预装模组的A-A向的剖视图;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灯框1、灯条2、预装模组3、背板31、连接部311、光学组件32、扩散层321、导光层322、反射层323和缓冲层32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功效。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其它不同的方式予以实施,即,在不背离本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范畴下,能予不同的修饰与改变。
实施例1:一种侧入光式的面光源LED灯,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LED 灯包括灯框1、灯条2和预装模组3;
所述预装模组3包括背板31和光学组件32,所述光学组件32包括依次设置的扩散层321、导光层322和反射层323,所述光学组件32具有出光面、背面以及进光侧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背面相对,所述进光侧面位于所述出光面和所述背面之间,所述出光面为扩散层的外表面,所述背板位于所述光学组件的背面,通过连接件或背板边缘向光学组件延伸成的连接部311将光学组件与背板固定在一起构成所述预装模组;
所述灯条2安装于所述灯框1的内侧,所述预装模组3安装于所述灯框使预装模组于其边缘处被固定于灯框且灯条位于光学组件的进光侧面处。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311是自背板的边缘沿着光学组件的侧面并延伸至出光面延伸形成的若干相互间隔的夹持臂。
所述光学组件32还包括缓冲层324,所述缓冲层32设置于所述反射层 323和所述背板31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为缓冲片,比如为由凹部和凸部间隔排布的吸塑片,但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光侧面为所述光学组件的两相对的侧面,定义与所述进光侧面相对的侧面为非进光侧面,所述背板的连接部位于所述光学组件的非进光侧,但不限于此,所述进光侧也可以为光学组件的一侧面。
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背板的连接部透明,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光学组件的侧面,所述侧面为光学组件的进光侧面和/或非进光侧面。在背板的连接部为透明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背板上涂覆不透光的涂层,起到背板的作用,而背板的基体是透明材质,透明的背板的连接部既能固定住光学组件,又能起到透光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灯条贴装于所述灯框,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安装方式。
所述灯框为铝框、铁框或塑料框,但不限于此。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是采用铝框或铝合金框。
实施例2:一种侧入光式的面光源LED灯,结构与实施例1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通过连接件将光学组件与背板固定在一起构成所述预装模组。
所述连接件是胶带,所述胶带沿背板的背面沿着光学组件的侧面并延伸至出光面将光学组件包裹住。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光侧面为所述光学组件的两相对的侧面,定义与所述进光侧面相对的侧面为非进光侧面,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光学组件的非进光侧,但不限于此,所述进光侧也可以为光学组件的一侧面。
所述连接件透明,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光学组件的侧面,所述侧面为光学组件的进光侧面和/或非进光侧面。连接件既能固定住光学组件,又能起到透光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
通过连接件或背板边缘向光学组件延伸成的连接部将光学组件与背板固定在一起构成预装模组,然后组装到装有灯条的灯框内,相对于传统的组装方式(扩散板、导光板、反射片、背板等依次叠放),本实用新型采用模组化的组装的方式,只需预先组装好的预装模组组装于带有灯条的灯框即可,减少后期组装难度,提高光学组件的各部分之间的配合精度,提高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侧入光式的面光源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包括灯框(1)、灯条(2)和预装模组(3);
所述预装模组(3)包括背板(31)和光学组件(32),所述光学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扩散层(321)、导光层(322)和反射层(323),所述光学组件具有出光面、背面以及进光侧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背面相对,所述进光侧面位于所述出光面和所述背面之间,所述出光面为扩散层的外表面,所述背板位于所述光学组件的背面,通过连接件或背板边缘向光学组件延伸成的连接部(311)将光学组件与背板固定在一起构成所述预装模组;
所述灯条安装于所述灯框的内侧,所述预装模组安装于所述灯框使预装模组于其边缘处被固定于灯框且灯条位于光学组件的进光侧面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光式的面光源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是胶带,所述胶带沿背板的背面沿着光学组件的侧面并延伸至出光面将光学组件包裹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光式的面光源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是自背板的边缘沿着光学组件的侧面并延伸至出光面延伸形成的若干相互间隔的夹持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光式的面光源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还包括缓冲层(324),所述缓冲层设置于所述反射层和所述背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光式的面光源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光侧面为所述光学组件的两相对的侧面,定义与所述进光侧面相对的侧面为非进光侧面,所述连接件或所述背板的连接部位于所述光学组件的非进光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光式的面光源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或所述背板的连接部透明,所述连接件或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光学组件的侧面,所述侧面为光学组件的进光侧面和/或非进光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光式的面光源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条贴装于所述灯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光式的面光源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框为铝框、铁框或塑料框。
CN201921304973.9U 2019-08-13 2019-08-13 侧入光式的面光源led灯 Active CN2105677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04973.9U CN210567753U (zh) 2019-08-13 2019-08-13 侧入光式的面光源led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04973.9U CN210567753U (zh) 2019-08-13 2019-08-13 侧入光式的面光源led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67753U true CN210567753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43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04973.9U Active CN210567753U (zh) 2019-08-13 2019-08-13 侧入光式的面光源led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677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5459A (zh) * 2019-08-13 2019-11-08 昆山市诚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侧入光式的面光源led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5459A (zh) * 2019-08-13 2019-11-08 昆山市诚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侧入光式的面光源led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1168B (zh) 背光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KR100835948B1 (ko) 액정 디스플레이 및 그것의 백라이트 모듈
CN101936509A (zh) 背光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US9429699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2882290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9244299B2 (en) Backlight module of display device
US9116273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1725914A (zh) 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及液晶显示器
CN102314006A (zh) 具备液晶显示面板的电子设备
CN104749818A (zh) 侧光式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
CN202361198U (zh) 一种新型背光模组
CN210567753U (zh) 侧入光式的面光源led灯
CN101876424A (zh) 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背板
JP2008166200A (ja) エッジライト型バックライト構造
TWI286648B (en) Light-emitting element package,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hereof
CN201130286Y (zh) 背光模组
CN216013726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CN116710837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3178835U (ja) 導光ドットを有する反射シート、led平面光源、ledフラットパネルライト及びフラットパネルledライト
CN107121724A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
CN201348189Y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灯罩
CN210777610U (zh) 一种全玻璃高清显示器
CN217932352U (zh) 一种led基板背板一体式背板结构
CN211293524U (zh) 一种可以提高发光均匀性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12901095U (zh) 抗变形大尺寸直下式灯条背光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24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 No. 856 Huayuan Road, Zhangpu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300

Patentee after: Kunshan Mige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321 No. 856, Huayuan Road, Zhangpu Town, Kunshan,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CHENGTAI ELECTR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