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66857U - 一种三密封挤压式承插口复合实壁短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密封挤压式承插口复合实壁短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66857U
CN210566857U CN201921433087.6U CN201921433087U CN210566857U CN 210566857 U CN210566857 U CN 210566857U CN 201921433087 U CN201921433087 U CN 201921433087U CN 210566857 U CN210566857 U CN 2105668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solid
socket
self
pipe body
wall sh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3308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汉元
陶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uoh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uoh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uoh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uoh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3308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668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668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668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密封挤压式承插口复合实壁短管,包括复合实壁短管、密封圈、密封环,所述插口管体与所述承口管体装配时,所述承口管体的内侧面与插口管体的外侧面之间具有第一活动间隙,所述自锁环卡入自锁槽中形成自锁结构,所述密封圈卡入密封圈槽中并与承口管体内侧面抵接形成第一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环卡在第一密封环槽和第二密封环槽中形成第二密封结构。有益效果是:承口管体的内侧面与插口管体的外侧面之间具有第一活动间隙,使承口管体与插口管体之间具有弯曲空间;自锁环卡入自锁槽中形成自锁结构,使相邻的两节复合实壁短管自连接;双密封结构组合在相邻两节复合实壁短管的承插口处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三密封挤压式承插口复合实壁短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接口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密封挤压式承插口复合实壁短管。
背景技术
在市政排水管网施工中,为减小交通影响,紧邻建筑等地区,一般采用非开挖施工,在给排水管道工程中,常用的非开挖施工方式有大口径顶管施工,小口径螺旋二次顶管和水平定向钻等工艺。
综合法小口径顶管施工工艺就是结合大口径顶管法与水平定向钻法等工艺,配合挤压式柔性插接口复合实壁短管,将传统的管道回拖改为拉顶工艺,在末端井下安装管节,利用钻杆穿过管道中心,在管道尾端拉顶管道,掘进头负责掘进扭矩和迎面阻力,设备余力通过机头后粉动装置和传力杆传到管尾,实现顶进目的。
现有的承插连接方式,两相邻管道之间固定连接,不能满足弯曲的需求;承插连接结构密封效果差,容易漏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三密封挤压式承插口复合实壁短管。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三密封挤压式承插口复合实壁短管,包括复合实壁短管、密封圈、密封环,
所述复合实壁短管第一头的外壁沿复合实壁短管轴向延伸形成承口管体,所述承口管体的内侧面至少加工形成一圈自锁槽,所述承口管体末端的外侧面加工形成一圈第一密封环槽;
所述复合实壁短管第二头的内壁沿复合实壁短管轴向延伸形成插口管体,所述插口管体的外侧面至少设置有一圈自锁环和一圈密封圈槽,所述复合实壁短管第二头的外侧面加工形成一圈第二密封环槽;
所述插口管体与所述承口管体装配时,所述承口管体的内侧面与插口管体的外侧面之间具有第一活动间隙,所述自锁环卡入自锁槽中形成自锁结构,所述密封圈卡入密封圈槽中并与承口管体内侧面抵接形成第一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环卡在第一密封环槽和第二密封环槽中形成第二密封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槽的横截面为弓形。
进一步的,所述自锁环的横截面、自锁槽的横截面均为直角梯形。
进一步的,所述自锁环与自锁槽之间留有第二活动间隙,第二活动间隙的宽度至少为0.5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环槽的横截面、第二密封环槽的横截面均为长方形。
进一步的,所述承口管体的末端与复合实壁短管的第二端之间、所述插口管体的末端与复合实壁短管的第一端之间均留有第三活动间隙,所述第三活动间隙的宽度至少为1mm。
进一步的,所述承口管体的内侧面和插口管体的外侧面均为锥面。
进一步的,接近复合实壁短管第一端的所述自锁槽与复合实壁短管第一端之间的间距至少为6mm,远离复合实壁短管第二端的所述自锁环与插口管体末端之间的间距至少为5mm,所述密封圈槽与复合实壁短管第二端之间的间距至少为6mm,第一活动间隙的宽度至少为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插口管体与承口管体装配时,承口管体的内侧面与插口管体的外侧面之间具有第一活动间隙,使承口管体与插口管体之间具有弯曲空间;自锁环卡入自锁槽中形成自锁结构,使相邻的两节复合实壁短管自连接;密封圈卡入密封圈槽中并与承口管体内侧面抵接形成第一密封结构,密封环卡在第一密封环槽和第二密封环槽中形成第二密封结构,双密封结构组合在相邻两节复合实壁短管的承插口处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复合实壁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两节复合实壁短管承插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一,一种三密封挤压式承插口复合实壁短管,包括复合实壁短管1、密封圈5、密封环6,
复合实壁短管1第一头的外壁沿复合实壁短管1轴向延伸形成承口管体2,承口管体2的内侧面加工形成两圈自锁槽21,承口管体2末端的外侧面加工形成一圈第一密封环槽22;
复合实壁短管1第二头的内壁沿复合实壁短管1轴向延伸形成插口管体3,插口管体3的外侧面设置有两圈自锁环31和一圈密封圈槽32,复合实壁短管1第二头的外侧面加工形成一圈第二密封环槽11;
插口管体3与承口管体2装配时,承口管体2的内侧面与插口管体3的外侧面之间具有第一活动间隙,自锁环31卡入自锁槽21中形成自锁结构,密封圈5卡入密封圈槽32中并与承口管体2内侧面抵接形成第一密封结构,密封环6卡在第一密封环槽22和第二密封环槽11中形成第二密封结构。
密封圈槽32的横截面为弓形。
自锁环31的横截面、自锁槽21的横截面均为直角梯形。
自锁环31与自锁槽21之间留有第二活动间隙,第二活动间隙的宽度为0.5mm。
第一密封环槽22的横截面、第二密封环槽11的横截面均为长方形。
承口管体2的末端与复合实壁短管1的第二端之间、插口管体3的末端与复合实壁短管1的第一端之间均留有第三活动间隙,第三活动间隙的宽度为1mm。
承口管体2的内侧面和插口管体3的外侧面均为锥面。
接近复合实壁短管第一端的自锁槽21与复合实壁短管1第一端之间的间距为6mm,远离复合实壁短管第二端的自锁环31与插口管体3末端之间的间距为5mm,密封圈槽32与复合实壁短管1第二端之间的间距为6mm,第一活动间隙的宽度为1mm。
插口管体3与承口管体2装配时,承口管体2的内侧面与插口管体3的外侧面之间具有第一活动间隙,使承口管体2与插口管体3之间具有弯曲空间;自锁环31卡入自锁槽中形成自锁结构,使相邻的两节复合实壁短管自连接;密封圈5卡入密封圈槽32中并与承口管体2内侧面抵接形成第一密封结构,密封环6卡在第一密封环槽22和第二密封环槽11中形成第二密封结构,双密封结构组合在相邻两节复合实壁短管1的承插口处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接近复合实壁短管1第一端的自锁槽21与复合实壁短管1第一端之间的间距为11.6mm,远离复合实壁短管1第二端的自锁环31与插口管体3末端之间的间距为10mm,密封圈槽32与复合实壁短管1第二端之间的间距为11.6mm,第一活动间隙的宽度为1.6mm,第二活动间隙的宽度为0.8mm,第三活动间隙的宽度为1.6mm。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三密封挤压式承插口复合实壁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实壁短管、密封圈、密封环,
所述复合实壁短管第一头的外壁沿复合实壁短管轴向延伸形成承口管体,所述承口管体的内侧面至少加工形成一圈自锁槽,所述承口管体末端的外侧面加工形成一圈第一密封环槽;
所述复合实壁短管第二头的内壁沿复合实壁短管轴向延伸形成插口管体,所述插口管体的外侧面至少设置有一圈自锁环和一圈密封圈槽,所述复合实壁短管第二头的外侧面加工形成一圈第二密封环槽;
所述插口管体与所述承口管体装配时,所述承口管体的内侧面与插口管体的外侧面之间具有第一活动间隙,所述自锁环卡入自锁槽中形成自锁结构,所述密封圈卡入密封圈槽中并与承口管体内侧面抵接形成第一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环卡在第一密封环槽和第二密封环槽中形成第二密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密封挤压式承插口复合实壁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槽的横截面为弓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密封挤压式承插口复合实壁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环的横截面、自锁槽的横截面均为直角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密封挤压式承插口复合实壁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环与自锁槽之间留有第二活动间隙,第二活动间隙的宽度至少为0.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密封挤压式承插口复合实壁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环槽的横截面、第二密封环槽的横截面均为长方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密封挤压式承插口复合实壁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口管体的末端与复合实壁短管的第二端之间、所述插口管体的末端与复合实壁短管的第一端之间均留有第三活动间隙,所述第三活动间隙的宽度至少为1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密封挤压式承插口复合实壁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口管体的内侧面和插口管体的外侧面均为锥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密封挤压式承插口复合实壁短管,其特征在于:接近复合实壁短管第一端的所述自锁槽与复合实壁短管第一端之间的间距至少为6mm,远离复合实壁短管第二端的所述自锁环与插口管体末端之间的间距至少为5mm,所述密封圈槽与复合实壁短管第二端之间的间距至少为6mm,第一活动间隙的宽度至少为1mm。
CN201921433087.6U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三密封挤压式承插口复合实壁短管 Active CN2105668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33087.6U CN210566857U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三密封挤压式承插口复合实壁短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33087.6U CN210566857U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三密封挤压式承插口复合实壁短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66857U true CN210566857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43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33087.6U Active CN210566857U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三密封挤压式承插口复合实壁短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668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48734B (zh) 一种预防壳程侧间隙腐蚀的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结构
CN210779936U (zh) 一种方便连接的电力电缆保护管
CN210566857U (zh) 一种三密封挤压式承插口复合实壁短管
CN103574197A (zh) 一种嵌入有o型密封圈且可焊接的钢制法兰
CN219606370U (zh) 一种聚乙烯复合管材施工现场快速安装连接组件
US20050134045A1 (en) Internally collared pipe joining system
CN210566859U (zh) 一种实壁短管柔性连接的承插口结构
CN210566856U (zh) 一种密封自锁一体式承插口结构
EP1887271A1 (de) Dichtring
CN211599920U (zh) 一种内衬管连接接头
CN201081063Y (zh) 绝缘管接头
AU2003287774B8 (en) Internally collared pipe joining system
CN106523814B (zh) 一种卡套式连接扩口式钢管管件
EP3855057A1 (en) Pipe joint and method for using same
KR100999590B1 (ko) 합성수지관의 연결구 및 이를 이용한 합성수지관
CN220930443U (zh) 一种组合结构钢管的承插连接结构
EP0088817B1 (en) Corrosion-restistant pipe coupling structures
CN216009954U (zh) 一种方便连接的pe给水管
WO2019080896A1 (zh) 带有高强度防腐涂层的金属管道连接结构
CN217874634U (zh) 一种用于复合管道现场截管安装的连接装置
CN217129452U (zh) 一种煤矿井下高压注浆用高承压密封钻杆
CN212691029U (zh) 一种管廊顶管双向插头及连接安装结构
CN210890552U (zh) 一种承插异径四通管件
CN217634359U (zh) 双功能复合式管接头
CN108730651B (zh) 一种管路连接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