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55265U - 一种用于汽车前后悬架装配的支撑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汽车前后悬架装配的支撑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55265U
CN210555265U CN201921584628.5U CN201921584628U CN210555265U CN 210555265 U CN210555265 U CN 210555265U CN 201921584628 U CN201921584628 U CN 201921584628U CN 210555265 U CN210555265 U CN 2105552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upporting
shaped
column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8462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鹏
巩鹏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zhi Yike Chengdu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zhi Yike Chengdu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zhi Yike Chengdu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zhi Yike Chengdu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8462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552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552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552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前后悬架装配的支撑架,包括两根第一横梁、两根第二横梁以及两根纵梁,两根第二横梁设于两根第一横梁之间,两根纵梁对称连接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两端;每根纵梁的两端上均设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下端套设于纵梁上与纵梁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柱上侧设有工型支撑件,工型支撑件上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支撑件;每根第二横梁的上侧对称的设有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的下端与第二横梁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柱的上端设有L型支撑件。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结构可以调整第一支撑柱的位置,这样可以分别悬空并支撑汽车前后悬架,可以合理的利用生产车间的空间,便于装配人员分别完成后悬架和前悬架的装配。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汽车前后悬架装配的支撑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前后悬架装配的支撑架。
背景技术
汽车装配制造过程中需要对用各个零配件进行组装,以得到汽车的各个主要部件,再将各个部件组装到一起得到整体的汽车。汽车装配制造过程中需要装配汽车的前悬架和后悬架,在装配过程中,由于前悬架和后悬架的各个点位均需要装配零件,因此需要将前悬架和后悬架支撑悬空,以便于装配人员进行工作,结合汽车的前悬架和后悬架的结构不同,后悬架在装配过程中,后悬架的中部需要装配人员进行操作,尤其是后悬架的中部需要装配人员使用螺母拧紧机进行操作,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以符合操作人员的工作需要,因此需要一种能够留有足够空间便于装配人员装配后悬架,同时还能支撑前悬架实现一架多用的支撑架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留有足够空间便于装配人员装配后悬架,同时还能支撑前悬架实现一架多用的用于汽车前后悬架装配的支撑架,以解决上述至少一项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汽车前后悬架装配的支撑架,包括两根第一横梁、两根第二横梁以及两根纵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横向平行布置,且两根所述第二横梁设于两根所述第一横梁之间,两根所述纵梁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
每根所述纵梁的两端上均设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下端套设于所述纵梁上,且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下端与所述纵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上侧设有工型支撑件,所述工型支撑件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支撑并承托汽车前悬架的连接支撑件;
每根所述第二横梁的上侧对称的设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上端设有L型支撑件;所述L型支撑件的一端上设有用于安装侧板的插孔,所述L型支撑件的上端面与所述工型支撑件的上端面共面设置;
两根所述纵梁的一端之间设有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与所述第一支撑柱传动连接,用于传动所述纵梁两端上的所述第一支撑柱滑动至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结构可以驱动第一支撑柱沿纵梁滑动,这样在需要装配汽车后悬架时,可以调整第一支撑柱的位置,这样在两个第二横梁之间能够形成足够装配人员操作的空间,同时在需要装配前悬架时,通过驱动结构使两个纵梁的一端上的第一支撑柱与其中一根第二横梁上的两个第二支撑柱共线设置,在工形支撑件上安装连接支撑件后可以用来支撑悬空汽车的前悬架,可以达到一架两用的技术效果,这样可以合理的利用生产车间的空间,便于装配人员分别完成后悬架和前悬架的装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相邻的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通过固定梁相连。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固定梁能够增强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的稳定性,提升支撑架的整体支撑性能。
进一步,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固定梁以及纵梁的截面均为方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形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固定梁以及纵梁抗变形能力强,支撑承重更好。
进一步,所述工型支撑件包括支撑板、连接件以及限位板,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限位板之间,所述连接件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下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下端与所述限位板的上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的下壁中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支撑件的下端可拆卸的插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限位板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工型支撑件能够与连接支撑件之间快速的拆卸和组装,能够快速的将支撑架由悬空后悬架的状态切换至悬空前悬架的状态。
进一步,所述连接支撑件包括U型连接部、立柱以及用于配合支撑并承托汽车前悬架的支撑斜槽,所述立柱的下端与所述U型连接部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斜槽固定于所述立柱的上端,所述U型连接部的下端伸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限位板之间,所述U型连接部的下端设有与所述连接件相配合的缺口。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接支撑件上的支撑斜槽与第二支撑柱上的L型支撑件形成一个内凹的弧形结构,这样一个支撑架可以支撑悬空一个汽车后悬架,也可以同时支撑悬空两个汽车前悬架,避免了需要单独设置用于汽车前悬架的支架,提升了车间的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的横截面为三角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接件与U型连接部的下端的缺口配合,稳定性更好,同时能够对连接支撑件的整体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进一步,每根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均设有Z型折弯部,所述Z型折弯部的中部与所述纵梁平行设置,所述Z型折弯部的一端与所述纵梁垂直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Z型折弯部与纵梁配合能够对第一支撑柱的滑动起到限位作用,同时可以使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处于同一直线上,用于支撑悬空汽车前悬架。
进一步,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双螺纹杆、两个驱动板以及两个第一轴承,两个所述第一轴承分别设于所述双螺纹杆的两端上,两个所述第一轴承分别固定于两根所述第一横梁的中部上侧,两个所述驱动板设于两个所述第一轴承之间,每个所述驱动板的中部设有驱动螺母,所述驱动螺母套设在所述双螺纹杆上与所述双螺纹杆螺纹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下端侧固定连接,所述双螺纹杆与所述纵梁平行设置,所述双螺纹杆的中部设有用于与扳手配合的驱动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驱动结构的双螺纹杆可以同步驱动两个纵梁上的第一支撑柱同步滑动,经双螺纹杆的作用,可以快速的将原先用于支撑悬空汽车后悬架的结构改变为用于支撑悬空汽车前悬架的结构,方便快捷。
进一步,所述双螺纹杆上套设有两个第二轴承,两个所述第二轴承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梁的中部上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轴承能够提升双螺纹杆的转动作用,同时能够保持双螺纹杆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驱动板为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中部垂直向下内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向下内凹的弧形板能够减少对装配人员操作的空间干扰,同时还能稳定的驱动第一支撑柱滑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的侧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纵梁,2、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固定梁,5、第一支撑柱,6、第二支撑柱,7、双螺纹杆,8、第一轴承,9、驱动部,10、工型支撑件,101、支撑板,102、连接件,103、限位板,11、L型支撑件,12、驱动板、13、丝杆螺母,14、插孔,15、连接支撑件,151、U形连接部,152、立柱,153、支撑斜槽,16、第二轴承,17、折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汽车前后悬架装配的支撑架,包括两根第一横梁2、两根第二横梁3以及两根纵梁1,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横向平行布置,且两根第二横梁3设于两根第一横梁2之间,两根纵梁1对称连接在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的两端。两个第一横梁2和两个纵梁1的的端部相互连接合围成方形。
每根纵梁1的两端上均设有第一支撑柱5,第一支撑柱5的下端套设于纵梁1上,且第一支撑柱5的下端与纵梁1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柱5上侧设有工型支撑件10,工型支撑件10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支撑并承托汽车前悬架的连接支撑件15。
每根第二横梁3的上侧对称的设有第二支撑柱6,第二支撑柱6的下端与第二横梁3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柱6的上端设有L型支撑件11;L型支撑件11的一端上设有用于安装侧板的插孔14,L型支撑件11的上端面与工型支撑件10的上端面共面设置;L型支撑件11的侧板与插孔14相对设置,插孔14内插入一活动的侧板与L形支撑件11的侧板之间围成通槽结构,可以支撑汽车前悬架。
两根纵梁1的一端之间设有驱动结构,驱动结构与第一支撑柱5传动连接,用于传动纵梁1两端上的第一支撑柱5滑动至第二横梁3的两端处,使两个纵梁1的一端上的第一支撑柱5与其中一根第二横梁3上的两个第二支撑柱6呈直线设置,形成供支撑一个汽车前悬架的前悬架支撑结构,两个纵梁1的另一端上的第一支撑柱5与另一根第二横梁3上的两个第二支撑柱6呈直线设置,形成供支撑另一个汽车前悬架的前悬架支撑结构,两个前悬架支撑结构相互平行,之间可以供装配人员走动或进行操作,方便快捷。
相邻的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之间通过固定梁4相连,两个第一横梁2之间也可以通过固定梁4相互连接(图中未画出),可以进一步增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作用,可以使稳定性更好。
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固定梁4以及纵梁1的截面均为方形,较优的,截面选择为正方形。
工型支撑件10包括支撑板101、连接件102以及限位板103,连接件102设于支撑板101与限位板103之间,连接件102的上端与支撑板101的下壁固定连接,连接件102的下端与限位板103的上壁固定连接,限位板103的下壁中部与第一支撑柱5的上端固定连接,连接支撑件15的下端可拆卸的插入支撑板101与限位板103之间。
连接支撑件15包括U型连接部151、立柱152以及用于配合支撑并承托汽车前悬架的支撑斜槽153,立柱152的下端与U型连接部151的上端固定连接,支撑斜槽153固定于立柱152的上端,U型连接部151的下端伸入支撑板101与限位板103之间,U型连接部151的下端设有与连接件102相配合的缺口。
连接件102的横截面为三角形,这样在U型连接部的缺口可以为V形,三角形的连接件102的一端朝向内侧,支撑板101与限位板103之间可形成一V形空间供固定U形连接部151,在安装连接支撑件15时,连接支撑件15由内侧插入工型支撑件10与工型支撑件10可拆卸连接,这样在连接支撑件15支撑前悬架时,受到前悬架外扩作用力时的横向分力时连接支撑件15不会从工型支撑件10上滑落。
每根第二横梁3的两端均设有Z型折弯部17,Z型折弯部17的中部与纵梁1平行设置,Z型折弯部17的一端与纵梁1垂直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柱5的下端向下设有延伸部,第一支撑柱5滑动至第二横梁3的一端时,延伸部与Z型折弯部17的中部形成抵接和限位。
驱动结构包括双螺纹杆7、两个驱动板12以及两个第一轴承8,两个第一轴承8分别设于双螺纹杆7的两端上,两个第一轴承8分别固定于两根第一横梁2的中部上侧,两个驱动板12设于两个第一轴承8之间,每个驱动板12的中部设有驱动螺母13,驱动螺母13套设在双螺纹杆7上与双螺纹杆7螺纹传动连接,驱动板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柱5的下端侧固定连接,双螺纹杆7与纵梁1平行设置,双螺纹杆7的中部设有用于与扳手配合的驱动部9。
双螺纹杆7上套设有两个第二轴承16,两个第二轴承16分别固定于第二横梁3的中部上侧,在每个第二轴承16相邻的第一轴承8之间的双螺纹杆7上均设有外螺纹,两个外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通过扳手使驱动部9转动时可以使外螺纹上套设的两个驱动板12相互靠近,使两个第一支撑柱5与两个第二支撑柱6呈直线设置,连接支撑件15装入工型支撑件10的上部,L型支撑件11的插孔14内插入插板,形成供支撑汽车前悬架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能够同时支撑悬空两个汽车前悬架。
驱动板12为弧形板,弧形板的中部垂直向下内凹,向下内凹的弧形板能够减少对装配人员操作的空间干扰,同时还能稳定的驱动第一支撑柱5滑动。
实施例2
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汽车前后悬架装配的支撑架,包括两根第一横梁2、两根第二横梁3以及两根纵梁1,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横向平行布置,且两根第二横梁3设于两根第一横梁2之间,两根纵梁1对称连接在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的两端。两个第一横梁2和两个纵梁1的端部相互连接合围成方形。
每根纵梁1的两端上均设有第一支撑柱5,第一支撑柱5的下端套设于纵梁1上,且第一支撑柱5的下端与纵梁1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柱5上侧设有工型支撑件10。
每根第二横梁3的上侧对称的设有第二支撑柱6,第二支撑柱6的下端与第二横梁3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柱6的上端设有L型支撑件11;L型支撑件11的一端上设有用于安装侧板的插孔14,L型支撑件11的上端面与工型支撑件10的上端面共面设置;L型支撑件11的侧板与插孔14相对设置,插孔14内插入一活动的侧板与L形支撑件11的侧板之间围成通槽结构,可以支撑汽车前悬架。
两根纵梁1的一端之间设有驱动结构,驱动结构与第一支撑柱5传动连接,用于传动纵梁1两端上的第一支撑柱5滑动至第二横梁3的两端处,使两个纵梁1的一端上的第一支撑柱5与其中一根第二横梁3上的两个第二支撑柱6呈直线设置,形成供支撑一个汽车前悬架的前悬架支撑结构,两个纵梁1的另一端上的第一支撑柱5与另一根第二横梁3上的两个第二支撑柱6呈直线设置,形成供支撑另一个汽车前悬架的前悬架支撑结构,两个前悬架支撑结构相互平行,之间可以供装配人员走动或进行操作,方便快捷。
相邻的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之间通过固定梁4相连,两个第一横梁2之间也可以通过固定梁4相互连接(图中未画出),可以进一步增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作用,可以使稳定性更好。
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固定梁4以及纵梁1的截面均为方形,较优的,截面选择为正方形。
工型支撑件10包括支撑板101、连接件102以及限位板103,连接件102设于支撑板101与限位板103之间,连接件102的上端与支撑板101的下壁固定连接,连接件102的下端与限位板103的上壁固定连接,限位板103的下壁中部与第一支撑柱5的上端固定连接,连接支撑件15的下端可拆卸的插入支撑板101与限位板103之间。
连接支撑件15包括U型连接部151、立柱152以及用于配合支撑并承托汽车前悬架的支撑斜槽153,立柱152的下端与U型连接部151的上端固定连接,支撑斜槽153固定于立柱152的上端,U型连接部151的下端伸入支撑板101与限位板103之间,U型连接部151的下端设有与连接件102相配合的缺口。
连接件102的横截面为三角形,这样在U型连接部的缺口可以为V形,三角形的连接件的一端朝向内侧,这样支撑板101与限位板103之间可形成一V形空间用于与U形连接部151装配配合,在安装连接支撑件15时,连接支撑件15由内侧插入工型支撑件10与工型支撑件10可拆卸连接,这样在连接支撑件15支撑前悬架时,受到前悬架外扩作用力时的横向分力时连接支撑件15不会从工型支撑件10上滑落。
每根第二横梁3的两端均设有Z型折弯部17,Z型折弯部17的中部与纵梁1平行设置,Z型折弯部17的一端与纵梁1垂直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柱5的下端向下设有延伸部,第一支撑柱5滑动至第二横梁3的一端时,延伸部与Z型折弯部17的中部形成抵接和限位。
驱动结构包括双螺纹杆7、两个驱动板12以及两个第一轴承8,两个第一轴承8分别设于双螺纹杆7的两端上,两个第一轴承8分别固定于两根第一横梁2的中部上侧,两个驱动板12设于两个第一轴承8之间,每个驱动板12的中部设有驱动螺母13,驱动螺母13套设在双螺纹杆7上与双螺纹杆7螺纹传动连接,驱动板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柱5的下端侧固定连接,双螺纹杆7与纵梁1平行设置,双螺纹杆7的中部设有用于与扳手配合的驱动部9。
双螺纹杆7上套设有两个第二轴承16,两个第二轴承16分别固定于第二横梁3的中部上侧,在每个第二轴承16相邻的第一轴承8之间的双螺纹杆7上均设有外螺纹,两个外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通过扳手使驱动部9转动时可以使外螺纹上套设的两个驱动板12相互远离,由于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6上端的工型支撑10件和L型支撑件11的上部水平设置,可以用于支撑并悬空汽车后悬架的一端,由于两个驱动板12相互远离,因此可以将汽车后悬架的两端支撑,这样汽车后悬架的中部同样悬空,而汽车后悬架中部下方无支撑柱,留有空间供装配人员操作,支撑悬空汽车后悬架前需要将工型支撑件10上的连接支撑件15拆卸下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只能支撑并悬空一个汽车后悬架。
驱动板12为弧形板,弧形板的中部垂直向下内凹,向下内凹的弧形板能够减少对装配人员操作的空间干扰,同时还能稳定的驱动第一支撑柱5滑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汽车前后悬架装配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第一横梁(2)、两根第二横梁(3)以及两根纵梁(1),所述第一横梁(2)和所述第二横梁(3)横向平行布置,且两根所述第二横梁(3)设于两根所述第一横梁(2)之间,两根所述纵梁(1)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2)和所述第二横梁(3)的两端;
每根所述纵梁(1)的两端上均设有第一支撑柱(5),所述第一支撑柱(5)的下端套设于所述纵梁(1)上,且所述第一支撑柱(5)的下端与所述纵梁(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5)上侧设有工型支撑件(10),所述工型支撑件(10)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支撑并承托汽车前悬架的连接支撑件(15);
每根所述第二横梁(3)的上侧对称的设有第二支撑柱(6),所述第二支撑柱(6)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梁(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6)的上端设有L型支撑件(11);所述L型支撑件(11)的一端上设有用于安装侧板的插孔(14),所述L型支撑件(11)的上端面与所述工型支撑件(10)的上端面共面设置;
两根所述纵梁(1)的一端之间设有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与所述第一支撑柱(5)传动连接,用于传动所述纵梁(1)两端上的所述第一支撑柱(5)滑动至所述第二横梁(3)的两端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前后悬架装配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横梁(2)和所述第二横梁(3)之间通过固定梁(4)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前后悬架装配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2)、所述第二横梁(3)、固定梁(4)以及纵梁(1)的截面均为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前后悬架装配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型支撑件(10)包括支撑板(101)、连接件(102)以及限位板(103),所述连接件(102)设于所述支撑板(101)与所述限位板(103)之间,所述连接件(102)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101)的下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102)的下端与所述限位板(103)的上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103)的下壁中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柱(5)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支撑件(15)的下端可拆卸的插入所述支撑板(101)与所述限位板(10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前后悬架装配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撑件(15)包括U型连接部(151)、立柱(152)以及用于配合支撑并承托汽车前悬架的支撑斜槽(153),所述立柱(152)的下端与所述U型连接部(15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斜槽(153)固定于所述立柱(152)的上端,所述U型连接部(151)的下端伸入所述支撑板(101)与所述限位板(103)之间,所述U型连接部(151)的下端设有与所述连接件(102)相配合的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前后悬架装配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02)的横截面为三角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前后悬架装配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第二横梁(3)的两端均设有Z型折弯部(17),所述Z型折弯部(17)的中部与所述纵梁(1)平行设置,所述Z型折弯部(17)的一端与所述纵梁(1)垂直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前后悬架装配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双螺纹杆(7)、两个驱动板(12)以及两个第一轴承(8),两个所述第一轴承(8)分别设于所述双螺纹杆(7)的两端上,两个所述第一轴承(8)分别固定于两根所述第一横梁(2)的中部上侧,两个所述驱动板(12)设于两个所述第一轴承(8)之间,每个所述驱动板(12)的中部设有驱动螺母(13),所述驱动螺母(13)套设在所述双螺纹杆(7)上与所述双螺纹杆(7)螺纹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板(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柱(5)的下端侧固定连接,所述双螺纹杆(7)与所述纵梁(1)平行设置,所述双螺纹杆(7)的中部设有用于与扳手配合的驱动部(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前后悬架装配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螺纹杆(7)上套设有两个第二轴承(16),两个所述第二轴承(16)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梁(3)的中部上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前后悬架装配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12)为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中部垂直向下内凹。
CN201921584628.5U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用于汽车前后悬架装配的支撑架 Active CN2105552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4628.5U CN210555265U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用于汽车前后悬架装配的支撑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4628.5U CN210555265U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用于汽车前后悬架装配的支撑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55265U true CN210555265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32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84628.5U Active CN210555265U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用于汽车前后悬架装配的支撑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552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008103183A (ru) Стойка крепления двигателя лет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CN210555265U (zh) 一种用于汽车前后悬架装配的支撑架
CN112091885B (zh) 一种汽车后视镜折叠器用弹簧加工的定位强压装置
CN107020475A (zh) 一种轿顶轮支架焊接工装
DE102014211950B4 (de) Kompressionsvorrichtung und Kühlereinheit
CN202691471U (zh) 摄像机安装架
CN113290328B (zh) 一种分拆式平台结构及激光切板机
CN209667259U (zh) 一种汽车后桥托具
CN209972478U (zh) 滑轨式灶具零部件转运架子车
CN106670777A (zh) 减振器与转向节的装配工装和装配方法
CN103015077B (zh) 十字绣支架
CN207344454U (zh) 一种汽车灯具的安装设备
CN220971284U (zh) 一种焊装夹换辅助定位装置
CN218954368U (zh) 一种可快速拼装的显示屏
CN217256093U (zh) 一种承载支腿及具有其的支撑结构
CN202783790U (zh) 一种民用航空器电子设备的安装结构
CN204659820U (zh) 前独立悬挂转向摇臂安装支架
CN220348385U (zh) 一种带滑轨可调距吊挂通用工具箱
CN211417119U (zh) 一种汽车用行李架的铝合金型材结构
CN213501850U (zh) 一种仪表板横梁骨架结构
CN217074519U (zh) 高韧性轻量化h型铝合金车架
CN219154564U (zh) 一种具有支架结构的转向器
CN109570953B (zh) 多功能双头阀门管路装配工装
CN210133074U (zh) 一种多个车载电视机快速安装和拆卸装置
CN219621283U (zh) 一种车门电泳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