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49902U - 一种自动侧旋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侧旋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49902U
CN210549902U CN201921393383.8U CN201921393383U CN210549902U CN 210549902 U CN210549902 U CN 210549902U CN 201921393383 U CN201921393383 U CN 201921393383U CN 210549902 U CN210549902 U CN 2105499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sliding
side door
connecting plate
slid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9338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容利
邵基锋
李劲松
罗日伟
尹禹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Meito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Meito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Meito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Meito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9338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499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499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499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侧旋门,包括门框以及滑动安装于门框内侧的侧门,还包括用于侧门左右滑动的第一滑动组件、用于侧门前后滑动的第二滑动组件以及用于驱动侧门滑动的驱动机构,所述侧门的一侧与第一滑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滑动组件位于门框的上方和下方,所述侧门的另一侧与第二滑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滑动组件位于门框的后侧,所述驱动机构与第二滑动组件连接且位于第二滑动组件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巧妙地将侧门折叠收到到机架的内侧,占用空间小,更加方便工人的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侧旋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机床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侧旋门。
背景技术
目前,机床在生产加工时,会产生大量金属屑或溅出切削液,在没有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容易溅伤操作者或污染环境,因此人们在机床上设计了自动门。
中国专利号为CN207014106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床上具有连动机构的对开双门,其包括滑动安装于机床门框中的左侧门、右侧 门,所述左侧门、右侧门之间设有可伸缩的连动机构,所述连动机构包括固定座、长连杆部以及短连杆,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于门框上部的中间;所述长连杆部包括N组交叉长杆,每组交叉长杆由两条长杆交叉连接构成,每组交叉长杆的交叉点均位于两条长杆的中点位置,且两条长杆可沿两者交叉点转动,各组交叉长杆首尾对应转动连接,其中一组交叉长杆通过其交叉点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长连杆部两端的上部、下部分别转动连接有所述短连杆,其中一端的两条短连杆其外端交叉、且可转动的安装于左侧门上,另一端的两条短连杆外端交叉、且可转动的安装于右侧门上;所述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通过连动机构只需要对左侧门或右侧门进行操作,就能实现两者的同步开合,架设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有效节约成本。但是上述中的左侧门和右侧门是处在同一直线上的,并且无法进行折叠收缩到机床的内部,这样容易占据机床的空间,造成开口的宽度较小,不利于工人进行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新颖,占用空间小且便于工人进行操作的自动侧旋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侧旋门, 包括门框以及滑动安装于门框内侧的侧门,还包括用于侧门左右滑动的第一滑动组件、用于侧门前后滑动的第二滑动组件以及用于驱动侧门滑动的驱动机构,所述侧门的一侧与第一滑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滑动组件位于门框的上方和下方,所述侧门的另一侧与第二滑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滑动组件位于门框的后侧,所述驱动机构与第二滑动组件连接且位于第二滑动组件的上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侧门包括左侧门和右侧门,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包括分别位于门框左右两侧的左第二滑动组件和右第二滑动组件,所述左侧门和右侧门的一侧均与第一滑动组件连接,所述左侧门的另一侧与左第二滑动组件连接,所述右侧门的另一侧与右第二滑动组件连接,所述左第二滑动组件和右第二滑动组件均连接有驱动机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固定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左侧门和右侧门靠近第一连接板的一侧固定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左第二滑动组件和右第二滑动组件均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上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左侧门和右侧面靠近第二连接板的一侧固定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包括连接座和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端与左侧门或右侧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竖直穿过连接柱的另一端且固定在连接柱上,所述连接座的上表面通过螺栓与第一连接板或第二连接板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无杆气缸和滑座,所述滑座滑动连接在无杆气缸上,所述滑座的侧面固定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与第二滑动组件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左侧门和右侧门的中部设有透明的玻璃。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门把手,所述左侧门和右侧门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四周设有安装孔,所述门把手的后表面设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与安装孔相配合使得门把手镶嵌在开口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门把手包括门把手本体,所述门把手本体的后部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上开设有与门把手本体连通的槽位,所述安装柱位于凸块的外侧且固定连接在门把手本体的后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机床在加工需要将侧门关上时,由于侧门一侧的上端和下端与第二滑动组件连接,侧门另一侧的上端和下端与第一滑动组件连接,并且第二滑动组件与驱动机构连接,因此驱动机构启动,第二滑动组件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进行滑动,进而带动侧门在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上进行滑动,从而让侧门由位于门框内侧运动到与门框平行的位置实现侧门的自动关闭,结构新颖,巧妙地将侧门折叠收到到机架的内侧,占用空间小,更加方便工人的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自动侧旋门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中自动侧旋门的示意图。
图3是左第二滑动组件与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第一滑动组件的示意图。
图5是第一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6是左侧门的示意图。
图7是门把手的示意图。
1-门框;2-侧门;21-左侧门;22-右侧门;3-第一滑动组件;31-固定板;32-第一滑杆;33-第一连接板;34-第一滑块;4-第二滑动组件;41-左第二滑动组件;42-右第二滑动组件;421-安装板;422-第二滑块;423-第二连接板;424-第二滑杆;5-驱动机构;51-无杆气缸;52-第三连接板;53-滑座;6-第一连接件;61-连接座;62-连接柱;63-安装孔;7-玻璃;8-门把手;81-门把手本体;82-凸块;83-槽位;84-安装柱。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一种自动侧旋门, 包括门框1以及滑动安装于门框1内侧的侧门2,还包括用于侧门2左右滑动的第一滑动组件3、用于侧门前后滑动的第二滑动组件4以及用于驱动侧门2滑动的驱动机构4,侧门2的一侧与第一滑动组件3连接,第一滑动组件3位于门框1的上方和下方,侧门2的另一侧与第二滑动组件4连接,第二滑动组件4位于门框1的后侧,驱动机构5与第二滑动组件4连接且位于第二滑动组件4的上方。
采用上述方案,当机床在加工需要将侧门2关上时,由于侧门2一侧的上端和下端与第二滑动组件4连接,侧门1另一侧的上端和下端与第一滑动组件3连接,并且第二滑动组件4与驱动机构5连接,因此驱动机构5启动,第二滑动组件4在驱动机构5的驱动下进行滑动,进而带动侧门在第一滑动组件3和第二滑动组件4上进行滑动,从而让侧门2由位于门框1内侧运动到与门框1平行的位置实现侧门1的自动关闭,结构新颖,巧妙地将侧门折叠收到到机架的内侧,占用空间小,更加方便工人的操作。
实施例2
请参照图2-7,一种自动侧旋门, 包括门框1以及滑动安装于门框1内侧的侧门2,还包括用于侧门2左右滑动的第一滑动组件3、用于侧门2前后滑动的第二滑动组件4以及用于驱动侧门2滑动的驱动机构5,侧门2的一侧与第一滑动组件3连接,第一滑动组件3位于门框1的上方和下方,侧门2的另一侧与第二滑动组件4连接,第二滑动组件4位于门框1的后侧,驱动机构5与第二滑动组件4连接且位于第二滑动组件4的上方。
上述的侧门2包括左侧门21和右侧门22,第二滑动组件4包括分别位于门框1左右两侧的左第二滑动组件41和右第二滑动组件42,左侧门21和右侧门22的一侧均与第一滑动组件3连接,左侧门21的另一侧与左第二滑动组件41连接,右侧门22的另一侧与右第二滑动组件42连接,左第二滑动组件41和右第二滑动组件42均连接有驱动机构5。
采用上述方案,机床在加工需要将侧门关上时,由于左侧门21和右侧门22一侧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左第二滑动组件41和右第二滑动组件42连接,左侧门21和右侧门22另一侧的上端和下端均与第一滑动组件3连接,并且左第二滑动组件41和右第二滑动组件42均与驱动机构5连接,因此驱动机构5启动,左第二滑动组件41和右第二滑动组件42在驱动机构5的驱动下进行滑动,进而带动左侧门21和右侧门22在第一滑动组件3和第二滑动组件4上进行滑动,从而让左侧门21和右侧门22由位于门框1内侧运动到与门框1平行的位置,通过左侧门21和右侧门22的相互配合实现侧门2的自动关闭,结构新颖,巧妙地将左侧门21和右侧门22折叠收到到机床的内侧,占用空间小,更加方便工人的操作。
具体地,第一滑动组件3包括固定板31,固定板31上固定有第一滑杆32,第一滑杆32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34,第一滑块34上连接有第一连接板33,左侧门21和右侧门22靠近第一连接板33的一侧固定有第一连接件6,第一连接件6与第一连接板33固定连接。
具体地,左第二滑动组件41和右第二滑动组件42均包括安装板421,安装板421上固定有第二滑杆424,第二滑杆424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422,第二滑块422上连接有第二连接板423,左侧门21和右侧门22靠近第二连接板423的一侧固定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第二连接板423固定连接。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6和第二连接件均包括连接座61和连接柱62,连接柱62的一端与左侧门21或右侧门22固定连接,连接座61竖直穿过连接柱62的另一端且固定在连接柱62上,连接座61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安装孔63与第一连接板33或第二连接板423连接。
具体地,驱动机构5包括无杆气缸51和滑座53,滑座53滑动连接在无杆气缸51上,滑座53的侧面固定有第三连接板52,第三连接板52与第二滑动组件4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当需要将左侧门21和右侧门22关上时,无杆气缸51启动来驱动滑座53在无杆气缸51上进行滑动,由于左侧门21和右侧门22分别靠近左第二滑动组件41和右第二滑动组件42一侧的上端和下端均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二滑杆424上的第二连接板423连接,因此滑座53在无杆气缸51滑动的过程中带动左侧门21和右侧门22往前运动,同时在左侧门21和右侧门22往前运动的过程中,左侧门21和右侧门22被驱动在第一滑杆32上做相向运动从而实现了实现侧门2的自动关闭,结构新颖,巧妙地将左侧门21和右侧门22折叠收到到机床的内侧,占用空间小,更加方便工人的操作。
进一步地,左侧门21和右侧门22的中部设有透明的玻璃7;方便工人能够观察到内部的工作情况。
进一步地,还包括门把手8,左侧门21和右侧门22上设有开口,开口的四周设有安装孔,门把手8的后表面设有安装柱84,安装柱84与安装孔相配合使得门把手8镶嵌在开口内,其中,门把手8包括门把手本体81,门把手本体81的后部连接有凸块82,凸块82上开设有与门把手本体81连通的槽位83,安装柱84位于凸块82的外侧且固定连接在门把手本体81的后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9)

1.一种自动侧旋门,包括门框以及滑动安装于门框内侧的侧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侧门左右滑动的第一滑动组件、用于侧门前后滑动的第二滑动组件以及用于驱动侧门滑动的驱动机构,所述侧门的一侧与第一滑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滑动组件位于门框的上方和下方,所述侧门的另一侧与第二滑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滑动组件位于门框的后侧,所述驱动机构与第二滑动组件连接且位于第二滑动组件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侧旋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门包括左侧门和右侧门,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包括分别位于门框左右两侧的左第二滑动组件和右第二滑动组件,所述左侧门和右侧门的一侧均与第一滑动组件连接,所述左侧门的另一侧与左第二滑动组件连接,所述右侧门的另一侧与右第二滑动组件连接,所述左第二滑动组件和右第二滑动组件均连接有驱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侧旋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固定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左侧门和右侧门靠近第一连接板的一侧固定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侧旋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第二滑动组件和右第二滑动组件均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上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左侧门和右侧面靠近第二连接板的一侧固定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侧旋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包括连接座和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端与左侧门或右侧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竖直穿过连接柱的另一端且固定在连接柱上,所述连接座的上表面通过螺栓与第一连接板或第二连接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侧旋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无杆气缸和滑座,所述滑座滑动连接在无杆气缸上,所述滑座的侧面固定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与第二滑动组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侧旋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门和右侧门的中部设有透明的玻璃。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侧旋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门把手,所述左侧门和右侧门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四周设有安装孔,所述门把手的后表面设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与安装孔相配合使得门把手镶嵌在开口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侧旋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把手包括门把手本体,所述门把手本体的后部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上开设有与门把手本体连通的槽位,所述安装柱位于凸块的外侧且固定连接在门把手本体的后部。
CN201921393383.8U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自动侧旋门 Active CN2105499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93383.8U CN210549902U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自动侧旋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93383.8U CN210549902U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自动侧旋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49902U true CN210549902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73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93383.8U Active CN210549902U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自动侧旋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499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1140A (zh) * 2020-07-25 2020-11-17 宁夏共享机床辅机有限公司 机床防护门结构与机床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1140A (zh) * 2020-07-25 2020-11-17 宁夏共享机床辅机有限公司 机床防护门结构与机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88828B1 (ko) 굴삭기용 어태치먼트의 클램핑 장치
CN210549902U (zh) 一种自动侧旋门
EP1593804A2 (en) Corner transmission assembly with safety device against improper operation for tilt-and-turn wings of metallic window and door frames
BRPI0922604A2 (pt) dobradiça para móvel com amortecedor rotativo e móvel com ao menos uma dobradiça
CN215640685U (zh) 翻盖式马丁代尔测试仪
CN102441815A (zh) 一种防护门装置及加工中心
CN109591715A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汽车用中控台显示屏
US5050345A (en) Window
CN208362872U (zh) 用于锁定建筑机械组件的致动单元和自推进式建筑机械
CN116973229B (zh) 一种多用型手机显示屏强度检测设备
CN211777004U (zh) 全自动旋转屏蔽门
CN215213923U (zh) 单转向液压齿轮泵
CN109555419A (zh) 一种滑移门及带有滑移门的单向门
CN214124536U (zh)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控制箱
CN213016428U (zh) 一种煤矿井下风门闭锁装置
CN210893664U (zh) 一种铰链疲劳寿命测试机
CN216476825U (zh) 一种侧门自动限位结构及工程机械
CN208919566U (zh) 一种高度便于调节的支腿机构
CN217326991U (zh) 密闭冷通道双向开门装置
CN219470813U (zh) 一种具有方便安装的耐久性水利护坡网
DE102008010497A1 (de) Hausgerätvorrichtung
CN215093714U (zh) 一种汽车车门机器人抓手视觉定位装置
CN209158309U (zh) 一种汽车仪表盘装配工作台
CN213659856U (zh) 基于动态二维码的展馆信息推送系统
CN208416146U (zh) 一种夹边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