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42445U - 一种中医皮肤针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医皮肤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42445U
CN210542445U CN201821876130.1U CN201821876130U CN210542445U CN 210542445 U CN210542445 U CN 210542445U CN 201821876130 U CN201821876130 U CN 201821876130U CN 210542445 U CN210542445 U CN 2105424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handle
strut
traditional chinese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7613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炜
杨忠丽
周学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87613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424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424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4244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医皮肤针,至少包括具有弹性的手柄和具有中空内腔的第一支杆,手柄按照一端固定于第一支杆外壁上设置的手柄保持组件中的方式与第一支杆连接,第一支杆内具有用于撞击手柄且设于手柄上方的撞击杆,在撞击杆因受到对其施加的外力作用而沿撞击杆杆体的纵向延伸方向移动而对手柄施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手柄上呈悬空状态的一端按照远离撞击杆的方式相对第一支杆逐渐倾斜。医护人员仅需通过间断按压的方式即能进行叩刺治疗,每一次施加的叩打力度不再是由医护人员凭感觉控制,而能够保持每一次的叩打力度一致,解决了传统的需要反复进行叩敲动作而容易造成手部疲劳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尚未熟练的医护人员难以掌握叩打力度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中医皮肤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皮肤针。
背景技术
皮肤针疗法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治疗方法,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素问·皮肤论》:“凡十二经络脉者,皮肤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予皮毛。”十二皮部与经络、脏腑联系密切。皮肤针疗法的理论依据就是经络学说中的皮部理论,人体皮部是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对机体有保卫的作用,同时能反映脏腑经络的病变。皮肤针疗法就是运用皮肤针叩刺人体皮肤或腧穴,激发经络功能,调整脏腑气血。即通过针刺刺激神经末梢,激活神经元,使其恢复正常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皮肤针疗法现多用于治疗顽固性面瘫、青少年近视、感冒头痛、急慢性气管炎、关节痛、皮肤麻木、腰肌劳损、失眠、高血压、痛经、脱发、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多发性神经炎、三叉神经痛、小儿麻痹以及多种皮肤病。其疗效在临床上也得到了验证。
现有的皮肤针主要有嵌入有金属针的锥头和手柄组成,目前临床上进行皮肤针疗时,医务人员通常将皮肤针的手柄末端固定在掌心,拇指在上,食指在下,其余手指呈握拳状握住手柄,锥头上针尖对准叩刺部位,使用手腕之力,将针尖垂直叩打在皮肤上,并立刻弹起,反复进行。叩刺时,要求针尖刺及皮肤表面时立即弹起。其次,皮肤针治疗时要灵巧地运用手腕部弹力,使针尖叩击到皮肤后,由于反作用力迅速弹起,仅在表皮上一击而起,急刺速离,要有弹性,弹跳着连续有节律地叩刺,要做到平稳,准确和灵活,叩刺速度要均匀,要防止快慢不一,用力不匀地乱刺。且为保证扣刺部位准确,针身不能出现左右晃动,握针不能过紧或过松,叩打的强度也要根据病情体质部位选择轻、中、重三种不同的手法。运针的力度、破皮深度及扣刺频率等,只能靠医务人员在长期的执业中不断积累经验和训练,难以量化分析,非常不利于经验交流及传承。再有,现有的皮肤针仅仅通过针刺完成止痛或防治疾病,效果有限。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234767)公开了一种拆卸式皮肤针又名七星针,包括一个手柄,固定在手柄一端的上头座,下底座与上头座相接,5~9 根针分别穿插在下底座的针孔中,针的后端顶住上头座。由于针可以灵活地从下底座上拆下或装上,使皮肤针头容易彻底消毒,即使针头一次使用,成本也不高,可以杜绝因使用皮肤针而产生交叉感染,符合卫生要求。
但是由于该专利提供的拆卸式皮肤针仍然需要医护人员手动操作,在长时间的叩击下很容易造成医护人员手麻晃动而影响治疗效果,尤其存在不熟练的医护人员无法准确控制每一次叩击的力度的问题。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9354497U)公开了一种传感器贴片按压装置,包括基座、可滑动地设置在基座上的按压组件,按压组件包括可滑动地设置在基座上的套筒、相对套筒可滑动地收容于套筒内的按压杆、可调节地设于按压杆上的调节限位件以及套设在按压杆外部的弹性件。该实用新型通过把套筒可活动地设置在基座上,按压杆相对套筒可滑动设置并收容于套筒内,按压杆上可调节地设置有调节限位件,套筒相对调节限位件滑动时压缩弹性件,弹性件为套设在按压杆23外部的弹簧或不锈钢弹片。按压杆大致呈杆状结构,按压杆的下端穿过通孔后延伸至套筒的外部,按压杆顶部凸设有抵持块,抵持块的下端面能够与所述限位面相抵持,从而对按压杆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按压杆穿过套筒后与套筒相脱离。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8641468U)公开了一种氧气插座,同轴设置的连接套、按钮圈和安装外圈,按钮圈套在连接套外,安装外圈套在按钮圈外;还包括以按钮圈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的两个按压机构,按压机构靠近按钮圈外端面;按压机构包括按压杆、复位弹簧和设置在按钮圈侧面上的按压槽,按压槽沿按钮圈轴向设置,按压槽的内侧壁面为第一驱动斜面,按压杆沿按钮圈径向设置,按压杆穿过安装外圈并伸入按压槽,按压杆的内端面为第二驱动斜面,按压杆能够轴向移动,按压杆内移时,第二驱动斜面能够推动第一驱动斜面使按钮圈内移;复位弹簧与按压杆配合设置并能够使按压杆复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医皮肤针,至少包括具有弹性的手柄和具有中空内腔的第一支杆,所述手柄按照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杆外壁上设置的手柄保持组件中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支杆连接,所述第一支杆内具有用于撞击所述手柄且设于所述手柄上方的撞击杆,其中,在所述撞击杆因受到对其施加的外力作用而沿所述撞击杆杆体的纵向延伸方向移动而对所述手柄施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所述手柄上呈悬空状态的一端按照远离所述撞击杆的方式相对所述第一支杆逐渐倾斜。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撞击杆的外壁上具有用于限制所述撞击杆本体移动且延伸方向与所述撞击杆杆体的延伸方向垂直的至少一个限位轴,所述撞击杆能够在所述限位轴一端抵靠至所述第一支杆的内壁上开设的滑动槽内的方式相对所述第一支杆固定,其中,所述滑动槽的形状由L形限定,在所述限位轴因对其施加外力作用而以所述撞击杆的中心轴线为母线相对于所述滑动槽转动而与所述滑动槽脱离抵靠的情况下,所述撞击杆沿其杆体的纵向延伸方向相对所述第一支杆移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杆内具有设于所述撞击杆上方的按压杆,所述按压杆内开设有能够用于在所述按压杆因对其施加外力作用而沿所述撞击杆杆体的延伸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推动所述限位轴转动的至少一个顶推面。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按压杆按照其外壁上嵌套连接的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固接至所述第一支杆内壁上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杆内,在对所述按压杆施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所述按压杆按照压缩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方式沿所述撞击杆杆体的延伸方向移动,在撤去对所述按压杆施加的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所述按压杆按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释放弹性势能的方式沿所述撞击杆杆体的延伸方向移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杆内具有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按压杆底端和所述撞击杆顶端的第二复位弹簧,在对所述按压杆施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所述按压杆底端按照压缩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方式逐渐靠近所述撞击杆顶端,并且在所述顶推面推动所述限位轴转动而使得所述限位轴与所述滑动槽脱离抵靠的情况下,所述撞击杆按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释放弹性势能的方式沿所述撞击杆杆体的纵向延伸方向移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杆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手柄的第一通孔,所述手柄能够按照一端沿所述第一通孔的贯通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通孔的方式连接至所述手柄保持组件且设于所述撞击杆下方。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杆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上且能够用于缓冲所述手柄的海绵垫。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手柄保持组件按照与所述第一支杆外壁上设置的第二通孔卡合连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支杆相对固定,所述手柄保持组件上具有设于所述第一支杆内部且用于连接所述手柄的第二支杆。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手柄保持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支杆外部且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支杆的第三支杆,所述第二支杆按照一端与嵌套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杆上的底座固接的方式活动连接至所述第三支杆。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手柄保持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端部上的螺栓,在所述螺栓受到对其施加的外力作用而朝向靠近所述第三支杆的外侧工作表面移动而抵靠至所述第三支杆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支杆按照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三支杆固定连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支杆相对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医皮肤针至少具有如下优势: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医皮肤针时,医护人员仅需通过间断按压的方式即能对需要进行治疗的皮肤处进行反复叩刺,每一次施加的叩打力度不再是由医护人员凭感觉控制,而能够保持每一次的叩打力度一致,解决了传统的需要反复进行叩敲动作而容易造成手部疲劳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尚未熟练的医护人员难以掌握叩打力度的问题。并且相较于传统的细长手柄,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更有利于医护人员握持的第一支杆,减少了医护人员长时间的叩打容易出现手麻晃动而影响治疗效果的问题。同时能够通过预先调节撞击杆与手柄之间的距离,不同距离下撞击杆对手柄造成的撞击力大小不同,进而医护人员能够根据病情体质部位选择不同的叩打强度例如轻、中、重三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第一支杆的简化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医皮肤针的侧视图的简化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手柄保持组件的简化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滑动槽的简化结构连接示意图;和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按压杆的正视图的简化结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手柄 2:第一支杆 3:手柄保持组件
4:撞击杆 5:限位轴 6:滑动槽
7:按压杆 8:顶推面 9:第一复位弹簧
10:第二复位弹簧 11:第一通孔 12:海绵垫
13:第二通孔 14:第二支杆 15:第三支杆
16:底座 17: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本文所用的词语“模块”描述任一种硬件、软件或软硬件组合,其能够执行与“模块”相关联的功能。
如图1所示,中医皮肤针至少包括具有弹性的手柄1和具有中空内腔的第一支杆2,手柄1按照一端固定于第一支杆2外壁上设置的手柄保持组件 3中的方式与第一支杆2连接,第一支杆2内具有用于撞击手柄1且设于手柄1上方的撞击杆4,其中,在撞击杆4因受到对其施加的外力作用而沿撞击杆4杆体的纵向延伸方向移动而对手柄1施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手柄1 上呈悬空状态的一端按照远离撞击杆4的方式相对第一支杆2逐渐倾斜。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医皮肤针时,医护人员仅需通过间断按压的方式即能对需要进行治疗的皮肤处进行反复叩刺,每一次施加的叩打力度不再是由医护人员凭感觉控制,而能够保持每一次的叩打力度一致,解决了传统的需要反复进行叩敲动作而容易造成手部疲劳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尚未熟练的医护人员难以掌握叩打力度的问题。并且相较于传统的细长手柄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更有利于医护人员握持的第一支杆2,减少了医护人员长时间的叩打容易出现手麻晃动而影响治疗效果的问题。同时能够通过预先调节撞击杆4与手柄1之间的距离,不同距离下撞击杆4对手柄1造成的撞击力大小不同,进而医护人员能够根据病情体质部位选择不同的叩打强度例如轻、中、重三种。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撞击杆4的外壁上具有用于限制撞击杆4本体移动且延伸方向与撞击杆4杆体的延伸方向垂直的至少一个限位轴5,撞击杆4能够在限位轴5一端抵靠至第一支杆2的内壁上开设的滑动槽6内的方式相对第一支杆2固定,其中,滑动槽6的形状由“L”形限定,在限位轴5因对其施加外力作用而以撞击杆4的中心轴线为母线相对于滑动槽6转动而与滑动槽6脱离抵靠的情况下,撞击杆4沿其杆体的纵向延伸方向相对第一支杆2移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支杆2内具有设于撞击杆4上方的按压杆 7,按压杆7内开设有能够用于在按压杆7因对其施加外力作用而沿撞击杆 4杆体的延伸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推动限位轴5转动的至少一个顶推面8。
优选的,顶推面8为斜面,进而使得顶推面8能够在按压杆7向下移动的同时推动限位轴5在滑动槽6内转动,直至滑动槽6内延伸方向与撞击杆 4杆体的延伸方向平行的位置。优选的,在撞击杆4上具有彼此平行设置的两个限位轴5时,按压杆7内开设有分别与所述两个限位轴5对应的顶推面 8,如图5所示,在按压杆7的正视图中观察,两个顶推面8相互交叉且倾斜角度相同,由此在按压杆7的下降过程中,两个顶推面8分别与各自对应位置处的限位轴5接触并推动两个限位轴5同时转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按压杆7按照其外壁上嵌套连接的第一复位弹簧9的一端固接至第一支杆2内壁上的方式设置于第一支杆2内,在对按压杆7施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按压杆7按照压缩第一复位弹簧9的方式沿撞击杆4杆体的延伸方向移动,在撤去对按压杆7施加的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按压杆7按照第一复位弹簧9释放弹性势能的方式沿撞击杆4杆体的延伸方向移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支杆2内具有两端分别连接至按压杆7底端和撞击杆4顶端的第二复位弹簧10,在对按压杆7施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按压杆7底端按照压缩第二复位弹簧10的方式逐渐靠近撞击杆4顶端,并且在顶推面8推动限位轴5转动而使得限位轴5与滑动槽6脱离抵靠的情况下,撞击杆4按照第二复位弹簧10释放弹性势能的方式沿撞击杆4杆体的纵向延伸方向移动。
由于顶推面8推动限位轴5进行转动,使得第二复位弹簧10通过压缩的方式存储弹性势能并通过旋转的方式存储角能量,但是由于限位轴5与滑动槽6脱离抵靠后限位轴5仍然受到滑动槽6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所以在撞击杆4仅受到由第二复位弹簧10的弹力和撞击杆4自身重力共同形成的合力作用而向下运动并撞击至手柄1。在撞击杆4的动力势能转换至手柄1 的弹性势能后,此时通过第二复位弹簧10的弹力下被拉伸回至滑动槽6的竖向顶端,并且通过释放第二复位弹簧10的角能量带动限位轴5转动,使得限位轴5恢复至初始状态,撞击杆4重新固定在第一支杆2内。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支杆2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手柄1的第一通孔11,手柄1能够按照一端沿第一通孔11的贯通方向贯穿第一通孔 11的方式连接至手柄保持组件3且设于撞击杆4下方。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支杆2还包括设于第一通孔11的内壁上且能够用于缓冲手柄1的海绵垫12。
优选的,在撞击杆4撞击手柄1而带动手柄1的自由端上设置的皮肤针对患者皮肤进行叩刺后,手柄1由于具有弹性而进行上下摆动运动,但在向上摆动时可以通过压迫海绵垫12的方式对手柄1的动能进行有效缓冲,使得手柄1在单次叩刺结束后恢复至初始状态,有利于进行第二次叩刺。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手柄保持组件3按照与第一支杆2外壁上设置的第二通孔13卡合连接的方式与第一支杆2相对固定,手柄保持组件3上具有设于第一支杆2内部且用于连接手柄1的第二支杆14。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手柄保持组件3还包括设于第一支杆2外部且用于连接第二支杆14的第三支杆15,第二支杆14按照一端与嵌套连接于第三支杆15上的底座16固接的方式活动连接至第三支杆15。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手柄保持组件3还包括设于底座16端部上的螺栓17,在螺栓17受到对其施加的外力作用而朝向靠近第三支杆15的外侧工作表面移动而抵靠至第三支杆15的情况下,第二支杆14按照底座16 与第三支杆15固定连接的方式与第一支杆2相对固定。
优选的,在进行治疗前,根据设置在第三支杆15上与撞击杆4和手柄 1之间距离相对应的刻度表,医护人员可以预先通过螺栓17来调节底座16 在第三支杆15上的位置,即预先调节撞击杆4对手柄1施加的撞击力的大小。由此手柄1固定在了第一支杆2内且位于撞击杆4的下方。然后医护人员通过单手向下按压按压杆7,使得顶推面8抵靠至限位轴5,由于顶推面 8被设置为斜面,在按压杆7向下移动的同时顶推面8逐渐推动限位轴5转动,并直至滑动槽6不再限制撞击杆4在竖向方向上的运动。撞击杆4在呈压缩状态的第二复位弹簧10的作用以及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撞击至手柄1,进而带动手柄1的自由端上设置的皮肤针对患者皮肤进行叩刺。在撞击杆4撞击手柄1后,撞击杆4受到呈拉伸状态的第二复位弹簧10竖直向上的拉力而恢复至初始状态,按压杆7受到呈压缩状态的第一复位弹簧9 的刷竖直向上的推力而也恢复至初始状态,此时医护人员能够进行第二次叩刺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中医皮肤针,至少包括具有弹性的手柄(1)和具有中空内腔的第一支杆(2),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1)按照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杆(2)外壁上设置的手柄保持组件(3)中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支杆(2)连接,所述第一支杆(2)内具有用于撞击所述手柄(1)且设于所述手柄(1)上方的撞击杆(4),其中,
在所述撞击杆(4)因受到对其施加的外力作用而沿所述撞击杆(4)杆体的纵向延伸方向移动而对所述手柄(1)施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所述手柄(1)上呈悬空状态的一端按照远离所述撞击杆(4)的方式相对所述第一支杆(2)逐渐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皮肤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撞击杆(4)的外壁上具有用于限制所述撞击杆(4)本体移动且延伸方向与所述撞击杆(4)杆体的延伸方向垂直的至少一个限位轴(5),所述撞击杆(4)能够在所述限位轴(5)一端抵靠至所述第一支杆(2)的内壁上开设的滑动槽(6)内的方式相对所述第一支杆(2)固定,其中,
所述滑动槽(6)的形状由L形限定,在所述限位轴(5)因对其施加外力作用而以所述撞击杆(4)的中心轴线为母线相对于所述滑动槽(6)转动而与所述滑动槽(6)脱离抵靠的情况下,所述撞击杆(4)沿其杆体的纵向延伸方向相对所述第一支杆(2)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医皮肤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2)内具有设于所述撞击杆(4)上方的按压杆(7),所述按压杆(7)内具有能够用于在所述按压杆(7)因对其施加外力作用而沿所述撞击杆(4)杆体的延伸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推动所述限位轴(5)转动的至少一个顶推面(8)。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医皮肤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杆(7)按照其外壁上嵌套连接的第一复位弹簧(9)的一端固接至所述第一支杆(2) 内壁上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杆(2)内,
在对所述按压杆(7)施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所述按压杆(7)按照压缩所述第一复位弹簧(9)的方式沿所述撞击杆(4)杆体的延伸方向移动,在撤去对所述按压杆(7)施加的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所述按压杆(7)按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9)释放弹性势能的方式沿所述撞击杆(4)杆体的延伸方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医皮肤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2)内具有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按压杆(7)底端和所述撞击杆(4)顶端的第二复位弹簧(10),
在对所述按压杆(7)施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所述按压杆(7)底端按照压缩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0)的方式逐渐靠近所述撞击杆(4)顶端,并且在所述顶推面(8)推动所述限位轴(5)转动而使得所述限位轴(5)与所述滑动槽(6)脱离抵靠的情况下,所述撞击杆(4)按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0)释放弹性势能的方式沿所述撞击杆(4)杆体的纵向延伸方向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皮肤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2)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手柄(1)的第一通孔(11),所述手柄(1)能够按照一端沿所述第一通孔(11)的贯通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通孔(11)的方式连接至所述手柄保持组件(3)且设于所述撞击杆(4)下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医皮肤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2)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1)的内壁上且能够用于缓冲所述手柄(1)的海绵垫(1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皮肤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保持组件(3)按照与所述第一支杆(2)外壁上设置的第二通孔(13)卡合连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支杆(2)相对固定,所述手柄保持组件(3)上具有设于所述第一支杆(2)内部且用于连接所述手柄(1)的第二支杆(14)。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医皮肤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保持组件(3)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支杆(2)外部且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支杆(14)的第三支杆(15),所述第二支杆(14)按照一端与嵌套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杆(15)上的底座(16)固接的方式活动连接至所述第三支杆(15)。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医皮肤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保持组件(3)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16)端部上的螺栓(17),
在所述螺栓(17)受到对其施加的外力作用而朝向靠近所述第三支杆(15)的外侧工作表面移动而抵靠至所述第三支杆(15)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支杆(14)按照所述底座(16)与所述第三支杆(15)固定连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支杆(2)相对固定。
CN201821876130.1U 2018-11-14 2018-11-14 一种中医皮肤针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424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76130.1U CN210542445U (zh) 2018-11-14 2018-11-14 一种中医皮肤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76130.1U CN210542445U (zh) 2018-11-14 2018-11-14 一种中医皮肤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42445U true CN210542445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62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76130.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42445U (zh) 2018-11-14 2018-11-14 一种中医皮肤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424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2958A (zh) * 2021-02-01 2021-06-11 刘然 一种骨科枢机针刺治疗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2958A (zh) * 2021-02-01 2021-06-11 刘然 一种骨科枢机针刺治疗组件
CN112932958B (zh) * 2021-02-01 2023-03-31 刘然 一种骨科枢机针刺治疗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42445U (zh) 一种中医皮肤针
WO2016192416A1 (zh) 一种浮针疗法用针灸针
CN206526087U (zh) 一种训练伤快速放血止痛针具
CN201058109Y (zh) 经穴磁疗弹性按摩锤
CN211610688U (zh) 一种可调节的锤灸装置
CN209966457U (zh) 一次性筋膜针
CN214181092U (zh) 一种非介入钝头针
CN208958776U (zh) 一种壮医莲花针
CN209075438U (zh) 鼓形按摩捶
CN106691816A (zh) 一种药锤
CN201492665U (zh) 自动式梅花针射枪
CN208823414U (zh) 一种按摩指套
CN211750971U (zh) 一种筋膜松解器及筋膜松解器组件
CN205924464U (zh) 设有缓冲套的按摩锤
CN203000994U (zh) 神经内科专用多功能叩诊锤
CN214285860U (zh) 一种经络穴位用按摩工具
CN110522634A (zh) 一种基于弹射原理的智能康复针灸仪
CN108309786A (zh) 一种壮医莲花针
CN112618340A (zh) 一种非介入钝头针及益智和美容脸部的穴位按压方法
CN205411918U (zh) 缓释针具
CN214969033U (zh) 用于中医治疗疗法的垂直叩击式皮肤针
TWI723586B (zh) 頭部按摩裝置
CN213157697U (zh) 一种适用于震络疗法的按摩锤
CN214157979U (zh) 一种用于头部穴位敲击的针灸针刀
CN201131906Y (zh) 新型针灸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9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