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40911U - 一种分体式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体式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540911U CN210540911U CN201920644347.8U CN201920644347U CN210540911U CN 210540911 U CN210540911 U CN 210540911U CN 201920644347 U CN201920644347 U CN 201920644347U CN 210540911 U CN210540911 U CN 21054091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 heat
- temperature
- hot cylinder
- water dispens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体式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包括:螺纹盖、保温盖和热缸筒身,所述螺纹盖压在所述热缸筒身上口,所述保温盖塞入所述热缸筒身上口;所述螺纹盖由塑料盖和保护盖组成,所述保护盖套在所述塑料盖的外面;所述保温盖由上盖和下盖组成,所述下盖为杯状结构,所述下盖底面安装有加热管、进水管、出水管、测温套管、测温热管、集热块和两突跳式温控器,所述下盖侧壁靠近底面处开设有台阶。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该饮水机热缸采用分体式结构,便于大批量生产和维修,其采用的热管和突跳式温控器的测温、控温和防干烧的方式,完全避免了真空热缸需要采用电子温控的弊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水机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体式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
背景技术
现有的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其主要缺点包括:1、采用整体式焊接结构,即将进水管、出水管、加热管等零件全部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热缸筒身做成一体,这样做的好处是漏水的可能性比较小,缺点是一旦加热管损坏或管路泄漏,整个热缸只能报废;2、采用电子测温方式,由于真空绝热热缸内部的热量无法快速通过外壁传导,所以传统的双金属突跳式温控器便无法使用,只能通过焊接在热缸筒身上的测温套管,插入电子温度传感器测温,这样就必须配直流电源和电子电路,才能完成温度的测量和控制任务,增加了成本和系统复杂性;3、基于上面的原因,无法在热缸的筒身上安装双金属突跳式温控器用于防止热胆干烧,这样便只能将热缸的底部改为单层结构用来安装防干烧温控器,这就会增大热胆的散热面,使真空绝热的效果大打折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体式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采用分体式结构能够避免真空热缸需要采用电子温控的弊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分体式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包括:螺纹盖、保温盖和热缸筒身,所述螺纹盖压在所述热缸筒身上口,所述热缸筒身上口开设有外螺纹,所述保温盖塞入所述热缸筒身上口,所述热缸筒身为双层杯型结构,所述热缸筒身底部安装有排污管,所述热缸筒身靠近开口处设有圆形凸起;
所述螺纹盖由塑料盖和保护盖组成,所述塑料盖为帽子形状,所述塑料盖和所保护盖表面开设有相同的开口,所述塑料盖下部设有内螺纹,所述保护盖套在所述塑料盖的外面;
所述保温盖由上盖和下盖组成,所述下盖为杯状结构,所述下盖底面安装有加热管、进水管、出水管、测温套管、测温热管、集热块和两突跳式温控器,所述测温热管一端插入所述测温套管中,另一端插入所述集热块内,两所述突跳式温控器分别安装在所述集成块的顶面和侧面,所述上盖为一平板,所述上盖上面设有导线孔和发泡注射孔,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之间填充有保温层,所述下盖侧壁靠近底面处开设有台阶。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内外层所述热缸筒身之间为真空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排污管穿过所述真空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塑料盖与所述热缸筒身上口之间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两所述突跳式温控器分别为控温温控器和防干烧温控器。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控温温控器安装在所述集成块顶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干烧温控器安装在所述集成块侧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层的材料为PU发泡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和所述进水管贯穿所述保温盖和所述螺纹盖。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台阶与所述圆形凸起围成的空间内安装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该饮水机热缸采用分体式结构,便于大批量生产和维修,其采用的热管和突跳式温控器的测温、控温和防干烧的方式,完全避免了真空热缸需要采用电子温控的弊端,是传统介质传热的突跳式温度控制装置的升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分体式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分体式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热缸筒身;2、真空层;3、排污管;4、圆形凸起;5、台阶;6、密封圈;7、塑料盖;8、保护盖;9、开口;10、进水管;11、出水管;12、上盖;13、下盖;14、加热管;15、测温套管;16、测温热管;17、集热块;18、控温温控器;19、防干烧温控器;20 导线孔;21、发泡注射孔;22、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根据图1和图2,一种分体式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包括:螺纹盖、保温盖和热缸筒身1,所述螺纹盖压在所述热缸筒身1上口,所述热缸筒身1上口开设有外螺纹,所述保温盖塞入所述热缸筒身1上口,所述热缸筒身1为双层杯型结构,内外层所述热缸筒身1之间为真空层2,所述真空层2起到了绝热的作用。
所述热缸筒身1底部安装有排污管3,所述排污管3穿过所述真空层2。
所述热缸筒身1靠近开口9处设有圆形凸起4,所述圆形凸起4用于与所述台阶5相配合,从而对所述密封圈6起到了限位的作用。
所述螺纹盖由塑料盖7和保护盖8组成,所述塑料盖7为帽子形状,所述塑料盖7和所保护盖8表面开设有相同的开口9,所述开口9的大小小于所述保温盖的所述上盖12的大小,使得所述螺纹盖不仅可以压住所述保温盖,同时使得所述进水管10和所述出水管11可以方便露出所述螺纹盖上表面。
所述塑料盖7下部设有内螺纹,所述塑料盖7与所述热缸筒身1上口之间螺纹连接,从而使得所述塑料盖7与所述热缸筒身1连接紧密。
所述保护盖8套在所述塑料盖7的外面,所述保护盖8用于对所述塑料盖7进行保护。
所述保温盖由上盖12和下盖13组成,所述下盖13为杯状结构,所述下盖13底面安装有加热管14、进水管10、出水管11、测温套管15、测温热管16、集热块17和两突跳式温控器,所述出水管11和所述进水管10贯穿所述保温盖和所述螺纹盖。
所述测温热管16一端插入所述测温套管15中,另一端插入所述集热块17内,两所述突跳式温控器分别安装在所述集成块的顶面和侧面,两所述突跳式温控器分别为控温温控器18和防干烧温控器19,所述控温温控器18安装在所述集成块顶面,所述防干烧温控器19安装在所述集成块侧面,当所述集热块17的顶面温度达到所述控温温控器18的动作温度时,所述控温温控器18立即动作,将加热电路切断,当热缸发生干烧时,所述集热块17的侧面温度达到所述防干烧温控器19的动作温度时,所述防干烧温控器19立即动作,将加热电路切断(如果此前所述控温温控器18没有切断的话)。
所述上盖12为一平板,所述上盖12上面设有导线孔20和发泡注射孔21,所述上盖12与所述下盖13之间填充有保温层22,所述保温层22的材料为PU发泡材料,所述上盖12和所述下盖13分别制作完成后,将所述上盖12压紧在所述下盖13上方,通过所述发泡注射孔21,将PU发泡材料注入所述上盖12和所述下盖13之间的腔内,当PU发泡材料固化后,所述上盖12和所述下盖13便粘接在一起。
所述下盖13侧壁靠近底面处开设有台阶5,所述台阶5与所述圆形凸起4围成的空间内安装有密封圈6,所述密封圈6使得所述保温盖与所述热缸筒身1之间密封性更加牢固。
组装该分体式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时,先将所述密封圈6套在所述保温盖下部的所述台阶5上,再将所述保温盖塞进所述热缸筒身1的上口,最后将所述塑料盖7压住所述保温盖并与所述热缸筒身1旋紧,最后将所述保护盖8套在所述塑料盖7上。
本实用新型将热缸分为所述螺纹盖、所述保温盖和所述热缸筒身1三部份,所述保温盖与所述热缸筒身1通过所述螺纹盖连接,其中所述排污管3设在所述热缸筒身1底部,其它零件包括所述加热管14、所述进水管10、所述出水管11、所述测温套管15、所述测温热管16、所述集热块17和所述突跳式温控器等全部设在所述保温盖上,这样,如所述加热管14损坏就可以更换修理,不影响到所述热缸筒身1的真空绝热。
利用所述测温热管16作为测温元件,所述底座测温热管16的头部通过所述测温套管15伸入所述热缸筒身1的内部,这样就可以直接测量水温,所述测温热管16的尾部插入所述集热块17,用于控制水温和防止干烧的两个所述突跳式温控器分别安装在所述集热块17的顶面和侧面上,当热缸加热时,所述测温热管16将吸收的水的热量快速传递到所述集热块17上,当所述集热块17的顶面温度达到所述控温温控器18的动作温度时,所述控温温控器18立即动作,将加热电路切断,当热缸发生干烧时,所述集热块17的侧面温度达到所述防干烧温控器19的动作温度时,所述防干烧温控器19立即动作,将加热电路切断(如果此前所述控温温控器18没有切断的话),由于所述测温热管16是基于蒸发和冷凝方式进行传热的,其传热效率大大高于普通的介质材料,所以由所述测温热管16与所述突跳式温控器组成的温度控制装置,是一种灵敏的强电控制电路,不需要电子电路或直流电源,可以克服现有的采用电子电路测温和控温的所有弊端,快速和准确地完成控制水温和防干烧的任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该饮水机热缸采用分体式结构,便于大批量生产和维修,其采用的热管和突跳式温控器的测温、控温和防干烧的方式,完全避免了真空热缸需要采用电子温控的弊端,是传统介质传热的突跳式温度控制装置的升级,全强电结构更加的安全可靠,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分体式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其特征在于,包括:螺纹盖、保温盖和热缸筒身,所述螺纹盖压在所述热缸筒身上口,所述热缸筒身上口开设有外螺纹,所述保温盖塞入所述热缸筒身上口,所述热缸筒身为双层杯型结构,所述热缸筒身底部安装有排污管,所述热缸筒身靠近开口处设有圆形凸起;
所述螺纹盖由塑料盖和保护盖组成,所述塑料盖为帽子形状,所述塑料盖和所保护盖表面开设有相同的开口,所述塑料盖下部设有内螺纹,所述保护盖套在所述塑料盖的外面;
所述保温盖由上盖和下盖组成,所述下盖为杯状结构,所述下盖底面安装有加热管、进水管、出水管、测温套管、测温热管、集热块和两突跳式温控器,所述测温热管一端插入所述测温套管中,另一端插入所述集热块内,两所述突跳式温控器分别安装在所述集热块的顶面和侧面,所述上盖为一平板,所述上盖上面设有导线孔和发泡注射孔,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之间填充有保温层,所述下盖侧壁靠近底面处开设有台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分体式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其特征在于,内外层所述热缸筒身之间为真空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分体式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穿过所述真空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分体式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盖与所述热缸筒身上口之间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分体式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突跳式温控器分别为控温温控器和防干烧温控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分体式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温控器安装在所述集热块顶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分体式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干烧温控器安装在所述集热块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分体式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的材料为PU发泡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分体式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和所述进水管贯穿所述保温盖和所述螺纹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分体式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与所述圆形凸起围成的空间内安装有密封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644347.8U CN210540911U (zh) | 2019-05-07 | 2019-05-07 | 一种分体式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644347.8U CN210540911U (zh) | 2019-05-07 | 2019-05-07 | 一种分体式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540911U true CN210540911U (zh) | 2020-05-19 |
Family
ID=70666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644347.8U Active CN210540911U (zh) | 2019-05-07 | 2019-05-07 | 一种分体式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54091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63656A (zh) * | 2019-05-07 | 2019-07-30 | 苏州华爱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分体式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 |
-
2019
- 2019-05-07 CN CN201920644347.8U patent/CN21054091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63656A (zh) * | 2019-05-07 | 2019-07-30 | 苏州华爱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分体式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 |
CN110063656B (zh) * | 2019-05-07 | 2024-05-28 | 苏州华爱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分体式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540911U (zh) | 一种分体式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 | |
CN105534300A (zh) | 一种三层全真空保温电热水壶 | |
CN104296390A (zh) | 套管式换热器防冻结构及其防冻方法 | |
CN110063656B (zh) | 一种分体式真空绝热饮水机热缸 | |
CN201184587Y (zh) | 具有自动加水控制系统的蒸汽锅炉 | |
KR100971176B1 (ko) | 자연물공급스팀발생장치 | |
CN203478587U (zh) | 泵腔电加热器 | |
CN105251548A (zh) | 酸纯化器 | |
CN205308370U (zh) | 酸纯化器 | |
US11299385B2 (en) | Multiple-piece vacuum-insulated heating tank of water dispenser | |
CN215194313U (zh) | 腹透用加热器 | |
CN216744901U (zh) | 多胆式电热水器 | |
CN204931359U (zh) | 咖啡机 | |
CN205308369U (zh) | 具有集成式漏斗、液位感测管、排液阀的酸纯化器 | |
CN205079044U (zh) | 一种防撞击的保温液化气罐 | |
CN210005157U (zh) | 一种具有防冻功能的压力表 | |
CN111878697A (zh) | 一种新型液化气罐 | |
CN209165357U (zh) | 蒸汽发生器 | |
CN207112763U (zh) | 一种水位调节系统 | |
CN220958950U (zh) | 防腐组件及热水器 | |
CN204115249U (zh) | 套管式换热器防冻结构 | |
CN210397728U (zh) | 一种自动加热的防结晶智能型电动截止阀 | |
CN206659655U (zh) | 双层容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5002284U (zh) | 多能源零冷水储热水箱 | |
CN216911274U (zh) | 一种清洗机供水用自动恒温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