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36327U - 一种可调无线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无线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36327U
CN210536327U CN201921880766.8U CN201921880766U CN210536327U CN 210536327 U CN210536327 U CN 210536327U CN 201921880766 U CN201921880766 U CN 201921880766U CN 210536327 U CN210536327 U CN 2105363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connecting frame
base
link
wireless char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8076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平
刘涛
朱小玲
臧桂林
林艳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afulle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afulle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afulle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afulle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8076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363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36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363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无线充电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用于支撑便携式电器的背抵部,所述背抵部上设置有用于对便携式电器充电的无线电能输出模块,所述底座上倾斜设置连接架,所述背抵部与连接架沿连接架倾斜方向滑动连接,所述背抵部上固定有锁定块,所述锁定块正对无线电能输出模块设置,所述背抵部、锁定块均与连接架转动配合,所述连接架上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两内侧壁上沿连接架倾斜方向开设有不少于两个齿槽,所述锁定块侧部沿锁定块转动方向圆周均匀分布有不少于两个有凸齿,所述凸齿与齿槽卡接,所述连接架具有弹性。本实用新型具有保证对可进行无线充电的便携式电器的充电质量的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可调无线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调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更便捷的实现对便携式电器的电池的充电,人们已经研发出了通过无线传输电能实现为电子产品充电的无线充电技术,已流行在市场中的无线充电器即是通过这一原理对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器进行无线充电的。
现有的可进行无线充电的便携式电器上设置有无线电能接收模块,现有的无线充电器包括底座,底座上倾斜安装有背抵部,背抵部上安装有无线电能输出模块,当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器充电时,使用者将便携式电器放置在底座并使该便携式电器抵接在背抵部上,同时使无线电能接收模块位置对准无线电能输出模块的位置,从而通过无线电能输出模块和无线电能接收模块之间的无线电能传输实现对便携式电器的充电,同时使用者还可在对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器充电时可正常观看上述便携式电器屏幕上的内容,保证便携式电器充电式使用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无线充电器上的背抵部固定在底座上,则无线电能接收模块亦固定设置在底座上,现有的可进行无线充电的便携式电器众多,通过同一无线充电器对可进行无线充电的大小规格不同、无线电能接收模块安装位置不同的便携式电器进行充电时,易出现无线电能接收模块与无线电能输出模块无法对准的情况,影响充电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无线充电器,通过对背抵部位置的调整从而实现无线电能接收模块和无线电能输出模块的对准,具有保证对可进行无线充电的便携式电器的充电质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调无线充电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用于支撑便携式电器的背抵部,所述背抵部上设置有用于对便携式电器充电的无线电能输出模块,所述底座上倾斜设置连接架,所述背抵部与连接架沿连接架倾斜方向滑动连接,所述背抵部上固定有用于限制背抵部滑动的锁定块,所述锁定块正对无线电能输出模块设置,所述背抵部、锁定块均与连接架转动配合,所述连接架上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锁定块位于第一通槽内,所述第一通槽两内侧壁上沿连接架倾斜方向开设有不少于两个齿槽,所述锁定块侧部沿锁定块转动方向圆周均匀分布有不少于两个有凸齿,所述凸齿与齿槽卡接,所述连接架具有弹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始状态下凸齿与齿槽卡接,当使用者需要对可进行无线充电的便携式电器进行无线充电时,使用者先转动锁定块和背抵部,凸齿推动连接架使连接架发生弹性形变,凸齿与齿槽解除卡接,随后使用者根据需进行充电的便携式电器的规格滑动背抵部以调整无线电能输出模块的位置,使无线电能输出模块可对准便携式电器上的无线电能接收模块,使用者再反向转动锁定块和背抵部,凸齿再次推动连接架,连接架发生形变,最终凸齿与齿槽再次卡接,背抵部与锁定块的滑动受到限制,进而完成了背抵部位置的调整,使用者再将便携式电器放置在底座上并使背抵部从背部支撑住便携式电器,以使无线电能输出模块持续对准便携式电器上的无线电能接收模块,确保证对可进行无线充电的便携式电器的充电质量;
通过调节背抵部的位置使该无线充电器可满足多种规格的可进行无线充电的便携式电器,使用者不需对不同的便携式产品准备不同的无线充电器,同时使用者通过转动背抵部或转动锁定块即可实现对背抵部滑动的限制,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底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底座上开设有与第一安装槽相通的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架穿过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架底部固定有规格大于第一安装孔开设规格的第一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安装有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块夹于第二安装块和第一安装槽顶壁之间,所述第二安装块与底座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架与底座可拆卸连接,方便对连接架和底座的分别存放和运输,防止对该无线充电器进行运输时连接架与底座为固定的一体,防止固定为一体连接架与底座占据空间较大而影响其他物质的存放和运输;
使用者将连接架穿过第一安装孔使第一安装块顶面与第一安装槽顶壁抵接,随后使用者再将第二安装块移入第一安装槽并使第二安装块抵在第一安装块底面上,使用者再通过固定件将第二安装块安装在底座上,从而实现对连接架的稳固安装,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架远离背抵部的一面底部固定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为三角块,所述支撑块与第二安装块顶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块加强了对连接架的支撑,防止使用者长时间使用该无线充电器后连接架沿其倾斜角度发生弯折,延长该无线充电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安装孔侧壁上开设有供支撑块穿过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槽相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块从第二安装孔凸出底座顶面,防止第安装孔开孔规格过小而使支撑块抵住第一安装槽顶壁,防止支撑块抵住第一安装槽顶壁而影响连接架的正常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定块远离背抵部的一面上固定有手执件,所述手执件与连接架转动配合,所述手执件与连接架沿连接架倾斜方向滑动配合,所述手执件与背抵部夹住连接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执件与背抵部夹住连接架,且手持件与连接架沿连接架倾斜方向滑动配合,从而实现了背抵部与连接架的滑动连接,防止背抵部从连接架上掉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背抵部呈长矩形块状,所述凸齿在锁定块上沿锁定块转动方向圆周均匀分布有四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根据需要进行充电的便携式电器的长度和宽度规格可相应的转动背抵部,当对长度较大且横向放置的便携式电器进行充电时使用者将背抵部转动至呈横向设置,当对长度较大且竖向放置的便携式电器进行充电时使用者将背抵部转动至竖向设置,增大背抵部与进行充电的便携式充电器之间的解除面积,确保背抵部对进行充电的便携式充电器的稳固支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背抵部中空,所述无线电能输出模块安装在背抵部内,所述背抵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与手执件通过螺钉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钉实现了第二壳体与手执件之间的固定安装,从而实现了锁定块与背抵部的固定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壳体远离第一壳体的一面上固定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上开设有卡槽,所述锁定块为环状块,所述手执件上固定有与卡槽适配的的卡块,所述第一凸块上开设有供用于连接第二壳体和手执件的螺钉穿过的开孔,所述卡块上开设有供用于连接第二壳体和手执件的螺钉旋入穿过的螺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与卡槽卡接后,螺钉穿过开口并旋入螺孔,从而实现第二壳体与卡块、手执件、锁定块的固定,加强了手执件与背抵部连接的稳固性,防止背抵部转动方向与连接背抵部、手执件的螺钉旋紧方向相反时使连接背抵部、手执件的螺钉反向旋转,防止连接背抵部、手执件的螺钉旋松导致背抵部与手执件脱离,保证该无线充电器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便携式电器底部抵接的摩擦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摩擦块与便携式电器底部抵接,通过摩擦力对便携式电器的滑动进行限制,使正在充电的便携式电器背部持续抵在背抵部上,防止便携式电器在充电时便携式电器底部滑动从而使便携式电器发生翻转,防止便携式电器翻转后中断了对便携式电器的无线充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抵住便携式电器远离连接架一面底部的抵接块,所述摩擦块设置在抵接块与连接架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对于厚度大于摩擦块厚度的便携式电器,抵接块在该便携式电器进行充电时抵住该便携式电器,防止该便携式电器发生翻转而中断了对该便携式电器的充电,同时防止该便携式电器发生翻转后掉落到地面上而造成该便携式电器的损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使用者根据需进行充电的便携式电器的规格滑动背抵部以调整无线电能输出模块的位置,使无线电能输出模块可对准便携式电器上的无线电能接收模块,随后使用者通过转动背抵部和锁定块使凸齿与齿槽卡接,从而实现对背抵部滑动的限制,无线电能输出模块持续对准便携式电器上的无线电能接收模块,确保证对可进行无线充电的便携式电器的充电质量;
连接架与底座可拆卸连接,方便对连接架和底座的分别存放和运输,防止对该无线充电器进行运输时连接架与底座为固定的一体,防止固定为一体连接架与底座占据空间较大而影响其他物质的存放和运输;
支撑块加强了对连接架的支撑,防止使用者长时间使用该无线充电器后连接架沿其倾斜角度发生弯折,延长该无线充电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底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背抵部、连接架、锁定块、卡块和手执件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背部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背抵部、连接架、锁定块、卡块和手执件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7是本实施例中连接架、锁定块、卡块和手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处的放大图;
图9是本实施例中延伸座和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第一安装槽;3、第一安装孔;4、连接架;5、第一凹槽;6、摩擦块;7、抵接块;8、第一安装块;9、支撑块;10、第二安装孔;11、第二安装块;12、第一通槽;13、齿槽;14、背抵部;141、第一壳体;142、第二壳体;15、锁定块;16、凸齿;17、手执件;18、第一凸块;19、卡槽;20、卡块;21、开孔;22、螺孔;23、延伸座;24、第二安装槽;25、第二凹槽;26、塑料卡块;27、第二凸块;28、充电座;29、空槽;30、卡线槽;31、第一充电槽;32、第一通孔;33、第二充电槽;34、第二通孔;35、第二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可调无线充电器,包括底座1,底座1上底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底座1顶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底座1上倾斜安装有连接架4,连接架4穿过第一安装孔3且凸出底座1顶面,连接架4具有弹性,底座1顶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5,第一凹槽5底壁上粘接固定有与便携式电器底部抵接的摩擦块6,本实施例中摩擦块6选用橡胶块,底座1上固定有用于抵住便携式电器远离连接架4的一面底部的抵接块7,连接架4、摩擦块6和抵接块7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摩擦块6位于抵接块7与连接架4之间;
参照图3和图4,连接架4底部固定有规格大于第一安装孔3(见图1)开设规格的第一安装块8,连接架4底部固定有支撑块9,支撑块9为锐角三角块,支撑块9与第一安装块8固定,支撑块9加强对倾斜的连接架4的支撑,支撑块9在连接架4上沿第一安装块8顶面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连接架4上开设有沿垂直于连接架4倾斜方向的方向贯穿连接架4的第一通槽12,第一通槽12两侧壁上均沿连接架4倾斜方向间隔设置有不少于两个齿槽13;
参照图2和图5,第一安装孔3侧壁上开设有两个供支撑块9穿过的第二安装孔10,第二安装孔10与第一安装槽2相通;
参照图2和图5,第一安装槽2内设置有第二安装块11,第二安装块11与第一安装块8抵接,支撑块9底面与第二安装块11顶面抵接,第一安装块8夹于第二安装块11和第一安装槽2顶壁之间,第二安装块11与底座1通过固定件固定安装,本实施例中固定件选用螺钉。
参照图3和图6,连接架4上安装有用于从背部支撑便携式电器的背抵部14,背抵部14呈长矩形块状,背抵部14内中空,背抵部14内安装有用于对便携式电器充电的无线电能输出模块(图中未标出),无线电能输出模块安装在背抵部14内中部处,背抵部14沿与连接架4倾斜方向相同的方向倾斜设置,背抵部14与连接架4沿连接架4倾斜方向滑动连接,背抵部14包括第一壳体141和第二壳体142,第二壳体142与连接架4沿连接架4倾斜方向滑动配合,无线电能输出模块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141中部上,第一壳体141与第二壳体142通过螺钉和弹性卡块实现可拆卸连接;
参照图6至图8,第二壳体142上安装有锁定块15,锁定块15为圆环形块,锁定块15位于第一通槽12内,锁定块15设置在第二壳体142远离第一壳体141一面的中部,锁定块15正对无线电能输出模块设置,锁定块15的弧面上设置有与齿槽13适配的凸齿16,凸齿16在锁定块15上沿锁定块15转动方向圆周均匀分布有四个,凸齿16与齿槽13卡接,锁定块15厚度与第一通槽12开设深度相同;
参照图3和图8,锁定块15远离第一壳体141的一面上固定有手执件17,手执件17为圆形块,手执件17与第二壳体142通过螺钉固定从而实现锁定块15与第二壳体142的固定,第二壳体142远离第一壳体141的一面上固定有第一凸块18,第一凸块18上开设有卡槽19,手执件17上固定有与卡槽19适配的的卡块20,卡块20位于呈圆环状的锁定块15围成的开口中,卡槽19槽壁上开设有供用于连接第二壳体142和手执件17的螺钉穿过的开孔21,卡块20上开设有供用于连接第二壳体142和手执件17的螺钉旋入穿过的螺孔22,手执件17与连接架4转动配合,手执件17与连接架4沿连接架4倾斜方向滑动配合,手执件17与第二壳体142夹住连接架4。
参照图2和图9,底座1侧部设置有延伸座23,延伸座23底部开设有第二安装槽24,底座1侧面与延伸座23侧面抵接,底座1与延伸座23抵接的一侧开设有贯穿底座1底部和侧部的第二凹槽25,第二凹槽25顶壁上竖直固定有塑料卡块26,延伸座23与底座1抵接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凸块27,第二凸块27上开设有竖直贯穿第二凸块27的第二通槽35,塑料卡块26竖直穿入第二通槽35且与第二凸块27卡接,从而实现底座1和延伸座23的固定安装。
参照图2和图9,延伸座23上固定有用于对智能手表和无线耳机充电盒进行充电的充电座28,充电座28底部开设有供用于容纳对智能手表和无线耳机充电盒充电的外接电线和插头的空槽29,空槽29与第二安装槽24连通,延伸座23侧壁底部开设有用于对外界充电线进行固定的卡线槽30,卡线槽30与第二安装槽24相通,卡线槽30在延伸座23侧壁上水平间隔设置有两个,充电座28上开设有供无线耳机充电盒嵌入的第一充电槽31,第一充电槽31底壁上开设有供外接的对无线耳机充电盒充电的插头插入的第一通孔32,第一通孔32与第一充电槽31和空槽29相通,充电座28侧面开设有供外接的用于对智能手表充电的感应充电器以及智能手表的充电感应部嵌入的第二充电槽33,第二充电槽33槽壁上开设有供与对智能手表充电的感应充电器连接的外界电线穿过的第二通孔34。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者需要对可进行无线充电的便携式电器进行无线充电时,使用者先转动手执件17和背抵部14,带动锁定块15和凸齿16转动,在凸齿16的推动下连接架4发生弹性形变,凸齿16与齿槽13解除卡接,随后使用者根据需进行充电的便携式电器的规格滑动背抵部14以调整无线电能输出模块的位置,使无线电能输出模块可对准便携式电器上的无线电能接收模块,随后使用者沿原先转动方向继续转动背抵部14和手执件17,带动锁定块15和凸齿16同步反向转动,凸齿16再次推动连接架4使连接架4发生弹性形变,待凸齿16与对应位置上的齿槽13卡接后使用者停止转动锁定块15,实现了对背抵部14滑动的限制;
使用者在转动背抵部14和手执件17的同时,根据需要进行充电的便携式电器的长度和宽度规格选择背抵部14的设置状态,当对长度较大且横向放置的便携式电器进行充电时使用者将背抵部14转动至呈横向设置,当对长度较大且竖向放置的便携式电器进行充电时使用者将背抵部14转动至竖向设置;
使用者将需充电的便携式电器放置在摩擦块6上并使该便携式充电器与第一壳体141抵接,使用者再对第一壳体141上的无线电能输出模块供电,无线电能输出模块将无线电能传输到便携式电器上的无线电能接收模块中,从而实现了对便携式电器的充电。
使用者先将对智能手表充电的感应充电器嵌入第二充电槽33内,再将需与对智能手表充电的感应充电器连接的电线伸从第二安装槽24伸入空槽29内并通过第二通孔34将该电线连接在对智能手表充电的感应充电器上,随后使用者再将该电线卡入一卡线槽30内,从而实现了对智能手表进行充电的准备,待智能手表需要充电是,智能手表的充电感应部嵌入第二充电槽33中并使智能手表的充电感应部与感应充电器抵接,使用者再将智能手表的表带绕设在充电座28上,随后使用者对感应充电器通电即可实现对智能手表的充电。
使用者先将对无线耳机充电盒充电的插头和与该插头连接的电线通过第二安装槽24伸入空槽29内,使用者再将用于对无线耳机充电盒充电的插头插入第一通孔32,第一通孔32内壁通过摩擦力固定住用于对无线耳机充电盒充电的插头,随后使用者将与该插头连接的电线卡入卡线槽30内,从而实现了对无线耳机充电盒充电的准备,待无线耳机充电盒需要充电时,使用者将无线耳机充电盒放入第一充电槽31中,用于对无线耳机充电盒充电的插头插入无线耳机充电盒上的充电孔,使用者再对用于对无线耳机充电盒充电的插头通电,从而实现了对无线耳机充电盒的充电。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调无线充电器,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用于支撑便携式电器的背抵部(14),所述背抵部上设置有用于对便携式电器充电的无线电能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倾斜设置连接架(4),所述背抵部(14)与连接架(4)沿连接架(4)倾斜方向滑动连接,所述背抵部(14)上固定有用于限制背抵部(14)滑动的锁定块(15),所述锁定块(15)正对无线电能输出模块设置,所述背抵部(14)、锁定块(15)均与连接架(4)转动配合,所述连接架(4)上开设有第一通槽(12),所述锁定块(15)位于第一通槽(12)内,所述第一通槽(12)两内侧壁上沿连接架(4)倾斜方向开设有不少于两个齿槽(13),所述锁定块(15)侧部沿锁定块(15)转动方向圆周均匀分布有不少于两个有凸齿(16),所述凸齿(16)与齿槽(13)卡接,所述连接架(4)具有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底座(1)上开设有与第一安装槽(2)相通的第一安装孔(3),所述连接架(4)穿过第一安装孔(3),所述连接架(4)底部固定有规格大于第一安装孔(3)开设规格的第一安装块(8),所述第一安装槽(2)内安装有第二安装块(11),所述第一安装块(8)夹于第二安装块(11)和第一安装槽(2)顶壁之间,所述第二安装块(11)与底座(1)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4)远离背抵部(14)的一面底部固定有支撑块(9),所述支撑块(9)为三角块,所述支撑块(9)与第二安装块(11)顶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3)侧壁上开设有供支撑块(9)穿过的第二安装孔(10),所述第二安装孔(10)与第一安装槽(2)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块(15)远离背抵部(14)的一面上固定有手执件(17),所述手执件(17)与连接架(4)转动配合,所述手执件(17)与连接架(4)沿连接架(4)倾斜方向滑动配合,所述手执件(17)与背抵部(14)夹住连接架(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抵部(14)呈长矩形块状,所述凸齿(16)在锁定块(15)上沿锁定块(15)转动方向圆周均匀分布有四个。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抵部(14)中空,所述无线电能输出模块安装在背抵部(14)内,所述背抵部(14)包括第一壳体(141)和第二壳体(142),所述第二壳体(142)与第一壳体(14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壳体(142)与手执件(17)通过螺钉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142)远离第一壳体(141)的一面上固定有第一凸块(18),所述第一凸块(18)上开设有卡槽(19),所述锁定块(15)为环状块,所述手执件(17)上固定有与卡槽(19)适配的卡块(20),所述第一凸块(18)上开设有供用于连接第二壳体(142)和手执件(17)的螺钉穿过的开孔(21),所述卡块(20)上开设有供用于连接第二壳体(142)和手执件(17)的螺钉旋入穿过的螺孔(22)。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可调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与便携式电器底部抵接的摩擦块(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调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用于抵住便携式电器远离连接架(4)的一面底部的抵接块(7),所述摩擦块(6)设置在抵接块(7)与连接架(4)之间。
CN201921880766.8U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可调无线充电器 Active CN210536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80766.8U CN210536327U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可调无线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80766.8U CN210536327U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可调无线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36327U true CN210536327U (zh) 2020-05-15

Family

ID=70608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80766.8U Active CN210536327U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可调无线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363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658050B2 (en) Universal battery charger
CN211092397U (zh) 一种可充电的桌子
CN204167924U (zh) 无线充电装置
KR101208860B1 (ko) 소형 전자기기 홀딩스탠드
US20090072786A1 (en) Cradle for differently size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N210536327U (zh) 一种可调无线充电器
CN210536326U (zh) 一种翻转可调的多功能无线充电器
CN210431021U (zh) 无线充电器
US10122194B2 (en) Input device stand and energy storage device
CN210724251U (zh) 可调式无线充电器
CN215264398U (zh) 一种智能手表
CN206135452U (zh) 一种对讲机充电器
CN208806631U (zh) 一种便携式充电宝
CN214205617U (zh) 一种可充电的手机支架
EP2889983A1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CN104935049A (zh) 一种可嵌入手机的移动电源
CN202183619U (zh) 带视频架功能的移动电源充电器
CN214045066U (zh) 电子装置的支架结构、充电装置
CN205509573U (zh) 一种智能移动电源
US10601237B1 (en) Charger apparatus for mobile devices
CN204597102U (zh) 一种克服视力障碍的二孔插排
CN217427689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220475071U (zh) 一种便捷式多功能充电头
CN219893436U (zh) 一种内置耳机带线充电装置
CN211606165U (zh) 一种新型移动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