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34038U - 散热膜的热传递效果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散热膜的热传递效果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34038U
CN210534038U CN201921090488.6U CN201921090488U CN210534038U CN 210534038 U CN210534038 U CN 210534038U CN 201921090488 U CN201921090488 U CN 201921090488U CN 210534038 U CN210534038 U CN 2105340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heat
board
interface
transfer eff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9048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戈俞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Feng Innovation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Feng Innovation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Feng Innovation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Feng Innovation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9048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340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340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3403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膜检测装置,尤其是一种散热膜的热传递效果检测装置,为了解决现今市场上缺少一种散热膜热传递效果检测装置的问题,提供一种散热膜的热传递效果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主板、检测副板和散热器,检测主板为包括供电模块、温度检测模块、若干I/O接口和电路保护器的电路板,检测副板为安装有发热体和温度检测模块的电路板,发热体包括一块平整的隔热板和控制器,隔热板上均匀的开设有通孔,通孔中设置发热棒,每根发热棒由控制器单独控制发热量;检测主板与检测副板为可拆卸电连接,I/O接口与操控终端有线连接,散热器设置在发热体上并与检测副板固定连接,发热体与散热器之间设置要检测热传递效果的散热膜。

Description

散热膜的热传递效果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膜检测装置,尤其是一种散热膜的热传递效果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当下的散热膜主要是以石墨膜为主,如石墨烯散热膜、石墨片散热膜等,以石墨烯散热膜为例,各大厂家生产出来的膜结构都不一样,有的是三层结构,有的四层、多的有六七层,各家有各家的考量,为了方便用户选用合适厂家的散热膜或是对自家生产的散热膜做出直观的评测,尤其是在热传递效果这一块,目前越来越多的手机上开始使用散热膜散热,未来会有更多的电子设备使用,所以为了防止夸大宣传而存在欺骗消费者的嫌疑,现今市场上需要一种结构简单、组合灵活、能直观对比散热膜热传递效果的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今市场上缺少一种结构简单、组合灵活、能直观对比散热膜热传递效果检测装置的问题,提供一种散热膜的热传递效果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散热膜的热传递效果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主板、检测副板和散热器,检测主板为包括供电模块、温度检测模块、若干I/O接口和电路保护器的电路板,检测副板为安装有发热体和温度检测模块的电路板,发热体包括一块平整的隔热板和控制器,隔热板上均匀的开设有通孔,通孔中设置发热棒,每根发热棒由控制器单独控制发热量;检测主板与检测副板为可拆卸电连接,并由检测主板给检测副板提供电力,同时检测主板与检测副板之间进行数据交互;I/O接口与操控终端有线连接,操控终端通过I/O接口发布运行指令,发热体根据指令做工发热,操控终端通过I/O接收,检测主板与检测副板之间的交互数据,散热器设置在发热体上并与检测副板固定连接,发热体与散热器之间设置要检测热传递效果的散热膜。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主板上具有给检测副板供电和数据传输的第一接口,检测副板上具有与检测主板数据传输和连接供电的第二接口,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为可同时实现供电和数据传输的连接线。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为USB连接线、Type-C连接线或二合一软排线。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棒之间隔热板的厚度为发热棒安装孔孔径的1-3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热膜的热传递效果检测装置,分为检测主板和检测副板,检测主板和检测副板组装后形成完整的检测装置,检测主板主要用于为检测副板提供稳定的供电,并完成检测副板和操控终端的数据传输,检测副板上均匀设置发热棒,相邻两发热棒之间有隔热材料,发热棒可以单独工作,也可以同时工作,同时工作时的温度也可以设置不同,用于无死角的检测被检测散热膜的热传递效果,同时检测主板和检测副板之间通过一根导线连接,在检测副板上的发热棒出现故障时,拆开导线更换检测副板可以快速的更换检测副板,在发热体上贴合设置要检测热传递效果的散热膜,根据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数据,直观的做出对比,以实际对比数据说明,不存在虚报和欺骗消费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组合灵活、能直观对比散热膜热传递效果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展开图。
图3是检测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检测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到图5所示的一种散热膜的热传递效果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主板1、检测副板2和散热器3,检测主板1为一块市购的电路板,电路板上焊接了一个供电模块4,供电模块4为市购的模块和电路保护器串联,电路保护器就是一根保险丝,在出现故障时熔断保护电路,供电模块4通电后分别给温度检测模块和I/O接口供电,温度检测模块是集成在电路板上的,如电脑主板上的温度检测模块,区别在于电脑主板上的温度检测模块更加高级,它是一块温控芯片,不仅能检测温度还能控制温度,检测主板1上的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室温,I/O接口如图4中所示,从左往右依次为RJ45接口6,俗称网线接口,再往右是USB接口7,RJ45接口6和USB接口7都是用于数据传输的,RJ45接口6和USB接口7之间,以及USB接口7和供电模块4之间存在焊接孔位,是为了焊接其他接口用的,如Type-C接口,属于可拓展位。检测主板1还有一个第一接口8,第一接口8也属于I/O接口的一种,区别于上面的I/O接口,第一接口8的作用是将检测主板1上的供电供给检测副板2,并将RJ45接口6和/或USB接口7接收到的指令发送给检测副板2上的发热体10,同时将发热体10工作时的参数和检测副板2上温度检测模块反馈的温度,发送到相应的I/O接口。
检测副板2也为市购的电路板,在上面焊接若干发热棒,发热棒为市购的电阻丝发热棒,根据散热膜实际使用环境进行选型,如散热膜需要运用在电子元器件上,给电子元器件散热,那么发热棒选择发热温度在30-120℃之间即可,为了防止发热棒之间的温度还相互传递而影响测试,发热棒上套有如图5所示的隔热材料5,隔热材料5为市购的隔热保温棉,根据发热棒功率的大小不同,两发热棒之间隔热保温棉的厚度也不同,如发热棒发热温度在30-120℃之间的,属于低功率的发热棒,隔热保温棉的厚度和用于安装发热棒的通孔孔径一样即可,以此类推最大隔热保温棉的厚度为用于安装发热棒的通孔孔径3倍,发热棒与控制器并联连接,由控制器单独控制每一个发热棒工作,控制器为一个温控模块,温控模块可以单独市购,也可以选用如上文所说的电脑主板上用到的温控芯片,选用温控芯片由于其自身具有温度检测功能,所以可以省去安装温度检测模块,本装置中为了提高检测效果,控制器选用了温控芯片,同时温度检测模块也一起使用;检测副板2上的温度检测模块位于发热体10的下方或周围,靠近发热体10用于检测发热体10的温度,其结构和安装方式和检测主板1上的温度检测模块一样。
检测副板2上有一个第二接口11,第二接口11通过可同时实现供电和数据传输的连接线与第一接口8连接,在需要更换检测副板2时断开连接线和第二接口11的连接,更换新的检测副板2后再连接起来即可,常用的可同时实现供电和数据传输的连接线有USB连接线、Type-C连接线或二合一软排线,还有一些连接线如lightning连接线使用时需要相应的协议以及相应的驱动支持,使用时十分不方便,等这类连接线开放支持后也可以使用,第一接口8和第二接口11和连接线是相匹配的,如图中的第一接口8和第二接口11对应的连接线为二合一软排线,一路提供供电一路数据传输。
第一接口8位于检测副板2的下方,与检测副板2之间存在距离,检测副板2一侧卡接在支撑架12上,另一侧坐设在铜柱13上,检测副板2上有与铜柱13配合的螺栓孔,检测副板2通过螺栓和铜柱13固定连接,支撑架12和铜柱13都是固定安装在检测主板1上的,支撑架12有防呆设计的突起,检测副板2上防呆设计的凹槽。
由于发热体10中的发热棒为单独控制,将要检测热传递效果的散热膜随意贴合在发热体10表面的任意位置即可,也可以将要检测热传递效果的散热膜裁剪成与发热体10表面一致的大小,发热体10表面上也可以覆盖一层金属层,模拟如CPU一样的散热环境,然后散热膜贴合在金属层上,在该散热膜上安装散热器3,散热器3不仅是如图1所示的翅片散热器,也可以是手机后壳一类的散热部件,翅片散热器上还预留了安装风扇的安装孔,检测主板1上也预留了给风扇供电的供电接口9,风扇根据实际测试可以选用滚珠风扇、涡轮风扇等;散热器3为手机后壳时,在手机后壳的内壁胶粘螺母,然后通过安装架14和螺母之间螺栓拧紧以达到固定压紧的目的,翅片散热器上预留的安装孔上也可以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或湿度传感器。
具体检测:操控终端通过数据线和USB接口7连接,操控终端输入指令,检测副板2上的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指令,控制发热棒中的一个或多个发热,如控制一根发热棒发热,温度检测单元检测以该发热棒为原点,散热膜的热传递效果,主要看整张散热膜的温度分别是否均匀,是否存在单点温度过高,较远端温度低的问题,给后期的具体实施提供数据支持,如现在的手机越来越薄,可用于散热的空间也越来越小,该测试的目的在于测试是否能利用散热膜将一处的热量传递到另外一处热量较小,且空间较大的位置,该装置只用于测试,散热膜能否完成上述工作,主要看散热膜本身的结构,操控终端为工程机、电脑主机、手持终端、服务器等,操控终端与本装置没有多余连接,操控终端发出来的热量不会传递给本装置,进一步的减小了检测时的误差。
以上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各种举例说明不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构成限制,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说明书后可以对以前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修改或变形,而不背离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5)

1.一种散热膜的热传递效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主板、检测副板和散热器,检测主板为包括供电模块、温度检测模块、若干I/O接口和电路保护器的电路板,检测副板为安装有发热体和温度检测模块的电路板,发热体包括一块平整的隔热板和控制器,隔热板上均匀的开设有通孔,通孔中设置发热棒,每根发热棒由控制器单独控制发热量;检测主板与检测副板为可拆卸电连接,并由检测主板给检测副板提供电力,同时检测主板与检测副板之间进行数据交互;I/O接口与操控终端有线连接,操控终端通过I/O接口发布运行指令,发热体根据指令做工发热,操控终端通过I/O接收,检测主板与检测副板之间的交互数据,散热器设置在发热体上并与检测副板固定连接,发热体与散热器之间设置要检测热传递效果的散热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膜的热传递效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主板上具有给检测副板供电和数据传输的第一接口,检测副板上具有与检测主板数据传输和连接供电的第二接口,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膜的热传递效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为可同时实现供电和数据传输的连接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膜的热传递效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为USB连接线、Type-C连接线或二合一软排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膜的热传递效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棒之间隔热板的厚度为发热棒安装孔孔径的1-3倍。
CN201921090488.6U 2019-07-12 2019-07-12 散热膜的热传递效果检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340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0488.6U CN210534038U (zh) 2019-07-12 2019-07-12 散热膜的热传递效果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0488.6U CN210534038U (zh) 2019-07-12 2019-07-12 散热膜的热传递效果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34038U true CN210534038U (zh) 2020-05-15

Family

ID=70597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9048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34038U (zh) 2019-07-12 2019-07-12 散热膜的热传递效果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340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111098A1 (en) Power supply unit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servers
CN209948494U (zh) 一种配电柜散热结构
CN101107895A (zh) 用于冷却模制电子电路的设备及其方法
US20210360818A1 (en) Vr integrated machine and running method thereof
CN107529312A (zh) 具有双层pcba结构的光模块
US20220338369A1 (en)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circuit board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133401B (zh) 数据处理设备
KR101260624B1 (ko) 스탠드형 및 휴대형 겸용 면상전열기
CN210534038U (zh) 散热膜的热传递效果检测装置
US20140017536A1 (en) Battery assembly device
JP6002787B2 (ja) 過充電放電装置付き二次集合電池
CN202931660U (zh) 车载逆变电源的印制板布局系统
CN206196240U (zh) 移动终端的散热结构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6531584U (zh) 集束架空绝缘电缆用超温报警系统
JP3207656U (ja) 大電力半導体とラジエーターとの組立構造
CN211352964U (zh) 一种pcb板用的散热安装底座
CN100382666C (zh) 一种加热系统
CN210781066U (zh) 一种多功能可扩展的红外机芯
CN218675219U (zh) 一种监测支路阻抗特性晶闸管开关
US7330351B2 (en) Mobile power adapter
CN221282002U (zh) 一种基于plc的远程输出单元
CN206627741U (zh) 一种双目摄像模组
CN211655467U (zh) 一种配电装置
CN111341740A (zh) 一种新型电源管理芯片封装系统
CN108123614B (zh) 一种功率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