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30701U - 一种建筑飘窗及包括其的建筑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飘窗及包括其的建筑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30701U
CN210530701U CN201921078610.8U CN201921078610U CN210530701U CN 210530701 U CN210530701 U CN 210530701U CN 201921078610 U CN201921078610 U CN 201921078610U CN 210530701 U CN210530701 U CN 2105307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bay window
bay
roller shutter
wind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7861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鑫
刘南会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dern Green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dern Green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dern Green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dern Green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7861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307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307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3070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 Bay Windows, Entrances,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s Related Thereto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飘窗及包括其的建筑物,属于建筑领域,包括飘窗台、飘窗本体、电动遮阳卷帘和与电动遮阳卷帘连接的开关控制盒,开关控制盒用于安装在飘窗本体内侧的室内,电动遮阳卷帘包括遮阳帘和用于执行遮阳帘放下或收纳的卷帘盒,开关控制盒用于控制遮阳帘放下或收纳,遮阳帘放下展开的长度大于飘窗本体的高度,卷帘盒安装在飘窗本体上口外侧的安装槽内,安装槽为现浇混凝土结构与建筑外立面一体化设计;飘窗台用于与建筑连接,飘窗本体下口与飘窗台之间设有反坎。本实用新型的飘窗外遮阳构造与窗下口反坎相结合更有效的增加了建筑室内飘窗台处的空间高度及飘窗开启扇高度,可以有效满足节能、保温、隔热、采光等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飘窗及包括其的建筑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特别适用于高层住宅的建筑飘窗及包括其的建筑物。
背景技术
外窗是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中隔热、保温最薄弱的环节。外窗的热损失(包括冷风渗透、辐射换热和传导热损失)可达建筑围护结构总热损失的50%左右,因此,在建筑节能设计中降低外窗的能耗非常重要。目前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广泛流行飘窗,飘窗的玻璃面积较大,受到的日照较多,使得夏天的空调能耗增加,而在冬天,日照得热却可以降低室内的取暖能耗。由此可见,在飘窗处设置活动外遮阳卷帘是一种有效的建筑节能措施。遮阳卷帘在夏季放下,冬季收起,在夏季隔热降温的同时,还保证了冬季最大限度的采暖,特别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规定:建筑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2米的实墙。防火规范实施后,对住宅建筑飘窗设置造成较大限制,层高3000mm的住宅,飘窗洞口高度计算后仅有1800mm高。如果按照常规飘窗上口再预留安装遮阳卷帘300mm的高度空间,飘窗的实际高度将仅为1500mm,这影响到住宅居室采光、通风、视觉效果的质量,降低了住宅居室空间的品质。因此,外遮阳卷帘如何与飘窗相结合,使其既满足住宅的节能、保温、隔热、采光等一系列要求,又能满足建筑师、开发商和住宅小业主的要求,非常值得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节能、保温、隔热、采光等要求的建筑飘窗及包括其的建筑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飘窗,包括飘窗台、飘窗本体、电动遮阳卷帘和与电动遮阳卷帘连接的开关控制盒,所述开关控制盒用于安装在飘窗本体内侧的室内,所述电动遮阳卷帘包括遮阳帘和用于执行遮阳帘放下或收纳的卷帘盒,所述开关控制盒用于控制遮阳帘放下或收纳,所述遮阳帘放下展开的长度大于飘窗本体的高度,所述卷帘盒安装在飘窗本体上口外侧的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为现浇混凝土结构与建筑外立面一体化设计;所述飘窗台用于与建筑连接,所述飘窗本体下口与飘窗台之间设有反坎。
进一步地,所述反坎高度为250mm。
进一步地,所述飘窗台的高度为450mm。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的宽度为300mm~400mm,高度为280mm~330mm。
进一步地,所述飘窗本体的开启扇底部标高为H+1400m。
进一步地,所述开启扇采用内开方式,开启扇高度为1100mm,宽度为600mm。
进一步地,所述飘窗本体上口内侧与建筑结构主梁之间设置可拆卸的硬质水泥压力板吊顶,用于对电动遮阳卷帘的电路设施检修。
进一步地,在所述飘窗本体内侧的飘窗台上安装有护窗栏杆。
进一步地,所述护窗栏杆为900mm~1000mm;
进一步地,所述护窗栏杆与墙交接处最近立杆与墙距离不得大于110mm。
进一步地,一种建筑物,包括所述的建筑飘窗,所述开关控制盒安装在飘窗本体内侧的室内,所述电动遮阳卷帘安装在飘窗本体上口外侧的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为现浇混凝土结构与建筑外立面一体化连接。
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飘窗做法的基础上改进和完善了飘窗外遮阳卷帘与建筑外立面结合处的建筑构造以及飘窗下口的建筑构造,飘窗下口的反坎墙的设置,有效的增加了建筑室内飘窗台处的空间高度及飘窗开启扇高度。建筑外立面与飘窗外遮阳卷帘构造节点一体化设计,降低了卷帘设备对建筑外立面美观的影响。本飘窗处设置的电动遮阳卷帘与建筑外立面相结合的构造,包括电动遮阳卷帘的上部安装槽、卷帘两侧、底部的具体构造尺寸都进行了合理设计。本实用新型的飘窗下口设置250mm高反坎墙,增加飘窗洞口空间高度。本实用新型的飘窗外遮阳构造与窗下口反坎相结合更有效的增加了建筑室内飘窗台处的空间高度及飘窗开启扇高度,可以有效满足节能、保温、隔热、采光等要求。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建筑飘窗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建筑飘窗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飘窗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飘窗台3、飘窗本体1、电动遮阳卷帘2和与电动遮阳卷帘2连接的开关控制盒23,开关控制盒23用于安装在飘窗本体1内侧的室内,电动遮阳卷帘2包括遮阳帘22和用于执行遮阳帘22放下或收纳的卷帘盒21,开关控制盒23用于控制遮阳帘22放下或收纳,遮阳帘22放下展开的长度大于飘窗本体1的高度,卷帘盒21安装在飘窗本体1上口外侧的安装槽7内(即室外),安装槽7为现浇混凝土结构与建筑外立面一体化设计;飘窗台3用于与建筑连接,飘窗本体1下口与飘窗台3之间设有反坎4。
本实用新型在结合传统飘窗构造做法的基础上,在飘窗外设置电动遮阳卷帘、对飘窗洞口进行改进,即在飘窗下口处设置250mm高的反坎,在满足现有防火规范的情况下,将飘窗洞口的高度从1800mm扩大到2050mm,使室内采光得到提升,同时也可以使扇窗的高度得以增加,增强通风效果,电动遮阳卷帘与建筑外立面一体化的设计,既降低了建筑飘窗的能耗,又避免了对建筑外立面美观的影响,使本实用新型的飘窗满足节能、保温、隔热、采光等要求。
为了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稳定性、安全性和飘窗采光要求,反坎4高度为250mm。可以适当降低飘窗台3的高度为450mm。
进一步地,安装槽7的宽度为300mm~400mm,高度为280mm~330mm,既保证与建筑外结构的一体美观性和电动遮阳卷帘的安装可行性。
进一步地,飘窗本体1的开启扇底部标高为H+1400m。
进一步地,开启扇采用内开方式,开启扇高度为1100mm,宽度为600mm。
为了便于电动遮阳卷帘的电路设施检修,飘窗本体1上口内侧与建筑结构主梁之间设置可拆卸的硬质水泥压力板吊顶6。
进一步地,在飘窗本体1内侧的飘窗台3上安装有护窗栏杆5。护窗栏杆5可以为900mm~1000mm;护窗栏杆5与墙交接处最近立杆与墙距离不得大于110mm。本实用新型的飘窗护栏采用在建筑室内,贴窗设置的方式,护栏的安装固定点在飘窗两侧的实墙上。护栏的栏杆以飘窗为中心左右对称布置,与墙体交接处依据工程实际尺寸调整。从飘窗台结构面算起,护栏高度950mm,飘窗台面层装修完成后,护栏防护高≧900mm。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可以为:
飘窗为单面采光,飘窗两侧采用实墙封闭,在飘窗外部设置电动遮阳卷帘。飘窗台高度为450mm,在飘窗下口与飘窗台之间设置250mm反坎,飘窗台与飘窗顶部洞口高度为2050mm,飘窗玻璃部分高度为1800mm。飘窗开启扇采用内开方式,宽度600mm,开启扇高度1100mm。开启扇底部标高为面层标高H+1400mm,与护窗栏杆结合紧密,无冲突。飘窗外侧设置电动遮阳卷帘安装槽,宽度350mm、高度300mm,安装槽为现浇混凝土结构并与建筑外立面一体化设计,避免影响建筑立面美观。
本实用新型在结合传统飘窗构造做法的基础上,在飘窗外设置电动遮阳卷帘、对飘窗洞口进行改进,即在飘窗下口处设置250mm高的反坎,在满足现有防火规范的情况下,将飘窗洞口的高度从1800mm扩大到2050mm,飘窗护栏位于室内时,护栏高度从飘窗台面算起,飘窗开启扇高度可增加250mm,有效的增加了飘窗部位的空间高度及通风面积。电动遮阳卷帘与建筑外立面一体化的设计,既降低了建筑飘窗的能耗,又避免了对建筑外立面美观的影响。
进一步地,一种建筑物,包括上述的建筑飘窗,开关控制盒23安装在飘窗本体1内侧的室内,电动遮阳卷帘2安装在飘窗本体1上口外侧的安装槽7内,安装槽7为现浇混凝土结构与建筑外立面一体化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建筑飘窗,其特征在于,包括飘窗台、飘窗本体、电动遮阳卷帘和与电动遮阳卷帘连接的开关控制盒,所述开关控制盒用于安装在飘窗本体内侧的室内,所述电动遮阳卷帘包括遮阳帘和用于执行遮阳帘放下或收纳的卷帘盒,所述开关控制盒用于控制遮阳帘放下或收纳,所述遮阳帘放下展开的长度大于飘窗本体的高度,所述卷帘盒安装在飘窗本体上口外侧的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为现浇混凝土结构与建筑外立面一体化设计;所述飘窗台用于与建筑连接,所述飘窗本体下口与飘窗台之间设有反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飘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坎高度为2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飘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飘窗台的高度为4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飘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宽度为300mm~400mm,高度为280mm~33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飘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飘窗本体的开启扇底部标高为H+1400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飘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扇采用内开方式,开启扇高度为1100mm,宽度为6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飘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飘窗本体上口内侧与建筑结构主梁之间设置可拆卸的硬质水泥压力板吊顶,用于对电动遮阳卷帘的电路设施检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建筑飘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飘窗本体内侧的飘窗台上安装有护窗栏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飘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窗栏杆为900mm~1000mm;
和/或,所述护窗栏杆与墙交接处最近立杆与墙距离不得大于110mm。
10.一种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建筑飘窗,所述开关控制盒安装在飘窗本体内侧的室内,所述电动遮阳卷帘安装在飘窗本体上口外侧的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为现浇混凝土结构与建筑外立面一体化设计。
CN201921078610.8U 2019-07-11 2019-07-11 一种建筑飘窗及包括其的建筑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307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78610.8U CN210530701U (zh) 2019-07-11 2019-07-11 一种建筑飘窗及包括其的建筑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78610.8U CN210530701U (zh) 2019-07-11 2019-07-11 一种建筑飘窗及包括其的建筑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30701U true CN210530701U (zh) 2020-05-15

Family

ID=70597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7861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30701U (zh) 2019-07-11 2019-07-11 一种建筑飘窗及包括其的建筑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307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1249B (zh) Double windows, dual window inner windows, and dual window formation methods
KR101762067B1 (ko) 블라인드가 일체형으로 내장된 이중창호.
KR200446074Y1 (ko) 친환경 에너지 절약형 자동제어 창호 시스템
CN114232853B (zh) 一种新型十字百叶式呼吸幕墙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9891487U (zh) 一种多通风道双层单元幕墙结构
CN202611048U (zh) 节能型双层玻璃幕墙
CN109441310A (zh) 中置外遮阳系统
KR101023748B1 (ko) 차양 내장형 삼중유리 창짝구조
CN201439673U (zh) 建筑通用外门窗百叶遮阳一体化结构
KR101586109B1 (ko) 하이브리드 윈도우 시스템
CN210530701U (zh) 一种建筑飘窗及包括其的建筑物
CN107893610A (zh) 一种遮阳一体化门窗结构
JP4561450B2 (ja) 住宅
CN103452466B (zh) 一种内置遮阳高性能节能铝合金窗系统
CN209413773U (zh) 中置外遮阳系统
CN203374179U (zh) 一种内置遮阳高性能节能铝合金窗系统
CN206468224U (zh) 内置百叶的断桥门窗
Capon et al. Modelling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measures to reduce overheating risk in existing dwellings
CN219176166U (zh) 一种采光顶侧立面幕墙通风系统
CN211598437U (zh) 太阳能相变蓄热型垂直百叶窗帘
KR20110062855A (ko) 초고층 건물의 에너지 절약형 창호시스템
CN210564034U (zh) 一种建筑节能遮阳设施
CN210483381U (zh) 一种遮阳一体化附框
CN217500829U (zh) 一种传统民居的采光通风遮阳天窗
CN210033229U (zh) 一种双层防风卷帘的双侧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