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29373U - 纸浆模型成型机 - Google Patents

纸浆模型成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29373U
CN210529373U CN201920896960.9U CN201920896960U CN210529373U CN 210529373 U CN210529373 U CN 210529373U CN 201920896960 U CN201920896960 U CN 201920896960U CN 210529373 U CN210529373 U CN 2105293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p
slurry
heating
side wall
heating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9696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ENS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Geruien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Geruien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Geruien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9696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293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293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293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纸浆模型成型机,包括:浆料池;浆料处理装置,设在浆料池的上方,能够吸附浆料并对吸附的纸浆进行脱水,得到纸浆初模;第一加热装置位于第一加热位置时接收浆料处理装置上的纸浆初模并对纸浆初模进行一次加热;第一顶升装置,能够承接第二加热位置上的纸浆初模或将纸浆初模顶升至第二加热位置;第二加热装置,能够接收第一顶升装置顶升的纸浆初模并对纸浆初模进行二次加热;第二顶升装置,能够以承接第三加热位置上的纸浆初模或将纸浆初模顶升至第三加热位置;第三加热装置,能够接收第二顶升装置顶升的纸浆初模并对纸浆初模进行三次加热得到纸浆模型。该纸浆模型成型机能够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成型效率。

Description

纸浆模型成型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纸浆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纸浆模型成型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纸浆成型机在生产过程中,通常是将纸浆模型活动至纸浆槽内接触纸浆槽内的纸浆,然后纸浆模型通过抽真空吸附纸浆,使纸浆附着在模型上,接着将吸附有纸浆的模型压制成型,晒干或烘干后即可得到成品。这种成型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加工速度慢,效率低。相关技术中也有将纸浆模型设置成可翻转的结构,纸浆模型在吸附了纸浆槽内的纸浆后,向上翻转,然后采用压制设备将纸浆压制成型,但是目前采用的设备的生产周期所需时间长,效率低,提高了加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纸浆模型成型机,该纸浆模型成型机能够缩短生产周期,缩小所占空间,减小设备体积,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纸浆模型成型机,包括:浆料池,所述浆料池内限定有上端开口的浆槽,所述浆槽内充入浆料;浆料处理装置,所述浆料处理装置设在所述浆料池的上方,所述浆料处理装置能够吸附所述浆料并对吸附的所述纸浆进行脱水,得到纸浆初模,所述浆料处理装置的上方设有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开设置的第一加热位置、第二加热位置、第三加热位置和下料位置;第一加热装置,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在所述第一加热位置和所述第二加热位置之间可活动地设在所述浆料池上方,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加热位置时接收所述浆料处理装置上的所述纸浆初模并对所述纸浆初模进行一次加热;第一顶升装置,所述第一顶升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加热位置下方,所述第一顶升装置沿竖直方向可活动以承接所述第二加热位置上的所述纸浆初模或将所述纸浆初模顶升至所述第二加热位置;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在所述第二加热位置和所述第三加热位置之间可活动地设在所述浆料池上方,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加热位置时接收所述第一顶升装置顶升的所述纸浆初模并对所述纸浆初模进行二次加热;第二顶升装置,所述第二顶升装置位于所述第三加热位置下方,所述第二顶升装置沿竖直方向可活动以承接所述第三加热位置上的所述纸浆初模或将所述纸浆初模顶升至所述第三加热位置;第三加热装置,所述第三加热装置在所述第三加热位置和所述下料位置之间可活动地设在所述浆料池上方,所述第三加热装置位于所述第三加热位置时接收所述第二顶升装置顶升的所述纸浆初模并对所述纸浆初模进行三次加热得到纸浆模型,并在三次加热后将所述纸浆模型输送至所述下料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纸浆模型成型机,通过在浆料池的上方设有浆料处理装置,并在浆料处理装置的上方设有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开设置的第一加热位置、第二加热位置、第三加热位置和下料位置,第一加热装置在第一加热位置和第二加热位置之间可活动,第二加热装置在第二加热位置和第三加热位置之间可活动,第三加热装置在第三加热位置和下料位置之间可活动,通过第一顶升装置能够承接第二加热位置上的纸浆初模或将纸浆初模顶升至第二加热位置,采用第二顶升装置能够承接第三加热位置上的纸浆初模或将纸浆初模顶升至第三加热位置。通过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以及第三加热装置能够对纸浆初膜进行三次加热,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浆料池的上端开口,所述浆料处理装置可翻转的设在所述浆料池的上方,所述浆料处理装置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能够吸附所述浆料的吸附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加热装置、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和所述第三加热装置分别沿水平方向可同步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浆槽设有进浆口和出浆口,所述纸浆模型成型机还包括:溢流板,所述溢流板设于所述浆槽内且位于所述出浆口以调节出液高度,所述溢流板的上端设有锯齿部且不超出所述开口;升降驱动件,所述升降驱动件与所述浆料池相连且能够驱动所述浆料池朝着或者背向所述浆料处理装置所在方向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浆料池包括:底壁;侧壁,所述侧壁设于所述底壁的外周且与所述底壁围合成所述浆槽,所述侧壁上分别设有所述进浆口和所述出浆口;所述的纸浆模型成型机还包括:进浆管,所述进浆管设于所述浆槽内,所述进浆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浆口连通,所述进浆管设有沿其壁厚方向贯通的出浆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侧壁包括:前侧壁,所述前侧壁的下端与所述底壁相连,一所述升降驱动件与所述前侧壁相连,所述前侧壁设有所述进浆口;后侧壁,所述后侧壁与所述前侧壁相对设置,所述后侧壁的下端与所述底壁相连,又一所述升降驱动件与所述后侧壁相连;左侧壁,所述左侧壁分别与所述底壁、所述后侧壁和所述前侧壁相连,所述左侧壁设有所述出浆口;右侧壁,所述右侧壁与所述左侧壁相对设置,所述右侧壁分别与所述底壁、所述后侧壁和所述前侧壁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左侧壁和所述右侧壁分别包括:第一段体,所述第一段体的下端与所述底壁相连;第二段体,所述第二段体与所述第一段体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一段体的上方,所述第二段体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段体的径向尺寸;过渡段体,所述过渡段体设在所述第一段体和所述第二段体之间,所述过渡段体的外壁面形成为所述第一段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溢流板包括:第一溢流段,所述第一溢流段的下端与所述过渡段体的下端相连;第二溢流段,所述第二溢流段与所述第一溢流段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一溢流段的上方,所述第二溢流段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溢流段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二溢流段的上端设有所述锯齿部;过渡溢流段,所述过渡溢流段设在所述第一溢流段和所述第二溢流段之间,所述过渡溢流段的外壁面形成为所述第一溢流段向所述第二溢流段所在方向倾斜延伸的斜面,所述过渡溢流段位于所述过渡段体的上方,为向所述第二段体所在方向倾斜延伸的斜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纸浆模型成型机还包括:翻转驱动机构,所述翻转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浆料处理装置翻转;升降驱动件,所述升降驱动件与所述浆料池相连且能够驱动所述浆料池朝着或者远离所述第一加热位置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翻转驱动机构包括: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所述浆料处理装置相连且能够驱动所述浆料处理装置翻转;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相连且能够带动所述从动轮绕其轴线旋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主动轮相连且能够驱动所述主动轮绕其轴线旋转;升降驱动部,所述升降驱动部与所述浆料处理装置相连以用于驱动所述浆料处理装置沿竖直方向活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纸浆模型成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纸浆模型成型机的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纸浆模型的生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纸浆模型成型机的浆料池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纸浆模型成型机的浆料池的又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纸浆模型成型机的浆料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纸浆模型成型机的翻转驱动机构与连接轴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
纸浆模型成型机100;
浆料池10;开口11;浆槽12;进浆口13;出浆口14;底壁15;侧壁16;前侧壁 17;后侧壁18;左侧壁19;
溢流板20;锯齿部21;第一溢流段22;第二溢流段23;过渡溢流段24;
浆料处理装置30;吸附装置31;连接部32;连接轴33;连接板34;支撑板35;安装孔36;支撑块37;安装座38;升降驱动件39;
第一顶升装置41;第二顶升装置42;第一加热装置43;第二加热装置44;第三加热装置45;
进浆管50;出浆孔51;
出浆管60;
第一段体70;第二段体71;过渡段体72;
吹气管80;吹气管本体81;连通管82。
从动轮90;主动轮91;驱动电机92;升降驱动部93;
第一待加工位置a;第二待加工位置b;第一加热位置c;第二加热位置d;第三加热位置e;下料位置f。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纸浆模型成型机100。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纸浆模型成型机100,包括:浆料池10、浆料处理装置30、第一加热装置43、第一顶升装置41、第二加热装置44、第二顶升装置42和第三加热装置45。
具体而言,浆料池10内限定有上端开口11的浆槽12,浆槽12内充入浆料,浆料处理装置30设在浆料池10的上方,浆料处理装置30能够吸附浆料并对吸附的纸浆进行脱水,得到纸浆初模,浆料处理装置30的上方设有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开设置的第一加热位置c、第二加热位置d、第三加热位置e和下料位置f,第一加热装置43在第一加热位置c和第二加热位置d之间可活动地设在浆料池10上方,第一加热装置43位于第一加热位置c时接收浆料处理装置30上的纸浆初模并对纸浆初模进行一次加热,第一顶升装置41位于第二加热位置d下方,第一顶升装置41沿竖直方向可活动以承接第二加热位置d上的纸浆初模或将纸浆初模顶升至第二加热位置d,第二加热装置44 在第二加热位置d和第三加热位置e之间可活动地设在浆料池10上方,第二加热装置 44位于第二加热位置d时接收第一顶升装置41顶升的纸浆初模并对纸浆初模进行二次加热,第二顶升装置42位于第三加热位置e下方,第二顶升装置42沿竖直方向可活动以承接第三加热位置e上的纸浆初模或将纸浆初模顶升至第三加热位置e,第三加热装置45在第三加热位置e和下料位置f之间可活动地设在浆料池10上方,第三加热装置45位于第三加热位置e时接收第二顶升装置42顶升的纸浆初模并对纸浆初模进行三次加热得到纸浆模型,并在三次加热后将纸浆模型输送至下料位置f。
换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纸浆模型成型机100主要由浆料池10、浆料处理装置30、第一加热装置43、第一顶升装置41、第二加热装置44、第二顶升装置42和第三加热装置45组成,在浆料池10的上方设有浆料处理装置30,浆料池10内限定有浆槽12,在浆槽12内充有浆料,浆槽12具有开口11,浆料处理装置30穿过开口11 浸入上液面后能够实现浆料吸附,在吸附的同时,浆料处理装置30能够对被吸附的浆料进行脱水,得到纸浆初模,吸附完毕后,浆料处理装置30与浆料池10可以进行分离。
浆料处理装置30的上方设有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开设置的第一加热位置c、第二加热位置d、第三加热位置e和下料位置f,第一加热装置43、第二加热装置44和第三加热装置45分别可以沿着水平方向来回活动,其中第一加热装置43能够在第一加热位置 c和第二加热位置d之间可活动,第二加热装置44可以在第二加热位置d和第三加热位置e之间可活动,第三加热装置45可以在第三加热位置e和下料位置f之间可活动。
当第一加热装置43位于第一加热位置c时,浆料处理装置30能够与第一加热装置43相配合,第一加热装置43能够对纸浆初模进行一次加热,第一加热装置43可具有吸附功能,可以将纸浆初模从浆料处理装置30上转移至第一加热装置43上。当第一加热装置43从第一加热位置c活动至第二加热位置d时,能够将纸浆初模带动至第二加热位置d。
在第二加热位置d的下方可设有第一顶升装置41,第一顶升装置41可以朝着第二加热位置d所在方向活动直至与此时位于第二加热位置d的第一加热装置43相配合,此时第一加热装置43可以解除吸附力,纸浆初模能够从第一加热装置43转移至第一顶升装置41。第一加热装置43从第二加热位置d返回至第一加热位置c,此时第二加热装置44位于第二加热位置d,第一顶升装置41可以朝着第二加热位置d所在方向活动直至与第二加热装置44相配合,第二加热装置44能够对纸浆初模进行二次加热,并且可以对纸浆初模产生吸附力,纸浆初模能够从第一顶升装置41转移至第二加热装置44。随后,第二加热装置44沿着水平方向从第二加热位置d活动至第三加热位置e,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纸浆初模从第二加热位置d活动至第三加热位置e。
在第三加热位置e的下方可设有第二顶升装置42,第二顶升装置42能够朝着第三加热位置e所在方向活动直至与第二加热装置44相配合,第二加热装置44可以对纸浆初模解除吸附力,此时纸浆初模能够从第二加热装置44转移至第二顶升装置42,第二加热装置44沿水平方向从第三加热位置e活动至第二加热位置d,此时第三加热装置45位于第三加热位置e,第二顶升装置42朝着第三加热位置e所在方向活动,直至其与第三加热装置45相配合,通过第三加热装置45能够对纸浆初模进行三次加热,制得纸浆模型。制得纸浆模型后,第三加热装置45带动纸浆模型从第三加热位置e活动至下料位置f,第三加热装置45解除对于纸浆模型的吸附力,纸浆模型能够从下料位置f 进行下料。
需要说明的是,浆料处理装置30与第一加热装置43之间的活动、第一顶升装置41与位于第二加热位置d的第一加热装置43或者第二加热装置44之间的活动、第二顶升装置42与位于第三加热位置e的第二加热装置44或者第三加热装置45之间的活动可以为相对运动。第一顶升装置41、第二顶升装置42可以具有吸附功能。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纸浆模型成型机100采用浆料池10、浆料处理装置30、第一加热装置43、第一顶升装置41、第二加热装置44、第二顶升装置42和第三加热装置45相结合,通过对纸浆初模进行三次加热,不仅能够缩短纸浆模型产品的生产周期,缩小所占空间,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浆料池10的上端开口11,浆料处理装置30可翻转的设在浆料池10的上方,浆料处理装置30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能够吸附浆料的吸附装置21。也就是说,在步骤S2中,浆料处理装置30可以通过开口11与浆料池10内的浆料接触,浆料处理装置30的下端对应的吸附装置21与浆料进行接触的同时,浆料处理装置30的上端对应的吸附装置21可位于浆料池10的上方且与浆料间隔开。当浆料处理装置30的下端对应的吸附装置21吸附了适量浆料后,浆料池10可与浆料处理装置 30分离。浆料处理装置30可进行翻转,此时原先的浆料处理装置30的下端活动至原先的浆料处理装置30的上端的上方,在需要进行下一个纸浆初模的制备时,原先的浆料处理装置30的上端穿过开口11与浆料池10内的浆料接触并吸附浆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加热装置43、第二加热装置44和第三加热装置45可沿水平方向间隔开分布且分别沿水平方向可同步活动。浆料吸附装置21、第一顶升装置41和第二顶升装置42可以沿着竖直方向活动。
下面参考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纸浆模型的生产方法。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纸浆模型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纸浆,并将纸浆加入浆料池10;S2、通过浆料处理装置30吸附纸浆,并对浆料处理装置30上吸附的纸浆进行脱水,得到纸浆初模;S3、将纸浆初模进行一次加热后输送至第一待加工位置a;S4、将一次加热后的纸浆初模进行二次加热,并将二次加热后的纸浆初模输送至第二待加工位置b;S5、将二次加热后的纸浆初模进行三次加热,得到纸浆模型。
换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纸浆模型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浆料池10内充入纸浆;然后,将浆料处理装置30的至少一部分浸入纸浆液面以下,可以与纸浆接触,并能够吸附一定厚度的纸浆,对浆料处理装置30上吸附的纸浆进行脱水,可以得到纸浆初模,在脱水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真空吸附;随后,将得到的纸浆初模进行一次加热,经过一次加热后的纸浆初模能够进一步脱水;接着,将经过一次加热后的纸浆初模输送至第一待加工位置a,在第一待加工位置a能够对纸浆初模进行二次加热,实现更进一步脱水,将经过二次加热的纸浆初模输送至第二待加工位置b;最后,在第二待加工位置b对纸浆初模进行三次加热,得到所需要的纸浆模型。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纸浆模型的生产方法通过对纸浆初模依次进行一次加热、二次加热和三次加热,能够缩短所需加热总时长,提高加工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
可选地,浆料池10能够沿着竖直方向上下活动,从而实现浆料处理装置30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浆料池10内的浆料进行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S3包括:S31、通过浆料处理装置30 将纸浆初模向上输送至第一加热位置c;S32、通过第一加热装置43接收第一加热位置 c上的纸浆初模,并对纸浆初模进行一次加热;S33、将一次加热后的纸浆初模输送至第二加热位置d;S34、通过第一顶升装置41接收第二加热位置d上的纸浆初模,并将纸浆初模输送至第一待加工位置a,同时第一加热装置43回复至第一加热位置c。
可选地,在步骤S31中,浆料处理装置30的上端或者下端形成有纸浆初模后,浆料处理装置30能够沿着竖直方向向上运动,带动纸浆初模输送至第一加热位置c。在步骤 S34中,纸浆初模可以从第一加热装置43输送至第一顶升装置41。
进一步地,纸浆初模在输送至第二加热位置d的同时进行一次加热,提高加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步骤S4包括:S41、通过第一顶升装置41将纸浆初模向上输送至第二加热位置d;S42、通过第二加热装置44接收第二加热位置d上的纸浆初模,并对纸浆初模进行二次加热;S43、将二次加热后的纸浆初模输送至第三加热位置e;S44、通过第二顶升装置42接收第三加热位置e上的纸浆初模,并将纸浆初模输送至第二待加工位置b,同时第二加热装置44回复至第二加热位置d。在步骤S42中,纸浆初模可以从第一顶升装置41输送至第二加热装置44,在步骤S44中,纸浆初模可以从第二加热装置44输送至第二顶升装置42。
进一步地,在步骤S4中,纸浆初模在输送至第三加热位置e的同时进行二次加热,可以实现连续不停地生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S5包括:S51、通过第二顶升装置42 将纸浆初模向上输送至第三加热位置e;S52、通过第三加热装置45接收第三加热位置 e上的纸浆初模,并对纸浆初模进行三次加热,得到纸浆模型。在步骤S52中,纸浆初模可以从第二顶升装置42输送至第三加热装置45,纸浆初模可以通过第三加热装置45 进行三次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方法100还包括:S6、将三次加热后的纸浆模型输送至下料位置f进行下料,能够实现有序下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一次加热的时间为3s~6s,温度为90℃~110℃、二次加热的时间为0s~300s,温度为100℃~180℃,三次加热的时间为0s~300s,温度为100℃~180℃。
优选地,一次加热的时间为5s,温度为100℃。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纸浆模型的生产方法,通过对纸浆初模进行三次加热,能够缩短纸浆模型的制备所需总时长,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下面参考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纸浆模型成型机100的具有自升降功能的浆料池10。
如图5和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纸浆模型成型机100还包括:溢流板20和升降驱动件39。
具体而言,浆槽12设有进浆口13和出浆口14,溢流板20设于浆槽12内且位于出浆口14以调节出液面的高度,溢流板20的上端设有锯齿部21,溢流板20的上端不超出所述开口11,升降驱动件39与浆料池10相连且能够驱动浆料池10朝着或者背向浆料处理装置30所在方向活动。
换言之,浆料通过进浆口13被充入浆槽12,在需要调节浆槽12内浆料的体积以及液面高度时,可以通过出浆口14将浆槽12内的浆料引出。在浆槽12内设有溢流板20,在溢流板20的上端可设有锯齿部21,锯齿部21可呈现为锯齿形状,通过采用溢流板 20能够调节浆料的出液面的高度,还能够独挡一些废渣、泡沫等杂质。为了防止在浆料处理装置30的至少一部分浸入浆槽12时导致浆料溢出,溢流板20的高度小于浆槽12 的高度,溢流板20的上端不超出开口11。在浆料池10的上方可设有浆料处理装置30,在浆料处理装置30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吸附浆料,在需要吸附浆料时,升降驱动件39可驱动浆料池10沿着竖直方向向上活动,靠近浆料处理装置30,直至浆料处理装置30 需要吸附浆料的部分浸入浆料液面以下。吸附完毕后,升降驱动件39能够驱动浆料池 10沿着竖直方向向下活动,远离浆料处理装置30,浆料处理装置30与液面发生分离。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纸浆模型成型机100在浆槽12内设有溢流板20,并且通过升降驱动件39驱动浆料池10沿着竖直方向活动,不仅能够实现浆料处理装置 30吸附浆料,提高吸附浆料的效率,还能够对液面高度进行调整,防止浆料池10内的浆料液面过低时浆料处理装置30无法充分吸附浆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浆料池10包括底壁15和侧壁16,侧壁16设于底壁15的外周且与底壁15围合成浆槽12,侧壁16上分别设有进浆口13和出浆口14,能够提高结构紧凑性。纸浆模型成型机100还包括进浆管50,进浆管50设于浆槽12 内,进浆管50的一端与进浆口13连通,进浆管50设有沿其壁厚方向贯通的出浆孔51,浆料可以从进浆管50的一端输入,浆料可以从出浆孔51流出,当进浆管50的另一端敞开时,浆料的一部分也可以从进浆管50的另一端输出。进浆管50可以沿着底壁15 的宽度方向延伸,进浆管50可以设于底壁15,能够提高浆料在浆槽12内扩散的速度和均匀度。
进一步地,出浆口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出浆口14间隔开分布,纸浆模型成型机100还包括出浆管60,出浆管60设于浆料池10的外侧且分别与出浆口14连通,通过出浆管60能够将浆料引出。
可选的,浆槽12的截面可形成为矩形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侧壁16包括:前侧壁17、后侧壁18、左侧壁19 和右侧壁,前侧壁17的下端与底壁15相连,一升降驱动件39与前侧壁17相连,前侧壁17设有进浆口13,后侧壁18与前侧壁17相对设置,后侧壁18的下端与底壁15相连,又一升降驱动件39与后侧壁18相连,通过两个升降驱动件39能够提高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和速度。左侧壁19可分别与底壁15、后侧壁18和前侧壁17相连,左侧壁 19设有出浆口14,出浆管60可位于左侧壁19的外侧,右侧壁与左侧壁19相对设置,右侧壁分别与底壁15、后侧壁18和前侧壁17相连。
进一步地,左侧壁19和右侧壁分别包括:第一段体70、第二段体71和过渡段体72,第一段体70的下端与底壁15相连,第二段体71与第一段体70相连且位于第一段体70 的上方,第二段体71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段体70的径向尺寸,过渡段体72设在第一段体70和第二段体71之间,过渡段体72的外壁面形成为第一段体70向第二段体71 所在方向倾斜延伸的斜面,能够防止浆槽12内的浆料不足时,浆料液面过低,导致无法实现浆料处理装置30吸附浆料,造成浆槽12内始终有浆料剩余,造成资源浪费。
可选地,出浆口14设于左侧壁19对应的第二段体7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溢流板20包括:第一溢流段22、第二溢流段23和过渡溢流段24,第一溢流段22的下端与过渡段体72的下端相连,第二溢流段23与第一溢流段22相连且位于第一溢流段22的上方,第二溢流段23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溢流段22的径向尺寸,第二溢流段23的上端设有锯齿部21,过渡溢流段24设在第一溢流段22和第二溢流段23之间,过渡溢流段24的外壁面形成为第一溢流段22向第二溢流段23所在方向倾斜延伸的斜面,过渡溢流段24可位于过渡段体72的上方,溢流板 20的形状可以与左边侧壁19的形状相一致,提高防溢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纸浆模型成型机100还包括:吹气管80和充气组件,吹气管80设于浆槽12,吹气管80设有沿其壁厚方向贯通的吹气孔(图中未示出),充气组件与吹气管80连通以用于向吹气管80内输送气体,气体可以从吹气孔溢出并与浆料接触,提高浆料混合均匀性,防止浆料在长时间加工操作后发生沉积,影响产品质量,导致批量生产的产品质量不稳定。
进一步地,吹气管80包括:吹气管本体81和多个连通管82,吹气管本体81可形成为具有缺口的环形件,充气组件可以与吹气管本体81连通,多个连通管82间隔开分布,每个连通管82的两端分别与吹气管本体81连通,连通管82设有吹气孔,充气组件可以向吹气管本体81内充气,吹气管本体81为环形,能够提高吹气覆盖范围,气体在吹气管本体81内流动的同时,可以从连通管82的一端流入,并且从连通管82的另一端流出并进入吹气管本体81,在连通管82内流动的气体可以通过吹气孔溢出并与浆料发生接触。通过设置多个间隔开分布的连通管82能够进一步提高气体与浆料接触的范围,进一步地提高浆料的均匀性。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纸浆模型成型机100不仅能够实现浆料池10具有自升降功能,提高浆料处理装置30吸附浆料的效率,还能够防止浆料溢流,该纸浆模型成型机100具有结构紧凑,便于操作,提高效率等优点。
下面参考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纸浆模型成型机100的浆料处理装置30。
如图7至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纸浆模型成型机100还包括:从动轮90、主动轮91、驱动电机92和升降驱动部93。
具体而言,浆料处理装置30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能够吸附浆料的吸附装置31,从动轮90与浆料处理装置30相连且能够驱动浆料处理装置30翻转,主动轮91与从动轮 90相连且能够带动从动轮90绕其轴线旋转,驱动电机92与主动轮91相连且能够驱动主动轮91绕其轴线旋转,升降驱动部93与浆料处理装置30相连以用于驱动浆料处理装置30沿竖直方向活动。
换言之,浆料处理装置30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可设有吸附装置31,每个吸附装置31均能够吸附浆液,翻转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浆料处理装置30发生翻转,当浆料处理装置 30的下端对应的吸附装置31吸附有浆料后,翻转驱动机构驱动浆料处理装置30的原来的下端以及对应的吸附装置31运动至原来的上端的上方,此时浆料处理装置30的原来的上端对应的吸附装置31能够与液面接触并吸附浆料。翻转驱动机构可包括从动轮90、主动轮91和驱动电机92,驱动电机92能够驱动主动轮91绕主动轮91的轴向旋转,主动轮91与从动轮90啮合,主动轮91能够带动从动轮90绕从动轮90的轴向旋转,由于从动轮90与浆料处理装置30相连,因此从动轮90在旋转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浆料处理装置30翻转。当浆料处理装置30的一个吸附装置31吸附有浆液后,通过升降驱动部93能够驱动其沿着竖直方向向上活动,活动到指定位置后进行后续操作。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纸浆模型成型机100能够驱动浆料处理装置30进行翻转,使浆料处理装置30的上下两端对应的吸附装置31依次吸附有浆料,缩短两个产品之间的加工间隔时间。并且,翻转驱动机构主要由从动轮90、主动轮91、驱动电机 92组成,能够减小翻转驱动机构的占用空间,具有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和操作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浆料处理装置30包括连接部32和连接轴33,连接部3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吸附装置31,连接轴33与连接部32相连且由从动轮90驱动,也就是说,从动轮90与连接轴33相连,当从动轮90绕其轴向旋转时,从动轮90能够驱动连接轴33旋转,从而带动连接部32以及与其相连的吸附装置31进行翻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部32包括:两个连接板34和多个支撑板 35,两个连接板34间隔开相对设置,每个连接板34与对应的吸附装置31相连,多个支撑板35设于两个连接板34之间且沿连接板34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分布,每个支撑板 35分别与连接轴33相连。其中,每个支撑板35可形成为板形件,支撑板35的两端可以分别与两个间隔开分布的连接板34相连,支撑板35能够起到连接、支撑以及固定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两个连接板34之间通过支撑板35组成了框架结构,能够有效防止浆料处理装置30浸入浆液后,浆液的上液面发生明显的高度变化,导致浆液溢出浆槽。
进一步地,每个支撑板35沿其厚度方向可设有安装孔36,连接轴33能够穿过安装孔36,也就是说,连接轴33可以通过安装孔36实现其与支撑板35之间的安装和固定。
优选地,安装孔36能够沿支撑板35的中心轴线设置,能够使浆料处理装置30在翻转时能够沿其水平方向的中心轴线进行旋转,能够有效保证浆料处理装置30的上下端对应的吸附装置31浸入上液面的深度的一致性,提高批量生产的产品的质量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连接部32还包括两个支撑块37,一支撑块37分别与连接轴33的外周面和一连接板34相连,另一支撑块37分别与连接轴33的外周面和另一连接板34相连,两个支撑块37沿竖直方向错开分布,通过设置支撑块37能够提高连接轴33和连接板34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保持受力均衡。
可选地,支撑板35的数量为三个,相邻两个支撑板35之间设有一支撑块37,进一步提高受力均衡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具有翻转式浆料处理装置的纸浆模型成型机 100还包括两个安装座38,两个安装座38分别设于浆料处理装置30的两侧且分别与连接轴33相连,一安装座38上安装有从动轮90、主动轮91和驱动电机92,具有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和拆卸等优点。升降驱动部93可位于安装座38的下方且与安装座38相连以用于驱动安装座38沿着竖直方向活动,另一安装座38与连接轴33相连,两个安装座38均能够起到支撑和定位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主动轮91的径向尺寸小于从动轮90的径向尺寸,减小能源消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吸附装置31包括抽真空吸附机构,抽真空吸附机构与浆料处理装置30相连,抽真空吸附机构能够吸附浆料,提高吸附浆料的效率。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纸浆模型成型机100能够实现浆料处理装置30的翻转,使浆料处理装置30的上下端对应的吸附装置31依次吸附有浆料,缩短两个产品之间的加工间隔时长。而且翻转驱动机构由从动轮90、主动轮91、驱动电机92组成,具有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等优点。
总而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纸浆模型成型机100具有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减小设备占用空间,降低生产成本等优点。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纸浆模型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浆料池,所述浆料池内限定有上端开口的浆槽,所述浆槽内充入浆料;
浆料处理装置,所述浆料处理装置设在所述浆料池的上方,所述浆料处理装置能够吸附所述浆料并对吸附的所述纸浆进行脱水,得到纸浆初模,所述浆料处理装置的上方设有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开设置的第一加热位置、第二加热位置、第三加热位置和下料位置;
第一加热装置,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在所述第一加热位置和所述第二加热位置之间可活动地设在所述浆料池上方,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加热位置时接收所述浆料处理装置上的所述纸浆初模并对所述纸浆初模进行一次加热;
第一顶升装置,所述第一顶升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加热位置下方,所述第一顶升装置沿竖直方向可活动以承接所述第二加热位置上的所述纸浆初模或将所述纸浆初模顶升至所述第二加热位置;
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在所述第二加热位置和所述第三加热位置之间可活动地设在所述浆料池上方,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加热位置时接收所述第一顶升装置顶升的所述纸浆初模并对所述纸浆初模进行二次加热;
第二顶升装置,所述第二顶升装置位于所述第三加热位置下方,所述第二顶升装置沿竖直方向可活动以承接所述第三加热位置上的所述纸浆初模或将所述纸浆初模顶升至所述第三加热位置;
第三加热装置,所述第三加热装置在所述第三加热位置和所述下料位置之间可活动地设在所述浆料池上方,所述第三加热装置位于所述第三加热位置时接收所述第二顶升装置顶升的所述纸浆初模并对所述纸浆初模进行三次加热得到纸浆模型,并在三次加热后将所述纸浆模型输送至所述下料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浆模型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浆料池的上端开口,所述浆料处理装置可翻转的设在所述浆料池的上方,所述浆料处理装置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能够吸附所述浆料的吸附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浆模型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装置、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和所述第三加热装置分别沿水平方向可同步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浆模型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浆槽设有进浆口和出浆口,所述纸浆模型成型机还包括:
溢流板,所述溢流板设于所述浆槽内且位于所述出浆口以调节出液高度,所述溢流板的上端设有锯齿部且不超出所述开口;
升降驱动件,所述升降驱动件与所述浆料池相连且能够驱动所述浆料池朝着或者背向所述浆料处理装置所在方向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纸浆模型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浆料池包括:
底壁;
侧壁,所述侧壁设于所述底壁的外周且与所述底壁围合成所述浆槽,所述侧壁上分别设有所述进浆口和所述出浆口;
所述的纸浆模型成型机还包括:
进浆管,所述进浆管设于所述浆槽内,所述进浆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浆口连通,所述进浆管设有沿其壁厚方向贯通的出浆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纸浆模型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
前侧壁,所述前侧壁的下端与所述底壁相连,一所述升降驱动件与所述前侧壁相连,所述前侧壁设有所述进浆口;
后侧壁,所述后侧壁与所述前侧壁相对设置,所述后侧壁的下端与所述底壁相连,又一所述升降驱动件与所述后侧壁相连;
左侧壁,所述左侧壁分别与所述底壁、所述后侧壁和所述前侧壁相连,所述左侧壁设有所述出浆口;
右侧壁,所述右侧壁与所述左侧壁相对设置,所述右侧壁分别与所述底壁、所述后侧壁和所述前侧壁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纸浆模型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壁和所述右侧壁分别包括:
第一段体,所述第一段体的下端与所述底壁相连;
第二段体,所述第二段体与所述第一段体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一段体的上方,所述第二段体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段体的径向尺寸;
过渡段体,所述过渡段体设在所述第一段体和所述第二段体之间,所述过渡段体的外壁面形成为所述第一段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纸浆模型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板包括:
第一溢流段,所述第一溢流段的下端与所述过渡段体的下端相连;
第二溢流段,所述第二溢流段与所述第一溢流段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一溢流段的上方,所述第二溢流段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溢流段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二溢流段的上端设有所述锯齿部;
过渡溢流段,所述过渡溢流段设在所述第一溢流段和所述第二溢流段之间,所述过渡溢流段的外壁面形成为所述第一溢流段向所述第二溢流段所在方向倾斜延伸的斜面,所述过渡溢流段位于所述过渡段体的上方,为向所述第二段体所在方向倾斜延伸的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浆模型成型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翻转驱动机构,所述翻转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浆料处理装置翻转;
升降驱动件,所述升降驱动件与所述浆料池相连且能够驱动所述浆料池朝着或者远离所述第一加热位置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纸浆模型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驱动机构包括:
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所述浆料处理装置相连且能够驱动所述浆料处理装置翻转;
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相连且能够带动所述从动轮绕其轴线旋转;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主动轮相连且能够驱动所述主动轮绕其轴线旋转;
升降驱动部,所述升降驱动部与所述浆料处理装置相连以用于驱动所述浆料处理装置沿竖直方向活动。
CN201920896960.9U 2019-06-14 2019-06-14 纸浆模型成型机 Active CN2105293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96960.9U CN210529373U (zh) 2019-06-14 2019-06-14 纸浆模型成型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96960.9U CN210529373U (zh) 2019-06-14 2019-06-14 纸浆模型成型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29373U true CN210529373U (zh) 2020-05-15

Family

ID=70594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96960.9U Active CN210529373U (zh) 2019-06-14 2019-06-14 纸浆模型成型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293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4374A (zh) * 2019-06-14 2019-09-27 常州格瑞恩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纸浆模型成型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4374A (zh) * 2019-06-14 2019-09-27 常州格瑞恩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纸浆模型成型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81360B (zh) 全自动陶瓷生产系统
CN202846679U (zh) 全自动陶瓷生产系统
CN100575844C (zh) 升降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综合烧结炉
CN210529373U (zh) 纸浆模型成型机
CN106116117B (zh) 一种玻璃多头双面压型装置和方法
CN210481893U (zh) 具有自升降浆料池的纸浆模型成型机
CN104501551B (zh) 一种自动循环立体送风烘干箱及其托盘控制方法
CN210481892U (zh) 具有翻转式浆料处理装置的纸浆模型成型机
CN106629105A (zh) 一种倒装分离型桶式撒料装置
CN210425951U (zh) 一种中药粉剂加工灭菌烘干设备
CN109896730B (zh) 一种玻璃热弯成型方法及装置
CN203290180U (zh) 一种称量式单筒茶叶揉捻机
CN201067786Y (zh) 轴类热锻机下夹紧模旋转机构
CN206288658U (zh) 一种饼干上料装置
CN110284374A (zh) 纸浆模型成型机
CN110024946B (zh) 一种发糕自动灌浆系统及其灌浆方法
CN210260195U (zh) 一种在线脱泡抽屉式滑移送料装置
CN214207055U (zh) 一种揉捻机
CN2406203Y (zh) 连续式颗粒物料振动烤炉
CN210022046U (zh) 一种陶粒辊压造粒机
CN114059391A (zh) 一种用于纸浆蛋托生产的全自动生产线
CN208649806U (zh) 一种纸模湿坯运输机构
CN110241661A (zh) 纸浆模型的生产方法
CN220283991U (zh) 用于热解炉的热解机构及热解炉
CN206576166U (zh) 一种面条成型盘面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01

Address after: No.22-1, Xinsheng Road, Xinchen village, Lijia Town,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ENS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100 No. 6 Xinsheng Road, Lijia Town,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GERUIEN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