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26383U - 照明装置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和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26383U
CN210526383U CN201920862713.7U CN201920862713U CN210526383U CN 210526383 U CN210526383 U CN 210526383U CN 201920862713 U CN201920862713 U CN 201920862713U CN 210526383 U CN210526383 U CN 2105263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lighting device
bracket
light emitting
reci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6271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翔
夏丽建
侯文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O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6271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263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263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263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设备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和汽车。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用户在晚上寻找电动汽车的充电口时需要借助外界的照明装置导致用户充电体验较差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包括壳体、可滑动地设置在壳体内的发光单元、与所述壳体可滑动地连接到一起的支架以及位于壳体与发光单元之间的弹簧。其中,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发光单元相连接,支架的第二端伸出到所述壳体外。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被设置在电动汽车上充电口附近,用户在打开充电口盖板时,照明装置会被自动点亮,照亮充电口,用户很容易就可以将充电枪插入到电动汽车上。方便了用户的操作,优化了用户的充电体验。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和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设备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和汽车。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在充电时需要用户将充电桩上的充电枪插入到充电口中,使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与充电桩电连接到一起。在白天充电时,用户很容易就可以将充电枪插入到电动汽车上的充电口中。在晚上充电时,用户往往需要借助照明装置(例如手电筒或手机)才可以准确地识别出充电口的位置,进而将充电枪插入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中。
但是,用户借助照明装置将充电枪插入到电动汽车上的充电口时,势必会同时占用两只手。其中一只手用来拿充电枪,另一只手用来拿照明装置,操作起来非常不便,用户的充电体验较差。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照明装置和汽车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用户在晚上寻找电动汽车的充电口时需要借助外界的照明装置导致用户充电体验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包括:
壳体,其至少一部分为透光结构;
发光单元,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支架,其第一端与所述发光单元相连接,第二端伸出到所述壳体外,并且所述支架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
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支架处于远离所述壳体的状态下被点亮或熄灭。
在上述照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发光单元远离所述支架的一侧,并且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相抵,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单元相抵。
在上述照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电路板、电池、发光构件和开关,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支架相连接,所述电池、所述发光构件和所述开关分别固定到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池的一个电极与所述发光构件的一个接线端电连接,所述电池的另一个电极通过所述开关与所述发光构件的另一个接线端电连接;在所述支架处于远离所述壳体的状态下,所述开关从断开状态切换到闭合状态或者从闭合状态切换到断开状态。
在上述照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开关包括两个彼此分离的触点,所述触点形成在所述电路板上靠近所述支架的一侧;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导电构件,所述导电构件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支架的一端的内侧壁相连接,所述弹簧能够驱动所述壳体朝远离所述支架的方向移动,使所述导电构件与两个所述触点抵接,使两个所述触点导通,从而使所述电池为所述发光构件提供电能。
在上述照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池和所述发光构件之间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设置成使所述发光构件在被点亮第一预设时长之后熄灭。
在上述照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模块还设置成在所述开关保持断开状态达到第二预设时长之后才允许所述发光构件被点亮。
在上述照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支架外侧的弹性套,所述弹性套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套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在上述照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套的两端分别以卡接的方式与所述壳体和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到一起。
在上述照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套的第一端伸入到所述壳体的内侧并且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导电构件之间,将所述导电构件和所述壳体连接到一起。
在上述照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电构件是采用导电橡胶制成的垫片。
在上述照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固定连接到一起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允许所述支架和所述弹性套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与所述弹簧抵接,并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采用透光材料制成。
在上述照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架的第二端螺纹连接到一起。
在上述照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垫高构件,所述垫高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架之间并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架螺纹连接。
在上述照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匹配的第一螺纹柱;所述垫高构件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匹配的第二螺纹柱,所述垫高构件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柱匹配的第二螺纹孔。
在上述照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光构件是LED灯。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优选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在上述汽车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汽车是电动汽车,所述照明装置设置在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附近,并且所述照明装置设置成能够被关闭的充电口盖板抵接。
在上述汽车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照明装置设置在所述燃油汽车的加油口附近,并且所述照明装置设置成能够被关闭的加油口盖板抵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壳体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成透光结构,将发光单元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内,使支架的第一端与发光单元相连接,使支架的第二端伸出到壳体外,并使支架能够相对于壳体移动,使得发光单元在所述支架处于远离所述壳体的状态下被点亮。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能够在用户给电动汽车充电时点亮发光单元,照亮电动汽车上充电口附近的位置,使得用户能够精准地确定充电口的位置,避免了用户使用外界照明装置时操作不便的情况,优化了用户的充电体验。
优选地,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发光单元远离所述支架的一侧,并且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相抵,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单元相抵。
进一步优选地,照明装置设置在电动汽车的充电口附近,并使照明装置的支架与电动汽车固定连接,使照明装置的壳体能被关闭的充电口盖板按压,以便照明装置在充电口盖板被打开时能够被自动点亮。
方案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包括:
壳体,其至少一部分为透光结构;
发光单元,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支架,其第一端与所述发光单元相连接,第二端伸出到所述壳体外,并且所述支架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
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支架处于远离所述壳体的状态下被点亮或熄灭。
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发光单元远离所述支架的一侧,并且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相抵,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单元相抵。
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电路板、电池、发光构件和开关,
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支架相连接,所述电池、所述发光构件和所述开关分别固定到所述电路板上;
所述电池的一个电极与所述发光构件的一个接线端电连接,所述电池的另一个电极通过所述开关与所述发光构件的另一个接线端电连接;
在所述支架处于远离所述壳体的状态下,所述开关从断开状态切换到闭合状态或者从闭合状态切换到断开状态。
方案4、根据方案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包括两个彼此分离的触点,所述触点形成在所述电路板上靠近所述支架的一侧;
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导电构件,所述导电构件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支架的一端的内侧壁相连接,所述弹簧能够驱动所述壳体朝远离所述支架的方向移动,使所述导电构件与两个所述触点抵接,使两个所述触点导通,从而使所述电池为所述发光构件提供电能。
方案5、根据方案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池和所述发光构件之间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设置成使所述发光构件在被点亮预设时长之后熄灭。
方案6、根据方案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设置成在所述开关保持断开状态达到第二预设时长之后才允许所述发光构件被点亮。
方案7、根据方案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支架外侧的弹性套,所述弹性套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套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方案8、根据方案7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套的两端分别以卡接的方式与所述壳体和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到一起。
方案9、根据方案8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套的第一端伸入到所述壳体的内侧并且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导电构件之间,将所述导电构件和所述壳体连接到一起。
方案10、根据方案9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构件是采用导电橡胶制成的垫片。
方案11、根据方案9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固定连接到一起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允许所述支架和所述弹性套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与所述弹簧抵接,并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采用透光材料制成。
方案12、根据方案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架的第二端螺纹连接到一起。
方案13、根据方案1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垫高构件,所述垫高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架之间并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架螺纹连接。
方案14、根据方案1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匹配的第一螺纹柱;
所述垫高构件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匹配的第二螺纹柱,所述垫高构件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柱匹配的第二螺纹孔。
方案15、根据方案3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构件是LED灯。
方案16、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方案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方案17、根据方案16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是电动汽车,所述照明装置设置在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附近,并且所述照明装置设置成能够被关闭的充电口盖板抵接。
方案18、根据方案16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是燃油汽车,所述照明装置设置在所述燃油汽车的加油口附近,并且所述照明装置设置成能够被关闭的加油口盖板抵接。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的轴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光单元的第一轴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光单元的第二轴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光单元的系统原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在常态下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在被按压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垫高构件的轴侧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具有一个垫高构件时的效果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具有两个垫高构件时的效果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壳体;11、第一壳体;111、环形槽;112、通孔;12、第二壳体;121、卡扣;
2、底座;21、第一螺纹柱;
3、弹性套;31、圆盘;
4、发光单元;41、电路板;42、发光构件;43、电池;44、开关;45、控制模块;46、电容;47、第一电阻;48、第二电阻;49、第三电阻;
5、支架;51、卡爪;52、第一螺纹孔;
6、弹簧;
7、垫片;
8、垫高构件;81、第二螺纹柱;82、第二螺纹孔;
9、充电插座底板;
10、充电口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节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不仅可以设置在电动汽车的充电口附近用来照明充电口,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还可以设置在电动汽车上的其它任意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调整后的技术方案仍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主要包括壳体1、底座2、弹性套3、发光单元4、支架5、弹簧6和垫片7。其中,弹簧6、发光单元4和支架5依次设置在壳体1内,并且支架5的第一端与发光单元4相连接,支架5的第二端伸出到壳体1外,支架5的第二端还与底座2固定连接。弹性套3的第一端与壳体1固定连接,弹性套3的第二端与支架5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当壳体1被按下且能够克服弹簧6的弹力时,壳体1朝底座2移动。
继续参阅图1至图3,壳体1主要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优选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到一起。具体地,第一壳体11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环形槽111,第二壳体12靠近第一壳体11的一端的内侧设置有环形的卡扣121。在安装好的状态下,卡扣121嵌入环形槽111中,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固定到一起。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它任意可行的连接方式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固定连接到一起,例如螺纹连接、粘接、焊接等。
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第一壳体11采用透光材料制成,以便使发光单元4发出的光照射到壳体1的外侧。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第二壳体12也采用透光材料制成,或者仅使第二壳体12采用透光材料制成。其中,该透光材料可以是任意可行的材料,例如塑料、玻璃等。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壳体11远离第二壳体12的一端设置有通孔112,该通过112能够允许弹性套3的第二端(图3中弹性套3的下端)和支架5的第二端(图3中支架5的下端)穿过。优选地,通孔112与第一壳体11同轴,以便使第一壳体11远离第二壳体12的一端形成一个圆环(图中未标示),该圆环用于固定弹性套3的第一端(图3中弹性套3的上端),该圆环还能够与支架5的第一端(图3中支架5的上端)发生干涉,防止支架5的第一端从通孔112中穿过。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壳体12远离第一壳体11的一端为封闭结构,用于与弹簧3相抵,并能够防止雨水、灰尘等杂物进入到壳体1中。
如图3所示,底座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柱21,底座2通过该第一螺纹柱21能够与支架5上的第一螺纹孔52固定连接到一起。底座2的另一端用于与汽车相连接,该连接可以是任意可行的连接,例如粘接、螺钉连接、卡接等。
继续参阅图1至图3,弹性套3整体上呈锥形,其第一端上设置有环形的圆盘31,该圆盘3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图中未标示)。与该多个通孔相对应地,第一壳体11的圆环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凸起。在安装好的状态下,圆盘31与第一壳体11沿径向以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到一起,多个凸起与多个通孔一一对应,并且每一通孔中插有一个所述凸起,并因此使圆盘31与第一壳体11沿周向固定到一起。进一步,圆盘31远离第一壳体11的一侧与垫片7以粘接或卡接的方式连接到一起。弹性套3的第二端上设置有卡扣,使得弹性套3能够通过该卡扣与支架5的第二端固定到一起。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弹性套3可以采用任意可行的弹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塑料等。
如图4至图6所示,发光单元4主要包括电路板41、发光构件42、电池43、开关44、控制模块45、电容46、第一电阻47和第二电阻48。其中,电路板41与支架5固定连接,发光构件42、电池43、开关44、控制模块45、电容46、第一电阻47、第二电阻48和第三电阻49都固定到电路板41上。其中,电池43的一个电极与发光构件42的一个接线端电连接,电池43的另一个电极通过开关44与发光构件42的另一个接线端电连接,控制模块45设置在电池43和发光构件42之间。发光构件42、电池43、开关44、控制模块45、电容46、第一电阻47、第二电阻48和第三电阻49之间的连接关系具体如图6所示。
如图4和图5所示,电池43位于电路板41上远离支架5的一侧;开关44、控制模块45、电容46、第一电阻47、第二电阻48和第三电阻49位于电路板41上靠近支架5的一侧。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发光构件42、电池43、开关44、控制模块45、电容46、第一电阻47、第二电阻48和第三电阻49的设置位置进行适应性调整。调整后的发光单元4仍未偏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因此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虽然图中并未明确示出,但是开关44包括两个彼此分离的触点,并且该两个触点能够与垫片7抵接,并被垫片7导通,从而使发光构件42被点亮。其中,垫片7被固定到弹性套3的第一端上。优选地,发光构件42是LED灯,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发光构件42设置成其他任意可行的灯,例如白炽灯、荧光灯、卤素灯等。
如图6所示,控制模块45至少包括与电池43连接的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与发光构件42连接的控制的端子、与开关44连接的检测端子。
进一步,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模块45被设置成,在发光构件42被点亮第一预设时长之后,使发光构件42熄灭。其中,该第一预设时长可以是任意可行的时长,例如10S、15S、45S等。“使发光构件42在被点亮第一预设时长之后熄灭”的技术手段优选地通过软件程序控制实现。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模块45还被设置成,在使发光构件42被点亮第一预设时长熄灭之后,检测到开关44被断开一次保持断开状态第二预设时长以后再并闭合时使发光构件42再次被点亮。其中,该第二预设时长可以是任意可行的时长,例如10S、15S、45S等。同样地,该技术手段优选地通过软件程序控制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控制模块45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情况下,控制模块45可以是单独的芯片或者电路。
如图2和图3所示,支架5贯穿第一壳体11上的通孔112,并且与第一壳体11可滑动的连接到一起。支架5的第一端伸出有两个卡爪51,每一个卡爪51上都设置有卡扣。与支架5上两个卡爪51相对应地,电路板41的周向边缘设置有凹槽(图中未标示)。在安装好的状态下,两个卡爪51分别嵌入两个所述凹槽中,支架5的第一端的端面和两根卡爪51的卡扣分别位于电路板41的两侧,并因此将电路板41和支架5固定到一起。支架5的第二端设置有卡槽,以便支架5通过该卡槽与弹性套3第二端上的卡扣卡接到一起。支架5的第二端还设置有第一螺纹孔52,支架5通过该第一螺纹孔52与底座2上的第一螺纹柱21螺纹连接到一起。
优选地,支架5也采用透光材料制成。该透光材料可以是任意可行的透光材料,例如塑料、玻璃等。
如图3所示,弹簧6的一端与电路板41抵接,另一端与第二壳体12的内底端相抵,用于给第二壳体12提供背离电路板41的力。在没有外力作用到第二壳体12上时,弹簧6驱动壳体1朝远离底座2的方向移动,直至电路板41与弹性套3的第一端相抵。
如图图2和图3所示,垫片7被设置在弹性套3的第一端靠近发光单元4的一侧,并且垫片7在壳体1的轴向上与电路板41上的开关44对准,以便在电路板41与弹性套3的第一端相抵时,垫片7也与开关44相抵将开关44的两个触点导通,使电池43能够为发光构件42提供电能。优选地,垫片7是采用导电橡胶制成的。此外,在能够实现导电功能的情况下,垫片7还可以是其它任意可行的导电构件,例如金属片或陶瓷片。并且导电构件的形状不仅限于图2中所示的圆片,还可以是圆形柱、方形柱、方形片等。
下面结合图7和图8来对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7所示,在常态下,没有外力作用到第二壳体12上。此时,在弹簧6的作用下,壳体1位于图7中的最上端。电路板41与弹性套3的第一端相抵,开关44与垫片7相抵,开关44的两个触点被垫片7导通,电池43为发光构件42提供电能,发光构件42处于被点亮状态。在发光构件42被点亮第一预设时长之后,控制模块45切断电池43给发光构件42的电能供给,使发光构件42熄灭。
当有外力作用到第二壳体12上并克服弹簧6的弹力时,壳体1开始朝底座2移动,从图7中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图8中所示的位置。如果在第二壳体12被按下时,发光构件42被点亮的时长没有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则发光构件42在开关44与垫片7分离时熄灭。
如图8所示,此时,电路板41与弹性套3不接触,开关44也不与垫片7不接触(两者之间具有如图8中所示的距离H),即开关44处于断开状态。发光构件42处于熄灭状态。
基于上文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在没有外力作用时能够自动被点亮,并在被点亮第一预设时长之后能够自动关闭,避免了忘记关闭时一直被点亮,浪费电能。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还通过使发光构件42在开关44保持断开状态达到第二预设时长之后才能够被点亮,避免了儿童因好奇反复操作照明装置,导致照明装置浪费电能甚至损坏的。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文所述的照明装置,优选地,该汽车是电动汽车。
如图7和图8所示,照明装置设置在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底板9上并且位于充电口附近。具体地,照明装置的底座2与充电插座底板9粘接到一起。当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盖板10被关闭时,充电口盖板10会驱动壳体1移动,使开关44与垫片7分离,发光构件42被熄灭。当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盖板10被打开时,弹簧6驱动壳体1朝远离底座2的方向移动,直至电路板41与弹性套3抵接,开关44与垫片7抵接。使得开关44被垫片7接通,进而使发光构件42被点亮。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在充电时,用户并不需要借助外界照明装置。用户在打开充电口盖板10时,充电插座内的照明装置就会自动点亮,照亮充电口,用户很容易就可以将充电枪插入到电动汽车上。方便了用户的操作,优化了用户的充电体验。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由于在不同的车型上,充电插座底板9与充电口盖板10之间的距离不同,这就使得当某一个车型的所述距离较大时,充电口盖板10无法与照明装置相抵,进而无法通过开关充电口盖板10来操作照明装置。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垫高构件8。
如图9所示,该垫高构件8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螺纹孔52匹配的第二螺纹柱81,垫高构件8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螺纹柱21匹配的第二螺纹孔82,使得垫高构件8能够通过第二螺纹柱81和第二螺纹孔82与支架5和底座2分别螺纹连接到一起。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其它任意可行的方式将垫高构件8和支架5、底座2固定到一起,例如粘接、卡接、插接等。
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壳体12与底座2之间可以设置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个的垫高构件8。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还可以是燃油汽车,此时,照明装置设置在所述燃油汽车的加油口附近,并且所述照明装置设置成使所述壳体1能够被关闭的加油口盖板抵接。
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与上述优选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可以不包括上述的底座2,并使支架5直接与汽车连接到一起。
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与上述优选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可以不包括上述的弹性套3,并使垫片7直接与支架5连接到一起。
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与上述优选实施例不同的是,弹簧6不与电路板41抵接,而与支架5抵接。
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与上述优选实施例不同的是,开关44是复位开关,并且该复位开关是常开式的复位开关。换句话说,该复位开关在常态下处于断开状态,该复位开关在被按下时由断开状态切换到闭合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省去垫片7或者将垫片7设置成不导电的形式,只要保证开关44在弹簧6的作用下能够被弹性套3的第一端按压并因此由断开状态切换到闭合状态即可。
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与上述优选实施例不同的是,开关44是复位开关,并且该复位开关是常闭式的复位开关。换句话说,该复位开关在常态下处于闭合状态,该复位开关在被按下时由闭合状态切换到断开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照明装置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处于熄灭状态,当壳体1被按下时由熄灭状态转换到点亮状态。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包括:
壳体,其至少一部分为透光结构;
发光单元,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支架,其第一端与所述发光单元相连接,第二端伸出到所述壳体外,并且所述支架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
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支架处于远离所述壳体的状态下被点亮或熄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发光单元远离所述支架的一侧,并且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相抵,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单元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电路板、电池、发光构件和开关,
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支架相连接,所述电池、所述发光构件和所述开关分别固定到所述电路板上;
所述电池的一个电极与所述发光构件的一个接线端电连接,所述电池的另一个电极通过所述开关与所述发光构件的另一个接线端电连接;
在所述支架处于远离所述壳体的状态下,所述开关从断开状态切换到闭合状态或者从闭合状态切换到断开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包括两个彼此分离的触点,所述触点形成在所述电路板上靠近所述支架的一侧;
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导电构件,所述导电构件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支架的一端的内侧壁相连接,所述弹簧能够驱动所述壳体朝远离所述支架的方向移动,使所述导电构件与两个所述触点抵接,使两个所述触点导通,从而使所述电池为所述发光构件提供电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池和所述发光构件之间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设置成使所述发光构件在被点亮预设时长之后熄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设置成在所述开关保持断开状态达到第二预设时长之后才允许所述发光构件被点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支架外侧的弹性套,所述弹性套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套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套的两端分别以卡接的方式与所述壳体和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到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套的第一端伸入到所述壳体的内侧并且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导电构件之间,将所述导电构件和所述壳体连接到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构件是采用导电橡胶制成的垫片。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固定连接到一起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允许所述支架和所述弹性套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与所述弹簧抵接,并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采用透光材料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架的第二端螺纹连接到一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垫高构件,所述垫高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架之间并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架螺纹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匹配的第一螺纹柱;
所述垫高构件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匹配的第二螺纹柱,所述垫高构件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柱匹配的第二螺纹孔。
15.根据权利要求3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构件是LED灯。
16.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是电动汽车,所述照明装置设置在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附近,并且所述照明装置设置成能够被关闭的充电口盖板抵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是燃油汽车,所述照明装置设置在所述燃油汽车的加油口附近,并且所述照明装置设置成能够被关闭的加油口盖板抵接。
CN201920862713.7U 2019-06-10 2019-06-10 照明装置和汽车 Active CN2105263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62713.7U CN210526383U (zh) 2019-06-10 2019-06-10 照明装置和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62713.7U CN210526383U (zh) 2019-06-10 2019-06-10 照明装置和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26383U true CN210526383U (zh) 2020-05-15

Family

ID=70594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62713.7U Active CN210526383U (zh) 2019-06-10 2019-06-10 照明装置和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263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4566A (zh) * 2020-12-03 2021-04-02 宁波晗达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户外指示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4566A (zh) * 2020-12-03 2021-04-02 宁波晗达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户外指示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03934B2 (en) Power outage light socket device
US7004595B1 (en) Illuminated electrical plug adapter
US7582838B2 (en) Flashlight electrical switch and charging indicator
US20090040752A1 (en) Multi battery type flashlight
JP2009505873A (ja) 携帯型赤色ランプ
CZ186794A3 (en) Electric torch
US8337038B2 (en) Solar powered candle
CN210526383U (zh) 照明装置和汽车
CN102022621A (zh) 提灯装置
CN210526384U (zh) 照明装置和汽车
US8950887B2 (en) LED light strip with detachable LED flashlights assembly
JP6887111B2 (ja) 照明器具
CN203810084U (zh) 多功能手电筒
CN210688039U (zh) 照明装置
CN211649883U (zh) 一种应急避险多功能手电筒
CN210291469U (zh) 手电筒
CN107676719B (zh) 子母灯装置及灯具
CN113586977A (zh) 便携灯具
KR101089043B1 (ko) 비상용 전원을 구비한 충전식 엘이디 랜턴
JP2012028129A (ja) 携帯電灯
CN218972441U (zh) 便携式多功能灯
CN210372948U (zh) 无线充电手电筒装置
CN219623925U (zh) 漂浮灯
CN211372034U (zh) 小夜灯
CN213872291U (zh) 带充电电池包的野营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