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21201U - 一种颅脑术后伤口包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颅脑术后伤口包扎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521201U CN210521201U CN201920997594.6U CN201920997594U CN210521201U CN 210521201 U CN210521201 U CN 210521201U CN 201920997594 U CN201920997594 U CN 201920997594U CN 210521201 U CN210521201 U CN 2105212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band
- band
- elastic section
- loop fastener
- hoo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颅脑术后伤口包扎装置,包括固定头带、8个连接带和定位片,所述固定头带与连接带通过粘扣带连接,所述连接带以径向的方式连接在定位片上。所述固定头带的外面整体设有母粘扣带,内面中间为弹性段,内面两端设有公粘扣带。所述连接带的中间为弹性段,所述弹性段的两侧分别设有母粘扣带和公粘扣带。本实用新型利用8个连接带与固定头带形成粘扣带连接完成头部伤口的包扎固定,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而且通过连接带的弹性段和连接带在固定头带处折返,可以方便地调节连接带的长度,防止出现包扎过松或过劲的问题,保证了包扎固定的效果;换药时只需打开相应的粘扣带连接即可,便于医护人员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颅脑术后伤口包扎装置。
背景技术
颅脑术后伤口的包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技术难题,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包扎:1、医用胶带粘贴。由于颅脑手术往往需要剃光患者头发,术后患者会反应性发热出汗,导致医用胶带粘贴不牢,辅料固定不佳,伤口包扎效果不理想。如果采用粘性更强的胶带,会导致粘贴处透气性差,造成皮肤损伤,而且换药撕开胶带时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疼痛;2、绷带包扎固定。包扎太紧,患者感觉不适;包扎过松,绷带和辅料容易滑脱,包扎效果不理想;而且绷带包扎的操作较为麻烦,需要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才能将术后伤口包扎彻底;3、头套包扎固定。一般需要两人配合,而且在换药时需要将头套取下,不便于医护人员操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包扎固定效果好的颅脑术后伤口包扎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颅脑术后伤口包扎装置,包括固定头带、8个连接带和定位片,所述固定头带与连接带通过粘扣带连接,所述连接带以径向的方式连接在定位片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头带的外面整体设有母粘扣带,内面中间为弹性段,内面两端设有公粘扣带。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头带的一端外面母粘扣带与另一端内面公粘扣带形成粘扣带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带的中间为弹性段,所述弹性段的一侧设有母粘扣带,所述连接带的一端设有公粘扣带,所述连接带的一端公粘扣带可与所述弹性段一侧的母粘扣带形成粘扣带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头带外面的母粘扣带可与所述连接带的一端公粘扣带形成粘扣带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利用8个连接带与固定头带形成粘扣带连接完成头部伤口的包扎固定,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而且通过连接带的弹性段和连接带在固定头带处折返,可以方便地调节连接带的长度,防止出现包扎过松或过劲的问题,保证了包扎固定的效果;换药时只需打开相应的粘扣带连接即可,便于医护人员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颅脑术后伤口包扎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颅脑术后伤口包扎装置的连接带和固定片连接示意图。
图3为固定头带内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固定头带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连接带和固定头带连接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中连接带和固定头带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头带;2、连接带;3、定位片;4、母粘扣带;5、公粘扣带;6、弹性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简化描述,便于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一种颅脑术后伤口包扎装置,包括固定头带1、8个连接带2和定位片3,所述固定头带1与连接带2通过粘扣带连接,所述连接带2以径向的方式连接在定位片3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头带1的外面整体设有母粘扣带4,内面中间为弹性段6,内面两端设有公粘扣带5。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头带1的一端外面母粘扣带4与另一端内面公粘扣带5形成粘扣带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带2的中间为弹性段6,所述弹性段6的一侧设有母粘扣带4,所述连接带2的一端设有公粘扣带5,所述连接带1的一端公粘扣带5可与所述弹性段6一侧的母粘扣带4形成粘扣带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头带1外面的母粘扣带4可与所述连接带2的一端公粘扣带5形成粘扣带连接。
参照图5,使用时,先将固定头带1通过外面母粘扣带4和内面公粘扣带5形成粘扣带连接固定在头部,将定位片3放置在头顶正中位置,根据患者术后伤口的情况,将辅料覆盖在伤口上,将对应的连接带2压在辅料上进行固定,牵拉连接带2的一端,使连接带2的弹性段6拉伸,然后将连接带2的一端从固定头带1与皮肤之间穿过后折返,使连接带2一端的公粘扣带5与固定头带1外面的母粘扣带4形成粘扣带连接,完成头部伤口的包扎固定。换药时,只需打开伤口对应的连接带即可。
实施例二
参照图1-4和图6,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一大体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当颅脑术后伤口包扎固定过松时,可以继续牵拉连接带2的一端,将连接带2的一端从固定头带1与皮肤之间穿过后折返,使连接带2一端的公粘扣带5与连接带2上弹性段6一侧的母粘扣带4形成粘扣带连接,进而保证头部伤口包扎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利用8个连接带与固定头带形成粘扣带连接完成头部伤口的包扎固定,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而且通过连接带的弹性段和连接带在固定头带处折返,可以方便地调节连接带的长度,防止出现包扎过松或过劲的问题,保证了包扎固定的效果;换药时只需打开相应的粘扣带连接即可,便于医护人员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颅脑术后伤口包扎装置的详细介绍,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对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颅脑术后伤口包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头带(1)、8个连接带(2)和定位片(3),所述固定头带(1)与连接带(2)通过粘扣带连接,所述连接带(2)以径向的方式连接在定位片(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脑术后伤口包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头带(1)的外面整体设有母粘扣带(4),内面中间为弹性段(6),内面两端设有公粘扣带(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脑术后伤口包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头带(1)的一端外面母粘扣带(4)与另一端内面公粘扣带(5)形成粘扣带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脑术后伤口包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2)的中间为弹性段(6),所述弹性段(6)的一侧设有母粘扣带(4),所述连接带(2)的一端设有公粘扣带(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脑术后伤口包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2)的一端公粘扣带(5)可与弹性段(6)一侧的母粘扣带(4)形成粘扣带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脑术后伤口包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头带(1)外面的母粘扣带(4)可与所述连接带(2)的一端公粘扣带(5)形成粘扣带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97594.6U CN210521201U (zh) | 2019-06-29 | 2019-06-29 | 一种颅脑术后伤口包扎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97594.6U CN210521201U (zh) | 2019-06-29 | 2019-06-29 | 一种颅脑术后伤口包扎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521201U true CN210521201U (zh) | 2020-05-15 |
Family
ID=70596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997594.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21201U (zh) | 2019-06-29 | 2019-06-29 | 一种颅脑术后伤口包扎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52120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41026A (zh) * | 2021-03-02 | 2021-06-29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一种开颅术后使用的弹力帽 |
-
2019
- 2019-06-29 CN CN201920997594.6U patent/CN21052120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41026A (zh) * | 2021-03-02 | 2021-06-29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一种开颅术后使用的弹力帽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505424U (zh) | 卡扣式动脉压迫止血器 | |
CN210521201U (zh) | 一种颅脑术后伤口包扎装置 | |
CN205268395U (zh) | 一种眼科加压包扎装置 | |
CN110680582A (zh) | 脑外科护理头套 | |
CN214208645U (zh) | 一种耳鼻喉通用冷敷带 | |
CN215131445U (zh) | 双眼皮术后包扎带 | |
CN211797224U (zh) | 一种术后伤口护理带 | |
CN211962291U (zh) | 一种脑外科护理头套 | |
CN215131516U (zh) | 一种医用眼罩 | |
CN218552407U (zh) | 一种四头带压迫装置 | |
CN215780742U (zh) | 一种适用颅脑超声检查可调节的无创呼吸机鼻塞固定帽子 | |
CN214181397U (zh) | 适用于婴幼儿的氧气面罩 | |
CN213552106U (zh) | 一种术后加压护理颈套 | |
CN212592719U (zh) | 一种可调节松紧的防压伤头套 | |
CN218247583U (zh) | 一种带引流管固定装置的可调节网帽 | |
CN213218236U (zh) | 改良式头套 | |
CN213607453U (zh) | 一种头部外伤固定带 | |
CN201445600U (zh) | 丁字型压迫止血腹带 | |
CN209361089U (zh) | 医用加压绷带 | |
CN209490173U (zh) |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加压包扎装置 | |
CN219184543U (zh) | 一种便于医生快速对病人包扎的腮腺术后加压包扎带 | |
CN209751371U (zh) | 婴幼儿头皮静脉固定绷带 | |
CN212118421U (zh) | 一种用于耳外科换药固定的耳套 | |
CN210447369U (zh) | 用于腮腺包块的术后加压扎带 | |
CN219440247U (zh) | 一种老年患者输液头皮针的固定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5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