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20260U - 角度调整装置及其产品 - Google Patents

角度调整装置及其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20260U
CN210520260U CN201921567831.1U CN201921567831U CN210520260U CN 210520260 U CN210520260 U CN 210520260U CN 201921567831 U CN201921567831 U CN 201921567831U CN 210520260 U CN210520260 U CN 2105202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unit
adjusting
button
main body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6783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静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56783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202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202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202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角度调整装置,包括:第一主体,具有缺口部;第二主体,具有插入部,插入部沿径向安装于所述的缺口部,第一主体与安装于缺口部的插入部形成中空壳体;按钮,可轴向移动地套设于中空壳体的内部;调节机构,设置于中空壳体的内部,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单元和与调节单元相配合的第二调节单元,按钮与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相连接,第二调节单元设置于所述的第二主体的插入部和/或所述的第一主体的内部;通过轴向移动所述的按钮,带动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轴向移动,使得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与至少一部分的第二调节单元相脱离,以解除所述的第一主体与所述的第二主体的锁定,实现所述的第一主体和所述的第二主体之间的角度调整。

Description

角度调整装置及其产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角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角度调整装置及其产品。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能够调角度的装置,使得固定在该装置上的两物体之间具有角度变化。例如,在钓鱼时,为了遮阳通常需要用到钓鱼伞,钓鱼伞的伞杆安装在具有一定高度的立杆上,为了适应地形或太阳变化等,需要经常调整钓鱼伞的伞杆的角度。
CN205001312U公开了一种全自动锁定角度的可调锁扣及产品,包括锁扣主体和转动扣,转动扣可轴向移动、转动调节角度,并自动复位锁定地安装在锁扣主体上,这样,用户即可随时调节锁扣上转动扣的角度,并可自动锁定角度。但是该专利的产品在操作上仍复杂、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易于操作、安全可靠的角度调整装置及其产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装置,包括:
第一主体,具有缺口部;
第二主体,具有插入部,所述的插入部沿径向安装于所述的缺口部,所述的第一主体与安装于缺口部的插入部形成中空壳体;
按钮,可轴向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的中空壳体的内部;
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的中空壳体的内部,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单元和与所述的调节单元相配合的第二调节单元,所述的按钮与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相连接,第二调节单元设置于所述的第二主体的插入部和/或所述的第一主体的内部,当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和第二调节单元相结合时,所述的第二主体的插入部沿径向锁定于所述的第一主体的缺口部;
通过轴向移动所述的按钮,带动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轴向移动,使得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与至少一部分的第二调节单元相脱离,以解除所述的第一主体与所述的第二主体的锁定,所述的第二主体的插入部与所述的第一主体之间可相对旋转,实现所述的第一主体和所述的第二主体之间的角度调整。
较佳地,所述的按钮具有操作端、安装端和将所述的操作端和安装端相连接的连接轴,所述的安装端安装有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所述的中空壳体的内部设置沿轴向的安装通道,用于安装所述的按钮,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包括在所述的中空壳体的安装通道可轴向移动的调节座,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设置于所述的调节座,所述的安装通道设置抵挡块,以限制所述的调节座的轴向移动。
较佳地,所述的第二调节单元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的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的第二主体的插入部的第一侧或第二侧,所述的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的第一主体的内部,所述的调节座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的调节座的第一端设置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所述的调节座的第二端设置延长轴,通过轴向移动所述的按钮,带动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移动,使得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的第二调节单元的第一部分相脱离,以解除所述的第一主体与所述的第二主体的锁定。
较佳地,所述的第二调节单元设置于所述的第二主体的插入部中远离所述的按钮的操作端的一侧,所述的调节座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的调节座的第一端设置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所述的调节座的第二端设置数个凸起块,所述的第一主体的内部设置与所述的凸起块相配合的数个滑槽,使得所述的调节座在所述的中空壳体的安装通道轴向移动而无旋转,所述的安装通道设置抵挡块,以限制所述的调节座的轴向移动。
较佳地,所述的第二调节单元设置于所述的第一主体的内部,所述的调节座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的调节座的第一端设置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所述的调节座的第二端设置数个凸起块,所述的第二主体的插入部内设置与所述的凸起块相配合的数个滑槽,使得所述的调节座在所述的中空壳体的安装通道轴向移动而无旋转。
较佳地,所述的按钮具有操作端、安装端和将所述的操作端和安装端相连接的连接轴,所述的安装端安装有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所述的中空壳体的内部设置沿轴向的安装通道,用于安装所述的按钮,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设置于所述的第二主体的插入部的第一侧或第二侧,所述的第二调节单元设置于靠近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的所述的第一主体的内部,通过轴向移动所述的按钮,带动所述的第二主体沿所述的缺口部轴向移动,使得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的第二调节单元相脱离,以解除所述的第一主体与所述的第二主体的锁定。
较佳地,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设置弹性复位件,所述的弹性复位件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的按钮,所述的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的第一主体或所述的第二主体,当锁定角度时,通过所述的弹性复位件,自动轴向移动所述的按钮,使得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的第二调节单元相结合,以自动锁定所述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
较佳地,所述的第一主体中靠近所述的按钮的安装端的端部设置端盖,所述的弹性复位件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的端盖,所述的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
较佳地,所述的弹性复位件套设于所述的连接轴,所述的弹性复位件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的按钮的操作端,所述的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的第一主体或第二主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钓鱼伞支架,所述的钓鱼伞支架包括支撑杆和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所述的支撑杆的端部安装于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的第二主体,所述的第一主体用于安装钓鱼伞的伞杆,钓鱼伞支架的支撑杆与伞杆可以安装在同一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杖,所述的手杖包括支撑杆和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所述的支撑杆的端部安装于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的第二主体,所述的第一主体用于安装辅助物,手杖的支撑杆与辅助物可以安装在同一直线上。
附图说明
图1a~1b、1d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装置实施例1的第一分解示意图、第二分解示意图、剖视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装置实施例1的第二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e为包含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装置实施例1的手杖的结构示意图。
图1f为包含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装置实施例1的钓鱼伞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a~2c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装置实施例2的第一分解示意图、第二分解示意图、剖视图。
图3a~3c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装置实施例3的第一分解示意图、第二分解示意图、剖视图。
图3d为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装置实施例3的整体装配图。
图4a~4c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装置实施例4的第一分解示意图、第二分解示意图、剖视图。
图5a~5c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装置实施例5的第一分解示意图、第二分解示意图、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a~1d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装置100,图1e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应于角度调整装置100的手杖实施例,图1f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应于角度调整装置100的钓鱼伞支架实施例。
如图1a所示,角度调整装置100包括:第一主体101,具有缺口部105、安装部106、用于锁紧安装部106中物件的锁紧螺母107,其中第一主体101相当于一个U型结构,U型结构的开口即为缺口部105;第二主体102,具有插入部103和安装部104,所述的插入部103沿径向安装于所述的缺口部105,使得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100具有中空壳体。插入部103补充了缺口部105的空间,形成了一个内部具有贯穿通道的中空壳体,该中空壳体具有轴向、径向和周向,其中中空壳体的轴向与上下安装部的轴向垂直,即安装部设置在中空壳体的径向上,使得插入部103可以沿径向安装于缺口部105。
如图1d所示,第二主体102的插入部103在安装进入第一主体101的缺口部105时,缺口部的左径向表面与插入部的左径向表面形成左作用组合面,缺口部的右径向表面与插入部的右径向表面形成一个形成右作用组合面(以按钮的操作端为右方向)。角度调整装置100的调节机构设置于右作用组合面上。
如图1a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装置100中,包括按钮110,可轴向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的中空壳体的内部;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的中空壳体的内部,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单元114和与所述的调节单元相配合的第二调节单元117,所述的按钮110通过外螺纹119与调节座111上的内螺纹113相连接,使得按钮110与第一调节单元114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调节单元117设置于所述的第一主体101的内部,所述的调节座11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的调节座111的第一端设置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114,所述的调节座111的第二端设置数个凸起块115,所述的第二主体的插入部103内设置与所述的凸起块相配合的数个滑槽112,使得所述的调节座111在所述的中空壳体的安装通道轴向移动而无旋转。
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100设置弹性复位件108,所述的第一主体101中靠近所述的按钮110的安装端的端部设置端盖109,所述的弹性复位件108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的按钮110的安装端的调节座111,所述的弹性复位件109的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的第一主体101的端盖109。
由于弹性复位件108的弹力,可以在靠近第一主体101的第二调节单元107处设置抵挡块118,防止调节座111沿轴向的无限制移动。
调节座111靠近端盖109的端部可以设置成中空,以容纳弹簧,减少整个装置的体积。
其中,调节座111的第一端上的第一调节单元114与第一主体101上的第二调节单元117相配合,在锁定状态时,调节座111的第一端上的第一调节单元114与第一主体101上的第二调节单元117相结合;在调节状态时,调节座111的第一端上的第一调节单元114移动至第二主体102的插入部103的光滑部116处,使得调节座111的第一端上的第一调节单元114与第一主体101上的第二调节单元117相脱离,两调节单元脱离后,第二主体与第一主体之间可相对旋转,进行角度调节。
第一调节单元114和第二调节单元117可以采用能够实现相啮合和相脱离的多种形式的组合,角度调整装置100中第一调节单元114采用均匀分布的数个具有凸起和凹口的齿状结构,第二调节单元117采用均匀分布的四个凸起,第二调节单元117上的凸起与第一调节单元114的不同齿相结合,使得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具有不同的角度。
当要调节角度时,按压按钮110,按钮110沿轴向移动,带动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114从第二调节单元117处移动至第二主体102的插入部103的光滑部116处,使得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114与第二调节单元117从相结合状态变成相脱离状态,解除所述的第一主体101与所述的第二主体102的锁定,旋转第一主体或第二主体,即可进行角度调节;当锁定调节好的角度时,松开按钮110,所述的弹性复位件108的弹力作用于按钮110的调节座111上,所述的按钮110自动轴向移动,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114从第二主体102的插入部103的光滑部116处移动至第二调节单元117处,使得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114与第二调节单元117从相脱离状态变成相结合状态,以自动锁定所述的第一主体101和第二主体102。
如图1e所示,所述的手杖包括支撑杆2和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100,所述的支撑杆2的端部安装于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100的第二主体102的安装部104,扶手3或其他辅助物安装于角度调整装置100的第一主体101的安装部106,手杖的支撑杆与辅助物可以安装在同一直线上。通过操作调节度装置100的按钮,可以调节扶手3或其他辅助物相对于支撑杆2的角度,其他辅助物可以为照明装置等。
如图1f所示,钓鱼伞支架包括支撑杆2和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100,所述的支撑杆2的端部安装于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100的第二主体102的安装部104,钓鱼伞的伞杆4安装于角度调整装置100的第一主体101的安装部106,钓鱼伞支架的支撑杆与伞杆可以安装在同一直线上。通过操作调节度装置100的按钮,可以调节钓鱼伞的伞杆4相对于支撑杆2的角度。
由此,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角度调整装置,可以使得安装在第一主体的安装部的第一杆体的轴向与安装在第二主体的安装部的第二杆体轴向相同。
实施例2:
如图2a~2c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装置200。其中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装置200在用于手杖或钓鱼伞支架时,从外观来看,与角度调整装置100用于手杖或钓鱼伞支架相同,因此,使用了角度调整装置200的手杖可参考图1e,使用了角度调整装置200的钓鱼伞支架可参考图1f。
如图2a所示,角度调整装置200与角度调整装置100的主体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调节结构及弹性复位件的位置不同。具体来说,角度调整装置200包括:第一主体201,具有缺口部205、安装部206、用于锁紧安装部206中物件的锁紧螺母207;第二主体202,具有插入部203和安装部204,所述的插入部203沿径向安装于所述的缺口部205,使得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200具有中空壳体。插入部203补充了缺口部205的空间,形成了一个内部具有贯穿通道的中空壳体,该中空壳体具有轴向、径向和周向,其中中空壳体的轴向与上下安装部垂直,即安装部设置在中空壳体的径向上,使得插入部203可以沿径向安装于缺口部205。
如图2c所示,第二主体202的插入部203在安装进入第一主体201的缺口部205时,缺口部的左径向表面与插入部的左径向表面形成左作用组合面,缺口部的右径向表面与插入部的右径向表面形成一个形成右作用组合面(以按钮的操作端为右方向)。角度调整装置200的调节机构设置于右作用组合面上。
如图2a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装置200中,包括按钮210,可轴向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的中空壳体的内部;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的中空壳体的内部,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单元214和与所述的调节单元相配合的第二调节单元,其中所述的第二调节单元包括第一部分212和第二部分217,所述的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的第二主体202的插入部203中靠近按钮210的操作端的一侧,所述的第二部分217设置于所述的第一主体201的内部,使得所述的调节座211在所述的中空壳体的安装通道轴向移动而无旋转,所述的按钮210通过外螺纹219与调节座211上的内螺纹213相连接,使得按钮210与第一调节单元214相连接,所述的调节座21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的调节座211的第一端设置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214。
所述的调节座211的第二端设置延长轴215,延长轴215穿过插入部213的安装孔,按钮及其调节座贯穿中空壳体的内部通道,以连接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
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200设置弹性复位件208,所述的第一主体201中靠近所述的按钮210的安装端的端部设置端盖209,所述的弹性复位件208套设于所述的按钮210的连接轴,由于弹性复位件108的弹力,可以在插入部203中远离按钮的操作端的一侧处设置抵挡块216,防止调节座211沿轴向的无限制移动。所述的弹性复位件208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的按钮210的操作端,所述的弹性复位件208的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的第一主体201的抵挡块218。
其中,调节座211的第一端上的第一调节单元214与第一主体201上的第二调节单元的第二部分217、第二主体202上的第二调节单元的第一部分212相配合,在锁定状态时,调节座211的第一端上的第一调节单元214同时与第一主体201上的第二调节单元的第二部分217、第二主体202上的第二调节单元的第一部分212相配合相结合;在调节状态时,调节座211的第一端上的第一调节单元214移动,使得调节座211的第一端上的第一调节单元214与第一主体201上的第二调节单元的第二部分217相脱离而仅与第二主体202上的第二调节单元的第一部分212相结合,第二主体与第一主体之间可相对旋转,进行角度调节。
第一调节单元214和第二调节单元的第一部分212、第二部分217可以采用能够实现相啮合和相脱离的多种形式的组合,角度调整装置200中第一调节单元214采用均匀分布的数个具有凸起和凹口的齿状结构,第二调节单元的第一部分212、第二部分217采用与第一调节单元214配合的齿状结构,第二调节单元的第二部分217的齿状结构与第一调节单元214的不同齿相结合,使得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具有不同的角度。
当要调节角度时,按压按钮210,按钮210沿轴向移动,带动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214从第二调节单元的第二部分217处移动至第二主体202的插入部203上的第二调节单元的第一部分212处,使得调节座211的第一端上的第一调节单元214与第一主体201上的第二调节单元的第二部分217从相结合状态变成相脱离状态,解除所述的第一主体201与所述的第二主体202的锁定,旋转第一主体或第二主体,即可进行角度调节;当锁定调节好的角度时,松开按钮210,所述的弹性复位件208的弹力作用于按钮210的操作端上,所述的按钮210自动轴向移动,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214从第二主体102的插入部103上的第二调节单元的第一部分212处移动至第二调节单元的第二部分217处,使得调节座211的第一端上的第一调节单元214与第一主体201上的第二调节单元的第二部分217从相脱离状态变成相结合状态,以自动锁定所述的第一主体201和第二主体202。
实施例3:
如图3a~3d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装置300。其中,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装置300在用于手杖或钓鱼伞支架时,从外观来看,与角度调整装置100、200用于手杖或钓鱼伞支架略有差别,使用了角度调整装置300的手杖可参考图1e,将图3d所示角度调整装置300替换图1e中的调角度100即可,使用了角度调整装置300的钓鱼伞支架可参考图1f,将图3d所示角度调整装置300替换图1f中的调角度100即可。
如图3a所示,角度调整装置300与角度调整装置100的主体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调节结构不同。具体来说,角度调整装置300包括:第一主体301,具有缺口部305、安装部306、用于锁紧安装部306中物件的锁紧螺母307;第二主体303,具有插入部303和安装部304,所述的插入部303沿径向安装于所述的缺口部305,使得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300具有中空壳体。插入部303补充了缺口部305的空间,形成了一个内部具有贯穿通道的中空壳体,该中空壳体具有轴向、径向和周向,其中中空壳体的轴向与上下安装部垂直,即安装部设置在中空壳体的径向上,使得插入部303可以沿径向安装于缺口部305。
如图3c所示,第二主体302的插入部303在安装进入第一主体301的缺口部305时,缺口部的左径向表面与插入部的左径向表面形成左作用组合面,缺口部的右径向表面与插入部的右径向表面形成一个形成右作用组合面(以按钮的操作端为右方向)。角度调整装置300的调节机构设置于左作用组合面上。
如图3a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装置300中,包括按钮310,可轴向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的中空壳体的内部;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的中空壳体的内部,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单元314和与所述的调节单元相配合的第二调节单元317,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314设置于所述的第二主体302的插入部303中靠近按钮310的操作端一侧,所述的第二调节单元317设置于靠近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314的所述的第一主体301的内部,所述的按钮310通过外螺纹319与第二主体302的插入部303上的内螺纹313相连接,使得按钮310与第一调节单元314相连接。
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300设置弹性复位件308,所述的第一主体301中靠近所述的按钮310的安装端的端部设置端盖309,所述的弹性复位件308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的按钮310的安装端的插入部303的抵挡块316,所述的弹性复位件309的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的第一主体301的端盖309。可以在第一主体301处设置抵挡块318,防止插入部302沿轴向的无限制移动。
其中,插入部303上的第一调节单元314与第一主体301上的第二调节单元317相配合,在锁定状态时,插入部303上的第一调节单元314与第一主体301上的第二调节单元317相结合;在调节状态时,插入部303及其上的第一调节单元314在缺口部沿轴向移动,使得插入部303上的第一调节单元314与第一主体301上的第二调节单元317相脱离,第二主体与第一主体之间可相对旋转,进行角度调节。
第一调节单元314和第二调节单元317可以采用能够实现相啮合和相脱离的多种形式的组合,角度调整装置300中第一调节单元314采用均匀分布的数个具有凸起和凹口的齿状结构,第二调节单元317采用与第一调节单元314配合的齿状结构,第二调节单元的第二部分317的齿状结构与第一调节单元314的不同齿相结合,使得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具有不同的角度。
当要调节角度时,按压按钮310,按钮310沿轴向移动,带动插入部303及其上的第一调节单元314移动,使得插入部303上的第一调节单元314与第一主体301上的第二调节单元317从相结合状态变成相脱离状态,解除所述的第一主体301与所述的第二主体302的锁定,旋转第一主体或第二主体,即可进行角度调节;当锁定调节好的角度时,松开按钮310,所述的弹性复位件308的弹力作用于按钮310的操作端上的插入部303,插入部303及相连接的按钮310自动轴向移动,使得插入部303上的第一调节单元314与第一主体301上的第二调节单元317从相脱离状态变成相结合状态,以自动锁定所述的第一主体301和第二主体302。
实施例4:
如图4a~4c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装置400,其中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装置400在用于手杖或钓鱼伞支架时,从外观来看,与角度调整装置100用于手杖或钓鱼伞支架相同,因此,使用了角度调整装置400的手杖可参考图1e,使用了角度调整装置400的钓鱼伞支架可参考图1f。
如图4a所示,角度调整装置400包括:第一主体401,具有缺口部405、安装部406、用于锁紧安装部406中物件的锁紧螺母407;第二主体402,具有插入部403和安装部404,所述的插入部403沿径向安装于所述的缺口部405,使得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400具有中空壳体。插入部403补充了缺口部405的空间,形成了一个内部具有贯穿通道的中空壳体,该中空壳体具有轴向、径向和周向,其中中空壳体的轴向与上下安装部垂直,即安装部设置在中空壳体的径向上,使得插入部403可以沿径向安装于缺口部405。
如图4c所示,第二主体402的插入部403在安装进入第一主体401的缺口部405时,缺口部的左径向表面与插入部的左径向表面形成左作用组合面,缺口部的右径向表面与插入部的右径向表面形成一个形成右作用组合面(以按钮的操作端为右方向)。角度调整装置400的调节机构设置于左作用组合面上。
如图4a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装置400中,包括按钮410,可轴向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的中空壳体的内部;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的中空壳体的内部,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单元414和与所述的调节单元相配合的第二调节单元417,所述的按钮410通过外螺纹419与调节座411上的内螺纹413相连接,使得按钮410与第一调节单元414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调节单元417设置于所述的第二主体的插入部403中远离按钮410的操作端的一侧,所述的调节座41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的调节座411的第一端设置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414,所述的调节座411的第二端设置三个凸起块415,所述的第一主体401的内部设置与所述的凸起块415相配合的三个滑槽420,使得所述的调节座411在所述的中空壳体的安装通道轴向移动而无旋转。
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400设置弹性复位件408,所述的第一主体401中靠近所述的按钮410的安装端的端部设置端盖409,所述的弹性复位件408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的按钮410的安装端的调节座411,所述的弹性复位件409的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的第一主体401的端盖409。
由于弹性复位件408的弹力,可以在第一主体401的内部处设置抵挡块418,防止调节座411沿轴向的无限制移动。
调节座411靠近端盖409的端部可以设置成中空,以容纳弹簧,减少整个装置的体积。
其中,调节座411的第一端上的第一调节单元414与第二主体402上的第二调节单元417相配合,在锁定状态时,调节座411的第一端上的第一调节单元414与第二主体402上的第二调节单元417相结合;在调节状态时,调节座411的第一端上的第一调节单元414轴向移动至第一主体401内部,使得调节座411的第一端上的第一调节单元414与第二主体402上的第二调节单元417相脱离,两调节单元脱离后,第二主体与第一主体之间可相对旋转,进行角度调节。
第一调节单元414和第二调节单元417可以采用能够实现相啮合和相脱离的多种形式的组合,角度调整装置400中第一调节单元414采用均匀分布的数个具有凸起和凹口的齿状结构,第二调节单元417采用与第一调节单元414相匹配的齿状结构,第二调节单元417上的齿状结构与第一调节单元414的不同齿相结合,使得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具有不同的角度。
当要调节角度时,按压按钮410,按钮410沿轴向移动,带动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414轴向移动,使得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414与第二调节单元417从相结合状态变成相脱离状态,解除所述的第一主体401与所述的第二主体402的锁定,旋转第一主体或第二主体,即可进行角度调节;当锁定调节好的角度时,松开按钮410,所述的弹性复位件408的弹力作用于按钮410的调节座411上,所述的按钮410自动轴向移动,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414从第一主体401的内部处移动至第二调节单元417处,使得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414与第二调节单元417从相脱离状态变成相结合状态,以自动锁定所述的第一主体401和第二主体402。
实施例5:
如图5a~5c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装置500,其中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装置500在用于手杖或钓鱼伞支架时,从外观来看,与角度调整装置100用于手杖或钓鱼伞支架相同,因此,使用了角度调整装置500的手杖可参考图1e,使用了角度调整装置500的钓鱼伞支架可参考图1f。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装置500与角度调整装置400的主体结构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弹簧的位置不同。
如图5a所示,角度调整装置500包括:第一主体501,具有缺口部505、安装部506、用于锁紧安装部506中物件的锁紧螺母507;第二主体502,具有插入部503和安装部504,所述的插入部503沿径向安装于所述的缺口部505,使得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500具有中空壳体。插入部503补充了缺口部505的空间,形成了一个内部具有贯穿通道的中空壳体,该中空壳体具有轴向、径向和周向,其中中空壳体的轴向与上下安装部垂直,即安装部设置在中空壳体的径向上,使得插入部503可以沿径向安装于缺口部505。
如图5c所示,第二主体502的插入部503在安装进入第一主体501的缺口部505时,缺口部的左径向表面与插入部的左径向表面形成左作用组合面,缺口部的右径向表面与插入部的右径向表面形成一个形成右作用组合面(以按钮的操作端为右方向)。角度调整装置400的调节机构设置于左作用组合面上。
如图5a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装置500中,包括按钮510,可轴向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的中空壳体的内部;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的中空壳体的内部,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单元514和与所述的调节单元相配合的第二调节单元517,所述的按钮510通过外螺纹519与调节座511上的内螺纹513相连接,使得按钮510与第一调节单元514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调节单元517设置于所述的第二主体的插入部503中远离按钮510的操作端的一侧,所述的调节座51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的调节座511的第一端设置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514,所述的调节座511的第二端设置三个凸起块515,所述的第一主体501的内部设置与所述的凸起块515相配合的三个滑槽520,使得所述的调节座511在所述的中空壳体的安装通道轴向移动而无旋转。
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500设置弹性复位件508,所述的第一主体501中靠近所述的按钮510的安装端的端部设置端盖509,所述的弹性复位件508套设于所述的按钮510的连接轴,所述的弹性复位件508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的按钮510的操作端,所述的弹性复位件508的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的第二主体502。
由于弹性复位件508的弹力,可以在第一主体501的内部处设置抵挡块518,防止调节座511沿轴向的无限制移动。
其中,调节座511的第一端上的第一调节单元514与第二主体502上的第二调节单元517相配合,在锁定状态时,调节座511的第一端上的第一调节单元514与第二主体502上的第二调节单元517相结合;在调节状态时,调节座511的第一端上的第一调节单元514轴向移动至第一主体501内部,使得调节座511的第一端上的第一调节单元514与第二主体502上的第二调节单元517相脱离,两调节单元脱离后,第二主体与第一主体之间可相对旋转,进行角度调节。
第一调节单元514和第二调节单元517可以采用能够实现相啮合和相脱离的多种形式的组合,角度调整装置500中第一调节单元514采用均匀分布的数个具有凸起和凹口的齿状结构,第二调节单元517采用与第一调节单元514相匹配的齿状结构,第二调节单元517上的齿状结构与第一调节单元514的不同齿相结合,使得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具有不同的角度。
当要调节角度时,按压按钮510,按钮510沿轴向移动,带动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514轴向移动,使得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514与第二调节单元517从相结合状态变成相脱离状态,解除所述的第一主体501与所述的第二主体502的锁定,旋转第一主体或第二主体,即可进行角度调节;当锁定调节好的角度时,松开按钮510,所述的弹性复位件508的弹力作用于按钮510的调节座511上,所述的按钮510自动轴向移动,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514从第一主体501的内部处移动至第二调节单元517处,使得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514与第二调节单元517从相脱离状态变成相结合状态,以自动锁定所述的第一主体501和第二主体50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内容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内容是广义地定义于申请的保护范围中,任何他人完成的技术实体或方法,若是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所定义的完全相同,也或是一种等效的变更,均将被视为涵盖于该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1)

1.一种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主体,具有缺口部;
第二主体,具有插入部,所述的插入部沿径向安装于所述的缺口部,所述的第一主体与安装于缺口部的插入部形成中空壳体;
按钮,可轴向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的中空壳体的内部;
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的中空壳体的内部,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单元和与所述的调节单元相配合的第二调节单元,所述的按钮与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相连接,第二调节单元设置于所述的第二主体的插入部和/或所述的第一主体的内部,当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和第二调节单元相结合时,所述的第二主体的插入部沿径向锁定于所述的第一主体的缺口部;
通过轴向移动所述的按钮,带动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轴向移动,使得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与至少一部分的第二调节单元相脱离,以解除所述的第一主体与所述的第二主体的锁定,所述的第二主体的插入部与所述的第一主体之间可相对旋转,实现所述的第一主体和所述的第二主体之间的角度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钮具有操作端、安装端和将所述的操作端和安装端相连接的连接轴,所述的安装端安装有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所述的中空壳体的内部设置沿轴向的安装通道,用于安装所述的按钮,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包括在所述的中空壳体的安装通道可轴向移动的调节座,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设置于所述的调节座,所述的安装通道设置抵挡块,以限制所述的调节座的轴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调节单元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的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的第二主体的插入部的第一侧或第二侧,所述的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的第一主体的内部,所述的调节座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的调节座的第一端设置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所述的调节座的第二端设置延长轴,通过轴向移动所述的按钮,带动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移动,使得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的第二调节单元的第一部分相脱离,以解除所述的第一主体与所述的第二主体的锁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调节单元设置于所述的第二主体的插入部中远离所述的按钮的操作端的一侧,所述的调节座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的调节座的第一端设置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所述的调节座的第二端设置数个凸起块,所述的第一主体的内部设置与所述的凸起块相配合的数个滑槽,使得所述的调节座在所述的中空壳体的安装通道轴向移动而无旋转,所述的安装通道设置抵挡块,以限制所述的调节座的轴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调节单元设置于所述的第一主体的内部,所述的调节座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的调节座的第一端设置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所述的调节座的第二端设置数个凸起块,所述的第二主体的插入部内设置与所述的凸起块相配合的数个滑槽,使得所述的调节座在所述的中空壳体的安装通道轴向移动而无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钮具有操作端、安装端和将所述的操作端和安装端相连接的连接轴,所述的安装端安装有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所述的中空壳体的内部设置沿轴向的安装通道,用于安装所述的按钮,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设置于所述的第二主体的插入部的第一侧或第二侧,所述的第二调节单元设置于靠近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的所述的第一主体的内部,通过轴向移动所述的按钮,带动所述的第二主体沿所述的缺口部轴向移动,使得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的第二调节单元相脱离,以解除所述的第一主体与所述的第二主体的锁定。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设置弹性复位件,所述的弹性复位件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的按钮,所述的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的第一主体或所述的第二主体,当锁定角度时,通过所述的弹性复位件,自动轴向移动所述的按钮,使得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的第二调节单元相结合,以自动锁定所述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主体中靠近所述的按钮的安装端的端部设置端盖,所述的弹性复位件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的端盖,所述的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的第一调节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复位件套设于所述的连接轴,所述的弹性复位件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的按钮的操作端,所述的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的第一主体或第二主体。
10.一种钓鱼伞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钓鱼伞支架包括支撑杆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所述的支撑杆的端部安装于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的第二主体,所述的第一主体用于安装钓鱼伞的伞杆。
11.一种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杖包括支撑杆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所述的支撑杆的端部安装于所述的角度调整装置的第二主体,所述的第一主体用于安装辅助物。
CN201921567831.1U 2019-09-20 2019-09-20 角度调整装置及其产品 Active CN2105202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67831.1U CN210520260U (zh) 2019-09-20 2019-09-20 角度调整装置及其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67831.1U CN210520260U (zh) 2019-09-20 2019-09-20 角度调整装置及其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20260U true CN210520260U (zh) 2020-05-15

Family

ID=70606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67831.1U Active CN210520260U (zh) 2019-09-20 2019-09-20 角度调整装置及其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202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8535B (zh) 用于锁具组件的离合机构
US5060894A (en) Stand with collapsible legs
US10724671B2 (en) Quick release connection structures, support structures, and remote controllers
US5199285A (en) Locking device for an auxiliary lock
CN109072629B (zh) 覆盖把手座的盖体的卡止构造
EP3348750B1 (en) Handle for door or window
US9890571B1 (en) Window lock
CA3018767A1 (en) Configurable door lock
GB2357314A (en) Security device e.g.for preventing theft of laptop computers
US5083823A (en) Latch bolt operating device with lever handles and improved privacy lock mechanism
CN110371176B (zh) 座椅角度调整机构及座椅
CN210520260U (zh) 角度调整装置及其产品
US11865553B2 (en) Movable holder and shower assembly
TWI753646B (zh) 扶手調整機構以及其兒童載具
US5024474A (en) Locking cam latch mechanism
ES2788875T3 (es) Bisagra de liberación rápida para una unidad de tapa de asiento de un retrete
WO2004067882A3 (en) Door locking system
CN113203015A (zh) 活动关节及具有该活动关节的支架
US5157952A (en) Tubular door lock
KR101691366B1 (ko) 양방향 폴딩도어
GB2036147A (en) Latch for a roller blind
US20200360157A1 (en) Universal digit
US20220355846A1 (en) Cart handle and baby cart
KR101578326B1 (ko) 도어 록킹 장치
CN210960015U (zh) 可调节角度的连接装置及鱼竿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