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17968U - 一种轴承支撑结构及马达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承支撑结构及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17968U
CN210517968U CN201921941759.4U CN201921941759U CN210517968U CN 210517968 U CN210517968 U CN 210517968U CN 201921941759 U CN201921941759 U CN 201921941759U CN 210517968 U CN210517968 U CN 2105179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shaft
shaft sleeve
bearing support
sleev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4175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由忠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o Electric Dongg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Dong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dec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4175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179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179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179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承支撑结构及马达,轴承支撑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轴套部和安装部,所述轴套部套设在轴及轴承外侧,呈圆筒状;所述安装部为与轴套部下端连接的支撑部;所述轴套部上端与轴之间形成与第一轴承相配合的第一轴承支撑部,所述轴套部下端与轴之间形成与第二轴承相配合的第二轴承支撑部。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马达,包括轴和间隔的设置在轴上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通过所述轴承支撑结构支撑。本实用新型轴承支撑结构一体成型,在增强马达结构强度的同时,能够减少零件数,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轴承支撑结构及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轴承支撑结构及马达。
背景技术
目前,马达轴承的支撑通过安装钣金,套筒,垫片共同实现,安装钣金,套筒,垫片三个部件要通过各种工艺进行装配,由于各零件本身的精度差异,及在装配过程中,受到治具,设备等因素影响,安装钣金1在套筒上会出现倾斜(如图1所示),安装钣金1变形(如图2所示),垫片2倾斜(如图3所示)等现象最终导致马达出力轴发生倾斜,即出力轴直角度恶化。
上述轴承支撑结构也会发生零部件之间缔结强度不足,导致马达在负载状态,或受到外力冲击时,安装钣金1与套筒3,套筒3与垫片2之间位置发生相对移动,从而导致马达失效(如图4所示)。
专利公报JP2007-110791A中公开了以下特征:“借助一体的轴套部件来支撑两个轴承,能够提高轴承间的同轴度”;“轴套圆筒部的内侧面没有段差或其他加工,因此能够提高支撑轴承的面的同心度”;“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能够降低马达的制造成本”。该马达是由支撑轴承的轴套部件,两个轴承的定位垫圈,支撑轴承和定子的安装板等很多个部件构成。多种零件导致成本升高。此外,零件数量多直接导致组装零件工数多,进一步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马达支撑部件多,导致强度低、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一种轴承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一体成型,在增强马达结构强度的同时,能够减少零件数,降低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承支撑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轴套部和安装部,所述轴套部套设在轴及轴承外侧,呈圆筒状;所述安装部为与轴套部下端连接的支撑部;
所述轴套部上端与轴之间形成与第一轴承相配合的第一轴承支撑部,所述轴套部下端与轴之间形成与第二轴承相配合的第二轴承支撑部。本实用新型所述轴承支撑结构一体成型,在增强支撑强度的同时,能够减少零件数,降低部件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承支撑部为:轴套部的轴向上端向内侧180°弯折后,再沿径向延伸的异形圆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承支撑部为:轴套部的轴向上端向内侧180°弯折后,再向内侧180°弯折,最后沿径向延伸的异形圆筒。第二个内侧180°弯折能加强轴套部的刚性,变得容易支撑第一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轴承支撑部为:轴套部的轴向下端沿径向向外侧延伸后,再向轴线方向、背离第一轴承支撑部一侧延伸的异形圆筒。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轴承支撑部为:轴套部的轴向下端沿径向向外侧延伸后,再向轴线、背离第一轴承支撑部方向延伸,最后向外侧180°弯折的异形圆筒。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轴承支撑部为:轴套部的轴向下端沿径向向外侧延伸后,再向轴线、背离第一轴承支撑部方向延伸,再向外侧180°弯折,最后向外侧180°弯折的异形圆筒。第二个外侧180°弯折能加强轴套部的刚性,变得容易支撑第二轴承。另外,容易确保磁回路的配置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支撑结构由金属材料冲压加工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轴承支撑部沿径向向外侧延伸部部与第二轴承之间设置有预压部件,所述预压部件为预压垫片。
进一步地,在轴向上观察,所述第二轴承支撑部沿径向向外侧延伸部位于所述安装部靠轴向上侧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还公开了一种马达,包括轴和间隔的设置在轴上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通过上述轴承支撑结构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设置在轴的上方和下方,第一轴承的外径小于第二轴承的外径,上小、下大的轴承设置容易确保定子的铁芯(齿)的长度。即,能够多缠绕卷线提高占空比,这样容易输出马达的输出转矩。
本实用新型如无特殊说明,所述内侧是指相对轴套内侧,所述外侧是指相对于轴套外侧。所述轴套部上端和轴套部下端分别指轴向的上端和下端。
本实用新型轴承支撑结构及轴承,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轴承支撑结构将原有的安装钣金、套筒和垫片三个部件,合并成一个部件,降低零部件的整体成本;消除了装配过程中的治具,及零件单体的误差累计;减少了装配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2、采用本实用新型轴承支撑结构的轴承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治具定位,也不需要调整零部件的位置精度,有利于自动化生产;
3、本实用新型轴套部和安装部一体化成型,能有效提高马达整体结构强度;
5、本实用新型轴承支撑结构适用于冲压构造的外转子或内转子马达。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安装钣金在套筒上倾斜示意图;
图2为现有安装钣金变形示意图;
图3为现有垫片倾斜示意图;
图4为现有马达截面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轴承支撑结构立体图;
图6为实施例1轴承支撑结构立体剖视图;
图7为施例1轴承支撑结构剖视图;
图8为施例2马达剖视图;
图9为实施例3轴承支撑结构剖视图;
图10为实施例4轴承支撑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马达轴承支撑结构,其结构如图5-7所示,包括由金属材料冲压一体成型的轴套部4和安装部5,本实施例所述轴承支撑结构由金属材料冲压一体成型,在增强支撑强度的同时,能够减少零件数,降低生产成本。
所述轴套部4套设在轴8及轴承外侧,呈圆筒状;所述安装部5为与轴套部4连接的向径向外侧延展的支撑部;所述轴套部4上端与轴之间形成与第一轴承6相配合的第一轴承支撑部11,所述轴套部4下端与轴之间形成与第二轴承7相配合的第二轴承支撑部12。
所述第一轴承支撑部11为:所述轴套部4的轴向上端向内侧180°弯折(对第一轴承6形成径向支撑)后,再沿径向延伸(对第一轴承6形成轴向支撑)的异形圆筒。
所述第二轴承支撑部12为:所述轴套部4的轴向下端沿径向向外侧延伸(对第二轴承7形成轴向支撑)后,再向轴线方向、背离第一轴承支撑部一侧延伸(对第二轴承7形成径向支撑)的异形圆筒。
所述第二轴承支撑部12沿径向向外侧延伸部与所述第二轴承之间设置有预压部件13,所述预压部件13为预压垫片。所述预压部件13的设置通过促使一定的预压发生,可相对于所述轴套部4保证所述第二轴承7的高精度。
在轴向上观察,所述第二轴承支撑部12沿径向向外侧延伸部位于所述安装部5靠轴向上侧的位置。即,所述第二轴承支撑12部沿径向向外侧延伸部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安装部5水平高度。高度差的设置用于确保定子、电路板等磁回路的配置空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马达,如图8所示,包括轴和间隔的设置在轴外周的第一轴承6和第二轴承7,所述第一轴承6和第二轴承7通过实施例1所述轴承支撑结构支撑,该马达还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通过安装部5支撑。
所述第一轴承6和第二轴承7分别设置在轴的上方和下方,第一轴承6的外径小于第二轴承7的外径,上小、下大的轴承设置容易确保定子的铁芯(齿)的长度。即,能够多缠绕卷线提高占空比,这样容易输出马达的输出转矩。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轴承支撑结构,如图9所示,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承支撑部为:轴套部的轴向上端向内侧180°弯折(对第一轴承6形成径向支撑)后,再向内侧180°弯折,最后沿径向延伸(对第一轴6承形成轴向支撑)的异形圆筒。第二个内侧180°弯折部9能加强轴套部的刚性,可高精度地支撑第一轴承6(上侧轴承)。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马达,包括轴和间隔的设置在轴上的第一轴承6和第二轴承7,所述第一轴承6和所述第二轴承7通过上述轴承支撑结构支撑。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轴承支撑结构,如图10所示,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轴承支撑部为:轴套部的轴向下端沿径向向外侧延伸(对第二轴承形7成轴向支撑)后,再向轴线、背离第一轴承支撑部方向延伸(对第二轴承7形成径向支撑),再向外侧180°弯折,最后向外侧180°弯折的异形圆筒。第二个外侧180°弯折部10能加强轴套部的刚性,可高精度地支撑第二轴承7(下侧轴承)。另外,容易确保磁回路的配置空间。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马达,包括轴和间隔的设置在轴上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通过上述轴承支撑结构支撑。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轴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轴套部和安装部,所述轴套部套设在轴及轴承外侧,呈圆筒状;所述安装部为与所述轴套部下端连接的支撑部;
所述轴套部上端与轴之间形成与第一轴承相配合的第一轴承支撑部,所述轴套部下端与轴之间形成与第二轴承相配合的第二轴承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轴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支撑部为:所述轴套部的轴向上端向内侧180°弯折后,再沿径向延伸的异形圆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轴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支撑部为:所述轴套部的轴向上端向内侧180°弯折后,再向内侧180°弯折,最后沿径向延伸的异形圆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轴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支撑部为:所述轴套部的轴向下端沿径向向外侧延伸后,再向轴线方向、背离第一轴承支撑部一侧延伸的异形圆筒。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轴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支撑部为:所述轴套部的轴向下端沿径向向外侧延伸后,再向轴线、背离第一轴承支撑部方向延伸,最后向外侧180°弯折的异形圆筒。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轴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支撑部为:所述轴套部的轴向下端沿径向向外侧延伸后,再向轴线、背离第一轴承支撑部方向延伸,再向外侧180°弯折,最后向外侧180°弯折的异形圆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轴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支撑部沿径向向外侧延伸部与所述第二轴承之间设置有预压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轴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轴向上观察,所述第二轴承支撑部沿径向向外侧延伸部位于所述安装部靠轴向上侧的位置。
9.一种马达,包括轴和间隔的设置在轴外周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通过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轴承支撑结构支撑。
10.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分别设置在轴的上方和下方,说话时第一轴承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径。
CN201921941759.4U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轴承支撑结构及马达 Active CN2105179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41759.4U CN210517968U (zh)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轴承支撑结构及马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41759.4U CN210517968U (zh)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轴承支撑结构及马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17968U true CN210517968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74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41759.4U Active CN210517968U (zh)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轴承支撑结构及马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179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44103B2 (en) Motor
US8941277B2 (en) Motor
US20100187944A1 (en) Electrical machine
US6249066B1 (en) Stepping motor
US7598641B2 (en) Electrical machine with preloaded ball ra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9018814B2 (en) Motor
DE112013007157T5 (de) Elektrische Drehmaschine
US20170179784A1 (en) Brushless motor
CN208849562U (zh) 电机
CN210517968U (zh) 一种轴承支撑结构及马达
KR101257194B1 (ko) 모터
JP6221032B2 (ja) モータ
JP6651267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007084B2 (ja) 電動モータ及びファンモータ
US8432077B2 (en) Bearing holder and spindle motor having the same
US6452300B1 (en) Laminated stator yokes
JP2016116316A (ja) 電動機
CN214014075U (zh) 马达和电气产品
CN217769632U (zh) 一种电机装置
JP6910414B2 (ja) 回転電機
JP6910413B2 (ja) 回転電機
CN218102856U (zh) 一种转子轴、电机
CN214255902U (zh) 一种定子组件以及盘式电机
CN216751336U (zh) 一种可拆式电机转子
CN214799159U (zh) 一种一体化连接紧固装置及其的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273 No.3 Industrial Zone, Gaolong Road, Gaopo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IDECO Electric (Dongguan)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273 No.3 Industrial Zone, Gaolong Road, Gaopo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IDEC (DONGGUA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