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12106U - 一种出风组件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出风组件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12106U
CN210512106U CN201921488653.3U CN201921488653U CN210512106U CN 210512106 U CN210512106 U CN 210512106U CN 201921488653 U CN201921488653 U CN 201921488653U CN 210512106 U CN210512106 U CN 2105121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crankshaft
hole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8865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勇权
黄晓清
梁耀祥
姚新祥
梁泽杭
黄佛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148865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121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121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1210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出风组件,具有第一出风状态和第二出风状态,包括框架和多个导风板,多个导风板的两端分别转动的固定在框架上,处于框架同侧的多个导风板的端部分别与传动结构相连,通过对其中一个导风板施加与出风口平面垂直的作用力,使出风组件在第一出风状态和第二出风状态之间切换。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包括面板,所述面板上设置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上述的出风组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出风组件能够增大出风口的送风角度,通过调节出风组件在第一出风状态和第二出风状态之间切换,从而实现出风组件的两级调节,避免风直吹用户,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出风组件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调节出风量的出风组件及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出风口的风向调节主要是通过纵向导风叶片和横向扫风叶片实现,即导风叶片与扫风叶片位置固定,通过旋转导风叶片角度,控制出风口导风方向,这些扫风叶片转动的方向是一致的,然而,当用户需要导风面积更广,或希望出风口不要对着人直吹时,传统出风口装置无法满足需求。
由于不同客户对产品要求,或出成本等方面因素考虑,对空调出风口导风叶片的出风口结构也有差异。目前市面上的空调器,导风叶片主要是以横向或纵向分布,横向导风叶片主要存在于移动空调、柜式空调。纵向导风叶片的主要存在于圆柱型空调,这几类空调器的导风方向主要通过手动或自动转动叶片角度实现不同风向的调节,虽说基本满足日常需求,但是始终避免不了出风口直吹人,无法达到更好的用户体验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风组件及空调,一方面,以解决现有空调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改变出风口大小导致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以解决空调的出风口直吹用户导致用户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出风组件及空调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出风组件,具有第一出风状态和第二出风状态,包括框架和多个导风板,多个导风板的两端分别转动的固定在框架上,处于框架同侧的多个导风板的端部分别与传动结构相连,通过对其中一个导风板施加与出风口平面垂直的作用力,使出风组件在第一出风状态和第二出风状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连杆和多个曲轴,各曲轴一端分别与导风板固定连接且转动的固定在框架上,曲轴另一端与连杆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框架相对侧壁的中部分别设置一个卡位孔,每个卡位孔包括两个卡位部,导风板包括与卡位孔连接的主导风板,调节主导风板在两个卡位部之间切换,使出风组件在第一出风状态和第二出风状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主导风板一端通过轴套转动的固定在一侧的卡位孔内,主导风板的另一端与置于卡位孔内的第一曲轴固定连接,第一曲轴的另一端转动的固定在连杆上,与卡位孔配合位置的连杆上设置固定孔,第一曲轴的端部转动的固定在固定孔内。
进一步的,在所述卡位孔两侧的框架上分别设置定位孔,导风板还包括处于在主导风板两侧的副导风板,副导风板的一端通过轴套转动的固定在定位孔内,副导风板的另一端分别与置于定位孔内的第二曲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曲轴的另一端转动的固定在连杆上,在固定孔两侧的连杆上分别设置多个与第二曲轴配合使用的导向孔,导向孔为弧形孔,固定孔两侧的导向孔以主导风板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结构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第三曲轴,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三曲轴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曲轴的另一端与连杆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的端部设置与第三曲轴配合使用的引导孔,所述引导孔呈Y型,Y型引导孔包括根部和顶部,根部的内壁上设置两个凸起,当出风组件在第一出风状态和第二出风状态之间切换时,第三曲轴在引导孔的根部和顶部之间切换。
一种空调,包括面板,所述面板上设置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上述的出风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出风组件及空调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出风组件能够增大出风口的送风角度,通过调节第一导风板在第一卡位部和第二卡位部之间切换,从而实现出风组件的两级调节,第一出风状态下,导风板往返摆动实现扫风,在第二出风状态下,中部导风板与空调出风口的端面垂直,两侧的导风板与中部导风板呈V字型结构分布,避免风直吹用户,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出风组件结构简单,无需对现有的空调进行改造即可使用,大大提供了整机的可靠性。
最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通过设置两级调节的出风组件,一方面增大出风口的送风角度,另一方面,避免空调对用户直吹,降低风感,创造舒适的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出风组件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框架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杆第一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杆第二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出风组件处于第一出风状态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出风组件处于第一出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出风组件处于第二出风状态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出风组件处于第二出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出风组件固定在空调面板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的出风组件处于第一出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的出风组件处于第二出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框架;11、卡位孔;111、第一卡位部;112、第二卡位部;12、定位孔;2、导风板;21、主导风板;22、副导风板;3、轴套;4、第一曲轴;41、第二曲轴;5、连杆;51、固定孔;52、导向孔;53、引导孔;531、根部;532、顶部;6、驱动装置;61、电机;62、第三曲轴;63、螺钉;64、固定座;7、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出风组件、控制方法及空调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出风组件,具有第一出风状态和第二出风状态,出风组件包括框架1和多个导风板2,框架1为方形架结构,多个导风板2的两端分别转动的固定在框架1上,处于框架1同侧的多个导风板2的端部均通过曲轴与连杆5转动连接,在框架1相对的侧壁上设置卡位孔11,每个卡位孔11包括两个卡位部,分别为第一卡位部111和第二卡位部112,卡位孔11由两个圆相交而成,卡位孔11的内壁形成向里内凹的凸起结构,凸起结构能够限制曲轴在第一卡位部111和第二卡位部112的范围,框架1由塑料材料制成,当导风板2受外力时,导风板2对卡位孔11施加作用力,导致卡位孔11产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导风板2在两个卡位部之间切换,最终使出风组件在第一出风状态和第二出风状态之间切换。
如图1-图3所示,在框架1相对侧壁的中部分别设置一个卡位孔11,导风板2包括处于框架1中部的主导风板21,主导风板21一端通过轴套3转动的固定在一侧的卡位孔11内,主导风板21的另一端与第一曲轴4固定连接,第一曲轴4置于卡位孔11内,第一曲轴4的另一端转动的固定在连杆5上。
与卡位孔11配合位置的连杆5上设置圆形的固定孔51,第一曲轴4的端部转动的固定在固定孔51内。
进一步的,导风板2还包括处于在主导风板21两侧的副导风板22,在卡位孔11两侧的框架1上分别设置圆形的定位孔12,副导风板22的一端通过轴套3转动的固定在定位孔12内,副导风板2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曲轴41固定连接,第二曲轴41转动的置于定位孔12内,第二曲轴41的另一端转动的固定在连杆5上。
在固定孔51两侧的连杆5上分别设置多个与第二曲轴41配合使用的导向孔52,导向孔52为弧形孔,固定孔51两侧的导向孔52以主导风板21对称分布。当主导风板21在第一卡位部111和第二卡位部112转换时,第二曲轴41在导向孔52的两个端部切换。
为了使出风组件在第一出风状态下实现扫风、第二出风状态下的V型风口不改变风向,如图5所示,出风组件还包括驱动装置6,驱动装置6与连杆5连接,在第一出风状态下,驱动装置6驱动连杆5摆动。
进一步的,驱动装置6包括电机61和第三曲轴62,电机61的输出轴通过螺钉63与第三曲轴6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曲轴62的另一端与连杆5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连杆5的端部设置与第三曲轴62配合使用的引导孔53,引导孔53呈Y型,Y型引导孔53包括根部531和顶部532,根部531的内壁上设置两个凸起,当出风组件处于第一出风状态时,第三曲轴62的端部置于引导孔53的根部531,电机61启动后,凸起能够限制第三曲轴62以防从根部531脱离,保证连杆5能够随第三曲轴62一起摆动。当出风组件从第一出风状态切换至第二出风状态时,连杆5、第三曲轴62在托动力的作用下,连杆5产生弹性变形,第三曲轴62从根部531移动至顶部532。
如图6-图7所示,当出风组件处于第一出风状态时,第一曲轴4处于第一卡位部111,第二曲轴41与第二曲轴41平行,各导风板2相互平行,第三曲轴62置于电机61导向孔52的根部531,电机61开启后,第三曲轴62与根部531内壁的凸起配合,第三曲轴62带动连杆5摆动,连杆5带动第一曲轴4和第二曲轴41转动,从而使导风板2在驱动装置6的带动下往返摆动,实现扫风,当出风组件处于第一出风状态时,旋转任一个导风板2,其他导风板2将与之平行。
当导风板2与框架1出风口的端面垂直时,向主导风板21施加与出风口端面垂直向里的作用力,第一曲轴4、轴套3和卡位孔11之间产生弹性形变,随着施加的作用力不断增大,弹性形变逐渐增大,最终使第一曲轴4和轴套3从第一卡位部111向第二卡位部112转变,主导风板21向里移动,主导风板21与空调出风口的端面垂直,同时,主导风板21带动第一曲轴4向下转动,第一曲轴4带动连杆5向下移动,第二曲轴41在连杆5的带动下沿导向孔52做圆周运动,最终第二曲轴41从导向孔52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第二曲轴41带动副导风板22做圆周运动,由于固定孔51两侧的导向孔52的方向不同,导致主导风板21两侧的副导风板22与主导风板21呈V字型结构分布,如图8-图9所示,最终出风组件处于第二出风状态,避免风直吹用户,提升用户体验。当出风组件处于第二出风状态时,导风板2不旋转。
当出风组件从第二出风状态向第一出风状态转换时,只需对主导风板21施加与出风口端面垂直的向外的力即可。
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驱动装置6还包括固定座64,电机61通过固定座64固定在空调的面板7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如图11-图12所示,空调包括面板7,面板7上设置出风口,出风口处设置上述的出风组件。通过设置上述出风组件,能够使空调实现两级出风调节,一方面增大出风口的出风角度,另一方面,避免直吹用户,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出风组件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对主导风板21施加与出风口所在平面垂直的作用力,使出风组件在第一出风状态和第二出风状态之间切换。
该出风组件能够增大出风口的送风角度,通过调节第一导风板2在第一卡位部111和第二卡位部112之间切换,从而实现出风组件的两级调节,第一出风状态下,导风板2往返摆动实现扫风,在第二出风状态下,主导风板21与空调出风口的端面垂直,副导风板22与主导风板21呈V字型结构分布,避免风直吹用户,提升用户体验。该出风组件结构简单,无需对现有的空调进行改造即可使用,大大提供了整机的可靠性。空调通过设置两级调节的出风组件,一方面增大出风口的送风角度,另一方面,避免空调对用户直吹,降低风感,创造舒适的环境。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出风组件,具有第一出风状态和第二出风状态,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和多个导风板(2),多个导风板(2)的两端分别转动的固定在框架(1)上,处于框架(1)同侧的多个导风板(2)的端部分别与传动结构相连,通过对其中一个导风板(2)施加与出风口平面垂直的作用力,使出风组件在第一出风状态和第二出风状态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包括连杆(5)和多个曲轴,各曲轴一端分别与导风板(2)固定连接且转动的固定在框架(1)上,曲轴另一端与连杆(5)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1)相对侧壁的中部分别设置一个卡位孔(11),每个卡位孔(11)包括两个卡位部,导风板(2)包括与卡位孔(11)连接的主导风板(21),调节主导风板(21)在两个卡位部之间切换,使出风组件在第一出风状态和第二出风状态之间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风板(21)一端通过轴套(3)转动的固定在一侧的卡位孔(11)内,主导风板(21)的另一端与置于卡位孔(11)内的第一曲轴(4)固定连接,第一曲轴(4)的另一端转动的固定在连杆(5)上,与卡位孔(11)配合位置的连杆(5)上设置固定孔(51),第一曲轴(4)的端部转动的固定在固定孔(5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位孔(11)两侧的框架(1)上分别设置定位孔(12),导风板(2)还包括处于在主导风板(21)两侧的副导风板(22),副导风板(22)的一端通过轴套(3)转动的固定在定位孔(12)内,副导风板(22)的另一端分别与置于定位孔(12)内的第二曲轴(4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曲轴(41)的另一端转动的固定在连杆(5)上,在固定孔(51)两侧的连杆(5)上分别设置多个与第二曲轴(41)配合使用的导向孔(52),导向孔(52)为弧形孔,固定孔(51)两侧的导向孔(52)以主导风板(21)对称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还包括驱动装置(6),所述驱动装置(6)包括电机(61)和第三曲轴(62),电机(61)的输出轴与第三曲轴(6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曲轴(62)的另一端与连杆(5)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5)的端部设置与第三曲轴(62)配合使用的引导孔(53),所述引导孔(53)呈Y型,Y型引导孔(53)包括根部(531)和顶部(532),根部(531)的内壁上设置两个凸起,当出风组件在第一出风状态和第二出风状态之间切换时,第三曲轴(62)在引导孔(53)的根部(531)和顶部(532)之间切换。
9.一种空调,包括面板(7),所述面板(7)上设置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置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出风组件。
CN201921488653.3U 2019-09-07 2019-09-07 一种出风组件及空调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5121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88653.3U CN210512106U (zh) 2019-09-07 2019-09-07 一种出风组件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88653.3U CN210512106U (zh) 2019-09-07 2019-09-07 一种出风组件及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12106U true CN210512106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68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88653.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512106U (zh) 2019-09-07 2019-09-07 一种出风组件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121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0756A (zh) * 2019-09-07 2019-11-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组件、控制方法及空调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0756A (zh) * 2019-09-07 2019-11-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组件、控制方法及空调
CN110500756B (zh) * 2019-09-07 2023-08-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组件、控制方法及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12106U (zh) 一种出风组件及空调
CN110500756B (zh) 一种出风组件、控制方法及空调
CN212841897U (zh) 一种室内空调机的导风机构和空调器
CN211526692U (zh) 一种扫风组件和空气调节装置
CN201953693U (zh) 一种风扇
CN104110815B (zh) 天井机及其天井机面板
CN107270510B (zh) 一种挂壁式空调器摆风自动手动驱动模式便捷切换结构
CN112032835A (zh) 一种空调出风驱动装置及其空调
CN209840386U (zh) 导风结构、射流风机及空调
CN108917010B (zh) 出风面板组件及出风装置
KR101263120B1 (ko) 선풍기용 풍향 조절장치
CN204494735U (zh) 一种空调用导风装置
CN111706557A (zh) 一种手摇扇自动摆动送风装置及其摆风控制方法
CN112082201A (zh) 导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9346632U (zh) 一种用于空调室内机的自动导风结构
CN213578022U (zh) 出风结构及电器
CN212719993U (zh) 导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591963U (zh) 扫风机构及空调室内机
CN208205252U (zh) 面网安装组件
CN211116732U (zh) 能多角度调整水平扫风区间的风扇
CN202066168U (zh) 一种风力传动出风口结构
CN212274102U (zh) 一种空调出风驱动装置及其空调
CN212479723U (zh) 一种手摇扇自动摆动送风装置
CN216518775U (zh) 一种立体循环风扇
CN217817369U (zh) 一种用于空调室内机的导风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82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