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10427U - 一种防冻湿式放散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冻湿式放散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10427U
CN210510427U CN201921090822.8U CN201921090822U CN210510427U CN 210510427 U CN210510427 U CN 210510427U CN 201921090822 U CN201921090822 U CN 201921090822U CN 210510427 U CN210510427 U CN 2105104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ylinder
cavity
cylinder body
communicated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9082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和平
贾洛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Yangd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Yang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Yangd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Yang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9082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104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104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104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瓦斯输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冻湿式放散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冻湿式放散阀,包括底板、压差管、外筒体和内筒体;所述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形成隔层腔体,压差管一端与内筒体对应的底板之间形成放散间隙,另一端与隔层腔体连通;由于瓦斯气具有一定的温度,瓦斯气流经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形成的隔层空腔,相当于在内筒体外部形成一层保温预热层,可以避免内筒体内部的水在低温状态下结冰,因此能够采用水作为压力介质,不需要使用防冻液,既能够保证放散阀的正常工作,又能够节约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防冻湿式放散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瓦斯输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冻湿式放散阀。
背景技术
在煤矿瓦斯输送系统中,为保证煤矿水环真空泵的安全运行和整个输送系统工作在设定的压力范围内,在输送系统的主管道上设置一个瓦斯湿式安全放散阀。
传统的湿式放散阀主要由内套管和外套管两部分组成,内部常用水作为压力介质,内套管与瓦斯输送管道相通,外套管与大气相通,通过控制内套管与外套管的液面高度来控制压差。当瓦斯输送系统管道压力增高时,内套管水面下降,外套管水面上升;当内套管水面下降到露出内套管下沿时,瓦斯便通过水溢出排空。
目前湿式放散阀采用水作为压力介质,由于所用湿式放散阀多数在室外,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下,湿式放散阀内部的压力介质会结冰,从而导致湿式放散装置失效,无法起到超压放散作用,所以目前在比较严寒的地区,通常使用防冻液代替水作为压力控制介质。
由于瓦斯气体在输送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瓦斯气体压力过高的现象,因此需要经常通过湿式放散装置进行泄压,然而湿式放散阀泄压的同时会带走大量内部压力介质,如果使用防冻液作为压力介质,就会浪费大量的防冻液,防冻液价格昂贵,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一)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瓦斯湿式放散阀在低温环境下,内部采用水作为压力介质时,存在压力介质结冰的情况,从而导致湿式放散装置失效,无法起到超压放散作用。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冻湿式放散阀,包括底板、压差管、外筒体和内筒体;
所述内筒体和所述外筒体均安装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内筒体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密闭的第一腔体,所述内筒体、外筒体和所述底板之间形成隔层腔体,所述压差管的一端与所述隔层腔体连通,所述压差管的另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底板之间形成放散间隙;
所述内筒体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放散口;所述外筒体上设有瓦斯进气口和瓦斯出气口,所述瓦斯进气口和所述瓦斯出气口分别与所述隔层腔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筒体和所述外筒体均为下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外筒体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相连;所述外筒体的上端设有通孔,所述内筒体的下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底板相连,所述内筒体的上端位于所述外筒体的上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筒体上设有连通第一腔体和隔层腔体的连通孔,所述压差管的一端安装于所述连通孔处,并与所述内筒体密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差管与所述底板形成放散间隙的一端为锯齿状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防冻湿式放散阀还包括溢流管,所述内筒体上设有与第一腔体连通的溢流口,所述溢流管的一端与所述溢流口连通,另一端穿过外筒体与外界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筒体底部设有与第一腔体连通的内筒排污口,排污管的一端与内筒排污口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外筒体与外界连通,所述排污管上设有第一开关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筒体底部设有与隔层腔体连通的外筒排污口,所述外筒排污口处设有第二开关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筒体上设有补水口,所述补水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防冻湿式放散阀还包括液位传感器和PLC控制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内筒体内压力介质的液位高度;所述补水口处设有电磁阀,所述液位传感器和所述电磁阀分别与所述PLC控制器电连接,所述PLC控制器能够接收液位传感器传输的液位高度信号,并根据液位高度信号控制电磁阀开启或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冻湿式放散阀,包括底板、压差管、外筒体和内筒体;所述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形成隔层腔体,压差管一端与内筒体对应的底板之间形成放散间隙,另一端与隔层腔体连通,内筒体中装有水作为压力介质,且内筒体上设有放散口,外筒体上设有瓦斯进气口和瓦斯出气口;正常工作时瓦斯通过瓦斯进气口进入隔层腔体,然后通过瓦斯出气口排出,当瓦斯输送系统管道压力增高时,压差管内的水面下降,内筒体中水面上升,当压差管水面下降到露出压差管下沿时,瓦斯便通过水溢出进入第一腔体,再通过内筒体上与第一腔体连通的放散口排空;由于瓦斯气具有一定的温度,瓦斯气流经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形成的隔层空腔,相当于在内筒体外部形成一层保温预热层,可以避免内筒体内部的水在低温状态下结冰,因此能够采用水作为压力介质,不需要使用防冻液,既能够保证放散阀的正常工作,又能够节约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防冻湿式放散阀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防冻湿式放散阀的左视图。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端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外筒体,11、隔层腔体,12、瓦斯进气口,13、瓦斯出气口,14、外筒排污口,2、内筒体,21、第一腔体,22、放散口,23、补水口,231、电磁阀,24、内筒排污口,241、排污管,242、第一开关阀,25、溢流口,251、溢流管,26、放散间隙,3、底板,4、压差管,5、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冻湿式放散阀,包括底板3、压差管4、外筒体1和内筒体2;所述内筒体2和所述外筒体1均安装于所述底板3上,所述内筒体2与所述底板3之间形成密闭的第一腔体21,所述内筒体2、外筒体1和所述底板3之间形成隔层腔体11,所述压差管4的一端与所述隔层腔体11连通,所述压差管4的另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一腔体21内的底板3之间形成放散间隙26;所述内筒体2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21连通的放散口22;所述外筒体1上设有瓦斯进气口12和瓦斯出气口13,所述瓦斯进气口12和所述瓦斯出气口13分别与所述隔层腔体11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冻湿式放散阀,包括底板3、压差管4、外筒体1和内筒体2;所述内筒体2和外筒体1之间形成隔层腔体11,压差管4一端与内筒体2对应的底板3之间形成放散间隙26,另一端与隔层腔体11连通,内筒体2中装有水作为压力介质,且内筒体2上设有放散口22,外筒体1上设有瓦斯进气口12和瓦斯出气口13;正常工作时瓦斯通过瓦斯进气口12进入隔层腔体11,然后通过瓦斯出气口13排出,其中所述瓦斯进气口12和所述瓦斯排气口设于所述外筒体1的相对两侧,所述压差管4与隔层腔体11连通的部分位于瓦斯进气口12和瓦斯排气口之间,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避免因瓦斯进气口12和瓦斯排气口设于外筒体1的同一侧,而导致瓦斯进气口12进入的瓦斯直接通过瓦斯排气口排出而不流向压差管4;当瓦斯输送系统管道压力增高时,从瓦斯进气口12进入的瓦斯进入到压差管4内,压差管4内的水面下降,内筒体2中水面上升,当压差管4水面下降到露出压差管4下沿时,此时瓦斯进气压力大于预设的瓦斯放散压力,瓦斯便通过水溢出进入第一腔体21,再通过内筒体2上端设置的与放散口22排出至空气中;由于瓦斯具有一定的温度(约为10-20℃),瓦斯流经内筒体2和外筒体1之间形成的隔层空腔,相当于在内筒体2外部形成一层保温预热层,可以避免内筒体2内部的水在低温状态下结冰,因此能够采用水作为压力介质,不需要使用防冻液,既能够保证放散阀的正常工作,又能够节约使用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筒体2和所述外筒体1均为下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外筒体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3相连;所述外筒体1的上端设有通孔,所述内筒体2的下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底板3相连,所述内筒体2的上端位于所述外筒体1的上侧,在出现瓦斯超压情况时,瓦斯气进入压差管4,瓦斯气压克服内内筒体2内水的重力,将压差管4内的水从压差管4下端的放散间隙26压入到内筒体2中,此时压差管4内的液面下降,内筒体2内的液面上升,当压差管4水面下降到露出压差管4下沿时,此时瓦斯进气压力大于预设的瓦斯放散压力,瓦斯便通过水溢出进入第一腔体21,再通过内筒体2上端设置的放散口22排出至空气中,放散口22设置在内筒体2的上端,能够保证内筒体2内具有足够的水位高度,来提供一个放散压力,避免放散口22设置的位置过低,内筒体2内放散压力不满足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内筒体2上设有连通第一腔体21和隔层腔体11的连通孔,所述压差管4的一端安装于所述连通孔处,并与所述内筒体2密封连接;本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压差管4的一端穿过连通孔伸至隔层腔体11内,其同样能够实现压差管4连通第一腔体21和隔层腔体11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差管4与所述底板3形成放散间隙26的一端为锯齿状结构,当压差管4水面下降到露出压差管4下沿时,瓦斯气通过压差管4的下沿进入到第一腔体21内,由于压差管4的下沿呈锯齿状,可保证瓦斯放散排气均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防冻湿式放散阀还包括溢流管251,所述内筒体2上设有与第一腔体21连通的溢流口25,所述溢流管251的一端与所述溢流口25连通,另一端穿过外筒体1与外界大气连通,内筒体2内的液面高度高于溢流口25时,水通过溢流口25和溢流管251排出,溢流口25能够控制内筒体2内部液面的最大高度,能够避免因内筒体2中的液面高度过高,瓦斯管路出现超压时瓦斯其无法通过内筒体2上部的放散口22排空的情况,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筒体2底部设有与第一腔体21连通的内筒排污口24,排污管241的一端与内筒排污口24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外筒体1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排污管241上设有第一开关阀242;由于瓦斯气内含水量较大并含有一定杂质,瓦斯气在流经放散阀时杂质及水汽会沉积在隔层腔体11和第一腔体21内,内筒排污口24通过排污管241用于排除第一腔体21内的杂质,所述内筒体2排污口与内筒体2底部相通,既可以用于内筒体2排污还可以调整第一腔体21内的水位;外筒排污口14用于排出隔层腔体11内沉积的杂质;其中第一开关阀242用于控制与内筒排污口24连通排污管241的开合或关闭,所述外筒排污口14处设有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二开关阀能够通知外筒排污口14的开启或关闭,其中所述第一开关阀242和第二开关阀均为手动球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筒体2上设有补水口23,所述补水口23与所述第一腔体21连通,湿式放散阀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内筒中的水位会下降,放散发的压力下降,通过补水口23能够向内筒体2内补充水位,保证湿式放散阀正常工作。
传统的湿式放散阀内部液位控制多数采用手动控制模式。现有的补液装置一般由安装于湿式放散阀中的液位计、安装于与湿式放散阀连接的补水管上的进水阀及排水管上的排水阀组成。湿式放散阀上安装液位计可显示内部液位高度,当液位高度低于设置高度时,打开进水阀补充液体至液位高度达到设置值为止;当液位高度高于设置高度时,打开排水阀排出液体至液位高度达到设定值为止。这种模式不仅效率低,而且不能时刻监测到液面高度,所以不能及时调整液位高度,从而导致瓦斯气体压力不稳,最终导致发电机组发电不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防冻湿式放散阀还包括液位传感器5和PLC控制器,所述液位传感器5用于检测内筒体2内压力介质的液位高度;所述补水口23处设有电磁阀231,所述液位传感器5和所述电磁阀231分别与所述PLC控制器电连接,所述PLC控制器能够接收液位传感器5传输的液位高度信号,并根据液位高度信号控制电磁阀231开启或关闭,能够实现远程监控水位,可实现自动补水,能够准确及时地保证湿式放散阀中水的液位;本实施例中的PLC控制器还可以控制第一开关阀242和第二开关阀的开启和关闭,这样能够实现自动补水,节约人力,提高运行效率,及时调整液位高度,保证系统瓦斯气体压力稳定;可通过PLC控制器控制补水阀的开启或关闭以及第一开关阀242的开启或关闭来调整第一腔体21内的水位,通过调整内筒体2中水位高度来调整放散压力,无需停止运行即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系统放散压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通,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防冻湿式放散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压差管、外筒体和内筒体;
所述内筒体和所述外筒体均安装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内筒体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密闭的第一腔体,所述内筒体、外筒体和所述底板之间形成隔层腔体,所述压差管的一端与所述隔层腔体连通,所述压差管的另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底板之间形成放散间隙;
所述内筒体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放散口;所述外筒体上设有瓦斯进气口和瓦斯出气口,所述瓦斯进气口和所述瓦斯出气口分别与所述隔层腔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冻湿式放散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和所述外筒体均为下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外筒体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相连;所述外筒体的上端设有通孔,所述内筒体的下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底板相连,所述内筒体的上端位于所述外筒体的上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冻湿式放散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上设有连通第一腔体和隔层腔体的连通孔,所述压差管的一端安装于所述连通孔处,并与所述内筒体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冻湿式放散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差管与所述底板形成放散间隙的一端为锯齿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冻湿式放散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冻湿式放散阀还包括溢流管,所述内筒体上设有与第一腔体连通的溢流口,所述溢流管的一端与所述溢流口连通,另一端穿过外筒体与外界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冻湿式放散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底部设有与第一腔体连通的内筒排污口,排污管的一端与内筒排污口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外筒体与外界连通,所述排污管上设有第一开关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冻湿式放散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底部设有与隔层腔体连通的外筒排污口,所述外筒排污口处设有第二开关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冻湿式放散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上设有补水口,所述补水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冻湿式放散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冻湿式放散阀还包括液位传感器和PLC控制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内筒体内压力介质的液位高度;所述补水口处设有电磁阀,所述液位传感器和所述电磁阀分别与所述PLC控制器电连接,所述PLC控制器能够接收液位传感器传输的液位高度信号,并根据液位高度信号控制电磁阀开启或关闭。
CN201921090822.8U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防冻湿式放散阀 Active CN2105104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0822.8U CN210510427U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防冻湿式放散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0822.8U CN210510427U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防冻湿式放散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10427U true CN210510427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82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90822.8U Active CN210510427U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防冻湿式放散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104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59771B (zh) 利用相变材料的冻裂防止阀
CN210510427U (zh) 一种防冻湿式放散阀
KR101155707B1 (ko) 개방형과 밀폐형이 혼합된 팽창탱크를 구비한 가스보일러
CN101441005A (zh) 太阳能输水管路自动排空防冻装置
CN208764655U (zh) 一种疏水阀排液自动输送装置
CN217686123U (zh) 一种冷却水自循环系统
CN101245779B (zh) 往复式油隔离隔膜泵液力端的油平衡系统
CN103006071A (zh) 一种用于饮水设备的制热系统及其应用
CN111692787B (zh) 一种高效节能自动补液液冷源设备
CN207034514U (zh) 一种隔热板及可移动隔热维修装置
CN208634009U (zh) 一种提高真空泵利用率的控制系统
CN205619818U (zh) 管式换热器补水定压系统
CN208364357U (zh) 一种小流量高温熔盐泵密封冷却结构
CN201917102U (zh) 太阳能热水器排空阀
CN216950821U (zh) 一种机封水自动供应装置
CN217734191U (zh) 光电控水系统缺水、过压保护装置
CN110878782A (zh) 用于液压机构的补油装置
CN212870192U (zh) 一种开闭双模式一体化智能水箱
CN211075522U (zh) 一种安全吸油装置
CN215157640U (zh) 一种局部快速加热的沥青储存装置
CN218178862U (zh) 一种单通道阀蒸汽发生器的供水装置
CN217929857U (zh) 一种防止凝汽器补水系统掉真空的装置
CN218624727U (zh) 泵体轴承室防渗漏系统及发电厂的给水系统
CN109987107B (zh) 一种列车冷却系统
CN212131421U (zh) 一种带止回功能的低温气动截止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