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09350U - 车辆排气动感音效消声器 - Google Patents
车辆排气动感音效消声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509350U CN210509350U CN201921357337.2U CN201921357337U CN210509350U CN 210509350 U CN210509350 U CN 210509350U CN 201921357337 U CN201921357337 U CN 201921357337U CN 210509350 U CN210509350 U CN 2105093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exhaust
- exhaust branch
- expansion
- silenc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排气动感音效消声器,包括具有内腔的消声器壳体,一端与内腔连通的进气管,和将内腔分隔为多个扩张腔的若干隔板,进气管连通于其一扩张腔内;还包括第一排气支路和第二排气支路,第一排气支路的一端位于与和进气管连通的扩张腔相距最远的另一扩张腔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消声器壳体外,第二排气支路的一端并联于进气管上,另一端延伸至消声器壳体外,且两个排气支路位于内腔中的部分均串接有高频消声管。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排气动感音效消声器通过扩张腔对排气阶次噪声的扩张消除,使得第一排气支路产生安静噪声,而第二排气支路通过其直通管结构,可有效保留发动机发出的阶次声音,以能够释放排气声浪而可产生动感音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排气动感音效消声器。
背景技术
车辆排气系统主要包括净化器和消声器,其中净化器主要是将废气中的有害气体通过催化转化装置,使之发生二次化学反应而生成无毒无害的气体,以此达到环保无害打的目的,消声器则主要是消耗废气流的能量,平衡气流的压力波动从而降低排气噪音。
根据消声器消声原理一般可分阻性、抗性和阻抗复合型三种类型。阻性消声器是在内部气流通过的管道周围填充吸声材料来吸收能量,以此达到消声的目的,其对中、高频声波消声效果较好。抗性消声器是在内部利用管道、隔板等部件组成扩张腔、共振腔等各种消声单元,使声波通过这些消声单元时发生反射和干涉,从而降低声波能量达到消声的目的,其通常对低、中频声波消声效果较好。阻抗复合型就是将上述阻性和抗性消声结构复合使用,以增加消减频率的宽度,达到对低、中、高频声波均降噪消声的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往安静的排气噪声逐渐难以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部分消费者想感受到动感而又剔除刺耳噪声的排气音,但现有的排气消声器无法满足这些消费者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辆排气动感音效消声器,以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动感排气音的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排气动感音效消声器,包括具有内腔的消声器壳体,设于所述内腔中的若干隔板,以及一端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进气管,各所述隔板上均排布有多个通孔、并将所述内腔分隔为多个扩张腔,所述进气管连通于其一所述扩张腔内;所述车辆排气动感音效消声器还包括:
第一排气支路,所述第一排气支路的一端位于所述内腔中、且与和所述进气管连通的所述扩张腔相距最远的另一所述扩张腔连通,所述第一排气支路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内腔而延伸至所述消声器壳体外,并于所述第一排气支路位于所述内腔中的部分串接有第一高频消声管;
第二排气支路,所述第二排气支路的一端并联于所述进气管上,另一端穿过所述内腔而延伸至所述消声器壳体外,且所述第二排气支路位于所述内腔中的部分串接有第二高频消声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气支路包括与所述内腔中连通的第一出气管,与所述第一出气管串接的所述第一高频消声管,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一高频消声管串接的第一装饰尾管,所述第一装饰尾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消声器壳体外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包括相间隔地依次排布于所述内腔中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扩张腔包括由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消声器壳体围构形成的第一扩张腔,由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消声器壳体围构形成的第二扩张腔,由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和所述消声器壳体围构形成的第三扩张腔,以及由所述第三隔板和所述消声器壳体围构形成的第四扩张腔;所述进气管连通于所述第二扩张腔中,所述第一排气支路与所述第四扩张腔连通。
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第二扩张腔连通的一端插装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气支路穿过各所述扩张腔设置,于各所述隔板上设有供所述第一排气支路穿设的第一排气支路过孔;所述第二排气支路于所述消声器壳体外和所述进气管连接,且所述第二排气支路穿过所述第三扩张腔和所述第四扩张腔设置,于所述第三隔板上设有供所述第二排气支路穿设的第二排气支路过孔。
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一高频消声管和所述第二高频消声管上均设有排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排气支路包括与所述进气管连接的第二出气管,和所述第二出气管串接的所述第二高频消声管,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二高频消声管串接的第二装饰尾管,所述第二装饰尾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消声器壳体外连通,且所述第二出气管通过柔性连接装置和所述第二高频消声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连接装置为套装连接于所述第二出气管上的钢丝绒套管,且所述钢丝绒套管随所述第二出气管过盈插装于所述第二高频消声管中,而构成与所述第二高频消声管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出气管包括与所述进气管固连的第一连接管,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管插装相连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通过所述柔性连接装置和所述第二高频消声管连接。
进一步的,于所述进气管上固连有并联支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并联支管插装固连,并于所述并联支管上设有构成对第一连接管于所述并联支管上的插装进行限位的限位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排气动感音效消声器,通过扩张腔对排气阶次噪声的扩张消除,使得第一排气支路产生安静噪声,而第二排气支路通过其直通管结构,可有效保留发动机发出的阶次声音,释放排气声浪而可产生动感音效,以此能够使得整体排气消声器满足消费者对动感排气音的需求。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板的设置,可利于进气管和内腔中的可靠连通,高频消声管上排水孔的设置,可利于高频消声管中冷凝水的排出,以减少对高频噪声吸收的影响。而通过柔性连接装置进行连接,可避免排气支路各部分因气流温度变化产生不同变形量而导致的变形失效,能够保证排气支路使用中的结构稳定性,同时两个连接管之间的插装连接则可保证排气支路装配的可操作性,限位部的设置则可保证装配精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排气动感音效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排气动感音效消声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三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排气支路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高频消声管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高频消声管外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排气动感音效消声器与现有排气消声器的2阶噪声对比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壳体,2-下壳体,3-进气管,4-第一连接管,5-第二连接管,6-第二高频消声管,7-第二装饰尾管,8-第一出气管,9-第一高频消声管,10-第一装饰尾管,11-第一隔板,12-第二隔板,13-第三隔板,14-钢丝绒套管,15-连接支架,16-支撑板;
100-第一扩张腔,200-第二扩张腔,300-第三扩张腔,400-第四扩张腔;
301-插装端,302-并联支管,303-限位部,601-第二高频消声管内管,6011-胀口端,602-第二高频消声管外管,6021-排水孔,1101-通孔,1102-第一过孔,1103-第一安装槽,1201-通孔,1202-第二过孔,1203-第二安装槽,1301-通孔,1302-第三过孔,1303-第四过孔,1304-凹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排气动感音效消声器,其应用于车辆上,且能够实现车辆排气系统发出动感排气音效,而可满足消费者对车辆排气音愈来愈高的要求。该排气消声器整体构成上主要包括具有内腔的消声器壳体,设于内腔中的若干隔板,以及一端与内腔连通的进气管,各隔板上均排布有多个通孔,且各隔板将内腔分隔为多个扩张腔,进气管即连通于其中一个扩张腔内。此外,本实施例的排气消声器还进一步包括第一排气支路和第二排气支路。
其中,在设置上第一排气支路的一端位于内腔中,且第一排气支路的位于内腔中的一端具体与和进气管连通的扩张腔相距最远的另一个扩张腔连通,同时,第一排气支路的另一端则穿过内腔而延伸至消声器壳体外,并且在第一排气支路位于内腔中的部分也串接有第一高频消声管。第二排气支路的一端则并联于进气管上,其另一端穿过内腔而延伸至消声器壳体外,并且第二排气支路的位于内腔中的部分亦串接有第二高频消声管。
本实施例的上述排气消声器,由各隔板所分隔出的多个扩张腔,通过各扩张腔对排气阶次噪声的扩张消除,可使得第一排气支路产生安静噪声。而第二排气支路则通过其直通管结构、也即其直接连通至消声器壳体外,则可有效保留发动机发出的阶次声音,能够释放排气声浪以产生动感音效,由此便能够使消声器具有动感排气音。
基于以上的整体设计,本实施例的排气消声器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及图2中所示,其中,具体来说上述消声器壳体由上壳体1及下壳体2共同构成,两者扣合相连,所述的内腔即由上壳体1与下壳体2围构而成。同时,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所组成的消声器壳体的两相对端也分别设置有连接支架15,该连接支架15可在上下壳体扣合连接的基础上,保证两个壳体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同时连接支架15亦可用于进行消声器的安装。
本实施例的进气管3位于消声器壳体外的一端与排气系统中上游的净化器相连,而前述的位于消声器壳体的内腔中的隔板则具体包括相间隔地依次排布的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和第三隔板13。此时,由各隔板所分隔出的扩张腔即包括由第一隔板11和消声器壳体共同围构形成的第一扩张腔100,由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和消声器壳体共同围构形成的第二扩张腔200,以及由第二隔板12、第三隔板13和消声器壳体共同围构形成的第三扩张腔300,和由第三隔板13和消声器壳体围构形成的第四扩张腔400。
其中,第一扩张腔100和第二扩张腔200的容积较小,而第三扩张腔300与第四扩张腔400的容积则相对较大,各扩张腔与各隔板的排布方向一致,在图2中沿由左向右的方向依次排列。本实施例的进气管3即连通于第二扩张腔200中,而第一排气支路则具体为与第四扩张腔400连通,该第四扩张腔400距离第二扩张腔200最远,由此能够使得排气气流在内腔中的流动路径最长,以此可达到最优的降噪消声效果。
本实施例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为保证进气管3和第二扩张腔200内连通的可靠性,在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之间也固定设置有支撑板16,进气管3的与第二扩张腔200连通的一端即插装固定于该支撑板16上。而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的结构则可如图3和图4中所示,该两个隔板的结构基本相同,在第一隔板11上分别设有通孔1101、第一过孔1102以及第一安装槽1103,第二隔板12上则与之相似的分别设于通孔1201、第二过孔1202和第二安装槽1203。
通孔1101以及通孔1201用于实现排气气流在各扩张腔之间的流通,两个安装槽用于实现支撑板16在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之间的设置,且其具体通过使支撑板16的两相对端分别插装于对应侧的安装槽内即可。第一过孔1103和第二过孔1203则是用于第一排气支路穿过第一隔板11及第二隔板12,该两个过孔以及将要提及的位于第三隔板13上的第四过孔1303即构成了下文将述及的位于各隔板上的第一排气支路过孔。
第三隔板13的结构如图5中所示,在其上也分别设置有供两侧第三扩张腔300和第三扩张腔400间互通的通孔1301,上述已提及的第四过孔1303位于第三隔板13的一端,在第三隔板13的另一端则还设置有第三过孔1302,第三过孔1302的作用与第四过孔1303相同,不过第三过孔1302是用于第二排气支路穿过第三隔板13,并由此使该第三过孔1302构成了下文中将要述及的第二排气支路过孔。
除了两端的第三过孔1302与第四过孔1303,本实施例在第三隔板13的中部还设置由由第三隔板13的一侧端面向其另一侧端面处凹入的凹凸部1304。该凹凸部1304的设置,可实现排气噪声在此的反射与衍射,由此能够削弱噪声能量,进一步提高消声效果。
本实施例的第一排气支路即穿过各扩张腔设置,且正如前文所述的,于各隔板上分别设置有供第一排气支路穿设的第一排气支路过孔。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排气支路在构成上则具体包括与第四扩张腔400中连通的第一出气管8,与该第一出气管8串接的已提及的第一高频消声管9,以及一端与第一高频消声管9串接的第一装饰尾管10,且第一装饰尾管10的另一端位于消声器壳体外而与消声器壳体外连通。
对于以上组成结构的第一排气支路,其中的第一出气管8和第一高频消声管9之间,以及第一高频消声管9和第一装饰尾管10之间均可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而且第一高频消声管9的结构与第二排气支路上的第二高频消声管6相同,故其将借助于对第二高频消声管6的结构描述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第二排气支路具体为在消声器壳体外和进气管3连接,并且该第二排气支路为穿过第三扩张腔300和第四扩张腔400设置,基于此同样正如前文所述的,在第三隔板13上设有供第二排气支路穿设的第二排气支路过孔。
本实施例中,第二排气支路整体结构上包括与进气管3连接的第二出气管,和该第二出气管串接的已提及的第二高频消声管6,以及一端与第二高频消声管6串接的第二装饰尾管7,第二装饰尾管7的另一端也位于消声器壳体外而与消声器壳体外连通。其中,第二出气管和进气管3连接的一端位于消声器壳体外,第二出气管与第二高频消声器6的连接处则位于消声器壳体内部,且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出于避免第二排气支路因各部分变形量不同而发生变形失效,第二出气管也为通过柔性连接装置和第二高频消声管6连接。
详细来说,如图6、图7并再结合于图2中所示的,上述第二出气管具体包括与进气管3固连的第一连接管4,以及与第一连接管4插装相连的第二连接管5,第二连接管5即通过所述的柔性连接装置和第二高频消声管6连接。而且此时作为一种可行方式,该柔性连接装置例如为套装连接于第二连接管5上的钢丝绒套管14,且该钢丝绒套管14与第二连接管5焊接相连,并能够随第二连接管5过盈插装于第二高频消声管6中,以此构成第二出气管与第二高频消声管6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与带有钢丝绒套管14的第二连接管5一端的过盈插接,如图8所示的,第二高频消声管6的和第二连接管5相连的一端被构造为内径稍大的胀口端6011,以此能够便于第二连接管5的插入,且可自行判断插装到位。本实施例中,为进行第一连接管4和进气管3之间的并联,在进气管3上固连有并联于其自身一侧的并联支管302,第一连接管4通过同样的胀口结构与并联支管302插装固连。而且为保证第一连接管4和并联支管302连接的位置精度,本实施例在并联支管302上也设有构成对第一连接管4于并联支管302上的插装进行限位的限位部303。
此时,上述限位部303例如可是成型于并联支管302外管壁上的限位凹点,在第一连接管4插接时,待第一连接管4的端部到达上述限位凹点处即停止第一连接管4的插入便可起到限位作用。在第二排气支路装配时,先插接第一连接管4并焊接固定,再将其它装配好的管件与之插装相连,接着再进行其它管件的固定便可。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连接管4和第二连接管5之间的插装连接,为避免或减小车辆排气在两个连接管的连接处发生外漏,第一连接管4和第二连接管5之间的插接应尽可能紧密一些,以在保证两者顺利插接的基础上,减小两者管壁之间的缝隙。
此外,和第一装饰尾管10的连接相同的,本实施例第二装饰尾管7也为通过焊接方式和第二高频消声管6连接。而仍旧参考于图6中所示的,在进气管3的一端也构造有插装端301,该插装端301即在进气管3进入第二扩张腔200后插装于支撑板16上,以此实现对进气管3的支撑固定。
本实施例中第二高频消声管6采用现有车辆排气系统中普遍采用的高频消声结构即可,且在结构上仍以第二高频消声管6为例,其一般包括有内管601以及外管602,内管601外周壁上开设有连通孔,在内管601和外管602之间则具有消声材料,以此通过阻性消声过滤掉排气高频噪声。上述阻性消声材料一般采用诸如玻璃纤维等常用阻性消声材料。
在以上所述高频消声管结构的基础上,为利于高频消声管中冷凝水的排出,以减少对高频噪声吸收的影响,如图9并结合图2所示的,本实施例在高频消声管上也设置有排水孔6021,该排水孔6021具体位于高频消声管的外管602上,并可为沿其周向间隔排布的多组。
本实施例的车辆排气动感音效消声器在使用时,排气气流走向可如图2中所示,一部分排气气流由进气管3进入内腔中,此时一方面通过进气管3和第二扩张腔200形成的低频共振腔结构,利用噪声在第二扩张腔200中的反射,部分声波可反射进入进气管3中,以此通过入射与反射声波的共振抵消,可降低发动机低频二阶噪声,另一方面经各扩张腔消除中低频噪声,以及第一高频消声管9对残留高频噪声的消除,使得第一排气支路最后剩余安静噪声。
另一部分排气气流则通过第二排气支路直接排出,且其间经过第二高频消声管6可消除发动机高频气流噪声,并最大限度保留发动机原始的阶次噪声,以此而可产生动感的排气声。本实施例的动感排气消声器和现有安静消声器的排气2阶噪声对比如图10中所示,由图10可看出采用本实施例的消声器结构,可实现排气系统的动感排气音,其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动感排气音的需求。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排气动感音效消声器,包括具有内腔的消声器壳体,设于所述内腔中的若干隔板,以及一端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进气管(3),各所述隔板上均排布有多个通孔(1101,1201,1301)、并将所述内腔分隔为多个扩张腔,所述进气管(3)连通于其一所述扩张腔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排气支路,所述第一排气支路的一端位于所述内腔中、且与和所述进气管(3)连通的所述扩张腔相距最远的另一所述扩张腔连通,所述第一排气支路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内腔而延伸至所述消声器壳体外,并于所述第一排气支路位于所述内腔中的部分串接有第一高频消声管(9);
第二排气支路,所述第二排气支路的一端并联于所述进气管(3)上,另一端穿过所述内腔而延伸至所述消声器壳体外,且所述第二排气支路位于所述内腔中的部分串接有第二高频消声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排气动感音效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支路包括与所述内腔中连通的第一出气管(8),与所述第一出气管(8)串接的所述第一高频消声管(9),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一高频消声管(9)串接的第一装饰尾管(10),所述第一装饰尾管(10)的另一端与所述消声器壳体外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排气动感音效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相间隔地依次排布于所述内腔中的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和第三隔板(13),所述扩张腔包括由所述第一隔板(11)和所述消声器壳体围构形成的第一扩张腔(100),由所述第一隔板(11)、所述第二隔板(12)和所述消声器壳体围构形成的第二扩张腔(200),由所述第二隔板(12)、所述第三隔板(13)和所述消声器壳体围构形成的第三扩张腔(300),以及由所述第三隔板(13)和所述消声器壳体围构形成的第四扩张腔(400);所述进气管(3)连通于所述第二扩张腔(200)中,所述第一排气支路与所述第四扩张腔(400)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排气动感音效消声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一隔板(11)和所述第二隔板(12)之间固定设置有支撑板(16),所述进气管(3)与所述第二扩张腔(200)连通的一端插装固定于所述支撑板(16)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排气动感音效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支路穿过各所述扩张腔设置,于各所述隔板上设有供所述第一排气支路穿设的第一排气支路过孔;所述第二排气支路于所述消声器壳体外和所述进气管(3)连接,且所述第二排气支路穿过所述第三扩张腔(300)和所述第四扩张腔(400)设置,于所述第三隔板(13)上设有供所述第二排气支路穿设的第二排气支路过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排气动感音效消声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一高频消声管(9)和所述第二高频消声管(6)上均设有排水孔(602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排气动感音效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支路包括与所述进气管(3)连接的第二出气管,和所述第二出气管串接的所述第二高频消声管(6),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二高频消声管(6)串接的第二装饰尾管(7),所述第二装饰尾管(7)的另一端与所述消声器壳体外连通,且所述第二出气管通过柔性连接装置和所述第二高频消声管(6)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排气动感音效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装置为套装连接于所述第二出气管上的钢丝绒套管(14),且所述钢丝绒套管(14)随所述第二出气管过盈插装于所述第二高频消声管(6)中,而构成与所述第二高频消声管(6)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排气动感音效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气管包括与所述进气管(3)固连的第一连接管(4),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管(4)插装相连的第二连接管(5),所述第二连接管(5)通过所述柔性连接装置和所述第二高频消声管(6)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排气动感音效消声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进气管(3)上固连有并联支管(302),所述第一连接管(4)与所述并联支管(302)插装固连,并于所述并联支管(302)上设有构成对第一连接管(4)于所述并联支管(302)上的插装进行限位的限位部(30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57337.2U CN210509350U (zh) | 2019-08-20 | 2019-08-20 | 车辆排气动感音效消声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57337.2U CN210509350U (zh) | 2019-08-20 | 2019-08-20 | 车辆排气动感音效消声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509350U true CN210509350U (zh) | 2020-05-12 |
Family
ID=70590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357337.2U Active CN210509350U (zh) | 2019-08-20 | 2019-08-20 | 车辆排气动感音效消声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50935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82754A (zh) * | 2021-07-30 | 2021-10-08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消声装置及车辆 |
-
2019
- 2019-08-20 CN CN201921357337.2U patent/CN21050935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82754A (zh) * | 2021-07-30 | 2021-10-08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消声装置及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971341B2 (ja) | 車両の排気装置 | |
EP0839993A2 (en) | Multi-chamber muffler with sound absorbent material | |
JPS5815708A (ja) | 消音器 | |
CN102889115A (zh) | 内燃机消声器以及内燃机 | |
CN210509350U (zh) | 车辆排气动感音效消声器 | |
JP2006348896A (ja) | 消音器 | |
JP7125441B2 (ja) | 消音器 | |
CN213711144U (zh) | 三元催化后处理消音装置 | |
CN211116187U (zh) | 消音器机构 | |
CN109899131B (zh) | 一种高可靠型板式消声器 | |
CN209944712U (zh) | 消声件、消声器以及通风系统 | |
JP3449460B2 (ja) | 車両用マフラ | |
CN209993345U (zh) | 一种混合式消声器及消声系统 | |
CN202946221U (zh) | 内燃机消声器以及内燃机 | |
CN213510795U (zh) | 一种圆形列管式消声器 | |
CN102562223B (zh) | 一种改进结构的汽车排气消声器 | |
CN211666796U (zh) | 商用车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 |
CN216112758U (zh) | 一种消声器进气管 | |
CN112081694A (zh) | 一种进气系统复合型消声器 | |
CN212838009U (zh) | 排气消声器及工程机械 | |
CN115419492B (zh) | 一种防爆柴油机消声装置 | |
CN221169703U (zh) | 消声器和车辆 | |
JPS6221702Y2 (zh) | ||
CN219733488U (zh) | 排气消声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1715419U (zh) | 楔形消音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