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09290U - 一种应急封堵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急封堵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09290U
CN210509290U CN201921080552.2U CN201921080552U CN210509290U CN 210509290 U CN210509290 U CN 210509290U CN 201921080552 U CN201921080552 U CN 201921080552U CN 210509290 U CN210509290 U CN 2105092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te
door
chain
channel
un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8055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燕生
杨本水
欧剑
王业山
杨嘉鹏
彭加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108055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092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092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0929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急封堵门,包括两门框,两门框内外并排固定在通道上,两门框之间通道内对应两门框分别设置有外闸门和内闸门,外闸门和内闸门分别铰接在对应门框底部、侧边或顶部的通道支撑面上,外闸门和内闸门由气囊驱动,应急避险时依靠气囊内化学反应充气,产生爆炸式冲击快速推动内外闸门关闭,将突发灾害危险源封闭在闸门所在的通道一侧;本实用新型区别于传统的机械闸门的应急关门动作,反应更加迅速,动作连贯,抗阻力能力强,可靠性和安全性高,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关门后内置的高压气囊和支撑机构有挤压两侧闸门的作用,提高两侧闸门的密封性能和强度,提高封堵能力,另外由于在安全气囊膨胀时吸振能力强,抗冲击效果,稳定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应急封堵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应急封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急封堵门。
背景技术
煤矿安全防护十分重要。矿井下发生危险后需要用最短的时间紧急处理,保障矿工生命安全,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躲入救生舱内;二是立即封堵危险区域,迅速撤离。目前我国也在开发推广救生舱及避难桐室,但建造救生舱及避难碉室的代价比较大且不易推广,现在大多数矿井下发生危险后仍旧是组织矿工快速撤离。矿井巷道内空间狭小,大多矿井巷道内有轨道,道路狭窄且不平坦,给矿工撤离带来很大不便,这就迫切需要有一种能够在险情出现后迅速将危险区域封闭的自动化装置。这种煤矿安全产品需要操作简单,能迅速封闭巷道,特别是密封性能好、抗压能力强尤为重要,这样为治理危险区域创造有利环境,也为矿工逃离危险区域赢得宝贵时间。
目前,国内外对矿井巷道的封堵方法大致有3种,它们是有机发泡材料封堵、传统材料封堵和外接气源气囊封堵。目前国内外的快速临时密闭仍然较多采用多用木板密闭、木垛密闭、混凝土闭墙、砖混闭墙或石料墙等,这些都属于传统材料封堵。这种方法闭墙施工只在需要永久密闭时采用,而且巷道内运输困难与施工速度较慢,对于应急抢险时的临时密闭显然不可取。对于外接气源气囊封堵,德、俄、波、法等国开发了外接气源气囊式密闭,其材质由布基防火涂料和石棉布等耐温材料制作,气囊式为压风吹涨;日本开发出降落伞式密闭,靠巷道风流吹胀避风。以上方法费时费力,不能简便快捷有效地自动封堵巷道。目前有王瑞、刘鑫和李惠生提出一种无外接气源矿井巷道封堵方法,其原理是在密闭气囊中,将碳酸氢钠溶液和硫酸铝溶液混合在一起时反应产生CO2气体,迅速将气囊膨胀,用来封堵通道,然而其存在较大缺陷,气囊容易受危险源如飞石,气爆火苗等冲击破坏,安全性和可靠性低。
传统的机械闸门封堵,在应急情况下,不能实现迅速安全封闭通道,可靠性和安全性低,尤其对于矿井通道,在突发灾害(突水、瓦斯、气爆等)时,传统机械闸门工况恶劣,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因此对于应急避险影响特别大,发明人综合各类因素,全面考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应急封堵门,在应急避险时将突发灾害封闭在通道一侧,确保另一侧不受灾害影响,为紧急避险逃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统应急避险封堵门,可靠性和安全性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应急封堵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急封堵门,包括两门框,两门框内外并排固定在通道上,两门框之间通道内对应两门框分别设置有外闸门和内闸门,外闸门和内闸门分别铰接在对应门框底部的通道支撑面,侧边的通道支撑面或顶部的通道支撑面上与门框配合封闭通道,两门框之间通道内对应外闸门和内闸门与通道支撑面之间设置有安全气囊,应急时,安全气囊爆发冲击外闸门和内闸门使其迅速弹开并与门框配合封闭通道,同时高压膨胀的安全气囊挤压在外闸门和内闸门之间构成双向挤压式封堵门机构。
工作时,安全气囊在紧急情况下触发,迅速产生“爆炸式”的气体,使得安全气囊迅速爆发冲击并推动两侧闸门向外弹开与门框配合封闭通道,同时安全气囊挤压在外闸门和内闸门之间构成夹层挤压式封堵门机构,一方面应急时安全气囊的“爆炸式”冲击并推动内外闸门关闭,将突发灾害危险源快速封闭在内闸门对应的通道内侧,本实用新型明显区别于传统的机械关门动作,应急关门动作,反应更加迅速,另外抗阻力能力强,能够在应急情况下,冲击并推动内外闸门克服可能存在的阻力实现关门动作,可靠性和安全性高;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中双道闸门结构提高安全可靠性,同时内置的高压安全气囊挤压两侧闸门,使得两侧闸门紧闭进一步提高封堵门的封堵能力,另外由于安全气囊的本身吸振能力强,提高了封堵门抗冲击效果,稳定性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内外闸门的设置有效保护了安全气囊,另外内闸门和外闸门表面进行防火防腐加固处理;相比传统的通道封闭气囊,能够避免不均匀高温高压造成通道封闭气囊变形失效,能够避免飞石杂物冲击、火苗灼烧,化学腐蚀等造成通道封闭气囊破坏,提高封堵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包括通道对应通道支撑面设置的支撑板,支撑板内嵌式布置在通道支撑面,所述支撑板内外两端分别设置有墩台,两门框分别固定在支撑板两端墩台上,外闸门和内闸门铰接端分别通过固定铰座安装在门框底部对应的墩台上,通道相对支撑板一侧设置有门头框,门框外端固定在门头框内侧,门头框对应门框外侧端部设置有限位挡板,所述门框上和门头框内侧设置有与外闸门和内闸门配合的弹性密封条;所述通道内支撑板两侧边对应外闸门和内闸门设置有凸台,外闸门和内闸门外端抵接凸台上与通道支撑面平齐;方便通行;凸台沿支撑板的侧边设置,不影响安全气囊冲击关门动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固定铰座包括旋转筒,旋转筒分别沿外闸门和内闸门底部固定设置,两旋转筒与外闸门和内闸门焊接连接,旋转筒两端设置有旋转轴,墩台边口对应旋转筒设置铰接槽,旋转轴套装在铰接槽两侧对应位置设置的墩台轴承上,铰接槽内设置有弹性密封垫,并与旋转筒弧形配合密封外闸门和内闸门底部与墩台上口之间的缝隙;
所述门框外端设置有门框挡边,门框挡边内侧固定设置有弹性密封条,所述弹性密封条底部延伸至铰接槽中并与弹性密封垫连接,弹性密封条和弹性密封垫均由弹性密封橡胶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外闸门和内闸门分别铰接在对应门框底部的通道支撑面上,所述墩台上对应外闸门和内闸门侧边平铺有柔性橡胶垫,柔性橡胶垫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墩台上,另一端越过门框抵接在外闸门或内闸门底部;通行时,柔性橡胶垫另一端覆盖在弹性密封垫上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外闸门和内闸门一端分别铰接在对应门框侧边的通道支撑面上或顶部的通道支撑面上;外闸门与内闸门另一端与对应的凸台之间通过限位拉绳连接;当外闸门和内闸门一端分别铰接在对应门框侧边的通道支撑面,外闸门与内闸门受限位拉绳限制紧贴通道侧壁,当外闸门和内闸门一端分别铰接在对应门框顶部的通道支撑面上时,外闸门与内闸门受限位拉绳限制紧贴通道顶壁,如此保证平时通行,应急避险时安全气囊爆发崩断限位拉绳,实现关门动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外闸门对应的墩台内设置有手动减压操作机构,手动减压操作机构包括操作手轮,操作手轮安装在外闸门对应的墩台内的操作手轮架上,操作手轮的外端操作手轮轴上连接有操作把手;操作手轮上缠绕有减压拉绳,所述安全气囊上设置有出气口,减压拉绳外端伸出墩台与出气口上设置的密封塞连接;密封塞可以选用螺纹塞,提高密封效果,避免气囊膨胀过程中漏气,在另外需要开启内外闸门时,减压拉绳受驱动能够将螺纹塞拔出,方便对安全气囊进行放气减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安全气囊的减压也可以采用可控的泄压阀如电磁阀来实现减压,但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动减压操作机构采用手动操作控制,有效避免可控的泄压阀在恶劣工况下失效,影响到其正常工作,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门头框内侧边设置有多个用于锁定外闸门和内闸门的锁销机构,并通过锁销机构锁接在外闸门和内闸门内侧,限制外闸门和内闸门向内靠拢方向上的位移,避免在受冲击时气囊不足以支撑闸门,导致闸门开启,提高内外闸门稳定性,锁销机构也可以门框周边增加布置,提高安全性;所述锁销机构包括锁柱,锁柱套装在门头框下侧设置的竖向凹槽内,锁柱顶端通过弹簧固定在竖向凹槽内,锁柱内侧与外闸门和内闸门接触处呈弧形锁舌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包括开锁机构,所述开锁机构包括外门开锁手轮,外门开锁手轮设置在外侧门头框上,且对应锁柱设置;外侧门头框上对应锁柱设置有外门开锁手轮,外门开锁手轮上连接有开锁轴,外侧门头框对应竖向凹槽顶部设置有外门滑槽,外门滑槽内套装有开锁齿条,开锁齿条底端与锁柱顶部固定连接,开锁轴横向贯穿外门滑槽并通过固定轴承支撑在门头框内,外门滑槽内开锁轴上套装有与开锁齿条连接的开锁齿轮,开锁齿轮旋转驱动锁柱压缩弹簧向竖向凹槽内移动,解除外闸门开启方向上的位移限制;所述外闸门内侧和内闸门内侧也设置有上述开锁机构,方便通道内侧的逃生人员因故误封时从内侧自行开启内闸门和外闸门实现逃生;
所述外侧门头框顶部设置有内门开锁手轮,内门开锁手轮固定在门头框顶部设置的内门轮架上,内门开锁手轮的内门轮轴外端连接有内门把手;内侧门头框上对应竖向凹槽设置有内门滑槽;内门滑槽内套装有滑块,滑块通过拉杆与锁柱连接,内门开锁手轮上缠绕有内门拉绳,两门头框之间顶部设置有绳管,内门拉绳外端穿过绳管伸入到内门滑槽内与滑块连接,内门开锁手轮转动使得内门拉绳拉动锁柱压缩弹簧,向竖向凹槽内移动,解除内闸门开启方向上的位移限制;由于内闸门与门框以及门头框之间通过弹性密封条预紧密封,当解除内闸门开启方向上的位移限制时,弹性密封条的弹性回复力推动内闸门与门框产生间隙,进而打开内闸门;本实用新型能够在通道外侧对内外闸门进行人工开启,方便在需要时开启内外闸门,以防止堵塞内部不明逃生者的逃生通道,另外内外门开启后,方便对安全气囊整修或更换,恢复安全气囊关门功能,方便二次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外闸门和内闸门叠接且外闸门和内闸门接触面滑动抵接;所述外闸门叠放在内闸门外侧,所述外闸门外端设置有外门弧形接头;外闸门内侧并排设置有两条延伸至外端的联动滑槽,所述内闸门外侧端部对应设置有滑凸,滑凸与联动滑槽配合使得外闸门与内闸门滑动抵接,所述滑凸为弧形凸块,联动滑槽为与滑凸配合的弧形槽;所述内闸门外端设置有内门弧形接头,导向的同时,滑凸与联动滑槽的配合减小内外闸门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在气囊作用下内外闸门关闭动作顺畅,进一步提高稳定性与安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包括刚性链,刚性链设置在外闸门和内闸门之间外端部,刚性链左右两端分别与外闸门和内闸门铰接连接,刚性链的柔性面背离支撑板,安全气囊抵接在刚性链的刚性面一侧,收纳状态下,刚性链容置在外闸门内侧且包裹在内闸门外端;本实用新型巧妙利用刚性链在收纳状态下,能够折叠收纳,在应急关门时,刚性链保持直线状态能够传递轴力支撑内外闸门,极大提高了封堵门刚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内闸门外侧设置有容置外闸门和内闸门搭接处刚性链的链槽;收纳状态下,外闸门和内闸门搭接处刚性链容置在内闸门外侧链槽内,刚性链活动容置在链槽内,避免刚性链承压保护刚性链,同时使得结构紧凑,内外闸门紧密平稳抵接,便于平时通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刚性链的刚性面内侧设置有拉环,拉环上连接有卸力拉绳,卸力拉绳一端与拉环连接,另一端与外闸门外设置的卸力手轮连接,卸力手轮安装在外闸门对应的墩台内设置的卸力轮架上,卸力手轮的卸力轮轴外端设置有卸力把手,本实用新型通过卸力拉绳将刚性链向下拉动,刚性链的上侧柔性面折叠,进而方便内外闸门收拢回位,开通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安全气囊,为现有汽车安全气囊,内含叠氮化钠(NaN3)与硝酸铵(NH4NO3)等物质,应急时,安全气囊受控制点火发生爆炸反应,迅速产生N2,使得安全气囊迅速爆发膨胀冲击并推动内外闸门关闭,实现关门动作,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安全气囊点火控制方式和控制系统,可以与汽车安全气囊系统控制方式和原理相同,通过将汽车安全气囊系统中的碰撞传感器改为多种灾害传感器就能实现,如瓦斯浓度传感器,探测到瓦斯浓度超过一定阀值达到爆燃危险时,受控制触发安全气囊点火开关,实现自动控制,另外也可以通过手动开关实现手动点火,关闭闸门,这些安全气囊控制技术为控制领域的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和实施,本案在此不作阐述,本案旨在保护产生有益效果的整体结构,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安全气囊囊体可以由锦纶布和弹性橡胶复合而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气囊的承压要求,选择单层锦纶布和橡胶制成的气囊,如不能达到需要的压力,则需两层或多层复合,或者自行选择其他合适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在此也不作具体阐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内门拉绳、减压拉绳和卸力拉绳可以选用刹车线。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急封堵门,作为应急封堵门适用于灾害突发通道;尤其适用于矿井通道应急避险用封堵门,封堵突发灾害如井下通道突发出水,瓦斯,毒气,或突发烟火,爆炸,强气流,化学品泄漏,等等,将突发灾害危险源封闭在闸门对应的通道一侧,保障井下的人员生命安全;本实用新型巧妙利用安全气囊爆发关闭内外双向闸门,并高压挤压在内外双向闸门之间,形成安全稳固应急灾害封堵门机构,具体通过控制安全气囊在紧急情况下触发,迅速产生爆炸式的气体,使得安全气囊迅速爆发冲击推动内外两侧闸门向外弹开与门框配合封闭通道,同时安全气囊挤压在外闸门和内闸门之间构成双向挤压式封堵门机构,一方面应急时安全气囊的“爆炸式”冲击并推动内外闸门关闭,本实用新型中应急关门动作明显区别于传统的机械关门动作,可快速自动启动,另外抗阻力能力强,能够在应急情况下,冲击并推动内外闸门克服可能存在的阻力实现关门动作,可靠性和安全性高;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中双道闸门结构提高了安全可靠性,内置的高压安全气囊挤压两侧闸门,使得两侧闸门紧闭进一步提高封堵门的封堵能力,另外由于安全气囊的本身吸振能力强,进一步提高了封堵门抗冲击效果,稳定性好。
2、本实用新型相比传统的通道封闭气囊,内外闸门的设置有效保护了安全气囊,另外内闸门和外闸门表面进行防火防腐加固处理;相比传统的通道封闭气囊,能够避免不均匀高温高压造成通道封闭气囊变形失效,能够避免飞石杂物冲击、火苗灼烧,化学腐蚀等造成通道封闭气囊破坏,提高封堵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锁销机构实现锁接,避免在受冲击时气囊不足以支撑闸门而导致闸门失效开启,从而提高内外闸门稳定性,另外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对应内外闸门设置有开锁机构,能够在通道外侧对内外闸门进行人工开启,方便在需要打开内外闸门时开启内外闸门,以防止堵塞内部不明逃生者的逃生通道,本实用新型针对安全气囊进一步设置有安全气囊减压机构,在需要开启内外闸门时,方便对安全气囊进行放气减压,进一步方便内外闸门的开启;另外内外门开启后,方便对安全气囊整修或更换,恢复安全气囊关门功能,方便二次使用。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在内外闸门叠放时,外闸门和内闸门接触面设置为滑动抵接,并通过滑凸与联动滑槽的配合减小内外闸门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在气囊作用下内外闸门关闭动作顺畅,稳定性高,进一步提高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对外闸门端部优化设计,增加了外门弧形接头,有利于内外闸门折叠时,消除了外闸门与内闸门搭接处高差影响通行的弊端,便于平时通行。
5、本实用新型巧妙利用刚性链的特性,巧妙地在内外闸门之间顶部设置刚性链,刚性链左右两端与闸门支架铰接连接,刚性链的柔性面背离支撑板,一方面在应急关门时,安全气囊抵接在刚性链的刚性面一侧,刚性链保持直线状态能够传递轴力支撑内外闸门,极大提高了封堵门刚度;由于安全气囊的抵接支撑刚性链保持直线稳定,提高刚性链支撑稳定性,进而提高稳定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由于刚性链的柔性面能够折叠,使得刚性链在平时状态下可折叠,容置在闸门下侧,特别是两闸门内外叠放时,外闸门位于内闸门上方,刚性链可包裹在内闸门顶部,使得增加刚性链的同时内外闸门叠放成为可能,缩小内外闸门之间间距,方便在通道内现场灵活布置。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针对刚性链设置有卸力机构,通过卸力拉绳将刚性链向下拉动,刚性链的上侧柔性面折叠,进而方便开启内外闸门。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在所述内闸门外侧设置有容置外闸门和内闸门搭接处刚性链的链槽;收纳状态下,外闸门和内闸门搭接处刚性链容置在内闸门外侧链槽内,刚性链活动容置在链槽内,避免刚性链承压而保护刚性链,同时使得结构紧凑,内外闸门平稳抵接,便于平时通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外闸门和内闸门与墩台铰接配合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外闸门和内闸门与墩台铰接配合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外闸门和内闸门与墩台铰接配合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图1中A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外闸门与内闸门叠放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外闸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内闸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内外闸门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B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门头框上开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安全气囊减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增设刚性链时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内闸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C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刚性链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刚性链卸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侧向设置的安全囊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的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顶部设置的安全囊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中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通道;1-1、支撑板;2、门框;2-1、门框挡边; 2-2、弹性密封条;3、门头框;31、绳管;4、锁柱;41、竖向凹槽; 42、弹簧;5、内闸门;51、内门弧形接头;52、滑凸;53、链槽;6、凸台;6-1、限位拉绳;7、安全气囊;71、出气口;72、密封塞;8、外闸门;81、外门弧形接头;82、联动滑槽;9、墩台;9-1、铰接槽; 91、操作把手;92、操作手轮轴;93、操作手轮架;94、操作手轮; 95、减压拉绳;96、卸力轮架;97、卸力轮轴;98、卸力把手;99、卸力手轮;10、固定铰座,10-1、旋转轴;10-2、弹性密封垫;10-3、墩台轴承,10-4、旋转筒;10-5、柔性橡胶垫;11、开锁齿条;12、固定轴承;13、开锁齿轮;14、外门滑槽;15、拉杆;16、滑块;17、内门滑槽;18、内门拉绳;19、内门开锁手轮;20、内门轮架;21、内门轮轴;22、内门把手;23、外门开锁手轮;24、开锁轴;25、刚性链;251、链节;252、链板;253、链轴;254、链杆;255、链接座;26、拉环;27、卸力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参照图1~10,一种应急封堵门,包括两门框2,两门框2内外并排固定在通道1上,两门框2之间通道1内对应两门框2 分别设置有外闸门8和内闸门5,还包括通道1对应通道支撑面设置的支撑板1-1,支撑板1-1内嵌式布置在通道支撑面,本实施例中通道支撑面为通道底面,所述支撑板1-1内外两端分别设置有墩台9,两门框2分别固定在支撑板1-1两端墩台9上,外闸门8和内闸门5 铰接端分别通过固定铰座10安装在门框2底部对应的墩台9上,所述固定铰座10包括旋转筒10-4,旋转筒分别沿外闸门8和内闸门5 底部固定设置,两旋转筒10-4与外闸门8和内闸门5焊接连接,旋转筒10-4两端设置有旋转轴10-1,墩台9边口对应旋转筒10-4设置铰接槽9-1,旋转轴10-1套装在铰接槽9-1两侧对应位置设置的墩台轴承10-3上,铰接槽9-1内设置有弹性密封垫10-2,并与旋转筒9-1 弧形配合密封外闸门8和内闸门5底部与墩台9上口之间的缝隙;所述墩台9上对应外闸门8和内闸门5侧边平铺有柔性橡胶垫10-5,柔性橡胶垫10-5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墩台9上,另一端越过门框2抵接在外闸门8或内闸门5底部;通行时,柔性橡胶垫10-5另一端覆盖在弹性密封垫10-2上侧;保护弹性密封垫10-2同时避免碎石杂物挤压进入铰接槽9-1中,有效保证正常通行使用;
所述门框2外端设置有门框挡边2-1,门框挡边2-1内侧固定设置有弹性密封条2-2,所述弹性密封条2-2底部延伸至铰接槽9-1中并与弹性密封垫10-2连接,弹性密封条2-2和弹性密封垫10-2均由弹性密封橡胶制成;
通道1相对支撑板1-1一侧设置有门头框3,门框2外端固定在门头框3内侧,门头框对应门框2外侧端部设置有限位挡板3-1,所述通道1内支撑板1-1两侧边对应外闸门8和内闸门5设置有凸台6,外闸门8和内闸门5外端抵接凸台6上与通道支撑面平齐;所述门框 2上和门头框3内侧设置有与外闸门8和内闸门5配合的弹性密封条;实现外闸门8和内闸门5与门框2侧边以及顶部的密封,两门框2之间通道1内对应外闸门8和内闸门5下侧设置有安全气囊7,应急时,安全气囊7爆发冲击外闸门8和内闸门5使其迅速弹开并与门框2配合封闭通道1,同时安全气囊7挤压在外闸门8和内闸门5之间构成双向挤压式封堵门机构。
另外内闸门5和外闸门8表面进行防火防腐加固处理。
其中,所述外闸门8和内闸门5叠接且外闸门8和内闸门5接触面滑动抵接;所述外闸门8叠放在内闸门5外侧,所述外闸门外端设置有外门弧形接头81;外闸门8内侧并排设置有两条延伸至外端的联动滑槽82,所述内闸门5外侧端部对应设置有滑凸52,滑凸52与联动滑槽82配合使得外闸门8与内闸门5滑动抵接,所述滑凸52为弧形凸块,联动滑槽82为与滑凸52配合的弧形槽;所述内闸门5外端设置有内门弧形接头51。
其中,所述门头框3内侧边设置有多个用于锁定外闸门8和内闸门5的锁销机构,并通过锁销机构锁接在外闸门8和内闸门5内侧,限制外闸门8和内闸门5向内靠拢方向上的位移。
其中,所述锁销机构包括锁柱4,锁柱4套装在门头框3下侧设置的竖向凹槽41内,锁柱4顶端通过弹簧42固定在竖向凹槽41内,锁柱4内侧与外闸门8和内闸门5接触处呈弧形锁舌状。
实施例二,参照图11,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如下技术特征:
还包括开锁机构,开锁机构包括外门开锁手轮23,外门开锁手轮 23设置在外侧门头框3上,且对应锁柱4设置,外门开锁手轮23上连接有开锁轴24,外侧门头框3对应竖向凹槽41顶部设置有外门滑槽14,外门滑槽14内套装有开锁齿条11,开锁齿条11底端与锁柱 4顶部固定连接,开锁轴24横向贯穿外门滑槽14并通过固定轴承12 支撑在门头框3内,外门滑槽14内开锁轴24上套装有与开锁齿条 11连接的开锁齿轮13,开锁齿轮13旋转驱动锁柱4向上运动使得锁柱4压缩弹簧42向上移动,解除外闸门开启方向上的位移限制;所述外闸门8内侧和内闸门5内侧也设置有上述开锁机构,方便通道内侧的逃生人员因故误封时从内侧自行开启内闸门和外闸门实现逃生;
所述外闸门8内侧和内闸门5内侧也设置有上述开锁机构(为避免繁琐图中未画出),方便通道1内侧的逃生人员因故误封时从内侧自行开启内闸门5和外闸门8实现逃生。
外侧门头框3顶部设置有内门开锁手轮19,内门开锁手轮19固定在门头框3顶部设置的内门轮架20上,内门开锁手轮19的内门轮轴21外端连接有内门把手22;内侧门头框3上对应竖向凹槽41设置有内门滑槽17;内门滑槽17内套装有滑块16,滑块16通过拉杆 15与锁柱4连接,内门开锁手轮19上缠绕有内门拉绳18,两门头框之间顶部设置有绳管31,内门拉绳18外端穿过绳管31伸入到内门滑槽17内与滑块16连接,内门开锁手轮19转动使得内门拉绳18拉动锁柱4压缩弹簧42,使得相应的锁柱4向上移动解除内闸门5开启方向上的位移限制,由于内闸门与门框弹性密封条,由于内闸门5 与门框2以及门头框3之间通过弹性密封条2-2预紧密封,当解除内闸门5开启方向上的位移限制时,弹性密封条2-2的弹性回复力推动内闸门5与门框2产生间隙,进而打开内闸门5。
实施例三,参照图1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增加了如下技术特征:所述外闸门8对应的墩台9内设置有操作手轮94,操作手轮94安装在外闸门8对应的墩台9内的操作手轮架93上,操作手轮94的外端操作手轮轴92上连接有操作把手91;操作手轮94上缠绕有减压拉绳95,所述安全气囊7上设置有出气口71,减压拉绳95 外端伸出墩台9与密封塞72连接;在需要开启内外闸门时,方便对安全气囊7进行放气减压。
实施例四,参照图13~16,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增加了如下技术特征:还包括刚性链25,刚性链25设置在外闸门8和内闸门5之间外端部,刚性链25左右两端分别与外闸门8和内闸门5铰接连接,刚性链25的柔性面背离支撑板,安全气囊7抵接在刚性链 25的刚性面一侧,收纳状态下,刚性链25容置在外闸门8内侧且包裹在内闸门5外端;
所述内闸门外侧设置有容置外闸门8和内闸门5搭接处刚性链25 的链槽53;收纳状态下,外闸门8和内闸门5搭接处刚性链25容置在内闸门5外侧链槽53内。
所述刚性链25包括链节251,链节251之间通过链板252和链轴 253铰接连接,链板252连接的两链节251端口外端设置有弧形豁口,两链节251端口内端直角刚性抵接,链节251在外侧形成可折叠的柔性面,在其内侧形成刚性抵接的刚性面;所述刚性链25两端的链节 251端部连接有链杆254,所述外闸门8和内闸门5对应位置设置有链接座255,链杆254通过销轴铰接在链接座255上。
实施例五,参照图17,本实施例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增加了如下技术特征:所述刚性链25的刚性面内侧设置有拉环26,拉环26上连接有卸力拉绳27,卸力拉绳27一端与拉环26连接,另一端与外闸门8外设置的卸力手轮99连接,卸力手轮99安装在外闸门对应的墩台9内设置的卸力轮架96上,卸力手轮99的卸力轮轴97外端设置有卸力把手98;本实用新型通过卸力拉绳27将刚性链25向下拉动,刚性链25的上侧柔性面折叠,进而方便开启内外闸门。
实施例六:请参阅图18~1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之间的唯一区别在于,外闸门8和内闸门5一端分别铰接在对应门框2侧边的通道支撑面上;外闸门8与内闸门5另一端与对应的凸台6之间通过限位拉绳6-1连接,保证平时通行安全,应急避险时安全气囊爆发崩断限位拉绳6-1,外闸门8与内闸门5受限位拉绳6-1限制紧贴通道1侧壁,保证平时通行安全,应急避险时安全气囊7爆发崩断限位拉绳6-1,安全气囊7的作用下实现关门动作。
实施例七:请参阅图20~2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之间的唯一区别在于,外闸门8和内闸门5一端分别铰接在对应门框2顶部的通道支撑面上;外闸门8与内闸门5另一端与对应的凸台6之间通过限位拉绳6-1连接,保证平时通行安全,应急避险时安全气囊爆发崩断限位拉绳6-1,外闸门8与内闸门5受限位拉绳6-1限制紧贴通道1顶壁,保证平时通行安全,应急避险时安全气囊7爆发崩断限位拉绳 6-1,在重力和安全气囊7的双重作用下实现关门动作。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急封堵门,本实用新型巧妙利用安全气囊爆发关闭内外双向闸门,并高压挤压在内外双向闸门之间,形成安全稳固应急灾害封堵门机构,具体安全气囊7在紧急情况下触发,迅速产生“爆炸式”的气体,使得安全气囊7迅速爆发冲击并推动内外两侧闸门绕底部转动,其外端向上弹起与门框2配合封闭通道,同时安全气囊7挤压在外闸门8和内闸门5之间构成双向挤压式封堵门机构,一方面应急时安全气囊7的“爆炸式”冲击并推动内外闸门关闭,反应迅速,另外抗阻力能力强,能够在应急情况下,冲击并推动内外闸门克服可能存在的阻力实现关门动作,安全性高,另一方面双道闸门提高安全可靠性,另外内置的高压安全气囊7挤压两侧闸门,使得两侧闸门紧闭进一步提高封堵门的封堵能力,另外由于安全气囊7的本身吸振能力强,进一步使得封堵门抗冲击效果好,提高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应急封堵门,包括两门框(2),其特征在于:两门框(2)内外并排固定在通道(1)上,两门框(2)之间通道(1)内对应两门框(2)分别设置有外闸门(8)和内闸门(5),外闸门(8)和内闸门(5)分别铰接在对应门框(2)底部、侧边或顶部的通道支撑面上,并与门框(2)配合封闭通道(1);两门框(2)之间通道(1)内对应外闸门(8)和内闸门(5)与通道支撑面之间设置有安全气囊(7);应急时,安全气囊(7)爆发冲击外闸门(8)和内闸门(5),使其迅速弹开并与门框(2)配合封闭通道(1),同时安全气囊(7)挤压在外闸门(8)和内闸门(5)之间构成双向挤压式封堵门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封堵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道(1)内对应外闸门(8)和内闸门(5)铰接端的通道支撑面设置的支撑板(1-1),支撑板(1-1)内嵌式布置于通道支撑面,所述支撑板(1-1)内外两端分别设置有墩台(9),两门框(2)分别固定在支撑板(1-1)两端墩台(9)上,外闸门(8)和内闸门(5)铰接端分别通过固定铰座(10)安装在门框(2)对应的墩台(9)上,所述固定铰座(10)包括旋转筒(10-4),旋转筒(10-4)分别沿外闸门(8)和内闸门(5)铰接端固定设置,旋转筒(10-4)两端设置有旋转轴(10-1),墩台(9)边口对应旋转筒(10-4)设置铰接槽(9-1),两旋转轴(10-1)分别套装在铰接槽(9-1)两侧对应位置设置的墩台轴承(10-3)上;铰接槽(9-1)内设置有弹性密封垫(10-2),并与旋转筒(10-4)弧形配合密封外闸门(8)和内闸门(5)底部与墩台(9)上口之间的缝隙;
所述门框(2)外端设置有门框挡边(2-1),门框挡边(2-1)内侧固定设置有弹性密封条(2-2),所述弹性密封条(2-2)底部延伸至铰接槽(9-1)中并与弹性密封垫(10-2)连接,弹性密封条(2-2)和弹性密封垫(10-2)均由弹性密封橡胶制成;
通道(1)相对支撑板(1-1)另一侧的通道支撑面上设置有门头框(3),门框(2)外端固定在门头框(3)内侧,门头框对应门框(2)外侧端部设置有限位挡板(3-1),所述通道(1)内支撑板(1-1)两侧边对应外闸门(8)和内闸门(5)设置有凸台(6),外闸门(8)和内闸门(5)外端抵接凸台(6)上与并与通道支撑面平齐;所述门头框(3)内侧设置有与外闸门(8)和内闸门(5)配合的弹性密封条(2-2),所述内闸门(5)和外闸门(8)表面进行防火防腐加固处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急封堵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闸门(8)和内闸门(5)分别铰接在对应门框(2)底部的通道支撑面上,所述墩台(9)上对应外闸门(8)和内闸门(5)侧边平铺有柔性橡胶垫(10-5),柔性橡胶垫(10-5)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墩台(9)上,另一端越过门框(2)抵接在外闸门(8)或内闸门(5)底部;通行时,柔性橡胶垫(10-5)另一端覆盖在弹性密封垫(10-2)上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急封堵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闸门(8)和内闸门(5)铰接端分别铰接在对应门框(2)侧边或顶部的通道支撑面上;外闸门(8)与内闸门(5)外端与对应的凸台(6)之间通过限位拉绳(6-1)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急封堵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闸门(8)对应的墩台(9)内设置有操作手轮(94),操作手轮(94)安装在外闸门(8)对应的墩台(9)内的操作手轮架(93)上,操作手轮(94)的外端操作手轮轴(92)上连接有操作把手(91);操作手轮(94)上缠绕有减压拉绳(95),所述安全气囊(7)上设置有出气口(71),减压拉绳(95)外端伸出墩台(9)与出气口(71)上设置的密封塞(72)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急封堵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头框(3)内侧边设置有多个用于锁定外闸门(8)和内闸门(5)的锁销机构,并通过锁销机构锁接在外闸门(8)和内闸门(5)内侧,限制外闸门(8)和内闸门(5)向内靠拢方向上的位移;所述锁销机构包括锁柱(4),锁柱(4)套装在门头框(3)下侧设置的竖向凹槽(41)内,锁柱(4)顶端通过弹簧(42)固定在竖向凹槽(41)内,锁柱(4)内侧与外闸门(8)和内闸门(5)接触处呈弧形锁舌状;还包括开锁机构,所述开锁机构包括外门开锁手轮(23),外门开锁手轮(23)设置在外侧门头框(3)上,且对应锁柱(4)设置;外门开锁手轮(23)上连接有开锁轴(24),外侧门头框(3)对应竖向凹槽(41)顶部设置有外门滑槽(14),外门滑槽(14)内套装有开锁齿条(11),开锁齿条(11)底端与锁柱(4)顶部固定连接,开锁轴(24)横向贯穿外门滑槽(14)并通过固定轴承(12)支撑在门头框(3)内,外门滑槽(14)内开锁轴(24)上套装有与开锁齿条(11)连接的开锁齿轮(13),开锁齿轮(13)旋转驱动锁柱(4)压缩弹簧(42)并向竖向凹槽(41)内移动,解除外闸门开启方向上的位移限制;所述外闸门(8)内侧和内闸门(5)内侧也设置有上述开锁机构;
外侧门头框(3)顶部设置有内门开锁手轮(19),内门开锁手轮(19)固定在门头框(3)顶部设置的内门轮架(20)上,内门开锁手轮(19)的内门轮轴(21)外端连接有内门把手(22);内侧门头框(3)上对应竖向凹槽(41)设置有内门滑槽(17);内门滑槽(17)内套装有滑块(16),滑块(16)通过拉杆(15)与锁柱(4)连接,内门开锁手轮(19)上缠绕有内门拉绳(18),两门头框之间顶部设置有绳管(31),内门拉绳(18)外端穿过绳管(31)伸入到内门滑槽(17)内与滑块(16)连接,内门开锁手轮(19)转动使得内门拉绳(18)拉动锁柱(4)压缩弹簧(42),并向竖向凹槽(41)内移动,解除内闸门(5)开启方向上的位移限制。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应急封堵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闸门(8)和内闸门(5)叠接且外闸门(8)和内闸门(5)接触面滑动抵接;所述外闸门(8)叠放在内闸门(5)外侧,所述外闸门外端设置有外门弧形接头(81);外闸门(8)内侧并排设置有两条延伸至外端的联动滑槽(82),所述内闸门(5)外侧端部对应设置有滑凸(52),滑凸(52)与联动滑槽(82)配合使得外闸门(8)与内闸门(5)滑动抵接,所述滑凸(52)为弧形凸块,联动滑槽(82)为与滑凸(52)配合的弧形槽;所述内闸门(5)外端设置有内门弧形接头(5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应急封堵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刚性链(25),刚性链(25)设置在外闸门(8)和内闸门(5)之间外端部,刚性链(25)左右两端分别与外闸门(8)和内闸门(5)铰接连接,刚性链(25)的柔性面背离支撑板,安全气囊(7)抵接在刚性链(25)的刚性面一侧,收纳状态下,刚性链(25)容置在外闸门(8)内侧且包裹在内闸门(5)外端;所述内闸门(5)外侧设置有容置外闸门(8)和内闸门(5)搭接处刚性链(25)的链槽(53);收纳状态下,外闸门(8)和内闸门(5)搭接处刚性链(25)容置在内闸门(5)外侧链槽(53)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应急封堵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链(25)包括链节(251),链节(251)之间通过链板(252)和链轴(253)铰接连接,链板(252)连接的两链节(251)端口外端设置有弧形豁口,两链节(251)端口内端直角刚性抵接,链节(251)在外侧形成可折叠的柔性面,在其内侧形成刚性抵接的刚性面;所述刚性链(25)两端的链节(251)端部连接有链杆(254),所述外闸门(8)和内闸门(5)对应位置设置有链接座(255),链杆(254)通过销轴铰接在链接座(255)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应急封堵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链(25)的刚性面内侧设置有拉环(26),拉环(26)上连接有卸力拉绳(27),卸力拉绳(27)一端与拉环(26)连接,另一端与外闸门(8)外设置的卸力手轮(99)连接,卸力手轮(99)安装在外闸门对应的墩台(9)内设置的卸力轮架(96)上,卸力手轮(99)的卸力轮轴(97)外端设置有卸力把手(98)。
CN201921080552.2U 2019-07-10 2019-07-10 一种应急封堵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092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80552.2U CN210509290U (zh) 2019-07-10 2019-07-10 一种应急封堵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80552.2U CN210509290U (zh) 2019-07-10 2019-07-10 一种应急封堵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09290U true CN210509290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82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80552.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09290U (zh) 2019-07-10 2019-07-10 一种应急封堵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0929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6587A (zh) * 2019-07-10 2019-09-06 安徽建筑大学 一种应急封堵门
CN115419020A (zh) * 2022-10-11 2022-12-02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应急封堵装置、排洪系统及封堵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6587A (zh) * 2019-07-10 2019-09-06 安徽建筑大学 一种应急封堵门
CN110206587B (zh) * 2019-07-10 2024-05-14 安徽建筑大学 一种应急封堵门
CN115419020A (zh) * 2022-10-11 2022-12-02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应急封堵装置、排洪系统及封堵方法
CN115419020B (zh) * 2022-10-11 2023-08-04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应急封堵装置、排洪系统及封堵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09290U (zh) 一种应急封堵门
US8985251B2 (en) Mobile refuge chamber
US5188186A (en) Barricade for isolating open areas from spreading fire or smoke
CN110206587B (zh) 一种应急封堵门
US8007047B2 (en) Mine refuge
US6266926B1 (en) Gas generator deployed occupant prot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060260210A1 (en) Extremely rapid reversible barrier and formation method
US8469781B2 (en) Mine barrier survival system
CN109209185B (zh) 一种人防工程用多功能密封防护门结构
CN104481583B (zh) 一种煤矿安全气囊
CN111997494B (zh) 一种基于高阻隔效果的人防门
CN104088667A (zh) 一种带有应急检测通道的煤矿井下避难硐室防护密闭门
CN102155250B (zh) 自复式防爆门
CN105909304A (zh) 一种自行式隧道施工救生系统
CN2085418U (zh) 气囊式煤矿防护门
WO2012174690A1 (zh) 一种移动钢体避难硐室
RU2582134C1 (ru) Взрывозащитная камера
CN204402553U (zh) 一种煤矿紧急避险气囊
CN202031635U (zh) 矿井轨道运输巷全自动灾害堵防装置
CN204098956U (zh) 一种带有应急检测通道的煤矿井下避难硐室防护密闭门
GB2255502A (en) An inflatable bulkhead arrangement
CN213016441U (zh) 一种用于快速提供隧道施工人员避难的救生舱
US20210115721A1 (en) Methods of emergency opening of manholes in emergency situation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their embodiment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devices for emergency opening of movable elements installed in manholes
CN211549453U (zh) 一种高强度防烟防护门
CN109083683B (zh) 一种自移式灾害隔离闸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