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08098U - 屋顶结构及房屋 - Google Patents

屋顶结构及房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08098U
CN210508098U CN201921185440.3U CN201921185440U CN210508098U CN 210508098 U CN210508098 U CN 210508098U CN 201921185440 U CN201921185440 U CN 201921185440U CN 210508098 U CN210508098 U CN 2105080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gutter
rivers
roof structure
s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8544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雯
官小河
马九龙
来浩波
李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Asto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Asto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Asto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Asto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8544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080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080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080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屋顶结构及房屋,涉及建筑工程的技术领域,屋顶结构包括屋顶,屋顶上倾斜设置有天沟,天沟沿水流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集水井,在每个集水井的下游的一侧,并靠近集水井的下游侧边的位置上设置有挡水机构。解决了屋顶结构在与水量较大时,雨水水流直冲至最底端的集水井,导致最低端以上的集水井闲置的问题。通过在倾斜的天沟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集水井,并且在每个集水井的下游的一侧,且靠近下游侧边的位置均设置有挡水机构,水流较快时,挡水机构能够将急速的水流进行速度缓冲,降低水流速度,相应的水流能够流入各个挡水机构对应的上游的集水井中,从而实现了水流能够排入每个集水井中,实现分流排水。

Description

屋顶结构及房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屋顶结构及房屋。
背景技术
屋顶排水系统主要将屋顶的雨、雪迅速排出,避免产生屋顶集水的问题。在建筑工程中,屋顶排水分为有组织排水和无组织排水两种。无组织排水又称自由落水,是指将屋顶伸出墙外形成挑檐,屋顶的雨水经挑檐自由下落的排水方式,无组织排水容易淋湿墙面及门窗。有组织排水,是指将屋顶按照不同坡度划分成若干排水区域,将雨水集中至屋顶檐沟或天沟内,再经落水口、排水管道等导水装置将雨水导流至地面排水系统的排水方式。
现有的有组织的屋顶排水系统,在天沟的延伸方向上,通常设置有多个集水井,每个集水井均设置有落水口、排水管道等导水装置,以将雨水从多个集水井位置引流至地面排水系统。但是在遇到雨水较大的情况时,雨水流速较快,而天沟又呈倾斜设置,雨水容易顺着天沟倾斜方向急速呈直线冲击,水流过快时,雨水很难停留在天沟底端以上的集水井内,只能直冲至天沟最底端的集水井中,相应的,最低端以上的集水井闲置或利用较低,大量的雨水聚集在最低端的集水井处,导致最下端的集水井排水量较大,受最底端集水井的排水量的限制,大量的雨水只能无组织的自由落水,最终导致雨水并不能有效的有组织的排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屋顶结构,以解决现有屋顶结构在与水量较大时,雨水水流直冲至最底端的集水井,导致最低端以上的集水井闲置或利用较低,从而导致大量的雨水只能无组织的自由落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屋顶结构,包括:屋顶,所述屋顶上倾斜设置有天沟,所述天沟沿水流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集水井,在每个集水井的下游的一侧,并靠近所述集水井的下游侧边的位置上设置有挡水机构;
所述挡水机构用于降低水流的流速,以使部分水流能够流入各个挡水机构对应的集水井内。
进一步的,所述挡水机构的上沿低于所述天沟的上沿,和/或
所述挡水机构与所述天沟的侧面之间存在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挡水机构包括挡水块,所述挡水块包括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下端面与天沟连接;
所述下端面的面积大于上端面的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挡水块的侧面为梯形。
进一步的,所述挡水机构包括挡水板;
所述挡水板沿水流方向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过滤机构;
所述过滤机构设置在所述集水井的入水口,用于对进入集水井内的水流进行过滤。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
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孔径。
进一步的,还包括虹吸斗;
所述集水井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用于与排水管道连通,所述虹吸斗设置在所述排水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集水井的材质为钢;
所述虹吸斗与所述排水口无缝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房屋,包括所述的屋顶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屋顶结构,包括倾斜设置在屋顶上的天沟,天沟的沿水流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集水井,在每个集水井的下游的一侧,并靠近集水井的下游侧边的位置上设置有挡水机构,挡水机构用于降低水流的流速,以使水流能够流入各个挡水机构对应的集水井内;通过在倾斜的天沟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集水井,并且在每个集水井的下游的一侧,且靠近下游侧边的位置均设置有挡水机构,水流较快时,挡水机构能够将急速的水流进行速度缓冲,降低水流速度,相应的水流能够流入各个挡水机构对应的上游的集水井中,即上游的水流可以经过挡板机构,溢流至下一个集水井中,从而实现了水流能够排入每个集水井中,实现分流排水,避免雨水无组织自由落水淋湿墙面和门窗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房屋,包括所述的屋顶结构。通过在房屋的屋顶机构上的倾斜天沟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集水井,并且在每个集水井的下游的一侧,且靠近下游侧边的位置均设置有挡水机构,水流较快时,挡水机构能够将急速的水流进行速度缓冲,降低水流速度,相应的部分水流能够流入各个挡水机构对应的上游的集水井中,实现分流排水,避免雨水无组织自由落水淋湿墙面和门窗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屋顶结构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屋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屋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1-挡水机构;12-过滤机构;13-虹吸斗;14-天沟;15-集水井;111-挡水块;112-挡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屋顶结构,包括:屋顶,屋顶上倾斜设置有天沟14,天沟14沿水流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集水井15,在每个集水井15的下游的一侧,并靠近集水井15的下游侧边的位置上设置有挡水机构11;挡水机构11的上沿低于天沟14的上沿。
倾斜设置在屋顶上的天沟14沿水流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集水井15,在每个集水井15的下游的一侧,并靠近集水井15的下游侧边的位置上设置有挡水机构11,挡水机构11用于降低水流的流速,以使水流能够流入各个挡水机构11对应的集水井15内;通过在倾斜的天沟14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集水井15,并且在每个集水井15的下游的一侧,且靠近下游侧边的位置均设置有挡水机构11,水流较快时,挡水机构11能够将急速的水流进行速度缓冲,降低水流速度,相应的水流能够流入各个挡水机构11对应的上游的集水井15中,即上游的水流可以经过挡板机构,溢流至下一个集水井15中,从而实现了水流能够排入每个集水井15中,实现分流排水,避免雨水无组织自由落水淋湿墙面和门窗的问题。
其中,当集水井15的数量为两个;天沟14的沿水流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个集水井15和第二个集水井15,第一个集水井15的下游一侧,靠近第一个集水井15的下游侧边的位置设有第一个挡水机构11,第一个挡水机构11将沿天沟14流下的部分水流降速,以使部分水流流入第一个集水井15中;第二个集水井15的下游一侧,靠近第二个集水井15的下游侧边的位置设有第二挡水机构11,第二挡水机构11对剩下的部分水流降速,以使剩下部分的水流流入第二个集水井15中,实现两个集水井15对沿天沟14流下的水流进行分流,保证天沟14排水系统的稳定性。
其中,当集水井15的数量为三个以上;天沟14的沿水流方向间隔设置的三个以上集水井15,靠近每个集水井15的下游一侧,靠近每个集水井15的下游侧边的位置均设置有挡水机构11,每个挡水机构11对应的天沟14流下的流段的水流降速,以使对应流段的水流流入对应的集水井15中,实现三个以上集水井15对天沟14流下的水流进行三段以上的分流,保证天沟14排水系统的排水性能。
其中,挡水机构11可以设置在集水井15下游的一侧,且设置在该集水井15的下游的集水井15的上游,也即,挡水机构11设置在两个集水井15之间的天沟14上,保证每个挡水机构11在对应的集水井15的下游一侧进行阻挡,满足每个集水井15的下游均设置有挡水机构11,进而保证水流能够均布进入到每个集水井15中,实现较好的分流排水效果。
其中,挡水机构11也可以是设置在集水井15下游侧边上,实现挡水机构11与集水井15邻近设置,保证挡水效果。
挡水机构11的上沿低于天沟14的上沿,和/或挡水机构11与天沟14的侧面之间存在间隙。
其中,挡水机构11的材质可以与天沟14材质一致,均采用钢材质,挡水机构11可以是钢板折成,且随着天沟14的变化变化,实用性能好。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将挡水机构11的上沿设置的低于天沟14的上沿,以既能实现挡水机构11降低其上游的水流的流速,又能保证水流漫过挡水机构11通过挡水机构11进入对应挡水机构11到下游,实现水流进入到每个集水井15中。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挡水机构11与天沟14的侧面之间存在间隙,以既能实现挡水机构11降低其上游的水流的流速,又能保证水流从间隙处流入到下游的集水井15中。
自然,也可以将两种可选的方式结合设置,形成一种新的实施例方式,也即,既将挡水机构11的上沿低于天沟14的上沿,又将挡水机构11与天沟14的侧面存在间隙设置,实现水流既能漫过挡水机构11进入到下游的集水井15中,又能从间隙流入到下游的集水井15中。
优选的,作为本实施例的挡水机构11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是挡水块111,挡水块111包括上端面和下端面,下端面与天沟14连接;下端面的面积大于上端面的面积。
通过将挡水块111的与天沟14连接的下端面的面积设置的大于上端面的面积,保证挡水块111自下端面向上端面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保证挡水块111的侧面与天沟14的侧面存在间隙,以使流水在于挡水块111接触后,既能降低水里的流速,又能保证有部分的水流能够流经挡水块111,流入下游的集水井15中。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挡水块111的侧面为梯形。
通过将挡水块111的侧面设置为梯形,以使水流能够顺着梯形面流入到下游的集水井15中,保证水流能够平缓的流入到下游的集水井15中。
优选的,还包括过滤机构12;集水井15的一端设置有入水口,所述过滤机构12设置在所述入水口处,用于对进入集水井15内的水流进行过滤。
通过在集水井15上端的入水口处设置有过滤机构12,过滤机构12对进入到集水井15中的水流进行过滤,保证进入到集水井15内的水流进过过滤,避免具有杂质的水流经过集水井15进入到排水管道内,进而堵塞排水管道,导致无法排水的问题。
其中,过滤机构12与集水井15的入水口可拆卸连接,以对过滤机构12进行定期清理和更换,保证过滤机构12的过滤效果。
优选的,过滤机构1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第一过滤网靠近集水井15的入水口;第一过滤网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孔径。
通过在集水井15的入水口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并且第一过滤网的孔径大于第二过滤网的孔径,使第一过滤网对较大体积的杂质进行过滤,第二过滤网对第一过滤网未过滤掉的较小体积的杂质进行过滤,使经过过滤机构12的水流经过充分的过滤,保证经过过滤机构12的流水中含有较少的杂质。
其中,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可以平铺在集水井15的入水口处,保证从四面八方进入到集水井15的入水口的水流均可以通过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过滤。
其中,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材质可以是钢丝网,钢丝网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耐磨性,避免杂质在水流的作用力下划破过滤机构12,保证过滤机构12的使用性能。
优选的,还包括虹吸斗13;集水井15的另一端设置有排水口,所述虹吸斗13设置在所述排水口处。
其中,通过在集水井15的下端的排水口处设置有虹吸斗13,实现集水井15中的水流经过虹吸斗13进入到排水管道中,值得一提的是,虹吸斗13具有较好的反涡流功能,能很好的防止空气通过虹吸斗13入口处的水流带入整个系统,并在水位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形成水封完全阻隔空气进入,以使雨水平稳的通过虹吸斗13进入到排水管道中。
其中,虹吸斗13盘可以是不锈钢材质,不锈钢的底盘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提高虹吸斗13用寿命。
其中,虹吸斗13连接排水管道的连接管可以是钢塑件,具有较大的强度和较好的耐腐蚀性。
优选的,所述集水井15的材质为钢;虹吸斗13与所述排水口焊接。
将虹吸斗13与钢材质的集水井15的排水口焊接,实现虹吸斗13与集水井15一体形成,保证排水口在与排水管道对接处的密封性,避免在排水口与排水管道连接处出现渗水问题,提高产品的使用效果。
优选的,所述虹吸斗13位于所述集水井15的中心位置。
通过将虹吸斗13设置在集水井15的中心位置,实现对从四面八方进入到集水井15中的流水进行集中的排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房屋,包括所述的屋顶结构。
通过在房屋的屋顶机构上的倾斜天沟14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集水井15,并且在每个集水井15的下游的一侧,且靠近下游侧边的位置均设置有挡水机构11,水流较快时,挡水机构11能够将急速的水流进行速度缓冲,降低水流速度,相应的水流能够流入各个挡水机构11对应的上游的集水井15中,实现分流排水,避免雨水无组织自由落水淋湿墙面和门窗的问题。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屋顶结构,本是实例中,屋顶结构与实施例一区别在于,挡水机构11为挡水板112;挡水板112沿水流方向倾斜设置。
通过将挡水板112沿水流方向倾斜设置,以使挡水板112既能降低水流的流速,又能保证水流可以通过挡水板112平缓的流入到下游的集水井15中,实现分流排水,避免雨水漫流,进而无组织自由落水淋湿墙面和门窗的问题。
其中,将挡水板112倾斜设置,保证水流能够沿倾斜的挡水板112快速流入到下游的集水井15中。
优选的,挡水板112上设置有流水孔;流水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流水孔均布设置在挡水板112上,以使挡水板112既能降低水流的流速,又能保证水流能够通过流水孔进入到下游的集水井15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屋顶结构,倾斜设置在屋顶上的天沟14,天沟14的沿水流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集水井15,在每个集水井15的下游的一侧,并靠近集水井15的下游侧边的位置上设置有挡水机构11;挡水机构11的上沿低于所述天沟14的上沿。通过在倾斜的天沟14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集水井15,并且在每个集水井15的下游的一侧,且靠近下游侧边的位置均设置有挡水机构11,水流较快时,挡水机构11能够将急速的水流进行速度缓冲,降低水流速度,相应的水流能够流入各个挡水机构11对应的上游的集水井15中,并且挡水机构11的上沿低于天沟14的上沿,即上游的水流可以漫过挡板机构,溢流至下一个集水井15中,从而实现了水流能够排入每个集水井15中,实现分流排水,避免雨水无组织自由落水淋湿墙面和门窗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屋顶,所述屋顶上倾斜设置有天沟,所述天沟沿水流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集水井,在每个集水井的下游的一侧,并靠近所述集水井的下游侧边的位置上均设置有挡水机构;
所述挡水机构用于降低水流的流速,以使部分水流能够流入各个挡水机构对应的集水井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机构的上沿低于所述天沟的上沿,和/或
所述挡水机构与所述天沟的侧面之间存在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机构包括挡水块,所述挡水块包括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下端面与天沟连接;
所述下端面的面积大于上端面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块的侧面为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机构包括挡水板;
所述挡水板沿水流方向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机构;
所述过滤机构设置在所述集水井的入水口,用于对进入集水井内的水流进行过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
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孔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虹吸斗;
所述集水井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用于与排水管路连通,所述虹吸斗设置在所述排水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的材质为钢;
所述虹吸斗与所述排水口无缝焊接连接。
10.一种房屋,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屋顶结构。
CN201921185440.3U 2019-07-25 2019-07-25 屋顶结构及房屋 Active CN2105080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85440.3U CN210508098U (zh) 2019-07-25 2019-07-25 屋顶结构及房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85440.3U CN210508098U (zh) 2019-07-25 2019-07-25 屋顶结构及房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08098U true CN210508098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85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85440.3U Active CN210508098U (zh) 2019-07-25 2019-07-25 屋顶结构及房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080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03724B1 (en) Cover for water flow inlet
CN211006842U (zh) 一种具有存储功能的节能建筑雨水收集装置
CN211007363U (zh) 一种住宅楼屋顶檐口防水装置
CN207003629U (zh) 一种污水处理分流井
CN210508098U (zh) 屋顶结构及房屋
CN211691126U (zh) 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
CN209603265U (zh) 一种市政城市规划道路工程防汛雨水井结构
CN212561823U (zh) 一种公路路边防堵排水沟
CN214117280U (zh) 一种建筑施工排水结构
CN210049052U (zh) 一种排水路牙结构
CN211772960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涵洞结构
CN210288629U (zh) 一种地下车库排水系统
CN208996331U (zh) 屋面双层防渗漏排水器
CN209011265U (zh) 一种具有清淤功能的排水沟
CN218060634U (zh) 一种解决杂物堆积问题的电缆沟过水槽
CN220686434U (zh) 一种导向排水的组合式铝制幕墙板
CN214656099U (zh) 一种防积水路面
CN211058172U (zh) 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
CN220133294U (zh) 一种用于钢结构建筑屋面的排水引流天沟
CN220686541U (zh) 一种建筑设计屋檐口防水装置的塑料挡板结构
CN219471170U (zh) 一种水沟盖板
CN212224246U (zh) 一种建筑外墙防水装置
CN220686546U (zh) 一种遮雨棚
CN210508503U (zh) 一种安全防水型岗亭
CN219343441U (zh) 一种防洪工程用排水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