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07890U - 一种建筑地基用减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地基用减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07890U
CN210507890U CN201920973701.1U CN201920973701U CN210507890U CN 210507890 U CN210507890 U CN 210507890U CN 201920973701 U CN201920973701 U CN 201920973701U CN 210507890 U CN210507890 U CN 2105078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vertical
transverse
shock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7370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培
武宗良
李长青
田新宇
王玉超
李帆
邓硕
高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filed Critical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Priority to CN20192097370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078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078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078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建筑地基用减震装置,经过内板、外板以及横向减震件和竖向减震件设置,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地震波给地基带来的冲击变形,提高了震动横波的吸收能力,增强了抗扭能力,使得上层建筑更加平稳。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地基用减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建筑地基用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撑基础的土体或者岩体。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天然地基是不需要人为加固的天然土层,人工地基需要人为加固处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是提高城市综合防御能力的措施之一。因此,改善建筑物抗震性能成为城市建筑物建设前考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目前,对于建筑防震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多,例如:专利号为201820990189.7公开了建筑防震结构,包括地基,地基上设置基坑,坑底垫砂层,垫砂层顶端设置大放脚,大放脚顶端设置条形基础,条形基础内设置膨胀混凝土,膨胀混凝土内设置钢筋板,膨胀混凝土内并且位于钢筋板的下方设置填充料,上方设置有碎石砂混合料,条形基础的顶端设置有防潮层,防潮层顶端设置墙体以及设置墙体内穿插的柱钢筋,实现了一体化装配设置,达到减震效果。
可是,对于建筑物防震、减震依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不断研究的方向,而且对于防震、减震一体化装配设置也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不断努力的方向,但是,现有技术中,防震结构的设置依然不合理,导致底部难以形成整体,造成防震效果依然较差,而且防震过程中是对条形基石中留出一个凹坑,在凹坑中采用膨胀混凝土等结构设置而成,而条形基石下方经过大放脚结构接触设置,导致整体结构稳定性、减震效果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地基用减震装置。
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建筑地基用减震装置,包括第二竖板与第二横板相互垂直形成的内板;第一竖板与第一横板相互垂直形成的外板;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相互平行,第一横板与第二横板相互平行;在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之间设置有若干横向减震件,在第一横板与第二横板之间设置有若干竖向减震件;所述的第二横板上端设置有顶板,在顶板与第二横板之间设置有若干减震部;顶板一端紧贴第二竖板设置,顶板另外一端经过加强柱与第二横板上表面连接成整体;所述顶板上表面紧贴设置有防潮层,防潮层上表面上用于砌筑墙体;从第二横板向上竖直设置有竖向加强筋,并且竖向加强筋顶端穿过顶板和防潮层,竖向加强筋的底端插入第二横板中。经过内板、外板以及横向减震件和竖向减震件设置,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地震波给地基带来的冲击变形,提高对地震横波的吸收率,增强了抗震效果和抗扭能力,保持了上层建筑的稳定性。
为了能够提高减震效果,降低地震横波对建筑地基的破坏力,保证地基上层建筑的稳定性,优选,所述的减震部由吊设在顶板下表面上的吊柱,垂直设置在第二横板上表面的支撑柱以及设置在吊柱和支撑柱之间的弹性部组成,其中,吊柱向下压,弹性部将会向下压缩,并在吊柱恢复之后,弹性部也能够恢复。
为了避免地震横波破坏建筑地基,增强抗扭曲能力,优选,所述的第二横向板中设置有横向加强筋。
为了防止地震横波给墙体带来扭动损坏,保证墙体处于整体状态,优选,所述的横向加强筋与竖向加强筋固定连接。
为了能够提高对地震横波的吸收能力,增强地基抗扭曲能力,使得建筑地基稳定,保障上层建筑稳定性较强,优选,所述的外板,在第一竖板与第一横板形成的直角内侧设置有圆弧件,圆弧件的弧形向内板直角处凸出;在圆弧件弧形顶端与内板直角处之间设置有支撑筋。
为了能够减弱地震横波所带来的影响,避免墙体损坏,优选,所述的圆弧件具有向内板直角处的弹性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抗震减震效果好,抗扭能力强,能够更好地避免地震横波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坏,保持了上层建筑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外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第一竖板 2-第二竖板 3-第一横板 4-第二横板 5-横向减震件 6-竖向减震件7-横向加强筋 8-加强柱 9-顶板 10-防潮层 11-竖向加强筋 12-吊柱 13-支撑柱 14-弹性部 15-圆弧件 16-支撑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如图1所示,在某些实施例中,建筑地基用减震装置,包括第二竖板2与第二横板4相互垂直形成的内板;第一竖板1与第一横板3相互垂直形成的外板;第一竖板1与第二竖板2相互平行,第一横板3与第二横板4相互平行;在第一竖板1与第二竖板2之间设置有若干横向减震件5,在第一横板3与第二横板4之间设置有若干竖向减震件6;所述的第二横板4上端设置有顶板9,在顶板9与第二横板4之间设置有若干减震部;顶板9一端紧贴第二竖板2设置,顶板9另外一端经过加强柱8与第二横板4上表面连接成整体;所述顶板9上表面紧贴设置有防潮层10,防潮层10上表面上用于砌筑墙体;从第二横板4向上竖直设置有竖向加强筋11,并且竖向加强筋11顶端穿过顶板9和防潮层10,竖向加强筋11的底端插入第二横板4中。
在使用过程中,将地基坑挖设好之后,将第一横板置于地基底面上,将第一竖板垂直设置在地基一侧壁上,使得减震装置能够安装在地基坑中,并对减震装置经过混凝土埋设在地基坑中后,再在防潮层上砌筑墙体,并使得竖向加强筋随着墙体不断延长,直至楼层建筑完成,这样使得地震横波对地基的冲击力大幅度的减弱,提高了地基的稳定性,并结合竖向加强筋的设置,使得减震装置与墙体形成整体,改善了地基上层建筑的稳定性,增强了抗扭能力,减弱了地震横波所造成的损坏。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减震部由吊设在顶板9下表面上的吊柱12,垂直设置在第二横板4上表面的支撑柱13以及设置在吊柱12和支撑柱13之间的弹性部14组成,其中,吊柱12向下压,弹性部14将会向下压缩,并在吊柱2恢复之后,弹性部14也能够恢复。改善减震装置的整体减震性能,增强抗扭能力。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横向板4中设置有横向加强筋7。提高了地基的稳定性和抗扭能力。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横向加强筋7与竖向加强筋11固定连接。保证形成整体,提高抗扭能力。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外板,在第一竖板1与第一横板3形成的直角内侧设置有圆弧件15,圆弧件15的弧形向内板直角处凸出;在圆弧件15弧形顶端与内板直角处之间设置有支撑筋16。保障了内板与外板之间形成弹性支撑,使得在受到地震波影响过程中,墙体向下压的过程,能够使得墙体形成竖直向上一级横向于墙体上的作用力,使得墙体抗扭曲损坏力增强,保证了建筑墙体的稳定性。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圆弧件具有向内板直角处的弹性力。提高对地震横波的吸收能力,保证上层建筑的稳定性。
在某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竖向减震件和/或横向减震件为采用混凝土埋设弹簧的结构,或者采用多层次材料制备而成,例如竖向减震件结构是:第一层采用碎砂石覆盖在底部,再在碎砂石上覆盖膨胀混凝土,再在膨胀混凝土上覆盖细砂填充层再采用混凝土覆盖形成;而对于横向减震件可以按照上述竖向减震件结构制备成预制柱之后,将其安装在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之间,采用混凝土包裹凝固设置而成。在制备竖向减震件、横向减震件时,在其中采用钢材以螺旋状设置在内部,形成加强结构,能够防止结构松散,增强稳定性。
在某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制备过程中,对于竖向减震件相互之间的空隙之中采用碎石填充;对于横向减震件相互之间的空隙中采用混凝土填充,对于竖向减震件与横向减震件之间的空隙采用膨胀混凝土填充。
本实用新型未尽事宜参照本领域相关技术的公知常识以及常规技术手段进行操作。

Claims (6)

1.一种建筑地基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竖板(2)与第二横板(4)相互垂直形成的内板;第一竖板(1)与第一横板(3)相互垂直形成的外板;第一竖板(1)与第二竖板(2)相互平行,第一横板(3)与第二横板(4)相互平行;在第一竖板(1)与第二竖板(2)之间设置有若干横向减震件(5),在第一横板(3)与第二横板(4)之间设置有若干竖向减震件(6);所述的第二横板(4)上端设置有顶板(9),在顶板(9)与第二横板(4)之间设置有若干减震部;顶板(9)一端紧贴第二竖板(2)设置,顶板(9)另外一端经过加强柱(8)与第二横板(4)上表面连接成整体;所述顶板(9)上表面紧贴设置有防潮层(10),防潮层(10)上表面上用于砌筑墙体;从第二横板(4)向上竖直设置有竖向加强筋(11),并且竖向加强筋(11)顶端穿过顶板(9)和防潮层(10),竖向加强筋(11)的底端插入第二横板(4)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地基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部由吊设在顶板(9)下表面上的吊柱(12),垂直设置在第二横板(4)上表面的支撑柱(13)以及设置在吊柱(12)和支撑柱(13)之间的弹性部(14)组成,其中,吊柱(12)向下压,弹性部(14)将会向下压缩,并在吊柱(12)恢复之后,弹性部(14)也能够恢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地基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横板(4)中设置有横向加强筋(7)。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地基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加强筋(7)与竖向加强筋(11)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地基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板,在第一竖板(1)与第一横板(3)形成的直角内侧设置有圆弧件(15),圆弧件(15)的弧形向内板直角处凸出;在圆弧件(15)弧形顶端与内板直角处之间设置有支撑筋(1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地基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弧件具有向内板直角处的弹性力。
CN201920973701.1U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建筑地基用减震装置 Active CN2105078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73701.1U CN210507890U (zh)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建筑地基用减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73701.1U CN210507890U (zh)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建筑地基用减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07890U true CN210507890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80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73701.1U Active CN210507890U (zh)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建筑地基用减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078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22270B (zh) 一种含eps缓冲层的桩基挡墙抗震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8360547B (zh) 一种适用于深水、强震条件下的桥梁复合基础
CN113123325B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6121076A (zh) 一种高层建筑减震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CN110005444A (zh) 高烈度区隧道施工方法及隧道支护结构
CN111021373A (zh) 一种建筑市政工程用边坡加固装置
CN109183640A (zh) 一种抗震且防泥石流和落石的棚洞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3417252B (zh) 一种驳岸加固设施及其施工方法
CN111254954A (zh) 一种具有抗震排水功能的抗滑桩组件及其施工方法
CN104878778A (zh) 地下结构的抗震加固结构及方法
CN211080275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的基桩结构
CN210507890U (zh) 一种建筑地基用减震装置
CN207512797U (zh) 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抗震地基
CN209211508U (zh) 一种抗震建筑地基
CN107119677B (zh) 一种管桩桩顶摩擦-剪切型耗能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12582731U (zh) 山区公路缓冲防护结构体系
CN109024711A (zh) 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1340880U (zh) 一种抗震地基
CN207633197U (zh) 减震桥墩
CN206346220U (zh) 一种含eps缓冲层的桩基挡墙抗震支挡结构
CN206233271U (zh) 一种建筑工程地基抗震结构
CN109577381B (zh) 一种地下结构的隔震方法及隔震的地下结构
JPH0617414A (ja) 排水補強杭
CN214194612U (zh) 一种用于软土建筑基础复合桩基
CN211200438U (zh) 一种高强度建筑工程用桩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