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07815U - 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07815U
CN210507815U CN201920809170.2U CN201920809170U CN210507815U CN 210507815 U CN210507815 U CN 210507815U CN 201920809170 U CN201920809170 U CN 201920809170U CN 210507815 U CN210507815 U CN 2105078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ylinder
shock insulation
vertical
vertical sh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0917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芦燕
景铭
韩庆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080917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078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078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078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包括上支座板、不锈钢板、平面聚四氟乙烯板、球冠衬板、球面聚四氟乙烯板、顶端竖向隔震筒、囊式帘线橡胶层、底端竖向隔震筒、法兰盘、水平螺旋弹簧、锚固螺栓和下支座板。支座水平向采用平板摩擦滑移装置,有效降低了支座高度,提高了其竖向稳定性,并设置了水平限位和自复位装置;支座竖向采用空气弹簧隔震装置,具有可调非线性静、动态刚度,且其性能参数可以通过调节橡胶气囊的内压力调整,较低的竖向刚度也可有效隔离低频地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安装、后期维护方便,构造简单,具有一定的转动能力并具有整体抗拔性能,可用于建筑结构的隔震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隔震减振控制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
背景技术
基础隔震属于结构振动被动控制技术中的一种,通过在基础和建筑物增设隔震层来控制地面运动向上部结构的传递。结构基础隔震的原理是利用隔震支座延长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使结构的基本周期与地震作用的卓越周期错开,同时让变形能集中于隔震系统,减小地震输入给上部结构的能量,从而减轻结构自身的地震响应,为结构的地震防护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地震作为一种随机振动不仅具有水平、竖向分量还具有转动分量,设计时考虑地震动的多维性和随机性,研发多维隔震支座是十分必要的。
多维隔震支座应具有以下特点:(1)隔震支座高度适中,稳定性良好;(2)隔震支座具有抗拔性能;(3)隔震支座可同时隔离水平和竖向地震动;(4)隔震支座水平向和竖向运动不耦联;(5)隔震支座具有震后自复位功能;(6)隔震支座具有一定的转动能力;(7)隔震支座刚度低,可有效隔离低频地震。
目前在工程中常用的叠层橡胶支座、摩擦滑移支座等具有良好的水平隔震效果,但不具有竖向隔震功能。而现有的多维隔震支座多采用水平隔震装置如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摩擦摆等与竖向隔震装置如碟形弹簧、液压装置串联的方式,但由于碟形弹簧刚度较大,在竖向地震动作用下仅能起到部分隔震的效果,不能有效隔离低频地震,而液压隔震装置需要较大的竖向高度,支座的稳定性难以得到足够的保证。上述问题的存在使隔震技术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约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能有效减轻结构的地震损伤。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包括转动部分、竖向隔震部分和水平隔震部分;
所述转动部分位于支座的上部,从上到下包括共心的上支座板、不锈钢板、第一平面聚四氟乙烯板、球冠衬板和球面聚四氟乙烯板;
所述竖向隔震部分位于支座的中部,包括导向筒和空气弹簧;所述导向筒包括相互连接的顶端竖向隔震筒和底端竖向隔震筒;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的顶部与所述上支座板的底部配合连接起到抗拔作用,所述球面聚四氟乙烯板的下部嵌入在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的顶部内;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的底部与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的顶部配合连接起到抗拔作用;所述空气弹簧设置在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和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之间;
所述水平隔震部分位于支座的下部,包括水平螺旋弹簧、下支座板和滑移层;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的下部伸入至所述下支座板内,并与所述下支座板的顶部配合连接起到抗拔作用;所述滑移层设置在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的底部;所述水平螺旋弹簧设置在所述下支座板内部,并且所述水平螺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的外壁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支座板的内壁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球冠衬板的上表面为与所述第一平面聚四氟乙烯板相匹配的平面结构、下表面为与所述球面聚四氟乙烯板相匹配的曲面结构;所述球冠衬板的上平面和下曲面均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平面聚四氟乙烯板嵌入在所述球冠衬板上平面的凹槽内,所述球冠衬板上平面的凹槽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平面聚四氟乙烯板的厚度;所述球面聚四氟乙烯板嵌入在所述球冠衬板下曲面的凹槽内,所述球冠衬板下曲面的凹槽厚度小于所述球面聚四氟乙烯板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的顶部为与所述球面聚四氟乙烯板相匹配、用于嵌入所述球面聚四氟乙烯板的圆弧形曲面。
进一步地,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的顶部边缘间隔设置有向外布置的顶端竖向隔震筒凸缘,所述上支座板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向内布置的、且与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凸缘一一对应的上支座板凸缘,所述上支座板相对于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向下运动,在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凸缘从相邻所述支座板凸缘之间的空隙进入至内所述上支座板内后,所述上支座板相对于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做旋转运动,使得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凸缘旋转至所述上支座板凸缘上方,起到抗拔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包括底端竖向隔震筒底座和位于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底座顶部的底端竖向隔震筒抗拔板,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底座和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抗拔板之间通过抗拔锚固螺栓相互连接;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抗拔板与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底部的外凸边缘组成回形构造以起到抗拔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弹簧包括囊式帘线橡胶层和法兰盘,所述法兰盘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囊式帘线橡胶层的上、下两端,所述囊式帘线橡胶层的上、下边缘分别通过锚固螺栓与所述法兰盘相互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移层包括第二平面聚四氟乙烯板,所述第二平面聚四氟乙烯板嵌入在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底部内开设的圆形凹槽内,所述圆形凹槽与所述第二平面聚四氟乙烯板同心且直径相同,所述圆形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平面聚四氟乙烯板的厚度,所述第二平面聚四氟乙烯板的下表面与所述下支座板的内底面相接触并能在所述下支座板的内底面上自由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螺旋弹簧设置有若干个,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下支座板包括下支座板底座和位于所述下支座板底座顶部的下支座板抗拔板,所述下支座板底座和所述下支座板抗拔板之间通过抗拔锚固螺栓相互连接;所述下支座板抗拔板为环形结构,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的底部为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的外径大于所述下支座板抗拔板的内径,使得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的底部始终位于所述下支座板抗拔板的下部,起到抗拔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面聚四氟乙烯板和所述球冠衬板的接触面涂抹胶水进行粘结,保证支座工作时,所述第一平面聚四氟乙烯板和所述球冠衬板不分离;所述球面聚四氟乙烯板和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的接触面涂抹胶水进行粘结,保证支座工作时,所述球面聚四氟乙烯板和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不分离;所述滑移层的第二平面聚四氟乙烯板和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的接触面涂抹胶水进行粘结,保证支座工作时,所述第二平面聚四氟乙烯板和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不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其转动部分设置的下凸形球冠衬板使支座具有一定的转动功能并可依靠重力作用实现支座的转动自复位。相对于传统被动隔震系统刚度、阻尼固定,空气弹簧竖向隔震系统具有可调非线性静、动态刚度;性能参数可调,刚度和承载力可以通过调节橡胶气囊的内压力来调整;竖向刚度小,隔震频率低,当输入低频地震时也可有效发挥隔震效果。水平隔震系统采用的平板摩擦滑移系统并设置多组水平螺旋弹簧,既有效的降低的支座的竖向高度,提高了支座的竖向稳定性又有效地抑制了支座水平位移过大并可实现支座震后自复位。该多维隔着支座能有效的降低结构水平和竖向刚度,稳定的耗散地震能量,同时,安装、后期维护方便,构造简单,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水平复位装置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竖向隔震装置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上支座板凸缘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上支座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顶端竖向隔震筒凸缘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顶端竖向隔震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竖向A-A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注:1、上支座板;2、不锈钢板;3、第一平面聚四氟乙烯板;4、顶端竖向隔震筒;5、囊式帘线橡胶层;6、球冠衬板;7、球面聚四氟乙烯板;8、锚固螺栓;9、抗拔锚固螺栓;10、底端竖向隔震筒;11、水平螺旋弹簧;12、法兰盘;13、下支座板;14、第二平面聚四氟乙烯板;
1a、上支座板顶板;1b、上支座板凸缘;
4a、顶端竖向隔震筒凸缘;
10a、底端竖向隔震筒底座;10b、底端竖向隔震筒抗拔板;
13a、下支座板底座;13b、下支座板抗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如附图1至图7所示,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包括转动部分、竖向隔震部分和水平隔震部分,支座总体呈圆柱状。
所述转动部分位于支座的上部,从上到下包括共心的上支座板1、不锈钢板2、第一平面聚四氟乙烯板3、球冠衬板6和球面聚四氟乙烯板7。所述球冠衬板6的上表面为与所述第一平面聚四氟乙烯板3相匹配的平面结构、下表面为与所述球面聚四氟乙烯板7相匹配的曲面结构;所述球冠衬板6的上平面和下曲面均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平面聚四氟乙烯板3嵌入在所述球冠衬板6上平面的凹槽内,所述球冠衬板6上平面的凹槽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平面聚四氟乙烯板3的厚度;所述球面聚四氟乙烯板7嵌入在所述球冠衬板6下曲面的凹槽内,所述球冠衬板6下曲面的凹槽厚度小于所述球面聚四氟乙烯板7的厚度。所述上支座板1包括上支座板顶板1a和上支座板凸缘1b两部分,所述上支座板凸缘1b间隔布置在所述上支座板1的底部内侧。
所述竖向隔震部分采用空气弹簧隔震装置,具有可调非线性静、动态刚度,且其性能参数可以通过调节橡胶气囊的内压力调整,较低的竖向刚度也可有效隔离低频地震。所述竖向隔震部分位于支座的中部,包括导向筒和空气弹簧。所述导向筒由共心的顶端竖向隔震筒4和底端竖向隔震筒10构成。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的顶部边缘间隔设置有向外布置的顶端竖向隔震筒凸缘4a,用于与所述上支座板1底部的上支座板凸缘1b配合连接;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的顶部为与所述球面聚四氟乙烯板7相匹配的圆弧形曲面,所述球面聚四氟乙烯板7的下部嵌入在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顶部的圆弧形曲面内。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10由底端竖向隔震筒底座10a和位于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底座10a顶部的底端竖向隔震筒抗拔板10b构成,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底座10a和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抗拔板10b上开有螺栓孔,两者之间通过抗拔锚固螺栓9进行连接。所述空气弹簧包括囊式帘线橡胶层5和法兰盘12,所述法兰盘12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囊式帘线橡胶层5的上、下两端,所述囊式帘线橡胶层5的上、下边缘和所述法兰盘12开设有螺栓孔,通过锚固螺栓8进行连接,同时,所述锚固螺栓8将两个所述法兰盘12分别固定在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和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底座10a上;所述空气弹簧整体设置在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和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10之间。
所述水平隔震部分采用平板摩擦滑移装置,有效降低了支座高度,提高了其竖向稳定性,并设置了水平限位和自复位装置。所述水平隔震部分位于支座的下部,包括水平螺旋弹簧11、下支座板13和滑移层。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10的下部伸入至所述下支座板13内,并与所述下支座板13的顶部配合连接。所述滑移层设置在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10的底部,包括第二平面聚四氟乙烯板14;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10的底部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第二平面聚四氟乙烯板14嵌入在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10底部内开设的圆形凹槽内,所述圆形凹槽与所述第二平面聚四氟乙烯板14同心且直径相同,所述圆形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平面聚四氟乙烯板14的厚度,所述第二平面聚四氟乙烯板14的下表面与所述下支座板13的内底面相接触并能在所述下支座板13的内底面上自由滑动形成滑移层。所述水平螺旋弹簧11设置在所述下支座板13内部,并且所述水平螺旋弹簧11的一端与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10的外壁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支座板13的内壁相连接;所述水平螺旋弹簧11设置有若干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所述下支座板13的内底面为不锈钢材料制作的平面,可确保所述第二平面聚四氟乙烯板14在不锈钢平面上自由滑动。所述下支座板13由下支座板底座13a和位于所述下支座板底座13a顶部的下支座板抗拔板13b构成,所述下支座板底座13a和所述下支座板抗拔板13b上开设有螺栓孔,两者之间通过抗拔锚固螺栓9进行连接。
其中,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底座10a和位于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底座10a顶部的底端竖向隔震筒抗拔板10b上开设的螺栓孔孔径相同;所述下支座板底座13a和位于所述下支座板底座13a顶部的下支座板抗拔板13b上开设的螺栓孔孔径相同;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的顶面、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底座10a的底面、所述囊式帘线橡胶层5的上、下边缘和所述法兰盘12上开设的螺栓孔孔径相同。
其中,所述球冠衬板6可在球面聚四氟乙烯板7的上表面相对滑动来实现支座的转动,下凸形的所述球冠衬板6可有效实现支座震后依靠重力实现转动自复位。
其中,聚四氟乙烯板是一种摩擦系数极低的易摩擦材料,为减少支座在使用过程中对聚四氟乙烯板的摩擦,将在所述第一平面聚四氟乙烯板3、第二平面聚四氟乙烯板14和球面聚四氟乙烯板7的表面压制成硅脂贮油坑。
其中,为保证所述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工作时,所述第一平面聚四氟乙烯板3和所述球冠衬板6不分离,将在所述第一平面聚四氟乙烯板3和所述球冠衬板6的接触面涂抹502等胶水进行粘结;为保证支座在工作时,所述球面聚四氟乙烯板7和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不分离,将在所述球面聚四氟乙烯板7和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的接触面涂抹502等胶水进行粘结;为保证支座工作时,位于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10下面的所述第二平面聚四氟乙烯板14和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10不分离,将在所述第二平面聚四氟乙烯板14和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10的接触面涂抹502等胶水进行粘结。
其中,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凸缘4a和所述上支座板凸缘1b一一对应,所述上支座板1相对于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向下运动,在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凸缘4a从相邻所述支座板凸缘之间的空隙进入至内所述上支座板1内后,所述上支座板1相对于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做旋转运动,使得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凸缘4a旋转至所述上支座板凸缘1b上方,即,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凸缘4a嵌在所述上支座板凸缘1b内,可有效起到抗拔作用;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抗拔板10b和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底部的外凸边缘组成回形构造可有效起到抗拔作用;所述下支座板抗拔板13b为环形结构,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10的底部为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的外径大于所述下支座板抗拔板13b的内径,使得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10的底部始终位于所述下支座板抗拔板13b的下部,两者共同作用可有效起到抗拔的作用,因而支座整体具有抗拔性。
其中,所述上支座板凸缘1b和顶端竖向隔震筒凸缘4a之间预留间隙。
其中,所述水平隔震部分采用平板摩擦滑移系统,有效降低了支座的竖向高度,极大的提高了支座的稳定性。为避免支座水平滑动位移较大并实现震后水平隔震系统自复位,本实用新型在水平隔震部分设置了水平螺旋弹簧11以限制支座的位移并实现震后自复位。
其中,所述竖向隔震部分采用空气弹簧隔震系统,如设置一组空气弹簧不能满足支座竖向承载力和刚度的要求,可采用并联多组空气弹簧的方法增大多维隔震支座的竖向承载力和竖向刚度。
其中,应根据支座承受的水平地震力设计需要的水平螺旋弹簧11材料直径、弹簧中径、有效圈数及组数,可通过增加水平螺旋弹簧11组数增大支座的水平刚度。如设置一圈水平螺旋弹簧11仍不能满足避免支座水平位移过大并实现震后自复位的功能,可设置多层水平螺旋弹簧11。
依据支座构造和组装程序可按转动部分、竖向隔震部分和水平隔震部分三类部件进行加工。首先将各主要部件加工完毕,然后进行组装,主要步骤可概括为:
(1)首先在顶端竖向隔震筒4和底端竖向隔震筒10之间安装空气弹簧;
(2)将底端竖向隔震筒抗拔板10b与底端竖向隔震筒底座10a通过抗拔锚固螺栓9进行连接,竖向隔震部分安装完毕;
(3)将竖向隔震部分置于下支座板底座13a上部,安装水平螺旋弹簧11;
(4)将下支座板抗拔板13b与下支座板底座13a通过抗拔锚固螺栓9进行连接,水平隔震部分安装完毕;
(5)将转动部分安装在竖向隔震部分的上部。
水平采用平板摩擦滑移隔震,当支座受水平地震作用时,位于底端竖向隔震筒10下端的第二平面聚四氟乙烯板14与下支座板13内底面间产生滑动,产生水平相对位移,实现水平向隔震。同时,水平螺旋弹簧11被拉伸或压缩,实现震后自复位并有效避免水平位移过大。
竖向采用空气弹簧隔震,空气弹簧位于顶端竖向隔震筒4和底端竖向隔震筒10之间,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空气弹簧在顶端竖向隔震筒4和底端竖向隔震筒10内上下运动,使隔震结构的自振频率与输入激励的频率错开,从而实现竖向隔震。顶端竖向隔震筒4和底端竖向隔震筒10组成的回形限位构造使支座具有竖向抗拔功能。
支座在多维地震作用下,为确保其工作性能可靠,要求支座在水平和竖向实现解耦,即支座的水平和竖向运动互不干扰。在水平向,水平隔震部分的竖向刚度远远大于空气弹簧的竖向刚度,故支座整体的竖向刚度取决于竖向隔震部分的竖向刚度;在竖向,由于顶端竖向隔震筒4和底端竖向隔震筒10回形构造的存在,使竖向隔震部分的水平刚度远远大于水平螺旋弹簧11的水平刚度,故支座整体的水平刚度取决于水平隔震部分的水平刚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安装、后期维护方便,构造简单,具有一定的转动能力并具有整体抗拔性能,可用于建筑结构的隔震控制。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部分、竖向隔震部分和水平隔震部分;
所述转动部分位于支座的上部,从上到下包括共心的上支座板(1)、不锈钢板(2)、第一平面聚四氟乙烯板(3)、球冠衬板(6)和球面聚四氟乙烯板(7);
所述竖向隔震部分位于支座的中部,包括导向筒和空气弹簧;所述导向筒包括相互连接的顶端竖向隔震筒(4)和底端竖向隔震筒(10);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的顶部与所述上支座板(1)的底部配合连接起到抗拔作用,所述球面聚四氟乙烯板(7)的下部嵌入在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的顶部内;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的底部与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10)的顶部配合连接起到抗拔作用;所述空气弹簧设置在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和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10)之间;
所述水平隔震部分位于支座的下部,包括水平螺旋弹簧(11)、下支座板(13)和滑移层;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10)的下部伸入至所述下支座板(13)内,并与所述下支座板(13)的顶部配合连接起到抗拔作用;所述滑移层设置在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10)的底部;所述水平螺旋弹簧(11)设置在所述下支座板(13)内部,并且所述水平螺旋弹簧(11)的一端与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10)的外壁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支座板(13)的内壁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冠衬板(6)的上表面为与所述第一平面聚四氟乙烯板(3)相匹配的平面结构、下表面为与所述球面聚四氟乙烯板(7)相匹配的曲面结构;所述球冠衬板(6)的上平面和下曲面均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平面聚四氟乙烯板(3)嵌入在所述球冠衬板(6)上平面的凹槽内,所述球冠衬板(6)上平面的凹槽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平面聚四氟乙烯板(3)的厚度;所述球面聚四氟乙烯板(7)嵌入在所述球冠衬板(6)下曲面的凹槽内,所述球冠衬板(6)下曲面的凹槽厚度小于所述球面聚四氟乙烯板(7)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的顶部为与所述球面聚四氟乙烯板(7)相匹配、用于嵌入所述球面聚四氟乙烯板(7)的圆弧形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的顶部边缘间隔设置有向外布置的顶端竖向隔震筒凸缘(4a),所述上支座板(1)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向内布置的、且与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凸缘(4a)一一对应的上支座板凸缘(1b),所述上支座板(1)相对于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向下运动,在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凸缘(4a)从相邻所述支座板凸缘之间的空隙进入至内所述上支座板(1)内后,所述上支座板(1)相对于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做旋转运动,使得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凸缘(4a)旋转至所述上支座板凸缘(1b)上方,起到抗拔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10)包括底端竖向隔震筒底座(10a)和位于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底座(10a)顶部的底端竖向隔震筒抗拔板(10b),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底座(10a)和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抗拔板(10b)之间通过抗拔锚固螺栓(9)相互连接;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抗拔板(10b)与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底部的外凸边缘组成回形构造以起到抗拔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弹簧包括囊式帘线橡胶层(5)和法兰盘(12),所述法兰盘(12)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囊式帘线橡胶层(5)的上、下两端,所述囊式帘线橡胶层(5)的上、下边缘分别通过锚固螺栓(8)与所述法兰盘(12)相互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层包括第二平面聚四氟乙烯板(14),所述第二平面聚四氟乙烯板(14)嵌入在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10)底部内开设的圆形凹槽内,所述圆形凹槽与所述第二平面聚四氟乙烯板(14)同心且直径相同,所述圆形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平面聚四氟乙烯板(14)的厚度,所述第二平面聚四氟乙烯板(14)的下表面与所述下支座板(13)的内底面相接触并能在所述下支座板(13)的内底面上自由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螺旋弹簧(11)设置有若干个,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板(13)包括下支座板底座(13a)和位于所述下支座板底座(13a)顶部的下支座板抗拔板(13b),所述下支座板底座(13a)和所述下支座板抗拔板(13b)之间通过抗拔锚固螺栓(9)相互连接;所述下支座板抗拔板(13b)为环形结构,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10)的底部为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的外径大于所述下支座板抗拔板(13b)的内径,使得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10)的底部始终位于所述下支座板抗拔板(13b)的下部,起到抗拔的作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聚四氟乙烯板(3)和所述球冠衬板(6)的接触面涂抹胶水进行粘结,保证支座工作时,所述第一平面聚四氟乙烯板(3)和所述球冠衬板(6)不分离;所述球面聚四氟乙烯板(7)和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的接触面涂抹胶水进行粘结,保证支座工作时,所述球面聚四氟乙烯板(7)和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不分离;所述滑移层的第二平面聚四氟乙烯板(14)和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10)的接触面涂抹胶水进行粘结,保证支座工作时,所述第二平面聚四氟乙烯板(14)和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10)不分离。
CN201920809170.2U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 Active CN2105078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09170.2U CN210507815U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09170.2U CN210507815U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07815U true CN210507815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77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09170.2U Active CN210507815U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0781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3986A (zh) * 2019-05-31 2019-08-06 天津大学 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
CN111827504A (zh) * 2020-07-15 2020-10-27 苗柏通 一种土木工程结构的减震装置
CN112343200A (zh) * 2020-11-18 2021-02-09 天津城建大学 一种自复位隔震支座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3986A (zh) * 2019-05-31 2019-08-06 天津大学 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
CN111827504A (zh) * 2020-07-15 2020-10-27 苗柏通 一种土木工程结构的减震装置
CN112343200A (zh) * 2020-11-18 2021-02-09 天津城建大学 一种自复位隔震支座
CN112343200B (zh) * 2020-11-18 2021-11-23 天津城建大学 一种自复位隔震支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07815U (zh) 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
CN103147394B (zh) 抗拔双向滑动摩擦支座
CN110093986A (zh) 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
CN2818612Y (zh) 一种变曲率自行复位保护三维减隔震耗能支座
CN106013489B (zh) 一种附带阻尼多向负刚度装置
CN103243831A (zh) 复合式全向调谐减震阻尼摆
CN104563322A (zh) 多维减隔震支座
CN101672074A (zh) 滚筒式全向调谐质量减震阻尼器
CN207376445U (zh) 一种减震阻尼盆式橡胶支座
CN110258812B (zh) 一种多重可调节滑动面的高承载力抗拉耗能隔震装置
CN210216739U (zh) 一种空气弹簧-摩擦摆多维隔震支座
CN104452975B (zh) 一种竖向隔震支座及其制作方法
CN201502113U (zh) 滚筒式全向调谐质量减震阻尼器
CN113374106B (zh) 一种sma高耗能自复位三维隔震装置
CN105507446A (zh) 一种调谐液体阻尼器
CN113006308A (zh) 振震双隔的组合隔震系统
CN110029736B (zh) 一种异形三维隔震支座
CN113969688A (zh) 一种抗拔型三维隔震摩擦摆支座
CN112813741A (zh) 轨道交通用三维隔振装置
CN206591674U (zh) 一种橡胶‑铅芯‑三膜片复合碟簧减震支座
CN214694913U (zh) 三维隔振装置
CN214613345U (zh) 用于轨道交通上盖结构的三维隔振装置
CN218643546U (zh) 一种建筑隔震支座
CN214613344U (zh) 轨道交通用三维隔振装置
CN112459588A (zh) 一种高稳定性的缓冲隔震式橡胶支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