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05804U - 一种自形成复绿基材的工程废水净化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形成复绿基材的工程废水净化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05804U
CN210505804U CN201921271538.0U CN201921271538U CN210505804U CN 210505804 U CN210505804 U CN 210505804U CN 201921271538 U CN201921271538 U CN 201921271538U CN 210505804 U CN210505804 U CN 2105058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lope
particle
water
siz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7153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功开
宛良朋
陈盼
王义锋
李华
李冰
彭帅
王坤
潘洪月
孟友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hree Gorges Projects Development Co Ltd CT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hree Gorges Projects Development Co Ltd CT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hree Gorges Projects Development Co Ltd CTG filed Critical China Three Gorges Projects Development Co Ltd CTG
Priority to CN20192127153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058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058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058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形成复绿基材的工程废水净化结构,主要包括结构,具体地包括倾斜底面集水池,倾斜底面集水池下端设有多层吸附净化层,吸附净化层一侧设有挡墙,挡墙与多层吸附净化层形成清水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形成复绿基材的工程废水净化结构、方法及应用,利用大自然自净能力,结合工程弃渣按一定要求进行分层堆存,利用渣石吸附性,形成高效大体量沉淀系统,实现污水自净化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自形成复绿基材的工程废水净化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生产废水处理,尤其是一种自形成复绿基材的工程废水净化结构。
背景技术
混凝土生产系统生产的废水,主要来源是骨料筛分车间和拌和系统的冲洗废水。其中,骨料筛分车间二次筛分废水量较大,其特性与砂石系统筛分车间废水相同,主要成分是石粉。
现在我们使用的污水处理一般采用“弃料回收装置+辐流沉淀池+机械压滤脱水”的处理工艺。这种处理工艺需要很大面积的场地修建沉淀池。而水利工程大多位于高山峡谷之中,场地资源紧缺,且污水处理后的废渣还要另行处理,成本较高。
另一方面,水利工程中基坑开挖、地下洞室开挖、骨料开挖等所产生的废渣,其主要是较风化的碎屑岩石。
当前,废渣处理方法主要是堆弃,部分用于护坡、拦渣坝、填埋等。堆弃渣体是将废渣视作废料处理,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造成很大浪费,甚至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破坏,在如今环水保高要求的环境下,对堆弃渣体的复绿也是工程验收的一项重要验收指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形成复绿基材的工程废水净化结构、方法及应用,利用开挖废弃的石渣作为过滤体,净化工程产生的废水,后期在堆渣上的吸附物(土、石粉等)作为生境基材,种植绿色植物,以达到生态修复的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形成复绿基材的工程废水净化结构,包括倾斜底面集水池,倾斜底面集水池下端设有多层吸附净化层,吸附净化层一侧设有挡墙,挡墙与多层吸附净化层形成清水沟。
所述多层吸附净化层包括从上而下的大粒径块石堆积层,第一小粒径堆石层、第一中粒径堆石层,第二小粒径堆石层,第二中粒径堆石层。
所述倾斜底面集水池一侧设有进水渠、漫流斜坡,进水渠、漫流斜坡均带有一定的坡面且指向倾斜底面集水池。
所述清水沟中心低、外侧高。
所述倾斜底面集水池外侧设有第一小粒径堆石层,第一小粒径堆石层与倾斜底面集水池相对一侧采用混凝土砌体。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形成复绿基材的工程废水净化结构,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对于水电工程建设,本污水处理方式,可一定程度解决工程开挖期渣石的堆放问题,以及满足后期渣场治理的环水保要求。
2)、通过大区域、大体量的堆积体的容纳与净化,实现来水与出水的均衡。
3)、对于需要坡表复绿的堆渣场,可通过水的漫流,改变岩石表面性状和颗粒物的吸附,改善坡表的生境条件,使之适应绿色植被的生长。
4)、在坡角堆积块石,对于原边坡坡角的加载,一定程度上可防止边坡(滑坡)发生地质灾害。
5)、简单的改造,不仅可对工程生产废水进行净化,对于山体水土流失也可进行阻隔与留存,减少山体水土入江,确保入江水质的清澈,在沿江泥石流沟或山体坡角进行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可改善水土流失,也可确保入江水质,大规模应用可作为长江大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
6)、相对于传统的挖沉淀池进行废水处理,本申请可做到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在处理效率和效果上有效提高,投入的维护成本更是大大的节约,带来的工程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图。
图中:进水渠1,漫流斜坡2,倾斜底面集水池3,大粒径块石堆积层4,第一小粒径堆石层5,第一中粒径堆石层6,第二小粒径堆石层7,第二中粒径堆石层8,清水沟9,挡墙10,出水管11 。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自形成复绿基材的工程废水净化结构,主要由进水渠1、漫流斜坡2、倾斜底面集水池3,大粒径块石堆积层4,第一小粒径堆石层5,第一中粒径堆石层6,第二小粒径堆石层7,第二中粒径堆石层8,清水沟9,挡墙10,出水管11组成。
其中,进水渠1要求渠底具有一定坡度,保证进水的顺利下流,形成连续且具有一定防冲刷作用的动水环境,沟渠两侧为斜坡式或直立式均可,保证满足水源下泄量需求,通过渠底坡度和下泄水流控制沟底不被淤积。
漫流斜坡2要求向下的坡度约为30°左右,且坡面为曲面扇形,尽可能多使污水源向倾斜底面集水池3发散。
倾斜底面集水池3要求集水池底面为向外侧倾斜,倾斜底面集水池3周边为大块石堆积而成。
大粒径块石堆积层4对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其厚度原则上大于整个弃渣体高度的1/5,确保入水及时下渗。
第一小粒径堆石层5与倾斜底面集水池3相邻侧采用混凝土砌体,进行倾斜底面集水池3内污水源下渗至大粒径块石堆积层4后水平运移过程中的净化、吸附,输出水可坡表漫流,保证坡表块石充分吸附杂质。
第一中粒径堆石层6是对经大粒径块石堆积层4过滤后的水源,下渗后的再一次过滤、净化;其厚度原则上大于整个弃渣体高度的1/5。
第二小粒径堆石层7是对上部渗水进行充分净化,由于其孔隙的减少,下渗速率大大减缓,要求其厚度尽量薄,控制在整个弃渣体高度的1/10-1/8。
第二中粒径堆石层8及以下为中粒径-大粒径块石层,整个厚度大约为整个弃渣体高度的2/5。
清水沟9要求沟内向中间汇流,沟底两侧与中间具有一定坡度。沟内水与坡内底部水是连通的,形成相对静止的水环境,且通过大体量的静态水,自身也是一次沉淀过程。
这里的清水沟位于渣体底部,通多环向布置的挡墙形成一个大体积的挡水结构,将经渣体吸附后的处理水,再次沉淀净化。另外挡墙还可起到对挡墙外侧生产活动、交通等的防护作用。清水沟一侧与坡体(或者说渣体)相连,一侧与挡墙相连。
挡墙10要求为重力式挡墙,挡墙斜面朝外,直面朝坡侧。挡墙10构成一个相对封闭圈,用于构成清水沟9对静态的储水和净水环境,另一方面挡墙10也可对落石进行阻挡保护挡墙外侧的安全。
出水管11位于下游侧,且出水管11的接口穿过挡墙10。
一种自形成复绿基材的工程废水净化方法,将工程弃渣分层堆存,并使废水在堆渣上充分吸附与充填,形成复绿基材。
在该方法中,首先通过倾斜底面集水池3集水,利用多层不同粒径的弃渣层进行吸附,达到过滤、净化的目的。
通过对小浪底水电站的实践,说明大块石大面积、大规模的堆积,可较大程度适应心墙坝坝身变形,保证自身稳定,且一旦形成规模后,具有一定的景观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可根据污水处理要求的不同,改变堆积层层数、堆积层块石粒径等,甚至结构上进行小型化设计,能满起到污水的净化作用。
本实用新型可以理解为在块石堆积体上布置的传统沉淀池,但不是通过水的静态沉淀,净污分层来实现污水处理目的。而是污水通过池底下渗过滤,污水进,静水出的方式实现污水处理目的。
上述结构可应用于沿江泥石流沟或山体坡角。通过改造后沉淀后的水资源可实现多方面利用:1)、检测达标后自排入江;2)、泵送循环利用及其他。
沉淀池使用周期结束后,可通过沉淀物对斜坡的自适应分布或人工干预,形成边坡绿化基材,实现沉淀物的原地利用,构建新的生态链。

Claims (5)

1.一种自形成复绿基材的工程废水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倾斜底面集水池(3),倾斜底面集水池(3)下端设有多层吸附净化层,吸附净化层一侧设有挡墙(10),挡墙(10)与多层吸附净化层形成清水沟(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形成复绿基材的工程废水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吸附净化层包括从上而下的大粒径块石堆积层(4),第一小粒径堆石层(5)、第一中粒径堆石层(6),第二小粒径堆石层(7),第二中粒径堆石层(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形成复绿基材的工程废水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底面集水池(3)一侧设有进水渠(1)、漫流斜坡(2),进水渠(1)、漫流斜坡(2)均带有一定的坡面且指向倾斜底面集水池(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形成复绿基材的工程废水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沟(9)中心低、外侧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形成复绿基材的工程废水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底面集水池(3)外侧设有第一小粒径堆石层(5),第一小粒径堆石层(5)与倾斜底面集水池(3)相对一侧采用混凝土砌体。
CN201921271538.0U 2019-08-07 2019-08-07 一种自形成复绿基材的工程废水净化结构 Active CN2105058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71538.0U CN210505804U (zh) 2019-08-07 2019-08-07 一种自形成复绿基材的工程废水净化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71538.0U CN210505804U (zh) 2019-08-07 2019-08-07 一种自形成复绿基材的工程废水净化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05804U true CN210505804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88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71538.0U Active CN210505804U (zh) 2019-08-07 2019-08-07 一种自形成复绿基材的工程废水净化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058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5809A (zh) * 2019-08-07 2019-11-01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自形成复绿基材的工程废水净化结构、方法及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5809A (zh) * 2019-08-07 2019-11-01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自形成复绿基材的工程废水净化结构、方法及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32485B (zh) 外源水体截留净化型城市河道多元生态护岸物理结构系统
CN105155463B (zh) 一种河道或湖泊的生态疏浚处理方法
CN112081144B (zh) 一种重金属尾矿库底部复合稳定层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2392433A (zh) 一种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水沟过水堰
CN207159038U (zh) 一种生态过滤床水质净化处理装置
CN210505804U (zh) 一种自形成复绿基材的工程废水净化结构
CN209238176U (zh) 河沙淘选装置
CN213114892U (zh) 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功能型雨水花园
CN210507329U (zh) 生态河道内全方位渗滤净化型景观叠水坝
CN217103250U (zh) 一种排口抗冲刷沉降净化系统
CN203613628U (zh) 基于lid理念的吹填港区煤堆场雨水处理系统
CN206752629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雨水检查井
CN113243281B (zh) 一种海绵城市盐碱地生态旱溪系统
CN205773956U (zh) 污水渗滤净化系统
CN212316594U (zh) 一种过滤排水的路面结构装置
CN211499025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雨水再利用系统
CN210215113U (zh) 一种多层级过滤型生物滞留土工结构
CN108658208B (zh) 尾矿水河道原位净化处理装置
CN220766537U (zh) 一种具有初步水质净化功能的生态滤坝结构
CN212662785U (zh) 一种水力冲挖清淤辅助结构
CN114349294B (zh) 一种用于处理疏浚淤泥的反滤围井结构
CN110395809A (zh) 一种自形成复绿基材的工程废水净化结构、方法及应用
CN220888515U (zh) 一种生态护岸结构
CN211948275U (zh) 一种疏浚底泥上清液快速过滤的透水坝结构
CN114809231B (zh) 一种利用反滤围井处理疏浚淤泥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