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03113U - 一种用于水上机器自动收放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水上机器自动收放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03113U
CN210503113U CN201920773781.6U CN201920773781U CN210503113U CN 210503113 U CN210503113 U CN 210503113U CN 201920773781 U CN201920773781 U CN 201920773781U CN 210503113 U CN210503113 U CN 2105031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guide
water
deck
suppor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7378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咏生
麦嘉裕
戴称皇
纪咏而
林千荞
梁浩升
朱锦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Original Assigne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filed Critical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Priority to CN20192077378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031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031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0311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水上机器自动收放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水上设备,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能够在液面上漂浮的载体、设置在所述水上设备上的收放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水上设备上的引导机构,且所述引导机构设置在所述水上设备的端部,所述收放机构的一部分与所述载体相连,且所述收放机构用于通过与所述载体相连的部分将所述载体回收至所述引导机构上并予以锁定,所述载体能够承载与所述水上设备相独立的水上机器。所述水上机器自动释放回收系统增加了安全性,避免了长缆索缠绕问题,也避免了可伸缩支架重量问题,机构简单轻巧,易于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水上机器自动收放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机器收放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水上机器收放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水上机器使用前,需要释放水上机器到水中。使用之后,需要收回水上机器。当发生水上事故时,通常需要救援设备对落水人员进行营救。目前,水上救援多采用救生圈或大型救生筏实施水上营救。但是,救生筏体积较大、结构复杂且难于控制。
水上机器,包括救生圈,救生圈包括动力救生圈,其释放和回收,通常需要水上设备包括有人船和无人船接近目标或被救人员,这就容易碰伤目标或被救人员。如果加大距离,就需要长的缆索,这就导致长缆索缠绕问题。如果不用缆索,就需要体积大质量大的可伸缩支架实现释放和回收。体积大质量大容易引起不平衡问题,5级海况下非常危险。
因此,如何解决以上三个问题,简化水上机器收放系统的结构,
简化操作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上机器自动收放的系统,所述系统增加了安全性,避免了长缆索缠绕问题,也避免了可伸缩支架重量问题,体积较小,且便于操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水上机器收放的系统中,水上机器的释放和回收是通过载体的释放和回来实现的,可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碰伤、缠绕、不平衡三个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水上机器自动收放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水上设备,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能够在液面上漂浮的载体、设置在所述水上设备上的收放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水上设备上的引导机构,且所述引导机构设置在所述水上设备的端部,所述收放机构的一部分与所述载体相连,且所述收放机构用于通过与所述载体相连的部分将所述载体回收至所述引导机构上,所述载体能够承载与所述水上设备相独立的水上机器。
优选地,所述水上设备包括有人船或者无人船,所述引导机构包括支撑架、引导轮和两个引导板,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水上设备的甲板上,所述支撑架限定出背离所述甲板的承载面,且所述承载面为倾斜面,所述引导轮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以使得回收或释放所述载体时该载体与所述引导轮之间形成滚动摩擦。
所述引导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以使得所述引导板的一端位于所述甲板的上方、所述引导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水上设备的底表面的下方,两个所述引导板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且所述引导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甲板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板、至少一个水平杆、成对设置的长竖直杆、成对设置的短竖直杆和成对设置的倾斜杆;
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甲板的表面上,所述长竖直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从所述甲板上凸出,成对的长竖直杆间隔设置,所述短竖直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从所述甲板上凸出,成对的短竖直杆间隔设置,且所述短竖直杆设置在所述甲板的边缘处;
所述倾斜杆与所述长竖直杆一一对应,且所述倾斜杆与所述短竖直杆一一对应,所述倾斜杆的一端与相应的所述长竖直杆未与所述底板相连的一端连接,所述倾斜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短竖直杆未与所述底板相连的一端连接;
所述水平杆连接在成对的长竖直杆之间;
所述引导轮位于两个所述倾斜杆的间隔中。
优选地,所述收放机构包括绞盘、能够缠绕在所述绞盘上的缆索和设置在所述水平杆上的定滑轮,所述缆索的一端与所述绞盘固定连接,所述缆索的另一部分与所述载体固定连接,所述绞盘固定在所述水上设备上,且所述缆索从上方绕过所述定滑轮。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限位管,所述缆索穿过所述限位管。
优选地,所述收放机构还包括辅助轮,所述辅助轮支撑设置在所述甲板上,所述缆索绕过所述辅助轮到达所述定滑轮。
优选地,所述载体包括具有开口的容纳部和环绕所述容纳部设置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的开口形成为所述水上机器的入口,且所述引导部的开口的面积大于所述容纳部的入口面积。
优选地,所述载体还包括吃水调节管,所述吃水调节管设置在所述容纳部上和/或所述引导部上,所述吃水调节管的管壁上形成有可封闭的进液口,所述进液口封闭时,所述吃水调节管具有封闭内腔。
优选地,所述载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锁定孔,所述引导机构上设置有能够伸缩的至少一个锁定杆,当所述载体到达所述引导机构上的预定位置时,所述锁定杆能够伸出,并穿过相应的锁定孔,以将所述载体固定在所述引导机构上。
优选地,所述容纳部包括载体底壁、载体侧壁、载体顶壁和引导块。
所述载体顶壁与所述载体底壁相对设置,所述载体侧壁连接所述载体底壁和所述载体顶壁,以围成具有开口的所述容纳部;
所述引导块设置在所述载体底壁上,且所述引导块从所述载体底壁上朝向所述容纳部的外部凸出,所述引导块上形成有滑槽,所述倾斜杆的一侧边缘可以容纳在所述引导块中。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所述水上机器,所述水上机器包括动力救生圈。
水上机器用于实施救援,具体地,落水者可以攀附在水上机器上。当攀附在水上机器上的落水者获救、结束救援后,可以通过载体将水上机器回收至水上设备上。具体地,可以控制水上机器进入载体中,然后通过所述回收结构将载体连同水上机器一起回收至引导机构上。当需要执行任务或救援时,可以利用收放机构将载体连同水上机器一起释放,并控制水上机器从载体中游出。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水上机器系统结构简单轻巧,且易于操作,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碰伤、缠绕、不平衡三个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水上机器自动收放的系统的示意图,其中,载体处于释放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水上机器自动收放的系统的示意图,其中,载体处于回收状态;
图3是引导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安装板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6是水上机器进入载体的示意图;
图7是载体的示意图;
图8是载体吃水深度的示意图;
图9是水上机器进入载体后的示意图;
图10是图2中I处的放大图;
图11是锁定杆伸出后的示意图;
图12是载体的底部的示意图;
图13是限位块与倾斜杆的配合示意图;
图14是限位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水上机器自动收放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水上设备100,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能够在液面上漂浮的载体200、设置在水上设备100上的收放机构和设置在水上设备100上的引导机构300。引导机构300设置在水上设备100 的端部,所述收放机构的一部分与载体200相连,且所述收放机构用于通过与载体200相连的部分将载体200回收至引导机构300上,载体200能够承载与水上设备100相独立的水上机器500。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水上机器500的具体类型不做任何特殊的限定。该水上机器500可以是任何水上装置。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水上机器500可以用于实施救援。具体地,落水者可以攀附在水上机器500上。当攀附在水上机器500上的落水者获救、结束救援后,可以通过载体200将水上机器500回收至水上设备100上。当水上机器 500用于实施救援时,该水上机器500可以为动力救生圈。
在实施救援之前,载体200承载着水上机器500并固定在水上设备100上。当需要进行救援时,所述收放机构将载体200以及水上机器500释放在水中,随后水上设备100向前移动,为水上机器500 提供空间。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如果水上设备100不动,也可以由水上机器500往后推动和移动产生上述空间。
如上文中所述,水上机器500与水上设备100是互相独立的,并且,水上机器500还可以执行远离水上设备100。这种设置可以避免在救援时水上设备100与待救人员距离过于接近、对待救人员造成二次损伤。并且,水上设备100通常体积较大,而水上机器500通常体积较小,因此,在实施救援时,水上设备100与水上机器500距离较远可以避免水上设备100的航行影响救援环境。
在回收水上机器500时,可以控制水上机器500进入载体200 中,然后将水上设备100向前开动一距离,载体200被向前拖动一距离,完成相对于引导机构300和引导板330的左右对中,之后再通过所述收放机构将载体200连同水上机器500一起回收至引导机构300上。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水上机器自动收放的系统结构简单轻巧,且易于操作,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碰伤、缠绕、不平衡三个问题。
除此之外,引导机构300设置在水上设备100的端部。当水上设备100为有人船或者无人船时,引导机构300可以设置在船尾。当收放机构将水上机器500回收后,水上机器500、引导机构300、载体200的组合结构靠近水上设备100的重心,对水上设备100的重心偏移影响较小,不会引起安全问题,并且,占用甲板空间较小。
在本实用新型中,水上机器500的释放和回收是通过载体的释放和回来实现的,这是一个新方法,主要目的是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碰伤、缠绕、不平衡三个问题。在释放和回收水上机器500的过程中,利用载体承载水上机器500,从而可以避免水上机器500直接与收放机构相连,独立的水上机器500可以就有较大的工作或救援空间。
图2中所示的是水上机器500处于被回收状态的示意图,需要执行救援或其他任务时,将载体200连同水上机器500释放在水中,水上机器500可以与载体200脱离,如图1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引导机构300的具体结构不做特殊的限定。如图3所示,引导机构300可以包括支撑架310、引导轮320和两个引导板330。支撑架310设置在所述水上设备的甲板上,引导轮320 设置在支撑架310上,以使得回收或释放载体200时该载体200与引导轮320之间形成滚动摩擦。
设置引导轮320的目的在于减小在回收或释放载体200时的摩擦力,降低能耗并减少设备磨损。
引导板330固定在所述水上设备的支撑架310上,并且引导板 330的一端位于所述甲板的上方、引导板330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水上设备的底表面的下方。两个引导板330分别位于支撑架31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引导板33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甲板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当水上设备漂浮在水面上时,引导板330的另一端没入水中,从而可以率先与回收过程中的载体200接触,并将载体200引导至支撑架310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引导板330的倾斜角度不做特殊的限定。为了顺利完成回收载体200的动作,优选地,引导板330与水平面所成的最小角度应当是物体处于沿引导板330下滑的临界状态时的角度。即,引导板330与水平面的角度可以为tan-1μ。其中,μ为引导板与载体之间的摩擦系数。具体地,当引导板和载体均为塑料时,μ可以为0.6,此时引导板330与水平面的角度可以为31°。当引导板为铝合金、载体为塑料时,μ可以为0.4,此时引导板330与水平面的角度可以为22°。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支撑架310的具体结构不做特殊的限定。例如,在图3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支撑架310包括底板311、至少一个水平杆315、成对设置的长竖直杆312、成对设置的短竖直杆314 和成对设置的倾斜杆313。
底板311设置在所述甲板的表面上,长竖直杆312的一端设置在底板311上,并从所述甲板上凸出,成对的长竖直杆312间隔设置。短竖直杆314的一端设置在底板311上,并从所述甲板上凸出,成对的短竖直杆314间隔设置,且短竖直杆314设置在所述甲板的边缘处。
倾斜杆313与长竖直杆312一一对应,且倾斜杆313与短竖直杆314一一对应。倾斜杆313的一端与相应的长竖直杆312未与底板 311相连的一端连接,倾斜杆313的另一端与短竖直杆314未与所述底板相连的一端连接。
水平杆315连接在成对的长竖直杆312之间,引导轮320位于两个倾斜杆313的间隔中。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支撑架31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辅助加强杆,该辅助加强杆连接成对的倾斜杆313,从而可以提高支撑架 310的稳定性。除了能够增强支撑架310的稳定性之外,设置辅助加强杆还可以为引导轮320提供安装位置。在图3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引导轮320设置在安装架上,且安装架设置在所述辅助加强杆上。
容易理解的是,短竖直杆314的高度小于长竖直杆312的高度。
具有水平杆315、长竖直杆312、短竖直杆314和倾斜杆313的支撑架可以在所述甲板上形成一个类似三角形的稳定结构,从而可以提高支撑架310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保持甲板底下的仓室密封性、提高安装的稳定性、减少对甲板的破坏,将底板311设置在长竖直杆312和短竖直杆314于甲板之间。可以利用螺栓将底板311固定在甲板上,并且,可以利用螺栓将长竖直杆312、短竖直杆314与底板311固定连接,相应地,需要在底板311以及甲板上设置螺纹孔,并且,螺纹孔的一部分贯穿底板311、螺纹孔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甲板中且并未贯穿所述甲板。由于在所述甲板上设置了底板311,从而可以确保螺纹孔具有足够的深度。甲板上未设通孔,确保了甲板底下的仓室密封性。
水上设备100需要在水上航行,为了确保在水上航行时支撑架 310的稳定性,优选地,可以按照海况5级时的风力和海浪力计算水上系统各部分的尺寸和强度。
具体地,海况5级时,海浪高度为2.5米至4米,风速为8米/ 秒至13.8米/秒,周期为4秒至12秒,平均波长为48米。在计算海浪力时,可以将海浪模拟为正弦波。可以按照以下公式(1)计算海浪力: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402460580000081
其中,Fs为海浪力(单位N);
m为承受海浪力的物体的质量(单位kg);
t为时间(单位s)。
具体地,海况5级时,海浪力Fs最大达572.4N,沿zS方向(图 6)。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2)计算风力: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402460580000082
其中,Fw为风力(单位N);
Pd为动态压力(单位Pa);
A为迎风面面积(单位m2);
V为风速(单位m s-1);
ρ为空气密度(单位kg m-3)。
具体地,在海况5级时,当侧面迎风面面积为0.305m2时,侧面承受的风力Fwx为34.8N,方向为图11的xf方向;背面迎风面面积为 1.132m2时,背面承受的风力Fwz为129.3N,方向为图6的ys方向。
为了使得支撑架能够承受海况5级时的海浪力和风力,优选地,可以选用厚度为10mm的铝板制成底板311。并且,设置在甲板及底板311上的螺纹孔的半径可以为4mm,连接底板311与甲板的螺栓、连接长竖直杆与底板及甲板的螺栓、连接短竖直杆与底板及甲板的螺栓的螺栓头直径可以为8mm。选择的螺栓尺寸可以安全牢固地连接各部件。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提高受力的均匀性,在底板311上设置螺纹孔时,需要设置足够沉孔,底板311位于沉孔位置处的厚度不小于 2mm。
为了减轻支撑架的总体重量,优选地,底板311上形成中间空的减重设计,如图4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所述收放机构的具体结构不做特殊的限定。为了更好地实现载体200的收放、减小收放机构的体积,在图1和图 5中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收放机构包括绞盘410、能够缠绕在该绞盘410上的缆索420和定滑轮430。缆索420的一端与绞盘410 固定连接,缆索420的另一部分与载体200固定连接,绞盘410固定在所述水上设备上,且缆索420从上方绕过定滑轮430。
当载体200处于回收状态时,大部分缆索420缠绕在绞盘410 上。需要释放载体200时,沿第一预定方向(例如,顺时针)转动绞盘410,释放缆索420。当需要回收载体200时,沿第二预定方向(例如,逆时针)转动绞盘410,使得缆索420缠绕在绞盘410上。
如上文中所述,缆索420从上方绕过定滑轮430,从而可以改变缆索420的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绞盘的具体类型不做特殊的限定。绞盘可以是手动绞盘,也可以是电动绞盘。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绞盘 410可以为电动绞盘。
当绞盘为电动绞盘时,可以根据载体200与承载架310的倾斜杆之间的摩擦力、倾斜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载体200的重量、绞盘的功率、希望回收载体200的速度来确定绞盘的拉力。
海上极端温度情况下,安全系数可以为2。海风和海浪引起摩擦,安全系数可以为2。物料磨蚀及损耗,安全系数可以为2。系统运作时产生高温,安全系数可以为3。总安全系数可以为24。
具体地,当绞盘功率为300W、选用2000磅拉力的绞盘时,回收载体200的速度可以为2.02米/分钟;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当绞盘功率为300W、选用3000磅拉力的绞盘时,回收载体200的速度可以为1.34米/分钟。
为了提高缆索传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优选地,支撑架310上还设置有限位管,所述缆索穿过所述限位管,以避免缆索脱轨。
为了便于回收和释放所述缆索,优选地,所述收放机构还包括辅助轮440,辅助轮440支撑设置在所述甲板上,缆索420绕过辅助轮440到达定滑轮430。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载体200的具体结构不做特殊的限定。只要载体200能够漂浮在水面上并承载水上机器500即可。优选地,如图7所示,载体200包括具有开口的容纳部210和环绕容纳部210 设置的引导部220,引导部220的开口形成为所述水上机器的入口,且引导部220的开口的面积大于容纳部210的入口面积。
引导部220相当于形成了喇叭口,从而便于水上机器500进入。
如图6所示,在回收水上机器500时,该水上机器500可以通过入口进入载体200的内部。
在设计载体200时,应当确保即便存在海浪,该载体200也应当具有足够的空间,以保证水上机器500可以无阻力的畅游进入载体 200。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载体具有水上机器的入口,因此无需手工开门、也无需人工锁紧,因此,载体200上不需要设置电路结构,从而可以从根源上杜绝了短路或者水下漏电等潜在的安全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载体200的具体结构不做特殊的限定。例如,可以在载体200上设置多个通孔,以使得载体200形成为篮子结构。具有篮子结构的载体200重量较小,从而可以减轻重量。
将载体200释放后,如图8所示,载体200的总体高度为h1,吃水深度为h3,保留在水面以上部分的高度为h2。
为了确保水上机器500能够游入载体200的内部空间,载体200 的吃水深度h3应当确保水上机器500进入载体200后该水上机器500 的顶部与载体200的顶壁内表面之间存在距离d、且水上机器500的底部与载体200的底壁内表面之间存在距离d。可以通过调节载体200 的吃水深度h3得到上述距离d。
为了精确地调节载体200的吃水深度,如图7所示,载体200 还可以包括吃水调节管240。该吃水调节管240设置在容纳部230上和/或引导部220上,吃水调节管240的管壁上形成有可封闭的进液口,所述进液口封闭时,所述吃水调节管具有封闭内腔。
通过向吃水调节管240内注入液体的量,可以调节载体200的整体重量。吃水调节管240内液体增加、那么载体200浸入液体(例如,水面或者海面)的体积会增加,载体200吃水深度增加。反之,载体200吃水深度减小。
在图7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绑带240将吃水调节管240 固定在容纳部210上。
优选地,当将载体回收至引导机构300上之后,利用锁定机构将载体固定在引导机构上。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引导机构上设置有能够伸缩的至少一个锁定杆340。相应地,载体200上形成有至少一个锁定孔。当所述载体到达所述引导机构上的预定位置时,锁定杆340能够伸出,并穿过相应的锁定孔,以将载体200锁定在所述引导机构上。
设计锁定杆时,也应当确保锁定杆伸出形成末端自由的外伸梁时具有足够的强度。
当然,在释放载体时,可以将锁定杆340缩回。在本实用新型中,对锁定杆340的具体结构不做特殊的限定。例如,锁定杆可以是电动推杆,也可以是活塞缸。
设置锁定杆340之后,可以确保在存在海浪的情况下载体200 不会从引导机构上脱离。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载体200的材料不做特殊的限定。为了降低成本、确保载体200漂浮在水面上,可以利用轻型材料(例如,塑料)制成载体200,并且在载体200的特定位置处设置强度相对高的材料(例如,金属材料)制成的增强板。例如,可以在锁定孔的位置处设置由强度相对高的材料(例如,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增强件,从而可以避免载体200因压力过大而破裂。
如图7所示,容纳部210包括载体底壁211、载体侧壁212、载体顶壁213和引导块。载体顶壁213与载体底壁211相对设置,载体侧壁212连接载体底壁211和载体顶壁213,以围成具有开口的容纳部210。
如图12所示,引导块250设置在所述载体底壁上,且所述引导块从所述载体底壁上朝向所述容纳部的外部凸出。如图13和图14 所示,引导块250上形成有滑槽,倾斜杆313的一侧边缘可以与所述滑槽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引导块250的具体数量不做特殊的限定。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设置两对引导块250。同一对引导块250中的一个与其中一个倾斜杆313配合,同一对引导块250中的另一个与另一个倾斜杆313配合。设置引导块250后,可以避免在回收载体200 的过程中载体200从引导机构上滑落。此外,引导块250还可以在 xf方向和yf方向锁定载体200,避免在回收载体200的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
图14中所示的是引导块250的具体结构,如图14所示,引导块250包括固定部251、第一引导部252和第二引导部253。第二引导部253形成在固定部251上,固定部251固定在载体200的底壁上。第二引导部253的具体结构可以为直角弯折板,第一引导部252的结构可以为钝角弯折板,从而可以很容易地与倾斜杆配合。
设计引导块时,也应当确保引导块在海況5级时具有足够的强度。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所述水上机器500,该水上机器500 可以为动力救生圈。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水上机器自动收放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水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能够在液面上漂浮的载体、设置在所述水上设备上的收放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水上设备上的引导机构,且所述引导机构设置在所述水上设备的端部,所述收放机构的一部分与所述载体相连,且所述收放机构用于通过与所述载体相连的部分将所述载体回收至所述引导机构上并予以锁定,所述载体能够承载与所述水上设备相独立的水上机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上设备包括有人船或者无人船,所述引导机构包括支撑架、引导轮和两个引导板,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水上设备的甲板上,所述支撑架限定出背离所述甲板的承载面,且所述承载面为倾斜面,所述引导轮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以使得回收或释放所述载体时该载体与所述引导轮之间形成滚动摩擦,
所述引导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以使得所述引导板的一端位于所述甲板的上方、所述引导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水上设备的底表面的下方,两个所述引导板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且所述引导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甲板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板、至少一个水平杆、成对设置的长竖直杆、成对设置的短竖直杆和成对设置的倾斜杆;
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甲板的表面上,所述长竖直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从所述甲板上凸出,成对的长竖直杆间隔设置,所述短竖直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从所述甲板上凸出,成对的短竖直杆间隔设置,且所述短竖直杆设置在所述甲板的边缘处;
所述倾斜杆与所述长竖直杆一一对应,且所述倾斜杆与所述短竖直杆一一对应,所述倾斜杆的一端与相应的所述长竖直杆未与所述底板相连的一端连接,所述倾斜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短竖直杆未与所述底板相连的一端连接;
所述水平杆连接在成对的长竖直杆之间;
所述引导轮位于两个所述倾斜杆的间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机构包括绞盘、能够缠绕在所述绞盘上的缆索和设置在所述水平杆上的定滑轮,所述缆索的一端与所述绞盘固定连接,所述缆索的另一部分与所述载体固定连接,所述绞盘固定在所述水上设备上,且所述缆索从上方绕过所述定滑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限位管,所述缆索穿过所述限位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机构还包括辅助轮,所述辅助轮支撑设置在所述甲板上,所述缆索绕过所述辅助轮到达所述定滑轮。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包括具有开口的容纳部和环绕所述容纳部设置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的开口形成为所述水上机器的入口,且所述引导部的开口的面积大于所述容纳部的入口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还包括吃水调节管,所述吃水调节管设置在所述容纳部上和/或所述引导部上,所述吃水调节管的管壁上形成有可封闭的进液口,所述进液口封闭时,所述吃水调节管具有封闭内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锁定孔,所述引导机构上设置有能够伸缩的至少一个锁定杆,当所述载体到达所述引导机构上的预定位置时,所述锁定杆能够伸出,并穿过相应的锁定孔,以将所述载体固定在所述引导机构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包括载体底壁、载体侧壁、载体顶壁和引导块,
所述载体顶壁与所述载体底壁相对设置,所述载体侧壁连接所述载体底壁和所述载体顶壁,以围成具有开口的所述容纳部;
所述引导块设置在所述载体底壁上,且所述引导块从所述载体底壁上朝向所述容纳部的外部凸出,所述引导块上形成有滑槽,所述倾斜杆的一侧边缘可以容纳在所述引导块中。
CN201920773781.6U 2019-05-27 2019-05-27 一种用于水上机器自动收放的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031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73781.6U CN210503113U (zh) 2019-05-27 2019-05-27 一种用于水上机器自动收放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73781.6U CN210503113U (zh) 2019-05-27 2019-05-27 一种用于水上机器自动收放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03113U true CN210503113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76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7378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03113U (zh) 2019-05-27 2019-05-27 一种用于水上机器自动收放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031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07171A (zh) * 2020-12-28 2021-02-26 上海大学 一种无人潜航器布放回收系统及布放回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07171A (zh) * 2020-12-28 2021-02-26 上海大学 一种无人潜航器布放回收系统及布放回收方法
CN112407171B (zh) * 2020-12-28 2021-08-24 上海大学 一种无人潜航器布放回收系统及布放回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12429B1 (en) Launch and recovery system for unmanned undersea vehicles
JP6801865B2 (ja) 双胴式救助船
CA2756907A1 (en) 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recovering such vehicle
US5160286A (en) Personnel transfer system
US4822311A (en) Free fall submersible life saving device for offshore structures
CN210503113U (zh) 一种用于水上机器自动收放的系统
US2734475A (en) fyock
JP7419322B2 (ja) ボートの送出及び回収プラットフォーム並びに関連する送出及び回収する方法
CN112776960A (zh) 一种拖拽式救援设备
KR101497442B1 (ko) 해상구조물의 구명정 진수 장치 및 진수 방법
SE412884B (sv) Livreddningsanordning for fartyg
EP2218671A1 (en) Device for transferring objects at sea
US20160229495A1 (en) Holding device for holding a ship's boat or other additional component to be carried along, and use of said device
KR101411946B1 (ko) 정선장비
KR102184639B1 (ko) 예인 시스템이 구비된 수중 이동체
US4333414A (en) Submersible twin-hull watercraft
EA017190B1 (ru) Подводный спасательный комплекс
US2338067A (en) Submarine salvaging and lifesaving apparatus
RU2557684C1 (ru) Способ обеспечения эвакуации экипажа аварийной подводной лодки из всплывшей спасательной камеры
CN111332417A (zh) 一种打捞、收集水中漂浮物的动力双体船
CN214451742U (zh) 一种拖拽式救援设备
JP6964339B2 (ja) ボートダビットを用いた搭載ボートの保持方法、および、搭載ボート保持機構
CN215904717U (zh) 一种组合式船用水下机器人快速布放回收机构
CN102372079A (zh) 一种直升机带缆海上救助方法
US631066A (en) Boat-lower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