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98328U - 铸造机侧边开模模具的油路进出结构 - Google Patents

铸造机侧边开模模具的油路进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98328U
CN210498328U CN201921002703.2U CN201921002703U CN210498328U CN 210498328 U CN210498328 U CN 210498328U CN 201921002703 U CN201921002703 U CN 201921002703U CN 210498328 U CN210498328 U CN 2104983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mold
casting machine
pressure kettl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0270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虎
张花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ngda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Hangda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ngda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Hangda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ngda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Hangda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ngda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0270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983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983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983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铸造机侧边开模模具的油路进出结构,铸造机的机架包括底板、立柱、中隔板、活动板以及上顶板,其特征在于:上模板的板体上开设有进油孔道和回油孔道,进油孔道和回油孔道均贯通上模板的板体;进油孔道的一端开口与外界相通,位于上模板的侧端面上,另一端开口与压力釜和模具之间的空间相通,位于上模板的下端面,通过油管与液压缸的有杆腔相通;回油孔道一端开口与外界相通,位于上模板的侧端面上,另一端开口位于上模板的下端面上并且朝向压力釜和模具之间的空间,通过油管与液压缸的无杆腔相通。本实用新型在上模板上加工进出油通道,进出油通道无需穿过压力釜壳体,保证了压力釜密封性,满足了液压缸的正常工作,进出油方便。

Description

铸造机侧边开模模具的油路进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铝合金铸造装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金属模具布置在密闭压力环境内的铸造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差压或调压铸造机的侧边开模模具的油路进出结构,驱动侧边开模模具的液压缸中的液压油通过油路进出结构穿过压力釜壳体与外界对接。
背景技术
轻量化是燃油节能减排、降耗增程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以铝合金、镁合金等轻量化材料代替传统的钢铁材料,已成为航空航天、高铁、汽车等领域关键部件设计更新换代的必然选择。随着铸造技术的发展,更多的零部件采用低压铸造、差压铸造、调压铸造、挤压铸造等铸造方法。
差压铸造是在低压铸造设备的基础上,在铸型外加有密封罩,罩内充有压缩气体,使铸型处于气体的一定压力之下。金属液充型时,使保温炉中气体的压力大于铸型中气体的压力,像低压铸造时那样实现金属液的充型、保压和增压,但此时铸件在密封罩和压力釜双向压力之下,是在更高的压力作用下结晶凝固的,所以可保证获得致密度更高的铸件。调压铸造是将铸型和金属同时置于负压场中,向金属熔体所在的保温炉中通入压缩空气,使金属熔体在可控气氛下逆重力方向充满型腔,并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凝固结晶。差压铸造机和调压铸造机均包括机架、保温炉、压力釜、模具等部分,压力釜位于保温炉上方,模具位于压力釜中,模具一般由上模和下模组成。有时根据不同产品在结构上的需要,模具需要具有侧边模,即模具是由上模、下模以及安装在上模板上的侧边模组成,侧边模由液压缸驱动其合模和开模。但具有侧边模的模具位于压力釜中,为了保证压力釜内的密封性,驱动侧边模的液压缸的油路不能直接穿过压力釜壳体与外界对接,液压缸的进出回油路很难布置。针对该问题,迫切需要开发在保证压力釜密封性的前提下使驱动侧边模的液压缸的油路与外界对接的新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铸造机侧边开模模具的油路进出结构,解决了差压铸造机和调压铸造机中侧边开模模具的油路进出油问题,进出油方便,而且不影响压力釜的密封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铸造机侧边开模模具的油路进出结构,所述铸造机包括机架、保温炉、压力釜以及模具,所述机架包括底板、立柱、中隔板、活动板以及上顶板,所述保温炉位于中隔板和底板之间,所述压力釜位于中隔板和活动板之间,所述中隔板的上端面上固定设有下模板,所述活动板的下端面上固定设有下模板,所述压力釜由上压力釜和下压力釜组成,所述模具位于压力釜内,所述模具包括能够侧边开模的上模具、驱动上模具侧边开模的液压缸以及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和上压力釜安装在上模板上,所述下模具和下压力釜安装在下模板上,所述液压缸安装在上模具上;
所述上模板的板体上开设有进油孔道和回油孔道,进油孔道和回油孔道均贯通上模板的板体;所述进油孔道的一端开口作为第一连通口与外界相通,第一连通口位于所述上模板的侧端面上,所述进油孔道的另一端开口作为第二连通口与所述压力釜和模具之间的空间相通,所述第二连通口位于上模板的下端面上并且朝向压力釜和模具之间的空间,第二连通口通过油管与所述液压缸的有杆腔相通;所述回油孔道一端开口作为第三连通口与外界相通,第三连通口位于所述上模板的侧端面上,所述进油孔道的另一端开口作为第四连通口与所述压力釜和模具之间的空间相通,所述第四连通口位于上模板的下端面上并且朝向压力釜和模具之间的空间,第四连通口通过油管与所述液压缸的无杆腔相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从所述上模板厚度方向上的剖面来看,所述进油孔道和回油孔道均由水平段和竖直段组成,所述水平段和竖直段二者首尾相接并且相互垂直形成直角。
2、上述方案中,所述液压缸为现有技术中的双作用单活塞式液压缸。
3、上述方案中,所述铸造机为差压铸造机或调压铸造机。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油路进出结构适用于调压铸造机或差压铸造机中驱动侧边开模模具,在上模板上加工进出油通道,经过上模板过渡,实现从上模板侧端面进出液压油,进出油通道无需穿过压力釜壳体,保证了保温炉和压力釜的压力密封性,并且满足了驱动上模具侧边开模液压缸的正常工作,液压缸的进出回油路布置合理,进出油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边开模模具的油路进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以上附图中:1.进油孔道;2.回油孔道;3.第一连通口;4.第二连通口;5.第三连通口;6.第四连通口;7.油管;8.液压缸;9.上模具;10.下模具;11.底板;12.中隔板;13.活动板;14. 保温炉;15.上压力釜;16.下压力釜;17. 上模板;18.下模板;19. 立柱;20. 升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种调压铸造机侧边开模模具的油路进出结构
参照附图1和附图2所示,所述调压铸造机包括机架、保温炉14、压力釜以及模具,所述机架包括底板11、四根立柱19、中隔板12、活动板13以及上顶板,所述底板11、中隔板12、活动板13以及上顶板从下到上依次布置,四根立柱19穿过上顶板、活动板13、中隔板12和底板11的四角,形成四梁四柱式基础框架,活动板13和中隔板12可以沿立柱19上下滑动;所述保温炉14位于中隔板12和底板11之间,所述压力釜位于中隔板12和活动板13之间,压力釜和保温炉分别连接独立的气控系统;保温炉14内设有升液管20,升液管20穿过中隔板12与模具相通;所述中隔板13的上端面上固定设有下模板18,所述活动板13的下端面上固定设有上模板17;所述压力釜由上压力釜15和下压力釜16组成,在合模充型时,所述上压力釜15和下压力釜16共同组成一个压力密闭空间;所述模具位于压力釜内,即压力釜罩在模具外,所述模具包括能够侧边开模的上模具9、驱动上模具9侧边开模的液压缸8以及下模具10,上模具9具体又由两个上侧开模具组成,每个上侧开模具各有一个驱动其侧边开模的液压缸8;所述上模具9和上压力釜15安装在上模板17上,所述下模具10和下压力釜16安装在下模板18上,所述液压缸8安装在上模具9上,液压缸8为双作用单活塞式液压缸,且液压缸8位于模具和压力釜之间的空间内;
所述上模板17的板体上开设有进油孔道1和回油孔道2,进油孔道1和回油孔道2均贯通上模板17的板体;所述进油孔道1的一端开口作为第一连通口3与外界相通,第一连通口3位于所述上模板17的侧端面上,所述进油孔道1的另一端开口作为第二连通口4与所述压力釜和模具之间的空间相通,即所述第二连通口4位于上模板17的下端面上并且朝向压力釜和模具之间的空间,第二连通口4通过油管7与所述液压缸8的有杆腔相通;所述回油孔道2一端开口作为第三连通口5与外界相通,第三连通口5位于所述上模板17的侧端面上,所述进油孔道2的另一端开口作为第四连通口6与所述压力釜和模具之间的空间相通,即所述第四连通口6位于上模板17的下端面上并且朝向压力釜和模具之间的空间,第四连通口6通过油管7与所述液压缸8的无杆腔相通。
从所述上模板17厚度方向上的剖面来看,所述进油孔道1和回油孔道2均由水平段和竖直段组成,所述水平段和竖直段二者首尾相接并且相互垂直形成直角。这种直角设计可以使进油孔道1和回油孔道2二者的布局更合理,更方便接通油管7至液压缸8上,相互不干涉,并且在上模板17上加工方便。
当需要开模时,活动板13沿着立柱19向上运动,上压力釜15和上模具9在活动板13的带动下也向上运动,上压力釜15和下压力釜16分开,同时,液压缸8驱动两个上侧开模具向两侧运动,此时,从外部通过进油孔道1向液压缸8的有杆腔进油;同理,当上模具9的两个上侧开模具需要合模时,液压缸8的无杆腔通过回油孔道2向外界出油。
有关实施例的解释说明:
1、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进油孔道1和回油孔道2均由水平段和竖直段组成,所述水平段和竖直段二者首尾相接并且相互垂直形成直角”,这属于较佳的实施方式,进油孔道1和回油孔道2的截面形状可以不采用直角的方式,在实际中只需采用弯折的形状即可,也就是说,进油孔道1的第一连通口3和回油孔道2的第三连通口5位于上模板17的侧端面上,第二连通口4和第四连通口6位于上模板17的下端面上即可。
2、本实施例的液压缸8采用双作用单活塞式液压缸,属于较佳的实施方式,液压缸8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其他常规的类型。
3、本实施例中的铸造机为调压铸造机,当然本实施例的油路进出结构完全可以应用在差压铸造机上。调压铸造机与差压铸造机的区别主要在于工艺的不同,差压铸造是在铸型外加有密封罩,罩内充有压缩气体,使铸型处于气体的一定压力之下,金属液充型时,使保温炉中气体的压力大于铸型中气体的压力,适用于转向节、控制臂等铝合金零件铸造。调压铸造是将铸型和金属同时置于负压场中,向金属熔体所在的保温炉中通入压缩空气,使金属熔体在可控气氛下逆重力方向充满型腔,并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凝固结晶,适用于复杂薄壁类零件整体成型。调压铸造机与差压铸造机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均具有压力釜,模具位于压力釜内。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铸造机侧边开模模具的油路进出结构,所述铸造机包括机架、保温炉(14)、压力釜以及模具,所述机架包括底板(11)、立柱(19)、中隔板(12)、活动板(13)以及上顶板,所述保温炉(14)位于中隔板(12)和底板(11)之间,所述压力釜位于中隔板(12)和活动板(13)之间,所述中隔板(12)的上端面上固定设有下模板(18),所述活动板(13)的下端面上固定设有上模板(17),所述压力釜由上压力釜(15)和下压力釜(16)组成,所述模具位于压力釜内,所述模具包括能够侧边开模的上模具(9)、驱动上模具(9)侧边开模的液压缸(8)以及下模具(10),所述上模具(9)和上压力釜(15)安装在上模板(17)上,所述下模具(10)和下压力釜(16)安装在下模板(18)上,所述液压缸(8)安装在上模具(9)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模板(17)的板体上开设有进油孔道(1)和回油孔道(2),进油孔道(1)和回油孔道(2)均贯通上模板(17)的板体;所述进油孔道(1)的一端开口作为第一连通口(3)与外界相通,第一连通口(3)位于所述上模板(17)的侧端面上,所述进油孔道(1)的另一端开口作为第二连通口(4)与所述压力釜和模具之间的空间相通,所述第二连通口(4)位于上模板(17)的下端面上并且朝向压力釜和模具之间的空间,第二连通口(4)通过油管(7)与所述液压缸(8)的有杆腔相通;所述回油孔道(2)一端开口作为第三连通口(5)与外界相通,第三连通口(5)位于所述上模板(17)的侧端面上,所述进油孔道(1)的另一端开口作为第四连通口(6)与所述压力釜和模具之间的空间相通,所述第四连通口(6)位于上模板(17)的下端面上并且朝向压力釜和模具之间的空间,第四连通口(6)通过油管(7)与所述液压缸(8)的无杆腔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机侧边开模模具的油路进出结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上模板(17)厚度方向上的剖面来看,所述进油孔道(1)和回油孔道(2)均由水平段和竖直段组成,所述水平段和竖直段二者首尾相接并且相互垂直形成直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机侧边开模模具的油路进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8)为双作用单活塞式液压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机侧边开模模具的油路进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机为差压铸造机或调压铸造机。
CN201921002703.2U 2019-06-28 2019-06-28 铸造机侧边开模模具的油路进出结构 Active CN2104983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2703.2U CN210498328U (zh) 2019-06-28 2019-06-28 铸造机侧边开模模具的油路进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2703.2U CN210498328U (zh) 2019-06-28 2019-06-28 铸造机侧边开模模具的油路进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98328U true CN210498328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80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02703.2U Active CN210498328U (zh) 2019-06-28 2019-06-28 铸造机侧边开模模具的油路进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983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13070U (zh) 冷芯盒射芯机
CN107876734A (zh) 一种镁合金差压铸造机及铸造方法
CN204700275U (zh) 建筑升降机减速机箱体低压铸造模具
CN2204209Y (zh) 真空加压铸造装置
CN106735142B (zh) 生产铝活塞毛坯的自动铸造机
CN114054721A (zh) 一种模具铸造装置
CN110394438A (zh) 一种进回料系统、挤压压铸机及其铸造方法
CN210498328U (zh) 铸造机侧边开模模具的油路进出结构
CN216325030U (zh) 一种模具铸造装置
CN104668516A (zh) 低压铸造机
CN106476216A (zh) 一种模内装饰注塑成型用注塑模具
CN212094296U (zh) 一种低压真空铸造装置
CN206343616U (zh) 生产铝活塞毛坯的自动铸造机
CN109093078B (zh) 一种用于双面型腔铁型的覆砂造型机及造型生产方法
CN218836048U (zh) 一种低压铸造装置
CN202934103U (zh) 高压开关用耐压铸铝盖板的铸造模具
CN214321760U (zh) 一种镶嵌式压铸模具
CN114871402A (zh) 新型压铸机、压力铸造方法、型腔口通断切换方法及装置
CN202861338U (zh) 一种大型铁型的覆砂造型装置
CN211866534U (zh) 一种柴油机齿轮室铸造模具
CN2853230Y (zh) 悬挂式水冷模铸机
CN201324821Y (zh) 大型冷室压铸机调模板
CN209578116U (zh) 一种汽车排气系统用吊耳铝支架的高温压铸模具
CN212734070U (zh) 一种冷芯机
CN213645796U (zh) 双砂筒双侧面射砂造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